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诗人表达了对门生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诗人表达了对门生怎样的态度和情感?,第1张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于1059年(嘉祐四年),作者五十八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国子监直讲,奉命编修《唐书》。欧阳秀才名欧阳辟,字晦夫,桂州灵川(今属广西)人,据苏轼跋此诗语,他此时二十五岁(见《东坡题跋》),曾和弟欧阳简从梅尧臣学诗。“秀才”本指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曾作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唐初设有“秀才”科,后废去。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士人的泛称。“江西”指宋代江南西路地区,在今江西省一带。

全诗分作两节。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诗中用了两个比喻。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都开始萌芽,欧阳秀才心中也像草木发芽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点出时间。“忽”字、“动”字下得特别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往往头一天看还光秃秃的,第二天却忽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不仅是说萌芽的发生,还指它在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的念头也是如此,它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用“又随”二字紧接转入下文。由荫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西江”指大江(长江)下游西段,也就是题中的“江西”。古典诗词写落花,常常带着感伤的情调,此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的丰富多样、难以预测,使人联想到他醒里梦里对此日客居京中这段生活——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的回忆;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语之妙,已臻绝致。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下面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然全用比喻。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天下安宁,它才出现。诗中用它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家无梧桐”既是诗人自谦,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门人即将远行,作老师的对他将来的一切非常关心,下面两句就是对他的谆谆嘱咐。桂林指桂树林,传说桂树林是凤凰栖集之处。《天地运度经》说:“泰山北有桂树七十株……常有九色飞凤、宝光珠雀鸣集于此。”刘向《九叹》:“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鸾为凤属。旧说乌能反哺。晋代束皙《补亡诗·南陔》:“嗷嗷林乌,受哺于子。”此诗即以“乌哺”指乌鸦,是凡鸟,借喻平庸之辈。屈原《楚辞·涉江》:“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可见凤凰乌鸦,品类不同,不能共处。此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这是作者的临别赠言。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据《宋诗纪事》记载,在这次送别后的三十二年,欧阳辟中了1091年(元祐六年)进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1100年(元符三年),苏轼南迁过合浦(今属广东),见到欧阳辟,欧阳辟将珍藏的梅尧臣送他的这首诗给苏轼看。苏轼和欧阳辟同出于梅尧臣之门,并受知遇之恩。所以苏轼见此诗后,还写了一段很有情意的跋语。

西江怀古 [唐]杜牧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净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小子曰:

诗首句“上吞巴汉控潇湘”点题“西江”的所在,即西陵一带的长江,次句“怒似连山净镜光”写此段江水动静无常。

颈联写长江之浩荡用二典故,一个是三国故事,一个是典故中有三国故事。

“魏帝缝囊真戏剧”-此写曹魏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侵孙吴

◎《吴志·步骘传》引《吴录》云:骘表言曰:“北降人王潜等说,北相部伍,图以东向,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江,以大向荆州。夫备不豫设,难以应卒,宜为之防。”权曰:“此曹衰弱,何能有图?必不敢来。若不如孤言,当以牛千头,为君作主人。”后有吕范、诸葛恪为说骘所言,云:“每读步骘表,辄失笑。此江与开辟俱生,宁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苻坚投棰更荒唐”-此写前秦苻坚欲伐东晋时,苻坚与臣下关于越长江天险而伐晋是否可行的对话。苻坚将东晋政权比诸孙吴之末代君主孙皓,此故事也是成语“投鞭断流”的由来。

◎《晋书·符坚载记》: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坚曰:“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本诗所写西陵,即是发生夷陵之战的夷陵。

◎《吴志·吴主传》:黄武元年,是岁改夷陵为西陵。

西陵一带长江东流出西陵峡,这里是孙吴数千里长江防线的左翼,因相对处于长江上流,是战略性的江防要地。孙吴将领中,陆逊、陆抗,步骘、步阐两名门父子曾先后镇守西陵,可见孙吴对西陵江防的重视。其中,在西陵镇守时间最长的是后来为孙吴丞相的步骘。

◎《吴志·步骘传》: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

本诗所写“魏帝缝囊真戏剧”即发生于步骘都督西陵的二十年间。

有关陆、步父子镇守长江防线要镇西陵,截至唐代仍有诸多吴人筑城守江的遗迹。

◎唐·李善注《文选》卷五十三陆机《辨亡论》:东阬,在西陵步阐城东北,长十馀里。陆抗所筑之城,在东阬上,而当阐城之北,其迹并存。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江水出(西陵)峡,东南流,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一里,吴西陵督步骘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陟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传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

如此要镇,陆、步名门两代先后镇守,但由于孙吴末代君主的暴政,步阐与陆抗之间曾在西陵城下发生一场大火并。

◎《吴志·三嗣主传·孙皓》:凤皇元年秋八月,徵西陵督步阐。阐不应,据城降晋。遣乐乡都督陆抗围取阐,阐众悉降。阐及同计数十人皆夷三族。

◎《吴志·步阐传》: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卒被徵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於是据城降晋。

◎《吴志·陆抗传》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

步阐据西陵之叛并不是偶发的,就在步阐叛吴前二年的建衡二年,就曾发生过夏口督、孙吴宗室成员孙秀投奔西晋之事,可见孙皓之暴政已使孙吴长江防线风雨飘摇。

◎《吴志·宗室传》: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先是,民间佥言秀当见图,而定远猎,秀遂惊,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晋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杜牧看到的西陵之江水已是硝烟散尽的太平景象,于是他给我们留下了这句咏长江景象的千古绝唱。尾联“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云:是切叹世无范蠡,满江好风,总吹财奴耳。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06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