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British people),普遍专指英格兰人,而不是其他不列颠人(Britons)和北爱尔兰人(people of Northern Ireland)。
另一种意义上指拥有英国国籍或是父母方具有英国民族血统。英国人总人口6513万。无官方语言,但通用语言为英语,此外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
另有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具、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少许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但是勿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联想到那是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文化篇 习俗礼仪
俗资料雾都英国的习俗礼仪
(起点更新时间:2005279:46:00本章字数:3220)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
英国是欧洲西部的群岛国家,面积254万平方公里,人口565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首都伦敦,被称为‘世界雾都‘。有时数天浓雾不散。几步之外什么都看不听清。
现英国政府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国会分上、下两院。下院议员由人民选举,任期5年。上院由世袭或加封之贵族、教士或社会贤达组成。此外,内阁掌握政权,阁员由首相提名,经由国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为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有权解散、改选下议院。王位继承,无子时由长女继任。现任国王为伊丽沙白二世。
英国有‘世界工场‘之称。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到185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量的39%,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钢铁总产量都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国是世界第4贸易大国,是依靠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
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无论办什么事情,总是尽可能不留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国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装潢等。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地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俱、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英国人对于妇女是比较尊重的,在英国,‘女士优先‘的社会风气很浓。如走路时,要让女士先进。乘电梯让妇女先进。乘公共汽车、电车时,要让女子先上。斟酒要给女宾或女主人先斟。在街头行走,男的应走外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但是勿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联想到那是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英国名民族还是遵循传统的习惯,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来表示‘英国的‘如遇到两个商人,一个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你说他是‘英国人‘,那么,他会纠正你说,他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宜用‘British‘一字。谈生意态度须保守,谨慎。初次见面或在特殊场合,或者是表示赞同与祝贺时,才相互握手。在英国,不流行邀对方早餐谈生意。一般说来,他们的午餐比较简单,对晚餐比较重视,视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请活动,大家都放在晚餐时进行。去英国人家里作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因为花费不多就不会有行贿之嫌。礼品一般有:高级巧克力、名酒、鲜花,特别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他们格外欣赏。而对有客人公司标记的纪念品不感兴趣。在英国,服饰、香皂之类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个人的私生活,故帮一般不用来送人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都只用于万圣节或葬礼,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会后派人送去。若请你到人家里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种社交场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要为你做准备,你去早了,她还没有准备好,会使她难堪。最好是晚到10分钟。在接受礼品方面,英国人和我国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无论礼品价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会给以热情的赞扬表示谢意。苏格兰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礼品,烈性威士忌则不然。
英国商人一般不喜欢邀请至家中饮宴,聚会大都在酒店、饭店进行。英国人的饮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俭朴为主。他们讨厌浪费的人。比如说,要泡茶请客,如果来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烧三份的水。英国对饮茶十分讲究,各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还有饮下午茶的习惯,即在下午3—4点钟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红茶,有时也吃块点心,休息一刻钟,称为‘茶休‘。主人常邀请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推却。在正式的宴会上,一般不准吸烟。进餐吸烟,被视为失礼。
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主人提供的饮品,客人饮量以不超过3杯为宜,如果感到喝够了,可以将空杯迅速地转动一下,然后交给主人,这表示喝够了,多谢的意思。酒馆开门时间一般是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下午5时半到晚上11时。酒馆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较多,高峰时,后来的客人没有座位,就买零酒随便站着喝。
英国商人对建设性意见反应积极。衣着讲究,好讲派头,出席宴会或晚会时,习惯穿黑色礼服,衣裤须烫得笔挺。访问英国注意他们一些民俗资料走进德国风俗
(起点更新时间:2006370:45:00本章字数:1702)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随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1.社交礼仪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2.服饰礼仪
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扁爱宽松,讲究着状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打交道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国人注重服装的整洁。
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礼貌。
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
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
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化妆、补妆,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为“见不得阳光的人”。
3.餐饮礼仪
美国人用餐的戒条主要有以下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4.习俗禁忌
国花:玫瑰
国树:山楂
国鸟:白头雕
国石:蓝宝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由于各国习俗不同,赠礼的种类和方式也有差异。礼品:馈送礼品时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为送别人没有的东西,最易于被对方接受。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正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方式:
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有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则喜欢用淡色包装纸。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时间:
赠礼要适时。在有些国家,在对方送礼时才能还礼;在有的国家(如日本),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在阿拉伯国家,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在英国,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在法国,不能向初次结识的朋友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
地点:
赠礼要分清场合。去友人家做客,不要带在宴会上吃的食品作为礼物。出席酒会、招待会不必送礼,必要时可送花篮或花束等。在不同的国家,赠送礼品也应有所不同,如中国人讲究送烟送酒,而日本人却送酒不送烟。给德国人送礼时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而向南美国家的人送礼,千万不能送刀或送手绢。因为刀意味着双方关系一刀两断,手绢则总是与眼泪、悲伤联系在一起。
送礼:
送知识分子一般是书、画、工艺品,送女士一般是工艺品、鲜花,送亲戚、好友,除上述礼品外,也可以送衣服或其它用品,因为送这样的礼物,需要适合对方的爱好、心理、尺寸等。意大利对别人送的礼物,习惯当面打开看,一般要表示喜欢、感谢。如果说声“这正是我想要的”,那对方会非常高兴。
给别人点烟时,忌讳用一根火柴连续给三个人点烟,因为这表示对第三者不尊重。在意大利,送礼千万不要送手帕,因为在意大利人眼中,手帕是亲人离别是擦眼泪的不祥之物。改送丝头巾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我国,食指作弯钩状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泰国、菲律宾表示门匙、上锁,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啬,在新加坡是死亡的表示,还表示拳击比赛的击倒。
拇指和食指在我国表示“0”,中指、无名指、小指个指表示“3”。这两个手势合在一起,日本、韩国、缅甸是表示金钱,美国则表示同意、了不起、顺利,印度尼西亚表示什么也干不成和干不了,突尼斯用来表示傻瓜、无用。
在我国,人们习惯点头表示同意、认可,摇头表示否定、反对。但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国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游等,了解上述风俗习惯应该说十分有必要。
起0H点0H中0H文0H网0H授权发布好书尽在好书尽在好书尽在wwwcmfucom
民俗资料西班牙西班牙的社交礼仪
(起点更新时间:20063713:08:00本章字数:483)
仪态礼仪
当地妇女有‘扇语‘,如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部遮起来,意思是:我是爱你的,你喜欢我吗?若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则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妇女,如果不了解扇语,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见礼仪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姓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称父姓。
商务礼仪
西班牙人很重视信誉,总是尽可能地履行签订的合同,即便后来发现合同中有对他们不利的地方,他们也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如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能够善意地帮助他们,则会赢得西班牙人的尊重与友谊。西班牙人只有在参加斗牛比赛活动时才严守时间,但客人应当守时,即便对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责怪。
旅游礼仪
西班牙人性格开朗,热情,但容易激动,有时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他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西班牙人吃东西时,通常会礼貌地邀请周围的人与他分享,但这仅是一种礼仪上的表示,不要贸然接受,否则会被他们视为缺乏教养。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国人加深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国人以保守著称于世,但英国未成年少女怀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国人白天沉默内敛,可每当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间间爆满,充斥着欢声笑语……不和英国人交往一段时间,是很难发现他们掩藏在绅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点的。另一方面,"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问题。众所周知,英国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北爱尔兰人各有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文化认同。从这个层面上讲,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国性格";或者说,所谓的"英国性格",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英格兰性格"。不过,在整个英国范围内,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现出相当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采取简单化的做法,以英格兰的情况为主,结合苏格兰和威尔士,将英国人的性格总结为五点。这五点比较充分地概括了英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对广大计划赴英国深造的留学生有所帮助。
特点一:友善
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英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内敛,是和英国的岛国地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乘坐长途汽车到各地观光。每当长途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长途客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每位司机都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虽然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却让人倍感温馨。在英国,向公车上的人问路而得到全车人的指点,这样的经历是很多的。
英国人的友善还表现在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爱心上。英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过售卖捐赠物品来为各种慈善工作筹款。每间商店都会源源不断受到各种物品。仅以牛津英国救济委员会(Oxfam)为例,这一英国最大的慈善机构2002年总共从金钱和实物捐赠中获得2200万英镑善款,并有23760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时间,参与工作。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英国时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语言表达不自如,很难和英国人交上朋友。实际上,英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怀有善意,但觉得东方人很神秘、不愿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国留学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顾虑,主动大胆地去赢得英国人的友好,消除双方的隔阂。按笔者的经验,中国学生凭他们的诚挚,是一定可以交到英国朋友的。
特点二:文明
英国是欧洲公认的"君子国",社会文明有序,井井有条。英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公共管理体系,在几个世纪优良风尚的积淀下,英国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
英国人的秩序举世公认。在公车站、商店、银行,只要有排队,一定是整整齐齐的一条线,前后两个人拉开一点距离,缓缓向前移动,绝不拥挤和混乱。更可贵的是,无论队列多么长,时间多么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静静,毫无怨言,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英国,人们自我解嘲地打趣说,只要在街上看到两个人一前一后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会跟着排上去
在英国,路上行人互相让路司空见惯,"Thank you"和"Sorry"更是挂在嘴边的用语;一旦有身体或行李的接触,被撞的人往往还抢在对方之前道歉;进出建筑时,走在前面的人永远会扶住门,等待后面的人经过;有交通灯的路口,无论有没有车,人们都等绿灯才过马路;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永远是小车司机微笑着挥手让行人先过;上公共汽车时,在门口买完票后,你尽可以向司机问路,时间再长,全车人也会静静地等待;再拥挤的汽车、商店,也听不到嘈杂,每个人都压低声音和别人说话……这样的社会,你也许可以说它沉闷,说它效率低下,然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尊严和生活水准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英国还是个讲求诚信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极少有坑蒙拐骗的事。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顾客不喜欢,随时可以不问任何理由地退回。一些家庭经营的有两层楼的书店或杂货店,往往只有一个人在店堂里,而地下一层没有任何看护措施,就算是顾客拿些东西,店主也根本不会知道。英国的火车车厢两头和双层巴士的门口都设有摆放大件行李的架子,笔者留意到每次人们把东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双层巴士的上层去坐,根本不担心停站时行李会被别人拿走。久而久之,笔者自己出门坐车,也放心地扔下行李不管了。
特点三:幽默
英国人给世人的感觉经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其实,英国人个个都是顶尖的幽默大师。英国人的幽默和美国人不同,他们从来不以夸张的表情和粗俗的语言来赚取别人的笑,他们的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乍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在有点英国文化背景的人听起来却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英国人是语言高手,反应之迅速、言辞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关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的。这两所大学一向有点互相比拼,学生也就经常借机"攻击"一下对方,长自己志气。有一次两个学校的一些学生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在洗手间,剑桥学生发现牛津学生小便后没有洗手,于是按捺兴奋,不动声色地说:"难道牛津大学的教授没有教您方便后要洗手吗?"牛津学生本已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他毫不慌乱,平静地反击道:"难道剑桥大学的教授没有教您方便的时候不要弄脏自己的手吗?"一来一往,还是打成平手。
英国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们习惯将一件本来很坏的事情用反语说成好事,充分显示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英国人经常用的两句话是"It could be worse"和"I've seen worse",轻描淡写,何必和生活计较太多?今年夏天,笔者重访英国,适逢英国有天气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气温达到39℃。当我向英国朋友抱怨天气太热时,他却说:"恭喜你,以后你可以和你孙子说,爷爷见证了英国有史以来最热的那一天。"说完后又补充一句,"这无论如何总比下雨好"。(英国人最喜欢拿下雨来开玩笑)
当然,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是谬误。英国人的幽默,有时也显得刻薄。例如,有一次笔者和英国朋友在火车上,正好车厢里有一群美国游客在大声说话。车厢里的英国人不免微微皱起眉头。朋友耸耸肩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美国人。"
特点四:自大
不可否认,英国人礼貌的表面下,有着一颗自大的心。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承认自己的自大,但据笔者的观察,英国人普遍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不过,用英国人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英国人。
英国曾经有过称霸世界的辉煌历史,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这样评价英国的尴尬局面:"英国失掉了一个帝国,却没有找到一个角色"。而这种政治和国际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却在英国人的言谈举止中找到平衡。比如,很多英国人喜欢和笔者谈论香港,他们先问笔者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他们似乎总是把香港和中国单列开来)。当笔者告诉他们自己来自中国大陆时,他们就会问香港现在的情形。言语间的那种关切口吻,总是会透露出一些淡淡的遗憾和不甘。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间屋子现在别人住进去,问别人"那屋子还好吧?"的感觉。
英国人大多数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把中国内地留学生当成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令笔者不满的是,英国普通民众对于发生在世界另一半的事情完全是漠然的。电视新闻和报纸甚至连报道本地一个老人的狗走失了,也不报道世界各国的大事;即使有报道,也都是和英国利益相关的美国、欧洲各国或是英国前殖民地。这也体现出英国人不屑去理会其它"低等"国家的自大心态。
更可气的是,英语是国际语言,全世界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这无疑更加增添英国人的优越感和惰性(其实英语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国的功劳)。不少英国人甚至在心里还是觉得世界都是大英帝国的领地。就这方面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英国贵妇在一艘地中海上的西班牙豪华游轮上抱怨为什么身边的人不讲英语。有人向她指出,这是一艘西班牙船,她是个外国人。贵妇顿时勃然大怒,厉声说道:"告诉他们,我可不是什么外国人,我是英国人!"
特点五:刻板
英国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条不紊,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走极端的话就难免显得不够灵活。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因为约翰是最常见的英国人名,而牛的特征就是固执笨拙。英国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不久前英国的全民公决否决了政府加入欧元区的提议,就说明英国人的恋旧和不愿变革。在历史上,从国家体制到王室地位,英国的革新都是慢于其它欧洲国家的。而维系整个英国社会的,恰恰是深厚的传统和刻板的风格。
英国人的性格和习俗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最终成为英国,但在人种和背景以及四国的历史上彼此依然能够区分开来。
在一般情况下,相似之处多于差异,而它给了人们一个共同特征让人们确定是英国人。
保守
英国人通常被认为是相当保守的。这种保守与政党中的“保守”并不是同一个事物。英国人的保守态度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接受熟悉的事物,怀疑任何奇怪的或者国外的事物。比如说,你如果到英国的加油站,建议加油员用叠起来的纸将量油尺擦干,然后来测量发动机油,这将是个好主意。加油员会表现出不解,敌视的样子,因为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他会从口袋里掏出带来的十几二十次每小时,一天又一天使用的脏抹布。在大致相同的方式中,英国人接受新事物很慢,如公制。他们坚持运用老旧的不方便的方式,是因为他们不希望适应新的麻烦。1971年2月15日,新的十进制货币在英国使用,先令消失,1磅现在成为100新便士。出现了新的6种硬币。但英镑和5英镑纸票没有改变。这是英国向十进制走出的第一步。目前,十进制在英国被广泛使用,但在一些商店中,测量仍然用英尺、市尺、码替代厘米和米。温度的测量是用摄氏就如同用华氏一般。现在车行提供了量油计纸并以文明的方式处理。
英国人倾向于敌意或至少有些厌烦当他们听到一些他们生活习惯的建议,或者介绍信的和不为他们生活中所知但可能对他们有益的事情。这种保守主义,可以说明大众对君主制度的态度,几乎所有的英国人对君主制有着感情与尊敬。
相比于大众的保守主义,有极少数的和地方保守主义组成,他们当中有很高的个性和特别特征。军团在军队,市政组织,学校和社会中有他们自己的传统和习俗,这些他们不情愿改变,并且他们喜欢在全球组织中思考他们的习俗与区别。
现代烹调理论、电或天然气在很久之前已经被接受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用传统的烤的方法。但是很多新的厨师依旧在星期天生产烤肉和布丁用相同的方式。对于房子的供暖,很多英国人很热衷于采用开放式壁炉,尽管它带来了很多工作并且增加了空气污染,而其有时会在房间里产生很多烟。大多数英国人认为一个没有壁炉的房间就不具有让人温暖,舒适的特点。许多房间实际上是用电或煤气取暖,但他们通常在老式壁炉前面。很多人选择用外观设计像烧煤的壁炉式的电暖气,当电源接通时,里面的假煤块就会发出红光。
性格
自我控制、不兴奋、不发脾气这些在英国是十分重视的。好争吵、暴力、好斗、滋事这些都是禁忌。
如果英国人进行自我控制,那就说明他们认为这是他们需要的。历史上他们是一个脾气暴躁、好战、敏感、粗暴,但不是野蛮的人。他们继续保持着这些特点,直到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有一个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去解决,使英国人逐渐变得绅士也开始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酒吧就是一个证明英国人有自控能力和绅士的好例子。不同于美国的酒吧。英国酒吧是本地居民的“焦点”。酒吧看起来像某人生活房间,充满了长毛绒,柔软的椅子,沙发,壁炉和明亮的灯光。在酒吧主要喝啤酒,青啤或者重啤,大多数酒吧当然也出售各种酒,从威士忌到白酒。许多酒吧也提供便餐。酒吧有固定的营业时间,通常从早上10点至下午2点,下午5点至10点。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通常延迟至晚上11点。这里没有通宵或营业至凌晨3点的公共酒吧。当酒吧营业结束每个人都回家了。酒吧代表了良的控制力合品味。
这个控制的例证证明了英国的幽默。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英国滑稽戏没有好笑的,那是因为英国幽默是以话未重点而美国幽默更注重行动。同样的控制也可以再英国酒吧和幽默中找到,也可以在英国人的生活节奏中发现,从等待巴士的安静队伍中可以看出英国人的自控能力和耐力。
英国人曾有冷漠和含蓄而闻名,尽管近几年这方面似乎有一些变化。英国人几乎都互相问候,他们可能互相认识,也可能只是见过。如果你乘坐英国火车,你会发现大部分乘客坐着在阅读报纸不发一语。
英国人很少握手除了与某人第一次介绍认识时。他们也很少与他们朋友握手除了他们很长时间没有见面或在长途旅行前说再见的时候。他们在讲话时很少用手势。
尊重:
英国人的另一特点是尊重,这是基于社会情况,财富和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英国历史悠久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所有男人都准备好恭顺那些在某一时刻在财富、地位和权力优于他的人(而在苏格兰,更倾向于认为所有男人都与其他人一样好)这种酒的劣势对优势者的尊重已经被一种人们应该相互尊重、礼貌,不论他们地位的假设所取代。但是这种改变却并不顺利,而且当他们应得的东西没有承认时他们有怨恨和痛苦。
隐私:
英国人对隐私保护非常严格。如果你问英国人“你去哪里?”或者“你吃过了嘛?”他可能认为你会非常粗鲁。英国人认为那是隐私的事情。“我要去哪里,我吃过了没有”,这些是他们私人的事,你只要管好你自己。还有一些问题在你跟他关系非常好之前绝对不要问。第一,不要问有关钱的问题。比如问你朋友的收入或薪水或他们的财产。另外一个忌讳是不要问女士的年龄。问男士的年龄虽然不是太坏也不是太好。但是你决不能问女士她的年龄和私人问题或者评论,例如“你怎么不结婚?”或者“我认为你应该要一些孩子”有些问题在中国是允许问的,但是在英国要避免提问。
好奇别人的事情是不礼貌的,尽管他是你朋友。阅读他人信件或纸条时极不合适的。无论什么情况,决不能拆阅写给别人的信,除非他人要求你这样做。偷看别人正在写的东西是非常不礼貌的。如果你在房间里等人,不要四处走动查看东西;从桌子上拿起杂志或报纸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碰其他东西,千万不要听别人不想让你听见的谈话。
国王和王后的习俗
现在英国有女王。如果你参加非常重要的公共场合,你会听到神圣的歌曲“神保佑女王”当这首传统圣歌演奏时,依然有很多英国人起立。如果你在重要的宴会中,当喝着白酒或烈酒的第一个祝酒通常是给女王的。官方领导者会站起并说“先生们,女士们,尊敬的女王陛下”然后所有人愉快地喝酒,说着同样的短语“干杯”。还有很多习俗像这样表示对女王的尊敬。在美国,人们可以拿总统开玩笑或者批评总统,但在英国人们不允许拿国王和女王开玩笑。
当然,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英国在过去30年的社会改变。英国人一些特征和价值观正逐渐进行改变。60年代进行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它给了年青人很重要的很可能影响到那些以前不曾有的东西。流行音乐的抛起事由4个利物浦男孩在一起组成了一支队伍,她们叫自己“披头士”。不同那些著名的独唱明星,披头士写他们自己的歌词和音乐。他们的歌词倾向于摇滚。他们所代表的愤怒和痛苦的青年为自由与权力斗争,由于这一原因,他们被一些人看作是“放纵社会”的化身。这次流行改革打破了社会与年轻人之间的障碍。这也有助于扫除英国人冷漠和含蓄的声誉。
1.民族特性与语言特点
11.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与英语特点
作为一个民族,英国人的性格特性是:安静、害羞、保守、高雅、矜持。英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礼仪、习惯等的传统。再加上英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民族的自豪感使得英国人形成了自以为是的封闭的、守旧的性格。英国人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人群中才能完全放松,而当他们遇到陌生人或外国人时他们会感到不安甚至窘迫。英国人的这种性格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中,表现为用词、发音和语法等各方面的比较守旧和低调(understatement)。
12.美国人的民族特性与美语的特点
美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具有众多民族性格特征的综合特征,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始,各个国家的人们带着对美洲这块神秘土地的美好向往与憧憬纷纷踏上这块土地,自然不同的语言也随之进入了这片国土,进入了美语当中,成为该语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美国独立至今,历史比较短暂,没有太多的陈规可守,因此美国人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其语言也更是如此。
2民族特性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
21 语法上,英语墨守陈规,美语形式简洁
美国人喜欢简单、快捷,正如他们的生活节奏,因此在语言上现代美语对于确立已久的语法规则,一旦有必要就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句型结构尽量简化,遣词造句避繁就简,名词定语的大量出现,介词、冠词、连词的省略等诸多现象是美语句法结构更趋紧凑,言简意赅。试比较下列句子:
例1:(1) I suggested that we go to the theater(《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1103页)
(2) They moved that the amendment should be sent in for discussion at the House of Commons(叶海燕《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句(2)言辞间练,语意扼要。上面的两个句(1)是美国英语,第一个(1)句不用 should 来表示虚拟语气,简化了繁琐多余,表达效果一样。第二个句(1)中的out the window短语中,out 溯其源则是away from ,因而美语很多也只是在英语的基础上把原意更简化的表达出来,丝毫不偏离原意。而英语却受英国人的性格限制,一直墨守着原来的句法格式。
22.词汇上,英语坚守“阵地”,美语开拓进取,勇于革新。
英国比美国历史悠久,所以英国人喜欢使用能表示自己身份或地位的词语,而美语中却没有。如king(国王) queen(皇后,女王)prince (王子) duke(公爵) knight(骑士)等。
英美民族特性上的差异也表现在英语和美语词汇的其他方面:
(1) 美语的拼写更近于读音规则,如:
英: center, theatre, modernise, realise
美: center, theater, modernize, realize
也就是把英语里的-re改为-er, -ise改为-ize。
(2)美语省略英语中拼写重复的字母,如:
英: programme, travell
美: program, travel
(3) 美语省略不发音的字母,如:
英:axe, storey
美:ax,story
(4)美语拼写从简,如:
英:colour, humour,
美:color,humor
(5)美语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创造新词汇,丰富了美语的表现力。美国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的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又被称为melting-pot即大熔炉),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能在一起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充分表现出了美国人性格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语言上就表现为吸收大量的不同民族语言的词汇(外来词), 这些词汇都是英语中所不具有的,因此这些外来词大大丰富了美语的语言词汇。
23.情感表达上,英语内敛,美语外化
美国人的性格外向,他们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常常是言语夸张,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而英国人性格内敛、害羞,在表达同样情感,同样感受时,选词造句远远不及美国人。例如,当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姑娘时,美国人会情不自禁地说:“a priceless jewel” “divine” 或 “ precious”;而英国人会很平淡地说: “Um, she is all right”。
3结束语
以上文中所讲的民族,是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这个角度出发的,因此把英国人和美国人称为不同的民族。
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语言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和掌握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的性格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地道的语言,也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一民族的真正情感。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郑立信.美国英语和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4.杨惠中,张彦斌,郑树棠.大学核心英语(修订版)第三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孙东等.英美语言中词汇差异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叶海燕.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