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Salon)

沙龙(Salon),第1张

文/sgasun

沙龙(Salon)最初的记忆和印象刻骨铭心,记忆深刻。因为那时,我十八岁。

从1975-1979年,是我的中学时代。这个时代,既不是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那些年,也不是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的所有的日子。那时候还没有彩色电视机,整个凤凰县也就是几个大单位可以看到银屏大一些的黑白电视,每到晚上就放在院子里,看电视的人围的水泄不通,有时候因为差转信号不好电视图像还经常雪花点点飘,人的影像几乎都是颗粒状。但是观众依旧守在电视机旁看得津津有味恋恋不舍。

如果要我回忆**《牛虻》的印象,我脑子里的图象都是带雪花点的。但是,尽管如此,透过这电视银屏这小小窗口看到的另一个大大世界给那个时候的少年的我内心带来的震撼是翻天覆地惊心动魄的。

我家那时侯已经有一台上海“凯歌”牌的电视收音两用九英寸黑白电视机,《大西洋底来的人》就是通过它看完的,也是第一部进口国外的电视连续剧,对它的音乐耳熟能详。

电视剧开始的音乐一响,真个人就全神贯注了。后来的《乡恋》《大连好》《潜海姑娘》等等被批为靡靡之音的音乐都是从它这里第一次接受的。

但是,这些都与沙龙无关。到80年的时侯一部国产单本电视剧《雪花静静地飘》却让我深深地着了迷,那是我第一次憧憬未来大学时代浪漫生活,憧憬那样的沙龙聚会,脑子里第一次有了沙龙的概念。

后来知道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作家李陀的一篇小说改编的。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反映真实人性情感的作品还是很前卫的,一放映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是,那个时代,那个年龄阶段的我,却被它深深迷住,这么多年,挥之不去。

故事说的是一个77年恢复高考以后考上大学的女知青,老三届的,出生军人大院,父母早就和自己的战友说好,两家结亲,也就是说她早就已经有了结婚对象了。

但是大学新生活的熏陶,使得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段情感以及未来的生活,于是,她总是心事重重,若有所思。

后来,她跟随一个好友去参加一个大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沙龙”。“沙龙”是在一个同学的家里,她去的比较早,进去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电工师傅在梯子上忙着修理灯泡和线路。

直到来自几所大学的来聚会的人到齐之后,主人拿出一部收录机,放在屋子中间,大家都围着坐住,手里捧着一杯茶,主人将一盒磁带插进收录机卡座。这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全神贯注,主人按下放音键,一阵轻柔、舒缓而又带一种淡淡的忧伤的英文歌声飘了出来。

这时,旁边的一个很磁性的男声开始缓缓地将每句歌词大意讲给在座的各位听。音乐原声与旁白结合的天衣无缝。还记得那首歌曲好象叫什么黄水仙,属于乡村歌曲类的。看电视的我,当时就一下子被这一幕震立当场!这就是我心底憧憬 的生活啊。

电视剧中的女主人公这才发现,她一进门认识的那个电工师傅就是正在给大家翻译并旁白的那个人。

如此棒的英文水平?他是哪个大学的呢?她于是对这个电工充满好奇,在这次沙龙聚会后,他们相识了。她才发现他并不是她想象的大学生,虽然如此才华横溢却因为家庭背景等因素被挡在大学门外,靠自学让自己如此学识渊博。

后来的发展和许多的浪漫故事一样,他们越走越近,彼此都发现对方就是自己这辈子要找寻的人。

但是,他们中间横亘着一个障碍。他们都是有了结婚对象的人。这也许是较早反映这种情感的电视剧。作者也无法解决,只把问题抛了出来,没有结局。

于是,电视剧最后的镜头就是,他们俩在桥头相遇,远远地彼此注视着,没有话语,只有雪花,静静地飘着,落满他们的身上,周围大地白茫茫

这最后一个镜头冰封在我十八岁时的记忆深处,没曾融化!

读大学期间,从众多的英语单词之间,惟独对salon这个词格外亲睐,才明白它在英语中也属外来词,指的是一种相当“小资”的资产阶级社交活动方式。

但是,不可救药的是,我对这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中毒了。完成大学教育之后,都一直构想着我未来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周末聚在一起,一杯热茶、几个话题、几句实话,博古通今,浪漫温馨。

没想到08年回到外语学院不久,从北方调来的尉教授见面聊过几次后,竟然问我:咱们有时间搞个沙龙怎么样?我毫不犹豫地说:好啊!我双手赞成。

于是她就急忙查看几个外教的课程时间安排,找一个我们都有空的时间。前几个星期,因为都被各种事物缠身,没能成。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大家都有空的下午,第一个沙龙的第一次聚会得以实现。

别看尉教授典型北方人,干事风风火火,心直口快,干脆爽朗,沙龙开始才发现她其实也很“小资”的。她竟然都准备好了上等的雀巢咖啡、椰奶伴侣、白砂糖、一些香脆饼干。呵呵,如果有一高档场所,再配上点音乐,离真正的沙龙距离不远了。

对泡咖啡,我情有独钟,所以对任何进来的人我都主动问一声:我给你泡杯咖啡怎么样?杯杯香浓,味道好极了!

第一次沙龙聚会来了四位外教,几乎是所有在韶大的外教了----Kayewen、Perry、Juan和Kim。我们有老师陆续来到,共有十来人。沙龙就是随便聚会聊天。古今中外,信马游缰。

Kayewen坐我对面,属于有话则多,无话不语的人,我和他上课间隙遇到过,聊的十分投机,很好接触的那种。

他进门时,我问他喝不喝咖啡,他说不用,也不喝水。我也就不泡给他了。Perry则十分喜欢咖啡,而且申明要black(纯)的,伴侣和糖一概不要。

Juan则自带喝的矿泉水。坐我右手的有着一张中国人脸的Kim则喝我一样的咖啡。

看着Kayewen干坐,水也不要,我开他玩笑说他是头骆驼。耐渴又耐汗,沙漠之舟。他笑笑。

Perry则十分健谈,手舞足蹈。Juan温文尔雅,气定神闲,说话时健谈,听话时专注。令人感动。

谈起文化的差异,大家都捧腹。我顺势提起Babel tower和Babel**,想听听他们这些西方人对圣经中巴别塔的解读和对**巴别塔之间的联系或者解读。

为此我和Kim出现争执。他认为圣经巴别塔的故事是上帝要人敬神,我同意。但是我说上帝要警示人们敬畏他,不要敬其他神,尤其不要把自己当神,也就是心中没了上帝。但为什么他要用弄乱人的语言来作到这一点,以示警示?

Kim认为**巴别塔(Babel)是一部很boring(闷)的影片,我发现和他就欣赏来说,就迥然不同了。我认为**是讲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他认为**的主题就是那把来复枪(rifle)。

我说,即使关于枪的话也应该是子弹更关键。就像美国人大部分人都赞成私人可以合法拥有枪支,他们的信念建立在这样的认知上(枪支的生产商更加如此):枪支是无辜的,重要的是谁pulls the trigger(扣动扳机)。

为**的主题,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本身就充分说明沟通的困难并非语言障碍,也是进一步说明巴别塔无法建成的例子。

后来说起在不同文化中出生,受不同文化影响各种人的形象指代。Kim说起什么Jook Sing。音似广东话“竹升”,又是连比划又是纸上写写画画,可惜他的汉语我们听不懂,汉字也猜不出。

他解释了一阵。我懂了一半,说这样的人就是“banana”吧。

他说,不是,banana是negetive(负面的)。

我说,是的。是指一个人有点羞于认同自己原来的血缘印记和文化,黄皮肤,外面中国,里面完全西化。

但他说Jook Sing 不带这点负面含义。后来他干脆跑到文印室给我们每个人打印了一张Jook Sing的语源说明,出处和含义一目了然。

看来他是个十分认真的人。原来这个词指“a person is Chinese outside,hollow inside(外表中国,内心空虚)”。

我说,反过来,对你们在西方文化下出生长大的西方人,如果来中国,被我们中国文化同化了,我们就叫你们egg,煮熟后剥皮的egg,外表西方,里面中国黄。他们笑,点头认同。

这是第一次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的一场沙龙。虽然与我十八岁青春年少时构想的沙龙相去甚远,但它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沙龙啊。

呵呵。有了这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希望下次你也能参与哦。

〖主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当我找到自己内心渴求的,我会创造机会,让自己去拥有。当为自己要的,习惯去创造和争取的时候,我会获得什么呢?当你看完本文,答案不揭自晓。

参加这次沙龙,我非常开心,带着两份期待而去。一份期待是这次沙龙我能感受多少。另一份期待,是有亲爱的朋友们参加,彼此又可以做同学,还可以当聚会见面。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三口也都参加了。真是喜上加喜,情不自禁的喜乐。

有一种成长,叫做成为同学,共同成长。

这次,带着学员的身份去吸收,没有想到,离沙龙开始一分钟的时候,临时邀请我做本次沙龙的主持人。我还在跟上次专业课遇见的媛媛聊得火热呢,还好有这份火热的状态,上台是不怯场的,也比较自然的展现出了自己。只是,下台后,总会感觉哪里做得不好,哪里还可以怎样做的体会。

〖榜样的催眠〗

宝宝看我在台上,拿着话筒说话,台下还有掌声,宝宝也不由自主的走到台上来,感受下站在台上的感觉,用孩子的状态,观看NLP的同学。

我相信,那一刻孩子从我身上吸收到了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和情绪,给他做了一认知模范学习的榜样。我相信,已经潜移默化的,被他的大脑记忆储存在潜意识里,在他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在他需要的时候,会自动呈现,成为他处事为人,面对同样事情的自然经验。

童磊老师把我留下,拥抱了我,跟我合影,大大的赞赏我,说:“你的台风就是一位导师范。”给了我一个导师的身份。这是一句非常有力量,造就我的语言。一句简单的话语,给生命的动力,却是截然不同的。

NLP是一门神经语言程序学,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给生命加油,而不是耗油。中国古话就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它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就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如何说话,只要在与人打交道的环境里,都能派上用场。我从今年6月份开始学习线上NLP微课,坚持听下来,再跟了几次爱自然生命力体系的课,再看看书,才对NLP的学习有所感悟,才有化开之感。

『亲和力的能量』

童磊老师分享亲和力的时候,让我知道, 亲和力是人与人快速建立信任,愿意交流下去的能力。 我由此肯定和欣赏自己,我有亲和力,我身边有很多人愿意信任我,并且与我交流。

还让我们现场体验了亲和力的感觉,相互打招呼的三个方式。一是,我们不看对方,背对背交流,感受到彼此很遥远,没有想交流的意愿。二是,面对面,但是不能看对方的眼睛和脸,继续交流,仍然感觉很别扭,距离还是远。三是,面对面,看着对方说话,才有交流的意愿。这个体验我收获到了什么呢?就是在亲子和夫妻关系中,还是跟亲友,陌生人,说话还是聆听,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然,会给对方一种不尊重,不舒服,对方没有兴趣聆听或者继续谈话的感觉。

还有讲到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文字、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表达,分别给人传达的感觉很明显的不同。

我们在夫妻关系中,跟对方的矛盾,别扭,观念不同,不和谐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跟对方说话的语气语调有关。我们是感受型的动物,通过理性帮我们做出决定。感受开心,就开心,感受不开心,就不开心。而理性给我们做进一步的判断。

我要表达的是,我们往往说了很多有爱的话,可是,我们的语气语调,切断了让对方接收的通道,对方忽略文字,语气语调先入心,从而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感觉,情绪,行为,情感。再说什么,都只会增加问题的恶化。也有说不好听的文字,用了语气语调后,听起来,文字不觉得不好,感受却很舒服,开心。

肢体动作,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婴儿时期的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情跟父母取得交流。这说明肢体语言的表达,给人的影响力更大,占的比重也大。如夫妻之间的拥抱,相比说我爱你,那份爱更有力量,更有感觉。

『5S沟通让人际畅通』

5S沟通法是微笑、看、握手、语言、真诚 。微笑是打开人心最快最好的亲和力,也是给他人希望温暖和力量的良药。看,是表示彼此愿意交流,彼此的认同,尊重。握手,是距离亲密的最好方法。语言,少不了的赞美,表达的艺术。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微笑和看。握手还是语言,都需要真诚做核心支撑。

『心流能量』

沙龙结束后,我们各自聊嗨了。每个不曾开启,或者难言,不被理解的事情,在这里,我们都能理解,接纳。幸运的话,还能得到答案,疗愈到。彼此的思想,看法得到交流碰撞,真是久违的享受感,舒畅感,满足感。在熟悉的环境里,我们太难表达自己的心声了。

我敞开聊到了自己的模式,以此面对,接纳,疗愈,改变模式。我上台做主持人,内心总有不安感,紧张感,总担心会耽搁主讲人的时间。这个意识来自于我小时候的经历,我一个发小好朋友,经常会来等我一起上学,她每次来,我都没有弄好。我担心她等太久,也能感受到她的着急。所以,有时候我放下自己本来还要做的事,为了不让她等,我就背起书包跟她走,我内心很是慌慌张张。我现在把这事当故事来说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说我无形被培养催眠了。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起来,不要催孩子,越催越慢,越催越不快。孩子快,我们要接纳和允许,允许他慢慢来。他长大,变快,是有个过程的,要尊重孩子的特性。有的孩子调皮点的,反而以此来故意让家长着急。也有的孩子会因为恐惧,担忧,变得胆小,而压制自己本来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暂时的压制自己,在我未来的某件事理,突然就跟家长对抗起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感受。

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小时候被迫的做了一些事情,长大了就不太想做。我小时候思想上成熟懂事太早了,过早的承担了家务活并且照顾家里,心里过于的忧虑,操心过了。导致于我成家了,反而像没有过童年那样。在结婚的一年多里,我反而感觉自己像活在童年时期一样。越来越像个孩子,一个身体长大了心理还是孩子的人。原来是我那时失去了一些本来属于童年的时光,在这个时间段弥补回来。

还有,我提出一个话题:“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他就是自信。”

大家也开始讨论起来,关于自信的话和事。

『内在的引领』

从自己的经历, 我体会到,尊重、懂和会表达爱,对孩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幸好,这是最好的时机,让我遇到了这样的学问,一点一点的疏通内心的结节,联结内心真实的自己,真是一件令自己重生蜕变的好事。

人生,不会永远那样或者这样。只要在内心不断求索的人,未来谁能说得清楚会怎样?

文章写到这里,即将结束了,你看完这篇文章,你收获到了什么呢?也许,你会被疗愈到。也许,你被感动到。也许,你也想要成长。也许,你也想要这样享受的交流。也许,你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学习圈,改变自己,掌握幸福。也许……

我经常会说:只有分享出来的,才是更深刻的你需要的。假如,对你有一点帮助和启发,我邀请你分享出来,开启能量的流动。

感恩这次沙龙,感恩朋友的参与,感恩孩子和伴侣的陪伴,感恩成长和进步的自己,感恩自己所有的经历,这一切都是我成长的垫脚石。

答案:盖碗茶沙龙主题名称应该根据主题的特点和目的来确定。一般来说,盖碗茶沙龙是一个集合讨论、分享、交流的平台,因此主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广泛性,能够吸引到不同领域的人参与。同时,主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解释:在确定盖碗茶沙龙主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如人工智能、环境污染、教育改革等,这些话题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专业领域问题:针对某个具体领域的问题,如医疗健康、金融投资、文化创意等,可以吸引到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参与讨论。

3 个人成长与发展:如职业规划、人生哲学、情感生活等,这些话题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拓展:盖碗茶沙龙主题的设定不仅需要考虑到话题的热度和深度,还应该考虑到参与者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在确定主题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组织互动环节等方式增加参与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理想国文化沙龙观后感系列(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  ——理想国文化沙龙观后感系列(二)  最后一场讲座,陈丹青、梁文道登场,理想国文化沙龙观后感系列(二)。场面火爆,可以用站无虚席来描述。  梁文道老师讲到大学,讲到大学应该是社会的实验室,培养出与社会不同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前进等等。或许是我已经大四,又没有考研的打算,所以对大学这一块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很期待陈丹青老师讲的理想。陈丹青老师讲了自己的经历、讲了自己对广西的认识、讲了彭文力先生发现雁山园、讲了理想与欲望的区别等等。  理想太空太泛,理想和欲望也不能完全划分开。  在我读小学时,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肯定会说,做个天文学家,当时觉得看星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观后感《理想国文化沙龙观后感系列(二)》。初中问我理想是什么,当时还可能在憧憬着天文学家。高中问我理想是什么,已经不能像小学那样坚定的回答出天文学家这件事,考上大学也不能算我的理想,因为我觉得我考上大学是一件必然的事。而现在,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或许也很难回答出,也想着小时候坚定的回答天文学家,现在在城市看星星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以我现在的经历也很难成为一个天文学家。  现在我可能会想成为作家,看着我的文字变成铅字,看着我的书大卖,有一天也能向台上那些人,给很多人讲座。但更想赚点稿费,帮爸爸买衣服,这才是真正推动我写作的动力。空泛的东西并不能让我们前进,让我们努力的是一些小得微不足道的想法,也就是陈丹青老师说的欲望。  就像小朱说的,要发表文字,就要多练习。写得不好就多写,多改,多看,多记。同时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的名字会出现在某杂志或者某报纸上。  我更愿意以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全书来激励自己,用里面的方法也好,看名人的成功也好,把自己的理想划分为我可以看到的东西,激励着我前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为了建造自己的理想国而努力。

20180208

小年前的一个冬日的夜晚,寒风依旧。当别人忙着剪窗花、祭灶神、备年货的时候,有一群是读书学习为生命的小伙伴,一起聚集到了衡山路的创邑SPACE,一起学习和分享关于樊登老师《可复制的领导力》。

参加了本次樊登读书会芳香书友驿站的线下沙龙活动,我主要有三点体会,分别是“空杯心态”、“学会去爱”、“知易行难”。

首先是“空杯心态”。一个人可怕不是不知道空杯心态这个意思,而是自以为自己已经是空杯,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例如别人在谈论团队建设新方法的时候,大多数有经验的管理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恐怕没有等到别人说完,就已经开始打断别人的话题,巴拉巴拉的说起自己这方面的做法,根本无法接受新事物,还美其名曰我愿意听你了呀,我是有空杯的。真正的空杯心态是需要放下已有的一起,仔细聆听他人的陈述,专心的寻找并思索书中的主题,然后总结出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异同,对于可取的部分加以吸收,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型。

其次是“学会去爱”。今天的沙龙上听到一个故事,樊登在一次坐地铁时候,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5岁孩子。妈妈拉着地铁的扶手,孩子双手抱着妈妈的大腿,一路不哭不闹,就这样过了大概两三站,孩子昂起头对着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今天乖不乖?”。妈妈回答到:“你今天很乖,我可以不打你。但是我告诉你,你明天不乖,我照样打你,我天天打你”。听到这个故事,我后背一冷,心中升起寒意。一个5岁的孩子,一路表现好,不是因为她爱她的妈妈,希望得到母亲的肯定,而是因为她不这么做,她的妈妈告诉她,会打她。采用恐吓的方法,虽然在孩子尚未成年的时候,也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成长教育,并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只有恐惧。当这个孩子成长到叛逆期的时候,必然产生强大的反抗,造成亲子关系的巨大裂痕。

再者是“知易行难”。二级反馈的难点有三个,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去说为什么,克服最大的敌人“但是”。这三个难点存在于我们的人类天性中,往往习惯呆着自己所熟悉的舒适区内,不想去突破自己。人习惯于去批评他人,去保护自己,这既是来源人类进化基因的影响,这就造成我们不情愿去主动的发现他人的优点。即便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之后,表扬也是浮于表面,而不清楚表扬的动机。二级反馈注重的是表扬的过程和动机,“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表扬他人的时候,需要提炼出一个情感类词汇,例如“耐心”,千万不要忽视我们的语言对孩子、对父母、对朋友、对同事的影响有多大。中国人的骨子里是比较中庸的,凡事总喜欢所两面,为了表现自己说话高度,总喜欢用“但是”。殊不知,这样让倾听者失去了安全感,让人与人之间变得不再信任。下次表扬他人,请不要说“但是”。

最后再次感谢田老师的分享,以及朱朱同学的协助拍照(我们的合影都没有没有她),还有各位大家的无私奉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3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