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第1张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某校曾组织观看一部讲述家庭亲情的影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则无动于衷,反以“一点都不刺激”为由大声抗议。老师们在震怒之后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容易被感动?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此缺乏发现生活美和自然美的能力?” 后来老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二话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去了。可是,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心连忙问:“孩子,摔疼了吗?”听到这里全班一片寂静。同学们在这一周的周记中都写出了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其文章无不都表现了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动。

听完此故事,我个人认为: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感动的体悟,缺乏起码的情感。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为适应面临的国际性竞争与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历史局限的误区,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认识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家长教育学》),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从语文科的性质来看,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反映着政治倾向与感情色彩,当学生接触课文时,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和情感”。可见课文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而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优的佳作,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为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另外,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也有丰富的情感,复杂的内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而忽视“情”的作用,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只有通过“情”的心灵内化,才能转化为符合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单纯的说教势必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情感的突破口,以情感去感化学生,使课文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首先,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师热情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其次,理智感、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三大支柱。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1、以文本导情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赞美母亲的名诗佳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同样,人门也经常把祖国、黄河比作“母亲”。母爱历来被公认为是世上最无私,最神圣的爱。下面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一分钟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2、以诵读悟情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的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3、以艺术染情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4、以体语示情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脸面是心灵之镜。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实施哪一教学环节,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一朵具体的花,远比关于她的一千种描述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情融融,意切切,方能在语文世界里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 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试验中,去关注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的语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期待。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1、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皮肤很黑,有的人皮肤很白,有的人脸上长着痣,有的人脸上长满了痘痘,有的人戴着眼镜,有的人喜欢留长头发,有的人喜欢留短发。

 2、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即使是双胞胎只要你仔细观察他们也会有小小的不同,体会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说说同伴“独一无二”的地方

 1、用耳朵听辨:猜猜是谁的声音。

 2、用眼睛看:每个人的五官、长相,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说说班上小朋友“独一无二”的地方。

 (三)讨论交流:哪些地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

 每个人的爱好、性格等也是“独一无二”的,但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

 三、交流各自最喜欢做的事情

 1、每人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像画一画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2、看看说说大家的独一无二:

 (1)看一看同伴的画面,说一说他的独一无二。

 (2)猜一猜朋友的独一无二,从画上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找一找哪些朋友的画面相同,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例如:都是爱弹钢琴,但是有的爱舞曲,有的爱摇篮曲等)。教师念开头和结尾,幼儿用“我喜欢……”“我和别人不一样”创编中间部分。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进行力所能及的田间或种植园地的劳动,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让幼儿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联系好丰收的农家园地,根据需要联系好车辆。

 2与幼儿一起准备好适宜的劳动工具。

 3提醒幼儿准备好外出的必备物品:合适的服装、鞋、背包、水等。

  活动过程:

 1出发前与幼儿谈话,使幼儿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注意的事项,提醒幼儿在路上注意安全。如:路上排好队,跟好老师和同伴,在车上不把头和手伸到车外等。

 2沿途中引导幼儿观赏秋天的景色,认识一些农田种的蔬菜和果实,感受田园丰收的美景。

 3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采摘活动。

 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劳动工具和农作物的采摘方法,如:挖红薯、挖花生等。组织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分组进行采收劳动,注意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劳动工具,并能把收获的农作物分类放好。

 4引导幼儿物品、工具,交流自己收获的农作物,体验丰收后的喜悦和劳动的不易。

  活动延伸:

 1回幼儿园后和幼儿一起清洗、品尝收获后的劳动果实、体验劳动后的乐趣。

 2引导幼儿说说秋天都有什么丰收了。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分享带来的高兴情感体验。

 2、通过理解故事、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生活中的高兴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3、在活动中,注意与同伴的距离,避免碰撞。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谈论:在生活中,自己最高兴的事情。

 ◎教师:大家在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生活中的高兴的事情。

 2、幼儿感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教师讲述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边看书边讲述故事。教师:小刺猬买了什么东西?他为什么要把冰淇淋给小兔子呢?小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小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并在教师的提醒尽量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分享的快乐。

 教师:小兔子和小刺猬他们有几个什么样的高兴呢?

 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并讲述自己的理解,知道把自己高兴的事情与别人一起分享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高兴。

 ◎感知生活中分享带来的高兴。

 教师:平时在家里,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呢?

 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把东西给别人的事,出可以说说别人与自己分享的事情。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语言:“因为我把XXX与别人一起分享,所以我们很高兴。”

 3、体验音乐中的分享,所以我们很高兴。

 ◎教师:我们也来玩一个高兴的游戏吧——“碰一碰”好吗?

 幼儿在游戏中与教师、同伴共同感受高兴的情感,感受相互之间的触摸带来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相互之间避免碰撞。

 活动反思:

 《有那么多的高兴》是一个语言领域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而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小狐狸和小兔子的高兴,并在故事中懂得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别人高兴我的高兴的一个情感。

 因此从一开始,我运用谈话法,引导幼儿回忆,鼓励幼儿想说,敢说,积极地说,回忆生活中有关于分享的事情!这个环节为整个活动开了个好头,孩子们的兴趣都被引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挂图的欣赏了,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帮助幼儿梳理故事中角色的“那么多高兴。”让幼儿将刚才听到的看到的零碎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小结:我们和好朋友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别人高兴我们也高兴,高兴越来越多,快乐也越来越多!小结过后,我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孩子们的生活迁移:我们可以分享更多的东西,比如:分享图书、分享快乐心情等等。

 最后在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越多幼儿用书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重点)

 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难点)

 3、发展身体协调性。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环境创设

 环卫工人的、工作录象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

 (1)出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环卫工人经常做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环卫工人都干哪些工作

 (2)观看录象:引导幼儿注意环卫工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工具,经过环卫工人的工作,马路有什么变化。

 二、讨论环卫工人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1)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环卫工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会怎样

 三、尊重、爱惜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1)环卫工人很辛苦,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在认真的工作。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2)看看上的行为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等都是有清洁工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学会从整理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开始来养成个人讲卫生的好习惯。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幼儿发言的面很广,兴致很高。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2、体验自我服务带来的快乐。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绘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链马甲一人一件。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游戏,引入主题说说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问:你们自己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原来宝宝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

 播放课件说说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问: 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结: 搭积木、收玩具、洗手、吃饭、刷牙、铺被子、脱裤子。

 3、体验表达,进一步升华:

 游戏--穿衣小能手。

 比赛规则:听到口哨声开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链,先完成者为胜。

 如有小朋友不会穿,教师进行教授: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左钻钻,右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

 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会自己做。今天又学了穿马甲的新本领,我们回班上把这个本领告诉没有学过的小朋友吧。

  教学反思

 从那以后,我不再帮幼儿穿衣服,而是限制时间让他们自己穿,并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幼儿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很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找机会锻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让他们经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长。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椅子各部分的名称,能按顺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2、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会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干净与脏椅子各1张,水盆1只,抹布30块。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请幼儿用眼睛仔细看一看,两张椅子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喜欢哪一张椅子。

 2、动动小脑子,说说怎样让脏椅子变成干净的小椅子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教师示范并用诗歌讲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横档抹一抹,最后抹椅腿”。抹好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两张椅子交换位置后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小椅子?”(都喜欢)

 3、操作练习:老师的两只手真能干,能叫脏椅子,小朋友不喜欢的椅子变成干净的,大家喜欢的椅子。小朋友,你们也有两只手,也让它们变能干好吗?那好,我们都来学习抹自己的小椅子,这里有抹布每人一块,抹好后将抹布丢进水盆里以后每天都这样,让小朋友边抹边念儿歌,老师巡回指导,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程适度指导,抹好后,请小朋友欣赏对自己抹过的椅子。

 4、游戏:在音乐伴奏下练习轻拿轻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车游戏。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节约用水。

 2学会讲述水的用途。

 3了解水的二次利用。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难点:懂得水可以二次利用。

  活动准备

 花草头饰若干,录音带、录音机。请大班幼儿扮演“小水滴”。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游戏:关紧水龙头。

 ①一半幼儿扮演“花草”,一半幼儿跟随老师给“花草”浇水, “花草”和浇水的幼儿快乐地跳起舞。

 ②突然,听到一阵哭声,小朋友都停了下来,老师循声找到了正在伤心哭泣的“小水滴”。

 师:小水滴,你为什么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把我给白白浪费了。

 师:小水滴,你别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你。

 师:谁来帮助小水滴,让小水滴高兴起来

 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谈话:水的用处大

 1水有什么用

 2除了我们人需要水,还有谁也需要水

 3如果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4我们要怎样节约用水

 小水滴: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的用处真大,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谈话:水的二次利用

 1大班的姐姐提一桶水进来,说: “小水滴,我能把洗过手帕的水倒掉吗”

 2小水滴: “不能倒,不能倒,我还有别的用处呢。”

 3师: “小朋友,洗过手帕的水还能干什么用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小水滴: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用过的水还有其他的用处,懂得了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因为选材与幼儿较贴近,幼儿有较多的生活经验,故孩子们思维很活跃,都能积极地用较连贯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幼儿的反应情况看,他们能体会“小水滴”的心里感受,情绪被“小水滴”所感染,积极寻求帮助小水滴的方法,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水的用处,懂得了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萌发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8

  目标:

 1、体验与妈妈一起劳动的快乐。

 2、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3、学会感恩,知道妈妈整天劳动及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很辛苦,要珍惜妈妈的劳动,爱妈妈。

  准备:

 1、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彩纸。

 2、每人画一张表达自己心愿的画,张贴到展板上。

 3、让小朋友对妈妈和老师说一句感恩的话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4、录音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

  过程:

 1、从5月x日起,利用一周的时间,每天早7:15――8:00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歌曲,让孩子们从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觉到今天与以往的不同,融入到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氛围中。

 2、5月x日孩子入园后,教师让他们说出今天来到幼儿园感觉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进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初步了解母亲节的来历。

 3、5月x日,教师把事先制作的光盘播放给孩子们卡看,让幼儿回忆并说出自己的妈妈在家里是什么样子的

 4、5月x日,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妈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览,然后幼儿园组成评选小组,选出各班的优秀作品,集中展出20xx幼儿园母亲节教案(大中小班)学习总结。

 5、我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各班根据实际,制定计划,然后付诸实施

 例如结合幼儿园进行的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小二班孩子教给妈妈正确的吸收方法,并用正确方法为妈妈洗手;中班则进行小歌手比赛活动――演唱妈妈的歌曲并为妈妈梳头、洗脚;大班特地编排了歌颂妈妈的舞蹈《感恩的心》等,培养孩子爱妈妈、爱老师及爱周围所有人的情感。

 6、幼儿人人制做贺卡,母亲节那天献给自己的妈妈。

 7、展示活动。5月x日,各班找出家长代表参加母亲节庆祝活动。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回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妈妈劳动的辛苦,感恩妈妈,回到幼儿园讲给老师和小伙伴听。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说起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人们总会想起几条著名的特色街道,如啤酒街、文化街、葡萄酒街、体育街、科技街等。本次活动以啤酒街为重点,围绕“多彩”,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带领幼儿领略青岛特色街区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啤酒街、文化街等几条青岛的特色街道。

 2.了解啤酒街卡通体息椅、壁悬式门头的设计特色,加深对啤酒街风土人情的了解。

 3.体验、感受特色街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活动准备:

 1.一个教师扮演啤酒博士,贯穿整个活动;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对啤酒街的认识,如亲子游览、讲述等。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幼儿学习材料“(我爱家乡)。

 3.请家长带幼儿进当地的特色街或收集相关,丰高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建议:

 1.利用幼儿收集的布置“多彩的特色街区”展,引导幼儿分享、交流经验。

 (1)鼓励幼儿与同伴自主交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2.插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啤酒街的设计特色。

 提问:啤酒街的卡通井盖上有什么?座椅是什么样子的?楼房的门头和路灯与普通街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小结:这条街的名字叫啤酒街,是青岛一条很有名的特色街区。这条街上共有 30 个印有历届啤酒节吉样物形象的井盖,休息椅设计成啤酒瓶状,悬挂式门头可以防止噪音上传, 低矮的欧式路灯让整个街道更漂亮。

 3.鼓励幼儿向”啤酒博士”提问,丰富对啤酒街的认识。

 (1)引导幼儿针对重点景物向”啤酒博士”提出问题,如啤酒广场的标志、白色凉棚代表的意义、人们的主要活动、看到或听到的趣事等,“啤酒博士”结合向幼儿进行介绍。

 (2)引导幼儿观看啤酒节的录像,感受啤酒街灯火璀璨、人们举杯畅饮的热闹景象。提问:你知道啤酒节吗?在啤酒节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啤酒街的一砖一瓦、一景一点都蕴含着青岛的啤酒文化,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青岛美景、喝到青岛啤酒,而且能品尝到许多青岛的特色小吃。

 (3)播放其他特色街区的课件。提问:这是什么特色街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课件丰高幼儿对其他特色街区的认识。

 4.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爱家乡》第 24-25 页,交流青岛其他的特色街区,拓宽知识面。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跟随父母逛一逛当地的特色街区,加深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播放,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ppt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课后反思

 1关于幼儿经验缺乏的难点解决。

 由于活动前对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做了充分的了解,因此通过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民族的资料、区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们在活动前获得了部分相关民族的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经验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孩子们充分参与、表达的前提。但是孩子们收集到的是相对零散的经验,形式上大多是通过、视频的认知了解,缺乏参与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民俗之旅”为线索,以“歌”为媒,以铁路、马、船等当地特色的出行工具为“过渡”,引导幼儿在唱唱、跳跳、看看、说说、比一比、演一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并加上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结合的效果,使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幼儿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关于教师主导仍然较多的思考。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旅游”为线,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和参与孩子的活动,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带动幼儿参与活动,获得较好的认知、体验,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场面,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对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为此我反思,应该在什么环节加以放手?怎样创设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围让孩子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通过更丰富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下一步的构想中,我将将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1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①含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②贯彻要求(了解):

a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前

b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中

c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后

(2)参观法:

①含义: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②贯彻要求(了解):

a参观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现实条件,确定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重点和地 点,并在校内外做好充分准备。

b参观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参观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 听、主动问、认真记。

c参观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参观计划,指导学生座谈收获、整理材料、客观评 价、写好报告。

区别:演示:校内;参观:校外

2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了解):

①含义: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方法。

② 包括: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艺术的欣赏。

(2)情境教学法(单选,重点):

①含义:教师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②形式:生活再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

区分:

演示法: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情绪。

这两种传递方式考生们学会了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自由选择或者相互结合起来实施教学。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训练内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

《教师教案怎么写》

文章《教师教案怎么写》正文开始>> -

-

-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通常一份优秀的生物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生物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至于要写好教案呢下面我整理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眼球附属物的结构和功能;

2: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3:掌握视觉的形成;

4:耳的基本结构及各自的功能;

5:听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2:描述近视与远视的形成和矫正的方法,举例说出用眼卫生的重要性;

3: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

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

三、资料准备:

课本,双色笔 四、学习过程: 环节一:导入:切入主题;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男同学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在足球场上,通过观察判断足球的飞行路线,进行巧妙合理的传接与配合。而场外的教练员则通过大声的呼叫,指挥球员跑动换位,以保持球队合理的攻防阵型。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获取信息的

设计意图:点入主题,点出通过哪些器官获取信息的从而提出眼和耳朵!

环节二:眼是人体观察事物获取外界信息和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那么眼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

眼球的结构示意图

眼球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一、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1、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两者移行处为角巩膜缘。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前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面约68mm,屈光率相当于+43D的镜片。

角膜分为:

a、上皮细胞层:此层再生能力强,破损修复后不遗留痕迹;

b、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c、实质层:在光学系统上具有重要意义;

d、后弹力层:损伤后可迅速再生;

e、内皮细胞层:具角膜-房水屏障功能,受损不能再生。

角膜无血管,由泪液、房水、周围血管以及神经支提供营养;角膜表面从大气得氧;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前面与角膜,后面与视神经硬膜相连。

巩膜包括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和棕黑层。

人耳结构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在声音从自然环境中传送至人类大脑的过程中,人耳的三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外耳

外耳是指能从人体外部看见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对称地位于头两侧,主要结构为软骨。耳廓具有两种主要功能,它即能排御外来物体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还能起到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声音并导入外耳道的作用。将手作杯状放在耳后,很容易理解耳廓的作用效果,因为手比耳廓大,能收集到更多的声音,所以这时你听所到的声音会感觉更响。当声音向鼓膜传送时,外耳道能使声音增强,此外,外耳道具有保护鼓膜的作用,耳道的弯曲形状使异物很难直入鼓膜,耳毛和耳道分泌的耵聍也能阻止进入耳道的小物体触及鼓膜。外耳道的平均长度25cm,可控制鼓膜及中耳的环境,保持耳道温暖湿润,能使外部环境不影响和失策以中耳和鼓膜。外耳道外部的2∕3是由软骨组成。

(二)中耳

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悬于中耳腔。中耳的基本功能是把声波传送到内耳。声音以声波方式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呈凹型,正常为珍珠白色,振动的空气粒子产生的压力变化使鼓膜振动,从而使声能通过中耳结构转换成机械能。由于鼓膜前后振动使听骨链作活塞状移动,鼓膜表面积比镫骨足板大好几倍,声能在此处放大并传输到中耳。由于表面积的差异,鼓膜接收到的声波就集中到较小的空间,声波在从鼓膜传到前庭窗的能量转换过程中,听小骨使得声音的强度增加了30分贝。为了使鼓膜有效地传输声音,必须使鼓幕布人外两侧的压力一致。当中耳腔内的压力与体外大气压的变化相同时,鼓膜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耳咽管连通了中耳腔与口腔,这种自然的生理结构起到平衡内外压力的作用。

(三)内耳

内耳的结构不容易分离出来,它是位于颞骨岩部内的一系列管道腔,我们可以把内耳看成三个独立的结构: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是卵圆窗内微小的、不规则开关的空腔,是半规管、镫骨足板、耳蜗的汇合处。半规管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运动,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耳蜗是被颅骨所包围的象蜗牛一样的结构,内耳在此将中耳传来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电冲动传送到大脑。为了便于理解耳蜗的功能,我们用来显示镫骨足板与耳蜗的前庭窗的连接。耳蜗内充满着液体并被基底膜所隔开,位于基底膜上方的是螺旋器,这是收集神经电脉冲的结构,耳蜗横断面显示了螺旋器的构造。当镫骨足板在前庭窗处前后运动时,耳蜗内的液体也随着移动。耳蜗液体的来回运动导致基底膜发生位移,基底膜的运动使包埋在覆膜内的毛细胞纤毛弯曲,而毛细胞与听神经纤维末梢相连接,当毛细胞弯曲时神经纤维就向听觉中枢传送电脉冲,大脑接收到这种电脉冲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看了八年级上册生物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的人还看:

1初二上册生物《动物的生殖》测试试题

2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3初二生物 教学计划

4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

5八年级上册生物人的生殖练习卷

6八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中学教学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还不够重视,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探究, 旨在促进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一、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内涵

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中学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

新课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 热爱生活、学习、工作, 热爱自然、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 它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 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素质。

二、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能处理在科技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文字、观念、数学等相关的知识能力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对文学精粹的渴求心, 能愉快地聆听优美的音乐等。所以, 情感目标在教育中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情感教育, 要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情感目标的实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在中学教学中正确体现其情感目标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传统教育中, 教师权威的绝对化、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冷漠化, 阻碍了情感的生成, 在教师的权威下, 学生不能自主、自由地表达。若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学生就能成为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的主宰, 就能感知自身对他人的意义, 结合自身经验体验智者、仁者的思想情感, 借助文本完成审美体验, 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就会自然生成。

2、要合理设计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情感目标的设计环节,教师在备课教案中要体现出情感目标的设计。但这种目标大多是知识目标的附带物,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内容,从中找到能体现情感目标的内容。

3、教师要具有关怀学生的意识。在以言语为主要中介的师生交往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由于学生在上述几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见解。教师教学就要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对学生的引导要看似无心, 实则有意。与教师交往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得到教师的直接关注,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独立人格的自主性, 体验到他(她) 与教师结成的是一种合作关系。教师的关怀意识, 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还可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自身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教育信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 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良品质, 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 富有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 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交往中, 教师还要善于展现人格魅力,“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5、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学会用赞赏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并把带着自己独特感悟的情感传达给他人、感染他人,在此基础上, 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具有艺术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部编六年级下语文第3课教案4篇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每一个六年级语文老师都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部编六年级下语文第3课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部编六年级下语文第3课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 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设计意图

引导积累词语,学习运用。

部编六年级下语文第3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部编六年级下语文第3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用中积累。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 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 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 主动探究,悟道理。

1、 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

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 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 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 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 提示: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 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 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 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 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 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 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 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 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 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 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 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 经受磨练

部编六年级下语文第3课教案篇4

教材分析:

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课前与科学老师协商让学生做三棱镜折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七色光现象;课中引导学生回忆三棱镜折射试验,合作、探究池水颜色不同的成因,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做“三棱镜试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词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五彩。引导学生说出由此想到的词语,如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等。

2揭示课题《五彩池》。

二、观看美景,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正确、流利。

(2)思考:关于五彩池的传说是怎样的出示阅读要求

2教师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词语:藏龙山、炽热、舀水、橄榄、柠檬、矗立、眼花缭乱、菜碟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复述关于五彩池的神话故事。

4(过渡)瑶池只是人们的一种梦想,作者看到了神奇、美丽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播放五彩池神奇、美丽的风光。出示课件

5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对五彩池的感受。

学生回答预设:五彩池是美丽的,神奇的。

三、品词析句,深入感悟。

1(过渡)五彩池的确神奇、美丽。作者笔下的五彩池更是令人神往。它到底神奇在哪美丽在哪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细细欣赏。

阅读提示:

(1)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最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美丽的词语和句子。

(2)思考:它们为什么能体现它的神奇和美丽

2在小组里读读你划的词语和句子,并互相说说为什么能体现它的美丽和神奇

3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形状各异

(1)引导学生根据读课文再加上自己对这些形状的理解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将五彩池画下来。

(2)全班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形状的五彩池。

(3)看到这么多形状的五彩池,学生谈感受,然后将这些感受带到文本中,教师指导朗读、背诵。出示课件

颜色绚丽多彩

(1)观看五彩池美丽的景象。出示课件

(2)我们来看看描写颜色的词语:咖啡色、天蓝、柠檬黄、橄榄绿,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准确又生动,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这样的词语。

(3)五彩池还会有怎样斑斓的色彩呢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仿照这一段说一说。

(4)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读、试读、指名读,读出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并指导背诵。

数量多

(1)理解“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出示课件

(2)理解“漫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也说明了水池非常多

(3)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把水池比作宝石比作鲜花也挺美由此体会作者比喻的准确形象,并能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4)教师指导朗读、背诵。

大小不一、深浅不同

(1)引导学生找出段落,回答:“不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不过”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2)教师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思考:五彩池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形成原因。

1小组交流讨论五彩池的美形成的原因。

合作要求:

(1)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五彩池的美形成的原因。

(2)小组讨论将每个原因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3)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

2全班交流谈论结果。

3全班观看形成原因的示意图。出示课件

三、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讨论怎样记住这个字。

2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注意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学生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课后查阅有关五彩池更详细的资料和,用一句话或广告语来介绍五彩池,为五彩池作广告,或以小导游的身份用一段话来介绍五彩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