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 阅读答案,第1张

岳阳楼记》检测题(下)

第二部分 能力测试(共80分) 一、能力提高(共15分)1、文中表现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3分)2、课文1—5段可以分成三部分,试划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3分)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4、作者在文章第三段描绘了 景色,画面特点是 ,表达了 的心情,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 的语气语调;作者在文章第三段描绘了 景色,画面特点是 ,表达了 的心情,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 的语气语调。 (4分)5、“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二、拓展延伸(共6分)1、作者在文中希望大家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对待事物的博大胸襟,你认为这种胸襟有什么教育意义?(3分)2、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所蕴含的政治理想呢?它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三、中考真题(共32分)(一)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0分)(2007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至若春和景( )明(2)宠辱偕( )忘 (3)把( )酒临风(4)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 B.或异二者之为( 的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的 ) D.微斯人,吾谁与归 ( 没有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3题。(11分)(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山岳潜形( ) (2)则有去国怀乡( )

(3)至若春和景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3分)(三)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11分)(2006年长春市中考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本文作者 是我国 代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谪守巴陵郡 ( ) ②百废具兴 ( )③朝晖夕阴 ( ) ④去国怀乡 ( )3、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4、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3分)5、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四、对比阅读(共27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2006年呼和浩特中考题)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3)不以物喜 以: (4)是进亦忧 进: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3.《鱼我所欲也》选自《 》一书,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分)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 表现手法。(3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4分) (2006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 (2)四时之景不同。 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3.下列句子语气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若夫/霪雨霏霏 B.佳木秀而/繁阴 c.而/乐亦无穷也 D.四时之景/不同4.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5.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答: 附答案:基础知识部分1、 略2、①zhé zhǔ shāngshāng yín fēifēi qiáng jí bó míngmíng chán jī zhǐ tīng ②a “具”同“俱”,全,皆。“属”同“嘱”,嘱托。b 答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越:及,到。制:规模。胜状:胜景,好景色。汤汤:水流大而急。涯:边。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备:完全、详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薄:迫近。景:日光。锦鳞:美丽的鱼。郁郁:形容香气很浓。一:全。璧:圆形的玉。偕:一起。把:持、执。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庙堂:指朝廷。微:非,如果没有。归:归依。C 明年:第二年。作文:写文章。去:离开。3、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②答案: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b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c 静影沉璧d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e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f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a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b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c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d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e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多不同呢?f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g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h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i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能力测试部分一、能力提高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阔大胸襟,跟一般的“迁客”不同。2、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写登楼所见洞庭湖的雄伟景象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阴天 阴晦萧索 悲伤 悲凉低沉 晴天 晴朗明丽 喜悦 喜悦昂扬5、答案: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二、1、提示:“教育意义”可以从政治理想、社会责任、荣辱、名利、失败与成功等方面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更应该这样,也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应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三、(一) 1⑴日光 ⑵一起 ⑶持、拿、执 ⑷探求(4分,每小题1分)

2A(2分)

3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意思符合即可)

4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二) 1⑴形体(形迹) ⑵离开 ⑶日光(阳光) ⑷探求 2翻译略 3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三) 1、范仲淹 宋(北宋)2、①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被贬)②同“俱”,全,皆③日光④离开3、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4、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第四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产生的喜悦之情。第四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上段文字形成对比。5、《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体现胸怀、抱负、情怀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四、对比阅读(一)1.(1)益处(2)止,停止(3)因为(4)指在朝廷做官2.(1)(3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或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2)(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3.孟子 论语4.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比(二) 1.(1)日光(2)景色2.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那真是高兴至极啊。3.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个体现,对于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考查题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使用。文言文句子的停顿通常是在发语词后面、主谓之间,另外,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而对于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应当连读。A项属于是发语词后的停顿;C项属于转折连词后的停顿;D项属于主语(“四时之景”)和谓语 (“不同”)之间的停顿;而B项的错误在于句中的“而”作为关联词语表示前后的并列关系,即“树木枝叶茂盛,而且形成浓密的绿阴。因此答案应为“佳木秀而/繁阴”。4、5.略(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作品:《孟子》

简介

《孟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孟子的讲学语录、他游说诸侯的谈话录和答弟子及时人问的汇编。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共十四卷。此书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提出的儒家政治、经济、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想,成为后世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论来源之一。宋代《孟子》被列入十三经。朱熹则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并为之作注。此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必读书目。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曾受业于子思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孟子主张实行“王道”、“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人民,争取民心,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他一生的政治、学术活动对儒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被后人尊为“亚圣”。

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

(第二章)“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 ①,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 ②,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③,芒芒然归 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 ⑤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第六章)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⑥——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⑦,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⑧,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⑨,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

①慊(qiè):满足。 ②告子:姓告,名不害,战国时哲学家。 ③闵(mǐn):担心。 ④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⑤揠(yà):拔。 ⑥怵惕(chù tì):惊恐,害怕。 ⑦内:同“纳”。 ⑧要(yāo):求。 ⑨然:同“燃”。

译文

(第二章)(公孙丑说:)“我大胆问一下,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无比宏大,无比刚强,如果以直道培养而不加以伤害,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同义和道相配合;不然,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不断地集聚的结果,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于义的事而突然从外面获得的。如果行为有亏于心,那么它也没有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并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当成心外之物。一定要致力于养气,但不要预期其效,心既不要忽略此事,也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像那个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家的禾苗不长高而把它们往上拔,疲劳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到田里去看,发现禾苗都枯萎了。世上不拔苗助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人的作为没有用处而放弃努力的人,就像不为禾苗耘地除草的懒汉;而那些违反自然规律,人为地促使事物加速成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蠢人。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毁坏了它。”

(第六章)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看到他人受难的心。古代君王因为有不忍看到他人受难的心,从而有了不让人受难的政治。从不忍看到他人受难的心出发,实行不让人受难的政治,如此,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之上转动小器物那样容易。我说人人都有不忍看到他人受难的心,是因为: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会有一种惊恐同情的心理——这并非以此与小孩的父母建立交情,也不是以此在乡亲朋友中博取声誉,更非由于厌恶小孩的哭叫声而产生的。由此可以看到: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礼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礼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样。有这四个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损害自己;说他的君主无能为力,这是损害他的君主。凡是在自我中保有四个开端的人,知道把它们加以扩充,就会像一堆火开始燃烧,一眼泉水开始喷发。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保住天下;如果不去扩充,就连侍奉父母都不能做到。”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一章

(第二章)景春曰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③,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④,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战国纵横家。 ②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主张合纵,曾佩魏、韩、赵、燕、楚五国相印,联合五国攻秦;张仪:战国纵横家,魏国人,曾任秦相,主张连横。 ③丈夫:男子;冠:加冠礼,男子成人仪式。 ④女:同“汝”。

译文

(第二章)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恐惧,要是安静下来世界就太平了。”孟子说:“这样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大丈夫呢先生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人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把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家,必须恭敬,必须小心,不要不听丈夫的话!’以顺从为准,这是妇女立身处世之道。立身于(仁这个)天下广阔的居处,站在(礼这个)正确的位置上,走在(义这条)天下宽广的道路上;得志时与人民共同遵循这条道路,不得志时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耽于享乐,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做大丈夫。”

离娄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

(第九章)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①。故为渊敺鱼者 ②,獭也 ③;为丛敺爵者 ④,鹯也 ⑤;为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敺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⑥。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⑦。’此之谓也。”

(第十章)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 ⑧,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注释

①圹(kuàng):旷野。 ②敺(qū):古“驱”字。 ③獭(tǎ):水獭。 ④爵:同“雀”。 ⑤鹯(zhān):鹞鹰一类猛禽。 ⑥艾:中医治病的药草,存放时间长,效果更好。 ⑦见《诗经·大雅·桑柔》。载:语气词;胥:皆。 ⑧旷:空。

译文

(第九章)孟子说:“夏桀和商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由于失去人民的拥护;而失去人民的拥护则是由于丧失民心。得天下有其必由之路:得到人民的拥护,这就得到天下了;得到人民的拥护也有其必由之路:赢得民心,这就得到人民的拥护了;赢得民心也有其必由之路:人民希望什么就帮助他们增加这些东西,他们所痛恨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不过如此而已。人民趋向仁,就像水向下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说,为深池把鱼赶进来的,是水獭;为树林把鸟赶进来的,是鹞鹰;为商汤和周武王把人民赶进来的是夏桀和商纣。当今世界上如果有好仁德的君主,那么诸侯都会把人民朝他那里赶。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是不行的。现今想称王的人,就像生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三年的艾草作药,如果一时不蓄藏,那就终身也得不到。如果不立志行仁,就会终身处于忧愁和受辱之中,以至于死亡。《诗经》说:‘此辈怎能做善事只有大家淹死共沉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十章)孟子说:“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同他谈论什么;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同他合作做什么。讲话诋毁礼义,这叫做损害自己;认为自己不能立身于仁,不能遵循义,这叫做抛弃自己。仁,是人的安适的居处;义,是人的正确的道路。放着安适的居处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是可悲啊!”

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

(第八章)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 ①,以其郊于大国也 ②,斧斤伐之 ③,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④,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⑤。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⑥,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牿亡之矣 ⑦。牿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⑧。’惟心之谓与。”

(第十章)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⑨,一豆羹 B10,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⑬,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十五章)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第十六章)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释

①牛山:在今山东临淄县南。 ②大国:大都市。 ③斤:斧头。 ④蘖(niè):树木砍去后重生的枝条。 ⑤濯濯(zhuó):光秃秃的样子。 ⑥平旦:黎明时。 ⑦牿(gù):同“梏”,搅乱。 ⑧乡:同“向”。 ⑨箪(dān):盛饭用的竹器。 ⑩豆:盛食物的木制器皿。 嘑(hù)尔:呵叱声。 得:通“德”,得我:认为我好。 ⑬乡:同“向”,从前。 钧:同“均”。

译文

(第八章)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是十分茂盛的,可是由于它位于大城市的近郊,经常被斧头砍伐,还能那样茂盛吗尽管这样,被砍伐过的树木白天黑夜里还在生长,还受到雨水露珠的滋润,树木并非没有枝芽萌发出来,但是放牧到这里的牛羊又来啃它们,因此牛山就成了这种光秃秃的样子。人们看见它光秃秃,以为它从来没有出产过木材,这是此山的本性吗就是在人身上也是如此。人难道没有仁义之心吗有的人丧失他的良心的原因,也同用斧头砍伐树木相同,天天砍伐它,树木还能繁茂吗这种人白天黑夜也有善念滋生,清晨其精神清明,他的好恶与常人也有一点点相近,但是他在白天的所作所为又搅乱、丧失了它们。反复地搅乱,终于连那清明的精神无法保存。如果清明的精神无法保存,那他离禽兽就不远了。人们见到他像禽兽,以为他从来没有善的资质,这哪里是人的本来状况呢所以说,如果得到养育,没有一样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得不到养育,没有一样东西不会消亡。孔子说:‘保持则存在,舍弃则丧失;出入无定时,不知往何方。’这大概就是讲心吧”

(第十章)孟子说: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放弃生命而选择义。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但是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能无原则地求活命;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东西,所以有些祸害是不能避开的。

“假使人所想要的没有一样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存生命的手段,为何不使用呢假使人所厌恶的没有一样超过死亡,那么凡是可以避开祸害的办法,为何不使用呢这样做了就能保全生命而有人却不用这手段,这样做了就能避开祸害而有人却不肯做,所以说,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并不是只有贤人才有这样的心,实际上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没有丧失。

“有一竹篮食物,一碗汤,得到了就能生存,得不到就会死,吆喝着给人,就是过路的穷人也不接受;如果用脚踢给乞丐,他们也不屑于去拿。可是,对于万钟的俸禄就不弄清是否合于礼义而接受了下来。万钟俸禄对我又能增加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服侍、所认识的穷朋友的感谢吗以前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去做;以前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服侍而去做;以前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却为所认识的穷朋友的感谢而去做,这些不是应该停止吗这就叫丧失本心。”

(第十五章)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什么缘故”

孟子说:“顺从身之大体心的本性为君子,顺从身之小体耳目之欲为小人。”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的顺从其大体,有的顺从其小体,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说:“耳目这样的器官不会思索,往往为外物所蒙蔽。耳目这种器官作为一种物与外物接触,就只能被引诱了。然而心这种器官的本性是思索,思索了就能得到人的善性,不思索就得不到。心之思索是天赋予我们的能力。要先确立于身之大体,如此身之小体就不能夺去人的善性。这是成为君子的缘故。”

(第十六章)孟子说:“人的尊贵的地位有两种,一是天爵,二是人爵。仁义忠信的品质,乐善不倦的德行,这是天爵;公卿大夫,这是人爵。古时的人修养他的天爵,这样人爵也随之产生了。现在的人修养他的天爵,其目的是获得人爵;在获得人爵之后,就丢弃了他的天爵,他们真是太糊涂了,最终必定要丢失他的人爵。”

尽心上·登泰山小天下三章

(第十四章)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十九章)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①;有安社稷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第二十四章)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②,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③。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④;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注释

①容悦:讨好,逢迎。 ②东山: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 ③容光:窄缝,仅能容纳一缕光线。 ④科:土坑。

译文

(第十四章)合乎仁的话语不如表达仁爱情感的乐声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化那样得人心。好的政治,人民害怕它;好的教化,人民喜欢它。好的政治能够得到人民的财物,好的教化则能得民心。

(第十九章)孟子说:“有侍奉君主者,他们侍奉君主是为了博得君主的欢心垂爱;有安定国家者,他们以安定国家为乐;有以行天道而为己任的天民,他们知道自己所信奉的道可以通行于天下而后去实行;有圣人,他们端正了自己而外物也顺之端正了。”

(第二十四章)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就感到鲁国小了,登上了泰山就感到天下小了,因此看到过大海的人,别的水难以引起他的兴趣,在圣人那里学习的人,对别的什么理论就不会产生兴趣。观看水有方法,就是一定要看它的波澜。日月放射光辉,即使很小的隙缝必定也能照到。流水这样的东西,不灌满坑坑洼洼就不会向前流;君子立志求道有一个过程,不经过一定的积累,他对道的体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不会通达道的本体。”

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

(第三章)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 ①,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②”

(第三十一章)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 ③,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 之也④;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 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释

①《武成》:《尚书》篇名,已亡佚,其中有文字描写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惨烈,说双方血流成河,以至于木棒浮于其上。 ②杵(chǔ):舂米的木棒。 ③穿逾:打洞**盗窃。 ④ (tiǎn):探取东西。

译文

(第三章)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对于其中的《武成》篇,我只采用二三根竹简的文字而已。仁人无敌于天下,以极其仁爱的明君讨伐最不仁的暴君,怎会血流成河以至于木棒都漂浮起来呢”

(第三十一章)孟子说:“人都有不忍心之处,把这种不忍心扩展到忍心之处,这就是仁;人都有不愿做的事,把这种有所不为之心扩展到所想做的事,这就是义。一个人如果能扩充他的不想害人之心,那么他的仁爱精神就会不断产生;一个人如果能够扩充他的不愿偷盗之心,那么他的行义的思想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一个人如果能扩充不愿受轻视之心,那么他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合于义。一个士人,不可以言说的而言说,这是用话语谋利;可以言说而不言说,这是以沉默来谋利,这些都属偷盗一类的行为。”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苟且求得,不当得而得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祸患_____)(辟:__同“避”,逃避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同“向”,从前,过去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停止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本性,天良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贤能的人能够不让它丢失罢了。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用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认为不值得(接受)。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万钟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_____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比喻___论证和___类比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__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觉得好、、请采纳、、谢谢

心理见习生初学的办法:

1:心情不好的话,可以转移话题,或者做其他事情,就好象是听音乐,看电视,外出活动(跑步、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不好的心情有所缓解

2:把你不开心的事告诉朋友,亲人,或者可以大哭一场同时也可以摔枕头,打沙包,不过你可是要注意发泄的对象哦!还有地点,场合,而且要适当,避免伤害到其他人

3:还有自我安慰,可以找一些适当的理由告诉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前接受现实哦,来保持自己乐观的心态

以上可以保持乐观心态!

以下是心理见习生的办法!

让我先做一个总结因为见习生知道一个人心情不好是没什么心情看长的东东

总结:

1多吃甜的东西,但心情要稳定

2多做深呼吸

3多多休息,养好自己精神

4转移话题,可以做做家务,唱歌,和朋友聊天,出去玩等,也运动一下,舒缓身体的劳累,放松肌肉

5好好的洗一个澡

6在房间放一些小花小草的,有压力的时候看一看,自然就轻松多了,而且有些花香的也不错,如桂花这淡淡的清香,不开心时闻闻花香喝茶(其实喝什么也可以的)

7不要让自己触景生情

8听听纯音乐

9用香熏,需要淡淡的味道

10可以到天台大声喊

如果想详细了解可以根据标题了解

1如果可以,你也可以多吃甜的东西,吃的时候不要想伤心的事,不然反而会反效果哦!

2多做一点深呼吸,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令自己的心情有所舒缓,同时也可以能放松自身,让自己不会感到沉重,因为新鲜的空气可令人精神加倍起来,这样的话感觉负重减轻!而且深呼吸是具有可冷静的作用滴!

其实有时候不一定深呼吸的,也可以试试慢慢滴呼吸,这样的话就能令自己更加平静了,睡前可以试试哦,使自身的兴奋状态慢慢减轻,那就是适用于休息了或者是心情烦躁等的时候了!

3有时候应该要放松一下,多多休息,养好自己精神,或者你也可以转移话题,做做家务,唱歌,和朋友聊天,出去玩等,也运动一下,舒缓身体的劳累,放松肌肉,人就精神多了,而且心情也不同了你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可以作为心理上的安慰哦!

5好好的洗一个澡,心情也会好很多的

6同样,你可以在你的房间放一些小花小草滴,有压力的时候看一看它,想自己是他,合二为一,想想风吹过的感觉,自然就轻松多了,而且有提些花香的也不错,如桂花这淡淡的清香很适合,见习生的花园就是有桂花,不开心时在花园喝茶(其实喝什么也行),闻花香,静静的,心情有很大变化,轻松很多的

7也不要让自己触景生情哦!不要常常回忆,作为心理见习生,很清楚回忆是对自己的眷顾,如果你回忆反而伤心就是对自己伤害了! !

8作为心理见习生,只能尽我自己的能力帮助你,而且人的心情起落不同,心情也是大脑控制的,所以见习生认为你应该要舒缓一下,不要紧张,要放松,并不是身体放松哦,而是你要大脑放松,达到心情有所改变比较好,你可以听纯音乐来缓解你的心情哦,也可以用香熏,同时一起用效果会更好!你可以听听

理查德 克莱得曼-午后的旅行

班得瑞-moonglow(月光)

kiss the rain(雨的印记)

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

以上是一些纯音乐,对心神很有帮助,而且都很好听⌒_⌒

你也可以自己找找那两个音乐家的音乐,都不错一边听一边享受,心情都能有所改变,一定能让你轻松下来

9还不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取义着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翻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66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