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外国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类似的国外书籍有教育意义的?

类似外国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类似的国外书籍有教育意义的?,第1张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经典,它关注的是种族、阶级和社会不公,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类似《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国外书籍:

《1984》:乔治·奥威尔的小说,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强调了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高尔基的自传小说,描述了他成长过程中的贫困和艰苦的经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的心理学书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并提供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实用技巧。

《了不起的盖茨比》: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强调了财富、名望和社会地位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的小说,探讨了青春期的焦虑、挫折和寻找身份的问题。

这些书籍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的本质,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生活指导。

1《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三代人的命运历程。小说中充满了生命力和血汗,曲折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生动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2《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的是清朝时期贵族家庭的社会生活以及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小说中充满了细腻感人的情感描写和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当时封建社会问题的深度剖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是一部极具魔幻和奇幻色彩的小说。小说中讲述了一个现代魔法世界的故事,充满了魔法、恐怖和奇幻色彩。其中,哈利一行人努力寻找真相、勇往直前的故事内容、紧凑的情节和文学价值,让它成为了全球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

4《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是作家东野圭吾所著的一部小说,描述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的男人和一个神秘杂货店老板之间的温情故事。小说情节曲折,情感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反映了当代城市人的压力和困惑,催人深思。

5《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阿富汗男孩的成长经历和心灵成长之旅。小说中深刻揭示了阿富汗历史和文化,并反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思考,让人叹服。

以上五部小说,每一部都凭借其深刻的人物塑造、纷繁复杂的情节、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力图反映社会问题的手法,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考点

一:基本概念

1.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 (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2.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3.“狂飙突进”运动: “狂飚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狂飚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4.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5.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产业革命以后,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他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6.浮士德精神: 见《浮士德

7.正剧: 正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8.散文滑稽史诗”: 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序言中,菲尔丁还把小说提到同史诗等高的地位,把自己的小说看成是“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语言中还不曾见到的一种写作”,并称之为“散文滑稽史诗”。他对这种新的小说有着多方面的考虑。他设想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已有的人物、事件和用语,参照史诗,根据“滑稽”而不是“严肃”原则重新加工,进一步强调“可笑”在喜剧艺术中的位置,能够以笑而不是以说教驱走谬误。为此,菲尔丁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将史诗性和滑稽性熔于一部作品之中。《约瑟夫·安德鲁斯》和《汤姆·琼斯》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菲尔丁的小说创作对后来英国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9.魏玛古典主义: 18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的德国古典时期的文学,因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合作而得名。他们刻意追求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主观瑟客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推崇古典艺术中的和谐、宁静、纯朴的美,主张以此来改造人的个性,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因此,魏玛古典主义是德国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10.返回自然: 18世纪法国作家卢梭提出的一个口号。卢梭认为,处在原始状态五的人是自然

的人,他们没有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一切恶习,因此变革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人返回自然。

这个口号有批判社会弊端的一面,也有否定社会文明和科学的一面。 

11哥特式小说: 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古堡为背景,写其中的因恋情或因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尔多弗的秘密》。 

基础知识:

英法德在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比较 

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启蒙文学,它在英法德三国表现不同:

英国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法国是启蒙运动文学、德国是民族文学。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到18世纪英国以完成“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的政权,所以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有社会弊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这个时候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出现了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等重要作家以及《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及《汤姆·琼斯》等重要作品。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其直接负有教育群众的任务,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所以,德国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除哲理小说风靡一时外,尚有大量的戏剧理论和创作,出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等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波斯人信札》、《老实人》、《拉摩的侄儿》、《新爱洛绮丝》和《斐加罗的婚姻》。 

德国在18世纪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割裂,建立民族统一国家。其主要表现在民族戏剧和民族文学的建立,代表人物是莱辛,他的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建立民族戏 剧和民族文学。他的戏剧代表作是《爱米莉娅·迦洛蒂》。70-80年代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强调民族文学和民族风格,代表作家是席勒和歌德,代表作品是《强盗》、《阴谋与爱情》、《少年维特之烦恼》、《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二:卢梭的创作、影响,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1.卢梭对文明的批判(此题目变换题型较多,常常出现在综合论述和美学题目中)  

《论科学与艺术》(1549)是文化批判。《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作者从人性论出发,认为人性本善,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类古朴善良,但是随着私有制“文明”的出现,“艺术与科学日益进步,可是人变得愈来愈坏了”。它们败坏人的灵魂,并且为少数人的统治服务。论著的深刻还在于通过对封建文明的批判,卢梭实际上发现了人的“异化”。人类创造艺术、科学和其它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包含有退步,因为这种风尚、文明具有“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在它的束缚下,“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我们不敢再表现真正的自己”。于是源自人的天性的美德不能举步,出自虚伪文明的恶行畅行无阻。“自然”与“文明”对立,以及“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开始形成。 

2.哲理小说《新爱洛绮》和“新人”形象

卢梭的情感小说《新爱洛绮》是一部书信哲理小说。作品描写贵族**尤丽与平民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尤丽的父亲从中阻挡,终于迫使尤丽含恨而死。作者对男女主人公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把他们初恋时的接触和热恋时如痴如迷的感情发展,描写的真挚感人,让读者从一封封公开的情书中得出结论: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没有金钱门第的霉臭,也不受邪恶*乱的玷污;有的只是真心诚意、志同道合。他俩幸福的结合,但冷酷的社会现实摧残了这朵爱情之花。作品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婚姻不自由的状况。与此同时,作者还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阶级,现实他那激进的反封建精神。

作品在否定旧世界的同时,有意识地把朱莉、圣普乐,以及克莱尔和爱德华都描写成心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的道德,与违反人性的旧道德相反,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又爱他人,尊重他人。他们的友谊与爱情都是以爱这种美德为灵魂的。

3卢梭文学创作的特点及其对浪漫主义的影响

《忏悔录》的坦白:卢梭的“坦白”,表现了他傲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的胆识。卢梭的坦白,表现了他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卢梭的坦白,当然也表现了他自我欣赏的个人主义情绪。 《忏悔录》的艺术特色:1.感情色彩浓烈:2.歌咏大自然的风光。3.自我品格的赞美。而以上这三 个艺术特色,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浪漫主义区别于现实主义的最大一点就

是感情色彩浓烈。因而卢梭被称作“浪漫主义之父”。而受其影响最深的是法国的“狂飚运动”和诗

人歌德。

综观卢梭的文艺创作,其突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是: 1、站在“自然崇拜”哲学的高度,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努力谱写新生活,塑造新人,抒发新的思 想感情;

2、突破了古典主义乃至大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框架,把张扬主体感情置于创作的首位;

3、 尽情讴歌大自然,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情景交融地写进作品,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4、他认为古希腊神庙前“你要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应是哲学家和文学家首要关注的问题,他的作品都强调坦诚描写和寻求“自我”。卢梭的文艺创作不只给贵族古典主义文学以致命打击,就是在同时代启蒙作家中,他也是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的上述特点,以及他“返回自然”的口号,不只引发出法国新一代许 多作家,而且直接影响了德国的“狂飚突进”运动。19世纪欧洲年轻一代作家进一步把卢梭开辟的新倾向发展为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三:歌德的《浮士德》 

1.《浮士德》的内容和思想

《浮士德》的内容极其博大精深。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它“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

《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歌德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在《浮士德》的天上赌赛、书斋赌赛和浮士德自身矛盾三个层次的描写中,歌德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显示出了他所理解的独特的世界矛盾运动过程:至善至恶(外化为具体的善恶体现物)的矛盾斗争作用于具体的矛盾体———人,而人又同时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追求着至善至美,以求最终达到向至善至美的回归。

《浮士德》的巨大思想价值还体现在,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 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阴暗的书斋是中世纪精神牢笼的象征。浮士德人生探索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现实的根据和时代精神发展的依据,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欧洲和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精神发展的某一个时期。(五大阶段的象征意义)

《浮士德》也反映出了此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浮士德》中所体现出来的用劳动来建立幸福乐园的理想,也只是一个空想的、抽象的纲领。歌德回避革命实践,仿佛可以不消灭现有的反动制度,不经过社会革命,就可以在旧基础上建立一个新世界,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 

2.浮士德形象

作品主人公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反映。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从道德和伦理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是“善”的代表。但浮士德所代表的善与天帝所代表的善又是有别的。更具体地说,浮士德是至善的体现物,只不过是在“精神上感受着至圣至神。”这是一种典型的人道主义的“泛神论”的自然观。从社会学的层面来说,浮士德又体现出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特别是他从一生经历所得出的教训中,否定现实中一切具体的丑恶的东西,批判中世纪的僵死教条和精神束缚,批判市民社会的保守丑陋,揭露封建王朝的政治腐败等,都是现实中某些先进人物行为的反映。正是上述诸种因素融汇在一起,构成了浮士德作为人类积极精神象征的内涵。由于这些精神内涵集中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精神特点,因此,也可以说,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积极精神的代表。

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而这种矛盾性又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浮士德解剖自己的内心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同另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附着这个尘世,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去凡尘,向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至恶矛盾在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

(浮士德精神:浮士德身上永不满足,永不示弱,始终向上向善,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识分子的写照。)

浮士德的悲剧,说到底是一个追求者的有限能力与终极善不可穷尽性之间矛盾的悲剧。浮士德的探索又是以悲剧而告终的。因为终极的善是难以穷尽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则是有限的。浮士德虽然厌恶那些已有生活,不断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表明着此时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当时歌德还不能对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3.梅非斯特形象

靡非斯特是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消极、否定精神的象征。他以恶的面目出现,对世界万物和人类生活持否定态度。公然宣称“我是否定的精神!”“‘恶’,这便是我的本质”。这一形象的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

一是象征了歌德哲学思想中的“否定”。他既是天帝所代表的至极肯定的对立面,也是浮士德所代表的具体肯定的对立面。同样,他也代表了社会历史观上的“虚无”态度。从人生的意义上说,靡非斯特代表了消极与停滞。靡非斯特是至恶与具体的恶之统一体,体现着“恶”的观念的概括性与广泛性。

这个形象又是极其复杂的,在歌德的笔下,他与过去传说中的魔鬼有着显著的不同。他非常机智灵活,观察事物极其敏锐。对宫廷的荒*、教会的贪婪、金钱的罪恶的批判一针见血。具体体现在:靡非斯特首先与天帝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作为至善的对立面,他与天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其次,浮士德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而靡非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的价值。他同浮士德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魔鬼两次打赌为的是证明人类必然堕落,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恶”的刺激,才把浮士德推出了书斋。每当浮士德沉溺于尘世时,是靡非斯特的“恶”使他奋进。所以,浮士德的追求如果没有靡非斯特的帮助是无法实现的。再次,他的恶并不等于“坏”,他本身对社会丑恶现象一针见血的讽刺和揭露,也起到了让浮士德明是非、近真理的作用。这样,歌德笔下的靡非斯特正如黑格尔哲学观念中的“恶”一样,是历史发展的运动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四:莱辛《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此题常常出现在相关的文艺理论试题中)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理论和戏剧理论著作主要有《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拉奥孔》探求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作者一反“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的传统观点,从两种艺术的媒介、目的、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诗表现的是连续的动作,是性格形成过程;而画、雕塑则只是性格的完成或那富有包孕性的片刻,因此,诗比画更有表现力。作者还借古代拉奥孔父子被毒蛇缠死这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探讨了古代艺术审美特征。

五:《鲁滨逊漂流记》

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他不安于天命,不愿意过舒适平凡的家庭生活,三次追求冒险,矢志离家。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搏斗,在改造荒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最后以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鲁滨逊的经历十分生动形象的向读者揭示了一条人生哲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不怕艰难困苦,通过顽强的拼搏,通过辛勤的劳动,就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鲁滨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滨逊的这种精神才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鲁滨逊的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他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外国小说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八个话题知识组成。

(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

  (2)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3)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1、课文(桥边的老人)作者海明威(1899-1961),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桥边的老人)运用了有限视角叙述,语言简洁而有张力,留给读者挖掘、玩味的空间。他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2、课文《墙上的斑点》的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评论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引导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

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是《墙上的斑点》。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作品还有: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及其(尤里西斯),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及其《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及其(喧哗与骚动)。

3、谍文《炮兽》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合计作品七十九部之多。贯穿他的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是一个人格高尚的思想人物。《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比的经典之作。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课文《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蒲宁。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作家,他们写出了众多影响世界的作品。19世纪有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契诃夫的(变色龙)等大量作品,是俄罗斯文学的颠峰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等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沿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同时流露出较多的感伤情调。苏维埃俄国初期,写有(青年近卫军)的法捷耶夫和写有(一个人的遭遇)的肖洛霍夫很快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5、课文(丹柯)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浪漫主义作品有《马卡来·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有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6、课文(炼金术士)的作者是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炼金术士)又译为(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作者最负圣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在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

7、课文(娜塔莎)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一直被称为“世界最伟大的小说”。还有作品《安娜·卡列宁娜》《复活》。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称他为“19世纪的俄国巨人。”《西方正典》的作者称他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8、课文(素芭)的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脍炙人口的小说《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他的“爱的哲学”对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的文学创作有影响。冰心更把“母爱、童心、大自然”当作自己创作的主题。

9、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志贺直哉(1883年—1971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白桦派”的主要代表,有“日本短篇小说之神”的称号。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10、课文(在桥边)是作者泊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泊尔全部创作的结晶,被诺贝尔奖评委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11、课文<牲畜林>的作者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等。

12、课文(半张纸)的作者是瑞典的斯特林堡。

13、课文《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短篇小说作家。《傻瓜吉姆佩尔》与他的另一篇短篇杰作《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堪称双璧。1978年,辛格“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不仅扎根于犹太血统的波兰人的文化传统中,而且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14、课文(礼拜二午睡时刻)作者是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15、课文(沙之书)的作者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被视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1950年获阿根延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其作品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情节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16、课文(骑桶者)的作者卡夫卡(1883—1924)是奥地利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变形记〉〈审判〉〈城堡〉。

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

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在海明威用猎枪自杀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墙上的斑点》意识流短篇小说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百科全书(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4、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义象征性寓言体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

主要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部“非常及时的书”。

5、列夫托尔斯泰

《娜塔莎》长篇《战争与和平》节选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普希金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之父(始祖)”;其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屠洛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他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果戈里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钦差大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死魂灵》吝啬鬼形象(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20 世纪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泰戈尔 19-20世纪印度伟大诗人

《素芭》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代表作《吉檀迦利》《园丁集》 《飞鸟集》和小说《沉船》。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7、其他

《清兵卫与葫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日本志贺直哉

《在桥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德国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牲畜林》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意大利卡尔维诺

《半张纸》短篇小说瑞典斯特林堡

《山羊兹拉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美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礼拜二午睡时刻》魔幻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沙之书》魔幻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阿根廷博尔赫斯,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

《骑桶者》荒诞派短篇小说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鼻祖。长篇:《城堡》《审判》;短篇:《变形记》。

第一单元 叙述

《桥边的老人》(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的艰难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获得过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冰山原理”(把东西藏起来,让读者去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侧面表现战争。

《墙上的斑点》描写了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却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一只蜗牛。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第一个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其“小说就象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在生活之上。”在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内在的看法。

第二单元 场景

《炮兽》(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通过描写一尊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惨、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特纳克的形象。作者雨果,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作品的主题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在雨果的作品中常常运用美丑对比原则(对比在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作用)和浪漫主义手法。学习《炮兽》主要掌握人物及其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重点是放在场景的安排上。

《安东诺夫卡苹果》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安排四个生活场景: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趋衰落、小地主时代开始,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的日益衰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首挽歌。蒲宁,俄国作家,出身贵族,曾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米佳的爱情》《三个卢布》《幽蝉小径》《巴黎》。蒲宁继承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以课文为例展开分析)

第三单元 主题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丹柯这一光辉形象。为了让族人走出黑暗,他献出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黑暗。高度赞扬了丹柯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敢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借丹柯这一形象表达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代表作《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丹柯》抑彼扬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想象、虚构现实中没有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其实隐含了一种象征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本文:人物的象征意义,挖心的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

《炼金术士》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艰难的考验。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代表作《朝圣》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

第四单元 人物

《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心情,舞会上相遇安德来公爵并双双埋下爱情的种子以及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复活》(世界文学不朽名著)对贵族生活的批判,主张道德的自我修养,擅长于心理分析。

关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经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通过刻画哑女素芭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到加尔戈达,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小说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吉檀迦利》抒情诗集获奖)。《摩哈摩耶》(短篇小说)、诗集《吉檀迦利》《沉船》《戈拉》《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族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第五单元 情节

《清兵卫与葫芦》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此爱好却被扼杀,反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志贺直哉,日本“小说之神”,近代“白桦派代表作家”。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志贺直哉的小说特点:1、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2、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3、本文:倒叙的作用、对比的意义、情节的跌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在桥边》通过对“我”在桥边数过桥人的记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恋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情及对美好情感的执著追求。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与一位女士的合影》获诺贝尔文学奖,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代表作《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以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逼真细腻地人物塑造。本文:抓住情节的运行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第六单元 结构

《牲畜林》(选自《卡尔维诺文集》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意大利童话》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掌握文章的情节和“延误”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场的典型背景。

《半张纸》以几乎白描的手法介绍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幸福美满—孤独不幸悲伤—微笑)揭示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诉我们,对过去的一切,美好的,应该珍惜;不幸的,任其随时光流逝,应把握现在,开拓美好未来。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代表作《梦的戏剧》(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锋)《红房间》《朱丽**》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深刻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用平实的语言写生动的人和事。本文:理解半张纸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七单元 情感

《山羊兹拉特》通过卖羊未成的经历的叙述,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难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和精炼概述。艾萨克·什维·辛格,美国作家,1978年凭长篇小说《卢布的魔术师》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拟人叙述的作用;理解主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的执著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爱。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引起一场文学地震)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南美大陆的生命矛盾。

第八单元 虚构

《沙之书》通过一本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圣书对“我”的影响,阐述了一种无限可能和无限延续的感觉,表明作者对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惶恐心理。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作家们的作家,知识型作家。代表作《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诗集,此地为奥运圣火传递地)《虚构集》(短篇小说集)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本文:沙之书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淡化;内心的描写。

《骑桶者》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卡夫卡,奥地利作家,欧洲著名表现主义作家。代表作《地洞》《变形记》《城堡》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本文:理解为什么要骑?骑桶者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主题。

《英法经典文学》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Alow2ehqCQayzZTJZLoNw

提取码:an3r    

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