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

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第1张

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

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现在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吧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以下分享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

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1

当今幼儿园普遍存在着保教分离的现象,没有真正实施保教合一的原则,保育员如何科学的实施保育工作,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重要课题。

保育员幼儿新理念

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正面而积极地影响幼儿,与教师配合,使幼儿生活安全快乐,活动主动积极,身心得以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保育工作,这就要求保育员,除了要掌握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幼儿卫生等基础教育外,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娴熟的保育工作操作技能,深刻理解保教合一的含义,紧跟形势,贯穿科学保育理念,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提高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从思想上转变保育员对自己角色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一种固有的眼光看待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员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环境卫生。在当前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前提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保育员也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紧跟时代步伐,除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欲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手工制作、弹唱、讲故事等。从维持秩序,卫生打扫,物品整理、消毒等调整为和幼儿一起游戏,个别辅导,配合教学,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自己慢慢意识到:只要不断学习,保育员的角色在幼儿园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二、提高保育员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与优秀的保育员配合,工作起来称心如意。与缺乏责任感,只顾做自己份内工作的保育员搭班,心情很不舒畅,有些工作甚至推来推去。

因此,必须提高保育员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与教师合作的重要性。如与老师一起布置环境,帮助教师制作分区材料,参与幼儿的各项活动当中,慢慢成为既能照顾好幼儿一日生活,又能独立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保育员,从而培养自己班级的荣誉感和团体意识,增强合作能力与对班级工作的责任心。

三、现代保育员应具备的工作技能

1、观察能力

保育员要时刻注意观察身边每一位幼儿的变化,从生理和心理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幼儿的吃喝、冷热、情绪以及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等方方面面,做好观察记录,并学会总结。

2、交往能力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的合作伙伴,保育员也要具备较强的交往能力,与家长沟通,把幼儿一日生活情况,或遇到的问题,需要家长协助的事情,及时反馈给家长。也可到博客上相互交流,家园互动,共同发展。

3、表达能力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手工和音乐表现能力

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和弹唱、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参与到幼儿的各项活动当中,配合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5、现代化技能

会运用电脑、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把幼儿课堂中、生活中有意义的环节,捕捉下来,传送出去,共同分享。

四、做好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基本要求:

1、三个了解:了解本阶段孩子的发展目标,了解本班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了解教师所组织活动的内容。

2、两个一致性:方法一致性,指导语一致性。教师和保育员要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语和方法,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3、两个准备:经验准备,物质准备。活动前,教师和保育员要充分考虑到活动中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即操作的可行性,不能盲目操作,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手工活动搭高塔。让孩子们用手撕纸杯,结果撕不下来,用剪刀剪,太厚又剪不下来,这就是经验准备不足的表现。活动时,需要的主材料和辅材料的准备,即物质准备。

指导方法:

1、配合指导: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某个环节或活动。在活动前,教师与保育员相互沟通,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需要配合的环节。如何时出示,何时发放材料等。

2、示范性指导:在活动中需要进行的相关的示范,帮助幼儿学习、理解。

3、个别性指导:针对不同能力和不同个性幼儿的指导。

4、平行性指导:分组活动中,教师与保育员同时指导各组的活动。

5、参与性指导:通过参与幼儿的活动,带动幼儿活动。

配合要求:

1、活动中的位置要恰当,不分散幼儿注意力。

2、语言指导要轻,不影响其他幼儿。

3、观察要勤,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指导要及时,及时帮助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

五、保育员在活动中应忌讳的几个问题

1、切忌以旁观者或纪律维持者来对待幼儿。幼儿园的活动,都是由教师和保育员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保育员不能抱着在课堂教学中孩子学的好与坏都与自己无关的思想,也不能只是纪律的维持者,要将自身完全融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

2、切忌包办代替。活动中,保育员要对有难度的环节或能力差的幼儿,加以帮助指导,特别是一些手工、计算、美术等教学活动,要耐心细致,不能嫌麻烦。有的保育员甚至为赶时间求质量,包办代替,草草收场,这样,就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3、切忌喧宾夺主。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遗漏的问题或讲解的不到位,保育员要抓时机,在恰当的时候加以补充提示,不能替代了教师授课的主导位置。

总之,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还包括很多内容,千头万绪,比较细小,琐碎而复杂,但只要抱着为保教服务,为幼儿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明确各自的职责,调动保育员“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做好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做好班级教师的有利助手,树立科学保育新理念,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共同完成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2

婴幼儿教育的10种方法

以身作则

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的一切习惯都是模仿父母的习惯,而这种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说,想要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很好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方方面面受到爸爸妈妈积极向上的影响,而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些不好的行为,那么孩子就会依样学样,等到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以后,在想要纠正时间就太晚了,所以说爸妈一定要注意,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很多问题,想要孩子变得优秀,首先就要以身作则,自己将那些不良的习惯改掉,这样才能够以更加严谨的目标来要求孩子。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 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3

婴幼儿的教育方式

1、语言教育,教会宝宝正确使用母语,这是最基础的教育,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在宝宝婴幼儿时期给宝宝打下一些外语基础

2、知识教育,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穿衣吃饭,拿东西等,或者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基础知识的知识教育,对于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都是较有帮助的。

3、素养教育,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宝宝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懂礼貌,谦让等基本道德规范。

4、创新教育,家长要顺从着宝宝的好奇心,对其创意进行培养。

5、学会赞美,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并且使用多种方法表扬,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6、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决定他自己的一些事情,家长尽量不要参与干涉。

7、犯错时正确引导,而不能一味地责骂。

8、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情,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9、让孩子通过一些益智游戏来锻炼他们的大脑。

10、陪伴孩子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从小就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做出支持和赞成。

#教育# 导语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一冲击不但涉及到大中小学,同时也波及到幼儿园。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无 教育频道!

1加强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现在的学前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的溺爱,孩子都被视为“掌上明珠”,被骄宠成“小皇帝”,再加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幼儿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由精神和神经方面问题造成的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时有发生。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不少幼儿,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做事没有信心;有的专挑小朋友的毛病,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有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他人和集体的事漠不关心;有的脾气暴躁,因一点小事不合自己心意就大发脾气。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担忧。所以,加强对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家庭与幼儿园乃至学校的共同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心理品质等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家庭的影响。一个和睦、温暖,民主、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的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孩子,使孩子也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专横。如果父母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躁、抑郁的心理,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游玩和管理中去。这就对幼儿园的管理、教育及幼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幼师要以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对幼儿教育的信息传达给孩子,要用自己的一切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如果幼儿眼中的老师是一个乐观向上,和蔼可亲、有着灿烂阳光一样笑容的老师,那么对幼儿的心理一定能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要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很多,象组织活动、典型事例分析、经验交流、心理问卷测试、观察实验、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园时的“自我介绍”,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幼儿自己的表演,使他们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孩子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孩子通过观看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方式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0开始,尽管孩子受到家庭的重要影响,但是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显然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等心理素质大都在幼儿阶段初步形成。所以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真正科学地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划分发展阶段,迄今尚未适当解决。目前社会公认的有如下几种划分。

 按生理特点划分:新生儿(0~1个月),乳儿期(1岁以内),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1~15岁),青年期(14~17岁),成年期(18岁以后)。

 按教育学制划分:先学前期(托儿所,3岁前),学前期(3~7岁),学龄初期(6~12岁),学龄中期(11岁~15岁),学龄晚期(14岁~18岁)。

 按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划分(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直接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动实物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基础学习活动(7~11岁),社会组织活动(11~15岁),专业学习活动(15~17岁)。

 按智慧或认识结构的变化划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智慧阶段(2~7岁),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12岁),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7岁)。

 按儿童行为模式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标准划分(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信任与怀疑(1.5岁前),自主与羞怯(0.5~3岁),主动与内疚(3~5岁),勤奋与自卑(6岁到青春期),同一性与角色分离(11~17岁)。

3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1发展的高速度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是变化迅速。相对而言,成人心理的变化比较缓慢,相差几岁的成人,心理特点差别不那么明显。老朋友多年不见面,相遇时往往会说:“看来你变化不大。”儿童则不然,他们的变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日新月异。比如,初生的婴儿只会啼哭,十天半月以后,当你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己经“知道”要准备吃奶。将近4个月的孩子可以同你玩得咯咯地笑,但是,过一个月以后你再去看他时,他可能怕你,哭着要躲开——他会认生了。1周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迈步,两周岁的孩子,步子已经走得相当稳,3周岁时则很少一步一步地走路,总是连蹦带跳的。如果你想要3岁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必须使教材内容对他有较大的吸引力,学习时间还只能很短;4岁以后,孩子开始懂得应该专心听讲;5岁孩子不仅能够用一些方法使自己集中注意,而且会把这些方法说出来,教给别人。到儿童上学以后,更是能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儿童心理变化之迅速,常常使和他朝夕相处的成人都跟不上。比如,不久前孩子还要大人牵着手走路,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他居然不听指挥,大人要他往东走,他偏要往西走。如果大人要抱着他走,他执意反抗,挺直身子,挣扎着要下地,如此等等。许多科学研究如布鲁姆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等也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

 2发展的不均衡

 高速度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规律,但幼儿心理又不是匀速发展的。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方面:

 ①不同阶段的发展不均衡

 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从不同的组织系统、机能特性的发展过程来看,以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来说,神经系统是先快后慢,幼儿期以前人类大脑的重量就已发展到成熟期的80%,而在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则前慢后快。差不多在青春期以前进展很小,而到了青春发育期(女的在11—12岁,男的在13—14岁)后才大幅度的增长。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也不是等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地向前推进。通常幼儿前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所以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②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幼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地发展的。比如,感知觉等认识过程在出生后迅速发展,单纯的感知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岁左右才真正发生发展起来,到幼儿末期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只有逻辑思维的萌芽。

 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4培养儿童心理健康要十注意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讨好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0-6岁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幼儿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发展。以下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面:1 身体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强调身体发展,包括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户外活动、运动游戏和使用各种玩具和工具来实现。2 智力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强调认知和智力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材料和方法,如玩具、图书、游戏和形状、颜色、数字和字母等教具,来促进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发展:幼儿早期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包括情绪管理、自认知和社交技能。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激励、情感表达和情感分享等方法来帮助幼儿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4 社交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强调幼儿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合作和分享,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的意识。5 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强调发展,包括听、说、读和写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唱歌和读书等活动来帮助幼儿发展沟通能力和词汇量。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家庭、幼儿园、托儿所和其他早教机构中进行。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此外,幼儿早期教育也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母乳亲喂优点与弊端

优点:

亲喂母乳恒温,新鲜有营养、方便,半夜迷迷糊糊把宝宝拉过来就吃,也不用吸奶、存奶、热奶。 亲喂是一种与宝宝互动的活动,是一种情感纽带。哭泣的宝宝只有您能安抚时,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让人感到幸福。等宝宝3个月大以后,吃奶中的互动会多起来,ta会吃到一半抬起头望望你,冲你笑,甚至咿咿呀呀说婴语,这些都将是保存在脑海里一辈子的可爱回忆。亲喂时被宝宝吮吸的那种“被小动物啃”的感觉太美妙了。

弊端:

母乳亲喂的弊端主要在于妈妈。因为亲喂的话对于妈妈的限制很多,晚上要起来好几次喂奶,不仅不能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对于染发、化妆等行为都有一定的要求。

母乳瓶喂的优点与弊端

优点:

妈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必担心宝宝饿了而自己不在身边,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妈妈准备重返职场或者是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那么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来储存好,等宝宝饿了的时候由其它家人帮忙喂给宝宝也是可以的。

另外很多妈妈会为宝宝吃了多少奶操心,瓶喂妈妈们可以知道宝宝一天的奶量。

弊端:

瓶喂的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交流就不如亲喂的多,可能对于宝宝安全感的培养,妈妈需要从其它方面入手,如多陪宝宝一起玩游戏或者是多跟宝宝聊聊天之类的。对于宝宝的进食量来说,也需要妈妈多多地观察和掌握,避免给宝宝喂养过量或者是不足的现象产生。

瓶喂比较麻烦,热奶需要宝宝耐心等候,难以把控温度,另外奶瓶拿久了也会凉了、奶放久了有细菌、营养流失。 了解亲喂和瓶喂优缺点,妈妈们选择喂养方式时也会轻松许多。其实,无论是亲喂还是瓶喂,能满足妈妈休息、宝宝发育就是最好的方式。

产后也要注意及时用G动APP锻炼修复盆底肌,更好的恢复身体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健康成长。本论文总结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特点,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概括出了游戏作为幼促进每个幼儿儿园基本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游戏;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弹琴、画画、写毛笔字,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由于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尤为严重的事,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游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是促进他们发展的最佳活动。游戏通过为幼儿提供学习有关自我、别人和环境方面知识的机会,幼儿本能的游戏,他们游戏是为了享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验证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 、自由的、快乐的。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幼儿在学习和发展着。

二、游戏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的基本手段

例一:我们在教幼儿认识蔬菜时,如果只是教师说教式地让幼儿认识蔬菜,孩子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感到单调乏味,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方法,做买卖蔬菜的游戏, 让幼儿边买卖蔬菜边说出各种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并能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所有的幼儿就会情绪活跃、兴趣倍增, 都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活动室便会出现另外一种场面,课后孩子记忆牢固。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又动脑,既玩得高兴,又复习巩固了概念, 发展和锻炼了幼儿立刻做出判断的思维能力,可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学习。 例二:在玩“老师同学”的游戏时,幼儿逼真地扮演老师、小朋友家长等不同的角色。爸爸送小朋友去上幼儿园,见到老师想老师问好,回家时想老师告别说再见,回到家向爷爷奶奶打招呼等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愉快地体验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对于幼儿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职责,怎样正确对待家庭中每个成员及理 解“家庭”的职能和概念是有深远影响的。

三、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小熊请客》的故事,幼 儿可模仿作品中每一角色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 小猫咪和小花狗、小公鸡的幼儿, 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 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很自然地熟记作品中的语言,富有创造 性地、生动逼真地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和表情,这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另外可通过玩积木游戏,使幼儿动脑筋、想办法,以达到自已 想象中所需要的形体,为了使建造的物体美观、牢固而不倒塌,在堆积时还要考虑到匀称平衡等问题,做到手脑并用。通过这些活动 不但使幼儿增加了了解各种物体的知识面,还逐渐培养了做事认真、乐于动手动脑,失败不气馁、 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四、游戏对于增强幼儿体力,培养优良品质,对美的感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 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各种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相互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优美的游戏动作、协调一致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通过以上几点说明游戏的独特特征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对幼儿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事实证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在21世纪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 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创造能力有时也会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胆怯、倦怠、自卑、消极的性格、兴趣的狭隘等等都是妨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许多因素,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正是在幼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着培养。

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人教,他们就尝试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1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成人的脸部姿态,2岁的孩子会在娃娃家互相打电话,模仿着母亲给婴儿喂奶……这就是简单的社会角色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扮演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父母、老师、司机、医生等熟悉的人物,通过模仿人物来进一步认识这些角色,在模仿母亲的过程中,了解母婴之间的关系,再打电话过程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学会使用电话,这使孩子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扮演医生角色中给病人打针、哄劝病人不要哭,从而消除了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当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有更多人参与时,孩子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协调人际间的关系。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同时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也会有着一定的习惯,如果长期给宝宝吃一边来的话,长期下来也会导致宝宝不吃另外一边乳房的奶。婴儿不吃右边母乳是因为:

婴儿吃奶的习惯和成人吃饭一样,有的喜欢“细嚼慢咽”,有的喜欢“狼吞虎咽”。因为左右两边的出奶流量不一样,孩子不适应就会呛奶,吃过亏的宝宝当然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才会拒绝。这个时候妈妈就要适当调整,把胀胀的那边奶水用吸奶器吸出来出来,放在冰箱里保鲜,等到宝宝需要的时候再喂他,奶水充足的话,也可以直接丢弃。

当然,有的是因为妈妈抱婴儿的手法不一样,有的妈妈是左撇子,总是习惯向一个方向抱孩子。在宝宝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宝宝吃奶的前夕做一个情感互动,在婴儿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悄悄塞入乳头,还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当宝宝感受到妈妈愉悦的情绪,他也会慢慢习惯这种方式。

母亲一定要适当地进行调整,让宝宝左右两边的母乳都进行喂养。在母乳喂养的期间,母亲可以适当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有时间的话,也要注意好休息,不要让自己太过于劳累。饮食上合理健康的进行搭配,多吃一些营养比较丰富的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