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九大城门分别叫: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欸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则有小东门。1535年,都御史顾磷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改新南门为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改为起义门),改望泽门为望山门,改竹欸门为文昌门,改草埠门为武胜门,改小东门为忠孝门。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又在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武汉九个古城门现在还看得到的只有起义门一座了,系为纪念武昌首义70周年而重建的。
从三国时期的公元223年开始的。那一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夏口城,“依山傍江,凭墉藉险”,实为一座形势险要的军事堡垒,方圆仅二三里。
南朝时,宋孝武帝于454年在夏口城立郢州,故武昌在那时又称郢城。梁武帝时,梁将曹景宗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石城为军事堡垒,北临沙湖、余家湖,南距郢城约二里。此后,隋文帝于589年废江夏郡置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城内,故古时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后来,唐节度使牛僧儒驻鄂州,改建鄂州城,不仅城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以陶甓围城,武昌有砖城自此始。
1919年,湖北省议员陈士英等62名绅士再次联名上书,倡议拆除武昌古城垣,通过拆城修路将城内城外连成一片,从而发展武昌经济,解决当时经济之困。他们提出了城垣存在的五个“弊端”:阻碍交通;检查繁琐,人民出行不便;内外隔阂,有碍治安;空气闭塞,容易发生瘟疫;影响城中商业。不过,由于拆城工程浩大,加之民国之初局势极为动荡,多数议员不赞同陈士英等人的议论,有的议员则尖酸地回应说:“不拆城放屁都不易散去,会闭死人的。”议论纷纷之下,当局反复研究未果,使拆城之议搁置下来。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长沙、岳阳、贺胜桥先后被攻克,势如破竹,兵抵武昌城下。然而,军阀吴佩孚依靠坚固无比的武昌城墙顽抗,北伐军死伤无数而未获成功,只得改变攻城计划,采取迂回战术,先后攻克汉阳和汉口后,于9月16日攻克鄂豫边界的武胜关,使武昌变成一座孤城。吴佩孚军大部撤至河南信阳。在长期的封锁下,武昌守军弹尽粮绝,终于投降。北伐军在历经40多天的浴血奋战后,在10月10日入城。
在胜利后的一次会议上,亲睹攻城艰难的郭沫若等,再次提出拆除武昌城垣这一“封建堡垒”的议案。并获得很多人支持。一批湖北籍人士虽不赞同,但围城之痛记忆犹新,也不好多说什么。
1926年10月,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作出了拆除武昌城垣的决定,任命万声扬为拆城委员会主任,并设置武昌城拆城办事处,整个拆城工程由政府招商承拆。但当政府官员到城垣各段实地勘察时,一些辛亥老人纷纷建言力保重要遗迹。当巡查到起义门时,张难先等人激动地说:“动这座城门就是为北洋军阀张目,痛恨辛亥革命!”随行人员尴尬不已。巡视到奥略楼时,石瑛等人表示:此为元代遗址,决不能拆!张、石二人德高望重,政府部门也不敢硬顶,于是这两处终于被保留下来。
拆城进展随着时局的变化时断时续,直到1929年,武昌城垣被全部拆毁,护城河也被填平。所拆的城基除主道留作修建马路外,其他地方都被当时的士绅阶层购买建宅。城砖则被百姓取走。武昌城自此仅余城门名字供后人凭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1928年,因大规模改建武汉,汉阳古城垣大部分也被拆除,余下西门及两侧一段城墙也在1950年被拆,如今东门、西门、南门仅作为地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砖一瓦,一寺一院,一街一巷,一歌一咏,一诗一画,这些历经历史风雨淘洗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栖息着民族历史的灵魂,传承着民族的精神薪火,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气质,是民族得以血脉绵延、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更是走向未来、实现振兴的‘软实力’。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2)对词语的理解。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本课的教学应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教学时可以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段落,造成对课文片面的理解。
2.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需强化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在朗读中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要低沉些。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因为课文长,要分段进行朗读指导,但要避免从文中零零碎碎地截取一两句话练习朗读,违背朗读的情境性。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五、相关链接
1.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2.李大钊被捕以后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1927年4月8日《晨报》报道:李大钊受审问时,“态度甚为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领袖之气概!”同日《顺天时报》也报道:李大钊“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李无确供”!《晨报》1927年4月17日又报道:李大钊被捕10天来,受到了多次审讯。每次审讯,李大钊除对于“共产学理及主义,均承认不讳”外,其他一概不知,对所谓种种“罪名”“则竭力辩白,谓并无此项行动”。
他在监狱中的自述中,历历叙述了他为挽救民族危亡而立志从事革命的抱负。他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审讯和严刑拷打无济于事,张作霖变换手法,企图以高官厚禄进行收买,但遭到李大钊的严词痛斥!
李大钊的被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同情。京津“各报社评,皆暗为守常呼吁”。国民军拍来电报,向奉系军阀提出警告。北京25所大学校长,联名发表声明,要求将此案移交法庭处理。学生群众、社会名流和他的同乡好友,多方设法营救。尤其是北方的铁路工人,组织了劫狱队,准备采取劫狱行动。李大钊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党组织忍痛接受了李大钊的意见,说服铁路工人放弃劫狱的行动。
回答者: 4848148 | 二级 | 2011-3-3 12:01
关心一下你们班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进度,然后注意参考一下他们的!
上360学习网学习吧,我是360学习网的于箱老师!我们的网站上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课程的视频讲解免费看!并且还有试卷可以免费下载!每份试卷的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可以免费看!
做好以下的内容就会进步的!
1 上课用心听,听懂多少就多少
2 作业独立完成, 坚决不抄袭别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袭
3每天订正好当天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
4考前复习平时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如果采纳我的答案为正确答案,就会显示我们的网址!我们是开放平台合作伙伴!
回答者: 视频学习网 网友 | 2011-3-3 12:25
强调整体感知课文
本课的教学应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教学时可以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段落,造成对课文片面的理解。
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1对土地充满深情的名言
对土地充满深情的名言有: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 (墨勒阿格)
含义:大地孕育了各种生物。
2、大地是最好的避难所。 (詹·豪厄尔)
含义:大地给予人类安全感。
3、大地所育,终归大地。 (乔·皮尔)
含义:地球上的一切在生物圈内循环着。
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圣经)
含义:大地是相对永恒的。
5、陆地、海洋、天空,三者如兄弟。 (雪莱)
含义:赞美了大地。
6、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 (哈萨克族)
含义:表达了对大地的感激和对祖国的热爱。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含义:诗人对大地有着深深的情意。
2对土地充满深情的名言对土地充满深情的名言有: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
(墨勒阿格)含义:大地孕育了各种生物。2、大地是最好的避难所。
(詹·豪厄尔)含义:大地给予人类安全感。3、大地所育,终归大地。
(乔·皮尔)含义:地球上的一切在生物圈内循环着。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大地却永远长存。(圣经)含义:大地是相对永恒的。
5、陆地、海洋、天空,三者如兄弟。 (雪莱)含义:赞美了大地。
6、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 (哈萨克族)含义:表达了对大地的感激和对祖国的热爱。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含义:诗人对大地有着深深的情意。
3与土地有关的诗句查询到关于"土地"的诗句一共26条!1、况土地分张又百年(宋·无名氏·《沁园春》)
2、龙神土地亦安(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3、巫师骂土地(宋·释妙伦·《偈颂八十五首》)
4、农人土地窄(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5、土地削;甲辰役(近代·吴佩孚·《满江红 登蓬莱阁》)
6、湟中土地昔湮没(唐·郑嵎·《津阳门诗》)
7、土地卑湿饶虫蛇(唐·张籍·《相和歌辞·江南曲》)
8、名随土地贵(唐·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9、名随土地贵(宋·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10、土地无人老(唐·沈佺期·《入鬼门关》)
11、义为土地精灵伏(唐·贯休·《贺郑使君》)
12、万里山河唐土地(唐·罗隐·《登夏州城楼》)
13、全蜀献土地(宋·石介·《感事》)
14、多于汤土地(唐·贯休·《寿春节进》)
15、土地伽蓝固弗灵(宋·释惠臻·《句》)
16、蚁蝼人民贪土地(宋·邵雍·《观隋朝吟》)
17、淮南尘土地(宋·王洋·《陪徐狄二子出东郊即事》)
18、乞种亲为土地神(宋·方岳·《次韵红蕉》)
19、土地组老无味(宋·徐铉·《送清道人归西山》)
20、土地属东隅(宋·林亦之·《网山二首》)
4描写关于土地的诗句有哪些1、《点绛唇·厚地高天》
近现代: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译文:置身于高天厚地之间时,我会渐渐地觉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顺。不过好在我还有个小船般的书斋,在其中可以信马由缰,任我发挥。
姑且在这浮幻的人生中,暂时获得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独自坐在经霜后的树林中,看那些红叶纷然坠落。
2、《送周主簿任南城》
明代:罗玘
烝黎恋门阀,不厌土地薄。
神泉粗可酿,出境配灵药。
译文:连山抱着如环,经过水环绕城墙墙脚。军州自古设置,小城镇旧附郭。老黎恋门第,不满足土地薄。神泉大体可以酿造,出境配灵丹妙药。
3、《津阳门诗》
唐代:郑嵎
湟中土地昔湮没,昨夜收复无疮痍。
戎王北走弃青冢,虏马西奔空月支。
译文:湟中土地过去湮没,昨天晚上收复无创伤。戎王逃弃青冢,敌人的骑兵向西逃奔空月支。两逢尧年难道容易偶然,希望老头颐养丰皮肤肌肉。
4、《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宋代:范成大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译文:家乡土地山丘哪个地方都可以栽种楸树,我扛着锄头带着壶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传说中的醉仙刘伶。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那样福禄长寿,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在这凡俗世界里最终如同佛家说的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人的四大形骸只是一个皮囊,最终归葬本原,回归故乡。蝼蚁这样的小虫,和乌鸢这样的大鸟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我呢,只需要对着秋风拍掌赏菊感受这秋天的美好。
5、《登夏州城楼》
唐代:罗隐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译文: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年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5形容土地的诗句1、《土不同》
两汉:曹操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
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送周主簿任南城》
明代:罗玘
烝黎恋门阀,不厌土地薄。
神泉粗可酿,出境配灵药。
译文:连山抱着如环,经过水环绕城墙墙脚。军州自古设置,小城镇旧附郭。老黎恋门第,不满足土地薄。神泉大体可以酿造,出境配灵丹妙药。
3、《津阳门诗》
唐代:郑嵎
湟中土地昔湮没,昨夜收复无疮痍。
戎王北走弃青冢,虏马西奔空月支。
译文:湟中土地过去湮没,昨天晚上收复无创伤。戎王逃弃青冢,敌人的骑兵向西逃奔空月支。两逢尧年难道容易偶然,希望老头颐养丰皮肤肌肉。
4、《商颂·玄鸟》
先秦:佚名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译文:天命玄鸟降人间,简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成汤,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后继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孙武丁最称贤。武丁确是好裔孙,成汤遗业能承担。
龙旗大车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国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处得平安。开拓疆域达四海,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黄河绕,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5、《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6有关土地的诗句土穰细流土壤:泥土;细流:小河。
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灰头土面发音 huī tóu tǔ miàn解释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
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示例 晃大舍送了珍奇到监,自己讨了保,~,瘸狼渴疾,走到家中。(《醒世姻缘》第十四回)安土重迁 (ān tǔ zhòng qiān)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半截入土 (bàn jié rù tǔ)截:段。
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不服水土 (bù fú shuǐ tǔ)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寸土必争 (cùn tǔ bì zhēng)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寸土不让 (cùn tǔ bù ràng)一寸土地也不让人。寸土尺地 (cùn tǔ chǐ dì)寸、尺:比喻很少。
形容极少的土地。撮土焚香 (cuō gǔ fén xiāng)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
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大兴土木 (dà xīng tǔ mù)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
大规模地盖房子。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
后称分封诸侯。粪土不如 (fèn tú bù rú)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
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风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根生土长 (gēn shēn tǔ zhǎng)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故土难离 (gù tǔ nán lí)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
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广土众民 (guǎng tǔ zhòng mín)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怀土之情 (huái tǔ zhī qíng)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皇天后土 (huáng tiān hòu tǔ)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灰头土面 (huī tóu tǔ miàn)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
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挥金如土 (huī jīn rú tǔ)挥:散。
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卷土重来 (juǎn tǔ chóng lái)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累土至山 (lěi tǔ zhì shān)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我看见土地我看见土地,**的,黑色的,红色的,我的身体先于我的声音抵达我看见他,踩在他的上面,被他烤热的空气在我身边列列而起我看不见了。我听不见了。
我的身体踏入虚空。我在沉重之后漂浮,我在漂浮之后坠落,我,本来就是来自地上。
我想象着自己不会落下。想像着身边的景色美伦美奂。
然而我看见了土地。看见他一望无际,超乎想像的广阔。
土地上是劳作者,是生活者,是人。我看见土地,无数的生命在他的胸膛上生生死死,毗邻,或者,远离。
我说 土地声音朝他走去,谗媚的笑。声音撞在土地上被反射开来,向着各个方向,渐渐游入静默的湖水我对着土地比比划划,企图使他看见我,我的脸开始长得象个奴。
没有暂停,长久失去依靠的身体还原成了碎片。或者飞行,或者埋葬。
我在空中漂浮着,没有忧伤,也没有绝望。那是年轻人的东西。
两块分开的磨石,俯视着彼此。我在他们交融的视线里开始哭。
泪水与我平行,越来越大,像一面镜子。我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顶着美丽的,独一无二的光环。
地情茫茫任开眼,一望即无垠。片片结泥块,层层累厚深。
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生死托斯寄,七尺报母心。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烈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928年7月3日,年仅29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月,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
那么,在张学良接班的问题上,张作霖起了怎样的作用?他如何在自己突然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保证了张学良接班的顺利进行?
给张学良网罗一个团队
一个人想成就大业,单枪匹马肯定不行,得有人帮忙。这些帮忙的人,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团队,只有有了自己的团队,创业才成为可能。张作霖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团队。
张作霖起家靠的是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一干拜把子兄弟,这些人成了张氏团队的早期人员,也是核心人员。在这个“保险队团队”的努力下,靠着几把土铳,从穷乡僻壤来到奉天这个大都市,又从奉天走向北京,走向全国,开创了威震民国的奉系,张作霖是其中的天然领袖。
可张学良呢?那可说是纯正的富二代,含着金钥匙长大。说张学良是公子哥,也没什么不妥。当别人还在学怎么骑马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要让这样的人去接班,难度不是一点点,可张作霖做到了!
张作霖明白,自己活着,大家还尊你张学良是大公子,可真等我故去了,人家会怎么待你呢!要想顺利接班,首要条件是接班人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即是。李世民能顶着“杀兄弑父”的罪名顺利成为一代英主,关键是有尉迟恭、侯君集、李靖等天策府十八学士的鼎力支持;曹丕之所以能在曹操死后成功逼迫汉献帝禅让,靠的还是曹丕跟着父亲曹操南征北战培植的亲信华歆等人。自小熟知三国、隋唐演义的张作霖怎能不明白其中的诀窍。
怎样才能让张学良拥有自己的团队呢?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学良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可真要把张学良派去当个大头兵,却是不大可能的,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先例可循,你见过历史上哪个太子、阿哥从小兵干起?还不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亲王、郡王了。这种事,只有在西方的王室贵族中才有能,比如,英国的哈里王子就被派去阿富汗打仗。
在中国人看来,让子孙从大头兵干起总不是那么一回事。直接派去当高级军官,也不是没有先例。但在奉军那种讲究资历的地方,保险队的老人们是不会买张学良账的,结果是树立不起威信,和没去一个样。最好的办法是进军校,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学良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的改头换面做准备。当时的奉军匪气十足,官兵虽然枪法准,但军队作战毕竟不是打家劫舍。拿破仑曾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名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兵。 ”军队作战讲究的是组织性、纪律性,而且军事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让一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去和那些德国、日本教官训练出来的军队打仗,那不是找死吗?所以,张作霖让张学良入军校也算是为将来奉系军队的壮大、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做准备。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为培养奉系集团的军事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军事学校。入校的主要是奉军的下级军官。张学良曾自夸说,自己一进讲武堂就考了个第一。有些人认为这还不是沾了张作霖儿子的光。其实不然,当时讲武堂招收的都是奉军连排级军官,虽然挑的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但数学,物理学对这些人来说不啻于天书。而张学良自小文化基础比较好,能考第一确实不是因为他是东北王的大公子。
军校毕业后,张作霖并没有急着让张学良去当什么高官,而是“回锅”去当讲武堂的监督。本来讲武堂的最高***是张作霖,日常事务由教育长负责。但为了能让张学良参与到讲武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张作霖计上心来,特设了监督一职交给张学良。
自从有了张学良这个监督,讲武堂的事情基本上是张学良管。这样,从职务上来说,张学良与老师们是上下属关系,与学生就是师生情谊。我们常说黄埔军校是国共双方将领的摇篮,而东北讲武堂又何尝不是奉军军官的摇篮呢?张学良长期掌管东北讲武堂,对讲武堂的师生人品、才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是一个领袖人物成长的开始,也是一个接班人建立自己接班团队的基础。这一切全都在张作霖的计划之中。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果如张作霖所预料的那样。随着奉军的不断扩军,大量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被充实到奉军各级部队当中去。而在人事方面,张作霖又放手让张学良做主,所以像日后比较著名的东北军将领如黄显声、许庚扬、牛元峰,甚至开国上将吕正操、万毅都与张学良有师生情谊。而当时在讲武堂任教官的郭松龄、何柱国等人也恰是在此时与张学良建立了特殊的友情。
这样,张学良就以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和毕业生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让张学良打出威信来
如果认为张作霖仅仅让儿子当个东北讲武堂的监督就能确保日后能够接班的话,那就太小看张作霖了。老谋深算的张作霖明白,在部队中立威的关键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一个娃娃兵,没上过战场,别人是不会服你的。
于是,在儿子还没毕业时,张作霖就从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东三省巡阅使卫队旅中挑选了一个团的士兵,配属骑兵、炮兵、机关枪各一连,工兵、辎重各一排,组成一个超强的加强团让张学良率领去剿匪。剿灭几个土匪需要这么强的兵力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叫杀鸡用牛刀,保证只胜不败。张作霖的目的有二:一来给张学良树立打仗的自信心,这个自信心太重要了,你总不能让一个人刚从军校毕业就去打败仗吧?万一打败了,弄不好,张学良一辈子不敢上战场,那张作霖的精心培养不是全白费了吗?二来呢,在奉军中立威,要让奉军将士知道,虎父无犬子,我张作霖的儿子也是凭本事走到这一步的。
张学良果然不负父望,剿匪马到成功。张作霖的把兄弟、时任吉林督军的孙烈臣极为识趣地公开通电:张学良在吉林剿匪指挥得当,作战勇敢,敬请提升为卫队旅旅长。张作霖推辞了几次后,就顺水推舟任命儿子为卫队旅旅长。张学良当上旅长后,所遗团长一职就交给了军校教官郭松龄。这是张学良第一次把自己人推荐上来任职,也是打造自己班底的开始。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一溃千里。张作霖眼看局面无法收拾,马上派人让张学良丢下部队赶快跑。要是连儿子都给吴佩孚抓了去,丢人现眼不说,接班人大计可就全玩完了!可没想到,张学良在郭松龄的协助下,张弛有度,打得有板有眼,最后还是在儿子的保护下才压住阵脚。这一下,奉军的老帅们真正的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公子哥了。但这种令人刮目相看还是有保留的。为什么?虽然打了胜仗,可谁都明白,这其中郭松龄起了很大作用,你张学良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还不一定呢。但在不久发生的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张学良的出色表现则让所有人都闭了嘴。
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后,一路势如破竹杀向奉天。张作霖被打得没了招,把前线的一切事务全权交给张学良处理。张学良先是组织部队抵抗,成功地把郭松龄部队阻挡在巨流河一线,然后以情感联系瓦解郭部。因为郭部的军官大多由张学良提拔,张学良在前线一喊话,这些军官大部分自动放下武器。事后,张学良又力主对这些军官既往不咎,一概重新留用。这一手极其漂亮,虽然张作霖装模作样地大骂一通,声称要对参与反奉的官兵追究责任,但他心里也明白,真追究起来,奉军还打不打仗?所以当张学良提出所有军官一律留用的主张后,张作霖也就同意了。他知道:好人让儿子做了,这些人出于感恩,将来对张学良会更加忠心!
在这件事中,张作霖及奉系的老派看到了张学良的指挥作战能力和在军队中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张学良。张学良自己也说:“我真正在东北军中树立威信是在郭松龄反奉后。”从此,张学良开始独当一面,张作霖也对张学良完全放权。
后来奉军和北伐军对抗,张作霖把所属军队编成七个方面军,其中嫡系三、四方面军完全由张学良指挥。虽然最后奉军吃了败仗,退入关内,但作为主力的张学良的三、四方面军并无多大损失。在政治上,张作霖也开始让张学良适度参与。比如,张作霖退出北平,就把与蒋介石和谈的重任交给了张学良。
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历练,张学良在奉系乃至全国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人虽死恩威还在
有自己的团队,有资历、有能力,但这并不成为能够接班的必然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各方派系的支持,特别是实力派的支持。
任何一个军政集团都不是铁板一块,大多分成形形色色的派系,奉系集团也不例外。在1928年,奉系大约可以分为老派和新派。老派中又可以分为以张作相、汤玉麟为首的一派和张海鹏、王永江、于芷山一派。前者跟着张作霖起家于八角台保险队,后者主要是张作霖在一次次高升的过程中加入的。虽然其中很多人也和张作霖结拜了兄弟,但毕竟属于外来者。新派主要是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陆大和东北讲武堂的土派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洋派。土派早期以郭松龄为首,郭死后以张学良为首,洋派的首领是杨宇霆。
历史上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统治集团各派别争得你死我活导致分崩离析的比比皆是,为何奉系集团内部各派别却能达成妥协,一致支持张学良呢?那得从各个派系的具体情况分析。
先说杨宇霆为首的洋派。杨宇霆加入奉系后深得张作霖信任,历次奉军出关作战,杨一直担任总参谋长的角色,全权策划奉军的战斗。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杨的手下,聚集了一批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却担任奉军的关键职务,力量不可小视。但在郭松龄反奉中,杨宇霆为了一己私怨,怂恿张作霖枪毙了郭松龄,得罪了奉军中一大批军官,这些人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杨力量。所以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中最先被PK掉的就是杨宇霆。
再来看老派,其主要势力范围是地方行政,说白一点就是有钱。其中又以张作相等人最为重要,他们长期担任吉林、黑龙江等省的督军,势力盘根错节。按理来说,张作相是最有可能接张作霖的班。张作相长期追随张作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而且一直担任奉系二把手的角色,让张作相接班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事实上,事情也果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1928年6月24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发表通电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吉林保安司令,张学良为奉天省保安司令,万福麟为黑龙江保安司令。但张作相“坚辞不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之职,并建议张学良担任“此一重要职务”。
张作相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呢?首先,张学良子承父业继承“大统”乃当时天经地义之事;其次,张作相对张作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想“乘人之危”夺权;再次,新派和老派矛盾深重,如果处理不慎,容易引发内讧。洋派和土派虽然有矛盾,但在对付老派的态度上却是目标一致。老派在历次奉军出关中搂钱、占地盘,新派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却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这也是郭松龄反奉的原因之一。张作相虽然得到老派的支持,但并不容易全盘掌控奉系,弄不好满盘皆输。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相分头说服老派们支持张学良子承父业,以维护奉系团结。其他老派人也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关内是蒋介石的北伐军,身边是狼子野心的关东军,局势危如累卵。凭自己手中那点兵力,如果处理不好,弄不好再来一次“郭松龄反奉”,大家都一起玩完。所以,他们也同意了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8年7月3日,夏日的阳光明媚,沈阳邮局的发报员向全国的邮局发出了一份“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电报。与此同时,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也贴出了一张同样内容的布告。落款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张学良。
奉天的精英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有了新的***,一盘散沙的奉系又成了铁板一块。关东军司令部里那些虎视眈眈的军官们则恨得咬牙跺脚,本以为张作霖一死,东北肯定会因为抢班夺权出现大乱,没想到,张学良竟然异常顺利地接了班。
1描写梦想的词语四个字的
求志达道 至死不渝 天下为公 雄心勃勃 壮志凌云
雄心壮志 有志之士 志在四方 抱负不凡 长风破浪
登高望远 步月登云 鸿鹄之志 大展宏图 非池中物
高飞远翔 豪情壮志 宏图大志 弘毅宽厚 鸿业远图
凌霄之志 凌云之志 千里之志 任重至远 四方之志
桑弧蓬矢 胸怀大志 志在千里 志美行厉 人各有志
人穷志短 志同道合 有志竟成 壮志未酬 矢志不移
生死不渝 矢志不渝 心想事成 梦想成真 梦寐以求
励精图治 闻鸡起舞 鹏程万里 云中之鹤 老当益壮
壮心不已 励精图治 自强不息 老当益壮 非池中物
自强不息 老骥伏枥
2形容“实现梦想或理想的”成语有哪些1、求仁得仁 [ qiú rén dé rén ]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 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知怨。”
翻译:希望的东西实现,没有什么要抱怨的。
2、如愿以偿 [ rú yuàn yǐ cháng ] 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四十六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3、志得意满 [ zhì dé yì mǎn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出 处:陈立德《前驱》七:不料那吴佩孚正在志道得意满之时,越发做作得厉害,只回了四个大字:“交叶开鑫。”
4、天从人愿 [ tiān cóng rén yuàn ]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版。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出 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谁知天权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翻译:老天爷遂了我的心意,让我家添了个胖小子。
5、径情直遂 [ jìng qíng zhí suì ] 随着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达到目的。遂(suì):顺利,通达。
出 处:《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
翻译:自己有想法,而且顺利的实现。
3形容梦想实现的词语有哪些如愿以偿、称心如意、尽如人意、心满意足、志得意满
一、如愿以偿 [ rú yuàn yǐ cháng ]
解释: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二、称心如意 [ chèn xīn rú yì ]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自: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译文:符合心意的话,还能在这上活几岁?
三、尽如人意 [ jìn rú rén yì ]
解释:尽: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出自:宋·刘克庄《后村全集·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
译文:然而议论的人只认为恩泽侯倚仗地位面临民众,怎么能尽如人意。
四、心满意足 [ xīn mǎn yì zú ]
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自: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译文:君臣上下,都为江南的产业为长远的安全而考虑,心中非常满意。
五、志得意满 [ zhì dé yì mǎn ]
解释: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未免志得意满,自繇自主,要另立个铺排,把张家来出景,渐渐把丈人丈母放在脑后,倒象人家不是刘家的一般。”
4形容梦想的形容词形容梦想的形容词如下:
美丽的 、飘渺的、破碎的、
最初的、毕生的 、内心深处的
鸿鹄之志的、壮志凌云的、雄心壮志的、
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的、胸怀大志的
形容梦想的好句:
1、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2、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3、梦想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宝物之一,它等待你的珍视和实践。
4、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5、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
5急梦寐以求
梦想颠倒
魂牵梦萦
魂驰梦想
大梦初醒
如梦方醒
好梦难圆
好梦不长
虚无缥缈
梦想成真
黄粱美梦
梦寐以求
白日做梦
痴人说梦
人生如梦
实现梦想
追求梦想
放弃梦想
产生梦想
践踏梦想
侮辱梦想
梦想舞台
梦想平台
梦想破灭
梦想幻灭
梦想实现
梦想碎裂
6描写梦想的句子1、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着,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2、只要有梦,我就会不松懈的奋斗下去;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就会更加的努力;只要我永不放弃,成功的希望就会一直陪伴着我。
3、我心里的梦想,就如翩翩起舞的彩蝶,是那么的优雅,周围环绕着灿烂群花,那么浪漫;犹如雨后的七彩彩虹,我相信我可以走过那连接天边的彩桥,去到我梦想的世界。
4、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5、敢于为梦想奋斗的人,永远不会惧怕追梦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突然到来的危险以及黑暗。没有黑暗,怎么会有黎明?没有努力,又怎么会有成功?在未来,当我们梦想成真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骄傲地说:“我,从未放弃梦想,从未放弃奋斗!”
6、当指尖轻轻触碰下钢琴的第一个黑白键,我就注定一生与音乐为伴,我着迷于此。即使有苦、有酸,我也会坚强地完成音乐的梦想。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生命中的旋律,我不能丢失。
7、时时刻刻,我们都在为了一个梦想奋斗,甚至不惜一切的去拼搏,或许,在奋斗中,我们的方向不同。但是,我们有一样是相同的,那是自古就不变的,为了自己的梦奋斗不息。
8、梦想可以给你温暖,但在前方等待你的是寒冷的冰川,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才能获得成功,也许会有过放弃的想法,但要想一想,如果这个梦想能实现的话,你将得到无限的快乐。
9、小时候,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我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豪华轿车;看到郑渊洁著作中的童话故事,我想当一名作家;自己在绘画方面取得成绩时,我又梦想当一名画家。现在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考上理想的高中是我此时最宏伟的梦想。
10、在实现梦想时,不要放弃,不遇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保持心中梦想的光芒,成为照亮心灵的月亮,让感动的泪花洗过脸庞。蓝天不会终究是黑夜,人生不会终究是雨天。让梦想的翅膀,带领我们的心,飞跃幸福与泪光。让梦想的翅膀,翱翔童年的蓝天,充满希望。
11、我们的梦想,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12、雄鹰追求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展翅高飞;猎豹追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飞快奔跑;鱼儿追求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13、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
14、时间从来不能阻挡梦想的脚步,有着一份固执的坚持,学会让梦想每天壮大一点点。
15、有了梦想,森林才那么青翠,山峰才那么俊秀,河流才那么清澈,蓝天才那么蔚蓝。人生被一连串的梦想支配着,梦想成全了人生。因为梦想,生命才有了寄托,人活着才觉得有意义,才感到有趣味,才能将生命力发挥到极致。
16、梦想总是在失败后成功。当你回想之前的经历,你会感动不已,因为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从前的辛酸经历,能想到之前要放弃的想法是多么不对,所以梦想不能放弃!
17、为了自己的梦想,越王勾践不惜卧薪尝胆造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为了自己的梦想,诗仙李白放弃官场斗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苏轼虽不在前线却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18、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梦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19、梦想只是给你当罗盘,指引方向;给你当蜡烛,照亮前方;给你当扬帆,出海远行……有了梦想只是等于有了目标,而中间的路必须靠自己走过。走过这段路,你会发现,梦想正在前方向你微笑,向你伸出大拇指。
20、从小到大,梦想不停变化。每当梦想改变时,就说明我们的知识增加了,思想进步了,对社会的理解也改变了。梦想的改变,这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必须经历无数次。但记住,我们追寻梦想的脚步,永远都不能停止!
7形容梦想的四字成语1) 壮志凌云: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
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2)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3) 生死不渝:渝:改变。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4) 得其所哉: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
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5) 昼想夜梦: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 6) 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想。
7)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8) 一枕邯郸:比喻虚幻的梦想。
同“一枕黄粱”。 9) 道合志同: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10)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
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11) 匹夫怀璧: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12) 雄心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13) 白日做梦:大白天做梦。
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14) 黄粱一梦:黄粱:小米。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15) 黄粱美梦:黄粱:小米。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16) 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
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17) 唐虞之治: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
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18) 黄梁一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
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19) 黄梁美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
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20)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21) 一枕黄梁:原比喻人生虚幻。
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22)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3) 梦见周公: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
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24)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
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25) 长辔远御: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
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26)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7) 文修武备:文:指教化。
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
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28) 如愿以偿:偿:实现、满足。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9) 天下一家: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30) 野心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非常大。
形容梦想的成语大全精选 1)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2) 痴心妄想: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3) 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4) 荒诞不经: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5) 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6)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7) 痴人说梦:痴:傻。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8) 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
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9) 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10) 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11)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12) 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13) 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14) 狼子野心: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15)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16) 慷慨激昂: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17) 斗志昂扬:昂扬:情绪高涨。
斗争的意志旺盛。 18)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19) 垂涎三尺: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
也形容非常眼热。 20)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