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灵魂居住的乌托邦

死无葬身之地——灵魂居住的乌托邦,第1张

如果人死后的灵魂有两种去处,一个是墓地,但是墓地也分三六九等,就和如今的房子一样,有奢华的,也有普通的,需要不同的价钱来买。一个是死无葬身之地,这里大多是一群没有墓地之人,大概就像我们所说的孤魂野鬼居住的地方。这里充满自由,没有压迫,只有花与草地的芳香,潺潺的流水和动听的夜莺的歌声。来这里的灵魂人人平等,肉体最终变成行走的骨骼。“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没墓地的得到永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上述的说法来自余华的《第七天》。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杨飞死后七天的历程,通过杨飞的回忆与游荡将一个个故事串起来。杨飞是织网的蜘蛛,那些故事是挂在蛛网上的露珠,每一个都是杨飞身边发生的事。

书封上有这样一句话“比《兄弟》更荒诞,比《活着》更绝望”。但是看完之后我倒觉得最后的处理与《许三观卖血记》更为相似。杨飞死后的第一天在回想自己是怎么死去的。在回想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政府强制拆迁而引起民愤,甚至向民众隐瞒一对夫妻因此死亡的事实。第二天讲述了杨飞的爱情。第三天则是回忆他的成长历程和与养父间的感情,心里的母亲的死亡和医院将弃婴当作医疗垃圾事件。第四天他来到死无葬身之地,知道了原来租住在他旁边的年轻情侣的事情。女孩因为男孩子给她买了iPhone山寨机而跳楼死亡。剩下的几天杨飞都在死无葬身之地度过,在这里他遇见了原来他常吃面的饭馆的老板一家和他心里的母亲并且找到了他的父亲。

整本书看下来我确实不觉得荒诞。无论是火化等候地分贵宾和非贵宾,还是女孩因为一个山寨机而跳楼,亦或是弃婴事件冒出后又被压下去。在看的当时只觉得描写挺真实,每一件事在社会热点中都看到过。这本书写于2013年,其中一些是2012年的真实新闻,现在是2021年,或许对于这些事我们都见怪不怪了,社会热点一直都在更新,比书中更荒诞的事我们都见到过,自然不会觉得这本书还有荒诞可言。正如余华所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比起荒诞,我觉得这本书更值得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的善良。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这本书都有很好地体现。如果你要问爱情是怎么样的?基于这本书,我会说爱情是废墟中相拥不分离的躯体;爱情是肉体消亡后灵魂初始的冲动;爱情是贫穷中的不离不弃;爱情亦是一个肾换来的让灵魂安息的墓地。书中的爱情美好且悲壮。杨飞的死是因为他看到了报纸上他前妻李青的死亡而没选择逃离餐馆。李青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找杨飞,是爱情让他们相遇在街头,互诉衷肠。但是他们在死后才再次贴近彼此,而且不能继续在一起。鼠妹和伍超既是爱情的受害者也是享受者。他们互相爱着彼此,但鼠妹因为伍超的欺骗而跳楼,伍超为了给鼠妹买一块墓地而卖肾,最终术后处理不好而死亡。

那么亲情又是什么形状的呢?一根红线,一头连着父亲,一头连着儿子,亲情在红线上流淌。一件毛衣,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台上愈来愈小的身影,它们是什么样子,亲情就是什么形状。 因为杨飞的缘故,他的养父一生未娶,20出头的年纪还没有女朋友就做了父亲。养父因为在杨飞小时候丢掉杨飞一次,而一直心怀愧疚,在死后到殡仪馆工作只为再见一次儿子。而杨飞因为父亲患了癌症,辞掉工作,卖掉房子,好好照顾父亲。在父亲走失后一直搜寻父亲,直到死后也一直在寻找父亲。父子俩一直都在不断寻找彼此,当骨骼相见时却是激动得无言。在看过许多老人得不到照顾的新闻后,这样的情感确实令人动容。

在死无葬身之地,会有一群人为自己戴上黑带,聚在一起为自己悼念。如果有灵魂要离开这里,前往墓地安息,每个人都会为他(她)净身,送上自己的祝福。死无葬身之地的每一个生物都会参与进这场盛大的离别中,每个生物都是善良的化身。 正如小说结尾写道:“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引号”

这部小说毁誉参半。我还是支持《第七天》的。这部小说的语言确实不像余华以往的小说那么带有锋芒。《第七天》更为平和,对于这个社会的关怀之意也更为明显。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不变的,余华的小说一直能让人一口气读下来。再说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好,后面的内容和前文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

如果是初读余华《活着》会更适合,但是《第七天》一样好看。我想之所以会觉得“余华味”不够浓烈,大概是因为我们正处于这个时代,余华写的又是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我们已经不会再对习以为常的事产生强烈的感觉了。或许未来的人们看到这本书时会觉得很不可思议,觉得震撼呢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灵魂居住的乌托邦的名字是死无葬身之地。

黑色浪漫和落日乌托邦都是由日本漫画家山本铃美香所画的漫画作品。这两个作品分别讲述了两段不同的爱情故事。虽然都是爱情题材,但其风格、表现方式以及情感走向都有不同。所以,黑色浪漫和落日乌托邦并不算是情话,而是两部独立的作品。如果你对这两部作品感兴趣,可以尝试阅读一下,感受一下其中蕴含的爱情与情感。

其实这是个老话题了。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童话书,如今想来“童话世界”不过是美好的代名词。幸好还有所谓的黑色童话打发时间。

色童话绝不是乖孩子的枕边书,它就是成年人的读物。

经历了许多事情已经长大的我们,对这类质疑现实世界的童话更有兴趣。因为,世界并不是单一的。

黑色童话 以诡异和唯美为主,它的魅力不在于血腥与恐怖,而是那种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黑暗融入耳熟能详的童话中后,让人无法自拔的诡异感觉。

昨天提出一个问题是:假如在你家的某个角落里有一条通往另一样世界的通道,你会爬进去吗?动画**“ 鬼妈妈 ”的故事中的小女孩因为这个通道,生活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片头,女孩跟随父母搬家。远离了朋友、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父母忙于工作,从不耐心听自己说话,甚至整个现实世界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的感觉。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生存环境的现状吗?

女孩现实中的父母很难定义是否尽到了父母责任,只能说确实从来没有顾及过孩子的感受,每日三餐随意应付,家庭冷冰冰,很少沟通,这一切让人郁闷不已。某天,她发现家里头居然有个秘密通道,老鼠引诱了她过去,毫无疑问,爬进去了(童话里都这样,不爬进去肯定会错过美好事物的发生唔):

进去后发现,诶,怎么又回到了自个家!在厨房看到了从不下厨的妈妈在做饭,离不开电脑的老爸在弹钢琴。诶,他们的眼睛咋这么怪呢:

真实的爸妈,容易烦躁大怒:

通道另一边的世界里的爸妈和蔼可亲:

在通道这边的世界,女孩总是能心想事成,没有烦恼。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想留在哪边的世界呢?这个亲切的“妈妈”有一双黑纽扣眼睛,她要把女孩永远地留下来,

而后发生的系列恐怖事情推翻了想象中的乌托邦。

另外,这部动画的配乐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同的乐曲响起,烘托着气氛。干脆把这看成一部另类恐怖片, 一部好的恐怖片音乐必定是非常到位的 ,那丝丝入扣、恢诡谲怪的音效给我们带来身入其境的感觉。每当恐怖画面出现的时候,背景音乐那绵远悠长而又支离破碎的声音,在潜意识里告诉我们:战栗吧!胆小的人类,你害怕的东西会马上出现。不过这毕竟是部动画,并不会如此吓人,大概诡异而已。许多人看完都对配乐印象深刻,甚至很多节目都用过,到底是什么歌曲呢?

今天背景音乐里放的大概是主题曲 End Credits,曲风灵异轻快,是一首法语歌。有点像警告式童谣,虽然不懂在诉说什么,却充满着诱惑。另外还有一首经典插曲”Dreaming“,好像在说梦话搬, 和 End Credits 一样,大部分都是八音盒、竖琴演奏。 总之是诡异的温馨,毛骨悚然的甜蜜。还有很多BGM,在此就不细说了。

这些都出自 Bruno Coulais 的作品。他可以说是当今法国数一数二的**配乐家,精致细密的弦乐编排,让他的作品深受学院派的欣赏与喜爱,而他至今担纲过的**配乐几乎都是以法国**为主, 他习惯以自我对影像的第一直觉配乐, 很少会为了剧本或是**中所发生的故事地点,而去修改第一印象的音乐感觉。经典配乐作品有:《卢浮魅影》,《基督山恩仇记》、《放牛班的春天》等。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部动画**的铺垫有点长,节奏有点慢,直到后半部分才让我打起精神,感觉到了恐怖。但是作为一部“定格动画”,能完成这么多场景变换,工作量十分巨大,比某些粗制乱造的**精致多了,这部动画是欧美哥特式动漫**惊悚片的经典之作。

在哥特式**里,你可以毫不畏惧的窥视哥特的世界—死亡、痛苦、孤独、黑暗的世界,以此去剖析我们阴郁的情感世界。

最后,再提下欧美哥特式**。在这方面, 蒂姆·波顿 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你也可以称之为天才疯子。据说这个鬼才式的人物由于拥有封闭、孤独的童年生活而习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从小他就喜欢画画和看老**,用绘画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

他的哥特式风格一般为色彩对比强烈,人间的世界灰暗阴冷,死气沉沉,而死人的世界却色彩明亮,生机勃勃。

时而悲凉,时而温情,用故事小小的惊吓你

,但给你却是很快乐的感受,就象万圣节带上个鬼面具,而面具底下却是善良的脸和善良的心。比如《剪刀手爱德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僵尸新娘》、《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

仔细回想下,哪部令你印象深刻呢?

读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有复古主义倾向,想让人类社会回到远古时代“老死不相往来”的天地中去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如果我们回到古代,那么中国申奥就不会成功;中国就不会加入WTO;中国的“飞天梦”就不会实现……所以,我认为《桃花源记》借用“颂古非今”的手法,向往理想社会,是作者所处社会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的否定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志士,黎明百姓,均向往美好的生活……正如文中写道“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萌,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糜王税”真可谓是“世外桃源”“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就连高尚人士也向往桃花源,说明当时颠沛流离的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有多强烈啊!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正是对社会的不满吗同样,晋朝时,由于政治腐败,社会治乱,引起人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至于陶渊明虚构一个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抱负

故此,我认为本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表现出对生活强烈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此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只有社会安定,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为世界和平,为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尽自己的绵帛之力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再延伸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的称亚当,女的称夏娃,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中含有乐园的意思。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有四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这四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iver、الفرات、al-Frat)、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基训河(Gihon)和比逊河(Pishon)。现存的只有前两条。

反乌托邦是一种极端恶劣的假想社会。它的总体特征是,表面看来是公平有序、没有贫困和纷争的理想社会,实际是受到全方位管控,人的尊严和人性受到否定;而且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生态灾难等,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社会。反乌托邦社会的具体特征包括:

一、思想控制和强制同一化。 清除异己,领导者用宣传对国民洗脑,把自己的体制说成理想社会,反抗者将被无情制裁;通过愚民政策完全遮蔽负面资讯,或者市民阶层将这些弊端视为理所当然并自然而然予以接受;剥夺表达的自由,将所谓对社会有害的出版物禁止或没收。

二、贫富两极分化和强制隔离。 社会极端不公平,在社会承认的市民阶层以下,有不被当人的贫困阶级和贱民存在,事实上是贫富两极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体制内的市民阶级,由体制根据血统、DNA之类进行管控;而极端贫困者将被强制隔离。

三、人口管制。 为强制进行人口调整,人们的家族计划、恋爱、性行为、妊娠、产子、儿童培养等都由社会管控。

反乌托邦出现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尤其是设定在未来的故事,如人类科技的泛滥,物质上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却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常用于提醒人们注意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心理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被人忽略,社会就有可能变成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来源于乌托邦,那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首先,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不可行。 乌托邦是由于太过美好而难以实现,而反乌托邦则因为太过恶劣而难以接受。前者是触摸不到的上限,后者是不愿接受的下限。

其次,反乌托邦对外呈现的形式都是乌托邦。 没有一个领导会宣称自己建立的是泯灭人性的国家,就算是希特勒,他也会许诺牛奶和面包,宣称纳粹德国是伟大的、先进的和高效的理想社会。进一步的,反乌托邦的社会现状越是恶劣,领导给百姓画的饼就越大,就越像乌托邦。

最后,乌托邦都很容易变成反乌托邦。 因为乌托邦是一个纸上空想出来的社会制度,没有考虑到的现实因素有很多,一旦生搬硬套,强制推行,就极有可能出现剥夺表达自由、反人性等各种问题,这样乌托邦就变成了反乌托邦。

历史上的很多乌托邦都变成了反乌托邦: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本意是建立一个圣贤领导,分工合作的理想社会,最后变成了极权统治和阶级社会的鼻祖;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本意是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国家,最后变成了天王们生活糜烂腐化、互相屠杀的社会;苏联的社&会主义,本意是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最后变成了斯大林的极权统治。

此外,乌托邦和反乌托邦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不同的。 乌托邦是从若干理想的条件出发,推论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其背后的的认识论倾向于唯理论,即借助于理性直觉我们能获得有关理想社会的有效理论。反乌托邦通过展现表面上理想的社会出现的那些恐怖的、悲惨的现象,来揭露这些社会的虚假,给予我们启示。反乌托邦社会出现的这些现象都是基于经验的、人性的认识。因此,反乌托邦的作者的认识论倾向于经验论,即只相信“可观察的”、“经验上可检验的”事物,不承认存在不言而喻的真理,更不承认存在仅仅通过空想就能建立的理想社会。

关于国家或社会的本质,乌托邦的作者往往抱有美好的集体生活的幻想,倾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国家和社会,强调情感和传统的作用,关注人与群体的联系;但这种思想是与契约论相冲突的,契约论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国家,强调理性和利益交换,关注个人权利的保障。反乌托邦的作者则强调在恶劣的社会中,个人权利被剥夺这个现象。

反乌托邦的主要作品介绍

影视剧: 《黑镜-1500万里程的价值》、《饥饿游戏》、《雪国列车》、《移动迷宫》、《攻壳机动队》等。

小说: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本书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苏格拉底一诘问别人提出的关于正义的定义。更是详细地批驳和讨论了特拉叙马库提出的观点,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他认为,统治者有时是会犯错误的。只有当统治者具有了使他免于犯错误的知识时,他才能统治自己和他人,正义的人所关心的不只是他个人。统治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

为了证明正义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在第二卷中苏格拉底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每个城邦都有管理者、守卫者和劳动者。这三个阶层都各有其责,各有其美德。当这三个阶层的人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时,这个城邦就是具有了“正义”美德的城邦。同城邦一样,每个人的灵魂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与此相应,也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当这三种因素在理性的支配下协调一致时,就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用三个著名的比喻解释了他的思想。他认为每一类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红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红”等。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根据。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其分有了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其分有了善的理念。理念是在感性世界之上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离的。

柏拉图强调感觉和理性的区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觉只能认识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理念。他对人类的认识作了如下区分:对外部事物的影子的认识是“猜测”;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是“信仰”,在理智阶段,人们所认识的是较低的理念的认识,如对“圆”和“三角形”的理念等的认识。理性阶段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猜测和信仰不是知识,是意见。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知识。柏拉图在著名的“洞穴”比喻中讲了一个人如何经历了猜测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过程。这个人获得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后,感到有责任教导那些还在洞穴中的人们。柏拉图由此指出,在一个正义的国家里,哲学家应该成为国王,凭责任治理好国家。

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写的一部拉丁语的书的名字,全名为《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它出版于约1516年。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另一个说法是eu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国,并非一个真实的国家,而是一个虚构的国度,有着至美的一齐,没有纠纷。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

摩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时代少年团三时有声和乌托邦在艺术形式、目的和表现形式上有区别。具体来说:

1 艺术形式:三时有声是一种把声音和视觉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而乌托邦乐园则是一种把色彩和形状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2 目的:三时有声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乌托邦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美感。

3 表现形式:三时有声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而乌托邦乐园的表现形式更加单一。

综上所述,时代少年团三时有声和乌托邦在艺术形式、目的和表现形式上存在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3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