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判情感的价值观

如何评判情感的价值观,第1张

我觉得,对于“谁爱我,我就爱谁”的情感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 现实性:这种情感观可能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只是追随对方的愿望和决定,容易陷入情感上的被动。考虑到现实情况和自身情感需求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2 自我认同:这种情感观可能会出于要取悦对方或追求人际认同感,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渐渐地失去了自我认同感。更加健康的情感观是在保持自我认同基础上,理性地进行关系生活。3 价值观:情感关系有很多因素组成,包括对生活价值观的认同,对爱情的确定性以及相互扶持的精神。只有双方对生活价值观的统一才能建立起深刻而健康的情感信任。4 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包含着双方的多方面因素,其中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双方不能建立起健康、平等、互有尊重的人际关系,那么即使有爱,这种关系也难以持久。5 心智成熟度:如果任何一方缺乏基本的心智成熟度,那么即使是真爱也难以持久。在情感关系中,需要大家都保持内心的成熟与思考,才能建立出健康的情感关系。综上所述,“谁爱我,我就爱谁”不是很成熟和健康的情感观。情感关系是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我认同、价值观等基础上,才能长时间稳定地持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所谓情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愉悦与愤怒、乐观与悲观等两极性特征,其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谓态度就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它是个体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外化出的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并可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观点,因此态度的成分将明显包含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性社会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系统化、理论化、观念化的情感体系,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

从以上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知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情感教育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其关系是递进式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过程。而教育过程又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双方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构建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的形式推行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调动情感功能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我们通过挖掘教材蕴含的情感(亲情、爱国情、英雄情等),既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字传情,既表至诚至爱,又表切肤之恨,更表无畏之勇。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个“忍”字,大写人际情感,在“忍”中抒情,辨明美与恶;一个“怒”字,奋写切肤之恨;一个“丛”字,突显斗争环境的恶劣与艰辛,也反映革命者斗争的勇敢与无畏。教师抓住这些字,传练字之道,同时又使学生领悟到字中包含着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感。

一语动情,美不胜收。学习《荔枝蜜》一文时,教者抓住“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中的“颤”字,调动学生对蜜蜂的贡献精神的赞美之情。但推敲不能就此而止,还要进一步挖掘、延伸,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像蜜蜂一样令人“不禁一颤”的,想一想自己怎样才能像蜜蜂那样让人“不禁一颤”。这样经过反复敲打,就溅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这火花点燃了学生热爱生活、奉献精力的感情烈火和生命价值观。

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假如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就会支离破碎,只有用情感的红线串起来,词句的生命力才能清晰的表现,作者用词遣句的匠心、寄寓其中的情感才得以传送,学生自会在领悟无声胜有声,无言胜有言的写作之妙的同时,领悟个中丰富的人间情感之美、生命永恒之美。

联系生活,拓展主题,也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教者只要稍加提醒,学生就能很快找到文章的主题句 “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是把握作品深层含义的关键所在。若此时仅是质疑一句“此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未必能真正有效地体会。如果教者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具体地看出信赖包含了“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不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等”,然后创设一组画面(如《惊弓之鸟》王烈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炮火纷飞》战争破坏人类文明的场景,《谈判桌上》政治和谈、商业洽谈的情景……),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正当学生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教者突然让学生看到不愿看到的画面(但这画面是事实、客观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对我们的“信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学生就能从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体会文章主题句的含义。就在此刻,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消除上述不愿看到的画面?怎样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学生自会发自内心的说出是“爱”!大凡真正的文学家,都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草木花石、乃至一鸟一虫。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早在她的《山中杂记》中写到:“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感悟文章主题的同时,加以拓展,让学生领悟个中丰富的人间情感之美、生命永恒之美,让爱之泉流淌在学生心田,流淌在学生的整个人生旅途中。

二、创设情感语境,激发情感功能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者赋予自己的作品情感,写得动情;教师又寄以自己的作品理解,教得动情;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得动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感语境,激发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

比如,《小橘灯》一课,把自制小橘灯带进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会调动起来;《黄山记》的录像导入,黄山美景让学生有愉悦的美的享受,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观察录像,看到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姿、战争的激烈,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冲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所叙述事件及文章思想深度的理解。

又如,《七根火柴》中写无名战士牺牲的情景,如果问:“这儿对无名战士进行了怎样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结果是不自觉地抽掉了感人的内容,只在写作技巧上打转,学生情感难以得到激发。若换为:“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话语是什么?留给人间最后的动作是什么?这些语言动作是他什么心灵的写照?和一般人相比,他的伟大之处在哪儿?”这样一问一比,学生敬佩英雄的感情潮水奔流而出;这样一问一比,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相互融合,达到相互促进、强化的目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并使情感体验强化认知活动,使认知更清晰深刻,情感感悟更加刻骨铭心。

三、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升华情感功能

学生在校学习,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许多成分来自教师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的活动实践中,老师心情舒畅、激昂奋进地与学生接触、交流,学生们会精神百倍,专心致志,全身心地与你相融;反之,学生们也会抑郁不乐,让你感到一切是那样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且会感觉越来越糟。教师的一举一动皆视为表率,一言一行都当楷模,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教师人格因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人格的重要性,要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有一次,许多人听钱梦龙先生上课,有个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且很不正确。钱先生走到他身边,仔细听后说:“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只是声音小了点。我把它大声重复一遍,看符不符合你的意思。”钱先生大声地按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问学生是不是。学生点了点头。钱先生又请这位学生大声地重复了一遍,然后鼓励他说得正确。钱先生这种启发,给学生以自尊,促学生以自强,可谓启而得法,变而有智。如只是简单的说“声音太小,没吃饭吗?下次响亮些。”或“不对,坐下去仔细听讲。”那么这堂课学生恐怕就再也不会听“讲”,而只会在那里“想”,他的思想、人格都受到损伤。在特殊的场合,如学生有错误,违纪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情于意料之外,运用爱的行为纠正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和觉醒,创设“和蔼、宽容”的教学情境,升华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情境、教师人格等因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之达到一种“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水乳交融的境界,使情感功能真正实现升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情感与知识交融”的和谐境界,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跟价值观的具体编写方式就是自己在情感方面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对待情感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会怎么去做,还有自己就是如何去处理那些没有办法割舍的情感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写上去的。

而且这些在个人的体现上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在价值观方面的话,就是自己怎么看待其他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看待金钱,看待社会,或者是看待整个生存环境是怎样子的一个认知都是可以写在上面的,然后价值观的话,每个人也不同,一个人有很好的价值观的话,是可以很好的去生存的。

  摘 要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老师说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出来的。但是,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方法,适时相机引导。可以相信,语文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语文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感发,他们就会在成长中不断地感知、充实人文关怀,就会产生伟大的情感和价值理念。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感发 精神滋养 人文关怀

新课改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力强调了培养学生情感等方面的重要性,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可是要将目标具体落实于课堂上并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指导,这里,笔者试图针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感发,就笔者所听或所上的几节语文课谈几点看法。

一、不必牵强附会,要真实流露

听一位初中老师讲授《幼时记趣》,在分析“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时,教师提问:“在这里,鞭打蛤蟆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啊”学生们积极讨论回答,课堂精彩纷呈。有的说:“打蛤蟆很好玩。”有的回答:“破坏了他观之正浓的雅兴。”还有更深一层的:“这也是一趣。”所有的听课教师也听得兴趣盎然。

偏偏在这时候,老师再次激励大家:“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了”学生们抓耳挠腮,实在“挤”不出来。教师不得已,自己公布“答案”:鞭打蛤蟆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保护弱小的童心童趣。学生们点头“哦”,似乎大家都明白了。但是很明显,学生们“被”情感感发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体会出来。课后,据这位教师讲,这是教参上的说法,他只有照搬过来,于是他也“被”感发了。

其实学生的回答就很好了,当时“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二虫争斗,蛤蟆搅了“我”的雅兴,于是鞭打它,故而这又成了“一趣”。如果蛤蟆恃强凌弱、欺负弱小,作者是“惩罚强暴、保护弱小”,那么,他鞭打蛤蟆呢不也是恃强凌弱了吗学生的回答是如此的合情合理,作为教师就没有必要过于轻信教参了。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是苏轼对文章的妙论。我想,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感发也是一样。千万不能牵强附会,迷信书本,照搬照套,还想着去自圆其说,最后适得其反。

二、不能非黑即白,要多元感知

很多中国人的思想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二元论”深入人心。从《易经》开始,阴和阳,天和地,一一对应。于是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对文学影视等作品开口就是“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不是黑就是白。

学习《渔父》时,我先提问学生:“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学生们略微讨论思考就得出答案:“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但是接下来就出问题了。“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学生们答案基本一致:“渔父是一个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反面形象,没有高尚的人格,用他来反衬屈原的高大。”同学们的思路很明显,屈原是高尚的,那么渔夫就是不高尚的,是品格低下、卑劣的。

我故意不置可否,只淡淡地说:“大家再来找找文章是如何写渔父的把写他的文字找出来读一读,看看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纷纷开始寻找,于是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很潇洒嘛!”有个学生讲。“很淡定!”另一个声音又起。

学生的眼睛里有些异样的目光开始闪现。

“为什么”我抓住时机发问。

“他劝说屈原不成,无所谓,很坦然淡定地离开。”

“那么,他为什么不继续劝说呢”

“因为他知道他劝不了屈原吧。”学生不大敢肯定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那么,你们看渔父的行为――不可做就不做。他的思想和哪一家的思想比较接近”

“他是道家的,他是道家的。”

“道家讲求什么”

“无为而治!”学生们异口同声。

“补充一下,”我笑着说,“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讲究适应自然,符合规律。大家读过《庖丁解牛》,是不是这样”

学生中有人开始思考着。

“那么,渔父是什么形象”

答案于是慢慢出来了:“渔父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作者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

下课后,我在教学后记中写道:“学生在确立了一个人物形象之后,于是对另一个人物就非黑即白,而不能深入文本,进行客观的分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破除这种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元思维心理定势,引导学生学会多元评价。”

三、不可厚此薄彼,要全面分析

在《史记(选修)》中,项羽和刘邦是两个重要的人物。在对两人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学生的答案惊人的一致:项羽是英雄,刘邦是小人。他们觉得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光明磊落,不像刘邦,父亲被项羽抓了,却笑嘻嘻地说:“你我是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你要煮了吃,分我一杯羹。”学生对项羽真是倾慕之至。尤其时下的影视作品、学生作文莫不如是,把项羽描绘得英雄神武,而刘邦几乎就成痞子流氓了。甚至有的学生就拿《神话》来举例子。看来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一个学生说:“他英雄气概,力能扛鼎,气吞山河;他至情至性,一曲《霸王别姬》传唱千古。刘邦油腔滑调,让人讨厌。”另一个学生说:“项羽如果在鸿门宴上听从谋士范增的话,杀掉刘邦,就会夺得天下。天下就姓项了,历史就会改写。”他的发言引来一片附和之声。可我觉得出了问题了。

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项羽本纪》最后一段,然后问学生:“这里面说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学生总结出两层,一是他的伟大功绩,二是他失败的原因。我顺势引导:“那么,在鸿门宴,如果项羽杀了刘邦,你以为结果会如何”学生们开始思考了。讨论开始,争辩也开始了,有的认为项羽会成功,有的说不会。契机来了。我问学生:“为何不会请说说理由。”学生的思路开始打开,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好恶,而是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

与此同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材料。(材料略)

就在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项羽有英雄的一面,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但他还有巨大的缺点。我想起了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他在性格上有缺陷,他目光短浅,贪图一时之利;他爱慕虚荣,就像个暴发户;他有勇无谋,有个大谋士却不能好好利用,只会迷信武功,用武力开路;他又很残忍,不懂得体恤百姓。总的来说,他非英雄的一面远远超过英雄的一面。”

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鼓掌。我乘热打铁进行总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是大错特错。太史公也已经明确说明了,这是很荒谬的借口。项羽最大的失误不在于鸿门宴上不杀刘,关键在于他的性格。就算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日后照样会有李邦、张邦、王邦将他打败。”

我转而再问:“那么,刘邦真有你们刚才说的那样不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开始了百家争鸣。

最后总结时,我说:“今天的讨论很有意义,既教会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评价一个人,不要一开始就有心理暗示,厚此薄彼,同时也有利于让我们深深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启迪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西亭高级中学。

社会工作价值观体系构筑在对人和社会的偏好之上,因而我认为“爱”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社会工作是具有爱心的行业,它有社会的爱、仁慈的爱、倾听的爱、、、、、、可假如你是一位社工,并被指派处理以下的案件,你将如何帮助他们呢?如何来将自己的爱,社会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呢?如何指导他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案例:

钱女士是以为农村的小学教师,收入不高,她的丈夫以前是一家乡镇企业上班,现在下岗外出打工,他们有三个女儿,全家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可是钱女士前两个月又怀孕了,一方面,钱女士不想再想要孩子,应为他们实在是穷了不能在要孩子了,同时,他已经超生,严重违犯了计划生育政策。可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夫妻两人都觉得不生一个男孩子就是一种罪过和耻辱,尤其是对不起家里的两位老人。

作为一位社工,你怎样帮助钱女士和她的丈夫在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生活水平、对老人想法的尊重,对传统价值观的认识等诸多的矛盾,问题中作出选择呢?

这个案例,包括许多案例中都有价值冲突与价值选择的问题,当两者有矛盾是你该如何选择呢?怎样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用什么来作为判断的依据,作为指导思想,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应该有什么样的专业价值观呢?

1、自决原则。当案主面临价值矛盾时,作为社工的我们要先帮助案主准确的确定问题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一一分析优缺点之后,由案主自己做出选择。例如:我们可以建议钱女士理出人工流产的优缺点,要她认真分析了这些理由之后再作出决定。但是,最后的决定一定是钱女士自己做出选择。这体现了是自决原则的价值观,自决原则是案主有权持有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按自己的观点行事,只要不会损害其他人的权利。

我认为社工代替案主做决定对案主来说是不利的,社工让案主自己做决定,可以培养案主的独立性,对正在成熟、成长的案主来说,他们需要位自己的生活做决定,并承担因此而有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错误和痛苦有可能因此而产生,但这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案主自由选择的全靠保证了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合适的生活。当然,案主也许会选择不利于社会和他自己的生活,但是,真是她自己的选择,他们有这种权利。社会也可以谴责和制裁他们的选择,却不能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也不呢不能剥夺他们做人的尊严。

2、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助人的过程就是社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社工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案主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所以社工助人的过程更是对于案主一种心灵支持的过程。作为一名社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中的的一些问题,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指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3、尊重。对每个社会工作者来讲,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这就必须尊重人的价值,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不能把他们当作社会包袱,而应当看作是社会财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树立平等、互助、合作的观念,使社会工作成为沟通和调节人际关系以及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桥梁。

假如两个同性恋,其中一个已经知道他们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理念,因而他决定改正他的做法,离开了另外一个人,现在另外一个人来求助社工,你该怎么办?帮助他吗?本来自己就不赞同同性恋,可是当他来找你帮助,成为你的案主的时候,你不可以歧视,要公平对待,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有尊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

4、保守秘密原则。保密是指社工之间的心照不宣或明言告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案主可以放心的向社工讲述自己的真实生活,社工则要严格的位案主保守秘密,如果社工人员泄露了案主的一些秘密而给案主带来伤害,案主可以向有关部门起诉工作人员。

保守秘密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如果案主认为社工人员有可能向他人泄露秘密,案主就不会讲一些隐藏的秘密、个人的情感、思想、行为告诉社工,那么这样的话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就很难进行下去;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例如:一位实习生与一个未婚妈妈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不久,这位未婚妈妈告诉实习生,她与一位男子约会,每当这位男子喝醉的时候就会打她,这位未婚妈妈还告诉实习生,她有证据表明,他的男朋友在另外一个城市犯过严重的偷窃罪。当在这种情况下实习生应该怎样做?要不要告诉警察呢?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实习生该告诉警察,再有必要打破保密原则情况就该打破。

5、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思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作为社工只是个重要的要素,只有你可以设身处地为案主着想,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更好的帮助案主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如果社工可以做到随时的换位思考,你就会做的更出色,案主会更喜欢你的。

6、独特性原则。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价值体系、个性、情感、爱好、经历及家庭关系等。社工在工作时应该尊重案主的独特性。如: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不受父母的管教而被送进了小组家庭。有时候,有的人需要的是鼓励他们的人,有的人需要的是指导他们能早学校表现的更好的人,有时需要的是呢不过理解他又对他严的人,当然,如果是在行为方面有问题的少年,社工就要找出问题并制定解决的方案。对于这个问题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承认问题。

如果社工没有尊重一个人的独立性,这是个很危险的问题。记得有个标签理论,它说的是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环境就会以这个标签来看待这个人,而不是以一个人的真实情形来看代替她,就是创造了一种环境,或着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结果,被特上标签的人就会变成标签所说的人。

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社工,一个优秀的社工要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并相信自己的直觉的人。而我们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原则,这些原则只是为社会工作者工作有指导方针,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机械的应用这些这些价值观与原则,他们只能适应某些案主,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案主。作为一个优秀的社工,不仅仅是要掌握这些指导方针,在处理特定的问题时,能够利用自己专业的判断,在价值观的原则中作出最好的选择。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可以把这些价值原则作为自己的一种品质,我相信自己一定是一个别人很喜欢的人,而这些东西成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一种方式,将影响帮助你的一生,也会成为你成功的要素之一。

情态度价值观现代教育理论主体思想代教育主线引发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并现关新教育理论理念:态教育理论合作习元智力理论…我落实新课程毫疑问能否效落实新课程标准重要衡量尺度要看我所进行新课程否实现新课程目标所落实新课程标准必要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何实现情态度价值观呢 、 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 情:仅指习兴趣、热情、机更指丰富内体验灵世界态度:仅指习态度、责任更指乐观态度、求实科态度、宽容态度价值观:仅强调价值更强调价值与社价值统;仅强调科价值更强调科价值与文价值统;仅强调类价值更强调类价值与自价值统使内确立起真、善、美价值追求及与自谐相处及持续发展理念由见涵盖原思想教育目标能包括情绪、意志、兴趣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课程目标培养健康情关注 二、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义 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新课程标准着必联系甚至说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能否效落实、新课程课堂教能否真具意义 ()奠基 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着眼于目前则让情通理顺自觉进入习、探究专注状态觉习仅乐事且习发现自价值通习、探索实现其价值手段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欣进入习境;着眼于远新课程课堂培养健康积极情、确态度及明确价值观道路力器、向盘奠定坚实基础 (二)使教师体验教育教幸福 教师教育教幸福与其价值实现直接相连教师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健康新课程课堂收获情、态度与价值观其进入主习、积极探索、收获习快乐与功种状况带给教师极欣慰满足且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教育教程由师间智力交往程转化师间情交流程程师情都至诚至纯状态自渗透、影响种特情新课程目标实现才能体验种言表幸福体验 (三)使新课程焕发迷魅力 前所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标灵魂新课程课堂实现目标使收获习功与快乐、教师体验教育教幸福新课程更焕发勃勃机与迷魅力 三、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策略 既新课程与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着必联系效落实新课程要进步探讨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策略 ()放、让教精彩起 所谓放主要指师态自由放;所谓指教师充备课基础更关注课堂所蕴含教资源通敏锐捕捉、发现些资源并加利用促教态放必要前提放师才能情绪高涨、思维跃课堂才处处思维火花、精彩表现达目标教师要发展眼光、宽容态度处理课堂反应;才使情、态度与价值观完全放情况通师、互提升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益资源、善于根据利机灵课堂教使思维火花进步升华、积极情强化、价值观导引例讲态教育理论首先设计能让放问题:所谓态教育指问题容易使充袒露其情与态度接着教师适创造条件问题:态教育限制定律认知道限制定律请同自思考组析、讨论程容易产些思维火花、创造性想经教师巧妙点拨、恰引导精彩解答 (二)合作、互让教起 合作互前提师、教与建立起种合作关系才进行质量互互核整合教程各要素使教师教与产共鸣教才能起师讲授合作习节内容我组给张纸进行实践课模仿瞎瘸进行合作交流并写要求:求实,准确,思想条理问题效引领合作互向由于实践认知失衡现片面理解教师应适引导析使合作互向更深层迈进 (三)激趣、启思让教深刻起 探究兴趣引起探究前提兴趣驱使思维跃状态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佳状态兴趣引发要靠教师精湛教艺术同教情境巧妙创设必少特定情境内教师巧妙点拨、灵引导使课堂教智慧与智慧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相互启发与提升程深刻起例选修《文化研究》师讲授物质与社习俗变迁部内容教师设置情境:某要举办主题近代服饰变迁旅服装展示现组委邀请同各阶段设计段解说词具体要求: 1、给每阶段定主题每两组负责阶段组员每设计篇 2、解说词主要内容包括阶段服饰特征及些特征所反映习俗教师先员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争辩使进入问题情境同采取展示让汇报看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使兴趣驱使使思维限度跃起课堂教深刻起 (四)重置情景、角色扮演让主起 重置情景、角色扮演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效途径让模拟习情景让特定习情景受、体验表现觉充营造引起强烈共鸣达新课标要求且锻炼文演讲能力劳自产情倾向价值观取舍候我新教达潜移默化境界历史情节水渠 (五)尊重、鼓励创新让评价元起 关注教师课堂评价评价往往决定课堂气氛跃与否、状态与教师教状态何往往堂课失败程度由于教师评价造评价使教与双均能进入状态教师教吃力趣更谈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恰、鼓励性、引导性评价却力促进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新课程教课堂教师要特别关注情、态度与价值观面表现实际新课程教说底命价值程作万物灵本性逐渐展程既我评价应更关注利于每面我评价更应元起比:鼓励单讲:棒!批评单讲:太争气… 总落实新课程标准必要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言自喻何实现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新课程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对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起了指导作用。“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 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可以看出,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不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作是孤立于作文教学过程之外,要在学生日常的作文习作训练中持之以恒加以引导。

一、作文的拟题立足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拟定作文的题目,无论是直接命题、选题,还是半命题,都应力求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实际,在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向上的事情。直接命题直观的表达出了作文的中心思想,如《童年趣事》、《我的同桌》、《惜别母校》等,本身就含有感情,容易引发学生感情从而产生联想。举例来说,《童年的回忆》,教师要启发学生打开藏于内心的美好的“记忆宝库”,选材内容应符合儿童心理,具体事件可以是跳皮筋、爬树、捕蜻蜓、放风筝等学生小时候经常做的事,农村的学生则可以是田间的玩耍。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童年的眼瞳是清澈的,童年的笑容是纯真的,童年的心灵是明亮的,童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清新自然,有趣可笑!”这个作文题目就要激发学生对纯真美好的童年的回忆,立足点也放在童年时的有趣的事情。《我的同桌》则偏重于同桌之间的友情。让学生自己命题的“放胆文”,为学生表达情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题目的情味更浓,价值观也更明确,例如《勤劳的母亲》、《辛勤的老师》等等。

社会也是作文拟题的重点,可以一方面可以就身边发生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出作文命题的导语,贴近生活、主体、时代。和学生共同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引领他们学会独立地思考社会问题,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上的焦点事件,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使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样的一件事。例如,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展,通过航天展激发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渴望,加深学生对科技强国的理解。立足这个层面,对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展”的作文要求可以拟题《我也想“飞天”》、《假如我是“航天员”》,记录参观活动的兴趣。如果感情升华,认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伟大,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作文拟题就可以是《神舟——我的骄傲》等。

二、作文指导要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文指导是教师在学生拟定作文题目或话题后,对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内容丰富的作文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导。所谓“指”,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怎样写,如何写得好的问题。作文指导可以是作文思路,可以是写作技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则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地指。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依靠强加于学生来体现的,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只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求能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事物,也利于学生接受,避免了“传教士”的做法。

首先,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选择积累表现感情的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繁杂琐事。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要思考这些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件事表现的感情和价值观是什么。学生要记述身边的事件,在作文中塑造鲜明的形象, 抒发深刻的感受,表达独到的观点, 都必须带着一颗热爱生活, 关注社会,关爱人生的心灵去看、听、感受、研究人生百态、社会万象。所谓“身边的故事”就是自己看到的,如家庭中、学校里,社区间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有的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是通过它可以挖掘出有意味的内容,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描写。比如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体贴的事情,邻里间互助合作和睦相处的情况,学校里举行哪种有意义的活动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对素材进行大致分类,哪些是体现勤俭节约的,哪些是维护社会公德的,哪些是团结互助的,等等。

其次,我们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言真情、写真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席倾诉的空间,激发学生言真情,写真话的欲望和冲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愿望。不要再“代‘别人’立言”。契诃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的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叶燮主张作文“有感而发,兴起其意其情。”我们提倡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没有一位能写好文章的人对周围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

三、作文点评因势利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给他们以希望和关爱,。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作文情感基调的最基本的判断,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评语不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给予适当的赞扬或者鼓励,表明自己是否被学生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感情则要视情况而言。

及时矫正学生在认识或方法上的明显错误, 使学生的价值体验不至于偏离文本的主流价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时,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中否定英雄的现象,对同学提出来的岳飞、刘胡兰、林则徐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贬斥的态度。面对作文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为目的, 引导学生以“什么是英雄”为题进行合作式讨论。最后,这位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说: “我不能看见英雄的一点缺点就全盘否定,相反,正因为英雄有缺点才显得有生命力。”这个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就表现出很好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对同学在作文中显现出来的正确的一面,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互助的学生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等,要以赞扬鼓励的口吻,予以正面的鼓励性的点评。如,在一篇学生习作的后面我就写道:“你很秀气,心灵同你的外表一样也很美。同学们遇到困难,你总是热情而主动地去帮助,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留下了你的汗水。课堂上,老师总忘不了你那双求知的大眼睛,回答问题对,你的态度是那么大方,声音是那么宏亮,怪不得同学们都评你为“优秀少先队员”呢?”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出了他通过努力学习由中等成绩进步到班里的学习尖子的历程,我在后面的评语写道:“这学期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班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一直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在你即将步入中学之际,老师想送你一句话: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千万不要回头;再快乐的心都有烦恼,千万不要在意,野草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古人说:“文以载道。”作文教学对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老师科学的、有条理的指导,学生的作文中能够反映出良好的情感、态度。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阵扑面的新风, 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一个崭新的亮点, 更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个经久的、永固的支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