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友人为什么归隐和作者对友人隐居的态度!

送别 友人为什么归隐和作者对友人隐居的态度!,第1张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归隐原因:不得意。这位友人,感觉天生我材无处用,所以“不得意”向往,归隐“南山”。 态度: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归园田居 》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移居二首》

    作者:陶渊明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4《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5《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唐 王维《竹里馆》

原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宋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原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释义: 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真是让我感觉到是像我的朋友一样;山上的每一个会啼的鸟,山上每一朵开放的花,也让我觉得就象关系很好。

魏晋 陶渊明《饮酒·其五》

原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释义: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原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释义: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唐 王维《渭川田家

原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释义: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唐 孟浩然《留别王维》

原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释义: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宋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原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释义: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唐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原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唐 李白《杜陵绝句》

原句: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释义: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太阳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宋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原文: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释义: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思想感情:全诗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来

看待:

陶渊明归隐是在南北朝初期,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对统治阶层的失望使得诗人毅然决然的放弃官宦生活,转而归隐田园在他写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是向往这种田园生活的也可以说是他为自己的另一个梦想而辞官的

诗人一生爱菊,菊者表高尚品德也表现了诗人与当时统治阶层的黑暗格格不入,对诗人的归隐田园表示支持

原因是诗人本来喜爱田园生活,这就是诗人的梦想他为梦想放弃自己原来生活的勇气是值得外面现代人学习的,诗人归隐后对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表现出诗人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文学功底,为后世留下的许多宝贵的文学财富

1关于归隐的诗词

1、《出游归隐》 宋·释文珦 出游归隐两无心,非慕沃洲支道林。

啗柏自然闲土锉,制荷曾不费金针。

2、《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宋·梅尧臣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3、《归隐桥新成偶题三绝句书呈同志》 唐·朱长文 幽居处处映烟萝,归隐桥边月色多。

蟾桂有情邻病叟,清光终夕照酣歌。

4、《正元二日与菊庄汤伯起归隐陈鸿甫泛舟湖上二》 宋·武衍 春云漠漠雨疏疏,小{左舟右定}冲烟入画图。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

5、《月湾癖地山中诛芭归隐怡如赋诗次韵赞决》 宋·徐瑞 一去山中廿二年,重来有约意茫然。穷居笑我顽同石,文事多君彩印根。

6、《送杨錥归隐》 唐·钱起 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遥想白云里,采苓。

7、《送从兄归隐蓝溪二首》 唐·许浑 名高犹素衣,穷巷掩荆扉。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

塞云横剑望,山月。8、《送于员外归隐蓝田》 唐·吴融 曾吟工部两峰寒,今日星郎得挂冠。

吾道不行归始是,世情如此住应难。

9、《官左拾遗归隐作》 宋·王易简 汩没朝班愧不才,谁能低折向尘埃。青山得去且归去,官职有来还自来。

10、《木兰花慢 送取新归隐山阳兼简玉川同社》 元·元好问 澹西园暮景,对别酒,惜临分。

爱被中台,挂冠神武,谁得如君。纷纷。

11、《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宋·苏轼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腹中灵腋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

12、《题友人归隐图》 宋·艾性夫 买山长说欲栖身,画得图成隐始真。

半枕虚堂生草梦,一溪流水种桃人。

13、《归隐》 宋·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14、《次前韵将归隐黄山》 宋·方回 我家黄山百里远,两峰插天翠如剪。

归心久落故溪云,柁转不由船不转。

15、《送武庠归隐终南》 宋·贺铸 君不见南朝豪儁有郗生,自厌出身时网婴。乐闻栖遁去人者,倾金累百赠。

16、《用绰中韵送正臣正臣欲归隐而无资故广其意以》 宋·洪迈 华裾锦领乌纱帻,气盖当年五陵侠。胸中傀儡不可平,拂衣归来抱长铗。

17、《赠安邑簿伍彬归隐》 宋·路振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寒岩落桂子,野水。

18、《送王山人归隐》 宋·释惠涣 山人惟委命,岂恋世尘间。干禄不得志,移家住远山。

醉眠溪石静,吟倚。19、《龙井十题·归隐桥》 宋·释元净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

院幽结林表,身老寄烟霄。

20、《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壮年致政归隐蕲》 宋·司马光 负米承亲愿已赊,耻随鸡鹜啄泥沙。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

21、《题管圣浩蒲川归隐》 宋·王巩 卜筑蒲川上,翛然远市廛。

潮声书屋外,月影钓舟前。地僻红尘净,沙平。

22、《李南夫罢举归隐》 宋·王令 梦寐风仪近十年,尘埃无路睹云天。清朝未得荣簪绂,黄卷何妨乐圣贤。

23、《归隐嵩阳》 宋·张咏 浮世事无限,何须要到头。

壮心为客尽,孤迹卧云休。匣剑已全弃,林僧。

24、《送华将军归隐》 明·柳应芳 南越东吴有战功,闲心无那逐冥鸿。只言归卧青山好,何处青山非世中。

25、《题海陵石仲铭所藏渊明归隐图》 明·张以宁 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

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凌歊宴功臣,旌旗。

26、《林泉归隐图》 明·止庵法师 居山岂为山,只爱此中闲。野菜何消种,柴门不要关。

饭余听涧落,经罢。

2有关隐居的诗句

关于“隐居”的诗句包括:

1、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4、唐代王维《山居即事》

原文: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译文: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5、唐代李白《山中问答》

原文: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搜狗百科-饮酒·结庐在人境

搜狗百科-山居秋暝

搜狗百科-归园田居

搜狗百科-山居即事

搜狗百科-山中问答

3关于“隐居”的诗句有哪些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居即事》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答人》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4关于“隐居”的诗句有哪些

1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 《山居即事》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3 《答人》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4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5形容隐居的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6表达归隐的诗词

要说归隐,当然要说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看看下面的怎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7描写归隐的古诗词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隐居 朝代:宋 作者:邵棠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 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 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 杜荀鹤 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寻5首关于隐居的诗词(古代,现代,均可)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隐居朝代:宋 作者:邵棠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 杜荀鹤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饮酒 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9描写隐居的诗词

1、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丘为《题农父庐舍》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3、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4、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6、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7、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9、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10、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春题湖上》

11、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12、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13、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14、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欧阳修《田家》

15、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伤田家》

1、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2、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韦庄《稻田》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7、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8、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9、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观田家》

10、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11、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12、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元结《农臣怨》

13、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16、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17、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1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9、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20、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4、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5、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韦应物《观田家》

6、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7、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时世行》

8、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李白《树中草》

9、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10、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11、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12、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13、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韦应物《观田家》

14、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观田家》

15、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隐逸诗是指归隐田园生活或向往田园自然风光的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所作的诗,描写秀美的田园风光,抒写清闲安逸生活。

因此,感情一般有对于田园自然风光的赞赏之情;或对时代的不满,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9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