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翻译?

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翻译?,第1张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相同点:都描写了自然风光

不同点:表达的主旨不同。

《三峡》:写出了三峡景色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与朱元思书》: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思想。

(我其实也是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希望能帮到你)

另外《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的,2楼和3楼错了

祝你进步 !!请采纳!!谢谢

《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并称“吴均三书”。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④竞来;企水⑤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⑥被⑦径。风雨如晦⑧,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⑨。

注释

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干:连接。

③汉:银河。

④翼:鸟儿。

⑤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

⑥春罗:即女萝,学名松萝。地衣类植物,全体为无数细枝,状如线,长数尺,靠依附他物生长。

⑦被:通“披”,覆盖。

⑧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黑暗。

⑨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信步,漫步;随意的走。荡累,消除烦恼。荡,荡涤;消除。累,疲劳,烦恼。颐物,流连物态以怡情养性。颐,颐养,怡情养性。悟衷,内心有所感悟。散赏,自由欣赏。

译文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松萝覆盖了小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赏析

    《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作者内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

1去月:上月。

2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谢:告。仆:自己的简称

3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4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5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

6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7幽岫:幽深的山穴。

8蓄:包含。

9翠:绿水。

10唳:(鹤)啼叫。

11啼:(猿)鸣叫。

12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13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14韵:和声。

15素:向来,一向。

16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17幽居:隐居。

18遂:就

19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20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21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斯:这。办,具备。

22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爱。

23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徒:仅仅。语:说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赏析

      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全文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作者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一事。为什么要归隐呢作者没有明说,但“谢病”和“觅”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辞官,是自寻归隐的。由此可见他对官场的厌恶,对政治的失望,这为下文作者尽态极妍地描写景物蓄势和张本。

        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一层主要描绘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自得其乐的情趣。作者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接下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写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连接红霞;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树纷披。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启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把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的淙淙声,鸣蝉的吟唱声,云鹤的叫唳声,猿猴的哀啼声,交织在一起,“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组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这个地方,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好去处,因而他“葺宇其上”。可见,作者选择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静契合了他想避开喧嚣浮繁尘世生活的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而且,通过夸张地描绘这些芳洁美好的自然物,来美化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总之,这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归隐”的思想。这是意脉,围绕这意脉,作者濡笔山林。而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描写它,赞美它,正是表达了他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意境鲜明,情趣盎然。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办”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的功底非常深厚。

      这篇文言文很短简,仅84个字,就把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语言的简洁精美,清新淡雅,值得仔细品味。体现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及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高洁情怀;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又作吴珺,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他的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吴均生活在梁武帝萧衍建立的梁国,达摩祖师来过的梁国,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编辑的《昭明文选》,影响一千年,《金刚经》三十二品之分,也是他的杰作。生活在文华锦绣的朝代,有才能的人会得到重用。吴均因文采出众,被柳恽推荐给临川靖惠王,王子又把他推荐给自己父亲。梁武帝召之进京,吴均做赋一篇,就让精通文学,与文坛名家有交的梁武帝赞赏不已,命他任著作郎。吴均私自编著了《齐春秋》,是齐国史书,梁武帝灭齐而建国。梁武帝知道后很不高兴,个人是不允许私撰国史的。梁武帝下令让吴均革职,不久又起用他,毕竟爱才,让他撰写《通史》。后来,吴均退隐家乡梅溪石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2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