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一诗的颔联与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情?

落第一诗的颔联与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情?,第1张

《落第》全诗为: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颔联是第二联,即“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本来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但是落第者心情自然是极其低落的。所以春花锦簇诗人看不见,只看见叶子上打着的寒霜。

这是什么样的内心感情?失望、悲伤,境由心生,甚至感染到了真实世界。

颈联是第三联,即“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雕鹗”,雕与鹗。猛禽。比喻才望超群者,这里是指代诗人自己。“鹪鹩”,小雀鸟,比喻弱小的文人。

我是猛禽,却时不我予,像病了一样。那些才能普通的人却能高中,无非是运气好罢了。

颔联感叹完自己的心情差,看世界的颜色都变了。颈联便开始分析原因,对自己怀才不遇发出命运的不公哀叹。

按照今天的说法,这两联都是负能量满满的句子。

您好。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收取关山五十州”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万户侯?

  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的苍凉与浑圆。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以及守边将士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

《梅花·塞上梅》咏梅花诗鉴赏

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在唐代,梅花与牡丹相比是太不显眼了,赏牡丹几成社会风气,吟咏之作也特别多,即如王建诗集,就有多首咏牡丹之作,“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然而艺术之神偏钟爱于梅花。

他的一首《塞上梅》即使那些咏牡丹之作也黯然无光了,其奥秘何在我认为就在于遗貌取神,意在言外,将梅花的神韵传达出来。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天山”,可说是开门见山,点明地点塞上,在这苍凉的塞上风光中点缀了一株梅树,这种强烈的空间反差给人在心理上造成了这株梅花树的不俗之感。而年年花开花落于黄云之下。

又有了从古至今的时间意识给人带来的物是人非的悲凉感觉。“黄云下”,再次以空间上的空旷给梅树造成一种寂寞的氛围。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承上而来,如果说首联笼罩全篇,那么这两句则进行了深入的开掘,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之句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3)善用典故。用诸葛亮作《出师表》的典故,斥责投降派的丧权辱国,又表达了自己希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山河的愿望。

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

第二段: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

第三段:叙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四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五段: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节哀婉的演奏,写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写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被罢职后的愤懑,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韶华易逝的感叹,世路艰辛的悲苦之情。“恶风”“黄流”寓意诗人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诗人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诗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诗人韶华易逝的感叹和壮志未酬的悲苦

楼主您好,这《书愤》是张祜的一首五言诗,题目中“书”即书写,也就是抒发,“愤”就是愤懑、郁闷的情感。顾名思义,这首诗是抒发胸中郁愤之情的作品。全诗如下,附诗文大意:

原文:

书愤

(唐)张祜

三十未封侯,

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

不报小人雠。

大意:

现在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加官封侯,

癫狂放纵,狂放不羁,还要踏遍九州。

生平随身佩戴莫邪宝剑,

却不愿去报那小人之仇。

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了,最后附上陆游的五首同名诗《书愤》,可以做一下阅读与对比:

书愤五首

(宋)陆游

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其三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其四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其五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自”意为“自当”,“空”意为“白白的”,二字互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的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含无人欣赏、倾听之意,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蜀相》,全诗的原文和释义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文释义: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扩展资料

这首诗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静动相衬,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

“自”和“空”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2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