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兰亭表达什么意思

水墨兰亭表达什么意思,第1张

 《水墨兰亭》歌词表达意思是周围的一切的东西是如此的美好。

就想一副副水墨画一样。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整个人的心变得越来越踏实,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坚强,勇敢,我们了解到这些东西过后,自然就会变得更幸福,也会对这个世界之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水墨兰亭》介绍犹如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浓淡相宜意蕴悠长,曲风柔美中有张力大气中见风情。含蓄婉约的中国传统风格与清新动感的西洋乐相得益彰,恰如水墨画卷般抒情写意。

李志辉,NEWAGE新世纪音乐作曲家,环保音乐家,地理音乐家,音乐治愈系大师。他的音乐中总是升腾着一丝仙气让你感觉那飘逸脱俗,融入了民族丝竹的东方气质与西方柔和温暖的电子元素浑然天成丝丝入扣,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风骨和现代音乐的动感。

李志辉介绍

李志辉,唯一一位在世界新世纪音乐家排名第六位的中国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气质的音乐家,极富艺术天赋与创作才华,对音乐的热忱执着与生俱来,欣赏他的音乐,用过耳不忘来形容最为恰当。

李志辉善用现代音乐的表达方式,挖掘中国五千年深厚文化。将儒释道融会贯通,提炼精髓。他的音乐灵感,全部来自于古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犹如浓墨淡彩的水墨画徐徐的展开,娓娓道来诉说着自己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中国文化的眷恋情愫。

《巴蜀新貌》100x245cm

易红林的系列水墨山水画,体现了他的内心情感,对生活的理解、态度和思考。题材广泛考。题材广泛多样,表现丰富多彩,经历了“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过程,从生活中提炼美,然后赋之于作品,而传达给观者。他的水墨山水画,没有传统山水画中的层峦叠嶂的高远空间,巨岩深壑的山势陡转以及山涧流泉的烟云变幻,而是他把当下物象以笔的灵变把心中凸现脑际的意象驰骋呈现他的画面中。

《春意正浓润春风》68x68cm

他在创作水墨山水画时,舍弃、颠覆了传统山水画运用勾、破、皴、擦、点、染的技法,为山水画营造立体感觉,而是选用平常生活积累的杂乱的物象、元素来融合嫁接,大胆地巧妙地吸纳西法来取法造化。

《家山有约》69x138cm

《西风亭》69x138cm

你读他的水墨山水画,山水、人物、花鸟的元素兼而有之,似是非是,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幅放大各种元素符号的一幅国画。所谓美的世界,则是指作品的具体内容,以及所所包含的意蕴和作者的审美情感。—— 李熙斌

  《映古今朝》 易红林 145x210cm

 《祈•和谐家园》 240x120cm

《寻觅》 120x240cm

- 画家简介 -

易红林 1992年11月生,字子忞,号方知,四川巴中人。2012年就读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曾学习于刘怀勇、马丽、唐辉、谢家俊、顾洪斌、王旭升等各位老师;绵阳市涪城区美协副主席兼创作部主任,晟忞中国画工作室画家、兼负责人,现为明坤画院特聘画家,湖湘中国画创作院主讲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2020年作品《丝路物语》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第三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作品《新疆大峡谷之丝路圣域》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重温经典”第四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

2018年作品《遗迹•细语》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2018年作品《锦绣新城之二》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国风盛典”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外婆家的那座桥》被“绵阳博物馆”收藏;

2017年作品《凝望》入选由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并获铜奖;

2017年作品《清池静语》入选由绵阳市美协主办的“首届绵阳市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7年作品《墨韵问道》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最高奖)2017年作品《烟云供养》入选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四川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主题展”并获优秀奖;

2017年作品《墨韵圣地》入围由中美协主办的“尚意”2017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2017年作品《丝路圣域》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重温经典第三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

2017年作品《少女》入围由中美协主办的“2017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人物作品展”;

2017年作品《云戏家山》入选由浙江画院主办的 “陆俨少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云归故里》入选由四川省美协主办的“向钢铁长城致敬——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7年作品《山魂》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寻觅》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筑梦·威海卫”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祈祷》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云归故里》入选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新人新作展”;

2016年作品《迢迢西域情》荣获“我爱丹青”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2016年作品《何处染尘埃》入围由中美协主办的“丹青扬州”2016年全国中国画(花鸟)作品展”;

2016年作品《须记年华》入选由中美协主办的“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云戏家山》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巴蜀大地山水画作品展荣获“银奖”;

2016年作品《锦秀新城》入围由中美协主办的第二届“荣宝斋”美术作品双年展;

2015年作品《迢迢西域情》入选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第六届黄原书画奖学金”作品展;

2015年作品《迢迢西域情》入选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5年在“王蒙文学艺术馆”举办“沉淀时光”易红林个人作品展;

2015年作品《大地气象绝壁为证》被“王蒙文学艺术馆”收藏;

2015年作品《棕棕心语》入选由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5年绵阳画家画绵阳”美术作品展;

2015年作品《廊桥系梦》入选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3年作品《遥远故里》入选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作品展;

关键词:青绿色彩 继承 转换

  山水画形成伊始,就以青绿色彩为主形成表现自然的装饰性的审美情感,其中并不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而自五代、宋以降,水墨山水画以其文人审美观念与理想的介入,成为后世近千年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我们绕过传统文人色彩的表现状态,回到青绿表现时期,以青绿色彩改造文人色彩,使色彩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进行主观性的重新建构,把传统之中的笔墨与色彩的精华加以提炼、结合,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表现又有色彩自由情感抒发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山水新样式。因此,要通过继承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表现来促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表现特征

  1青绿色彩的装饰性

  青绿山水常运用石青、石绿、朱砂、金等矿物色彩。这些石质粉末颜色具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艳丽明快、浓烈奔放,产生出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唐宋之际青绿山水在勾线之后以色平涂为主,熟绢的材质性能和纸相比,无法实现色彩的迅速晕染,更适于色的平涂,这也增强了画面的份量感。材料的性质与施色方法等使青绿山水画具有了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

  2青绿色彩的写意性

  元以来,大青绿的表现减少,由于文人水墨的兴盛,青绿式微,虽各朝也有做青绿山水者,但多与水墨相依存,以水墨为主。在水墨渲染的基础之上,施以青绿色彩,多数山水画家为求笔墨的保留,用青绿色彩时适可而止。宣纸的运用让青绿色彩失去了平涂的条件,它对色彩同样产生了晕染渗化的效果。色彩的表现融入到水墨的表达之中,色彩随水墨渗化达到了画面的统一,因此色彩也产生了与笔墨相同的写意性。

  二、青绿色彩的装饰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传统青绿色彩因色彩的性质、材料的特点,使其在山水的表现中具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装饰性的效果使色彩呈现平面厚重的状态。当代画家在继承这种青绿色彩装饰性的同时,把它与笔墨相结合,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换,创新了山水画的表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卓鹤君:把传统笔墨线条的曲折游动变为直线的错落交织而成山川图像,缩减线条曲度带来的纵深感,增强直线线条笔墨组合而成的黑白灰大的墨块。这种表现将山川形象更加整体化、概括化,并趋向一种视觉图式的装饰平面感。借用传统大青绿、石绿、金等色彩的浓烈厚重来填充平面化的线型笔墨空间,形成水墨气韵的流a动舒展与色彩的聚集。画家通过色彩的平面几何型表现增强画面的现代感,色彩要想从水墨中突出出来,与水墨形成对比,必须采用厚涂色的方式,厚涂青绿色彩使色彩不会发生浓淡变化,进而形成色彩的平面化状态。色的平面依靠水墨为底使色彩不艳俗浮躁,色彩达到饱和、沉稳、润泽的状态。水墨的气韵流动与浓郁的青绿色彩块面最终在画面中达到和谐统一,把传统文人水墨引向了新的高度。

  画家许俊:许俊的青绿山水继承了传统大青绿的设色方法,并结合笔墨语言形成具有现代特点的新青绿表现。画家采用有色宣纸为底,山川楼阁以浓墨勾勒其型,改变早期大青绿空勾无皴方式,增加皴、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以粗放厚重、方直劲挺的线条和饱满润泽的皴染为主,表现空间与质感,使山石层次丰富、线条灵动。在此基础上施青绿重色,做平面涂染,这改变了传统水墨山水的淡着色产生的色彩空间从属地位,色彩从局部走向整个画面,这样必然产生色的平面状态,形成色彩的装饰性。在色彩平面化的同时,笔墨语言加强,山石结构层次的强调让景物的空间感加深,近处山石通过涂色前的笔墨造型和涂色后的笔墨层次表现,使山川产生空间感。同时,近处山石的石绿重色与远山的稍淡的蓝色,形成远近、厚薄的对比,这样运用平面色块的对比就产生了空间变化,由此,新的山水图式产生了。画家从传统青绿山水中提取色彩的平面表现,从传统水墨中借鉴笔墨的形式语言,让两者相结合,这样笔墨在色彩的范围内有了丰富的层次表现,色彩在笔墨的造型空间中被充分放大。画家采取了笔墨与色彩并行发展的创作理念,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三、青绿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当代山水画家卢禹舜等一批艺术家运用传统青绿色彩写意性融合水墨,创造了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

  卢禹舜在传统笔墨与色彩表现方式上都是非常独到的。画家从传统大青绿的重彩施色中得到启示,他的作品充分做到了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的结合,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情趣又提升了色彩的精神内涵,使色彩融于水墨氤氲的意境中,并幻化为视觉的主体。在山水画的表现上改变笔墨与造型的对立状态,使笔墨造型融合在一起,增强水墨形象的整体感。采用勾和染的方式减少对山石空间深度的表现,让色彩进入画面的主体空间中,与笔墨造型形成对比统一的视觉关系。画面中山石的空间深度的表现被弱化,服从于笔墨的整体表达,通过近处山石的勾画与远处浓重水墨的晕染,形成山水空间的关系与强烈的对比,只勾出山体轮廓,不在山石的细节上做空间表现,由此,色彩就进入山石的结构中,形成色彩的平面表现。一幅画不仅要有对比,更要有统一,画家把青绿色彩的写意性表现加强,让色彩走出山石结构的范围,主动与墨相连接、相渗透,形成色彩的气韵流动,青绿色彩产生了与水墨一样的渲染效果,也形成了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因此色彩就获得了表现的主动性。色彩对形体的超越产生的色彩写意性与装饰性,最终与水墨实现完美的融合,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高尚文雅,又表达了现代色彩的精神情感与意蕴。

  四、对青绿色彩的继承与转换实现了当代山水画色彩表现的拓展

  当代山水画家在借用青绿表现创新时,实现了青绿色彩的写意性改变,色彩的表现上升到与水墨同等的理论层次。新时代的画家们从传统中寻找开拓创新的基点,寻找到色彩的优势与不足,以色的优势补墨的不足,同时把水墨的精神情感赋予色彩,让色彩实现自身的超越,继承色彩的装饰性与写意性表达,并实现与水墨的融合转换。这样,色彩就超越了本身的物理属性,达到了情感的宣泄,最终使山水精神得以升华。

中国当代水墨是基于对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而来一个新的艺术概念。当代水墨的字义概念上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其时间上的当代范畴,具体而言是指我们当代的不同过去的当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状态下的时代背景;其二,是指水墨之表现元素,即是以传统中国画中最基本的水墨材质与形式。其中既有传统传承之要素,又有当下时代的文化风尚与取向,所以说当代中国水墨处于介乎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又独自存在的艺术表现形态。而中国当代水墨又因其当代的时代精神文化语境则更是显现着我们当代的艺术表现特性。然而在多元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中我们仔细研究与体味当代水墨与传统精神与现代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似乎会感觉到当代水墨对之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而言既为夹缝又是桥梁,这种近乎尴尬之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当代水墨自身造就了另一种发展契机。传统艺术因素与现代艺术取向存在着传统性与当代性、地域性与世界性以及文化上的东方特性与西方特性的对比、冲突与如何协调的诸多问题。此种之对比与存在促使两种文化观念的相互激烈冲突却又紧密交织。这也即是传统中国画之文化精神与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精神取向的相互交织与磨合。当代中国水墨的发展状态中,一方面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因素不能丢弃,而另一方面又需要具备当代之时代精神取向,需要兼容并蓄也需要独立自存且不失我们的民族自身性。所以中国当代水墨实际上是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丛然而生,盎然而存。

传统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综合而独特的文化品质,寄托着中国知识分子与文士们的最高精神追求,体现着纯粹而静穆崇高的艺术境界。然而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与军事战争等原因使我们的文化被蒙上一层厚厚的沉土,比之于西方科技文化似乎表现出陈旧与落后,且也似乎显得不适时宜。以致后来的绘画界对中国画发起的近乎革命性变革。其中功过是非就历史而言自有定论,我们当代的人们似乎逐渐能够开始清晰而客观看待。然而当今西方为主体的文化大融合是当代我们的社会与文化的客观背景,我们当代的全球多元文化的交融共存以及当代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与生活也促使着当代艺术中中国画的精神取向有新的发展。既要保留传统文化之精神或者艺术中的民族因素又要具备当代时代的精神特征与艺术风尚。当代中国艺术中带有如此使命之中国水墨便在其中承担着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双重责任与压力。在当代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中的中国当代水墨实质上是承担着立基于民族而面向现代与世界艺术使命。虽然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并进使得当代艺术在取向与观念上空前自由与宽泛,激进派对中国画的时代不适宜性的批判此起彼伏,然而中国水墨艺术家并不愿意放弃中国画表现中的重要表现元素水墨。在对激进派的思想观念某种程度上的苟同之后仍然坚持了水墨的基本元素,试图以此保留我们如今从形式上为其不多的依存而又确然独特的传统因素,似乎以此可保留我们的民族性,而另外的潜在含义大概是以此西方所没有的而我们却固有的民族特产对立于当下世界纷繁之现代艺术。

当代中国水墨的发展在形式方面因为时代的当代性从而显示着非常丰富的形式面貌。而对中国当代水墨从形式上的创新与改造已成为当代水墨发展的一个普遍共识。众多当代水墨艺术家基于民族与时代苦苦追寻新的而又赋予自我个人性的表现形式。在如此追寻的队伍中更多水墨艺术家受当代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的思想意识与艺术观念的深入影响,从而试图在中国水墨中注入更多时代性与国际化的艺术精神内涵。如此一来,他们一方面把持了某种中国传统之文化基因,又能够大开步迈向了国际与世界艺术之前沿,这也便是他们的高明之处,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说它们借中国笔墨之材料而去表现当代的或说西方或说是世界的文化精神。如此也是一种我们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此中有如当代水墨艺术家中的谷文达、马艺星、刘子健、王川、梁铨等。这些艺术家一方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实质上更加欣赏的是当代艺术的世界范围的宽泛性与自由性,并不愿意遵守传统给予他们的清规戒律,思想上虽有传统的印迹而更多是充满激进的创造与变化。而这种激进的创造与变化并不是我们传统的要领而正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所以他们的水墨作品表现出激进之张扬与抽象,全然不同与中国传统水墨的形式以及精神内涵,而更多体现出西方现代艺术所要求之精神特征。然而此类当代水墨画家的这种理论上的艺术思维在实践表达中似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难度。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变化性以及自由性与传统中国之笔墨材料在表现上的局限性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中国笔墨材质表现上的规范或局限性与独特性与当代艺术的自由性形成冲突。中国水墨画家一方面要不舍传统材质,另一方面也要得其现代激进之思,所以必须从中得以调和。这种调和或是一种相互的妥协,抑或是相互的屈从,很少有能够兼而得之且不舍其精要。当然这种追寻过程中的相互妥协与屈从如能得以通融,那也便是一种很具特色的创新。如此之作也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表现形态,这种新的表现形态在当代主流国际艺术范畴内既是一种极大的标新立异却也没有远离其作者之艺术初衷,其中大概也暗合着当代西方性的国际主流艺术之发展潮流。也自然成就着当代水墨艺术的一种清醒、游离而又具时代与国际化的水墨形态。

当代水墨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是当代水墨艺术的一个共性。而对形式要求所基于的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在当代还尚有不同。借中国笔墨以传西方与当代之思想是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一种潮流。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厚望的一些艺术家在对当代艺术的纵横比较思维中,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厚与崇高,同时又感受着当代精神文化与生活的时代历程,于是希望通过当代之新的水墨表现形式以体现自我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自我感同身受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观念。在当代文化的共融于宽泛文化背景之下,我们当代很多艺术家愈来愈能够整合以至能清晰而客观的看待自我与对方的各个优劣,所以当今愈来愈多的艺术家认识到曾经被尘封而本灿烂的中国文化。于是便进而有意于探究并去保留与试图继承这种优秀的文明。但是古人的亭台楼阁、高山流水式的时代与人文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潇然远去,只留给我们以无穷的遐想。同时当代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活等等又给予我们内心以现实而真切的感受。传统水墨只可寄予精神逍遥时的暂时寄息,而似乎又缺乏自身确切之体验与感受。当代水墨艺术中的水墨表现也就经历着传统与当下时代的交相织染。此类艺术家在接受当下包括西方绘画表现与中国绘画表现之综合艺术表现的学习与研究后,更愿意在中国水墨表现上吸收一些类似于西方构成与色彩等较为宽泛的艺术表现规律,以形成自我形态而又具中国传统情怀的当代水墨作品。如最早的林风眠先生便是如此之先行者,林先生虽早年留学于法国学习西方的油画与西方的现代艺术,然而他的精神与追求最终使他回归于自然山林,回归于清静与沉寂,回归于他由内而发的人性温情。他的这种艺术精神与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境界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他的作品虽形式上具有构成性与装饰性的迥然不同于传统的国画表现形式但却表现出来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精华。当代还有诸多神往此类表现与境界的艺术家也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自我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境界。当代尚有田黎明、刘庆和、武艺等等艺术家也在做着这方面的体味与探索,很多人在自我追求与探索中形成一些很有艺术价值与品位的水墨艺术作品。

 

 

当代水墨画:  作者:马艺星    题目:《结缘在山涧》

 

 

 

        中国当代水墨追求与传统精神的艺术家在其水墨艺术创作中虽借用了当代或是西方的一些艺术表现元素,但从精神追求上更多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使得作品能在中国范围内的广大受众产生共鸣,其作品的表现性与思想性对于中国受众而言显得较为亲切而自然。而艺术观念趋于追寻与当代国际艺术潮流的中国水墨艺术作品在西方与国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中国范围内的受众多少会感到一种迷惑于隔膜。所以说虽然都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由于各自艺术家具以不同艺术思想与艺术观念从而形成不同的水墨艺术形态,这种不同的水墨形态形成就了当代综合而风格、面貌多样并存的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