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作品赏析

情感教育的作品赏析,第1张

在《情感教育》小说中,福楼拜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弗雷德里克·莫罗,透过他的人生遭遇及其精神状态的幻想及毁灭,表现了人生、社会、思想、财富等多方面的共存和矛盾,充分将人类的异化塑造出来。

《情感教育》主题思想:浪漫主义的情感幻想,是导致浪漫主义的法兰西青年堕落与精神幻灭的元凶。

在《情感教育》中,福楼拜主要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一生当中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弗雷德里克的人生是十分曲折的,他先后遇见了几个非常具有魅力的女子,包括阿努尔夫人、交际花罗莎纳特,以及贵妇当布赫兹等,虽然经历了种种爱情,并且邂逅了许多优秀的女子,但是弗雷德里克依然无法抹去自己意识当中关于阿努尔夫人的深刻印象,甚至最后失去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可能性。弗雷德里克在轰轰烈烈的爱情和苦恋当中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在慵懒以及清贫孤苦的窘境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在《情感教育》中,弗雷德里克是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从他的内心精神状况上看,他完全陷入一种人生的幻想当中。因为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爱情的幻想以及失恋之后的痛苦世界,所以他才会在社会活动当中显得冷漠。实际上,弗雷德里克因为对爱情和恋人阿努尔夫人的放不下,才会无法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他为了内心世界所谓的爱情作出所谓的抗争和各种保护,最终这些精神幻想都走向了毁灭。无作为的弗雷德里克·莫罗的精神幻灭,表现了个人对社会的抗拒,以及对于天真幻想的捍卫。

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人生经历基础

弗雷德里克的精神幻灭首先是由其一定的人生基础形成的。弗雷德里克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有着非常细腻的感情,也因此他在巴黎学习法律的时候,因为其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而更钟情于文学。弗雷德里克之所以会对爱情痴迷、对虚无的人生感到无法释怀,与他对沉迷于感伤文学、华尔兹舞曲、绘画等,是有着深切的关系的。这些感性的艺术对弗雷德里克的意识形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弗雷德里克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迷恋于贩卖绘画作品的商贩阿努尔的妻子,也就是阿努尔夫人。阿努尔夫人虽然对于自己的丈夫,绘画商贩阿努尔并没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她仍然恪守着身为人妻应该遵守的道德。在小说《情感教育》中,阿努尔夫人是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福楼拜在小说描述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阿努尔夫人实际上已经被弗雷德里克所感动,并对其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她无法放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所以在法国爆发二月革命的时候,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阿努尔夫人毅然放弃了和弗雷德里克的约会。而弗雷德里克放弃了参加二月革命的机会,则充分表明了他已经逐渐被心中的爱情迷住了自己的心性,把爱情作为自己的一切。这也是弗雷德里克人生出现幻想的一个重要的动因。

因为对阿努尔夫人的迷恋,所以弗雷德里克完全陷入了执着当中,以至于他并没有重视自己身边一直钟情于他的露易丝。露易丝对于弗雷德里克也曾经有过迷恋,但是因他被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幻想所束缚,所以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当年恋慕自己的淳朴女子露易丝嫁给了自己的老同学戴罗利。弗雷德里克的爱情状态是狂乱的,因此他最后要面对的就是内心爱情幻想的毁灭。这种幻灭是浪漫主义式,象征着人的精神堕落。

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实质:浪漫主义的堕落

《情感教育》中的弗雷德里克的精神世界最终走向于幻灭,主要是在其巴黎求学期间所累积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影响。弗雷德里克本来是前往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他对于法律的这种理性的学科并没有表现出比较多的兴趣,反而对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以及音乐等感性的艺术产生了关注。虽然弗雷德里克并没有在感性艺术方面进行钻研以及精进,但是他的性格当中的感性或者感伤的元素受到了这些感性艺术形式和精神的浸润,从而逐渐产生了一种对爱情执着的浪漫主义精神。这种性格上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弗雷德里克在巴黎的时候才萌发的,而是在其家庭生活期间就已经逐渐产生了的,而巴黎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其与生俱来的感性性格进行发挥,最终才让弗雷德里克走向了浪漫主义的痛苦和无尽的幻想之中。

弗雷德里克和阿努尔夫人之间的无疾而终的爱情,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阿努尔夫人恪守作为人妻应有的道德伦理,但是从实质上看,是弗雷德里克对于根本不合理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弗雷德里克没有屈从在社会的伦理道德框架下,但是也正是如此,他才会用心地爱上阿努尔夫人,最后又再次被世俗的道德伦理嘲弄和遗弃。弗雷德里克此后相处的几个女性,如交际花罗莎纳特,都只是他发泄欲望的对象;而露易丝这个淳朴的姑娘则无法唤起弗雷德里克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的勇气。可以说,弗雷德里克内心始终走不出和阿努尔夫人无疾而终的爱情的痛苦,他终其一生还是在期待阿努尔夫人重新和自己在一起,这种浪漫主义的幻想,让弗雷德里克走向了浪漫主义的堕落,最终在虚度一生当中迎来了自己幻想的毁灭。

小说中,弗雷德里克本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本可以拥有非常优越的生活,选择一般中产阶级家庭子弟的职业道路,加上他本人在巴黎修读过法律知识的,是可以选择平淡而富足的人生的。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个性和幻想而导致个人逐渐陷入到浪漫主义的堕落当中。弗雷德里克身上有着19世纪法国中产阶级子弟特有的浪漫,这种浪漫既是法兰西青年人特有的魅力,同时也是他们人生脆弱的软肋。无可否认,弗雷德里克对于阿努尔夫人的爱情是真切的、诚挚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他却没有正视社会的现实,没有看到巴黎上流社会的虚伪和狡诈,所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发现虽然他对爱情抱有的执着,但最终也只能付诸东流,他的内心充满着痛苦和悔恨。但即便如此,弗雷德里克内心仍然为阿努尔夫人,一个已经不可能和他在一起的女子保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弗雷德里克内心爱着这样的一个幻想,所以他始终无法开始一段新的爱情,最终只能在爱情的失意当中逐渐自甘堕落,让自己原本的意志随之瘫痪了。

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定位:游离于社会的孤独者

在小说《情感教育》中,弗雷德里克常常去参加巴黎上流社会的各种交际的场所,甚至是去参加一些政治活动。在福楼拜的笔下,弗雷德里克的社会交际活动都有比较详细的描写。但是无论是在名媛名流穿行的上流阶层的舞会当中,还是在二月革命的政治场合里面,弗雷德里克从来都不归属于任意一个场合,他一直都是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孤独者,这也是其精神幻灭的社会角色定位。弗雷德里克从来都没有在现实的社会当中真正地活着,他一直都是沉浸在自己爱情的失意以及对期盼阿努尔夫人重新回归到自己身边的幻想当中,而冷眼看着整个法国社会的更迭以及变化。而热烈并且亢奋的社会碰撞着弗雷德里克这个冰冷的孤独幻灭者,形成了剧烈的精神世界对比。

弗雷德里克受到精神幻想和幻灭的影响,因而在各种聚会当中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当中都是沉浸在自我世界的慵懒,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没有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甚至弗雷德里克的内心世界认为世界已经在绝望的边缘当中踽踽爬行,可以说,在弗雷德里克的思想中,他对于物欲横流和追逐权力的现实社会是充满厌倦和厌恶的,这也是他选择沉浸在幻想当中,一直成为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孤独者的主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弗雷德里克是把现实的物质世界和虚幻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分割,他有着独立的精神意识领域,并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并不能够通过某种具体的方式进行调和,因而出现了内心世界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状况。弗雷德里克始终游离在社会和人群之外,这种精神上的矛盾和压力,也最终让其产生了幻想以及幻想的破灭。

弗雷德里克越是对世俗世界的物质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和否定,其对于阿努尔夫人的这段感情也就更加执着,并产生了坚决的捍卫心态,进而把浪漫的爱情作为生活的全部,最终成为了爱情的信仰者,也迷失了他自己独立清醒的意识,习惯了依赖幻想来让自己存活下去。弗雷德里克产生了一种近似病态的爱情价值观念,把爱情理想化,没有独立和客观地审视自己和阿努尔夫人之间的爱情,从而慢慢地变得为爱去幻想和痴狂,最终内心世界扭曲。

而作者福楼拜也在《情感教育》当中制造了一个悲伤的结局,那就是阿努尔夫人在20年后重新找到了陷入了贫苦和幻想中的弗雷德里克,但是弗雷德里克并没有接受她,阿努尔夫人留下了一绺已经斑白的头发给弗雷德里克做纪念。弗雷德里克拒绝了阿努尔夫人,充分表明了他20年前执着追求那个内心的阿努尔夫人,不过只是其脆弱的幻想而已,归根到底,是弗雷德里克内心浪漫主义爱情信仰的形象化,从来弗雷德里克爱的也只是他自己而已。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也就是弗雷德里克精神走向了幻灭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弗雷德里克的人生已经沧海桑田,而被蹉跎的一生是他内心卑微精神幻灭的殉葬品,再也无法从头来过。

福楼拜通过《情感教育》来表达他的美学理想。他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叙述技巧几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规约,用精彩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叙述技巧写出了平淡,写出了平庸,写出了美。

从福楼拜开始,作品中现实的“真相”开始变得不确定了,而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教育》这部作品中。它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叙述技巧几个方面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规约。

就情节、人物和叙述手法的创新而言,《情感教育》具现代性,能体现福楼拜的美学理想。左拉在赞颂这部作品时,对其受到读者冷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些读者抱怨《情感教育》的故事戏剧性不强,缺乏“动人心弦的事件”和“戏剧性的变化”;人物都是失败者,都是平庸之辈,向命运低头的“英雄”;觉得作品冗长乏味,感觉不到作者苦心经营力图表现出的那种看似平淡但却意味深长的肺腑之情。其实,读者指出的“缺点”,却正是该部作品的现代性之所在,《情感教育》作品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正是其特殊的现代性特征。

一、弱者的“真实”

《情感教育》中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是一个平庸的、性格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人物。他时而勇敢,时而懦弱;时而诚实,时而说谎;他既爱慕虚荣又注重友情;既悲观又富有幻想。他梦想美好的爱情,梦想当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法学院教授,但这些梦想最终都没能实现。爱情幻想是主人公幻想世界的中心。但主人公在这一幻想过程中始终是一个疑虑重重、不自信和被动者的形象。小说一开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便流露出一种悲观情绪。他向朋友戴洛里耶表示,他不会去寻找他所需要的女人,因为“即便找到了她,她也会拒绝我的,我是个苦命的人。”

可他又一直幻想阿尔努夫人成为自己的情人,与他远走高飞;但同时他又确信,任何实现这一幻想的尝试“都是枉费心机” 。他疑虑重重,屡屡退却。“他梦想与她(阿尔努夫人)一起生活,亲昵地用‘你’称呼她,用手久久地抚摸她两鬓的头发;或者跪在地上,双臂搂住她的腰肢,从她的眼里吮吸她的灵魂。但是,他拿不出行动。他怨天尤人,责怪自己的懦弱,被欲望搅得坐立不安,就像在囚室里打转的俘虏。”

弗雷德里克的爱情幻想交织着希望、怀疑与失望,他行动上的优柔寡断。其实小说一开始就暗示了弗雷德里克的被动性,这种被动性贯穿了整部小说:“1840年9月15日晨6时左右,停泊在圣贝尔纳码头的蒙特罗城号轮船即将启程,轮船终于起航了。商店、船坞、工厂林立的两岸,好像两条宽大的带子,飞快地向后滑去。有位留长发的18岁青年,胳膊下面夹着一本画册,一动不动地待在舵旁。”

轮船的动态与弗雷德里克的静止不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情感教育》展示的是一个平凡的梦想者平淡无奇的生活经历。弗雷德里克也羡慕上流社会,他常常去一位大银行家做客,虚荣心还驱使他去追求银行家的妻子。

福楼拜笔下的弗雷德里克不是英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反英雄的人物。小说结尾时,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和好友戴洛里耶对他们的一生做了这样的总结:“两人都虚度了年华。一个曾梦想爱情,另一个则梦想权力。”弗雷德里克这个人物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新的人生态度,一种具有怀疑特质的态度。他不再像于连一样的英雄人物那么自信,而是对现实持怀疑的态度,也因此显得更有血有肉, 更贴近现实。

二、平淡的“真实”

《情感教育》中既没有那种催人泪下的悲壮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甚至也没有司汤达那样细腻的心理分析。福楼拜的作品不再有明确、统一的故事情节,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规律(起始、发展、高潮、结局)。因而要概括《情感教育》的故事情节并不容易。

《情感教育》中的画家佩勒兰在谈到创作秘诀时也表明了类似的观点:“一切都存在于自然中,一切都是合理的,一切都具有造型美。关键在于把握住色调,如此而已。”

《情感教育》表现一种的色调,就是以弗雷德里克为代表的一代法国年轻人的彷徨、无聊和绝望。

烦闷或无聊笼罩着整个《情感教育》。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天气和整个生活气氛的无精打采,而大学课堂的气氛和中学一样让弗雷德里克“感到同样的无聊”。

小说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弗雷德里克和阿尔努夫人的初次相遇发生在小说的开始,而他们再次见面的时间(主人公和读者急切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却是40多天之后(小说相隔30多页之后)。而且,令读者感到失望的是,他们见面之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为了寻找突然消失的阿尔努夫妇,弗雷德里克想到了一个叫雷冉巴尔的朋友,他认定这个人一定知道他们的踪迹,于是跑了很多的咖啡馆和酒吧去找他。这个无足轻重的情节占去了几页的篇幅。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表达了弗雷德里克急于找到雷冉巴尔的迫切心情(“他跑到舒瓦瑟尔街”;他朝着没有门铃的门“用拳头猛捶,又喊又叫”;得知雷冉巴尔刚刚离开一家酒铺,他便立刻冲到街上;他“三口两口吃下一只奶油球蛋糕,跳上一辆双轮轻便马车”;“他终于一跃而起”)。但与此同时,种种变故或不巧使弗雷德里克迟迟无法接近自己寻找的目标。弗雷德里克一直渴望见到阿尔努夫人,但这一时刻总是姗姗来迟。于是,他在咖啡馆里观看别人“没完没了地打台球,喝下无数杯啤酒”。

作者用了十多页的篇幅来叙述在萝莎奈特家举行的晚会,但整个晚会期间,同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发生。如果说,传统的故事结构一般都遵循“开始——发展——高潮” 这样一个模式的话,《情感教育》的情节结构则呈线性状,也就是说任何情节都没有高潮或完满的结局。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在各方面的屡屡失败从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这一结构的特点。

弗雷德里克与阿尔努夫人的爱情故事是《情感教育》的情节主线,那么,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起点和终点就像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只有距离之差,没有质量上的区别。小说的开始展示了弗雷德里克乘船返回家乡的情景。蒙特罗城号轮船起航,象征着主人公幻想之旅的开始。在这次航行中,他遇见了他的梦中女神阿尔努夫人。从此,他开始梦想成为她的情人,但这一梦想始终没有结果。小说结尾时,弗雷德里克远行而归。此时的主人公已不再是小说开始时那个充满幻想的年轻小伙子,而且已过不惑之年的他,12经历了生活的沧桑,不再有任何理想抱负、任何激情,阿尔努夫人的突然出现,则又重新点燃了他的希望和梦想,他的心跳开始加速,但就在他马上要实现多年的梦想时,他又一次退却了,他的爱情梦想因此将成为永久的梦想。因为当阿尔努夫人摘掉帽子时,灯光照出了她的白发。白发不但意味着他的偶像已经失去昔日的青春美貌,而且还让他产生了恋母的恐惧心理。

细节描写

《情感教育》以情节为基础的结构被摒弃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在福楼拜的笔下绽放出让人诧异的光芒。福楼拜在对小说的处理中放弃了典型化生活事件的处理方式,将平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挖掘出来,让其蕴涵着丰富的一如史诗般的内容。福楼拜对细节进行大量描写。枫丹白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宫,福楼拜在对它进行描写时使用大量笔墨,作者对皇宫富丽堂皇的建筑和周边的景物是这样描写的:

“这天一大早,他们就出发去参观宫殿。从栅栏边上的门走进去,正面是一面一览无余的正墙,有五座尖顶式样的阁楼,在院子的尽头是一座呈现出马蹄铁般造型的楼梯,两座更显得低矮的房子坐落在院子的两侧。路面上深碧色的苔藓和浅褐色的地砖远远的融合在一起,宫殿就像一件旧铠甲呈现出铁锈色,带着王者站定自若的风度,还有一些武士般悒郁威严的气概。”

福楼拜将一卷精美的图画展现在读者眼前,用自己的画笔在这幅图画上渲染和谐肃穆的色调。这幅精致的画卷随着主角罗莎耐特和弗雷德里克的视线向远方伸展和转移。他们看见弗朗索瓦的游廊、教皇的起居室、王妃君主的房间以及皇帝颁布逊位书的精致的桃花心木桌,另外还有一个个房间被鹿廊分隔着。这是一段立体感很强的环境描写,显然是要将1848年发生的二月革命传递的喧哗和不安抛开,那些带着亚历山大大帝王多次战役、普塞克像和奥林匹亚各个神像的图画将读者引领进古希腊神话传说的遥远梦境中。

福楼拜对创作的科学态度让小说的细节呈现出“真实性”的感觉。福楼拜在创作时要求对现实生活进行描写时需要详实准确的进行表述,小说要具有理性的科学化,追求事件的普遍性。在《情感教育》这样以历史作为题材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学习和查阅了大量论理史和政治史,这些书籍为他描写一代人的经历提供了详尽的历史材料。从小说对于欧仁苏病情变化的大段描写中, 能够看到一个严谨专业的解剖学家给我们关于动作、声音、呼吸、脸色等有关病情变化的反应提供着准确而又全面的细节描写。福楼拜在创作这一情节时对孩子抱着极大的同情心,虽然这样, 但在对孩子病情变化的描写中并没有将感情渲染进叙事的行文中,也没有选择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就像一个解剖学家一样科学客观地将病情的细节一一表述出来,小说细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已经达到严格甚至苛刻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把他当成一位严谨的科学家。福楼拜对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他一直对存在肤浅表象的现实主义抱有反对的态度,他要求对于事件的描述要具有精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有着特殊性的细节描写,福楼拜认为精确性在理念上并不是机械的,是一项追求真实性的艺术行为,这种关于细节的描写有着超强的表现力。

《情感教育》在绝大部分叙事时虽然也在使用全方位的视角, 但这种全知全能已经在向着中性化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小说文本中存在着“内聚焦叙事”和“不定式”,在描写阿尔努和弗雷德里克第一次见面时,人称上,不断地在“她”和“他”之间切换,在频繁的切换中,读者也融人其中,让人分享述说着的心理和视觉感受,显然福楼拜在描写这段时费尽心机。

作者经常打破故事连续性的叙述,在一个情况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时述说其他内容,给读者在逻辑上造成“跳跃”的意识,这种跳跃像诱饵,引发读者阅读的渴望。片段间拼接没有过度的痕迹,从而产生蒙太奇的效果, 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拓展了小说的空间。福楼拜不但在局部描写上比较“跳跃”,在整体构思上也运用“跳跃”的手法,取消人物的行动力,让物代替人来联系故事。除了故事情节上跳跃的处理手法, 福楼拜还擅长“空白的表述方式,例如弗雷德里克拜见阿尔努夫人,被告知没在家,当他再看见阿尔努夫人时, 发出“啊”的声音,在简短的声音后和解释补充之间形成断裂,制造变化的大段描写中, 能够看到一个严谨专业的解出“空白”效果,这增加了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猜想,扩展了思考的空间,为之后人物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进行铺垫。除了“空白”外,福楼拜的作品经常出现对话过程中无语言交流的现象。

在文本的结尾,沾第部第六节,福楼拜运用大段的“空白”来处理弗雷德里克的经历,这段描写与前面的节奏有所不同,相比之前叙事的缓慢,突然节奏加快,用帐篷、大型客轮、社交场等几个地点, 用索然无味、充满心酸和惊愕的情感形容词,把经历情感和教育变化后一个情感迟钝、精神闲散的弗雷德里克勾勒出来,这段“空白”化处理让人们对杜萨迪埃死后弗雷德里克的生活一无所知。

福楼拜在客观上对叙事节奏的加快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弗雷德里克生命的烦废,也让人们读懂了福楼拜对弗雷德里克精神空虚的留白思索。

在《情感教育》里,作者写了三位主要女性有关联的细节,乍看上去几乎有随意撷取,作者淡淡道来,无意借题发挥、比如唐布罗士夫人进入房门时爱在门槛上站一站的习惯,萝莎妮在游枫丹白露宫时每走过一面镜子总要停下来顾盼一番,理理云鬓的举止,都不着一字地画出了她们各自的社会地位和个性气质。

而阿尔努夫人的那只银搭扣的小盒子更有着无所不备的表现力。这只小盒子本是阿尔努送给妻子的信物,后来他又转送给情妇萝莎妮,最后因为破产,他又把它送进拍卖市场,为唐布罗士夫人购得。这只盒子最初出现在弗雷德里克踏进巴黎社交界的时刻,最后又在他一事无成、心境颓唐的末路上出现。这样二只普通的小盒子,平常得简直令人不屑一顾,福楼拜却瞩意甚深,用它把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联结起来,记载了善良被欺骗,真情被玩弄,人性被摧残的现实,使它成为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这位入世未深的青年;“情感教育”的教具。

《情感教育》的最后一章,就表面看,这一章实在平淡得很,只是久别重逢的两位朋友的对话,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也没有铮铮作响的警句,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物的活动中体现了环境气氛,透露了阴郁的时代感。两个年青人,在爱情和事业上各做了一场大梦,青春耗尽,两手空空,这就是他们所接受的情感教育。作者用直观的方法准确地把握住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脉搏,通过他们感伤的归宿道出了自己对时代的认识,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福楼拜竭力地避免自己的主观感情影响人物,完全听凭作品的人物性格按生活的内在逻辑发展。他放弃了作家中心论的主张,一切让形象来说话。

 情感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是一个持久话题,少有热门却也从没冷落。面对今天的学生,情感教育显然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更多的也在于课堂,因此将情感教育与课程有效地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本文试以高三英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此话题的进一步思考。

  1情感教育,需要厘清情感的真实含义

 通常情况下,谈及情感教育,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情感这个概念,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又通常是经验性的。比如笔者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少人就认为情感教育,就是与学生感情或感情波动的有关教育,更有人提出情感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在高中学习中不要轻易动感情。这说明情感教育的专业性还有待加强,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尤须重视这一点。心理学中对情感的定义是这样的:情感(也包括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体验”是情感体验的基本特征。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身体生理的发育,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情感体验常常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学生的信念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如果有极强的信念,往往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高三学生的情感教育并非机械地面对情感,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需要,积极根据课程的特点,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让学生生成能够促进学习与身心成长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抓住了情感教育的关键。

  2情感教育,需要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根据以上理解,笔者以为高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努力想办法,让情感教育与英语课程产生实质性联系。而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情感体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让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师所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产生良好的契合性。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三的学生的情感需要主要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对学习目标的认可;二是对学习任务的认同;三是对自身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关注;四是对关注对象(体现在部分学生身上)的情感投入能否得到满足等。一般来说,高三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以上的心理满足。下面举两例分别说明。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语法的掌握是高三英语复习期间重要的基础性任务,而机械的默写让学生获得的常常是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如果转换教学思路,从激发学生乐学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一个个的主题去串联起相关的词汇短语或句型语法的话,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在复习中常常结合热门话题,让学生用彼时复习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关于媒体热门(热档**)、时事(领土争端)等主题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让学生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去组织,这样通过以写促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对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有机的'组织,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此类话题往往有积极的动机)。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是高三英语复习中的两大核心内容,重复的训练同样不能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自身的广泛阅读,到相关的英文网站或书籍中寻找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结合当前高考要求进行复习材料的自组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吸纳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的视角去编制出一个个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材料,这样从材料刺激的角度来看,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训练方式上看,符合考试的需要。而从具体的训练过程来看,则是在激活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在答题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3情感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

 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关于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应当是基于学生情感体验并自然生成的具有教育意味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情感教育还应当关注学生个体。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男学生因心仪的女孩远离而失落,高考在即,这样的情形让身边所有的人都着急。笔者在与该生几次谈话之后,一次给了他一份特殊的作业:一则英语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丰富并不易一下子读懂,而其后提出的问题却指向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后来这个孩子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读懂了材料,并在材料后附了百度总裁李彦宏的一句话“不动摇”。解决了学生的这一认识问题,其情感自然就摆脱了消极状态,从而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往往并不是一个宏大概念,而是基于具体学生而实施的个性化教育。

情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等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情绪所能控制的,因为自己的感情所致,党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自己却没有能力去解决,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情感教育是非常的正确的,它可以帮助你去解决很多的感情问题,可以更理智的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那样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看的一清二楚

索尔•高顿:“对你来说,成熟的爱是你关心别人比让别人关心你更重要;这种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蓬勃向上的。不成熟的爱是,对你来说,别人关心你比你关心别人更重要,你的爱是其他人的一种负担,与你恋爱的状态让人感觉筋疲力尽。”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本关于儿童性教育的书,从小对跳跳我就给他读过这一类的书,有一本《小鸡鸡的故事》,每次读我爸就会冷笑一声然后不好意思地偷偷跑开。其实性教育不管多早都要有意识地教他,他很小的时候会跟他爸爸说:“爸爸,你不可以随便亲我”,遇到不熟悉的人也会说不可以。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家庭性教育的知识,西方这方面相对的是非常开放的,而我们可以先在家庭教育方面追上,以平常的态度对待,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样的问题是难以启齿的,他真的遇到困难就不敢提了。

跳跳这两天来了个近郊游,难得离开外公外婆三天,回来的时候我跟他说,你回家了问外公外婆他们想你吗?他回答说:“如果他们说不想呢?”我想想答:“那你就回答他们我再出去玩几天吧”他又问:“如果他们说想呢?”“那你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怎么样?”他这才满意地笑了。我很惊喜地发现他会想象不同结果自己不同的应答。

跳跳周末约了好朋友毛豆豆,他问毛豆豆:“我去山里的时候你想我了吗?”毛豆豆在玩别的,没听到,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他便又问了一遍还是没得到回答,他就说:“你要不回答我,我下次就不和你见面了。”毛豆豆终于回答:“想的,想你的”跳跳又回答:“嗯,你想我我们下次还要见面!”每次听到他们可爱的对话,我们都觉得惊喜极了。

在游乐园玩耍,三个妈妈在门口看着他们仨,另一个小朋友打了小木马一下,跳跳立刻把手里的球砸向对方,并说:“不准欺负我们的毛豆豆!”三个妈妈一下子被跳跳都感动了,他大多数时候都能站起来保护自己的朋友,其实真的这个孩子让我哭也让我笑。

这周发了两次可大的脾气,视频时看到兜兜有佩奇饼干,他很想要要立刻去买,但已经是饭点我不同意,他就一直闹最终以我抱着他在电梯里结束,他哭着回答:“我不要去了,我不要买了”回到家他说可怜兮兮地跟我说:“妈妈,你不要再生气我了”“妈妈是语气不好了,对不起”“你下次不生气我了好吗?”哎,连着两天我感觉我被跳跳弄心态全崩了!剩下的暑假我还是要继续修行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