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征,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也会有烦恼,不一样的阶段的孩子心理是不一样的,下面分享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征11岁半到2岁半
反复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2岁孩子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3岁孩子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3岁孩子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4岁孩子
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4岁孩子的心是活泼的,他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更有灵敏的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
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孩子
开朗愉悦,懂事了,讲理了,一心要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5岁孩子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一心一意要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之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到了5岁半,会有一个重大改变。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
6岁孩子
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自己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7岁孩子
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
7岁孩子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会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
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孩子
突然变成话匣子。
和7岁完全相反的,8岁孩子忽然变成“话匣子”了。他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
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
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
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作、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
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
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
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9岁孩子
独立而执着的年龄,学习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在此之前的数年间,每升高一年级,功课要求的难度比上一年都似乎只是增加一点点,而现在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要胜任四年级的功课,不但需要孩子具备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抽象观念,还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如今或多或少能记住的一些知识。
老师们都很清楚,对四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一种跨越式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假如过去一直学得很好的孩子,如今忽然出乎意料地变得学习很吃力,这往往会令家长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尽管不少九岁孩子的确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课业要求,但是,更多的孩子还是喜欢上学的。早上起床准备上学的一整套惯例,到了现在已经变得相当顺利,很少再有焦头烂额的忙乱了,而且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自己承担了做好准备去上学的许多事情。
不过,话虽如此,一个九岁的小小少年还是有可能丢三落四,哪怕他头天晚上已经做好了准备,该拿的东西都放到了妥当的地方,可是,在去学校的时候,该带的东西他也仍然可能没有带齐全,你还是要不时地提醒他才好。
孩子回家聊学校的话题可能比以前更多了。他尤其喜欢聊他自己的某些成功的、突出的表现,也喜欢聊聊学校发生的某些特别事情。
由于成就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相当重要,因此小男生和小女生往往都变得十分好强,不论是做功课还是玩耍,他们都不愿意失败,都要竭尽所能。
10岁孩子
生活非常美好,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
孩子给人的感觉就仿佛9岁和10岁之间真的有个分水岭,一旦跨过去孩子就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来到一个全新的地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从10岁到14岁的成长周期。当然,有些孩子在这片新地域里还站不太稳,他们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10岁孩子的日子比9岁时好过多了,尤其是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10岁的孩子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随便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比如说晚饭后可以出去玩,没有家庭作业,或或者光顾一个儿童乐园
惧怕的情绪少之又少。以前怕狗、怕黑的孩子,根据10岁孩子的报告,实际上他们自然而然不再害怕这些了。
10岁孩子最常见的情绪表达,是生气,这够让你意外吧这个心满意足的、乐于合作的、可爱的小小10岁孩子,生起气来,那叫个火山爆发,又快又猛,甚至又踢又咬。如果他能控制得稍微好一点,他会张口大骂,会哇哇大哭,也会一边狠狠跺着脚一边哇啦哇啦骂着回到自己屋里去。
尽管10岁的孩子也会气得哭,不过总的来说他们觉得“都多大了,哪能哭呢”,所以,这个年龄的眼泪是最少的。一个男孩子可能很坚定地告诉你,“要是割破了哪里,或者他们不带我去哪里,我才不会哭”,可是如果爸爸死了,他还是会哭的。
刚才还雨泪滂沱的孩子,转眼就可以淡定地跟你侃侃而谈。悲伤有时候会令他们落泪,不过不常有,他们倒是更容易被气得大哭。
10岁孩子可能会伤心,当然通常不会伤得太深。如果谁伤了他的心,有些孩子会“哭着回家” ,也有些孩子装得若无其事,很快镇静下来,掩饰自己的难堪。
11岁孩子
时刻处于动态的年龄,状态不稳定。
11岁的孩子在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方面,不会刻意做有规律的事情。
在情绪方面,叛逆的苗头已经生长。11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成长,独立意识增强,反复无常是常态,家长要予以理解。
在活动与兴趣爱好方面,对抗性增强,不愿独自玩耍 。在学校,开始十分严格地要求老师,老师们也面临挑战。
12岁孩子
性格和行动都处于较理想状态,青春期初期各项特征凸显起来。
12岁孩子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让大人省心不少,负面情绪减少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点。他们自信独立、善解人意,并有了自我主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家人关系缓和,异性之间不再排斥,同时兴趣广泛,偏爱集体活动。对学生生活充满了热情,甚至热情过度。
在道德方面,他们多了一丝思考,少了一丝冲动。
13岁孩子
自我性格纠结的一年,动手能力频频闪现灵光。
13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来个突然转向或者急刹车。他一改12岁时的阳光、沉稳,再度陷入纠结的状态。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
他虽然不喜欢与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时的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
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可是,在动手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喜欢敲敲打打,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东西。
总体来说,13岁的少年已经明显显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14岁孩子
充满朝气的一年,但不能忽视发生的意外事件。
当他从拧巴的13岁迈入14岁的年龄时,在这个充满生气的一年,你会看到角色多变的少年。他热爱学校,热爱与人交往,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14岁的他包容性更强,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对看不惯的事情也较少大肆批判。
尽管14岁的孩子具备这么多优点,但不能忽视这时候有些男孩和女孩会接触毒品。在性方面,14岁的年青人由于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会遇到意外怀孕、堕胎等诸多问题。
这时候,家长如何面对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岁的年青人绝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这是值得让人欣喜的事。
节选自路易丝·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岁孩子》
育儿路上,总不平坦,迷茫、焦虑、沮丧、烦躁围绕着我们。
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征2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一、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语言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征3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 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由于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
由于3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3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家长帮助和解决。
2、 活泼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很不听话,很淘气。3岁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注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5-6岁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4、5岁的儿童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波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吃不了”。
三、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共同的特点,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摆弄弄。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5、6岁儿童就不同了,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要因嫌麻烦而拒绝孩子的提问。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低下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 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家长应及时配合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全面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每个小孩生特点都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2-3岁幼儿正是处于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分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1一岁半:爱唱反调
一岁半的宝宝最喜欢和父母唱反调。当父母叫“宝贝,过来!”时,他可能会呆若木鸡或反向而行。而当父母要求他“把你的盘子给我时”,盘子可能马上掉在地板上。如果你给他左脚的袜子,他很可能会把已经穿在右脚上的那只脱掉。
不仅叫他的时候他不过来,他甚至不会听从你的指挥。“不要”是他的口头禅。在实际生活中,他也抱持着“获得”而非“给予”的心态,去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一岁半的宝宝很少做一些取悦他人的事,他们的行为完全被自己的希望与欲求所掌控,而且做起事来硬帮帮的,一点弹性也没有。
一位母亲就曾经说过:“你得把你的孩子当成机器人来教。”这一点说明了何以你必须找对方法来管教你的孩子,才会产生较佳的效果。无论他的对应方式是唱反调或是不合作,最起码是可以预测的。
两岁:开始关心他人
幸好,过了情绪不稳定的时期,宝宝又开始活泼开朗起来了,宝宝到了两岁的时候,所有的行为都变得平和许多。他们比以前长大懂事,可以静下来做自己能做的事,但不会尝试超乎能力范围的事。他们的肌肉运动技巧也比早先成熟,比较不会把东西掉在地上。
此外,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也比以往娴熟。他们会告诉你为何想要更多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这比一岁半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他们找东西时,也心平气和多了。两岁大的宝宝,需求不再像往昔那么强烈,他们可以等一会儿,也更能忍受挫折。他们的人际关系,包括和自己以及他人的关系改善了很多。他们会开始关心、友爱他人,也会关怀朋友和家人。
两岁半:令人一个头两个大
宝宝到了两岁半的时候,又开始让你一个头两个大了(在这段时期,他们会接二连三地闯祸,这个年纪的宝宝,可以说连狗都嫌。)也许你一觉醒来,便发现你那位友善、可爱、温驯的小朋友发情大变,成了刁钻、需索无度、爱唱反调的捣蛋鬼,你可以经常听到他将“不要,我不要!”挂在嘴边。
这个年纪的孩子最令人头痛的地方,在与他们没有能力做决定,或者做了决定之后,没多久就变卦了。这是一个对立、极端的年纪,因为他们会在“我要——我不要”之间梭巡不定。
此时,许多做父母的不禁会问:“我那个可爱的宝宝到哪去了?”“难道我没教好?”事实上,他们一点也没错,只不过他们的宝宝已经长大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到达下一个成长的螺旋阶段前,孩子带来的欢乐会逐渐减少,直到另一具令人愉快年纪的到来。
三岁:喜欢与人分享
幸好,正当许多家长准备向这些令他们伤透脑筋的孩子投降时,一切意有奇迹式的转变。两岁半的宝宝爱唱反调,三岁的宝宝却对父母百依百顺。
三岁大的宝宝喜欢做你要他做的事,也喜欢与人分享。“我们”是他们最喜欢的字眼。
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像从前那么执拗、倔强,甚至专横、贪婪,他彻头彻尾变了个人。现在,他会高高兴兴地听话办事。此外,他开始能从和别人的对话中得到满足与乐趣,他也喜欢应用刚学的字句。当你鼓励他去做你要他做的事时,他往往表现得出乎你意料的好。总而言之,一切让你乐透了。
三岁半:缺乏安全感
这种好景维持不了多久,又会回复原先的景况。三岁半的宝宝会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而且几个月前他兴致勃勃的事,现在反而无法静下来做,他们现在玩的是没有安全感的游戏。
无论男宝宝也好,女宝宝也罢,都会不由自主地找哆嗦、绊跤、摔倒或摇晃。他们的语言不再像早先那么溜,这可能是口齿不清、说话结巴的年纪吧!而他们紧张、不安的程度,常令人咋舌。这个年纪的宝宝喜欢眨眼睛、咬指甲、吸大拇指,甚至常装鬼脸,让父母头痛的不得了!
除了在生理及语言上有不安定的现象外,许多三岁半的宝宝在人际关系上也有很大的障碍。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你看什么!”和“你笑什么!”此外,他们及需父母的注意,一旦父母不注意他们,他们会变得十分沮丧,因为他们会担心父母不爱他们。总而言之,这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年纪。
四岁:爱吹牛
这个年纪孩子的夸大特质对父母来说,不啻一项解脱。因为几个月前,他们的才被这孩子的不安、焦虑,弄得疲惫不堪。(而当他们夸大的特征持续一段时间后,有些父母反倒希望他们不要那么自信和充满安全感,不过大多数的父母,仍然很高兴看到孩子的改变。)
如果要找一个词语来描述这个夸大的年纪,那么用“脱缰野马”来形容他们,应该再贴切不过了。四岁大的孩子像匹脱了缰的野马,他会攻击别人、踢小狗、丢石头,然后一溜烟地跑掉。换言之,他们讨厌被人管;他们喜欢吹牛、撒谎、说脏话,甚至比前一个阶段更令人伤脑筋。
在人际关系上,他们到哪都一副小霸王模样。他们以违抗父母为乐,仿佛愈和父母对搞,自己就愈像大人。此外,他们喜欢天马行空地幻想,而且是个十足的吹牛大王,这一点绝大多数和父母是不会欣赏的。
四岁半:分不清真实与幻想
直到这个时候,许多父母才明白:绝大多数的孩子无法将某个阶段的良好表现,持续发展到更成熟的地步,而这两者之间并无中间地带存在。四岁半是另一个“中断”的阶段。孩子们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或身处何地。有时,他会退回热情、精力充沛的四岁,有时,他又像个五岁大的孩子一样,沉默、安静;而通常他都介乎二者之间。
这个年纪的孩子分不清真实与幻境之是的差别,这种真实与幻想事物的混淆不清,不仅让父母十分气恼,有时也为自己惹来不少麻烦。此外,许多孩子已经会针对死亡与病痛,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了。不过他们在问问题时,他们常常直言无讳,弄得周遭的人浑身不自在。
五岁:黄金年华
当孩子从激越的四岁半迈向安静、沉默且爱美的五岁时,许多父母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葛赛尔博士曾经提出“黄金年华”这个名词,其中就包括了五岁这个阶段(另一个阶段是十岁)。五岁孩子的典型特征是他们做任何事都求好心切,由于这种心态使然,他们的表现自然让父母赞赏有加。
不仅他们的表现博得周遭人的喜爱,他们和善的态度也让亲朋友长辈们喜欢的不得了。一个满心欢愉的五岁大孩子可能会宣称:“今天我要做很多好事,而且我决不做任何一件坏事。”或者,他可能一早醒来就告诉你:“我今天真幸运!”
母亲是他们的生活中心,所以和母亲在一起或为母亲做事,对他们而言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他们喜欢听父母的话,喜欢在父母的指示与允许下行事。他们一扫四岁半时的不确定与不可预测,脱胎换骨可信赖、稳定、且适应良好的五岁大孩子。由于充满安全感,五岁大的孩子一派安静、友善、并能宽容地与人往来相处。无论对孩子或对父母而言,这个阶段都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五岁半到六岁:极端自我中心
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很清楚孩子的成长规律。然而,暴风雨常尾随寂静而至,在美好的五岁过后,跟著就是一番狂风骤雨的景象。在很多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常令人联想起他们两岁半时的种种,只不过此时他们较先前高壮胆大,也更难驾驶。
这是相当极端的年龄——他们会在瞬间厌恶原本喜爱的东西。此时,母亲不再是他们生活的中心了——现在他们会自己权充母亲这个角色——他们变得极端自我。
他们希望每件事都是为他们设想的,且能依照他们希望的方式进行。这一点自然和大人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许多反对和违抗父母的剧情便一一上演了。当父母要求他们做事时,“不,我不要!”或是“我不想嘛!”是他们最常见的反应。
万一你和这个年龄的孩子时起摩擦,请你千万记住:这个时候,他们真正不能适应的是自己。况且这个年纪的孩子在某方面颇具魅力。他们活力充沛、精力旺盛,而且极易接受新事物,一旦他们渐趋稳定后,你会发现他们是相当不错的伙伴。
当孩子大步迈向七岁时,这暑期美好的特色会更为鲜明。简而言之,六岁半到七岁之间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是相当令人喜爱的同伴——他们亲切、有风度、充满热忱,而且洋溢着活力。他们极具想像力和创造力,你可以从中分离许多乐趣,而他们也很喜欢大人的陪伴。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2第一阶段:孩子能自如地表达自己
5岁孩子的基本语言能力已经发展较完全了。5岁半的宝宝一般已能掌握2200-2500个词汇,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且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
到6岁的时候,宝宝在成人正确的引导下,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第二阶段:孩子能自发的进行角色扮演
宝宝能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可以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简单的角色。
第三阶段:孩子可以自己编故事
能比较完整地复述一个熟悉的故事,自己还会编出一些原来没有的情节,这预示着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记忆的正确性也有了提高,这时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正确看动画片
很多父母在忙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电视或是手机,虽然适当的看动画片可以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但是如果长时间看,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所以,父母要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最长可以看半个小时,最好保持二十分钟。而且看完以后,要和孩子讨论一下动画片里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每天坚持亲子阅读
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肯定不识字,所以父母可以买一些图画书,和宝宝进行亲子阅读。
并试着提问宝宝书里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不用开口说话,父母就知道孩子想要干什么。
所以父母可以试着「傻一点、懒一点」,装作看不见,问宝宝要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试着用语言去沟通,慢慢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不要嘲笑宝宝的发音
孩子刚开始说话的时候,有很多发音不正确,于是很多父母喜欢嘲笑宝宝。
孩子也有自尊,被嘲笑以后,孩子就会不愿意说话,甚至会讨厌说话。
所以,父母不要嘲笑宝宝,也不要过分的纠正,你可以用正确的发音无意识的重复一遍宝宝的话,这样宝宝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3婴幼儿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能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
婴幼儿能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
婴幼儿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无意想象占主导
3岁左右的幼儿会玩想象性游戏,但此时孩子的想象简单,是无意的、自发的。
想象的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是说谎。
幼儿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幻想的性质。
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
其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质。幼儿思维的进行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动作。只要让婴幼儿的活动对象和动作一转移,婴幼儿的思维也就会随之转移。
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程度的概括,还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婴幼儿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婴幼儿思维的范围具有狭隘性,思维的内容具有表面性,思维持续的时间具有情境性,
婴幼儿往往认为事物的概念和规则是固定的、单一的、不变的。因为认知的局限,有时会表现出执拗甚至违抗。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中,有不 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来看看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1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四、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2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年龄段特征
一、2岁儿童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已经是成人的75%,到了5、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普通成人的90%,而体重只是成人的30%。
二、儿童在学前这个阶段,粗大运动技能与精细运动技能都已经越来越趋向熟练精巧,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地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或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也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给图画上色、书写单词等。
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3一、想象力丰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二、容易受父母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学龄前儿童学习特点:
1、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
3、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1、3-4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及游戏特点
(一)、身心发展特征
(1)、生理发育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3岁前有些降低,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远未完成,容易变形。幼儿大肌肉动作比较协调、小肌肉动作显得笨拙。胸重继续增加,脑机能也发展起来,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加强,但兴奋和抑制过程还是不平衡。
(2)、心理发育由于3-4岁幼儿动作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幼儿的心理在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感知觉:3岁幼儿的感知觉比以前提高了,能根据成人的要求,迅速找出和家长手中一样颜色的彩旗,能正确分变几种基本颜色;3-4岁幼儿已能较好地辨别各种声音;3-4岁幼儿已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等特性;幼儿的知觉已有明显发展,他们已知道了一些事物的名称,并能在成人诱导下,说出某些事物的特点,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方面有初步发展,对于上下方位已能分辩。注意:3-4岁幼儿注意的时间较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在较好地教育环境中,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钟。颜色鲜艳、会动的玩具,适合他的需要和兴趣时,注意能维持较长时间。记忆:对事物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一般可保持两三个月,而且记忆的内容也较前丰富,不仅能记住人,还能记住一些人的动作、活动、别人的简单委托和要求。记忆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识记开始发展。对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语词记忆。思维和想象:3-4岁幼儿的思维表现出感知动作向具体形象过渡的特点。他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更不会逻辑推理,思维是具体直接的。3-4岁幼儿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他们的想象也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分化能力差,想象有时与现实混淆,或脱离现实。语言:已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儿歌、讲故事等活动及成人的指导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和比较恰当地使用一些词句。情感:3-4岁幼儿有时出现”怪“脾气,难管教,常和成人产生对立情绪;这时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集体感非常弱,不习惯与别人共同生活和游戏;幼儿爱美的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如喜欢美丽的颜色和服装,爱听音乐,喜欢观赏歌舞表演及画片等。意志:3-4岁幼儿意志能力很差,缺乏忍耐性,不善于控制自己,不能很好遵守各种规则。
(二)、游戏特点
(1)、从游戏的内容看3-4岁幼儿的游戏,有很多地方还跟婴儿的游戏差不多,游戏的主题更多的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此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于单纯的动作的重复,而是力图赋予这些动作以一定的意义,如幼儿已不像婴儿那样只把钥匙放在布娃娃的嘴上,简单地重复喂东西的动作,而且还力图做出妈妈的样子,这能反映出母亲与孩子间的关系。
(2)、从游戏的形式看3-4岁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有了明显的主题和角色,但是,他们还不是经常从角色的分配来开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如孩子拿起橡皮管的时候,就说:”我是大夫“,是因为有听诊器这个游戏材料的直接刺激,而且这时孩子与同伴在游戏中发生纠纷,也往往是争夺玩具或游戏材料产生的(3)、从游戏的其他因素看在游戏的时间方面,3-4岁孩子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转变。对同一个游戏,不能坚持很长的时间,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在成员方面,参加的人数也很少,根据研究材料显示:约有70%的3岁儿童都喜欢做个人游戏,或跟其他儿童进行短时间的交流。
2、4-5岁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幼儿游戏特点
(一)身心发展特征
(1)、生理发育: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2)、心理发育:注意力:4、5岁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当选用有动感、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孩子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观察力: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4、5岁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以观察手表为例,他们感兴趣的是里面那根会走动、发出声响的长针,当放开手表,问他们里面有几根针,他们就不一定说得准。能引导他全面地观察,如有几根针,有哪些数字,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表带上有什么等等,那孩子的收获与独自观察所得就大不一样了。我们还可引导他观察长短针的关系,然后让孩子小结,和他一起寻找正确答案。发展中班幼儿的观察力,需要多角度的指引,多问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深入观察。想象力:想象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表现。4、5岁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如捧起米来,米粒从指缝间落下来,他们会叫:下雨啦。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因此,需要我们帮孩子找一个着眼点,或是示范想象这样容易使孩子开窍。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孩子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如画大象,他能没见过的情况下画出大象的多种形态:洗澡、吃苹果、卷木头等。孩子的想象与其本身掌握的知识很有关系。因此,要不断扩大孩子的视野,孩子的想象力才能丰富?记忆力:5岁左右的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也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如在游戏时无意中看到妈妈切洋葱,让洋葱熏出了眼泪,以后便不敢弄碎它了。中班幼儿记忆怕另一特点: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跟孩子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他们记的时间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要发展中班幼儿的记忆力,关键的一环是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要提高孩子对语词的理解能力,当孩子听得懂故事和父母解说的各种现象时,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思维力:4、5岁幼儿的思维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和大班相比,他们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如洗手时,他们会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里,然后看着肥皂滑落。同时他们会思索着:为什么肥皂这么滑?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到草地上去捉虫,问问虫子为什么是哪种颜色,蚯蚓什么走路等等。
(二)、游戏特点。
4岁儿童的想象力比3岁儿童更为丰富,他们的游戏更富于胆略和进取心。他们常常十分逼真地扮演男角或女角,他们喜欢穿上能充分体现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的服装。在区别自己和所扮演的角色方面,4岁儿童比3岁儿童有更高的鉴别力。他们开始懂得什么时候是扮演角色,什么时候是他们自己。4岁儿童开始做有规则的游戏,他们能懂得游戏规则的重要,还懂得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游戏的含义。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更为广泛了,有些角色来自日常生活,有些角色则是他们创造出来的。由于协调能力的提高,4岁儿童能玩更为复杂的玩具。他们能使用画笔画出他们想要画的东西,能用积木搭起楼房和很有意识的建筑群。
3、5-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游戏特点
(一)、身心特征
(1)、生理发育这时期,孩子的身高增长相对较快,头长和身长的比例因身高的增长而逐渐变小,身体各部分外观比较匀称了。5岁的儿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了,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技巧性运动,如骑小自行车、滑板车、滑旱冰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进行一些竞赛性的活动,我们在体育游戏中会更多安排一些有竞争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及积极的求知态度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对与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更感兴趣,如”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他们也不在满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们更喜欢自己找答案,他们对百科全书更感兴趣。而且这时的孩子非常喜欢把玩具拆开,其实不是搞破坏,是他们更满足于探索玩具里面的奥秘,他们对自然现象和机械运动的原理开始感兴趣,我们不妨提供一些废旧的东西让他们拆。
(2)、心理发育第一、5-6岁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们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不过这时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强,随意发脾气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如摔跤了也不太会大声啼哭,而且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
(二)、游戏特点
(1)充满幻想和创造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如用一根棍子当马骑,用一根冰棍棍当注射器等。
(2)合作意识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戏了,这时经常会听到"我不理睬你了"、"我不要跟你玩了"之类的矛盾。在游戏中他们能很好的分配各种角色、工作任务,在大班年龄小组活动的形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是一种锻炼孩子团队行为的活动形式。他们在自己的小团队中进行各种活动,同时也会形成一种他们自己认同的规则,并会努力遵守,如果谁违反了规则,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破坏规则的儿童会被排除在外,这段时间成人要适当引导,这对孩子今后的集体意识培养是有意的。
(3)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能够初步归纳游戏中所学的知识大班幼儿有明显的好学、好问的特点,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游戏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和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能够更好的吸引到幼儿,而且内容最好是随性的,能够有所收益,有所启发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知识,和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东西,对游戏进行改造,加以完善,使游戏更加生活化。而且会将所改的游戏进行归纳,运用于别的方面,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能将所归纳的东西运用开来。
七岁孩子有哪些年龄特征
七岁是一个退缩的、内敛的、沉静的年龄段。对任何事情都过度敏感,个个都是“小担心”, 很少有人能让七岁的孩子觉得这人对他好。但是七岁的孩子也往往是个好学生,而且追求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讲道理,越来越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了。同时他实际已经表现出了一种细微的、全新的、正在成长的独立感,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好思索。所以,此时家长们要尊重孩子越来越多的自我控制,并且要理解孩子、呵护孩子,不要让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七岁孩子的年龄特征
沉静、内敛、退缩—
七岁的孩子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七岁的年龄是一个很独特的年龄。七岁,十分特立独行地站在了活泼好动的六岁与开朗外向的八岁之间。不论是谁,都会有生机勃勃、幸福快乐、安详坦然的时光,七岁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总的来说,七岁是一个退缩的、内敛的、沉静的年龄段。这一阶段刚开始的时候,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在经历了六岁的纠葛与冲突之后,孩子终于能够沉静下来,这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是,一旦七岁的孩子开始走向退缩,他则往往会无休无止地一再退缩,仿佛要躲藏到空山幽谷之中再也看不到任何旁人,他才会觉得稳妥和放心。这和六岁完全相反。六岁孩子有可能愿意跟任何一个人说话,跟任何一个人分享他的想法、他的热情。可是,七岁孩子却变得十分少言寡语,不太愿意和别人打交道。
1 七岁孩子的感情特征:对任何事情
都过度敏感,个个都是“小担心”
◎◎缺乏认同感
很少有人能让七岁的孩子觉得这人对他好,因为在他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怀有恶意、带有敌意、存心不善,每个人都处处对他吹毛求疵。他尤其相信他的老师专门跟他鸡蛋里面挑骨头,所以,他常常会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老师如何虐待他,如何对他不公平。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最好不要相信他的这种故事。七岁孩子总以为别人不喜欢他,也总是担心别人会不喜欢他:“那些家伙肯定要取笑我。” 他每每会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易于伤感。而最突出的特点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个个都是“小担心”:什么都值得他们担心。甚至,他担心原子弹、战争、龙卷风,以及家里会不会没有足够的钱用了。
◎◎满心担忧,满心惧怕
七岁的小同学会担心等到上二年级的时候,功课会不会太难了,对他的要求会不会太高了。七岁的小姑娘会担心老师是否不再喜欢她了,别人也是否都不再喜欢她了。除此以外,她还担心自己的身体,任何一点点小病小痛,她都会以为是不是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而七岁的小小伙哪怕多打了几个嗝,他也会有可能觉得这是他快要死了的征兆。他同样也担心跟他
亲近的人会不会死掉。真的,七岁孩子满心担忧,也满心惧怕。这个时候能让他感到害怕的事情,恐怕是他前前后后的这几年中最多的了。他甚至害怕一些根本就不曾发生过的事情,比方说,害怕自己上学会迟到。比这要现实一些的惧怕也有,比如说,怕黑。地下室里的静寂,会被他诠释为不祥的静寂;挂在椅子上的一件衣服,也有可能会被他当做是一个贼、一个鬼、一个密探什么的。(译者注:美国人的住宅多为独立房屋,而且多有地下室。)
不过,另一方面,七岁孩子却又变得不再害怕以前曾经害怕过的事情了,例如去看牙医、去游泳。不少七岁的小朋友这时已经有能力应付一些让人提心吊胆的场景,例如,一个七岁小姑娘暑假的时候自己搭飞机去了一个地方。我们问她害不害怕,她这么回答:“害怕,可是,你要是想去奶奶家玩,你就必须做些让人害怕的事情。”另一个七岁小男孩,知道用他的手电筒赶走衣橱里面让他害怕的影子,还知道用手电筒替在前面开路的妹妹照亮去地下室的楼梯,并且彬彬有礼地说:“女士优先。”
◎◎易产生负面情绪
七岁的孩子不但有很多让他担心和害怕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让他觉得自己“倒霉”的事情。有个小女生就曾经这么对我们说“我怎么总是这么倒霉?为什么倒霉的事情总是要落到我身上?我还不如死了好。”她在这里所说的如此“倒霉”的事情,原来无非是到了该她上床睡觉的时候了。
还有,七岁孩子往往很强烈地认为爸爸妈妈更爱他的兄弟姐妹,而不怎么爱他;爸爸妈妈更多的是为兄弟姐妹做事情,独独不为他做什么。我们有一个故事十分典型:爸爸替五岁的弟弟把自行车修好了,七岁的哥哥忍不住去找妈妈发牢骚:“他从来不修我的自行车,他从来不替我做什么事情。这个家里从来就没有谁帮我做过任何事情,从来没有谁在乎过我,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妈妈让他去车库里看一看,也许爸爸把他的自行车也修好了。小哥哥坚持道:“没有!他才不会帮我做任何事情,他从来没有帮过我。”而实际上,爸爸不但替弟弟修好了自行车,而且也已经把他的自行车修好了。
能体现七岁特征的典型表情,是孩子要么拧着眉头,要么嘴角朝下撇着。眼眶很容易就红了,不过他会努力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当众落泪在他看来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七岁孩子很容易陷入失落之中,真是“人生不如意常七八九”。如果玩得不开心了,他每每会独自向隅,喃喃自语道:“我不玩了。”在家里,一个七岁的男孩子冲回自己的小屋把门摔上,是很常见的事情。他还有可能威胁你说要离家出走。这跟孩子四岁时候的“离家出走”很不一样。四岁的时候,孩子是因为对外在世界的那份热望与向往,使得他想要往外跑;但是,现在已经七岁了的他,却只不过是想借此逃避苦恼而已,他以为这样就能逃离那些让他觉得难以忍受的事情。
◎◎沉静,爱思考
七岁的孩子变得更有耐心听讲,也往往是个好学生(当然,要在他能力范围之内)。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你给他读书;他喜欢看电视、跟人商讨问题,也喜欢靠他自己把事情做出来。一个有点难度、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在七岁孩子眼里可以是一项有意思的挑战,而不像他在六岁的时候那样往往有畏难情绪。假如我们成年人能够愿意接纳孩子过于敏感的感受,宽容孩子常常出现的沉默、郁闷、易于伤感的情绪,并且充分享受孩子的这份安静与内敛所
带给我们的愉悦,那么,七岁其实完全可以是一个安宁祥和的年龄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七岁的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之中,左思右想。如同他的手总是要不停地东摸摸西碰碰,以便通过手来感知他遇到的一切东西一样,他的大脑也总在不断地整理、不断地思索。他吸收进去的东西远比他回馈出来的东西要多很多倍,而他的思维活动也远比他表面上显露出来的要繁密得多。他甚至可能会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这个年龄的孩子,仿佛是在竭力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通过对他吸收了的东西反复思量,来界定他自己是谁。
2 七岁孩子的性格特征:趋于独立、
完美主义、多愁善感
◎◎独立感增强,越来越通情达理
七岁孩子这时候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一种细微的、全新的、正在成长的独立感。比方说,遇到什么困难,以前他会更希望有人来帮他解决问题;而现在,他至少会愿意尝试由自己来克服困难。不过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不会显得特别具有冒险精神。他更愿意停留在自己熟悉的层面上,而不太会对新奇的东西跃跃欲试。
也许七岁孩子最让成年人感到能松一口气的地方,是他变得越来越讲道理,越来越愿意(当然,是在他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了。因此,即使他现在偶尔输掉了某场竞赛也不会轻易大发脾气了。不过,七岁并不是一个富于幽默感的年龄,如果你想通过几句插科打诨来扭转局面的话,那么效果显然不如在孩子其他年龄段那么明显。
◎◎一旦开始做起来,往往很难放得下
七岁孩子在心智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往往倾向于陷在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形之中拔不出来,不完成不罢休,或者不满意不罢休,除非有人出来制止。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常常会觉得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付出的时间太多了,做得太过头了。比方说,在家里的一面墙上没完没了地练球、一口气看好几个小时的书或者电视。不少家长对我们感慨说,幸亏一本书分成了好多个章节,也幸亏电视节目到时候就完了,否则的话,他们简直就没有办法能让孩子放下书,或者离开电视机。你要让七岁孩子开始做什么事,不算很容易;但是他一旦开始做起来之后,你想要让他停下来,只怕更不容易。
◎◎自我意识增强
七岁的小家伙现在已经更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人。他不算是一个只会想到自己的人,但他很喜欢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中。他首先是从各种所见所闻中汲取一些印象和感觉,然后在自己头脑里反复思量,以此构筑并强化着有关自我的意识,到了八岁的时候,这种意识便会脱颖而出。那时候,他就会凭借着他崭新的装备(自我意识),走出七岁的自我小天地,走到大千世界中去,看看他这个自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因此,现在七岁的他正忙于发现、改进、强化他的自我意识。这时,能够有机会独处,做他想做的事,这可是非常珍贵的时间。
所以,七岁孩子喜欢能有他自己的房间,让他可以退缩在里面,守护他的内心世界。有些七岁孩子的自我意识与他的身体已经有了较强的联接。他开始觉察到那是他自己的身体,从而不再愿意让别人看到,尤其是异性。假如学校里的厕所没有小隔门,他情愿不去上厕所。这时的他甚至也不愿别人碰到他的身体。
◎◎追求完美主义
七岁孩子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对自己做事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会认真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都想要做到满意为止。不少妈妈反映她们的七岁小朋友太在乎完美,太惧怕失败。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这个年龄段都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每张拿回家的卷子都是100 分,任何一点小错误都让他觉得羞耻。也许正是这种希望自己能够完美的心态,使得七岁孩子在课桌上用橡皮擦用得太频繁,有些老师干脆把七岁龄叫做“橡皮擦年龄”。想要把什么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这实在不容易。六岁时孩子往往更善于开头,向一个个新的目标进军;而七岁的孩子却往往更善于把一件件的事情做完。
◎◎易退缩
另一个和过去不同的地方,是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六岁的小家伙会寸步不让,直到战胜对方。而七岁的小少年却可能从矛盾中抽身而退,默默嘟囔一句“不公平”或者“赖皮”,独自离去。这也是七岁孩子的典型特征之一,他遇事往往倾向于退却。
◎◎渴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
七岁的孩子想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位置或者空间。这既可能是具体的物理空间,比方说餐桌上、汽车上属于他的座位;也可能是他在家里、学校里用良好的行为表现所获得的地位。而兄弟姐妹们之间的纠葛,则使得他在家里更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地方。
孩子在意他在家里、学校里的个人位置和空间,这其实跟他现在对空间的兴趣很有关系。七岁孩子喜欢确认某个东西的具体位置,尤其是他自己,他总想知道自己站在什么地方。而另一方面,七岁孩子对时间的兴趣,倒是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的七岁孩子已经会认表了(他渴望能有自己的手表),(译者注:这是在上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的作品,这个表是指老式指针表,而非现代数字表),甚至可能喜欢自己计划一整天的时间安排。他显然已经能清楚地意识到在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时间的流逝。
◎◎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并呵护孩子的心灵
总而言之,七岁的年龄是一个比较沉静的、好思索的年龄。孩子这时候的沉静、退缩以及不那么暴烈的脾气,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并且能够去尊重孩子越来越多的自我控制,包括对他的身体、他的思想、他的脾气、他的声音、他的暴躁的控制;我们更要理解,孩子要控制这么些东西,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因此也就很容易疲累。所以我们需要呵护孩子,不要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还有,成年人和七岁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留心,七岁的典型性格使得我们对待孩子的时候应该比其他年龄段更谨慎,切不可以按孩子表面上显现出来的样子对待他。如果你能始终记
得孩子沉静表面的下面是他微妙的、复杂的各种感受,那么你和他的相处就会更融洽一些。孩子在六岁的时候,他的矛盾与冲突主要是跟妈妈争执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要做;而现在,他的矛盾与冲突更多是他心里的自我冲突,他想要达到自己的高标准,想要有好的成就、好的表现和出色的能力。
虽然在父母看来,七岁孩子太不快乐了一些,太觉得生活中处处都不如意。但是,孩子会渐渐长大,能让他觉得快乐的日子也会随之慢慢多起来。他的疲累感会逐渐减少,他的精力也会逐渐旺盛起来。做父母的要把握好自己和孩子相处的尺度,既要对孩子的抱怨表达适度的同情,又不必太把这些抱怨当回事。他的老师不见得就真像他说的那样不公平;他的朋友不见得真就有多么恶毒;他的兄弟姐妹也不见得真就对他有多么地不怀好意、故意耍弄他。
我们一定要记住,孩子的这些郁闷、烦恼、担忧,都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现象,孩子也不是故意“偏要”这样做。该同情的地方要表达同情,同时你也要让自己沉得住气,别冲动。切不要以你的感情用事来对待孩子的感情用事。
有一个很出色而且也很典型的七岁小姑娘,写了这么一首相当有见地的小诗:
我的苦恼是我自己的苦恼,
却也更是我的俱乐部;
我若想躲起来就会躲进去,
哪怕妹妹走过来我也视而不见;
我沉浸到了自己的苦恼中去。
另一首同样出自一个七岁孩子之手但明显十分阳光的小诗,也表现出了典型的七岁特征:
在文明的殿堂里,
在神明的殿堂里,
在你自己的殿堂里,
那是你温暖的家。
我爱这文明的殿堂,
我爱这神明的殿堂,
我爱这自己的殿堂,
那是我温暖的家。 --摘自《你的7岁孩子》
青春期前的孩子心理都比较无忧无虑,不会想太多,天天想着玩就好了,也没有过多忧虑,但是青春期之后想的就比较多了,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都比较浮躁,这也属正常现象,等过了青春期之后心理状态会稍微改善。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何培养好孩子是每个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分享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10-2岁儿童
0-2岁是人成长的婴儿期。这一阶段儿童刚刚出生,语言能力发育才刚刚开始,还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以往人们认为婴儿期的孩子就如同一只小动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此时在儿童的身体内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儿童也不是被动地接收刺激,而是主动地探索陌生的世界。
婴儿时期的大脑发育非常迅速。研究人员对动物发育研究后认为,人的童年漫长,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发育成熟,所以儿童出生后不久,大脑就开始迅速发育,大量的神经元产生,迅速增加大脑体积,密集的突触连接让儿童快速学习和认识世界成为可能。这一阶段大脑神经髓鞘化也迅速发生,在这个阶段中,神经节细胞制造出绝缘的脂质鞘,从而加快了许多脊椎动物神经传导的速度,让各种信号在体内迅速传输,孩子应对复杂世界成为可能。
婴儿期儿童的运动系统也迅速发育。儿童出生时身体比较娇弱,身体随着时间逐步成长,骨骼逐步长大,肌肉也逐步增加并产生力量,这些让儿童能够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动作。神经系统发育让大脑指挥和协调身体各个器官成为可能,儿童逐步学会翻身、爬坐和跑跳,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运动能力越来越强。
婴儿的认知能力也开始了发展。儿童从出生就在主动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开始模仿性的学习,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模仿是无意识的,后来的心理研究发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和模仿都是有选择的,例如对声音的认知,儿童会从各种自然声音中解析出人的话语并加以注意,这些会自然地过度到后期的语言学习中。
婴儿期的孩子会有面孔意识,这也是儿童选择性认知的一个方面,他们会率先熟悉经常陪伴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脸孔,记住并识别他们,产生安全感。随着成长,儿童将认识到事物是永恒的,有些时候它们不出现在自己面前,并不意味着事物的消失,有了永恒性的认知,可以进行亲子分离,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开始融入新的环境。
在语言发育方面,婴儿期的孩子首先发育的是语言的听觉识别和口头的输出,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对母亲的话语做出响应,随着发育逐步开始认知母语语言的音素,并通过母语环境的选择,母语音素得以强化,母语中不用的音素被淡化,辨析能力渐渐消失,这就形成了对母语的`保护机制。一般的儿童在一岁左右开始学语,逐步接受父母日常的词汇用语,口语和听力词汇日渐丰富。初步学习说话的儿童口语表达主要是名词和动词,并非完整句子,随着成长和理解深入,儿童可以说出更长的句子和更加复杂的内容,表述方式也更加规范,合乎语法规则。
2-6岁儿童
2-6岁的儿童处在幼儿期,一般在上幼儿园,开始走出家庭,进入新的环境。这一阶段儿童学习一些非常关键的常识。
幼儿期儿童的身体发育会放缓,大脑发育非常迅速。有观点认为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是胎儿期发展的延续和补充,到2岁左右儿童可以进行基本的生活,所以大脑会优先发育,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大脑重量会长到成人的90%,大脑突触快速成长,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日渐复杂。
在幼儿期,虽然身体的成长速度减缓,但运动能力是逐步增强的。由于大脑的发育,儿童神经系统越来越完善,对肌肉和身体各部分的支配和控制也越来越精细。此时儿童的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和对身体的运动控制能力都会大大增强,所以我们会看到低龄段的幼儿开始用手指涂鸦,而稍大的孩子可以握笔书写。
幼儿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步增强。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时的儿童大多数的时间活在想象中,喜欢玩一些想象类的游戏,假想游戏也是许多幼儿钟爱的方式。
幼儿期的语言发育也非常迅速,其发音器官逐步形成,能够更加自然地说话,儿童对语言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人的口语是各个发音器官协调动作的结果,元音字母依赖舌头的动作和其在口腔的位置,而辅音则依赖唇齿舌的配合以及鼻腔的共振,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主要在幼儿段发育成熟,所以此时也被视为口语发育的关键期,语言教育专家主张将发音肌肉的控制植入肌肉记忆,儿童发音也会更加准确和自然。
在语言认知层面,幼儿会有意识地关注语言中的音素,并能从其他人处学习发音,辨识出不同音素的替换影响意思的表达,通过一些活动可以进行音素的拼接,并自然发声。此时的幼儿还会在大人的指导下,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形成初步的文字意识,比如识别字母,懂得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阅读绘本。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2孩子表达能力的阶段性表现
第一阶段:孩子能自如地表达自己
5岁孩子的基本语言能力已经发展较完全了。5岁半的宝宝一般已能掌握2200-2500个词汇,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且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
到6岁的时候,宝宝在成人正确的引导下,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第二阶段:孩子能自发的进行角色扮演
宝宝能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可以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简单的角色。
第三阶段:孩子可以自己编故事
能比较完整地复述一个熟悉的故事,自己还会编出一些原来没有的情节,这预示着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记忆的正确性也有了提高,这时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正确看动画片
很多父母在忙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电视或是手机,虽然适当的看动画片可以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但是如果长时间看,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所以,父母要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最长可以看半个小时,最好保持二十分钟。而且看完以后,要和孩子讨论一下动画片里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每天坚持亲子阅读
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肯定不识字,所以父母可以买一些图画书,和宝宝进行亲子阅读。
并试着提问宝宝书里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不用开口说话,父母就知道孩子想要干什么。
所以父母可以试着「傻一点、懒一点」,装作看不见,问宝宝要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试着用语言去沟通,慢慢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不要嘲笑宝宝的发音
孩子刚开始说话的时候,有很多发音不正确,于是很多父母喜欢嘲笑宝宝。
孩子也有自尊,被嘲笑以后,孩子就会不愿意说话,甚至会讨厌说话。
所以,父母不要嘲笑宝宝,也不要过分的纠正,你可以用正确的发音无意识的重复一遍宝宝的话,这样宝宝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3各年龄段宝宝哭泣的特点
1、6~12周宝宝最爱哭
6~12周的宝宝最爱随意哭泣了,这时候宝宝的知觉除了听觉外,视觉也开始渐渐成熟,逐渐辨识周围不同的事物:从1个月大的黑白模糊影像、2个月大的黑白清晰影像到4个月大的彩色影像。这时的宝宝虽然不会认生,但会出现黏人的情况,在四五个月大时。
2、4~6个月宝宝最黏人
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在4~6个月,原因是此时宝宝渐渐发展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宝宝会要求妈妈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他会主动跟人家玩,好奇心与日俱增,双手会握着东西晃动发出声响。但是当没人理他时他会害怕、哭泣。这个时期也是他对周围环境认识、注意、学习的阶段。
这时候的爸妈,要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由于4~6个月能够较清楚地看东西、听声音,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辨别出身边亲近人的声音影像。当婴儿一直哭闹不安时,父母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产生安抚的功效。事实上,在4~8个月大时,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动作练习上。和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喜欢和人玩躲猫猫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人逐渐成为宝宝熟悉的人,当看到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害羞等表现。
这个时期是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建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7~8个月宝宝开始认人
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他身边的人了,谁是一直在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小家伙心里已经很清楚。所以当陌生人出现时,就会表现出敌对态度,这就是认人行为。而对于长期照顾他的人,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当别人企图将他抱离妈妈时,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哭泣。
4、8~9个月宝宝容易无理取闹
8~9个月的小宝宝正好处于认人期的关键时候,经常会因为陌生人的出现而哭哭闹闹。爸妈们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总是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宝宝,难免心里不舒服,可能会责骂孩子。要知道宝宝离开父母会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若是爸妈用责难或是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小宝宝,孩子就会对爸妈失去信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