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修行历练的说说

表达修行历练的说说,第1张

 爱你是寂寞的旅行,等待是孤独的修行,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表达修行历练的说说,希望你会喜欢!

 修行的说说

 1、情感生涯是一生最好的修行,能安放好情感,就能安放好人生。

 2、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如果我是妖我愿用千年修行换你一世安宁。

 4、失恋 是一种修行

 5、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得失苦难幸福欢乐离别,都是一种修行与他人无关

 6、爱你是寂寞的旅行。等待是孤独的修行。

 7、活好每一天 每一刻 照顾好自己 随时关注自己 爱生命 这已是非常好的修行方式

 8、不要说你多少清高,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9、你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猪,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10、人生的体现无外乎就是修行,要乐观积极知足,才会快乐

 谦让的说说

 1、你很好很会付出很会谦让很会包容很会为他想,可。。放心你会幸福,

 2、因为10号要去体校了,只有过年才可以回家,我发现最近家人对我很谦让,也会在角落偷偷的看我,我好想哭。

 3、我们一味的谦让对方,却种下了一不可收拾的压抑 。 沉默也比借口好

 4、我关心你谦让你并不代表你犯的每一个错我都可以包容。

 5、妈妈说,谦让是种美德。

 6、有人说,爱到深处是卑微。是的,爱到深处,这份爱一定指的是真爱或者至爱而卑微也一定是一颗谦让和包容的心

 7、千玺很谦虚不张扬不炫耀千玺懂得照顾别人他知道谦让知道礼貌千玺很温柔傻乎乎的嘴角的梨涡很可爱。

 8、太过谦让只会让有些贱人得寸进尺。

 9、′′ 太爱你了,太疼你了,事事都谦让你放纵你。好了我"后悔了"你嘚瑟的让我成为一名失败的小三

 10、信任、认真、包容、中肯、谦让、理智、专一。 ——爱情七部曲

 正直的说说

 1、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2、[我有多想遇见你时正直一季百花齐放的春天]

 3、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

 4、勤奋和正直带来的痛苦,和懒惰与虚伪所付出的代价相比较的话…是非常之小的。

 5、做人正直,是我一生的新年i

 6、我认为,一个女人,能够做成一位正直的母亲,她的智能是非凡的,她的贡献是伟大的。

 7、就算是爱情没了,友情还在亲情还在。正直美好青春年华 何不潇洒放下 。

 8、正直是做人之本,诚信是创业之基,公正是处事之首,礼让是待人之要。 。

 9、孤独中的快乐淋漓正直是灿烂中的忧伤拥有一颗不肯面对世俗的灵魂却是简单中的高贵

可以的,加油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主要在于需要很好地进行调节,通常的表现就是极端的性格,其实也是对人的身体一种摧残。1、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2、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高涨”。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自己都说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3、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4、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如何调理心情1、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还要广交朋友,经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畅。2、音乐会使人快乐,心情不好的时候选取自己喜欢的乐曲,多听几遍,心情会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发生改变,会慢慢的走出阴影的。3、心情不好的时候约个好朋友在一起,向他倾诉你的不快,有朋友陪伴又有人倾听,心情会好很多的,倾诉的过程会让人快乐,不能憋在心里。4、遇到不开心的事,应当尽快转移掉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将不开心跑到九霄云外去。比如踢踢球、跑跑步,打打游戏都足以消耗掉坏心情。

有人说,出家人离开了家庭、父母、亲友,所以不需要有感情;也有人说出家人既不结婚,也没有儿女,所以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感情。其实无论是人与人,或是人与其他众生之间,一定都有感情,如果没有感情,就不能算是个人了。

佛教称众生为「有情」,所谓有情就是指「有感情」。感情可以分成家人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等。出家人一样有父母、有朋友,所以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之外,也同样有亲情和友情。

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持续地照顾我的亲人,我也告诉我的弟子们,即使出了家,对自己的父母还是要照顾,如果是出家前自己生的孩子,出家之后也还是要常常关心他。这虽然也是一种感情的表现,但经过净化之后,已经是一种非常清净的感情,也就是所谓的「慈悲」。慈悲融合了感情的成分在内,可说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面对感情时,还可以分为「俗情」与「道情」。俗情指的是在红尘俗世中,人与人之间纠缠不清、彼此牵绊的感情;而道情则是指修道人与修道人之间的感情,出家人将友谊进一步升华为道情,是彼此互相照顾关怀,该怎么照顾就怎么照顾、该怎么关怀就怎么关怀,而不会剪不断、理还乱。法鼓山目前所提倡的大关怀教育,就是运用关怀来达成教育的目的,同时再以教育来帮助大家成长,以提升从事关怀工作的能力及工作品质,而这种关怀就是道情。

一般人多半还是在俗情的泥淖里打滚,所以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在帮助我们将感情升华,从「有情」变成「觉有情」。所谓「觉有情」就是菩萨,菩萨的梵文是「菩提萨埵」,「菩提」有觉悟、觉醒的意思,而「萨埵」的意思就是情,指的是有情众生。所以,菩萨就是「已经觉悟了的有情众生」,而且不仅自己觉悟,同时还能帮助其他有情众生从烦恼、痛苦、纠缠不清的苦海之中觉醒过来。

佛陀本身也有情感,只是佛陀的情感是慈悲,这是关爱一切众生的无限情感。这一切众生当中,当然也包括了自己的儿女、配偶、父母以及朋友。慈悲之人虽然没有特定的对像,但一定会有亲疏、远近、先后之别,先接近的人就是与他有缘的人。

佛陀开悟以后,首先想到要度化的就是帮助他最多、协助他修道的五个随从,于是就先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示佛法的基本道理「四圣谛」。接着再度的是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为此时她已经生上忉利天,所以佛陀就到天上为母亲说法。最后,他还要度他俗家的父亲、太太、姨母、孩子,因此佛陀又利用探亲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用正法来帮助他们。

所以,由佛陀的例子就可看出,无论是出家人或是佛菩萨们,不但都有感情生活,而且才是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文/曹然

佛经有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佛经亦有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苦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说:“结前世因,修来世果。”佛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那人生命运和爱情缘分都是上天注定而后天无法改变的吗?非也!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凡人都有一颗妄想的心,因此会受到阴阳之气的拘束,如此一来就会存在数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古代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近代的包分配讲成分逐渐进入了现代恋爱自由的时代,进入21世纪后,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潮也席卷全球,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似乎已经可以随意恋爱,随意放纵欲望,随意更换恋爱伴侣,而不用承担过去严重的后果。

但同时,你看世人多奇怪。喜欢的人得不到,得到了不珍惜,在一起时怀疑,失去了怀念,怀念的想相见,相见的又恨晚,终其一生,满是遗憾。世界那么大,床却那么小,床上的两个人曾经那么好,却不能一起携手到老。每个人都喜欢牵了手就能成婚的故事,却活在了这个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时代。

究其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新与旧飞快更迭,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彼此的距离逐渐缩小,一个庞大的未知的世界过早地向微茫的渺小的我们展开。我们的三观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变得浮躁而空虚。小时候能在院子里和蜻蜓虫子玩耍一个夏天的人儿,如今却总想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上人那么多,我想去多遇见。什么青梅竹马,什么懵懂初恋,什么灵魂伴侣,什么红颜知己,小孩子才做选择,而我全都要体会一次!

但人类对于真正的爱情的要求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毕竟没有人会对伴侣说,你去尽情玩吧,玩累了,我再给你一段真正的爱情一个完美的家。但年轻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被荷尔蒙支配,被欲望支配,被寂寞支配,尽情狂欢放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肆意挥洒自己青春的活力。等到经年已过,尘埃落定,再蓦然回首,过去那一直在背后守候的人却已经消失在灯火阑珊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每个人似乎都在怀念,都在呼唤,都在渴望这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完美爱情。可惜随着人们欲望的增长与精神信仰的缺失,完美的爱情已经不再是必需,只是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想象。爱情逐渐从一种精神层面的交往,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是可以用物质来衡量的东西,但看似随处可得,又像是从未获得。这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和人类的悲哀。

由于早慧和童年缺爱,我大概从二年级就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可由于懵懂无知年少轻狂,始终未能识得真正的爱情是什么。那些当时所谓的非她不可,痛彻心扉,呕心泣血,患得患失,为了求得异性的青睐,不惜折辱自身尊严,直至失去自我,也堪扰了她人。而今再度回首,却只觉得如此羞耻,如此可笑。

那些年少时所谓愿意用命来换取的,是真正的爱情吗?非也!那些只是我内心对于情感的渴望,寂寞的思绪想要得到排解,心中的孤独想要得到慰藉,所谓的爱情不过是我的自导自演,自我感动,自作多情,一厢情愿,深陷情感泥淖而不自知。

后来,在和初恋分手后,我痛定思过,开始认真思考,爱情的含义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我该如何获得真正的爱情?思索四年,如今终于略有了些看法。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一个神圣的过程,而不该是沦为满足欲望的一块遮羞布。任何以满足自我性欲,安全感等等生理或者情感需求的,都不能叫做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果实,而不是种子;是奉献,而不是索求;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彼此将就。从荷尔蒙分泌开始,经过共存、反依赖、独立,最终到达共生的状态。在这过程中,两者逐渐摆脱了低级生物本能的驱动,超越了现实情况的限制,使精神层次的交往愈加深入,最终实现灵魂和肉体的完美融合与交相呼应,精神世界的美好契合,两个人就仿佛活成一个人,这是我所理解的真正的爱情。

而想要获得真正的爱情,则需要修炼爱情。初恋当初推荐我看了一本明代大家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训》。书中以自己的身世及经历为依据,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全书共分四章,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进行讲述,语言平实却发人深省,篇幅不长却字字良言。历经数百年,成为了修身养性之杰作,实为良善向上之书籍。

四年来,我时常勤拂拭,不仅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方面得到了许多启迪,回想起自己过去十余年的情感经历,就忍不住想要从爱情的角度来感悟这本书。

总的来说,立爱即是立命,修爱即是修心,行爱即是行善,积爱亦是积德。爱情和人生一样,都需要先立心立命,而后改过自新,之后行善如流,谦谨恭德,才得以明心见性,开悟觉醒,始终以一颗虔诚心去求,自然会得偿所愿。

一、立命之学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人类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似乎也在大致遵循着这条古语。因此,人们更容易对自己附近的,见过更多次面的,看似更有缘分的人产生好感。那如此说来,遇见最多次的,便一定是真爱了么?非也!爱情,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无非都在做两件事,谋生和谋爱。我们谋的应该是内心真正之爱,人生的挚爱,而非所谓的上天或者亲人朋友为你安排的缘分和爱。

而想要尽早获得真爱,或者逃避最终将就相亲结婚的命运,就必须要立心立命。虽然我们会遇见哪些人具有不确定性,但一昧地顺应缘分,被动地等待爱情上门,结果往往不甚如人意。想要获得真爱,首先,就得先想清楚,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该如何度过我的一生?先学会了为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我们才可以去思考,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爱情?我该如何经营我一生的爱情?因为,如果内心还没有坚定人生的方向,没有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前进,没有逐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我们又何谈找到欣赏自己,愿意和我们共同成长的那个人呢?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就不会在意人生旅途上偶尔的孤独,因为同行者虽然不断分离告别,但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最后的那个同路人终将会和你走到一条道路上来,并陪伴你一直走下去。

由此可见,爱情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明确自己心中所想,坚定地去寻找或者守候,忍受这期间的孤独和诱惑,那份专属于你的真爱就终将会到来。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只相信所谓的缘分。所以一次偶然的相遇就忍不住一见钟情,对方的几句关怀就激动得不能自已,稍微亲近一点就想相伴一生。缺乏自己对于爱情的主见和辨析能力,浑浑噩噩陷入了荷尔蒙的陷阱,终究会由于某天突然清醒过来,而陷入万般悔恨,却为时已晚。

二、改过之法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寻找真爱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由于种种原因,犯下了错误。比如因为一时冲动和初恋说了分手,比如分辨不清,陷入了一段错误的感情受到了伤害,再比如由于现实的无奈只能去找一个人将就度日……种种如此,莫不如是。

网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四个人,一个是你最爱但不爱你的人,一个是最爱你但你不爱的人,一个是互相最爱但不能在一起的人,一个互相不是最爱但却能一直走下去的人。”以前年少的我,还对这句话顶礼膜拜,并一直在寻找着这四个人。而今方觉得这就像是个笑话,竟然把在爱情中犯下的错误说得那么冠冕堂皇,甚至企图把经历多段爱情当做人生必做的事情。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毕竟最终陪伴你的人只有一个,经历了这么多恋情,还得和一个不是互相最爱的人在一起,那我谈何寻找真爱,结婚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真爱永远只有一个,是那个你最爱她,她也最爱你的人,除此之外,都不算真正的爱情,世间除此人之外,你也不想再和其他任何人在一起。电视剧《神话》里,易小川和素素、吕雉、小月、玉漱四个女人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她们四人恰好对应了所谓人生会遇到的四种人,但易小川最终的选择是,哪怕曾经做出过错误的选择,哪怕心中留有遗憾,哪怕曾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毅然决然默默等候了两千年,只为守候他此生的真爱,玉漱。我想,这不仅是易小川的决定,也会是所有有志于寻找到真爱的人共同的选择。

其实,在寻找真爱的路上,我们不要害怕犯错,犯错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面对错误的事,错误的人,我们只需坦然承认,然后决绝地从错误之地跳脱出来,然后纯净自己的内心,放下过去,认清未来的方向,勇敢地去追求新的生活。

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才是真正的改过。这样,当我们面对新的爱情时就不用始终心怀愧疚,或者觉得低人一等,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这段新的感情。如此这般,两人的情感才能真正平等、持久。

三、积善之方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仓央嘉措有诗云:“情人路上能相遇,信是前生未了缘。白玉人间如不识,拾来翻又弃山前。”意为:有情之人能相遇,应该是前世未了的缘分,这种缘分如同白玉,需要珍视,需要善待。如若不能善待对方,就好比捡到白玉却不识,当成路石丢山前。

佛说:“佛前五百年的修行换来今生一次回眸。”今生今世能相见,不能不承认彼此之间的缘分。正如仓央嘉措所言,今世的情,是前世未了的缘分。每个人都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自己的真爱,但是寻到了,我们又该如何待缘,珍缘,惜缘呢?

《了凡四训》中给的建议是,我们要在一段关系里不断地付出善意,行爱就是行善,积爱就是积德。对待爱情,我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释放自己的善意,隐忍自己的脾气与恶念,学会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并愿意帮助对方就行改正,助他向善。

现代夫妻关系里,很多时候的争吵都是由于,双方不愿意退让,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无限上升高度,最后吵得不可开交,弄得一地鸡毛。也有因为双方不互相体谅,故意忽视或者忘记了对方的付出,男的嫌女的黄脸婆,女的嫌男的陪伴时间少,其实,婚姻说到底,不过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五十年,既然想要走入婚姻,就得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

给彼此多一点善意,多一点赞美,多一些亲吻和拥抱,互相多一点体谅和理解,

彼此扶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生儿育女,细水流长,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赴黄泉。这不就是婚姻的本质吗?

四、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万物皆有定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同样,爱情也是这样,欲望太满,态度太急,行为太过,速度太快,都会导致爱情的失败。真正的爱情不是呕心沥血,不是费尽心思,不是撕心裂肺,不是烈火烹油,而是萍水相逢,相识相知,自然而然,细水流长,如同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一段感情如果一直让你觉得太累,那就说明这不是真正适合你的感情,双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平等了,需要尽快退出来,不然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对待爱情我们不能朝三暮四,要学会忠诚。因为每个人心中的爱意只有那么多,多爱一个人就会多损失一分爱意。谈恋爱时,如果总想着前任或者备胎之类的,那就无法对对方付出所有的爱,心猿意马,顾左右而言他,那最后终究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心中的妄念而使这段感情失败。因为你对爱情的态度对方也看得见,还纠结于其他的爱情经历则会让对方生厌。哪怕隐藏得来一时,但如果心中一直还抱着贪妄,未曾真正投入到如今的感情中来,也只是骗得了别人,而骗不了自己的心,这段感情也注定无法长久。

一段真正的爱情,不是说非要从青梅竹马直至白头偕老,从始至终唯此一人,爱情完美无瑕。而是哪怕曾经彷徨,犯错,积恶,遭损,陷入泥淖,哪怕在寻找到真爱之前已经满脸泪痕,满目疮痍,身心俱疲,也要鼓起勇气,放下过往,收拾好心情,重新踏上寻找真爱的道路。

真正的爱情需要修炼,纵观前后,从未曾开始寻找爱情前,到寻找到爱情的经营过程中,再到犯下爱情的错误后,我们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审问自己的内心,我明确自己的爱意了吗?我改过自己犯下的错误了吗?我对爱人发出善意了吗?我对待爱情的态度正确吗?只有把这四个问题思考清楚并解决了,才能更好地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行。

人生就是一场有来无回的修炼己身的旅程,渡己是为渡人,渡人方能渡己。每个人各自修炼己身,立心立命,改过前非,以善意,以谦德,双方共同修炼这段情感,日转星移,年华老去,最终方能成就正果,得证真正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从未消失,真正的爱情需要勤加修炼,真心以对才能获得。愿世间人都能顺天命,知己心,立矢志,勇寻觅,耻过往,改自新,勤赞叹,多积善,讲谦德,明定其志,忠贞其心,慎独其行,随缘惜缘,珍惜眼前人,定能品味真正爱情的滋味。

祝愿各位都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笔者注:

我和初恋刚在一起时,当时她信佛,讲究明尘事,行因果,积善德。她给我推荐的唯一一本书就是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在恋爱期间,当时年少幼稚的我沉溺于体验爱情的欲望中,没有做到静下心来细心体会,只是当做一本古文鸡汤书,粗略读了一番。后来果然由于自己缺乏对于爱情的修炼,冲动做出了分手这个悔恨终生的决定。这使得我在这分开的四年里,饱受了无尽的痛苦与折磨。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在这四年里,偶然再翻阅开《了凡四训》,发现当是一本明悟哲理,修身养性,渡人渡己的不二经典。在往后的时间,更是常常勤拂拭,以其中立命,改过,行善,谦德四训为处世规范。往后亦更需谨言慎行,躬身亲省,戒骄戒躁,行善积德。不求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只求问心无愧,明心见性,识得了世理,改自身天命,改过往之过,行当下之善,谦未来之德。对得起爱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这也算不枉费来人间短短数十年走一遭了。

也感谢我的初恋给了我一个参悟人生和爱情的契机,让我能从懵懂幼稚年少轻狂逐渐明白事理日益成熟,于人生彷徨迷惘挣扎中得以脱逃出来,得以树起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更是让我从此对于人生拥有了一份期盼,觉得人间值得。同时,她也让我能在孤独中感悟爱情的含义,于爱情破幻的时代识得爱情的真谛,得以改正以往在爱情中错误的想法和行为,更是在让我灯红酒绿的情感欲望中得以保持初心,坚定了内心对于爱情的执着。

“她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深、早悟兰英。”

“我偏要婆娑泪、炽艳火、自废堕、闲骨格、永葬荒墟、剜心截舌、独吞苦果。”

我爱她,我更感恩她,是她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一生,如何去爱一个人,并且识得了真正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按照她的看法就是:不曾清贫难做人,不经世事永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行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的一生无非都在做两件事,谋生和谋爱。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能够去研读一下《了凡四训》,并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而自己又该如何去获得想要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

修行之人并不一定需要断掉情缘。事实上,修行之人需要放下欲望和执着,而不是断掉任何感情。

首先,修行之人需要放下欲望和执着,包括对物质的欲望和对感情的执着。这些欲望和执着会让人产生烦恼和痛苦,而修行之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这些烦恼和痛苦。

其次,修行之人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而不是断掉任何感情。感情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修行之人断掉感情,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情感体验。

最后,修行之人需要学会放下和忘记,而不是断掉任何感情。放下和忘记可以让修行之人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而断掉感情可能会让修行之人感到更加痛苦和无助。

因此,修行之人需要放下欲望和执着,而不是断掉任何感情。

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即人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它来修行和成长。修行是一种精神上的锤炼和提升,通过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地反思、调整和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睿智。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和遭遇,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也是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必经之路。

谈恋爱应该注重过程还是结果

首先,过程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过程是指你和一个人谈恋爱期间是什么方式方法、也就是你们的相处得如何,再直白一点说就是你们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开心快乐,平时相处都会做些什么聊些什么、遇到问题意见分歧是如何解决等。

结果是指你们对未来的期盼、愿景也可以说是目标。结果是具有阶段性的,就好比你们从相识到确定关系,再到彼此认定同居甚至到结婚生子等,这些都是每一个阶段的结果。结果是会随着时间和需求产生变化,而过程就是撇除玄学上的问题后对显现出来什么样的结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换句话说你们怎样处理关系的态度,决定你们之间的缘分可以去到哪一步。

即便那些以结婚为目去相亲的人,也不能避免要经历一些过程。

第二,有因必有果,过程就是因。

过程是你们一起种的因,结果就是你们得出的果,无论是今生还是前世。没有过程哪里来的结果,但结果通常是不可控的,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结果,我们只能对结果有所期盼,然后以这个期盼为目标导向,引领你们一步步走出实现它的路。因为往往结果都会与你最初期盼的有差距,也可能在实现它的过程中你们改变了方向。结果的差距有可能是比你想得更好也可能是更差,要改变结果需要很多条件,而非只取决于你或某一个人。

两个人在决定相爱的那一刻起,各色各样的种子就已经潜藏在心中,然而,究竟你们每一个阶段的结果显现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有赖于你们相处过程中各自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滋养了什么样的种子。

第三,拥抱不确定性,放下执着。

也许有人说,既然结果有不确定性,那就严抓过程来控制结果。这其实又是追求结果的另一种执着。过程确实会比结果更有可控性,但其实过程也是不确定的,我们能改变的就只有自己,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还没有时间来得及了解自己,就已经找到了恋爱的对象,然后不断希望通过他人来满足我们对爱的期盼。

一旦得不到爱人的满足,心中就充满了恐惧,恐惧分离,背叛、孤独,你就感受不到快乐。当欲望和恐惧连城一体,它们就会支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为执着所蒙蔽,终究我们就会沉沦在爱欲的苦海里,这种执着会把他人也拽入了痛苦的根源。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能和他人的不良情绪共处,甚至也连自己有不良情绪也不能自处,如果你的执着让对方无法感受到这段关系的健康、轻松与快乐,而是感受到痛苦,更多的人遇到强烈情绪时就会选择各种手段来逃避痛苦。每个人的心中都渴望爱与美好的一切,试问谁会希望与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长期共处

第四,转化冲突,不断修正。

我们对结果的想法难免会遇到冲突,但是,有冲突就会有改变,所以也不用害怕冲突。过程就是用来给我们校准对结果的一致性的时间,我们在相处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冲突就会马上想到分手或离婚,离开对方以为自己就可以脱离痛苦了,但事实上,往往是我们不能转化冲突,即使跳出一段关系的牢笼,也不过是再次堕入另一个座牢笼里而已。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有觉知,就会知道这些思维、语言和行为是否对关系有益,当我们对这些都有觉知后,就会更加留意它们,那我们不仅可以转化自己,还可以转化这些冲突。

简单举个例子,我们总以为谈恋爱要两个人经常见面一起生活才能获得快乐,而你们又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得不长期异地,那么,总想解决异地的一方就会时常因为对方始终无法满足自己的期盼而与对方发生冲突,然后又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说出一些要求、控制对方的话,最终造成双方痛苦的根源。

这时候,心中真实的伤痛感让你认为这是对方造成的痛苦,但事实上不是他人造成的痛苦,而是我们自己。之所以无法解决异地而感到痛苦,是也因为我们执着于解决一定就能获得快乐的结果。

然而,快乐源自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当你对期盼的结果感到不满的时候自然感受不到快乐,这时候你首先就要修正自己这些不断带来冲突的思维,运用正念就可以它转化为“快乐其实有很多种,一个人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快乐,和这个人一起的时候也有和他一起时的快乐,我们没有见面的时候,我一个人也可以拥有快乐。而不是只有和他人一起的时候才会快乐,有些经常见面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快乐”。

最后,用心倾听,双向奔赴。

如果能成功转化那些冲突的思想,我们才能保持身心的平和去和对方沟通,倾听对方的想法。用心倾听是真正守护对方的前提,我们心中都渴望爱其实也是渴望被理解被包容被信任,如果我们只看到对方或自己的痛苦而不去倾听,那我们就无从了解它,理解自己的痛苦,你就更能感同他人的苦。当你连自己的痛苦都不理解时,也就不能疗愈自己也无法倾听他人。

比如说,我们在跟爱人抱怨说“你总是不来见我”,如果用心倾听的人就能理解为“自己确实太少时间陪伴在她身边,她不是一个人不能快乐而是她也需要和你一起时的快乐,你应该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多抽空来和她见面"。

而只看到对方在责怪、埋怨的人,可能就会理解为“我都这么忙了,哪有这么多时间见你,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自己玩就好了不要来烦我”。其实这个人可能也不知道这只是因为忙的压力而感到痛苦。

理解和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这是要通过我们不断地修习正念才能发现,当我们能洞见自己的爱人不再是和我们分离的个体时,我们才能在爱人之中看见自己,也可以在自我之中看见爱人。把爱人的快乐看做自己的快乐,把他们的痛苦看做自己的痛苦。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以及爱人的人,才能够运用正念用心倾听和转化冲突。

结果其实也是在河的两端向着对方的方向一点点修建起来的桥。至于这座桥最终能否连接到一起,就要通过在不断转化、修正,双向奔赴的过程中怎么样去修建自己的那一边了。

但“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两个人都不忘初心、不断成长的过程。

释迦摩尼是佛教思想的倡导者,他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神化人物。就如几何原本是欧爷的著作,高斯是数论的系统化第一人,但是他们都是提出,是向导,而不是极致,真言是有待后人领悟的,庞加莱提出了庞氏猜想,但这个问题最终却是由中国人给出完全证明的。因此你可以考虑将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把完全无情感修行做到完美”的人啊,上帝赐予了你生命,这本身就是一个献身于这项伟大使命的机会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4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