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1 周六 晴
7月5日,当见到镇志愿协会发出周末组织送清凉活动时,我寻思着周六下午刚好有空,便果断报了名,规划着带上姐姐一起参加活动。
按照计划下午1:30集中,我们1:10便从家里出发。当到了素食馆时,发现志愿者们已干得热火朝天,原来,不少志愿者是早早前来协助打包糖水。我们也加入了打包活动中,姐姐一时间不会打结,经指导后慢慢学会了。
当所有糖水都打包好,拍完合照后,为公交司机送清凉的队伍已出发。方知,我们为环卫工人送清凉的活动要等到四点才出发,原因是他们四点交接班。意味着需在馆内待上足足一小时有余。
所幸,有不少志愿者也带了小孩一起前来。当其他小朋友们在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时,我和姐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姐姐近期爱玩的游戏之一),嘿,姐姐望着我,我知道她的心思,想去玩。于是我鼓励姐姐说,好呀,去找小朋友们一起玩吧。姐姐遂大方前往,征求哥哥姐姐们的意见,但起初小朋友们没接受,其中一个小孩的妈妈沟通起来,带上你一起玩。于是,你们一起玩了各种游戏(还玩了捉迷藏,小兔子跳跳、小木偶不许动……)。就这样,你们玩,我在旁观看着,玩到了近四点。(期间,你看到一阿姨和哥哥在吃冰棒,嘴馋的你也说想吃,我鼓励你自己前去询问,我说如果你想得到,就自己想办法去得到它。嘿,果然,你大胆地去到阿姨身旁,起初阿姨因在听别人交流未听到你的话,但你没放弃,依然站在阿姨身旁,你寻准时机,碰了碰阿姨的手臂说“阿姨,你的雪糕是哪里拿的?我也想吃!”哈哈,阿姨听到后,马上带着可爱的你前往冰柜取了条给你。回来,你告诉我有礼貌地谢过阿姨。待我帮你打开塑料袋后,你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开始你说就是饭味,不好吃,不料,你竟吃完了,还吃得小脸脏脏的,哈哈。)
到四点后,我们出发了,受大家照顾,给了个轻的篮子给我,姐姐见到后,马上说要帮忙一起抬,于是,我们一起负责搬运这篮糖水。
我们负责的地点是影剧院门口。当我们到达后,已有不少环卫工人在那迎候我们。简单合影后,我们派送起糖水来了。
在姐姐递上凉茶/糖水道声感谢叔叔阿姨的时候,叔叔阿姨欢笑回馈“也谢谢你们”!送完糖水后,我看到叔叔阿姨们在一旁三五成群欢快地饮用起来,便带着姐姐前往与他们交流起来,我鼓励姐姐问叔叔阿姨糖水好喝吗?姐姐都大方地询问起来,也真诚地道声“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把街道打扫地这么干净!”叔叔阿姨们听罢,看着小小年纪的你,也都直夸你懂事,也直说谢谢你。在彼此间互道感恩中,温暖与欢乐充盈在我们心间。
这是今年第四次带你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了,亲爱的女儿,我只想让你记住,职业无贵贱之分,每一个认真勤奋工作的人都值得我们敬重!只要我们勤劳认真,定能收获一份美好的生活!也希望日后的我们更懂珍惜爱护环卫叔叔阿姨们的劳动成果!看着环卫工人幸福的笑脸,我们真切感受到彼此间传递的一份温暖!让我们道一声:感谢你们,我们城市的美容师!也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建共享富有温度的美丽温情社会!
关于公益活动,我的观点是,安排处理好自己家庭事务后,带着孩子多出去感受各种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等,也不失为我们带领孩子观察社会、感悟生活不错的一个窗口。 如字友所言“和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们在爱的传递中感受身边美好情感的流动。也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引导孩子与社会接轨,感受不同职业的辛苦。让孩子学会共情,同时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协作的重要性!一举多得。”
活动结束后,在饭桌上,我在家人面前表扬孩子参加活动时的大方、主动与配合,也引导姐姐向爷爷奶奶和爸爸分享自己的表现,并感谢爷爷奶奶照顾妹妹和料理家务,才让妈妈有时间可以带她出去参加活动。我想,通过这些方式,加强孩子对活动的认识,同时将自己的见闻带回家中分享给家人,此外,也能趁此赢得家人更多的支持,更愉快地参与各种活动。
“爱”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信息和能量,而且是一种正向的积极能量,当一个人开始散发和输出这种能量,便会通过某种方式输入接受者身体,并且被周围的接受者吸收和消化。
也许量子力学可以进一步解释,但本人对量子力学懂得不多,感兴趣可以自己百度~
总之,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而我们总喜欢接近那些富有正能量的人,即富有真善美,有爱之人。
爱是人类最为珍贵的情感,它能够连结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使人们在相互关爱和相互信任中获得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在爱的沐浴下,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中最温暖的光芒。因为爱,我们可以无私地付出,为他人的幸福默默奉献。因为爱,我们可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感受到生命的希望与动力。因此,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连的纽带,更是彰显人性美好的象征。只有在爱的呵护下,人们才能够获得最富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第一,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让孩子确信“我是被爱的”。这个信息的传递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让孩子在情感层面真切感受得到。比如当孩子因闯了祸而害怕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是握住孩子的手,告诉他“这的确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一起来处理这件事”。
对于孩子来讲,当他闯祸时,他自己清楚这是件糟糕的事情,如果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惩罚,那可能会造成孩子再做错时,为了逃避惩罚而不敢让父母知道,甚至是说谎。这样的话,当孩子遇上一些自己难以面对的伤害时,就无从寻求帮助,这会是更糟糕的情况。
第二,接受孩子正在发生的一切,不在情感上给予回避和惩罚,努力去理解孩子正在发生的情况对他的意义所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比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打人时,对父母来讲,那是一件错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站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视角去看时,就会发现,他还没有足够好的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所以“打”就成了他一个很现成的工具,他的这一行为,其实是在寻求理解和帮助。我们只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才可能找到帮助他发展得更好的方式。
第三,给孩子一些高品质的陪伴时间。即使父母的确很忙,也应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来,专心和孩子在一起,比如一起做亲子互动游戏,读故事、看英文动画片或读绘本等。
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当他坐在妈妈的腿上或是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时,这种身体的接触,对他们今后发展亲密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以选择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孩子一起去跑步、打球、骑车、户外爬山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专心聆听孩子的讲述,是很重要的功课。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萌发他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段,父母如果能给予他尊重与信任,就可以帮助他真正成长起来。
第四,允许孩子表达与我们不一致的想法。孩子从一出生就是独立的,所以他们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和父母的可能会非常不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能给予他更多的独立空间,允许他的想法与我们不一致,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允许独立的,这会促使孩子更愿意探索世界,从而调动他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
当孩子在外受了委屈或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父母不要一上来刨根到底问原因,或者指责、批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再慢慢听孩子去讲,这时候孩子觉得你是懂他的,你是他的朋友。
在倾听的过程中,父母不要直接给出解决方法,要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解决方法,让孩子参与其中,拿到那份参与感和成长感。即使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也会一步一步地去找到办法解决。在理解和信任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始终保持一颗乐观向上和感恩的心。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5篇经典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朗读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董卿担任主持人和制作人。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1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2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不,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这段作为《朗读者》的开场白,击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是这档节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处。重点放在挖掘人的百态——每位嘉宾带来的不是干巴巴的选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实写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为“朗读者”,那让谁来朗诵就显得尤为重要。节目的嘉宾设置没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采用“明星+素人”这样荤素搭配的巧妙结合。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中,明星阵容包括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世界**张梓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著名翻译大师许渊冲,还有鲜花夫妇周小林殷洁,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这样的普通人。
在节目设置中,更是看出了节目组的独具匠心。每一期设置一个主题,配上的阐释,再选择相关联的嘉宾和朗读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题定为“遇见”,每位嘉宾都结合自己的故事选取最触动自己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还设置了开场曲的演奏和结尾的弹唱。此番用心在综艺节目中实在是少见。
央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3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4
又是开场熟悉的音乐,同样是那么伶灵动耳的旋律。温柔的灯光下出现一个和蔼的舞台。节目一开始仿佛就暗示人们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泪、过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织,当它要来临时,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亲切的征兆。
我曾以为那些在舞台上呼风唤雨,在电视里颦蹙举眉的影视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势,在群众的眼前全副武装,在自己的工作圈里人前人后。也许是我太过于不堪,让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里的演员之所以能称作演员。哪怕是在现实里,他们也或许戴着面具,进行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本期《朗读者》中的一位嘉宾演员—姚晨。她一出场便让我想起了那个武林客栈爱憎分明的郭芙蓉。记忆里的印象犹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记忆深处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诵是《阿长与山海经》,节目泠然的配乐奏起,她翻开了书本。几站灯齐刷刷地对准了她。现场一片宁静,犹如世界诞生前夕一般,神秘而充满期待。也不知何时,她的话语出现,打破这好似延续不绝的静谧。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带人坐入时光机,带着些灰色,来到鲁迅的故乡,见到南墙边的小镇。看到穿长袍的故人,看到梳着长辫的鲁迅,一起那个穿着素朴,满脸褶皱的阿长。看到到阿长的好,听到阿长的切切察察。最后不禁沉浸于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穆怀感伤。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在无数个独一无二的长短面背后,我们都有一颗最初善良的心,犹如阿长。在演员姚晨倾情朗读下,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一个世界,并总爱沉思每个人的得失,犹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欢揣测每一个人,经历地多了。不免习惯成自然。其实那些所谓看透尘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阿长吧。
看了这次节目,我更喜爱姚晨了。喜爱她精湛的影视,喜爱她袒露灵魂的朗读,喜爱她真诚洁白的内心。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5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父母需要尽量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定不能随意指责孩子。
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有些父母总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给孩子,孩子也会受到深刻的影响。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教育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同时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成长,我们需要想办法把正确的情感传递给孩子。
一、父母需要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个道理虽然说起来非常简单,很多父母完全做不到。对于父母来说,很多父母会受到生活中的小事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孩子非但不会受到父母的正面影响,反而会因此而变得更为封闭和懦弱。我觉得父母需要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需要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孩子。
二、父母需要和孩子有效沟通。
有些父母可能平时不善言辞,所以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对于孩子来说,虽然孩子非常渴望父母能够和自己正常交流,但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表达自己,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也正因如此,我非常建议父母和孩子进行理性并且高效的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双方的情感联系。
三、父母需要尝试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总是用大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非常多。事实上,我们不能用过于苛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因为孩子本身就处在成长的阶段,孩子犯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够经常换位思考的话,父母便会采用更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孩子自然可以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学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的情感建设也会更为健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