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之古代日本侍女的罪恶

《源氏物语》之古代日本侍女的罪恶,第1张

不得不说,一部小说篇幅太长的时候,你总能发现作者喜欢用的套路。

事实上,这些套路其实也是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

例如《红楼梦》里面“草蛇灰线”的手法可谓是贯穿全文,通过诗词歌赋等各种手段来暗示每一个人的结局。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因缘轮回、宿世命运观念的反应呢?

《西游记》里面的妖怪们分两类,一类有后台,结局是回家待着,一类没后台,被孙悟空一棒子敲死。这样明显的区分又何尝不是社会阶级不公的一个真实写照呢?

而《源氏物语》中作者的套路也很多,例如之前我的一篇文章提到的,作者很喜欢写两个关系好的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其中暗含的又有多少权贵之间的利益斗争?

除此之外,我要讲的,关于作者的另一个套路,那就是关于婢女的罪恶。

婢女有什么罪恶呢?或许在中国故事中的婢女,不是红娘那样帮着崔莺莺和张生牵线的,就是小青那样帮着白娘子打妖怪的。

但是跟《源氏物语》中的婢女比起来,中国婢女堪称“中国好婢女”,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日本古代的婢女是“坑主子专业户”,她们大多喜欢干一件事,那就是引狼入室,帮助别的男人强奸自己的女主人。

王命妇是藤壶妃子身边的侍女,具体年龄根据其名称可知是老大不小的了。

但是,宫中的女人似乎年纪越大越能作孽,具体情况可以参照《还珠格格》容嬷嬷。

她服侍的主人是藤壶妃子,但是她却胳膊肘往外拐为光源氏办事。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藤壶妃子是光源氏的后妈,但是光源氏从小就跟她亲近。也许是恋母情结,也许是日久生情,光源氏竟然爱上了自己的继母。

可能一千年前的日本尚且不开化,一般叔叔侄女或者堂兄妹表兄妹结婚都是常有的事,何况是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呢?

光源氏对藤壶妃子可谓是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却又求之不得。这时候有一个人就要出来发挥作用了,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王命妇。

具体王命妇怎么被光源氏策反,又怎么帮光源氏引路的作者没说,(我估计是觊觎光源氏的美貌,毕竟光源氏长得神仙似的漂亮)只说是那王命妇从中牵线,导致光源氏强奸了他的继母藤壶妃子。

不过男主都是有光环的,即便光源氏做了这样的事,但凭借他的盛世美颜依然得到了藤壶妃子的原谅,甚至后来生下了孩子。

这说明一个道理,无论哪个年代,颜值是最强大的武器,光源氏强了很多女子,但这些女子最后都爱慕他;一千年后的今天,这个世界更是颜值当道,有时候一张脸远比实力更有用。

而仁慈的皇帝对这一切并不知情,还对光源氏和藤壶妃子百般宠爱。藤壶妃子因为愧疚悔恨,把所有罪孽都归在自己身上,最终在皇帝死后出家当了尼姑。

一段孽缘终究以藤壶妃子的赎罪终结。

对,你没看错,她就叫侍女,在整本书中,侍女们几乎都是没有名字的,只以职位称呼,例如前面那个王命妇。

我估计作者对这种女人也是鄙视的,所以连一个名字都懒得取。

又或许是我想多了,也许一千年前的日本就是这样,地位低下的人是不配有名字的。就好比秦汉以前的中国,普通女子也是没名字的,例如宣姜、许穆夫人、孟姜女,都是根据父兄丈夫的名字称呼的。

这个侍从的主人是玉鬘。玉鬘是夕颜与头中将生的的女儿,头中将起初并不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女儿。

但因为光源氏和夕颜曾经有过一段情缘,所以光源氏瞒着头中将把玉鬘当做女儿养在府中。

玉鬘因为长得很漂亮,又以光源氏女儿的名义养在府中,因此京城里来求婚的贵公子几乎踏破门槛。甚至连光源氏自己都动心想下手,对玉鬘百般追求逼迫,终究还是没成功。

在玉鬘的追求者中有一个男人叫做髭黑大将,这个人也是朝廷重臣,年龄约莫三十好几,长相比较粗鄙,而且已经有了妻子和三个孩子。

但是他妻子得病被他嫌弃,他打算退货。玉鬘就成了他下一任夫人的不二人选。

起初这个髭黑大将很客气地又是写情书又是亲自探望走访,但是玉鬘不理他。甚至后来玉鬘有一次偶遇冷泉帝,喜欢上了这个光彩照人的皇帝。

这下髭黑大将着急了,眼看着玉鬘就要被皇帝抢走了,他也不敢明目张胆跟皇帝争抢啊,怎么办?

所谓先礼后兵,霸王硬上弓!

似乎《源氏物语》中很多男人对女人喜欢来这么一手,先是好生伺候着,实在不行了就来硬的。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女子很是可怜,说白了她们在男人眼里就如同一个宠物。他们高兴了就哄哄,那是给你面子,不高兴了,直接来硬的,看你服不服。

髭黑大将就跟玉鬘的婢女侍女串通,夜里把他放进来,于是手无缚鸡之力小姑娘玉鬘就这样被一个粗鲁的大叔给强占了。

其实具体侍女如何与髭黑大将勾结,为何为他办事作者也没说,只说玉鬘非常恨侍女,每每看到她都不给好脸色看,那侍女也吓得不敢在她跟前晃悠。

玉鬘被髭黑大将侵犯之后是怎么样的呢?

当大家得知此事以后,除了惊讶玉鬘终究被髭黑大将得到以外,就很自然地接受了。髭黑大将也直接变成了玉鬘光明正大的丈夫。

玉鬘自己,除了对髭黑大将的厌恶以外,也很认命地想:这也许就是宿世的缘分吧!

每每看到“宿世的缘分”这句话我都忍不住替那个时代的女人惋惜,她们才是阿Q精神的最佳代言人,都被那样了还能认为是前世的缘分。

这也怪不得她们自己,这些都是男人为她们营造搭建的一个世界,可悲亦可怜。

这位小侍从的造孽功夫相对于前面两位或许情有可原。因为她是柏木的青梅竹马,也许还有爱慕之心。

柏木喜欢三公主,小侍从就不停地为柏木递情书,帮助柏木说好话,到最后,趁着那天府中人少,直接带着柏木进了三公主的房间,柏木终于得偿所愿。

但是,也因为这件事给三公主和柏木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三公主的丈夫光源氏无意中得知此事,柏木听说后又是羞愧又是害怕,一命呜呼。

三公主知道自己的错误,又加上受了光源氏的冷落怨恨,生下孩子不久就出家为尼了。

不顾一切的冲动行为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

这个弁君与前面的小侍从还是有亲缘关系的,弁君的母亲是小侍从的姨母。

弁君因为年纪太大,眼睛不好使错人了人而铸成大错。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她的罪过,因为她心里原本想的就是帮助薰君得到自家**,所以无论她有没有认错人,她都是背叛了自己的主人。

弁君有两位主子,宇治山庄的大女公子和二女公子。

匂亲王和薰君这两位好兄弟共同喜欢上了这对姐妹,于是两人谋划着如何占有她们。

终于在一个晚上,薰君绊住大女公子,而让匂亲王去找二女公子,当时匂亲王是不认路的。弁君把匂亲王错认成了薰君,就领着他去了二女公子的房间。

正在睡觉的二女公子就猝不及防,被匂亲王玷污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了,弁君看清楚来人是匂亲王之后悔之晚矣。

落叶公主的丈夫柏木死了,柏木的好兄弟夕雾就时常帮忙照料。但是时间一久,夕雾对落叶公主产生了一点别的心思。

落叶公主虽从来没有得到过丈夫生前的爱,但是她仍旧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夕雾的求爱。

虽然出师不利,夕雾却要将追求执行到底,他一边顶着妻子云居雁的置疑,对她好生安慰,一边又原形毕露地去追求落叶公主。今天送一封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慕,明天又赖在落叶公主的帘子外面弹琴到深夜,再无限委曲地诉说相思之苦。

向来一本正经的夕雾难得说出这么动人的告白,落叶公主的心还没动,侍女们的心已经开始动了。

可能出于对落叶公主的担忧,可能是对夕雾风采的仰慕,也可能是对落叶公主的嫉妒,总之无论哪个原因,那些侍女们的胳膊肘开始一致往外拐了。

她们时常私下抱怨落叶公主不识好歹,给落叶公主施加压力,对夕雾的来访万分期待,甚至不经落叶公主的同意而擅自做主放夕雾进来。

落叶公主的心是寒的,她从不曾想到,与自己朝夕相伴的侍女们,竟然因为别的男人而背叛自己。

如此一番折腾,某一天夕雾成功进了落叶公主的房间,但是落叶公主仍旧拒绝,夕雾不便强迫,在第二日早上离开。

谁知这样的行为却害死了落叶公主的母亲。她母亲误以为落叶公主已经被夕雾给占有了,然而夕雾离开后并没有像一般的情侣一样来探望落叶,由此落叶的母亲判断夕雾是在玩弄自己的女儿。

落叶的母亲写信试探,却由于意外情况没有收到夕雾的来信,由此,她更确定了夕雾的心思,一气之下竟然一命呜呼了。

落叶公主很痛心,如果柏木没有死,如果夕雾没有答应柏木照料她,如果那些侍女把门守紧不让夕雾进来……如果,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的母亲也不会抑郁而终。

可是,她能怎么办呢?丈夫死了母亲死了,而唯一活着的父皇只一心疼爱三公主,她已经没有依靠了。尽管夕雾那天晚上没有与她发生关系,她的名节仍旧毁了。

最终,在夕雾强势介入一下,落叶公主不得不妥协,从了夕雾。

纵观整部《源氏物语》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人情关系是极其凉薄的,所有人几乎都只看“利益”二字。

利益当头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不变的规律,但是这样的状况在一千年前的日本社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光源氏被流放到须磨浦的时候,昔日门庭若市的府邸突然人迹寥寥,一片凄凉冷清。而他被接回京城,加官进爵的时候,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聚集道他身边。

还有已经去世的常陆亲王的女儿末摘花,因为父亲的去世,末摘花没有了依靠,她居住的旧宅也越荒草萋萋,甚至大门和墙院倒塌都没有人管。到后来,光源氏几乎遗忘了末摘花,这让末摘花的侍女们很不开心,时常说末摘花闲话,不久,便各自散去,不愿意再陪在末摘花身边了。

当光源氏路过末摘花的府邸又想起她,对她接济之后,那些侍女们又开始一个个后悔,要求回到末摘花身边。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那些侍女仆人们,但凡主人受人欺压,她们不帮主人的忙,反而引狼入室;当主人没落,她们也会一哄而散。

想想藤壶妃子为什么会遭到光源氏的强迫?因为王命妇知道光源氏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而且,光源氏那张颠倒众生的脸也足以让她背叛主人。

玉鬘为什么会遭到侍女的背叛?因为在光源氏的六条院,她没有任何地位。她的母亲早亡,她的父亲至今不知道她的存在,而光源氏其实与她没有半点的责任义务。与其跟着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主人,那么为什么不索性帮髭黑大将一个忙呢?

三公主又为何遭到小侍从的背叛?她的身份低微低吗?不,一点也不低,她是朱雀帝最宠爱的女儿,连她的丈夫光源氏都得对她以礼相待。可是,小侍从是柏木的青梅竹马,也可能柏木就是她的心上人,如此一来,三公主在她心里算什么呢?

至于弁君,她虽然认错了人,但不代表她没有背叛。因为她认为那人是薰君,所以,如果那个人真的是薰君,她本来就打算帮助薰君成事的,只不过阴差阳错,最后竟然是匂亲王。

落叶公主就更不用说了,丈夫早亡,父皇不爱,母亲家族无权无势,不欺负她欺负谁?

那是一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人情凉薄淡漠,所以那些侍女才能如此嚣张。

人是自私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人可以否认。然而如果自己的自私是踩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话,这样的自私不叫“自私”,而叫作“恶毒”。

人生在世,你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善良,却不应该让自己恶毒。

那些侍女嚣张过后怎么样了呢?答案是:仍然活得好好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可悲之处,几乎所有女子,准确来说所有人都有一个相通的观点。

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会归结为一个原因:这就是宿世的因缘吧!当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妥协。

所以,最后,藤壶妃子、玉鬘、三公主以及宇治二女公子和落叶公主,她们尽管一开始有无限的悲叹怨恨,却终究被“宿世因缘”这句话给驯服了。

即便是被强迫,于她们而言,也不过因缘使然。

所以,她们还能怪谁呢?

作者其他系列作品:

《项脊轩志》中的一间老屋指的是作者蒯原所居住的房子,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在这个老屋里发生的两种感情、三个女人和四件琐事。

两种感情:一是作者对房子的深情厚爱;二是作者对与自己住在一起的女人的复杂情感。

三个女人:包括作者的妻子、妾和侍女。作者的妻子是一个善良贤淑的女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她并没有给作者带来太多快乐。而作者的妾是一个美丽聪明但计谋深重的女人,她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还有一名侍女,她像房子一样朴实无华,但却是作者最为信任的人。

四件琐事:包括房屋的维修、妾的怀孕、侍女的婚姻和自己的疾病。这些琐事平凡却又透露着生活的真相,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温庭筠 (812-866),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但须眉称雄,也有不少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佳作甚多的一位。这位美丽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轻怜蜜爱,谁料世事沧桑,命运又把她塑造成一个放荡纵情的女道士,最终为争风吃醋杀死了自己的侍婢,自己也走向了刑场,空留下无限的叹息。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唐武宗会昌二年生于长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家。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调教。小幼薇在父亲的栽培下,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著名诗章,七岁开始学习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于是在暮春的一个午后,专程慕名寻访鱼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小院中找到了鱼家。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鱼父已经谢世,鱼家母女只能住在这里,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就在低矮阴暗的鱼家院落中,温庭筠见到了这位女诗童,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但生得活泼灵秀,纤眉大眼,肌肤白嫩,俨然一派小美人风韵。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不由得油然而生怜爱之情。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小幼薇显得十分落落大方,毫无拘促为难的模样,她请客人入座后,站在一旁,扑闪着大眼睛静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诗是这样写的: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从此,温庭筠经常出人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似乎成为了她的老师,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帮衬着鱼家,他与幼薇的关系,既象师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也许是年龄相差县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报以柔情万种的诗句,鱼幼薇也许就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际在仕途上找到新的发展。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们依旧以师生关系来往。

  一日无事,师生两人相偕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羡慕不已。待他们题完后,鱼幼薇也满怀感慨地悄悄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心中大为仰慕,只想一睹这位题诗奇女子的风采。可惜李亿这次来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忙于官场应酬,一时无暇去打听鱼幼薇的情况,只是在心中记住了这个名字。

  就任后,李亿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亿也来到了温庭筠家中。在温家的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眼睛一亮,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明月;

  邻楼新妆侍夜,闺中含情脉脉。

  芙蓉花下鱼戏,带来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诗句清丽明快,诗中人儿幽情缠绵,使得李亿为之怦然心动。待他问明诗作者,原来就是那个题诗崇贞观的奇女子鱼幼薇,李亿心中更加激动。

  温庭筠把李亿微妙的神态看在眼里,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他想:李亿年方二十二,已官至左补阙,可谓前途无量,而他人又生得端正健壮,性情温和,与鱼幼薇还真是天设地造的一对。于是,好心的温庭筠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为他们从中撮合。李亿与鱼幼薇当然是一见钟情,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就把盛妆艳饰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精细别墅中。

  林亭位于长安城西十余里,依山傍水,这里林木茂密,鸟语花香,是长安富家人喜爱的一个别墅区。在这里,金童玉女似的李亿与鱼幼薇,男欢女爱,度过了一段令人心醉的美好时光。

  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于是三天两头地来信催促。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郎,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的诗,诗云:

  枫叶千技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子安是李亿的字,那时从长安至江陵,往返一趟大约需两个月时间,而李亿此次又是出仕后首次回家,必然有一番会亲宴客,上坟祭祖的活动,又耽搁了几个月。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

  尽管一路上李亿赔尽了小心,劝导妻子裴氏接受他的偏房鱼幼薇,可这位出身名门,心高气傲的裴氏始终不肯点头。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怒不可遏地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条毒打了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气之后,便能接受她成为一家人,为了和心上人在一起,受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然而裴氏的怒气井不是一发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闹得鸡飞狗跳,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家门不可。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

  其实,深爱着鱼幼薇的李亿又怎忍心弃她不管呢,他表面上与她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茸,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并对鱼幼薇誓道:“暂时隐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

  咸宜观观主是个年迈的道姑,她为鱼幼薇取了“玄机”的道号,从此鱼幼薇成了鱼玄机。一个风华绝代、才情似锦的姑娘岂甘孤伴青灯做一世道姑,长夜无眠,鱼玄机在云房中思念着昔日的丈夫李亿,泪水和墨写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通人道观后,幼薇把满腔愁情寄托在诗文上,寄托在夫君的到来上。而李亿把鱼幼薇寄养在咸宜观,本意也是要寻机前来幽会的,却无奈妻子裴氏管束极严,裴家的势力又遍布京华,李亿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从不曾到咸宜观看望过鱼玄机。鱼玄机朝思暮想,了无李郎音讯,只有把痴情寄付诗中,又写了一首“寄李子安”:

  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

  诗每写成,都无法捎给李郎,鱼玄机只有把诗笺抛入曲江中,任凭幽情随水空流。唐朝道教盛行,著名的道观多成了游览胜地和交际场所,许多才色稍佳的女道士便成了交际花。然而,咸宜观因一清道姑品性严谨,格守规矩,所以一直保持着一分清净的局面。观中客人了了,李亿当时就是看中这里的清净才把鱼玄机托付到此,如今,鱼玄机也就只有守着寂静,与道友为伴。

  三年时光默默流走了,一清师父年老力绝,溘然长逝,另一位与鱼玄机年龄相仿,朝夕为伴的彩羽道姑,竟跟着一位来观修补壁画的画师私奔了。咸宜观中,就剩下鱼玄机孤零零的一人。就在这时,她又听长安来客说起,她日夜盼望的李郎,早已携带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这一消息对鱼玄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觉得自己被人抛弃,空将一腔情意付之东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鱼玄机痛不欲生,一改过去洁身自爱的态度,索性放纵起来,让自己亮丽的才情和美貌,不至随青烟而消散。于是,在冷冷清清的咸宜观中,她深夜秉烛,写下了一首后来传诵千古的“赠邻女”诗: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首诗不啻就是她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她是一个秀外慧中,痴情万缕的贤淑才女;从此后,她看破了人间真情,只为享乐纵情极欲,变成了一个放荡冶艳的女人。

  鱼玄机在咸宜观中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弟子,实际上是她的侍女,她开始过一种悠游闲荡的生活。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这无疑是一旗艳帜,不到几天工夫,消息就传遍了长安,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文,聊天调笑,以至昏天黑地,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

  咸宜观中,鱼玄机陪客人品茶论道,煮酒谈心;兴致所至,游山玩水,好不开心;遇有英俊可意者,就留宿观中,男女偷欢。从她的一首“道怀诗”,就颇能体现出她此时的生活景况:

  闲散身无事,风光且乐游;

  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

  琴弄萧梁专,诗吟庚亮楼;

  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筹。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

  满怀春绿酒,对月夜琴幽。

  绕砌皆清趣,抽簪映细流;

  卧床书删遍,半醉起梳头。

  鱼玄机正值二十出头,既有少女的妩媚,又有成熟女性的风韵,再加上她的才华和风情,不知使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当时颇有她青睐的一个落第书生叫左名扬,她之所以钟情于左名扬,只因为他那一派贵公子风范和堂堂的容貌仪表,都酷似昔日的丈夫李亿。虽然她曾经忿恨过李郎的薄幸,但是内心中却始终忘不了他;在左名扬踏进咸宜观的那一刹间,她不由一怔。迷离中仿佛以为是李郎回到了她的身边。于是,她对左名扬倾注了满腔的柔情,完全以一种小妻子的神态对待左名扬,左名扬时常留宿在她的云房中,共享云雨之情。左名扬还曾写下一首描写鱼玄机云房情景的诗: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宁谧品香茶;

  日暮钟声相送出,箔帘钉上挂袈裟。

  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虽然语意闪烁,但已可窥见他俩云房中取乐的旖旎风光了。

  除左名扬之外,与鱼玄机来往密切的还有一位经营丝绸生意的富商李近仁。起初鱼玄机根本不把这个脑满肠肥的商人放在眼里,但李近仁却别有心计,不但常常在鱼玄机面前竭力展示自己温文儒雅,同时又向咸宜观捐送了大量的钱帛,却又不表现出对鱼玄机有所希求的模样。鱼玄机慢慢地就被他的大度恢宏而打动,觉得他完全不是那种满身铜臭味的商人,于是也就心甘情愿地以身相报了。在她“迎李近仁员外”的诗中,所描述的情形简直就象是闺中**,欢天喜地地迎接远游归来的丈夫一般:

  今日晨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李近仁时常远赴苏杭采办货物,经久不见人影,但他一返京就必定到观中探望鱼玄机,给她带来许多绸缎织绣之类的礼物。而且,咸宜观中的开销用度基本上都包在李近仁身上,但他又丝毫不限制鱼玄机的交游;因而鱼玄机在委身李近仁的同时,又可自由地与各种人物交往,这中间也包括她的老师温庭筠,但温庭筠与她一直保持着一种纯粹的友情。

  当时有一位官人裴澄,对鱼玄机十分爱慕。一心想成为她的座上姣客,可鱼玄机见他与李亿的裴氏夫人同姓同族,终究心存顾虑,对他敬而远之。

  有一天,咸宜观中来了三位锦衣华冠的贵族公子,同时还携有歌姬和乐师。贵胄公子在鱼玄机眼里已司空见惯,倒是那位身材魁梧,相貌清秀,举止廉逊,神情略带几分腼腆的乐师却深深吸引了她的眼光。在有意无意中,鱼玄机对乐师略施情韵,使这位叫陈韪的乐师受惊若宠,虽然碍着主人家的面不敢多言,但已抛过无数感激与仰慕的眼风。

  陈韪含情脉脉的眼神,更加撩动了鱼玄机的情火,只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似燃烧起来。当那群人离去后,夜里鱼玄机仍无法平静下来,在床上辗转一夜未合眼。第二天茶饭无心,好不容易熬到上灯时分,终于在情思迷离中,摊开彩笺,写下一首露骨的情诗: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士人钦。

  月色庭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正思量情诗如何让陈韪看见,陈韪却在第三天清晨又来到了咸宜观。原来他回去后也对美艳含情的鱼玄机念念不忘,找准了闲暇时间,又急急地来会佳人了。鱼玄机一见自然喜出望外,把他引进云房,故意让他看见桌上的情诗。陈韪见诗,洞察了伊人的心思,自己更加心神荡漾。于是关门掩帘,只听得云房内传出阵阵亲昵的笑语。从此陈韪便成了咸宜观中最受欢迎的客人,只要有时间,就来幽会鱼玄机。

  艳丽的日子不觉又是两三年,鱼玄机的贴身侍婢绿翘已经十八岁了,竟也出落得肌肤细腻,身姿丰腴。受鱼玄机的影响,也颇为善弄风情,双眼含媚。因绿翘做事机灵,又十分乖巧听话,所以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和重用。

  这年春天的一日,鱼玄机受邻院所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临出门前嘱咐绿翘说:“不要出去,如有客人来,可告诉我的去向。”

  酒宴诗唱,一直乐到暮色四合时,鱼玄机才回到咸宜观。绿翘迎出来禀报道:“陈乐师午后来访,我告诉他你去的地方,他‘嗯’了一声,就走了。”

  鱼玄机心想:经常自己外出,陈韪总是耐心地等她归来,今天怎么会急急地走了呢?再看绿翘,只见她双鬟微偏,面带潮红,双眸流露着春意,举止似乎也有些不自然,于是明白了一切。

  入夜,点灯闭院,鱼玄机把绿翘唤到房中,强令她脱光衣服,跪在地上,厉声问道:“今日做了何等不轨之事,从实招来!”绿翘吓得缩在地上,颤抖着回答:“自从跟随师父,随时检点行迹,不曾有违命之事。”鱼玄机逼近绿翘,仔细检视全身,发现她胸前乳上有指甲划痕,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向她拍打。绿翘矢口否认自己有解佩荐枕之欢,被逼至极,她对鱼玄机反唇相讥,历数她的风流韵事。鱼玄机暴跳如雷,见一个一贯驯服自己的婢女竟敢说自己的不是,跳起来,一把抓住绿翘的脖子,把她的头朝地上猛撞。等她力疲松手时,才发觉绿翘已经断气身亡。

  鱼玄机一看出了人命,顿时慌了手脚;然而她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当即定下神来,趁着夜深人静,在房后院中的紫藤花下挖了个坑,把绿翘的尸体埋了进去。

  过了几天,陈韪来访,问起:“为何不见了绿翘?”鱼玄机回答说:“弄春潮逃走了。”陈韪不敢多问,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蝉鸣蛙叫的夏口,有两位新客来访,酒酣耳热之际,一客人下腹胀极,忙到紫藤花下小便,见有一大群苍蝇聚集在花下浮土上;驱赶开后又复聚过来。土上无一脏物,为何引来蝇聚,客人心中生疑,回家后告诉了作衙役的哥哥,于是官衙中派了人来咸宜观勘查,挖开紫藤花下的浮土,见到了一具女尸,竟然肌肤未腐,宛如生时,寺中其他小道始认出了是绿翘。

  鱼玄机被带到公堂,抬头看座上,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遭拒绝的裴澄。鱼玄机心想:“这下子无法逃生了!为免皮肉之苦,她主动一五一十地交待了杀人经过,因罪行恶劣,被处以斩刑。这年她才二十六岁,历尽波折变幻的一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惠兰十一岁名动长安 飞卿慕名拜访 并收惠兰为弟子。

  这是惠兰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子。

  自惠兰后期的作品与飞卿的和作看来 二人心中是有彼此的地位的

  飞卿貌不惊人 甚至可以算作丑陋 这里说这话并没有诋毁之意。

  惠兰美丽动人 并且小小年纪诗名远播。

  说到年纪 从历史资料上看来 二人之间年龄相差至少三十岁。

  虽然在那时候 老夫少妻并不为过 但飞卿的隐忍 却亦是负责任的做法。

  至于那位由飞卿引荐给惠兰的男子 文采不弱 仪表堂堂。

  名叫李亿 字子安。

  其实喜欢惠兰的我们 大多不愿承认惠兰对李子安的感情。

  但是 联想后来惠兰成为玄机之后的敢爱敢恨 想必若是惠兰不愿 谁也无法勉强的。

  只是比起李子安那等懦弱之人 我们更希望惠兰的改变是因为飞卿。

  飞卿没有辜负惠兰。

  还有一点 就是因为惠兰成为玄机之后的作为。

  如若当初是飞卿辜负了惠兰 惠兰又怎会与飞卿联系。

  如若当初是飞卿辜负了惠兰 惠兰该是恨极了飞卿的。

  再有 后期被玄机青睐的左名扬 在记录中是像极了李子安的。

  在此 我也要澄清一点东西。

  有人说 鱼玄机嫁给李亿当了侍妾 分明是二奶 活该被抛弃。

  那我说 当时的社会 男子三妻四妾很正常 无论如何 这都是自幼刻在玄机脑中的传统。

  李亿可以畏妻 他可以不到百日就一纸休书休了玄机 他可以把玄机送进道观。

  他甚至可以在把玄机送入道观之后 依旧背着妻子与玄机行鱼水之欢。

  好吧 即使这些都不是他的错 但是在休妻后缠绵几日便一句话未留下地离开 让玄机在道观中苦等三年。

  玄机爱上一个男人 哪里错了。

  封建社会的玄机嫁给一个有妻室的男人又哪里错了。

  如果这是错 那么我也无话可说。

  有人说 说到底都是心狠手辣的女人 不值得同情。

  那我说 那时候 亦师亦友的飞卿不再 曾经沧海的李亿不在。

  或因才情 或因美貌 来的人络绎不绝 却不会回头。

  表面上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年轻乐师 自己亲自带大的侍女绿翘。

  一切的一切 叫她情何以堪。

  或许的却是嫉妒 她二十几岁 在当时已不再年轻了。

  一次次的抛弃 一次次的背叛 她的痴 她的怨 如此的理所当然。

  或许她是错了 但是 在成为鱼玄机以前 她是那样温婉的女子。

  但是 光明正大的嫁于爱人不满百天 便遭受毒打 被赶出门 却是无人维护。

  或许她是错了 爱错了。

  可是 爱 哪里有什么对错可言。

  有人说 自甘堕落 是她自食其果。

  那我说 她只是不甘心罢了 她只是做了很多女人都不敢做的事 。

  多余的我也不想争辩。

  事实上 我的确是偏袒惠兰的。

  但是 对于自己佩服的人 自是希望别人也可以接受的。

  或许我所说的这些并不足以让所有人对惠兰改观 但是 为惠兰辩解 只求安心。

  至于称呼上。

  本人喜欢把遇见飞卿之前的鱼 遇见飞卿之后的鱼 以及进入道观的鱼分清楚。

  遇见飞卿之前 她是鱼幼薇。才华横溢。

  遇见飞卿之后 她是鱼惠兰。落落痴情。

  遁入道观之后 她是鱼玄机。艳名远播。

  以上是我收集的一些关于温庭筠的记载于传说。重点是他与鱼幼薇的,概括说来:温庭筠相貌丑陋但才情很大,与鱼玄机的感情波澜是文坛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希望能帮到你。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吟》,“……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事还有一首诗:《望江亭》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原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扩展资料: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0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