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第1张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的辅佐和帮助,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下面和大家分享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对的幼儿其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爱听;常常为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就把图书上所有大灰狼的眼镜都戳城洞洞;喜欢哪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等。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玩具,又马上破涕为笑了。

了解幼儿以上的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幼儿的问题。对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玩娃娃家时,看见别人当妈妈,自己也要当妈妈,他们才不管一个家里有几个妈妈呢!因此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宜太多,但同样的玩具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过程中,多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对象。例如,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某位小朋友,“看小明坐的多直呀!”马上全班幼儿都挺起了小胸脯。如果需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说,“马悦小朋友学习最认真了,眼睛使劲看着老师呢!”如果老师说,“小朋友,不要看外面了,外面没什么好看的!”则会引起更多小朋友看外面。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幼儿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出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指点着小汽车数才会数清,而不会像大班幼儿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地说,“我画的是太阳”“是饼干”。

幼儿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会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例如,在教学活动时,有一个幼儿要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上厕所,教师就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结果果真孩子们都去了。此外,对小班幼儿提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2

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很多父母觉得四岁的宝宝最烦人,难以教育。其实专家认为,幼儿4岁是最吸引人的阶段。但是对一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的孩子却最令他们头痛。

与3岁或5岁时相比,4岁幼儿最不温顺。 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所谓的“精力旺盛期”,身体的一切机能都开始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发展。

家中有4岁幼儿的父母,有时被孩子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失望得不想理他们,这时做父母的能深切体会到育儿的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才能自我成长。

4岁幼儿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的那样不合群、爱顶撞,反而十分喜欢与人接触、融入社交。只不过是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让人误认为不合群、爱顶撞。

此外,4岁幼儿非常多才多艺,任何事都想尝试,不论是锯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在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荧光屏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过家家。

这个时期,他们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稍驻足,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样东西时,一定是发现一些新鲜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4岁幼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多半仍然是陌生的,为了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常觉得吃不消。

4岁幼儿同时也是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如果谈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呢!总之,4岁幼儿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一)动作发展快

该年龄段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3、4岁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幼儿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5、6岁孩子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幼儿正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象当真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做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3

3—4岁幼儿年龄特点情况

1、身体和动作发展

脑的结构和机能继续发展。大肌肉发展较快,身体动作比以前灵活,开始协调。逐步能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喜欢跑、跳、玩球、骑小车、投扔沙袋等。逐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手部小肌肉有较大发展,动作逐步精细化,如:搭积木、串珠、折纸、捏泥、使用剪刀等。能自己用勺进餐等,逐步自己穿、脱衣裤,会自己扣纽扣。

2、认知能力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认知范围逐步扩大。无意注意仍占优势,对新鲜事物、新异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集中。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爱模仿,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对数量的认知能力有提高,能顺口唱歌1-10,逐步感知5以内量的多少。初步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

3、语言发展

语言进入飞速发展期。能明白成人的指示,逐步能用简单的句子与别人交往。基本能掌握双音节的语言,但对于一些近似音仍难以发准。词汇量迅速增大,喜欢念儿歌、听故事,尤其爱重复地听故事。在游戏或遇到问题时,常会自言自语。由于紧张、词汇量有限等原因,有时说话还不够连贯,并常常用各种手势、表情来辅助表达。

4、社会性发展

有明显的独立行动的愿望,喜欢说“不”,常要求“我自己来”。依恋成人,喜欢与亲近的成人有身体接触,如抱抱、亲亲、碰碰等。喜欢被关注和赞扬。尚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会为小事大哭小闹。开始能够接纳、认同同伴,逐步能和同伴一起玩,并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但还常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容易产生外显性的侵犯性行为。

5、艺术表现

具有了艺术表现的愿望。喜欢唱歌、做律动,自由自在地跳舞。喜欢敲打物品,发出声音,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能表演歌曲,简单地敲打、摆弄乐器。喜欢鲜艳的色彩,绘画逐渐从涂鸦期进入象征期,在绘画中会边画边讲,并常会对自已感兴趣的事物特征做过于夸大的表现。

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建议

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建议,3-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这个时期很关键,家长需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并进行合理的教育,下面来看看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建议。

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建议1

3岁幼儿年龄特点:

1、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以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2、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幼儿园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儿童的注意以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想象。

3、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额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亿元,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萌芽。

4、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针对2-3岁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下面几条要点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父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个阶段孩子有强烈地学习、模仿的动机,无论成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有样学样地模仿。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暴躁,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暴躁;如果一个母亲懒惰,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懒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积极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样学样。

3、慎用惩罚,特别是不要体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通过惩罚试图让他明白和学会的规则,幼儿要到5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相对地,如果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道理”,反而更可能学会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幼儿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方式来对待他人。

4、避免与孩子情绪冲突,特别是不要再情绪上与孩子对立。一旦父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退缩,并逐渐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两套行为模式。对幼儿发脾气,幼儿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会注意并强烈地感受到愤怒的压力,这会对幼儿产生极为负面的心理影响,阻塞掉未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冲突。

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建议2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1、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幼儿在日常生活红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要成人帮助。

2、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

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如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他们一吓就哭、一哄就笑,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流露在脸上。

3岁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他们用啼哭等方式表示分离的痛苦,这种因情感依恋而产生分离焦虑期。儿童对依恋对象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

3、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交往,如在游乐场愿意到小朋友在很多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需要作为唯一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这个年龄段出现了人生第一个反抗期。

4、动作发展速度较快

幼儿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手眼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快发展,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还会进行穿珠等活动。此年龄的幼儿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帮助。

5、思维存在与动作之中

3岁儿童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离开了具体事物和具体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6、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这个阶段的幼儿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行为。模仿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外部动作。

3岁儿童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短暂。喜欢重复是这个年龄段幼儿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在往返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关联、产生简单想象。

7、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此时幼儿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发展促进了自我意识萌芽。

8、对鲜艳色彩、节奏感兴趣

3岁幼儿处于新异性探索阶段,此时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建议3

3-4岁幼儿年龄特点与思维方式

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很多父母觉得四岁的宝宝最烦人,难以教育。其实专家认为,幼儿4岁是最吸引人的阶段。但是对一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的孩子却最令他们头痛。

与3岁或5岁时相比,4岁幼儿最不温顺。 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所谓的“精力旺盛期”,身体的一切机能都开始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发展。

家中有4岁幼儿的父母,有时被孩子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失望得不想理他们,这时做父母的能深切体会到育儿的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才能自我成长。

4岁幼儿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的那样不合群、爱顶撞,反而十分喜欢与人接触、融入社交。只不过是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让人误认为不合群、爱顶撞。

此外,4岁幼儿非常多才多艺,任何事都想尝试,不论是锯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在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荧光屏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过家家。

这个时期,他们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稍驻足,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样东西时,一定是发现一些新鲜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4岁幼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多半仍然是陌生的,为了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常觉得吃不消。

4岁幼儿同时也是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如果谈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呢!总之,4岁幼儿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一、动作发展快

该年龄段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3、4岁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幼儿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5、6岁孩子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幼儿正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象当真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做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

 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父母有了宝宝之后,不仅要关注其身体的健康发育,对于身心健康发展也要重视。小朋友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身心发展都会有所不同。那么来看看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有哪些。

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1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多由躯体健康因素所致,其次还与外部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氛围,教育影响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一、躯体健康因素

 长期体弱多病,引起心理负担,会影响身体发育,如经常感冒、长期咳嗽等,易造成心理方面的困扰和压力,影响心理健康,情绪长期不安。

  二、外部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不温馨,长期生活在没有关爱、家庭不和谐的环境中,容易给心理造成负担,影响心理健康。

  2家庭气氛

 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争吵,易引起刺激性因素,如对不好的事情较敏感、长期孤独生活、留守儿童等,易增加心理阴影。

  三、教育影响因素

 1过度严厉稍微做错小事情,就批评指责,不给予鼓励、表扬等。2过度放松

 一味的放纵,对孩子不在乎或者忽冷忽热,会使孩子觉得世界缺少关爱,易影响心理健康。

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2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作用如下: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3教育和社会因素。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是社会环境的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形成基本相同的心理年龄特征

 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可以促使儿童素质的不同方面得以改造,并使心理向不同方面发展,从而加大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就可以充分挖掘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力,以造就特殊人才。

 

扩展资料: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3

  什么是身心发展

 一个人心理发展以及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从这个人一出生直到去世的期间,都会不断地发生改变。根据教育心理数据表明,身心发展是一段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其心理发展时间持续较长,一般从个人出生开始直到成年。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先天:(遗传)

 从父母处遗传的心理素质,这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并为其提供了机会。

 后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外界环境)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推动着小朋友的心理发展。在两者之间,外界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外界环境这一因素中,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

  1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并不是单向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作用,而是与孩子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外界的环境会给在孩子的认知下,在大脑中产生印象,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状态。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孩子的成长,认知能力的增强,孩子心理内容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对于外界的事物,孩子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心理认知进行处理,若是无法解决,孩子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不断发展。

  2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并不是漫无目的和杂乱无章的。相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倾向,从而使孩子不断地健康成长。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1发展的顺序性

 就幼儿的的生理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也是一样。身体的发展顺序会制约心理发展的顺序。在此顺序性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不断地完善和成熟。

 顺序是必然的客观存在,孩子身体发展的顺序性也是如此。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大脑认知也经历了一个顺序性过程。孩子大脑的认知都是从形象开始,慢慢趋向抽象。大脑发展不断完善,同时也会影响着孩子心理的不断成长。

  2发展的阶段性

 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年龄会反映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已由前一阶段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也是反映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过程。此外,这些特点不仅有阶段性、差异性,还有一定的连续性,会形成一定的年龄阶段。

 一个人由刚出生至青少年期间的发展,一般会被分为六个阶段。

 乳儿期:小于一周岁;

 婴儿期:一至三岁;

 幼儿期:三至六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六七岁至十二三岁,属于小学阶段;

 少年期(学龄中期):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属于初中阶段;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属于高中阶段。

 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一定的个性,共性是指孩子在各个心理发展阶段都会存在特点。而因为遗传、神经系统发育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孩子在各个发展阶段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些因素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3发展的不均衡性

 孩子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上,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

 这样的反展不平衡存在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另一个则是青春发育期。

 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在此期间,孩子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成长,反映在身体上的变化也十分显著。因为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外界环境有很大的不适应感,所以会极速成长来适应环境。

 青春发育期:就孩子脑部的发展进程而言,不同的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孩子出生后的第五至十个月是脑部发育最为快速的阶段。

 在五至六岁和十三至十四岁时,脑部发育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造成孩子脑部发育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有:意识萌发、智力发展情况以及对外界的认知需求。不仅在身体上有较大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有较大变化。在此期间,孩子的性意识和性机能都会萌发并趋向成熟。此时,孩子会有较强的成人感,会要求其他人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自己。

 (2)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

 在某些方面,孩子的发育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有些方面则显得发育不够。比如,当孩子身高与体重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其骨化过程离完成还有很远的距离。

 孩子五岁的时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此时是孩子产生数的'概念的重要阶段。但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孩子会在稍晚的时候形成,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则会在更晚些的时候出现。

  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1游戏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小朋友可以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拓宽眼界、激发好奇心,并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此外,孩子还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地了解自己,锻炼自信心和意志等。只要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就可以让孩子获得良好的体验,从中学到很多。

  2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更好发展

 游戏对于小朋友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促进骨骼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游戏实践和运动中,孩子可以通过运动锻炼身体上的肌肉、关节和骨骼,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此外,还可以使孩子的灵敏性与反应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3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及智力更好的发展

 在游戏中,因为交流需要,孩子会更多地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不仅仅是语言,在游戏中孩子的智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接触更多的事物,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记忆力和思维,从而起到发展智力的作用。

  4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更好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体,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还可以从中满足自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为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进行思维碰撞和再创造,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创造力更好地发展。

  5游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更好的发展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促进意志力发展,提高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品质,还可以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尊重和理解。比如,如果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其正义感和责任感会有所提升,会出现自我约束的行为。如果在游戏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那么他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此种角色可以引导其作出正确的行为。所以,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更好发展。

  幼儿身心发展的常见问题

  1动作发育不协调

 孩子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家长们都需要重视,倘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如动作不协调、认知能力差、情感和意志欠缺、社会性弱、生活习惯差、语言能力差等。最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四至五岁的孩子,他们在动作发展方面最容易存在欠缺。

 建议:主要原因是家长太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不太重视孩子的运动,是一种保护过度的产物。家长要多为孩子创作“动起来”的机会,让孩子多多运动。

  2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主要表现为与人的合作能力较差,比较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别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较大影响等。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多为小朋友为独生子女,或者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等。

 建议:主要缺乏和外界进行充分交流的机会,家长和老师需要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小朋友进行适当的社会性活动。

  3意志薄弱 缺乏幸福感

 主要表现为情感上过分依赖、意志不够坚定、做事缺乏恒心、缺乏幸福感等。主要源于如今现在的孩子过得过于顺心,受不得挫折,心理比较脆弱,不太容易获得幸福感。

 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小朋友去面对一些问题和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4好习惯还没养成

 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较差、饮食和卫生习惯存在欠缺,部分孩子存在语言和认知上的迟缓。

 建议:家长和父母要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帮助孩子们克服能力,习惯以及行为上存在的欠缺。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是很多孩子的发展目标,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在操心的,下面我分享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方法。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1

  2岁以前

  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两岁以前的孩子,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 父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睡觉等,这对孩子建立起与父母间的终生亲密情感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心领神会。妈妈有心事,或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的察觉到。

 现代父母大多非常忙碌,若父母没办法时时陪伴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家中的老人。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如姥姥,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就不能随便说姥姥的不是。因为,此时的孩子已与姥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处于情绪分裂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大小便训练影响孩子性格

 你可能觉得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只是个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与宝宝的个性发展扯不上关系。其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的个性形成有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在1~3岁,宝宝最感兴趣的是排泄。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会让宝宝产生快感。这个阶段正是你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如要求宝宝不能随意大小便,要蹲专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宝宝追求排泄获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图实现对宝宝大小便的控制,于是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如果你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过早过严,在宝宝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时,就严格要求宝宝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宝宝形成羞耻、洁癖、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等特点。

 如果在训练中,宝宝通过过度的排泄来对抗大小便训练,也会导致他形成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在美国,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并不像我国那么早,很多幼儿园还为宝宝准备了尿布。

  2-6岁

  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识字、算术、背唐诗。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过早的单纯知识性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认知思维过早符号化,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开发。

 6岁前的孩子是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个阶段,应重点发展孩子的右脑,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国外很多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生硬地认字,孩子就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苹果”这一语言符号,而无法形成关于“苹果”的形象记忆,这对孩子的右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孩子在出生前,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超过大脑实际需要的。而生命早期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随着出生后接触的刺激逐渐增加,那些经常受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一味地对6岁不到的孩子灌输知识,我们就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

  6-10岁

  允许孩子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让父母真正操心起来了。他们普遍进入小学,开始面临各种升学竞争,人际关系也比之前更为复杂。这个阶段, 父母要记住的黄金定律是“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作息和学习压力,不能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容易走神。此时,家长不能一味责备孩子,毕竟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对孩子提过高、过急的要求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的有些行为,在家长看来是错误的,但可能是孩子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比如,玩弄家里的药罐,到塘里捉鱼等,对于这样的行为,家长应合理引导,既不打击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又要避免孩子受伤。

 而对于孩子反复犯错, 家长要抱着“理解”的态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与孩子作约定,在孩子上下学路上对各种注意事项反复提醒。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表现得不错,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帮助孩子逐渐树立信心。

 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过度责骂孩子。一味责骂不但起不了矫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效果,还容易伤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今后的亲子沟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其他亲友在场,不要说有辱孩子人格的话。

  10-14岁

  建立有效沟通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0-14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变得有思想,有主见,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此时,单面说教的方式已经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顶嘴、捣蛋、对着干只是表象,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希望受关注、被理解、被认可。家长要注意留心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成长诉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立即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18岁

  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处于学习和升学的高压状态,面临着各种人生选择:就读中职还是高中,高中应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考应该填什么志愿,是否出国留学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孩子的前途,家长们无不神经紧绷,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免不了以自己的意志代孩子行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烈,对于家长的善意很可能不领情,这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紧张。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孩子自己会作出聪明的选择。曾经,有个孩子问自己的父亲“为何要读书”,父亲举例说:“一棵长了一年的小树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长了10年的书可以做檩条,而长了20年的树可以做房梁、做柱子、做家具。你希望自己是小树还是大树?”孩子听完想了想,从此发奋读书。这位父亲没有长篇大论式的说教,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向孩子陈明利害,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今社会功利化思想泛滥,一些随大流的选择可能并不适合孩子。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具有艺术天赋,进入艺校是最好的发展方式,但若按部就班,父母对孩子的做法百般阻挠,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例如,李安在初入**界时也曾被保守的父亲视为耻辱,若没有李安自己的坚持,恐怕当今**界就少了这么一位大师了。

  结语

 对于孩子身上一些不合意的行为,家长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专制。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理想的相处方式是既保持家长的姿态,又给予孩子以负责任的自由。

 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向孩子陈明利害,但最终的选择权利还是要留给孩子。毕竟,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自己,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历练。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2

  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认知发展特点,父母要知道!

 首先家长们不要认为3-4岁的孩子是傻乎乎的样子,其实在这一个年龄阶段幼儿已经可以分辨红黄蓝绿这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色号。也可以不费力的辨别上下左右,能够掌握例如三角形方形等这一类简单图形他们可以感知冷暖饥饿,针对于这点我要说一下,很多家长等到温度稍微有一点下降就拿着衣服追孩子,让孩子多穿几件衣服,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们家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没有做到以上几点,家长也不要着急,更不要有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的这种思想。家长一定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并且有耐心的教导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幼儿的记忆,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市面上购买各种各样的补脑商品。其实在幼儿3-4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的掌握记忆方法,和成年人的记忆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需要记忆的内容在头脑中保留的时间较短,所以有的时候今天教了孩子这个说不定还没有到明天就已经忘记了,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耐心。再加上3-4岁的幼儿自控力比较差,记忆的内容很容易收到情绪的影响,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更加良好,心情低落沮丧的时候记忆力会有明显的下降,家长在教授孩子知识过程中也不要带有负面情绪。

 我们说完记忆和认知后我们再来讲讲孩子撒谎的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普片存在,其实3-4的幼儿撒谎有的时候可能是无意识的。这个阶段的幼儿各类感官器官发展并不是很协调,认识能力也比较弱。在加上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和反应容易走偏。幼儿把圆形说成了方形,把红的说成了白的这是经常有的事情。这时幼儿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一类情况下幼儿算不上是撒谎。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下的这种情况,一个幼儿拿着空杯子在假装喝水等到老师来的时候,举起水杯告诉老师“老师我喝的多干净”。

 这个时候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孩子给予表扬,因为当幼儿偶尔惧怕什么或者又想得到什么的时候,又不能摆脱某种东西或者又无法得到某种东西,就便会以自己的想象代替现实,从而来或者心里面的平衡。这个时期的幼儿思想就是这样,容易和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慢慢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3

  12-18岁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沟通技巧

  初中一年级

 孩子开始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也逐步健全,同时心理也会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孩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一个阶段。

 认知特征:孩子刚进入初一,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心理特征:

 1、新鲜感和紧张感共存,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部分适应能力不是很好的孩子开始出现焦虑紧张,加之如果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可能会骤降。

 2、向上性与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且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沟通重点:

 1、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2、新的习惯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进一步做好打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

 3、重视基础知识——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通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青春期的烦恼。

 这个年纪的孩子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喜欢标新立异,但同时又希望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群体!

 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很好的度过,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进而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青春期典型的叛逆行为。

  沟通重点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等都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增强,开始不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

 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做出改变,孩子不再是之前那个听话的小朋友了。交流时要让孩子体会到平等公平性,这样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沟通,也才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的苗头,从而展开心理疏导,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在照顾到心理变化的同时,初二也是承载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科内容难度加大知识点面更广,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初中三年级

  认知特征

 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接受一些抽象概括类的知识点。学习兴趣也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也开始趋于稳定。

  心理特征

 独立性进一步获得发展,学习能力同步有了很大提高,开始享受自己与自己独处,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所以此时,孩子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

  沟通重点

 需充分利用此阶段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为中考做准备,陪伴孩子一起了解当下学习情况和状态,协助孩子设定目标,并逐步去实现。

  高中一年级

  认知特征

 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也得到显著发展。

  心理特征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在心理和行为上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虽然内心可能很活跃,但单从表面是完全看不出来的。所以父母很难去察觉孩子的内心变化,这就很考验家长的沟通能力了!

  沟通重点

 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其实症结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这个是好多明明初中成绩很好,结果高中却成绩一落千丈的原因!所以,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决问题,当出现成绩下滑时,要及时注意到并主动引导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比如第一个学期期末成绩下滑,则可以在假期时把这一学期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学习一遍!

  高中二年级

  认知特征

 高一一年下来,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明显地分出层次,一个班的同学成绩开始出现变化。

  心理特点

 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导致不同心理状态。对成绩高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一般,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无所谓的被动状态。

 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到了高二,孩子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即归因的内化,而不是客观条件即归因的外化。

 开始对高考产生期待与恐惧 。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且时常幻想未来。

  沟通重点

 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均衡发展,促进他学习主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将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换做去刷题!

  高中三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已经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是进入高三后,备考的压力会明显增加,孩子在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大,一般会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势在必得。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或者学习方法没有效,导致成绩起伏不定或者不见起色,从而让学生感觉备考非常疲惫且感觉自己没办法考入理想大学,对前途感到迷茫。

 放弃型的孩子,这一类孩子也会跟着学校的课程走,但是经过努力,成绩并没有起色,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导致总分不会太高。从而让学生感觉要考大学几乎不可能,并逐渐放弃备考!

  沟通重点

 与老师孩子多沟通,跟孩子一起找原因,找解决办法,制定合理的目标!

  总结

 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抓住这些规律,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同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相信孩子可以稳稳的度过这重要的6年! 最后如果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有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哦,尚恩英语的专业老师会及时给予答复!

四岁半宝宝的认知能力

四岁半的宝宝已经是一名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可以学会很多的东西。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四岁半的宝宝到底能够学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宝宝哪些能力是超前的,哪些能力还存在着滞后。一起来看看吧。

四岁半宝宝的认知能力1

一、语言能力

已经会讲故事了,语言变得比较生动,而且很多小宝宝是一个话痨,总是喜欢将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讲给自己的父母听,甚至是一些宝宝还能够加上自己的评价。

1、使用形容词的数量增长较快。

2、能逐步理解以前、以后,同时的顺向、逆向的一般形式和包含形式。(如大娃娃上车前小娃娃先上)。

3、能大声地,清楚地念儿歌。

二、身体技能

宝宝已经学会了使用一些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可以使用画笔或者是泥土等,能够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图画,而且可以建造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运动能力

可以将球投入儿童篮筐内,也可以双脚跳过障碍物,或者是自己扣上或者是解开纽扣,并且会做比较复杂的折纸游戏。

1、孩子渴望别人承认他的能力和自立,在外出时经常走在你的前面。

2、他的运动能力仍然领先于判断能力,因此你要不停的提醒他等你一会儿,并在过马路时牵住他的手。

3、在他处于任何靠近水源的地方,监护一样重要,即使孩子会游泳,他也不会游得很好或很长时间。

四、认知能力

可以明白长短、多少,可以认识很多的数字,并且可以将不同长度的绳子按照长短排列起来,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积极探索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五、情感发展

情感变得很丰富,可以使用一些语言来嘲弄别人,也可以表现出一些独立的要求,或者是被别人关心的要求,并且已经具备了抗议这种复杂的情感。

六、社交能力

可以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可以邀请别人来自己家,可以做一些家务,可以安慰别人,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特别是比自己大的朋友。

四岁半宝宝的认知能力2

没必要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很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便考虑教孩子小学的知识。研究表明,幼儿被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过度用脑,会导致智力下降。

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弊端

1、到上一年级后,对课本知识的新奇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减少。

2、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随后后劲不足,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挫伤孩子自尊心。

3、幼儿一旦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到了小学后,教师往往下大力气也难以纠正。

让宝宝学习与陌生人对话

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引导孩子购物

4岁半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四岁半宝宝的认知能力3

宝宝4岁半促进能力发展游戏

运气球

准备10个或10个以上的气球,规定一段距离为路程,终点处放一个筐子或一个可以装许多东西的箱子;大人和小孩手拉着手围成圈,中间放一个气球,既不能让气球掉下去,也不能让气球爆炸;落地和爆炸了,就重新返回起点接着运,直到把所有气球都运到对面的箱子里为止;本游戏可以多次重复玩,记录时间,或和别人比赛。

做运动(肢体动作,精细动作,情绪/社交)

如:呼拉圈、沙包、球和球拍、保龄瓶、篮球、飞盘。

制作图形(精细动作,创新/创造力)

给宝宝切小点心的刀和各种图形模板,让他们沿模板轮廓描图,并上好颜色。他会喜欢做出各种各样的模型和图案。这将会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螺帽和螺栓(精细动作,智力/逻辑)

这个游戏可使宝宝的手指对大小的辨别更灵敏。让宝宝拿出几种不同型号的相互搭配的螺帽和螺栓,把螺帽拧下摆放在桌子一端,而螺栓放在另一端,然后重新配对并组装。

讲讲看(视觉,听觉/语言)

和宝宝一起看杂志上的大画片,鼓励他讲述所看到的画面上的内容。

认识形状(视觉,智力/逻辑)

在屋里进行三角形狩猎”和圆圈形狩猎”。看宝宝可以找到多少个那种形状的物体。你可以特意安排几种形状让宝宝来发现,你也可以让宝宝自由设计并粘贴成各种形状,或从杂志上剪下特殊形状的。

四岁多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四岁多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还会因人而异,四岁多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四岁多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1

  4岁宝宝的心理特征是怎么样的

 1、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

 2、3—4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

 3、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4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

 4、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恋仍然强烈,他在家依恋父母,到幼儿园后也总是以一个成人为依恋对象,他不会作更多的分析。

 5、小班幼儿各种认识过程的无意性都占压倒优势。他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支配。

  四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1、饮食: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是5岁的孩子,4岁的孩子虽然还不太会拿筷子,但也要让他经常使用,以渐渐学会正确的方法。

 2、排泄:到了4岁左右,排泄的习惯会逐渐养成,而4岁半时他已能自行用卫生纸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于热衷游戏而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幼儿若在半夜上厕所,家长要从旁给予协助。

 3、脱衣服:这阶段的幼儿对于脱衣服会显出很高的兴致,但若脱不好还会发脾气。这时候父母可以教导他们穿衣服的顺序、衬衫和毛衣前后的区别、扣钮扣的顺序以及收拾换下来衣服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养成这种习惯,岁儿就已经可以自己处理换衣服的问题了。

 4、睡眠:一般而言,睡眠大约是1个小时,但个人差别很大,并没硬性规定。有的小孩有午睡习惯,有的却不爱午睡,即使强迫他上了床,他也会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时溜岀去玩。

 5、清洁:尽管容易把衣服弄脏,但爱千净也是4岁儿特征之一。在这个阶段,像漱口、刷牙、冼脸、擦鼻涕、梳头等大致都能做好。

 儿童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其心理特征也是不同的,我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和教师一定要了解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并能够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帮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有能力在将来的生活中立足社会。

四岁多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2

  3、4岁儿童的心理与行为

 有些人称3岁儿为一种“完成期”,也有人称之为“所有的出发点”,其实两种说法都包含着3岁儿的形态。

 和1、2岁儿相较之下,3岁儿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已经开始成长。尤其是和混乱及粗暴的2岁儿互作比较的话,3岁儿可说是编制的完成期。同时,3岁儿也立足于人类文化性的出发点,他们透过文化认知,将所有最原始的本性隐藏起来;因此,3岁儿的成长可视为一个阶段分水岭。对好动的2岁儿感到疲惫不堪的父母,可以从小孩到3岁后体会到安详的'感受了。

 尽管3岁儿思考能力幼稚,但却有灵敏而丰富的感情;在生活习惯上有着明显的成长,而运动机能也已减少危险性。至于排泄方面,也不再那么需要大人帮忙了。

 在社会方面,3岁儿已有显著的成长,交友的层面扩大,而游戏的种类也更加活泼;另外,对他人的感情动向及表情也很敏感,当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和别人保持和谐及友爱的关系。

 不过3岁儿在夜晚时间比较难应付,假如这个时候由白天上班的父亲来陪伴,情况可能好一些。

 不感觉累时,3岁儿会活蹦乱跳地参与团体游戏或独自享受游戏的乐趣,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他都想试试看。在会话能力方面有进步,听话及说话的态度也都非常认真,对指导及规则都乐于遵从,这时大人应多给予指导。而且,为了博取小孩的信赖、尊敬和喜欢,大人要扮演着适当保护者的角色。

 依照一般情形而言,3岁小孩有接受集体活动指导的必要,并且注意家庭以外的教育是否能为小孩所接受。

 当然,小孩成长过程中,除了接受父母提供的各种新课题以外,大人有时也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作为参考。

  1、 敏感的情绪

 感情中有一种最早萌芽的原始感情,我们称之为“情绪”,而幼儿的感情几乎为情绪所左右。婴儿的情绪最初只有快乐和不快乐两种,其后如树分枝般地,2岁以后就有爱、得意、喜悦、愤怒、恐惧、厌恶等各种感情。

 2岁儿的情绪大多是冲动性的,容易兴奋、感情起伏大;和2岁儿相较之下,3岁儿情绪就稳定多了。此时,大人便可以发现孩子的感情非常丰富且敏锐。由此可知幼儿的情绪比其他语言、智能发育得更早,他们对事物往往不加以理解而直接以感情直觉去判断。所以与其对幼儿说教讲道理,不如诉诸情感效果来得好。看见父母吵架,他们会在一旁哭泣;见母亲与奶奶之间不和,也会安慰妈妈说“今天奶奶不在真好。”

 还有,他们对成人之间亲密的感情也会敏感地接受与反应。有一位母亲说这样说:“我在看一部三角关系的**时,不知不觉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而叹息流泪,想不到坐在一旁的3岁女儿也跟着掉眼泪,可真把我吓了一跳呢!”3岁儿并不懂剧情,只是被母亲的情绪感染,3岁儿就是这般的敏感。

 如果双亲有困难,3岁幼儿会非常懂事,如需要帮忙他还会适时伸出援手。双亲高兴,他们也很高兴,甚至会说:“妈妈今天很开心!”

 在这种情境下,双亲如果要管教幼儿或禁止他们做某种行为时,只要以不愉快的感情去刺激他即可。不过说是容易,如果真正要做却是相当难的。因为每一位父母在命令幼儿时,自然而然都会变得严厉起来;而想禁止幼儿做某件事时,又会表现得犹豫不决、态度暧昧不明。

 各种情绪当中“恐惧”对3岁儿最为强烈。不曾见过的动物、黑夜或看不到双亲在身边等。都会使他们感到恐惧。“忿怒”的情绪在2岁时达到顶点,到3岁则趋于缓和,所以3岁儿较少发脾气。“嫉妒”的情绪多半由于弟妹分享父母的爱。3岁儿也较少啼器,因为他已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提出他的要求,所以哭闹使父母心烦的情形也较少,他们已能体会双亲的心情了。

 如果3岁儿若动辄发脾气的话,双亲就得好好检讨。3岁儿在“爱”、“幽默”、“美”方面的情感变得十分丰富,由于情感会随着成长而丰富,使经验的累积变得稳定、多情,所以父母必须慎重处理。

  2、 爱的学习

 当幼儿有了弟弟或妹妹时,他就要开始学习与弟妹分享双亲的爱,这对幼儿来说,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

 对3岁小孩而言,学习分享这件事确实很困难。不过,能尽早让他体会人生的无奈,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所助益的;否则等到他长大以后,这份独占的爱才突然被分割,以致心理上受到打击。因此,始终让幼儿认为一切的爱集于自己一身,那对他而言才是真正的难过。若是这样,幼儿将来上幼儿园会认为园里的老师、朋友都只属于自己所有,反而会受到取笑或责难。所以即使有些困难,也该让3岁的幼儿知道“爱是必须与他人分享的”。

 爱虽被分割,但是在3岁幼儿的心灵中,另一种爱却悄悄萌芽了,而这种新的爱将能改变他的情绪;因为爱虽是一体却有两面,那就是“爱”与“被爱”。

 过了3岁,幼儿开始寻找爱的对象。有些人对这种说法也许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孩子所需要的只是大人的疼爱;事实上,小孩出需要拥有爱的对象。

 当然,他无法一开始就去爱家中所加入的婴儿,起初会满怀嫉妒,但是天天与婴儿接触,日子一久,爱就会慢慢滋长。同时,在这之前,先让他经历爱其他对象也很好。

 这时孩子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小宠物,像布制玩偶、洋娃娃、甚至婴儿时期的玩具等,不过他最中意的还是有生命的动物。

 然而,像小鸟、金鱼等反应不明显的动物,并不适于幼儿饲养,而猫似乎也较适合老人趣味;所以具有活动及积极性等特色的狗,才是最理想、最讨人喜欢的。

 孩子喜欢狗,而狗也喜欢孩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成为一体。由这种经验可知,幼儿渴望照顾与疼爱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开始尝试与被爱不同付出爱的喜悦。

 尤其是备爱大人宠爱以及兄姊呵护的老么,更需要爱的对象;此时并不需要特别珍贵的名犬,反而是弱小的狗最适当。

 有些神经质的母亲深怕饲养的小狗一旦发生意外,会使幼儿痛苦而不敢饲养动物;但是果真有这么一天,相位那只小动物留给幼儿爱的经验已足够弥补悲伤。更何况这种失去所爱的痛苦,幼儿迟早都要面对的。

 爱与被爱二者平衡,幼儿才能理解“爱”的真义。

  3、 教养方法

 在育儿的生涯中,父母也许会陶醉在1岁儿的天真无邪里,以为这种样子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一旦目睹2岁儿的反抗情绪才有所醒悟。正当他们耽心这种反抗不知要持续多久时,步入3岁的幼儿却又表现出另一种温柔的面貌,令他们着实大吃一惊!

 3岁儿有着可以治愈父母“育儿恐惧症”的沉着;他很安定,却自我意识渐渐增强,凡事请求的情形也不见了,已不需要信赖父母来消除心中的不安。

 在语言能力方面较以前进步,大人说话的内容比较容易懂,能自我表现,与人相处的情形良好,对于父母的命令都能听从。

 当他给予大人帮忙时,最喜欢看见大人高兴并给予肯定,因此3岁儿特别喜欢帮助人。

 无论在家里、在朋友中,他开始培养忍让、等待等耐性。

 人们一向认为3岁是开始教养的年龄,这表示3岁儿已经到达开始需要管教的年龄;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确实、按部就班地引导他自动自发去做。父母若急于教育、要求太多,会使3岁儿变得被动且扼杀了他的独立性。

 目前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正逐渐被确立,教导幼儿只要依循科学的育儿方法必能收效:

  (1) 因材施教

 3岁的安安小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总是慢条斯理,经常被其他小朋友催着“快点、快点”,连父母对她的缓慢有时都会觉得不耐烦。但是有一天,几个小孩同时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时,就她做得最彻底、最仔细,这使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她花那么多时间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要她快,势必做得不仔细。

 而她这种个性并非妈妈教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父母在管教子女时,必须配合他们的个性,也就是因材施教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 选择合适的课题

 把5岁小孩的课题硬塞给3岁的幼儿,然后对别人夸耀:“我的孩子已有5岁的水准了!”这样一来势必苦了孩子。况且,这种情形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终有一天他会失去兴趣,所以这并不是科学的指导方法。

 视幼儿的发育情形,最初给他稍低水准的课题,等他达成后给予夸奖;然后再提高标准,但给予不能过于勉强,否则幼儿会丧失兴趣。

 当然幼儿在完成课题时,千万别忘了夸奖他,这是促进他学习的原动力。

  (3) 明确定出范本及目标

 教导孩子时可先让幼儿看范本,再告诉他:“在外面遇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说:‘您好’”并示范给他看、让他模仿,有不当之处立刻加以纠正。

 不过,只教他形式,而不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他照做了,也缺乏打招呼的诚意。因此大人还得让他了解打招呼的意义是“表示你遇见对方心里高兴,如果你不跟对方打招呼,他会以为你讨厌他。”幼儿懂得这些道理以后,跟别人打招呼时就会面带微笑。面对3岁儿的微笑,任何人都会打从心底感到愉快,这样就达到打招呼的目的了。

  (4) 机会教育

 一次家中来了访客,3岁的冰冰很兴奋,但又无法加入大人的谈话,于是他烦燥地在客厅里钻来钻去,最后把一壶热茶打翻,手也烫伤了。

 从那次惨痛的经验里他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有客人的时候,小孩必须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或看画册。

 许多事情都可让幼儿得到机会教育,所以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应该让幼儿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怎样做才对”。

  (5) 承认他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勉励

 凡是眼睛所看得到的,都容易成为你教导幼儿的题材,但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却常被大人所忽视。

 善解人意、忍人所不能忍的美德,在3岁儿身上经常可见。但是大人往往忽视而不加以适时的嘉奖或鼓励。

 一位每次到超级市场就吵着要吃冰淇淋的孩子,某次跟妈妈去购物时,妈妈事先和他约定不能买冰淇淋,于是他拼命地忍耐;妈妈知道他一直在忍耐,便适时地夸奖他说:“你忍耐得很好哦!”小孩听了也很高兴地回答:“妈妈怎么会知道?”由此可见因为他的忍耐受到肯定,使他得到一种满足感。

  (6) 教养必须彻底

 有些父母管教子女都只有三分钟热情,想到时就说:“睡觉前要说晚安”、“吃饭时间要把电视关掉”,但讲过之后自己也忘了;等到突然再想起时,才急急地训示或加以责备,这就是他对子女的教养不够彻底,小孩往往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斥责而感到不安。西德的科学家曾经用猫作实验,不定时给猫不同的食物,结果那些猫都显得非常恐惧不安。

 所以教养小孩不能随兴而行,一定要配合小孩的成长状况立下长远的计划,按部就班地给予适当的课题与教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