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修辞的作用分析答题格式 (1)比喻:运用XX等(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事物的特点、情感、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比喻是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说明某种深刻的道理,便于读者理解接受。(2)借代:和比喻接近,但没有比喻在议论文当中的作用。(3)拟人:XX词使XX事物人格化、更富有情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XX特点,或形象地抒发(表现)XX情感。(4)对偶:主要是让句式整齐,在散文中造成整散结合的效果,增强语言的形式美。(5)夸张:更强烈地抒发了XX情感,或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现了XX的XX特点。排比:除了和对偶一样的作用外,还有其它作用:A、 抒情作用,表达为:更强烈地抒发(表达)了XX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B、 描写作用,表达为:更充分地表现了XX(人物或景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C、 议论作用,表达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XX观点更鲜明更有说服力。(6) 反问:主要是起增强抒情效果、加强语言气势、强调特定意思的作用。(7) 设问:是要是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思)的作用。 ①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形象生动地描写(诠释;说明)了……②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它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语精练地描写(阐明;说明)了……③处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它精练、恰当地描写(阐述;说明)了……④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它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抒发(论述)了……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非常有气势地列举(抒发;证明;说明)了……⑥处用设问修辞引起读者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启发读者思索与联想,引出下文的作用。⑦处用拟人修辞生动而亲切有趣地描绘出……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例、2007年浙江《泰山之思》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的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5分)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答案:(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指出修辞),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写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表达的感情)。 (2)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用词特点)。 解析:几个“只有”组成一组排比句,雾中楼台和泰山雾形成对比,“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属于夸张,叠字的使用就更明显了。解答此题必须逐一分析每个句子,结合句子的表述特点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作出全面的概括。 可能不是准确O(∩_∩)O~其实只要多做一些有 答案的类似题目 自己慢慢摸索比较好
1、表现手法:对比和反衬:拿作者自己与收割麦子的农民做比较同时反衬出农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表达了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象征的手法。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投杯停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这里以乐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诗人转而劝慰自己,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雄才;像伊尹一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与彷徨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问。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由此可见:在整首诗歌中,诗人流露出了“苦闷——悲愤——开朗(希望)——彷徨——乐观”等情感体验,也正是这复杂的心理让我们更好地品读出诗歌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过程。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古诗词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