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华兹华斯的一生是怎样的呢?,第1张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派诗人。生于英格兰北部湖区科克蒂斯。父母早逝,由舅父抚养,后妹妹多萝西终身与他做伴。1790年曾徒步旅游欧洲大陆。1791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再去法国。次年回伦敦,并出版第一部诗集,收有《黄昏信步》和《写景诗》。

他原来同情法国革命,英法战争爆发后认为法国人“自己转而成为压迫者”,于是改变了态度。在经济困顿时得到亡友赠予的一笔遗产,遂于1795年与妹妹迁居乡间。

同年结识柯尔律治,成为挚友,1798年合出诗集《抒情歌谣集》,他称这本诗是一种试验,试图以中下阶层的口语表达诗的情趣。其中最优秀的是他的《丁登寺》和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1800年诗集再版,他写了序言,强调以乡村农民的生活和语言为诗更接近自然、更真实。诗集和序言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诗史的转折,开启了浪漫主义时代。

1798~1799年,兄妹俩与柯尔律治同去德国小住,他写了《露西》组诗,并开始写作长诗《序曲》。1802~1804年写出诗《不朽的征兆》。1803年曾游览苏格兰,见到作家司各特,并写了《孤独的收割者》等诗作。随后的几年又写出一系列优秀之作,如《哀歌,为比尔城堡作》(1805年)、《天职颂》(1805年)、《快乐的战士》(1806年)等。1807年出版两卷本诗集,是他1797~1806“伟大的10年”的总结,集中收入《决心与自由》和他大部分优秀的十四行诗。他最重要的诗作《序曲》1805年完成,后又经修改,直至1850年去世后才发表。

长诗是他的传记,写他的成长过程和各个时期的感受与思想。它原为计划中的长诗《隐者》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漫游》1814年出版。第三部分只写了开头,于1888年以《隐者》为题出版。

后期佳作不多,较重要的有《雷阿德迈亚》(1814年)、《戴翁》(1816年)等,这两篇诗以古代神话为题材,对浪漫派诗歌有一定影响。1843年获英国“桂冠诗人”称号。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出自英国,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扩展资料

创作主张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虽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1800年)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却含有能够摧毁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炸药。

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

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emotion),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

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文学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一观点是出自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虽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1800年)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却含有能够摧毁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炸药。

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emotion),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

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

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

抚慰过疲惫的旅客;

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

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

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

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

是把遥远的不幸诉说?

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

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

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

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

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飞白译)

赏析

《孤独的割麦女》是华兹华斯又一首抒情名篇。诗中写的是田园小景: 一个姑娘在田间独自割麦,一面干活一面唱歌(因为英国的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湖区少女被称为高原姑娘)。诗人华兹华斯从此地路过,被这一平凡景象深深触动,为了不打搅姑娘,他远远地站住了,在凝神静听中忘却了自己。良久之后才悄悄离去。

姑娘轻轻吟唱的歌声因诗人心弦的共鸣而放大,使得深广的谷地也被歌声涨满而漫溢。同时,受到想象的促进,诗人的满腔情感也与歌声一同涨满而漫溢了。“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漫溢,然后在安静中加以追忆。”——《孤独的割麦女》为华兹华斯的这一诗歌定义作了最好的例证。

高原姑娘唱的歌词内容,诗人全然不知,这对充分发挥音乐的直接抒情和理想的特性倒更为有利,同时也给了诗人的想象以更大的自由:

也许,她唱的是自古流传的爱德华哀歌或寒鸦的挽歌?也许,她唱的是传奇中的亚瑟王的征战或罗宾汉的谣曲?但也许,她唱的并非遥远的往昔,而只是平凡的今日里的平凡的悲欢——这微贱的田园生活中的悲欢,不是更适合于这弯腰挥镰、操劳不息的高原姑娘么?是的,是的,华兹华斯宁肯相信是这样。作为诗人,他不歌颂古罗马而歌颂家乡农村,不歌颂君王而歌颂村野百姓,这里有他的民主精神或“平凡”精神。但他写农村生活与农民诗人彭斯不同: 彭斯是激昂慷慨的,华兹华斯是平静淡泊的;彭斯写的农民是自己,华兹华斯写的农民却是自然的一部分。

《孤独的割麦女》写的是田园小景,却也充分体现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泛神论的自然观。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是神圣的,自然就是无所不在的神,他对自然抱着宗教的虔诚态度;而他笔下的农夫村姑,包括迈克尔老汉、露西姑娘以及山野间孤独的割麦女,似乎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也是神圣的。华兹华斯是同情劳动人民的,但是他对他描写的这些人物形象所抱的态度,与其说是“同情”,不如说是“崇拜”。这些人物是哀伤的,也是受难的,但他们并不披着头发高举双手向苍天呼号求助,他们似乎哀而不怨,与苦难化为一体。(在这点上,华兹华斯的泛神论带有基督教的气息)

于是,我们听见割麦女的歌声带着诗人的情感漫溢于山野之间,构成了一片充满自然画面的悲凉的美。在这种以其平凡自然震动灵魂的悲凉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这就是华兹华斯田园诗的风格。

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也是自然朴实的,他以此和古典主义的堂皇和高雅相对立,以诗的“散文美”对古典主义的词章规范发起了强劲的冲击。在此诗第三节中,作者就给割麦女的歌加上了定语“卑谦”,给她的悲欢加上了定语“平凡”,给她的哀伤加上了定语“自然”,并且用平凡而散文式的语言写出了点睛之笔,“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正是这样一种平凡的日常的悲凉,才能渗透一切。在诗结束时,我们发觉割麦女悲凉的歌声与前诗中水仙花的舞姿一样,也已融入诗人的心灵,化作诗人永恒的精神财富了。

(飞白)

意思是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但是诗人在酝酿成诗的过程中,内心有可能是平静如水的。因为只有静下来,人才会有很多的思考,会触发很多的灵感。然后一挥而就,一首好诗跃然纸上。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是华兹华斯说的。

扩展资料;

华兹华斯的诗歌

1、 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深藏在眼泪达不到的地方。

2、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

3、 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

4、我还发现,在暴政的国度里,既无美德,也无欢乐。

5、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

6、 并不是由于决心才正确、应该由于习惯而正确。不仅能做正确的事,而且养成不是正确的事就做不了的习惯。

7、 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

8、 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9、 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

10、 宁可一死,也要把从先辈手中接管的祖国交给我们的后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忠诚。

The figure of the poet as it pertains to William Blake and William

Wordsworth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perception of most analysts

Blake addresses a universal audience in a prophetic voice, taking the

role of the poet upon himself often using a mystical tone In contrast Wordsworth uses language specific to all and directs his writing to ordinary people writing as an ordinary person reacting to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It is notable that these two poets who write from suc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oth ably and similarly portray the dark side of human existence ensuing from the drastic changes atten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 agrarian economy to an industrial on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London" and "London, 1802" Both Blake's "London" and Wordsworth's "London, 1802" paint a picture of a society that is in decline and in need of desperate need of rescue if a cherished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is to be accessible again Blake's "London" is obviously a sorrowful poem In the first two stanzas, Blake utilizes alliteration and word choice to set the mournful atmosphere Blake introduces his reader to the narrator as he "wanders" through the "chartered" society A society in which every person he sees has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Blake repeatedly uses the word "every" and "cry" in the second stanza to symbolize the depression that hovers over the entire society The "mind-forged manacles" the narrator hears suggests that he is not mentally stable

Wordsworth was the son of a lawyer called John Wordsworth His father

was the personal attorney of the Earl of Lonsdale, the most powerful

and hated man in the area He had three brothers and one elder

sister He wrote this poem in the year that the Earl died when he and

his siblings could finally receive the inheritance of their mother and fathers deaths Little more than a month later after writing the poem he married his childhood sweetheart Mary Hutchinson This could have had some effect in his views and prospects in life after all he had suffered when he was a teenager

就是说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但是诗人在酝酿成诗的过程中,内心有可能是平静如水的。因为只有静下来,人才会有很多的思考,会触发很多的灵感。然后一挥而就,一首好诗跃然纸上。

心里总被寂寞和伤感所占据,为爱心伤,心在流泪。落叶一片片落下,太阳也为之伤感,只喜欢春季来的时候,能再抽绿。好开心春雨思思落下,大地在欢笑,万物在欢呼。触情生情,深爱你的心更加伤感。回忆中寂寞缠绕心胸,伤心的爱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时间消磨殆尽!希望心里不要再有这样的回忆,情爱是不是也像这春天一样重新来过?

意思是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但是诗人在酝酿成诗的过程中,内心有可能是平静如水的。因为只有静下来,人才会有很多的思考,会触发很多的灵感。然后一挥而就,一首好诗跃然纸上。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是华兹华斯说的。

扩展资料;

华兹华斯的诗歌

1、 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深藏在眼泪达不到的地方。

2、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

3、 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

4、我还发现,在暴政的国度里,既无美德,也无欢乐。

5、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

6、 并不是由于决心才正确、应该由于习惯而正确。不仅能做正确的事,而且养成不是正确的事就做不了的习惯。

7、 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

8、 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9、 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

10、 宁可一死,也要把从先辈手中接管的祖国交给我们的后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忠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5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