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什么 什么是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什么 什么是道德发展,第1张

1、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道德发展(moral development)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

2、个体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和准则,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既受到个体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成熟和认知、情绪发展,特别是其从事的交往和道德活动的制约。

3、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开创者有巴伦斯、夏伦伯格、麦独孤、鲍德温等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出现较多研究.如哈茨霍恩和M A梅(1928 1930)的研究,其中皮亚杰的研究影响最大。60年代后又进入新高潮,其中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答案:C

医学道德情感对医务人员医学道德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医学道德情感中的同情感,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关怀、体贴病人,并对处于病痛危难之际的病人竭尽全力进行抢救。同时,也可以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医学道德情感中的责任感可弥补同情感随时间推移逐渐淡化的不足,使医务人员的行为具有稳定性,真正履行对病人的道德责任;医学道德情感中的事业感能激励医务人员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发愤图强,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患者的利益承担风险,为医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患关系的道德要求。医生要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而且患者也要尊重医生。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1、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医学实践活动中调节医务人员人际关系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指导准则,也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尺度。

2、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我国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是“救死扶伤、防治疾病,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其中“救死扶伤、防治疾病”是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也是医务人员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途径和手段,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医学的科学性与道德性的统一;“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德对医学职业的要求,也是医务人员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内在精神,

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较高要求和医学道德的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医学职业的要求,也是“救死扶伤、防治疾病”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的落脚点,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最高层次要求和我国医学道德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三方面内容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体现了医学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 

一、概述

 (一)美德论

 美德论是美德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德行论或品德论。它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研究和探讨人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或品格?

 (二)医学美德论

 医学美德论是传统的医德学的理论,它以医学品德、医学美德和医务人员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道德的医务人员是什么样的人,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或品格?

 二、医学美德(医德品质)

 (一)医德品质的涵义

 所谓医德品质、即医学品德,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德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为了准确地把握医德品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

 1、医德认识

 所谓医德认识,就是医务人员对医学道德的所得。它包括对社会的医学道德要求、即医学道德规范的所得和对个人的医学道德品德的所得。医德认识与医学伦理实践关系密切。

 2、医德情感

 所谓医德情感,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或所得的引发医学道德行为的情感。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后天习得的,后者又包括对社会医学道德要求的情感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医学道德行为的情感。

 3、医德意志

 所谓医德意志,就是医务人员在医德行为中,克服困难从行为的思想确定到实际实现的整个心理过程。

 3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医德情感形成于他的医德认识等活动;医德意志形成于他的医德情感和医德认识等活动;医德认识则形成于医学道德实践等活动。一个人的医德品质就是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之和。

 (三)医德品质内容

 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医德品质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和医学背景之下的优良医学品质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仁慈、诚挚、严谨、公正和节操。

 1、仁慈

 仁慈,就是仁爱慈善,具体说来就是医务人员具有人道精神的品德。医务人员是仁慈的化身,仁慈是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仁慈最能体现医学人道主义思想和道德要求,仁慈是长期一贯遵守"医学人道"道德要求所形成的医德品质。

 2、诚挚

 诚挚,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坚持真理、忠诚医学科学;诚心诚意对待病人的品德。

 3、严谨

 严谨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对待医学和医术严肃谨慎的品德。

 4、公正

 公正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公平合理地协调医学伦理关系的品德。具体地讲,主要是具有的按照社会医学道德要求合情合理地对待服务对象、人己关系、公私关系的品德。

 5、节操

 节操是医务人员扬善抑恶、坚定遵循医学道德规范的品德。

 在医学,涌现出许多"富贵不能、贫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具有节操的医德典范。如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不为权贵所屈服,一心为民除疾,宁死不屈;宋代名医何澄医不贪色;明代名医严乐善见利思义,坚决制止利用医学害人。

 (四)医学美德的养成

 1、进行医学道德教育

 如上所述,医德品质与医学道德规范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在长期遵守或违背医学道德规范的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医学道德规范是个人医德品质的社会内容,医德品质是医德规范在医务人员身上的积淀。既然医德品质是在一定的医学道德规范的指导和制约下养成的,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学道德教育,让他们把握在当今医学和社会背景下的医学道德规范体系,就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学美德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医学道德修养

 医学道德教育仅仅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学美德的外在条件,而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这就决定着在医学美德的养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修养。在医学美德养成中,医学道德教育是外因,而医学道德修养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有医务人员自身加强医学道德修养,把外在的医学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学道德规范,由医学道德认识开始,经过医学道德情感、医学道德意志中介,最后树立医学道德信念、形成医学道德行为习惯后,医学美德才能形成。

 三、医学美德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医学美德论的意义

 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医学美德论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由如下三者组成医学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元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制定之方法;规范医学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制定;美德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实现组成。这样,优良医学道德的实现——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学美德无疑是医学伦理学的归宿和目的,医学美德伦理无疑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医学美德论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

 医务人员的完美人格,除了具有健康的体魄外,无疑是德才兼备:一方面,具有精湛的医术,另一方面,具有高尚的医德。"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医学美德论为医学界提出的优良美德的德目,就成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目标和方向。医学美德论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二)医学美德论的局限性

 医学美德论是医学伦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反映美德医学伦理,它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初始的知识积累阶段,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医学美德这样直观的具体的医学道德现象,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概括。但是,如上所述,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学美德的前提和基础,对人类医学道德需要进一步认识,需要对医学美德背后的医学道德规范进行揭示和研究,研究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并使之发挥作用。

 但医学美德论在这里就显示出其局限性,医学义务论是对此研究的理论,医学义务论弥补了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体系建构中的这个缺陷。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现实中呈现多样性和层次性,具体描述了其不同类型,深刻分析了内在原因,揭示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同情、博爱、公正、尊重的现代医学职业道德情感的走向和要求。

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是理性因素单一作用所致,而是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医学实践贴近人性中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医生医“生”也医“死”,从医的过程和经历往往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观察人性的绝好机会,以至从生命最本质的“生”、“老”、“病”、“死”中,体验到最深刻的悲

医学道德情感包括( ) 。

A 同情感 

B 责任感 

C 事业感 

D 成就感 

E 愧疚感 

解析 :ABC 。

医德情感是指医务人员对自己职业的独特体验,及贯注在医务职业活动中的道德情感。

医德情感与医德行为是辩证统一的。有强烈的医德情感,就会热爱医疗职业、热爱病人生命,全心全意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缺乏基本的医德情感,就会对医疗职业冷漠,讨病人态度生硬和不负责任,影响病人的身心康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医德情感的基本内容是对病人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同情心是医务人员面对病人的身心受到病痛和精神折磨时所产生的一种关爱之情。责任心是医务人员的理性情感,把挽救病人的生命作为自己崇高而又神圣的职责。

通常有三个特点:

(1)职业的特殊性。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要求医务人员热爱病人,具有关怀病人痛苦和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情感,即使有理由存在但也必须克服对病人的厌恶、烦恼或恐惧的情感和表现。

(2)理智性。在医务人员的眼中,病人是没有任何等级观念划分和限制的,凡是身患疾病的人,都应得到照顾和治疗。

(3)自觉性和纯洁性。不允许医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因素,对病人产生诸如打击报复、索取报酬、男女关系等非医德情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熟悉当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动态与面临的问题。

3、了解中外医学伦理的发展脉络与概况。

二、讲授学时 2学时

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

(一)内容纲要

1、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中国、国外。

2、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忠于医业、仁爱救人,博施济众、一心赴救,精勤不倦、深究医术,宽和端庄、不贪财色,尊重同道、谦和不矜。

3、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特点、局限性。

4、近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5、近代社会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对医学美德的强调;注重调节医际关系;产生预防医学道德;提出公民的健康权利。

6、对近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特点、局限性。

7、现代医学伦理概况。

8、现代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诞生系列国际性的医学伦理规范;形成社会主义医学道德;出现生命伦理学。

9、对现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特点、面临的新课题。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

2、近代社会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

3、现代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2、对近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3、对现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四、教学设计

第一节 古代医学伦理

古代医学伦理,主要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医学伦理;这一时期的医学基本属于经验医学阶段。

一、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概况(注意运用丰富的历史事实来讲解)

1、古代医学伦理的萌芽时期

“神农尝百草”

《周礼》

2、古代医学伦理的初步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名医扁鹊“六不治”的行医准则

3、古代医学伦理的完善时期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150—219年)《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伦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孙思邈(581—682年)《备急千金要方》(重点讲解)

两宋时期:法学家宋慈(1186—1249年)《洗冤集录》

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

明代:陈实功(1555—1636年)所著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代:喻昌(1585—1664年)《医门法律》

(二)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注意交代国外的文化背景)

1、古希腊医学伦理: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

(1)在处理医患之间关系方面

(2)在处理师徒(同行之间关系方面)

2、古罗马医学道德

医学家盖仑(Galen,约130—200年)

3、古阿拉伯医学道德

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年)

4、古印度医学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闻(Susruta)著有《妙闻集》

阇罗迦的《阇罗迦集》中

二、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重点讲解)

(一)忠于医业、仁爱救人

(二)博施济众、一心赴救

(三)精勤不倦、深究医术

(四)宽和端庄、不贪财色

(五)尊重同道、谦和不矜

三、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采用提问的方式)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特点

1、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显著

(1)“仁爱救人”的行医准则

(2)内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2、坚持辨证施治的整体医学观,注重心理、社会、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局限性

1、受到封建伦理糟粕的影响

2、受道教天道承负,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3、受佛教伦理思想的消极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4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