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身为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亲情教育,通过亲情教育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人的爱与关注,又能够让孩子慢慢地学会如何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伴。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为了让儿子心中充满爱,我与儿子竞赛,一起为老公准备生日礼物,看看谁的礼物欢迎,这样做既能让儿子懂得孝敬父母,又能让儿子切身感受到“爱”中的滋味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儿子准备了一幅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老公,画面中老公坐在沙发上,儿子站在后面为他捶背,虽然画面不是很完美,但儿子纯真的爱,让我们既感动又欣慰,感动的是儿子这么小就知道疼爱父母,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成果已慢慢在儿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还有一次,我给儿子洗完脚,正准备自己洗,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来给你洗吧。”说完弯下身子,肉乎乎的小手伸进了水里……窗外瑞雪纷飞,但我的心中却是暖烘烘的。
除了让儿子懂得爱,我们还十分注重培养儿子的同情心。家里亲人或是朋友生病,我们就会带着儿子一同前往,让儿子感受他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激发儿子内心的纯真善良,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如今,看着儿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长,看着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同时,也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孩子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需要家长慢慢推进,亲情教育是法宝,通过亲情教育可以让孩子心中充满爱,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快乐的人。
当三岁的女儿又一次告诉你她自己系好了上衣的扣子,你是因为她早已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而机械地、惯性地说声:“不错”,还是放下手里的事、走过来仔细看看她的“成绩”,温柔地说:“这件新衣服的扣子比昨天那件衣服的扣子难扣,没想到你竟自己穿好了!”然后微笑着轻轻刮一下她的鼻子、冲她做个鬼脸,深情地说声:“你真棒!”或“你真了不起!”可别小瞧这些小动作,它能让孩子确认:“妈妈很爱我”。
其实,爱孩子,不需要羞羞答答。你不妨借助一些肢体语言释放出对宝宝的爱,因为,某些时候它反而比言语更能打动人心。
爱抚 让宝贝的皮肤“吃饱”
爱抚是婴儿感觉到自己被爸爸妈妈爱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也要随着其月龄的大小有所不同——
0 ̄3个月:
小宝宝刚刚来到世上特别贪睡,对他的抚触要“见缝插针”:在他醒着的时候抱抱、轻轻地拍拍、帮他舒展一下弯弯的小胳膊小腿。
3 ̄6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睡眠时间短了一点,精神头比以前足了。父母可以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和他做婴儿被动操。做操前轻轻地抚摸一会儿宝宝的肌肤,并保持与他的视线接触。买一把特别柔软的小牙刷,刷刷宝宝的小脚丫儿、小手儿,那种痒痒的感觉他肯定会喜欢。
6 ̄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知道什么是“和他闹着玩儿”了,也学着你的样子和你闹着玩儿。爸爸妈妈不妨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拉着他的小手轻轻摇摆;轻轻地抚摸着他身体的某些部位,告诉宝宝这些部位的名称,如鼻子、耳朵、嘴巴和胳膊,或在他的小肚肚上“画圈圈”,对他说“这是肚子”。
12 ̄18个月:
宝宝的兴奋点转移到跌跌撞撞地走路了。因此,妈妈要抓紧孩子少有的安静的时候,让宝宝坐在自己身边或躺着,轻揉他的脊背、面颊和四肢。
亲子主张:爱孩子就要和孩子在一起
当一些父母把为了孩子而辛苦工作、作为疏远孩子的理由时,他们不知不觉陷入了一个误区:物质能带来快乐。其实,孩子对物质的欲望远没有他对亲情的欲望强烈。如果妈妈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拿个乒乓球和他藏猫猫,宝宝所体会到的那份兴奋的感觉,绝对比他独自玩一堆高档玩具要棒很多!
孩子对情感的依赖超过成人,他们需要交流、需要知道爸爸妈妈就在身边、自己时刻被他们的爱包围着,有了这些宝贝才会有安全感。所以,父母爱小宝宝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昵他,让他时常听到你的声音、感到你身体的气息、做他的亲密玩伴。明智的做法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疯”。
借肢体传达你的爱意
身体语言是最有力的语言之一,它能起到“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效果。一缕深情的目光、一个有力的拥抱,都是用行动明白地对孩子说:你对他的爱没有任何条件。你不妨这样做——
1 ̄2岁:
游戏能很好地传达父母的爱。比如,坐飞机、举高高。这种带有冒险性的活动更能加深亲情,也能锻炼胆量。
2 ̄3岁:
如果宝贝独自走了很长一段路没提出“抱抱”的要求,在休息的时候或到达目的地之后,父母深情地注视着宝宝,帮他放松一下腿部的小肌肉、揉揉小脚心,按摩按摩小脊椎、背部或颈部,是表达爱和肯定的不错的方式,这些无声的夸奖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被父母的爱激励着,在下次外出时,宝宝会走得更起劲儿。
3岁以上:
一些父母不屑于听孩子诉说或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有的爸爸妈妈简单应付宝宝的提问,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未得到重视,内心失落。他们其实很在意父母是不是爱着自己,而一些父母的不恰当态度,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觉。所以,用心倾听孩子,注视他的眼睛并以相应的表情,耐心、积极地回应他,就是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宝贝。孩子“人来疯”的潜台词就是吸引他人注意自己。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父母关注。在父母与孩子有声、无声的'密切交流中,孩子希望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也从每一个被父母认可的小小进步中建立起了自信。
对大一点的孩子,在他有出色表现的时候,一个热烈的拥抱、有力度的击掌不仅能传达你的爱,也有助于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朋友间的友谊。因为,肢体语言传递的是你们心心相印的甜蜜感觉。
亲子主张:让身体的接触打动孩子的心
有些传达爱的“小”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孩子和父母之间心灵的密码和暗号而长久地保留着,比如亲吻宝宝的小手、额头,可以是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睡前的保留节目,在孩子有了什么优异的表现或做出了某些“壮举”之后,及时的亲吻和拥抱也是最好的奖励之一。如果父母把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肢体语言作为向孩子传递爱的纽带,父子、母子间的伙伴关系就不难建立起来了。
和孩子有话好好说
如果3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生气地对妈妈说:“老师总是批评我,以后再也不上幼儿园了!”你是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说:“谁让你今天又淘气了!”还是设法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他一起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和孩子有话好好说、遇事好好商量,不仅能使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爱自己、理解自己,而且还能让他尝到与父母心心相印的滋味。
3 ̄5岁:
向孩子表达爱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3岁的女儿把小朋友的陀螺顺手牵羊拿回家,你首先要做的是向女儿表示理解,因为,这么大的宝宝还没有物权的概念;随后向她讲清楚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不可以的,并带女儿物归原主。在妈妈关爱的目光和耐心的解释中,女儿会明白:即便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妈妈仍旧爱自己。
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会让他们很愤怒,并简单地认为爸爸妈妈对自己“不好”。但如果耐心地讲道理,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当你不同意给孩子买一辆价格昂贵的遥控车时,一定要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让他明白父母爱他并不等于他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因为,这世上总有我们不需要买、不能买或买不起的东西。
4 ̄7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并热衷于“炮制”出一些小秘密。当然,他们也希望爸爸或妈妈成为自己朋友中的一员。所以,如果你有些特别想对孩子说的话,即便是很普通的话,不妨趴在他耳边悄悄地说,这会增加它的神秘感,让孩子觉得他在你的心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由此产生满足和幸福的感觉。
微笑会给他人带来愉快的感受。所以,见到孩子时可千万别忘了露出你的笑脸。4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学东西了,在孩子弹琴、画画时,给一点掌声、一点鼓励,即便他哪点弹得不准或画得不够好,中肯的建议比单纯的批评更能奏效。当孩子在陶艺馆试着做一只花瓶却做成了一只瓦罐,面对他沮丧的表情,你应该说:“不错,第一次做陶艺,就有了一件成品,妈妈已经很满意了。”有父母分担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能实实在在地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不因失败而有任何的减损,这种踏实的感觉能减小他们受到的伤害和压力的指数。
亲子主张:不要吝啬说:“我爱你”
当你为孩子感到自豪时,一定把这种“骄傲”的感觉告诉他。当然,也别吝啬说:“我爱你”。如果你不习惯表达,可以先对着镜子说几遍,然后说服自己在孩子面前袒露你的感情。
向孩子传达爱的另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与孩子“同甘共苦”,做他的玩伴和大朋友;而不是总摆出家长架子,拿出家长的“威风”。
曾经看到一条很温馨的故事:
一位货车司机给自己女儿准备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生日礼物。
在女儿4周岁生日时,他用气球和彩灯装饰,将整个车厢都改造成了“生日房”,给女儿准备惊喜。
小姑娘被爸爸抱到车上时,兴奋地蹦蹦跳跳,幸福的样子感染了很多网友。
让孩子感到被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虽多,却很少去表达爱。
1
你的爱,能否让孩子感受到?
如果问:你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
相信很多父母想当然地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把问题丢给孩子,孩子可能会回答:
“我觉得我爸爸/妈妈没有那么爱我。”
孩子有这样的感受,并不是他们的错,因为小孩子对爱的理解很直观的,过于深沉的爱并不能让他们理解。
一位二胎妈妈留言:
大宝哭着跟我说:“我讨厌妹妹,你总是陪着她不陪我?家里自从有了妹妹,你都不喜欢我了……跟我在一块,开口就是学习和作业!”
她听完心里酸酸的。
她慢慢意识到,她爱大宝的方式似乎并没有被孩子察觉到。她本以为,大宝已经二年级了,已经不再需要自己无时无刻地陪他玩耍,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学习上。
结果造成的错觉就是:
“你喜欢妹妹不喜欢我!”
“你只关心成绩,根本不关心我!”
孩子对爱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你的陪伴少了、鼓励少了,他就会觉得父母的爱变少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把血缘羁绊当成是爱,他们也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来证明自己的爱。
他们甚至认为,血浓于水的亲情,彼此之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表达,孩子总会明白自己的苦心。
结果让很多孩子产生了父母不爱自己的错觉。
2
你的爱,是否用错了语言?
不得不承认,父母爱孩子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把爱传达得很成功。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都用错了语言。
有的父母明明是关心孩子,说出来的却是尖酸刻薄的话,比如,明明担心孩子着凉,说出来的则是:“冻死你活该!我说的话你就是不听!”
孩子渴望从父母那获得理解和爱,最后得到的往往是批评和打击。
这样的表达,孩子怎么能感受到爱?
还有的父母的爱让孩子充满压力,他们强调付出,强调牺牲,对孩子未来充满期待,这样的爱过于沉重。他们也会以爱为名,对孩子忽视、控制、打压、占有。这样的爱多少有些伤人。
孩子无法从父母的教育中获得积极的感受,他不由自主地认为父母嫌弃他、不爱他。
我们很少能通过恰当的语言把爱传达给他们,因为用错了语言,在我们身边有多少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要么剑拔弩张,要么无话可说。
3
爱需要表达,爱需要行动
纪录片《幼儿园》中有过一段简短的采访,令我印象深刻。
记者问小朋友:“听没听过妈妈说我爱你?”孩子一脸漠然地说:“没有。”
记者随后提问另外一个孩子:“你想对谁说我爱你?”
孩子回答:“我不好意思说,因为那个恶心”。
在孩子们的回答里,可以看到他们普遍对爱的认知不足,“爱”被孩子认为是一种肉麻、恶心的表达。
孩子有这样的感受,源于父母对爱的难以启齿。
爱的表达,是需要练习的。
从小在缺乏表达爱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也就无法学会如何表达爱,以至于他们长大成人后与父母的关系,也总是很生硬。
对孩子表达爱,远远比你想象中重得多。
有人常说,爱不是靠嘴上说说而已。
实际上,爱需要行动,也需要表达,这种表达有很多种形式。
作家林清玄曾经在文中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装着从遥远的地方市场打包回来的肉羹。
原来,爸爸发现那家肉羹非常美味,他很想让家人尝尝,他说:“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在那个时代,打包饭菜是很困难的事,爸爸费劲专门买了一个铁锅才把肉羹带回家。一家人围坐一起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还有着余温的肉羹,内心满满的幸福。
林清玄感叹道:“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
“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孩子能感受到你所表达的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PART
4
对孩子的爱,该如何表达?
爱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被父母深深爱着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觉得被爱呢?
有心理学家曾说过,人们在表达和接受爱时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
身体的接触:这是父母最先也是最容易使用的爱语,比如:多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睡前一个简单的晚安吻,这些简单的肢体接触能给孩子备受呵护的感觉,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肯定的言辞: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和鼓励,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话语是很有力量的。亲切和挚爱的话、赞美和鼓励的话以及所有能给予正面引导的话都是在说:“我在乎你。”
看上去您的提问比较简单,其实,这可是一个工程---亲子工程~!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首先就必须懂孩子、就必须理解孩子、就必须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就必须知道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必须准确的找到他;才知道如何跟孩子互动;
作家长的一定要记住,我们把孩子生下来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让孩子快乐?
而我们很多家长习惯性的认为,只要孩子现在学习成绩好了,将来才能考入重点大学,走上社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那样就会有机会拿高工资,高收入,也许将来还能考公务员、当官,这样就好找对象,那个时候,孩子有了地位、经济条件也好,家庭也好,孩子就幸福了;
那么现实中孩子有了这些真的幸福了吗?
有多少重点大学的孩子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毁?有多少研究生、博士生自杀?为什么?难道马上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的博士生、马上就有高收入的博士生会走这条路呢?我们做家长的反思过吗?
其实,鞋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孩子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只有孩子知道,我们只会用我们的经验来分析来判断。
如果真想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就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虽然,我知道父母爱孩子的出发点是对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们爱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孩子是否能够体会到我们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的行为反而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所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换位思考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您的孩子才会慢慢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了!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好~!
爱的语言: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
中国人历来羞于表达爱,即使表达也是非常含蓄。生活中,无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有怎么的深爱,常常只是埋在心里。
爱的行动固然重要,但爱的言语也不可缺少。这些话语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幸福。其实大部门被隔代养育的孩子都会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在性格上表现出来一些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缺陷,父母对孩子陪伴的缺少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曾经听一位心理学家说:父母不爱孩子或者是不对着孩子表现出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埋怨甚至开始逃避,亲子情感的缺失似乎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1 肢体语言
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肢体的接触,比如说拥抱和抚摸,因为在某些时候想要表达情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要比单纯只通过语言来要好得多,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肢体上的动作来对孩子进行夸赞。2 固定的时间
也可以每天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说在睡觉之前的半个小时,可以约定和孩子进行一些相处。比如说跟孩子讲故事、聊天和玩游戏。任何可以想到的活动,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可以逐渐的形成一个习惯,每天固定一段时间和孩子进行互动。3 注重承诺
平时父母对孩子做出的承诺,都要按照自己所说的好好履行,不能反复的遗忘,如果是做不到的就不要轻易做出承诺。家长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反正什么也不懂,就随意的去许诺,然后也做不到。这样孩子就无法建立对父母的信赖感,时间长了会产生信任危机。所以表达爱,会让对方觉得太棒了,我被看见了,我有被爱的感觉,也看到了对方的爱。
对孩子也一样,说我爱你,你今天做了这个真的很棒,或者就只是说我今天送你上学,陪你走这一段我感觉特别好。就是发自内心的去表达,当你真的感受到那股爱的流淌,那份温暖,那份幸福,你就直接表达就好了。
小孩子就没有任何技巧,但是孩子的表达是直击人心的。孩子该哭就哭了,该笑就笑了,过来牵牵你的手,抱一抱你,你都觉得他好爱我。
所以你的心里生起了这份感觉,就去表达,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爱,这份力量就是他最大的支持。
其实家人、伴侣、父母,或者两代人之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物质,更多的是你给他这些物质,这些东西背后,你传递的这份爱。
所以学会表达爱,也让自己习惯去感受这份爱,然后自然地流淌出来,这对你自己也是一份巨大的滋养。
表达爱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对方听到,让对方感觉很好,其实一切都是让自己感觉好。
你在向你的伴侣,向你的家人朋友,向你的父母、你的孩子表达这份爱的时候,你是感觉超级好的。你舒服,你自在,你感受到爱,你滋养了你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