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淡漠(apathy)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是如此。患者对周围发生时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多见于单纯型或慢性精神分裂症。
任廷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以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之间互不配合为特征。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特征:
● ①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意识清楚情况下,病人的语句、概念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即联想松驰或联想散漫,重者呈破裂性思维。逻辑推理荒谬离奇(逻辑倒错性思维)或用一些普通的词句、名词或动作表达某些特殊的、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对一些符号、自创或拼凑的“字”赋予特殊意义(语词新作)。病人的思维活动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突然中断(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思维(思维云集)。
● ②思维异己体验:病人认为自己的思想被外力夺走(思维被夺)或一些思想是由外力插入自己脑中的(思维被插入);感到自己内心体验已被人知晓(思维被洞悉)或被广播出去(思维播散)。
● ③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能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产生共鸣或联系。病人对外界事物及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缺乏内心体验(情感淡漠);遇上喜事痛苦或遇不幸而嘻笑(情感倒错),同时有两种对立的情感体验(矛盾情感);无故独自发笑、悲啼或暴怒。
● ④孤独退缩、活动减少、行动被动:精神分裂患者对一些事物产生对立意向(矛盾意向);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或伤害自己(意向倒错);拒绝执行一切要求(违拗)或机械的执行任何要求(被动服从)。
精神分裂症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将本病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的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年发生的精神衰退病例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 Kahlbaum(1874)描写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则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呆,并指出多见于青年人,常以衰退为转归。1896年,德国克雷丕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首次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EBleuler,1911)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学研究,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加以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E布鲁勒的精神分裂症概念作为一组病,故其含意比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
由于本病的病程经过和转归的不同,以后有的学者建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过程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样反应,又有分核心型和周围型的。至于疾病的本质,从克雷丕林首先作为疾病单元提出以来,由于病因没有解决,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有待于遗传、生化、脑结构形态、临床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临床表现
(一)特征性精神症状
1.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4.其他常见症状
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症候群等。
(二)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精神分裂型症类型。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较常见。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外发达国家资料及我国资料均说明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临床相为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少见,本型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持续进行,病情自发缓解者少,早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症状,但自知力差,不主动就医。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由于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是难于确定诊断的一个类型。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放预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
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当精神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大部分已控制后,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状态,可持续较久。
7.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残余个别阳性症状,个别阴性症状,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以精神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
9.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八个亚型的诊断标准者。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当前诊断建立在临床学基础上。限于现象学诊断,尚无肯定的实验方法协助诊断。
(一)诊断要点如下
1.包括可靠的病史与精神检查,病人表现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平谈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等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4.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不愈的趋势,活动期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短于1个月,包括前驱期症状不短于3个月。
5.无特殊阳性体征。
(二)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相距时间很近,因而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此时方可作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
10.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障碍的定义及特征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能够降低或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含有最高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相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缺乏中枢儿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二、情感障碍的分类
情感障碍通常分三大类:病理优势情感;情感诱发障碍;情感退化。
1病理优势情感
病理优势情感是指在病态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显著优势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关,与病人的内心体验有一定联系。
(1)病因
情感高涨:常见于情感性障碍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并带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即销魂状态,可见于癫痛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焦虑、惊恐发作: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怖症、病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恐怖:以恐怖性神经症为突出,也可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征
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高,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显得忙碌、精力充沛,谈话时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表情生动,联想丰富、话多、夸大、声调高昂,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感到乐观,好像从无什么忧愁和烦恼。但病人此时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伤心事马上哭泣流泪,可在瞬间恢复如初。它往往与思维奔逸与活动增多同时出现,构成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极乐状态下自觉良好,若逢大喜,并无思维奔逸或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情感高涨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躁高涨。以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思维奔逸、自负夸大、动作增多、行为轻率、注意力涣散、性欲亢进等症状。其情感高涨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与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此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
癫痛性精神病。此类患者可有情感高涨症状,情绪增高所表现的愉快感达到极乐消魂状态,自觉良好逢大喜,但内心体验与不符合周围环境,言语虽然增多,但不连贯,无感染力,有轻度意识障碍。既往患者长期有反复发作的癫痫病史。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时或使用之后,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异常情绪,从恐惧到销魂状态。同时还常伴有丰富生动鲜明的幻觉,以及躯体和精神依赖症状。
欣快:通常指在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快乐心情,患者自觉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无丰富的内心体验,显得单调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鸣。
情感低落或抑郁:指负性情绪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高。它与情感高涨相反,患者心境抑郁、悲观厌世、整日杞人忧天、了无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责、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情绪低落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下降,反应迟钝。这种心情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其病症有以下两种: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器质性脑病中,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良好、幸福,有浅薄的诙谐、戏谑行为,因为记忆智能受损,给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觉和呆傻,其精神症状往往具有可逆性,随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不明显,精神症状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情做作,情绪欣快,动作幼稚,兴奋冲动,片断的幻觉和妄想。此类患者病程长,预后较差。
焦虑、惊恐发作: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过分严重的估计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忧心忡忡,以致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发冷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病状有以下几种:
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为本病主要特征。表现了无兴趣、愁眉苦脸、悲观厌世、自觉生不如死、精力减退,常自责自罪、消极自杀等,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患者对病态毫无自知力,症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更年期抑郁症。起病缓慢,先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全身不适、早醒、内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但思维和运动抑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虚无妄想及严重的消极行为。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中,有一类在精神创伤下一个月左右,情绪低靡、沮丧、兴趣降低,内疚或抑郁,可伴有焦虑、紧张或激越情绪为其特点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集中于创伤性体验,只要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就算时过境迁,仍有“触景生情”之感。由于环境的改变症状常可好转。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因为心理因素、精神药物及内源性因素等,可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呆滞、衰弱、被动及企图自杀,感觉孤独、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与一些空洞、虚无的观念纠缠,情感与思维、行为及环境不协调,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善。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制症状常在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后发生,表现为焦虑性抑郁,无明显思维抑制,常有疑病念头,症状具有波动性,通常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惊恐发作:突然的、自发的、难以理解的惊恐体验、恐怖、焦虑,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发作时间较短,大多不超过60分钟,发作后正常。广泛性焦虑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明或对象不明和内容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但其焦虑和其严重的抑郁症状并存,以抑郁、自罪、悲观、绝望、兴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极为主,抗抑郁剂疗效不错。
强迫症。此病可伴有焦虑及惊恐发作,但是在强迫症状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时,患者感到痛苦而焦虑、恐惧、紧张等,通常随强迫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明知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却摆脱不了。恐怖的内容有:如怕脏、怕空旷的广场、怕见人、怕脸红、怕上学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害怕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会活动等,有回避行为,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明知恐怖不合理,却反复呈现,控制困难。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出现恐惧、害怕等,但对象不明确,无自知力。
2情感诱发障碍
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
(1)病因
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容易激惹、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与人发生冲突。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诱因不明显或在心境恶劣的背景上,突然发作,极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的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伤感,因轻微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不能自我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情绪不稳:指患者情绪极易变动,从一种情绪很快转变为另一种情绪。情绪不稳定、不持久,可无外界诱因,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时而自责或时而抱怨等,有时暴怒、吵闹、漫游或自杀,并无故打人骂人。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障碍。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无法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内心体验缺乏。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迟钝: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也缺乏。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不体贴亲属、不关心同志,不认真工作,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长期情绪压抑状态下(如长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表现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
(2)病状
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有明显的易激惹性,愤怒和敌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满足而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断即逝,化怒为笑,若无其事,事后仍然欣然自得。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高血压病初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情绪不稳,因素不明显的情绪易激惹,但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以及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表现情绪不稳、急躁、激动、易激惹等,其激惹性并没有特异性,但往往具有代谢率增高的躯体症状及甲状腺肿大。
神经症:指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不适增加,其易激惹性由于精神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癫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出现病理性心境恶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现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躁、紧张、不安、恐惧,对周围种种都感不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有时暴怒,极残忍的攻击他人。通常发作数日或数小时。
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和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急性心因反应,在轻度意识障碍下,表现出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冲动伤人行为,情绪紧张、恐惧,可以出现片断的幻觉及妄想。但持续时间较短,意识障碍的程度若有波动,临床表现也随着变化。
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症状,患者表现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苦闷或悔恨。疾病逐渐发展,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上述情感障碍也相应加重,明显地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现哭笑、喊叫、吵闹等,情感转变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经衰弱。患者因兴奋性增高,易激动,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激惹、易伤感,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泪,忧伤沮丧。还可出现易疲劳或衰竭,并伴有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情绪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患者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出现焦虑、惊吓或恐惧,有时对周围漠不关心,兴趣减退,但通常均较肤浅,易变动。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脑器质病理基础和器质性躯体症状及体征。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性饮酒过量,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分,大声辱骂对平时不满意的事,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含混,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人格障碍通常早年开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的影响,对人格没有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强制性哭笑。脑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碍。此类患者早期多诱因不明显逐渐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随着疾病的发展,智能可能受损,情感症状加重,出现强制性哭笑。本病症状具有波动性,躯体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征兆,同时血胆固醇和血脂高于正常范围。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或少年,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和情感改变及维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震颤、肌张直、“面具脸”、强制性哭笑。体格检查有色膜素损害、肝损害和血清钢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一类慢性脑膜炎,可出现神经系统、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在疾病的发展阶段情绪多不稳定,有的表现情感脆弱和强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符合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同时患者还具有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青壮年多发病,病程迁延,无脑器质性症状和体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现情感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可伴有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这类患者可通过躯体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相应的脑器质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而出现急性心思反应,部分患者表现僵住不动,运动抑制,情感没有反应,呆若木鸡,甚至对痛觉刺激也没有反应。其病程一过,复发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于夸张与做作,表现闭目不动、呼之不醒、推之不动,似乎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没有恐惧和痛苦感。但这类患者以往有癔症发作史,遇到刺激还会有类似发作。
3情感退化
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
(1)病因
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涕为笑。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败:是指患者对各种事物逐渐丧失自己的内心体验,带着傻笑的面容或毫无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情绪反应,对于重外界干扰可有些愤怒或回避反应。是整个精神活动衰退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鉴别诊断
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同时具有思维零乱、破裂,行为愚蠢、奇特,有片断幻觉、妄想,也可有性欲亢进意向倒错,病程进展较快,人格逐渐衰退。
瘟症。这类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强烈情感生和情感多变性,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现童样痴呆症状,患者自称为儿童,其谈话声调。内容、表情、动作都和儿童一样,表现十分幼稚、顽皮。似乎好像痴呆状态,但患者实际上并无智能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长期的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全面的智能、记忆的衰退和人格改变,智力和记忆障碍是痴呆突出表现;人格改变主要表现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伦理道德观念减退,行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败。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不断进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表现性情孤僻、意志活动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败,整日傻笑,对任何刺激无动于衷,思维贫乏,丧失社会功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表现社会功能衰退,孤僻、退缩、自语、傻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内心体验。此类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在外表上症状相似,但本质则不同。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此症状是抑郁状态典型表现之一。而思维贫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内容空虚
情感症冷漠症不是专业的用词,专业病史一般都称为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是情感的症状,它的基本表现是对外界各种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是情感反应的严重的降低。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情感活动是和接受的信息产生一定的互动,产生一定的协调反应的。像遇到高兴的事情,令人愉快的事情会表现的情感上的愉悦愉快、面带笑容等等的表现。 如情感淡漠,如果出现这个症状,可以表现对这些相应的事情相应的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包括对自己的亲友也显得冷淡,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显得漠不关心,涉及到自身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显得没有表现出相应的体验和表情。情感淡漠是比较严重的症状,出现这种症状要接精神科专业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 如果改变情感冷漠症 1、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主动寻找帮助自己建立情感知觉的方法。坚持每天早上天亮就起床,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坚持做好规划,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自信,强壮体魄,一个良好的体质,可以帮助我们低于不良的情绪。 2、不要只是活在过去 有时候会特别在意过往,不管是好的事情,还是差的事情,都会对自己造成一些影响。对于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他们也会在意很多,脑海里面会一直回想,甚至有时候会不自觉停留在那一刻,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地开心。而对于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也会让自己反复回想。只有放下过往,才能更好的拥抱未来。 3、多想一些开心的事 情感冷漠的人,一般来说都不太懂得自得其乐,在他们的观念里面,好像只有和一个人才会感到快乐,可其实让人快乐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主要的一条是,多让自己想一些开心地事情,比如说喜欢逛街的人可以经常去商场,喜欢爬山的人也可以到各地的风景名胜。但不管在哪里,喜欢什么样的东西,我们都要尊重生活,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馈赠,努力做一些开心的事情。 4、主动去关心对方 主动关心对方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尝试着去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考虑和分析问题,说到底情感冷漠,是因为我们无法体验到他人的情绪情感,可以多做一些适应性训练,比如角色交换,人物扮演,戏剧话剧的'表演,把另一个角色代入到我们的思想里,然后去现象和琢磨,其实这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 主动关心对方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抽时间为喜欢的人做一顿美味的饭菜,或者是找机会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要尽量考虑到别人,帮助其他人不方便的地方,为彼此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我。 情感冷漠症是什么2 情感冷漠症的人的表现有哪些 1、对亲人关心少 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都不会有关心的行为,内心缺乏情感,俗称冷血动物。 2、内心孤独 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包括社交,那么这种人内心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可以交流,也没有事物可以提起兴趣,可谓生活像是一张黑白照片。 3、迟钝、精神涣散 与周边的人难以建立关系,没有真心也没有热情,天生低温无表情。 4、病态反应 虐待狂,极端的人会有折磨人和杀人的倾向,明显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情感冷漠的人怎么进行心理治疗 1、与其多交流 冷漠症的人也许是被人关注的很少,从小缺少关爱导致,出现这种扭曲的人格,在前期要与他们保持交流,即使是无意义的交流,多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心,也会慢慢付出情感,改善症状。 2、多接触有刺激性的事物 冷漠缺少刺激,可以坐下过山车、蹦极这些刺激性运动,通过刺激生理反应从而改善心理活动。 3、出去旅游 世界万千,有趣有感情的事情那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情感冷漠者起到引导的作用,出去遇到的人情世故,也许会解开内心的一些心结,缓解冷漠的情绪。 4、多跟内心冷漠的人笑 一个微笑可以融化沉重的脸,一句安慰可以激励丧气的心,所以多跟冷漠的人微笑,在时间推移中,他们也会慢慢被感染,学会微笑面对生活,微笑会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情感冷漠症是什么造成的 1、遗传因素 根据心理学在临床上的研究发现,情感冷漠症跟遗传因素有关,近亲结婚发病率较高。 2、人格障碍诱因 在情感冷漠症发病前,发病人的人格已经存在问题,抑郁、轻度躁狂都有所体现。 3、社会心理因素 情感冷漠症的患者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其大。 情感冷漠症患者平时表现是看不出异常的,在进一步交往会发现异于常人,当发现不正常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严重者可以联系心理医生协助治疗,在无力改变他们并通知亲人的情况下,建议远离交往,以免造成人身伤害,毕竟情感冷漠症的人的表现症状之一就是有虐待狂的倾向。 情感冷漠症是什么3 情感冷漠症是怎么引起的 情感冷漠症就是指看待周边的事情欠缺兴趣爱好,心态冷漠。有些人她们很激情,对什么事情都填满着喜爱。而有一些人她们表层上可能跟平常人一样,在人眼前她们神经大条,乃至八面玲珑,很会人际交往。但实际上她们的心里通常填满苍凉和孤单。而这些人你却通常没法发觉,由于她们的感情从不会随便真正表现出来。 实际上在与人相处中,我们也在所难免有不愿交际他人的情况下。只为在自身的全球里,好像突然间就对全部事儿都失去激情,对人也愈来愈冷淡。 心理扭曲反映 (1)“生理性”的,主要表现为对感情缺乏反映、迟缓、对人或事不感兴趣、无使命感,不容易关注人,不喜和人相处。即便与自身最亲密接触的亲人,也没法与之创建真正的、更刻骨铭心的感情依靠。这类生理学自私的人与生俱来皮肤温度低,心跳速度慢。 (2)极端化虐待狂式的,以摧残和行凶为关键个人行为,对自身的个人行为无负罪感无道德观,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反社会型人格阻碍。 心理疗法 1、多沟通交流:沟通交流不但能让人摆脱冷淡,还能让人攻破一切情感障碍,愿君要用之,此方最奏效。 2、触碰自然界:孤单冷淡感袭过后,何不骑上单车野外转一圈,吸气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清除心里的烦闷和抑郁。 3、赏析造型艺术:不论是歌曲文学类还是工艺美术,都有着令人不可不服气它的风采。假如你爱上了这种无性命的东西,难道说不容易对全部硬生生的小精灵填满善心?
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吗
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吗,情感冷漠症是一种内心的麻木,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对于别人的关心和付出视若无睹,在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有情感冷漠症,下面来了解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吗。
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吗1情感症冷漠症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但不是专业的用词,专业病史一般都称为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是情感的症状,它的基本表现是对外界各种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是情感反应的严重的降低。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情感活动是和接受的信息产生一定的互动,产生一定的协调反应的。像遇到高兴的事情,令人愉快的事情会表现的情感上的愉悦愉快、面带笑容等等的表现。
如情感淡漠,如果出现这个症状,可以表现对这些相应的事情相应的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包括对自己的亲友也显得冷淡,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显得漠不关心,涉及到自身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显得没有表现出相应的体验和表情。情感淡漠是比较严重的症状,出现这种症状要接精神科专业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
情感冷漠症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常常显现的是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在内心深处,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感动。
病态反应
(1)“生理性”的,表现为对情感欠缺反应、迟钝、对人或事无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不喜与人打交道。即使与自己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法与之建立真实的、更深刻的情感依赖。这种生理冷漠的人天生皮肤温度低,心跳速度慢。
(2)极端虐待狂式的,以折磨和杀人为主要行为,对自己的行为无羞耻感无道德感,表现为明显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1、多交流:长期孤独会导致思维联想障碍,会越来越难以与人交流,所以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
2、接触大自然: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骑上自行车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3、欣赏艺术: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如果你爱上了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难道不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
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吗2情感冷漠症的人的表现
心理专家解释,冷漠症又叫空虚症,情绪减退症。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冷漠麻木,做什么都嫌麻烦,对学业不感兴趣,成绩下降,其实这是一种异常心理变态,或称“心理障碍”。
心理专家说,这种状况追早发现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校里,后来日本等国家也陆续出现这种状况,近年来,我国大中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和蔓延的呢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现在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很差,无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状态。现代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发展一天一个样,如果没有良好地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力很容易造成社会脱节。如今社会竞争力增大,社会井真激烈,而个别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退避三舍,逐步形成冷漠无欲的病态心理。
其次是因为自制力差。自制力是自我控制的体现,好的自制力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自控力差,心里的负面情绪就会得不到很好地控制,面对困难的时候情绪就会一落千丈,造成心理失衡。
冷漠症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造成社会冷漠加剧,影响社会的健康良好发展。心理咨询师说必须防治学生心理冷漠症。对学生要进行及早的适应性训练,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善意的诱导,促使他们想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情感冷漠症
大脑异常既可以解释为“精神变态”,也可以解释为“情感冷漠症”,一种反社会人格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冷血”。
冷血有两种:一种是虐待狂式的,以折磨和杀人为乐;另一种是生理性的,他们天生皮肤温度低,心跳速度慢。有趣的是,这种人往往很有魅力。吉姆教授认为比尔·克林顿身上就有“冷漠症”的一些明显特征:聪明、迷人、不诚实、行事冒险、野心勃勃、不负责任、缺乏关心的能力。
“好坏是一种道德判断,但人的个性和行为更大程度上是由大脑和基因决定的,至少50%以上。”
当然,还有一些情感冷漠症是后天形成的,具体的症状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冷漠,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
如果对周围的人和事养成了冷漠的心态,长期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转化为性格特征,危害其身心健康成长。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凄凉和空虚,最后导致心灵失控。情感冷漠症,严重的话只能说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但决不能说情感冷漠就是精神病,由一个的性格人格、思想认识、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所决定,基本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目前出现了不健康的心理"冷漠化"现象,加之交友范围逐渐缩小,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理生活丰富的同时,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上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对感人的故事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拒绝感动,更排斥流泪。这种冷漠心理如不加以纠正,随着学习压力加大冷漠心理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人格变态发展的"病菌"。
在网络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可能更易患上“情感冷漠症”,其表现即是上网成瘾,缺乏内心体验,拙于表达,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一般的冷漠可能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患者不是对所有东西失去兴趣,而是把这些兴趣都转移到电脑世界之中。
首先,应该是太封闭自己,太专注和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了,以至麻木不仁,一定走出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要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多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开放的心态。要端正自己的认识态度。认识到计算机、网络虽然是高科技、现代化的象征,但并有非百利而无一害,要小心自己身心中潜移默化的改变。
其次,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关心帮助他人,善于表达,优化性格,人格重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一切多与人交往。从自己封闭的世界里走出来。久而久之,形成习惯,顺其自然就好了
情感冷漠症是心理病吗3情感冷漠症是一种内心的麻木,对于别人的关心和付出视若无睹,也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受到了创伤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对人情世故都非常淡漠的状态,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与呵护,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漠里,不肯与人沟通。即使面对别人的好感,也一样不给回应,其实这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只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孤僻的人,亲朋好友也会离自己而去。
第一,所谓情感冷漠症,其实是一种逃避,不愿意去面对别人的关怀。在我们生活当中,总会遇到一些非常自私麻木的人,不管我们付出多少,他们都不会为之心动。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从小就缺乏母爱,所以就养成了非常孤僻的性格。其实这种性格多半是因为生活的创伤导致的,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能去刺伤别人。
第二,做人要懂得去接纳和感激别人,面对亲人和朋友绝不能太过冷漠。我们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和追求,尤其是在爱情当中,更要学会主动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因为自己不好好把握的话,只会失去真心爱自己的人。面对优秀的人,如果自己心存爱意的话,要有表达爱的能力,不能有任何逃避对方的想法。
第三,做人要将心比心,要怀有一颗乐观的心态,多去发现这世间的美好。不管我们过去遭遇了什么样的变故,都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去伤害爱自己的人,要对生活怀有一颗信仰之情。在生活当中,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都不能太冷漠,要怀有一颗热情的心,去接纳身边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