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指出: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会改变我们感知和认知的方式,以及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像21世界最火的互联网,它的出现,突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们信息传播的边际成本近乎为0。而近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身份验证,地理位置等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交的真实性和信任感,使得原先互联网社区的弱关系加强,将线上的互动和线下的生活融为一体,而因此聚集的用户群体,被称之为“社群”。
社群是什么?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说道社群,很多人会想到乔布斯的苹果,雷军的小米,或者说是罗胖的“罗辑思维”和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这些案例正是社群成功运用的典范,也正是它们,让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由社群衍生出来的经济,也就是“社群经济”。
以“罗辑思维”举例,它的社群就是它的会员,它不断尝试的会员定制的电商营销。比如面向会员定制策划和发售图书礼包、中秋月饼等。无法想象,在2014年光卖产品就为“罗辑思维”带来了近5000万的收入,可见社群经济的优越之处。
社群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的优越,主要在于它的三个核心传播特征:
外在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效应;外在传播特征:情感价值;核心逻辑:自组织传播。外在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效应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在社区组织内部,使得社区成员能够自由高频高效的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能快速生成“圈子”,产生很强的聚集力。而在社区组织外部,因为个体之间的关联,使不同社群之间形成交叉。同一个体可以在不同的社群间切换。社群与社群之间这种多维度的关联性,使社群传播很容易实现跨边界的扩散,呈现出滚雪球般的裂变性,一个特定的引爆点,就能引发蝴蝶效应,呈指数倍逐级放大。圈层式聚合力加上行裂变式传播扩散,使得社群传播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
再以罗辑思维为例,社群中那些“读书,求知”的年轻群体,当罗胖向他们传输月饼的各项知识时,求知群体会被知识和罗胖的魅力所感染,成为月饼的消费者,同时由于社群中的人将知识的传播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会将月饼知识传播至朋友圈,微博等其他社群,如此循环,就造就了卖月饼卖出5000万的奇迹。
外在传播特征:情感价值人类社群区别动物社群在于情感体验和价值传递。社群中的各个成员正是基于情感交流、兴趣图谱、价值认同,才聚集到一起。也正是依托在信息交互上的情感价值传播,才能保持社群的活动,使之可持续发展。在社群这个体系中,一方面使人们主动参与社群互动,寻求满足感和归属感; 另一方面,人们的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加强,又会反过来促进社群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创新出更多的创新服务。
就像逻辑思维中的社群成员,他们一方面消费者节目,一方面自发组织各种 “读书会”、“美食会”和“相亲会”,使得社群始终保持着一个活跃度,某种程度上,社群有一种家庭的属性。
核心逻辑:自组织传播何为自组织?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即个体之间自发组织和协作的系统和过程。自组织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个体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产生协同效应,使自组织整体上涌现出新的特征和功能,即群体智慧的产生。在社群中,人们在自发组织和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交互传播、协作生产和价值创造。以维基百科为例,个体学习者不断创造碎片化的微内容,单一的微内容微不足道甚至错误百出,但微内容之间经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互相纠错调整,产生群体协同效应,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成果创造。
基于以上三个核心传播特征,“社群经济”的出现,对整个商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主要改变如下:
1 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
阿尔文·托夫勒在2006提出“产消者”的概念,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融合。而社群成员就像产消者的进化版,具有消费者、传播者和生产者三重身份。这种用户参与和协作生产的机制,正好符合了移动互联网求新求快的竞争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精细化,而社群的存在,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以小米为例,小米以用户参与为核心,建造了粉丝用户的自生产、自传播和自消费的循环式社群商业模式。如果MIUI是小米的护城河,那么米粉就是护城河里的鱼、草,使得护城河常年清澈。而由于很多社群成员一般都是崇尚一种精神,例如米粉崇尚“发烧”,罗辑思维的“求知”,不局限一个产品或领域,所以小米社群的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因此造就了小米路由器、电视、电脑等发烧产品的成功,这也是社群的另一大优势——可复制性。
2 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
由于社群的特性,重新定义了传统的营销理论,将理论中的关系营销、情感营销、体验营销和口碑营销充分融合,重塑了品牌、社群、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1)品牌社群营销相比传统营销,具有实时互动性
通过社群这座桥梁,企业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实时互动在社群互动,在过程中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持续消费力,从而提升品牌价值。就像用户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只要@小米,就会有工作人员对你进行回复。
(2)品牌社群营销注重参与性
互联网时代,最廉价,有最有效的传播就是口碑传播,就像前不久刷爆朋友圈的釜山行,很难想象一部丧尸片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而社群中的成员正是天然的口碑传播者。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激活用户参与,激发社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弱化自身的“管理者”“领导者”意识,满足用户需求,做到极致体验,才能给这些天然传播者传播的动力。
就像小米手机以“和米粉做朋友”为己任,让粉丝参与开发和传播,不断激发和满足粉丝需求,不断升级产品保持粉丝参与热度并实时响应粉丝反馈,打造精细化服务体验,从而使小米品牌在智能手机的红海大战中异军突起。
3 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
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这些社群特征,形成了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传统的体验经济强调消费过程的服务体验,体验处于生产消费链条的下游环节; 而社群经济是体验经济的发展,将体验要素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生产、营销、消费多个环节,包括:产品功能体验、情感体验、消费情境体验等。
针对产品功能体验,就像马化腾指出,产品体验要素包含个性需求、核心性能和速度、交互功能、细节设计等几个方面。因此才有了现在微信的优良体验,拍照、留言、转发、分享一气呵成。针对情感体验,罗辑思维一类的自媒体平台格外注重,只有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打造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造就大批的粉丝。针对消费场景体验,场景时代的到来,面向消费者所处的特定场景提供精准化营销和服务,无疑变得格外重要。借助大数据,GPS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从信息传播到支付的一体化服务体验,在社群经济中愈发重要。总的来说,社群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营销体系的各个环节,证明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在这个到处都倡导用户体验的时代,打造社群经济,无疑是通往极致体验的便捷之路。
阅读已结束
下载
打开APP获取全文

限免
导长图
转存到网盘
发送至微信
下载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第 1 页



为您精选浅析社群经济三个会员文档517篇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
2234人阅读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
1000人阅读
社群经济视角下营销传播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2764人阅读
社群经济视角下营销传播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2173人阅读
获取全部文档6208人在看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基于关系的社群经济的传播模式是怎样的
文件夹

社群经济 - 百度文库
42分
5098阅读
近期下载量飙升
社群经济——信息时代新经济形态 - 百度文库
41分
1016阅读
第6章 关系中的消费者 - 百度文库
41分
1405阅读
值得一读
剩余10篇精选文档

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
相关文档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
免费获取全文
“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
免费获取全文
社群经济视角下营销传播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免费获取全文
社群经济视角下营销传播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免费获取全文
网络社群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商业模式
1394人已阅读
TOP超赞
浅谈社群传播在营销中的现实意义
2305人已阅读
绝绝子
社群经济与社群商业模式分析
1000人已阅读
社群经济与社群商业模式分析
1695人已阅读
社群经济与社群商业模式分析
2677人已阅读
社群经济背景下的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研究
1904人已阅读
社群经济背景下的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研究
1000人已阅读
社群营销的商业模式分析
1720人已阅读
社群经济背景下的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研究
1000人已阅读
传统媒体构建社群经济的选择
2910人已阅读
社群经济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1083人已阅读
查看更多
社群营销,是互联网营销中常见的方式之一。但是,做社群营销的人往往会陷入笔者提到的九个雷区,既浪费了成本,又导致结果的失败。在文中,笔者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社群,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商业化的品牌与营销为主题的社群。争议的正反方矛盾点则是成本高、无效果、易死寂。多数企业在做社群的过程中确实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成本越做越高、效果难以达成,甚至是做着做着就悄无声息的情况。想要做好社群需要考虑的固定因素和非确定因素太多,尤其在社群矩阵的经营中,更是要分析若干交叉与并行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在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做出相应决策的系统性工作。相信很多经常阅读社群类内容的读者都会发现,大多数文章中给我们的答案也是基于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逻辑构思与经验简述,而我们真正去实施运作社群时,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条件与契机,并且要充分读懂作者的方法论,几篇文章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没有付款)。这里只从实际出发,这篇文章我们谈谈如何聚焦社群的本质,由此来看看如何避免失败。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既然无法通过几篇文章获得有效解决方案,那我们就结合已经看过的那些理论与案例。从如何避免失败,利用举一反三的办法在实践中避免踩中雷区,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可行方法论。一、网络社群的本质作者就“网络社群的本质”曾经问过从事各个行业的身边人,得到的答案似乎每个人都略有不同之处。其实,大家对社群的理解与认知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甚至有人认为只要能聚集人的网络“载体”都叫做社群。广义上来说其实也没有错,社群就是聚集人的逻辑载体,不然直接称作程序就好了。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即便众多行业、企业对互联网营销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商业化的网络品牌营销和产品营销,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销渠道与方式。从任何一个平台或应用去经营社群,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人”,包括管理规划者、运营人员、销售人员,还是引流来的潜在客户、精准的需求人群,甚至是已经拥有忠诚度的老顾客。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出现互联网营销之前是否存在过“社群”呢?答案是肯定的。举个例子,会议营销,也叫做“会销”。为什么这样去联想呢?并不是因为社群营销与会议营销完全相同,而是它们之间的理念与模式最为相似,都是聚集潜在客户,然后筛选出精准有意向的人群加以重点营销,最终获取订单达成交易。中间环节可能存在细节上的差别,但模式与理念上是基本一致的。两者最为核心的要素皆是,聚拢、维系、秩序、引导、佐证,以及促进和跟踪。我们共同来设置一个标签,既然会议营销称作会销,我们暂且将商业化的社群营销暂且称作“社销”吧。二、避开雷区,活“九”见从实践经验上来讲,所有的互联网营销都是踩雷未必死,但踩的雷多了必须死。所以避免进入雷区是很明智的选择,如果不小心进入了雷区,就想办法活得长久,并找到坦途生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九个雷。1定位不清晰,引流不精确定位不清晰很容易理解,大多数文章是一再地强调,基本都属于5W2H分析定位法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而引流不精确则是不够“精准和明确”,大多数运营团队或个人,迫于运营规划与目标压力,只能为了完成绩效而去做起泛流量——从各种渠道凑人头数量,七大姑八大姨可能都被拉了进来,这就给未来的运作留下了某些客观准线上的隐患。试想一下,一场线下会销,不是从意向性与到场确认开始的呢?作者相信,能做到市场经理以上职位的人,都十分清楚这样一点。不要让不懂行的人去指挥,要让专业的人做该做的事。而该做的事,需要帮助时给予应有的帮助。企业任何营销团队都应有相应的支撑,其中当然也要包括社销的运作团队,但前提是我们要拿得出符合ROI要求的结果与成绩。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堵不如疏想在网络社群中建立并维系客户关系,首先要具备一个良好的营销环境。初期的筛选过程中,进入群组中的潜在客户人群相互之间可能都是陌生人,要么静观其变、要么追问不停,甚至也有可能出现一言不合就闹事挑衅的情况。总之想得到、想不到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正所谓见面三分礼,网络环境中受匿名心理影响,这些在多数行业中可能都是普遍情况,要比线下场景更难以想象和控制。正因为有这种情况的存在,规矩必须要立,但不能太过于循规蹈矩。一位好的主持人不是利用现场秩序要求来管理观众,而是通过引起大家的兴趣,一步步引导人们进入其规划好的情境之中。道理是相同的,观众可以不跟随主持人进入情境,但也不会跳出来搅乱现场。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严厉的要求会出现反弹,而符合客情思维的引导则会收获理想的反馈,要知道偶尔跳出来犯错的人,很有可能成为运营人员建立良好管理形象的好机会。3免费的午餐,想尽办法仅为吸引客户大家都清楚除非回到亲人家里吃饭是免费的,在外面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即便宣称“免费”也要我们付出点什么换取。那么,我们做社群运营时总是宣称有哪些好处,有多少人会相信,还有可能引起被老客户的默默调侃,岂不是很尴尬?OK,有人可能会说那我免费送产品,还不算免费的午餐吗?那客户会怎样想呢?客户会想,前阵子有个免费送面膜的,不就是为了让我试用,然后不断追问,让我购买产品嘛。虽然是一个凭空举例,但作者想表达的是——即便我们不追着客户问,我们也限制不了客户自己去做“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经验的营销人都会为潜在目标客户营造一个最“舒适”的想象区域,也就是让对方自己想到,我们想让客户想到的内容,做到的话就说明引导基本已经成功。所以,在这里我们可能需要设置一点点“门槛”。例如:我们想让老客户加入到导购社群,进一步促进消费频率,并且建立以忠实消费客户为核心的社群发展体系。那么就可以利用“BUG营销法”设置一款“免费”产品,当老客户购买这款免费的产品,即可领取进入导购群组的资格。而对外的普通渠道中,我们宣传的方式则是需要“购买指定商品”,或达到最低消费标准,方可获得进入社群的资格,并在最后进一步强调导购社群能够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不要乱猜想这个简单的举例,不是告诉大家如何割韭菜,因为它只是简单的阐述。我们要切实地给予客户相应的“利益”,以求达到我们假设的最终目标,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从诚而获信开始的积累。4客户的忠诚度,我们无能为力?企业都希望拥有一批,甚至大量的忠诚客户支持自己的品牌与市场,这些客户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资源与依托。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的“崛起”木已成舟。消费者对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已经习以为常,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与结果,也更倾向于消费选择有品牌价值的产品。而品牌价值中就包括了我们对客户的全程服务过程,其中消费者所体验到的“忠诚度”,正因我们以客户为中心,并将品牌理念落到实处的结果。想要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首先我们要对客户有“忠诚度”,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市场高管都拥有在市场中打拼过来的宝贵经验,那么我们确实应该向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学习这种精神和理念,并真正做到面向客户、为客户服务,这是使客户忠诚于我们的首要任务。5无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做不到真实价值的输出我们通过若干的渠道和资源,可能很快便能建立起一个社群矩阵,但当维护每个群组时,却总会遇到各种有心无力的事情。热情而勤奋的运营者们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却换不到应有的反馈,索性不如快刀斩乱麻?换作我们是社群参与者的位置来体验一下,就会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例如,当运营者参与到一个兴趣爱好社群之中,起初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其他参与者,都在分享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偶尔还会有不定额的抢红包动作出现。随着大家会在群组内讨论着兴趣话题,并延展到身边的人物与事件,活跃度非常可观。但过段时间之后,除管理员还在定期发送着变得重复性强、观点不清晰的内容,参与者们的讨论逐渐减少,可能最后大家也只有出现红包时会跳出来。举例中的情况极有可能是,由于管理者在价值层面没有做到持续有效的输出,导致群内成员逐渐淡化了印象、失去了聚焦,红包也只能激起目的性很强的短暂互动。这时不仅要更快地从客户角度解决价值输出的问题,更要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对社群矩阵中的成员及延展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使群组中出现焕然一新的体验感,重新聚拢客户焦点。6机械的投放与互动,缺少情感交流此雷致命,是社群矩阵的天敌,必须避开。网络社群虽然是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但其优点便是相较于其它平台,更具拉近心理距离感的优势。我们建设并维护社群所付出的各类成本,如果仅能做到复制粘贴几段话术、投放几篇图文、再放进去几个视频,不如放弃为好,这样可以利用投入的成本去做线下市场的客户拓展与维护。线上的优势在时空范畴,我们不必辛苦赶往客户处或通过缺少效能的电话语音进行沟通,在线上可以进行语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完成展示与沟通。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能,也能更便捷地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销正是要给客户营造“舒适”的环境,更易于相互之间的认知与沟通,进而使客户更快地接纳我们的品牌与产品。7缺少持续、连贯的运营动作如果无法做到持续而连贯的运营动作,我们就很难拥有客户的聚焦关注,也无法完成品牌营销与裂变营销的目标,我们与客户都需要时间和契机。合理的规划与持续而连贯的运营动作是保证社群矩阵活跃的首要任务之一,定期举办群组定制的活动,不定期举办社群矩阵的品牌活动,以及不同节点的营销活动等等。很多连贯性的持续运营,不但能够促进参与者的活跃度和拉近客户关系,还能促进更多的营销契机产生,我们可以将品牌理念更快且有效地植入到客户群体的意识层面当中,完成品牌传播与价值的提升。8缺乏创新的理念与实际动作重复无差异的运营动作、可以倒背如流的营销活动、复读机一样的话术,这些都是网络社群中使客户感到乏味无趣的致命因素。很多社群参与者在活动之后,可能会因为没有新颖的吸引力或后续活动通告的聚焦,就此离开群组。因为人们都会对新鲜事物抱着好奇与期待的心理,合理利用这种心理并制造契机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事情。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更要将自身融入到社群当中,如果一味发红包能够解决问题,那这样的成功无疑只是ROI可悲的“无底的深渊”。9仅有官方声音的社群,客户会缺少真实感我们都知道,明星、名人、网红和KOL的代言是一种信誉和情感的衔接,会将其对潜在客户群体中的公众影响力嫁接到品牌与产品之上。众多面向消费市场且竞争强烈的行业,如数码电器、医美美妆、日用快消,以及保健养生等,其中很多企业甚至冒着资金链的风险也要用大价钱请明星、找网红。究其原因,无非是想通过第三方的知名度、影响力、公众形象来充实品牌和产品的美誉度与公信力。举例,当我们作为消费者正在寻找一款产品时,出现两个可供选择的A品牌和B品牌。综合来看,我们对这两个品牌的了解程度基本相同,购买渠道与价格等方面都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A品牌在广告宣传中有我们一向“憧憬”的名人代言,B品牌则想利用相同的经费在全渠道、大范围的做广告覆盖,所以B品牌并没有请名人代言。那么,此时消费者的焦点很有可能会被名人效应在第一时间所影响,产生更强的关注聚焦与更近的心理距离,甚至会自然而主观性地将A品牌作为一定程度上的衡量标准,然后以A品牌为标杆再去审视B品牌。也就是说由于第三方的名人效应,A品牌成功的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对消费者的强势心智影响力优势。而即便是在社群矩阵中,企业也未必会愿意为其耗费大量资金请代言人,此时我们就要通过另外一种影响力与公信力来完成类似的任务,那就是众多客户的真实案例与老客户的第三方效应。在转化客户的案例中一定要把握住真实度和适当的展示方式,即便能够请出转化客户现身说法,也要做好充分地准备避免出现真实性的质疑,否则会出现伤己伤人的情况。而老客户的第三方效应则需要更加周密的规划与设计,例如我们在泛流量群组中请老客户合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浪费我们的成本与老客户的“好心情”。只有在较为精准的“准客群体”或“新客群体”中使用老客户效应,才会获得应有的最优效能。三、口碑营销,不仅仅是要做“好”相信有一定品牌与营销经验的朋友都清楚,品牌、产品、市场的三位一体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多重要,而支撑起这三大要素的便是“口碑”。在网络社交对现今社会的渗透力来看,发动市场中广泛的客群为企业“代言”,是可以在另一个维度上创造出强势心智影响力的,所以它与名人效应并非同类影响力,但其最终作用却与名人效应完全一致。我们常说,做好不等于做强。所以我们在聚焦网络社群,避免社群营销的九大雷区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社群营销的口碑影响力建设,它是社群运营规划与执行层面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形成价值闭环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在不同环境中应用适当的策略,并通过有效落实这些策略,将崎岖的网络社群营销之路逐步演化为坦途正道。作者:Leon
一个优质的社群到底有哪五大要素呢?
一个优质的社群一定包括5大要素,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掌握这五个要素,一定可以指导你快速搭建起一个优质的社群。
1,同 好
所谓“同好”是对某种事物的认同或者行为。
可以是基于某个一个产品,如小米手机;
可以基于某一个兴趣爱好,如旅游社群,读书社群;
可以是基于某一个标签,如明星粉丝群,星座群;
可以是基于某种情感,如老乡群,同学群;
也可以是基于某一种三观,如“有种,有趣,有料”的逻辑思维。
社群里的人能够通过这个同好,解决自身的某一个痛点。
在社群产品定位当中,这种“同好”越精准越好,如果范围太大,很容易导致产品定位不清晰。
结合我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一个社群,它是一个网拍群,那么我们的用户就是喜欢网拍的年轻**姐,是基于兴趣才聚集到一起的,这些人聚集到一起,主要就是交流提升拍照技巧,同时通过网拍赚取一定的佣金。
2,结 构
社群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将决定社群的存活。
社群结构包含四个部分:组织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
(1)组织成员:基本是最初的一批成员,同时他们对社群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那么组织成员由包含以下几个角色:
(2)交流平台,就是找到人以后要有一个聚集的地方,承接这些流量,作为交流的一个大棚,目前常见的有微信和QQ。交流平台主要是要根据自己的社群的一个定位来选择。比如说如果你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QQ这个产品上,你就要在QQ上去建QQ群;如果你的用户比较经常使用微信的话,你就要选择在微信去建立你的社群。而选择交流平台。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决定你的获客成本以及你的获客难易程度。
(3)加入原则,现在很多的社群在加入前期都会让你完成某个任务,让你付出一定的成本,如加群需要分享,需要邀请朋友助理,需要付费等,那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群成员的质量,避免加入的群成员质量过低,导致群内“”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二是让用户付出一定的成本,他会感到加入这个群不容易,会更加珍惜群成员的位置。“轻易得到的,不会珍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管理规范,社群里处了群主,大咖之外,一定要根据群规模设立相应的群管理员,当群规模过大时,那么群管理员就是群主最好的助手,可以帮助群主更加高效的管理高社群,并且保证社群的健康环境;除了设置管理员之外,还要不断的完善社群的规则,在社群前期刚组建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规则,后期随着群人数的增多,应该跟社群内部的核心用户,也就是头部用户共同商议,制定一个合理的大家都愿意遵守的群规则。
3,输 出
社群输出,可以说是社群运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社群的优质内容输出,决定了整个社群的价值。社群因为有价值,才会不断的吸引新的成员加入,才会让成员长时间的留下来。
社群更要提供持续稳定的输出高价值内容,如:某个社群每周三固定一次分享。
社群输出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做到让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输出,全员开花才是社群。
输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享;另一种是话题形式的讨论。
4,运 营
运营,决定社群的寿命。
通过运营手段,主要是为群员建立“四感”:
(1)仪式感:新成员加入,一定要有正式的欢迎仪式,让成员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如进群前需要申请,进群后需要告知群规,进群后发红包做自我介绍,爆照,接受老群员的调戏等,这样能给新的成员带来很强的一个融入感。并且行为有奖惩,确保社群规范。
(2)参与感: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确保群内有话说却不太发散,有事做,群员有收获。
比如鼓励群员分享,鼓励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对于社群内潜水的用户可以在分享或者讨论前群内发红包激活一下,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有奖参与,鼓励全员参与。
(3)组织感:比如建立群内义工,多层管理。群内有活动,任务时分工明确,确保活动的有效执行,如班级内有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
(4)归属感:线上线下活动,互助,让每个人在社群中产生链接,得到关怀,产生价值,保证社群凝聚力 如在成员生日时,送上祝福礼物,成员心情失落时,送去关怀温暖。
但运营并不是一件如此简单的是事情。除了日常内容产出以外,还要稳定的日常活动来触进上面提到的“四感”。
5,复 制
一个社群能否真正的壮大,形成规模,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模式能否复制。因此在做这一策略之前,一定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是否已经构架好自组织?要考虑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过于围绕中心,也不能完全缺乏组织。
是否已经组建了核心群 ? 要有一定量的核心小伙伴,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引导社群往良性方向发展。
是否已经形成亚文化? 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是否风格一致?这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
目前,像樊登读书会等社群,通过总部和分社相结合的方式,一起把会员蛋糕做大;地区分社通过参与当地会员管理分得一杯羹,因为能从中获利,也充分激发了地区分社负责人的积极性。
欢迎大家私信我,共同交流学习。
温馨提示:
社群营销的特点如下:
1.弱中心化:
社群营销是一种扁平化网状结构,人们可以一对多、多对多地实现互动,进行传播,并不是只有一个组织人和一个富有话语权的人,而是每个人都能说,使得传播主体由单一走向多重,由集中走向分散,这是一个弱中心化的过程。
2.多向互动性:
我们知道,社群营销是通过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包括信息和数据的平等互换,使每一个成员成为信息的发起者,同时又成为传播者和分享者的。正是这种多向的互动性,为企业营销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具有情感优势社群都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兴趣而聚集在一起的。因此,彼此间很容易建立起情感关联。社群成员能够产生点对点的交叉感染,并且还能协同产生叠加能量,从而合力创造出涌现价值,使企业从中获得利益及有价值的信息。
4.自行运转:
由于社群的特性,社群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我运作、创造、分享,甚至是进行各种产品和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在这个过程中,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能催生出多种有关企业产品的创新理念或完善企业产品、服务功能的建议,使得企业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5.呈现碎片化:
社群的资源性和多样性特点,使得社群在定位上也呈现出多样化、信息发布方式松散的特点,这就意味着社群在产品设计、内容、服务上呈现碎片化的趋势。
虽然碎片化会使社群缺乏统一性,为企业的社群营销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企业善于挖掘、整理,就能从中挖掘出社群的价值。
社群营销是什么:
社群营销是在网络社区营销及社会化媒体营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户连接及交流更为紧密的网络营销方式。网络社群营销的方式,主要通过连接、沟通等方式实现用户价值,营销方式人性化,不仅受用户欢迎,还可能成为继续传播者。
社群营销基于相同或相似爱好,通过某种载体聚集人气,或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群体需求而产生的商业形态。其载体不局限于微信,各种平台,甚至线下的平台和社区都可以做社群营销。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社群营销开始浮出海面。
社群营销的思维模式就是找到一群同频的人,这里所说的同频可以是有某一方面共同爱好,或者有某一方面需求,总之就是具有相同属性的人,这个其实是很宽泛的,找到这些人之后把这些人聚到一起,不断的互动,不断的输出价值,建立信任,培养感情。
而最终成为你的忠实粉丝,其实我们做生意的思想也应该改变一下了,要有利他思维,先利他,后利己,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一味的想着卖货,只有顾客得到了他想要的,相信你这个人了,这样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群营销三要素分别是内容、交互、关系链,要想做好社群营销,那么这三个要素一定不可缺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