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模式:文本解读的重要方略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阅读模式:文本解读的重要方略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前提是什么,第1张

  阅读模式是文本解读系统结构中的方略因素,阅读主体只有运用合适的阅读模式,才能提高文本解读的效果。对于阅读模式的认知与研究,学术界经历了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关注的重点是阅读的对象――文本,拉伯格(EHLenneberg)、萨姆尔(STSamuels)、高夫(DBGough)先后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与70年代年代初提出――

以语言单位为中心的“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

“自下而上”模式认为阅读是一个从低级的单词解码(decoding)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从左到右对阅读材料中的字母、单词、短语、句子和更大语言单位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最后得出文本的整体意义的过程。阅读主体首先应该从下层最小语言单位字母或文字开始逐步识别字母、文字或词语,然后按语法规则理解句子,最后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构成语篇层次上的理解。这个模式把阅读看成一个从字词到句子再到语篇的有序的解读过程:当一个人阅读时,其眼睛看到文字符号,其大脑将符号转换成意义储存起来;当需要信息时,再取出使用。因此,这种阅读方式也称为“文本作用”(text-based),或“外界作用”(outside-in),即理解来自文本,来自读者头脑以外的、新的信息的作用。这种“自下而上”模式以语言单位为中心,注重在文本低层次的阅读过程中认知语言本身的结构,也称为信息加工模式。

高夫在1986年对“自下而上”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阐述,将阅读过程分解为肖像表征、字母辨认、词义了解和句子中词的加工等几个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认为阅读理解过程就是从字词的解码到获取意义的过程,即从看到文字符号的那一刻起,直到理解文本的意义为止的整个过程。他将文本解读的心理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肖像表征。眼睛扫描书写的文字,在头脑中形成字母特征(如线、边、棱、角)的短暂表征。肖像表征的充分形成需要100毫秒左右的时间,能够被随后的刺激模型抹掉或掩蔽。

(2)字母辨认。肖像表征中的直线、曲线、角等被作为字母来辨认。从肖像表征中识别出字母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是彼此没有联系的字母,都能以每个10毫秒-20毫秒的速度,从肖像表征中被辨认出来。

(3)词义了解。即根据字母的组合,在心理词典中找到词的意义。

(4)句子中词的加工。即从左到右连续的各个单词,并联词成句,理解整个句子。如果该词有多种意义,则由句子语境决定采取某种意义。

(5)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存在一种“默林”(Merlin)机制,试图揭示材料的深层结构。如果默林成功,那么就达到了对阅读材料的一种语义解释,这时对阅读材料的语义解释就会被放置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无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语义解释,则有可能要求继续进行注视、回视与重新扫描,从而花费更多的加工时间。

“自下而上”模式引进到我国之后,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阅读教学常常是从词到句,再从句到段,通过分析综合句与句的联系,最后理解篇章内容。

但是,随着进一步研究,一些学者发现这种模式不能解释两种现象:一种是有些学生在阅读没有生词和难句的文章时,却不能理解或错误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另一种是有些文章虽然有生词,句子结构复杂,但却很容易理解。比如,一个中国球迷阅读英文的近期赛事报道,即使有很多生词不认识,对比赛情况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而一个对某项运动(如高尔夫)一无所知的读者,即使认识所有的词也会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显然,人们有理由认为,严格的“自下而上”阅读不能全面地解释阅读主体是如何理解文字的;而且单纯的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文章,会影响阅读效率。加涅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逐字逐句地读书,而这种步步为营的“零碎加工”不能有效地摄取和组织信息,反而会造成文本解读的困难。

在“自下而上”模式中,任何低一级的信息输入都要转换到高一级水平,在高一级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加工,高、低层次信息之间的加工缺乏相互影响。因而在这种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只有一个方向,高阶段加工的信息不可能影响低阶段的信息加工。实际上,阅读主体心理所加工的信息,不仅仅是来自他对阅读材料的感觉信息,而且还包括他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的非感觉信息。所以,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中叶,史密斯(FSmith)、哈德逊(THudson)、古德曼(Goodman)等人先后提出――

以读者为中心的“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主体不必使用文本中的全部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不同意由阅读材料本身决定内容,主张从高层次信息出发,根据阅读主体头脑中先前存入的知识,从阅读材料的文字符号中有选择地捕捉最重要的语言线索,并在阅读过程中一边猜测、推断,一边验证、修改,以达到正确理解。这一方式也称为“知识作用”(knowledge-based)或“内部作用”(inside-out),即理解并不完全来自文本,主要来自阅读主体大脑中的知识与经验。

古德曼认为阅读是一个预测下一步信息并作确认或否定的过程,它强调高层次过程对低层次过程的绝对统领。阅读主体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的视觉信息主动进行选择、体验、预测、验证并确认。古德曼发现学生在边读边理解时,偶尔会读出与原文文字有别的读音,如把“制服”读成“校服”。他解释这种现象并非学生视觉扫描出错,而是学生运用心智去理解笔画文字的结果。即学生在阅读时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根据读物的部分文字材料,对所要读的内容作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证实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所以,古德曼有一句名言:“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的游戏”,它包括了思想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阅读过程存在两条视线:眼的视线和心的视线。低级水平的学生一定要看到全部文字才知道阅读材料讲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心的视线落后于眼的视线;较高水平的学生则是看了一部分文字便开始预测下面的文字,后续文字的阅读不过是对自己预测的证明或否定,在这种水平的阅读中,心的视线已经领先于眼的视线。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的知觉与辨认所有的文字成分的结果。为了具体说明阅读的过程,古德曼提出了阅读过程的步骤:

(1)从左到右对文字符号进行扫描,并一行行地阅读下去。

(2)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进行注视,这一部分的文字符号处于注视的中心,其余部分则处于视觉边缘。

(3)开始进行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受到读者先前选择的限制,并且还受到读者的语言知识、认知方式以及所学会的阅读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4)通过选择得来的线索和其他预期的线索共同形成一种知觉的表象。这种知觉表象,部分来自读者所看到的东西,而另外一些则来自读者的预期。

(5)同时,读者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那些有关句法的、语义的和语音的线索。这就有可能导致去选择更多的文字和线索,同时重新形成的那种知觉表象。

(6)读者作出与文字符号的线索一致的猜测或者作出一种暂时的选择。而语义的分析则导致了一种尽可能的部分译码;在继续阅读中由此获得的意义也暂时保存在短时记忆里。

(7)若获得的线索还不能用来进行任何猜测,读者将检查他的知觉输入,而且再次进行尝试性猜测。如果此时猜测仍无可能,他将进一步阅读并聚集更多的文字线索。

(8)如果读者能够作出选择,那么他就要检查这种选择在上下文中,在语法和语义方面的可接受性。

(9)如果这种暂时的选择在句法或语义上是不可接受的,那么他就会返回去重新进行扫描,直到在某处发现这种不一致为止。如果这种不一致被发现了,他就会在这个地方详细阅读;如果没有不一致的地方,他就会寻找另外的一些线索去解决这种异常的情况。如果这种选择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译码的过程就继续扩展,所获得的意义也被先前获得的意义所吸收和同化。同时形成对下面的内容的预期,于是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上述步骤可以表示为“取样→预期→检验→证实”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种模式在西方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它强调过去经验和理解的作用,认为阅读过程只需要很少的关于文字方面的线索,因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低级加工水平的重要性,轻视认字能力,认为若有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通过经验的运作来填补理解上的漏洞。这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形成会产生负面影响,因而,用绝对的“自上而下”模式来解释文本解读过程也是有局限性的。阅读过程的复杂心理活动,决定了阅读认知不可能只是类似“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一种单线运动。所以,1977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提出――

以双向交叉为特点的“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approach)

“相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的本质既不是“自上而下”的,也不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活动是同时使用所有这些感觉知识和非感觉知识的结果。阅读理解既受到阅读材料的制约,又取决于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所采用的阅读方式。阅读是一个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综合一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其关键是阅读主体的认知加工,其特征是不断交叉地双向并进。这种双向并进一旦出现停滞或被单向独进取代,主体的文本解读就会受到阻碍;只有当“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过程有机地互相协调并综合运用,认知的语言信息与其先验知识及其预期相吻合,阅读主体才能领悟句意,达到对阅读客体――文本的真正理解。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有四个储存库,即表音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句法知识和语义学知识。主体在阅读时,一方面不断地搜索外界输入的信息,依次经过表音法、词法、句法、语义的加工,最终达到文本解读。另一方面,信息处理也沿相反的方向运行,最先用语义学知识进行验证,然后依次用句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和表音法知识进行分析,并对先前的假设予以肯定或否定。“相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是从高、低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在感觉信息匮乏时,人们必须借助大脑储存库中的背景知识对刺激做出解释,这时的阅读过程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反之,则以“自下而上”的加工为主。“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的以及与自己假设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的意义方面作出选择。

一般情况下,阅读主体先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激活智能去预测及推想,其阅读目的与期望会影响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而当主体注视文字时,则又转入“自下而上”方式以激活合适的智能去对应输入的信息。也就是说,首先文本激发阅读主体运用他的解码策略,然后随着他对词语加工的展开,又不时地运用他所具有的关于世界的知识去接受或拒绝相关涵义的假设。

总之,阅读主体带到阅读中来的知识和文本中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都是同等重要的,阅读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应有机结合起来,阅读主体正是运用解码和语言技能以及他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去获得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的。“相互作用”模式虽然可以较有效地解决大量的阅读问题,但是它把客体和主体当时的情感因素和环境因素给割裂了,也存在明显的机械性和局限性。针对“相互作用”的模式的不足,上世纪80年代中叶罗森布拉特(Rosenblat,1985)和鲁代宁(Ruddell,1987)提出――

以全面综合为特点的“交易式”模式(Interactive model)

罗森布拉特认为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不再是物体,而是产生阅读理解的潜在力量。阅读主体不是单纯追求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者的意思。由于阅读主体的知识经验不同,在阅读时的情绪和环境不同,因此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而鲁代宁则进一步认为,阅读是读者环境(语境、文章与教学特征)、知识的利用与控制(情感、认知、元认知状态及文章表征)、描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编码、语言及社会知识的图式与应用程序)、读者产品(理解、字词识别、口语输出、书面输出、情感认知及元认识状态的改变、新知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协调过程。

尽管“交易式”阅读模式在国际上影响不大,但有些观点是具有深刻的阅读意义与重要的研究价值的。比如其基本观点与语文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交易式”阅读模式也过于“全面化”,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上述四种阅读模式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即便它们是人们几十年渐次深入地研发出来的,但是,也未必后者就优于前者。“自下而上”模式反映了早期的信息加工线性模式对文本解读的影响,似乎“幼稚”一些,似乎为后来的“自上而下”模式所取代。然而,这种模式很适合初级读者在阅读时取用,也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深奥文本时取用。我国低年级儿童开始学习阅读基本采用这种模式。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始于最小的单位文字,然后由文字组合成词,再组合成句子,再组合成语段,进而理解整个文本,如此以“自下而上”方式为主是可行的。一些高中生阅读缺乏背景知识的文本(如陌生的科技文、深奥的文言文),也可以从字词的解码开始一直到获取整个文本的意义。

“自上而下”模式最明显的缺陷是夸大了阅读主体凭借知识、经验理解文本的作用,低估了文本信息的促进主体阅读理解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很适合高级读者,也很适合一般读者对浅显文本进行快速阅读时取用。要知道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而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得多。若以“自上而下”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是非常有效的。这一模式的阅读设计主要有如下三点:1引入题材,以认识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2进行速读,采用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3检测理解,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总之,阅读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不同的主体特点选用适当的阅读模式。可以说,选用适当的阅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略,因为“适合的才是好的”。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读一篇文章,开始若对阅读材料不了解,自然应该采用“自下而上”模式,而读到后面比较理解了,就可以较多地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如果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比较熟悉,自然应该较多地采用“自上而下”模式,而读物难度较大,比如生疏的文言文、科技文,则应该较多地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当然,更多时候应采用“相互作用”模式以及“交易式”阅读模式。

[作者通联:江苏邗江中学]

1 二年级作文怎样写

我是一名老师,孩子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写日记是小事,先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带有拼音的好的儿童读物,当然是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孩子会非常的感兴趣,我是一直这样培养我的学生的,现在的效果非常的好,他们都很爱看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积累,积累多了,自然就觉得容易,建议,前五篇日记孩子写完你要认真的改,后五篇让孩子自己写,写成什么是什么的,当然别忘了,让孩子天天呆在家里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转转,他就有了写做的欲望,而内容也是真情实感的。

2 小学二年级如何写好作文

题目写的好,也可以得高分比如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观察流星的作文,题目写星空浪漫最好不过了写个好题目,就是成功写出好文章的一半了还有,至今,写作文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小学作文是基础,中学的是比较关键的,到了高中就是更关键了,因为作文在语文成绩中占了绝大部分的分数所以必须要从小抓起!作文三步法是作文教学领域里程碑式的成就,其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教学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局面,使作文教学在哲学、心理学上都找到了理论依据第二,从根本上解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全面提高作文能力,解放了师生的思维,大大拓展了师生作文思路,还学生一个自由的灵魂第三,重塑健全人格,还孩子一颗真实的心灵,从此让孩子远离假话空话和套话,从本质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忘了提醒你,问学堂产品如果想优惠,必须要用优惠码的,我是在问学堂消费了近两万元的产品才得到一个优惠码:r4545,可以省很多钱,你可以用这个优惠码购买问学堂的所有产品都能得到优惠这个在我收藏的址上就有,建议你也收藏起来,将来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出产的产品还是不错加油哦如果您认为我的回答对于你有帮助的话,使用过程中有许多心得愿与您分享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加油!成功就在眼前,为成功好好努力。

3 二年级我的妈妈作文怎么写的小学二年级作文

我的妈妈是一个胖胖的很可爱的人,她有长长的卷发,在我的眼里她是个漂亮的妈妈。

有一次,妈妈给我做饭,做的是“西红柿炒鸡蛋”,做着做着鸡蛋炒糊了,我就尝了一口,鸡蛋有些糊味,但是西红柿还是挺好吃的。然后妈妈又做了一个炒米饭,不过这次没炒糊,而且特别好吃。我的妈妈经常给我洗衣服,基本都是手洗的,而且洗的香喷喷的,把我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所以我特别喜欢妈妈给我洗的衣服。但是,我的妈妈有一点不好,总是爱忘记带东西,比如,有一次她下班没带钥匙,还要我下楼开门,第二天她还是忘带钥匙,妈妈说:“你就给我开最后一次门,明天我就会记得带钥匙的。”结果第三天她还是没带钥匙,她真是个糊涂的妈妈。

我的妈妈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可我爱我的妈妈。

4 一年级升二年级作文怎样写一年级生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人的文章,要先确定这个人的特点,你想写他的哪个方面举个例子吧比如你想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写他这个人很热心,爱帮助人,那就先构思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帮助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如何帮助你还有你班上的同学,如何帮助马路上遇上的正要过马路的老人等等记住!举例子是个好方法,既会让你的文章饱满丰富,又不会给人空洞的感觉,还能在瞬间使字数增加写的时候要有详有略,详细的写一件事情,然后再略写几件事,一笔代过采用最讨巧的结构——总分总,就可以了 总体把握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 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5 二年级作文《看**》怎么写

《看**》

这个星期二,我约小伙伴去宏泰**院看**,是一部叫魔幻系列的《魔法师的学徒》**。

我们一进**院,一股爆米花的香味扑面而来,这种香味弥漫在整个**院,久久不能散去。我和小伙伴像两只小巧的老鼠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钻到影厅门口,我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吓得小伙伴哭笑不得。进了影厅,大家立刻鸦雀无声,静静地等等影片的播放。在一段悦耳动听,余音绕梁的音乐过后,**《魔法师的学徒》终于开始了,讲的是公元七百年的故事,正义的魔法师默林带来徒弟戴夫与邪恶的女巫马格娜开展抗争,最终戴夫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聪明才智,历经千辛万苦,打败了邪恶的女巫。

影片场面震撼,整个故事太精彩了,让人回味无穷,我们要向戴夫学习,学习他那种机智勇敢,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6 小学二年级作文

如何写好看图作文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和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一的作文是:看图作文。(具体要求,详见课本。)

看图作文对五、六年级同学来说不是第一次,但要想写好,还得牢记这12个字:明要求、细观察、定中心、巧想像。

1、明要求。无论哪次习作练习,我们首先要反复阅读作文要求,因为每次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看图作文更是如此。另外,我们可以从具体的要求中得到启示,未动笔之前脑子有个大概的思路。

2、细观察。小学生观察能力普遍较弱,容易犯的毛病一是对图上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缺少重点对象;二是丢三落四,看得马虎。这次看图,我们可从占据画面一半的小女孩入手,观察她的穿戴、神情、举止,再观察环境,如半开的窗户、桌上的陈设等。

3、定中心。人们常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小女孩为什么要送花?她脸上荡漾的笑意反映了什么?确定了中心以后,人物的活动才有了依据,画面上的一切都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4、巧想像。图上内容是定格的瞬间。我们写看图作文必须让画面像**镜头一般活动起来,这就得靠想像发挥巨大的威力了。比如,从桌子上台历日期,判断出这天是教师节,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从笔筒、地球仪、墨水瓶、眼镜、教科书,推想出这是辛勤的园丁的办公桌;从沾着晶莹露珠的鲜花,联想到在来到办公室之前小女孩的活动;从小女孩笑盈盈的表情,看得出献花的对象一定是个工作勤奋、备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也许小女孩在为自己想出这样一个温馨的小计谋而喜不自禁;也许在把花 笔筒的时刻,小女孩不由又忆起了老师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许……画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我们想像的天空无边无际。如果把图上的小女孩当做自己,那么心理活动的刻画应该没什么问题。有了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整个事件的前后过程自然很容易叙述清楚。

最后提醒同学们,看图作文的题目也要力求新颖。比如可用主人公为题,如《鲜花代表我的心》;也可拟得俏皮、活泼一些,如《会“长”野菊花的笔筒》。总之,题目吸引人,读者更爱看。

7 我眼中的世界作文怎么写二年级作文

小黄兔和小红蚁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小黄兔,还有一只红蚁。但她美丽的大眼

睛看不见了。一天小黄兔蹦蹦跳跳地来到郊外采蘑菇,途中遇到小红蚁。小黄

兔走上去,说:

hi

我是小黄兔。小红蚁问:你是**的兔子吗?当然了,难

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了吗?对。它们聊着聊着变成了亲如姐妹的好朋友。它们每

天在一起玩,一起休息,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说说话。有一次,小红蚁说:我

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在很远很远的洛加那洛城里,有一个神秘池,在池的旁边

有一朵金色的百合花,这朵花每一百年才开一次呢!在花瓣的中间,有一滴夕

霞神露,滴在眼睛上,盲人就可以看见东西了,如果我拥有了它,我就可以看

见任何事物了。小黄兔听了下定决心,决定帮小红蚁实现这个愿望。它写了一

份信,背着背包就出发了。小红蚁拿到了这份信,找人给它读一读。才知道小

黄兔到远方去了,它说:你一定要回来呀!我一定会等你的。就开始了漫长的

等待,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小红蚁的眼睛已经看的见了蚂蚁女王用自

己的法术,使小红蚁看见事物。这时,小红蚁已经成老太太了。但它还是每天

坐在家门口等着小黄兔,而小黄兔呢,它虽然得到了夕霞神露,但是它十分劳

累,站不起来了。终于有一天,小黄兔在小红蚁的照片与安琪儿的陪伴下走向

了另一个世界,小红蚁也在这一天安睡了。

8 作文我的长处怎么写二年级100个字

优点,人人都有,有人很热心,有人很善良,而我的优点就是乐于助人,小学生作文我的长处我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在眼睛下有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挂在我的脸上说我乐于助人,一点也不为过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人没带英语本,我很主动地送给了他一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课后,他很感谢我,我说:“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应该的”还有一次,下雨天,有个同学没带伞,我提出来送她走,路上我把伞尽量倾到她那一边,她家和我家不在一个方向,当我将她送到她家门口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淋湿了,此时我还要绕很多路才能回家同学们,读了上面的两个小故事,你现在知道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女孩子吧,请为我的乐于助人竖起大拇指!第二篇我的长处大家好,我叫魏雅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有许多优点,比如我会弹琴,唱歌,演讲我的缺点也有很多,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长处我喜欢演讲,而我又学过演讲,觉得演讲十分好玩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还能培养现场发挥的能力所以,我也就认为我在演讲上比较出色我喜欢演讲还有一个经过呢:在我上二年级时妈妈就给我报了演讲班,我觉得演讲非常好玩,就跟老师认真的学了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让我在班里表演我非常高兴,回到家连忙准备稿子,我赶紧背了下来,然后又背给家人听就心满意足的等待着终于到了那天,许多家长都来观看,我心里十分紧张,真是十五个竹篮打水--七上八下,当轮到我时,我慢慢走上讲台,深吸一口气,然后面对着人们微微一笑,便开始了我的“长篇演说”当过了几天时,老师高兴的对我说:魏雅楠,许多家长都夸你演讲的非常棒,加油哦我非常高兴,越来越喜欢演讲了。

还有一回,老师要选两个人去参加演讲比赛,老师把我和荣佑珂选中了,我不仅高高兴兴的去参加了比赛,而且还拿了个二等奖回来,心里真是太兴奋了看!这是我的长处,相信你们也有,也写出来,让我们一同分享吧扩展阅读篇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 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

9 二年级学写作文需要看什么书

小学生进入二年级后,由一年级单纯的写一句话开始逐渐过渡到写几句话的小作文了,有的孩子写的多一点,好一点,有的不会写,觉得没话说,于是,家长和孩子都苦恼,我认为导致孩子怕写和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孩子的头脑里没有积累够足够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家长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努力:

一、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让孩子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词汇,这是写好作文必不可缺的一步。

这里,关于如何给孩子读书,我想说一下:

1选书方面: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经典好书。

2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至少半个小时左右,多于1个小时最好。寒暑假可以时间更长一点。

3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反复阅读。也就是说,一本书读完之后,过一段时间要把这本书再重新读一遍,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呢,第二次阅读同样的书就可以加深孩子对书的记忆力,这样一本书相当于获得了两本书的知识量。

二、

家长给孩子适当的讲一下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插叙,倒叙,如何点题,如何过渡等等,这些知识可以简单的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顺便给孩子讲讲,没必要特意去买一本作文指导大全之类的,因为给孩子讲得太多,他不仅记不住,而且会烦。

三、加强孩子发散性思维训练:

所谓发散性思维,简言之,就是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角度或者方向来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我自己的做法是:每次孩子拿到老师给的题目之后,我都让她自己先说,根据题目,看要求写什么,然后呢,会有几种写法,在正式的确定到底要用哪种思路写之前,我不让她动笔,只是让她说。这样的好处是:让她把精力放在去想:我到底该怎样写?有几种写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写,可能顺着这个思路写几句,她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写不下去,如果重新写的话,手又累心又烦,但是如果一开始只是说作文那就不一样:她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可以有五六种创意,当然前提是不能跑题,她想到了一种,然后就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说着说着,她自己觉得不好,又换另一个思路,也许这个不错,越往下说越觉得不错,这样的话,比较完整的清晰的框架出来后我才让她动笔打草稿,这个草稿除了要改一下错别字或者标点等小问题,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往作文本上抄了。在孩子说作文的过程中,家长切记不要干扰孩子的思路,因为孩子总能给你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很多次,看到题目,我觉得应该这样写,但我不说出来,我让孩子自己说她的想法,我想也许她的一个想法会跟我的重合,但往往是有很多时候,她想出来的我没有想到。所以说,除了聆听,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给孩子充分的想像空间和时间,当然,这样很费时间,一篇小作文往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会对创意和素材如何取舍。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孩子写作文的一点想法和做法,难免有些片面,因为要写好作文,有很多因素,但是任何时候如果缺少了阅读的积累,那是绝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因此,我建议有些家长,与其把钱花在给孩子报作文辅导班或者购买大量的优秀作文书上,不如用它来多买那些经典的,能给孩子无穷想象力和童年带来乐趣的书,用书来充实孩子,即使孩子的作文没有提高,但是他们也会从这些书中受益很多。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编辑本段]帝国世系

  911年,卡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的最后一位君主孩童路易去世, 东法兰克的卡洛林家族王统中断。 此时东法兰克王国内有五大公国,分别是巴伐利亚、士瓦本、法兰克尼亚、洛林(后来加入王国的非部族公国)以及萨克森。 为了抵御当时马扎尔人的入侵,五大诸侯和科隆大主教联合,决定不再寻求从西法兰克的卡洛林家族中寻找王位继承人,而是从本地的五大诸侯中选举产生, 由此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 而德意志的王位继承制度也形成了和传统的世袭继承制不同的“选帝”制度

[编辑本段]1法兰康拉德王朝

  康拉德一世(911-918年) ,曾任法兰德意志(东法兰克)国王, 康拉德家族是和卡洛林家族同样古老的家族。 911年, 孩童路易死后,由东法兰克五大诸侯以及德意志大主教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在位期间王权极其暗弱,其影响力甚至不如萨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同时他和马札儿人的作战也失利,他死前,劝说其弟埃伯哈德放弃了王位要求,并提议选举他的对手萨克森公爵亨利为他的继承人。

[编辑本段]2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

  1.亨利一世(919-936年), 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萨克森公爵奥托之子,也称为捕鸟者亨利。925年,他击败洛林公爵,将洛林并入德意志王国。 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志联军在里亚德击溃马扎尔人,解除了马扎尔人对德意志诸邦的威胁。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德意志诸邦已经统一成为一个王国,因此亨利一世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民族的创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成为德意志国王,巴伐利亚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奥托一世(936-973年),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也被称为罗马皇帝,但后人一般将查理曼的帝国称为法兰克帝国或查理曼帝国,而将奥托的帝国称为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一世与洛林公主的长子,也称为奥托大帝。936年在亚琛被德意志贵族选为国王。

  3,奥托二世(973-983年)。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与意大利公主阿德莱德长子,961年加冕意大利和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967年加冕皇帝(萨克森王朝君主均有为继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习惯。)奥托二世其间,萨克森王朝达到了极盛,978年,波兰和波希米亚再次臣服,980年,奥托二世包围巴黎,迫使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放弃对洛林的主权要求。同年,奥托二世进军意大利,在罗马册立新教皇约翰十二。982年,奥托二世在意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击败,他统一意大利的梦想未能实现。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二世的女儿。

  4,奥托三世(983-1002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后,被选为国王,994年成年,995年,奥托三世在罗马拥立其堂兄为罗马教皇,称格里高利五世,格里高利五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人教皇。996年,教皇为奥托三世加冕为帝。

  5.亨利二世(1002-1024年),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的长孙,巴伐利亚公爵强辩者亨利(巴伐利亚世系中亨利二世)的长子。 1002年,奥托三世去世后,亨利发动政变,劫持了奥托的灵柩,在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洛林的贵族未参与的情况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004年被推举为意大利国王,1014年,他进军罗马,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间,为了对抗贵族势力,加强了效忠于他的主教区的权力,从此德意志神权开始壮大,最终发展成为了皇权的最大威胁。亨利二世和其妻子卢森堡公主库妮甘德没有子嗣,传说是由于他们两人订立了婚后禁欲的共同誓约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1146年他被罗马教皇尤金三世封为“圣者”。

[编辑本段]3萨利安王朝

  1.康拉德二世(1024-1039年)曾任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他是奥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孙,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1024年9月被德意志贵族选举为国王,开创了萨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兰加冕意大利国王,1027年,约翰十九世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开始对入侵奥得河流域的波兰人用兵,至1032年,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自封的国王头衔,改称波兰公爵,并退出了奥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国王(当时勃艮第称王)鲁道夫三世去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夺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领地。

  2.亨利三世(1039-1056年),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拥立德国人教皇克莱芒二世,同日新教皇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三世时期,曾经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维亚,王室领地拥有五大公爵领地中的三个 。

  德意志皇帝权势达到了极盛,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罗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统治晚期,其帝国已经开始衰落,由他推动的教会改革最终推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日后成为了他儿子亨利四世的极大威胁。

  3.亨利四世(1056-1106),曾任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内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摄政。 亲政后和罗马教廷发生激烈冲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绝罚处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徒步肉袒,于1077年至卡诺莎向教皇请罪, 史称“卡诺莎事件”。亨利四世被绝罚后,反叛的德意志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并选举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为新国王, 德意志陷入内战, 亨利四世最终战胜了鲁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国内后,亨利四世立刻进军罗马, 1084年,亨利四世废黜了格里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莱芒三世为其加冕为帝。 1098年诸侯选举其子亨利五世为国王, 和亨利四世对抗,德意志内战再度爆发, 1106年,亨利四世终于打败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亨利五世(1106-1125), 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 1111年被加冕为帝, 亨利五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和皇帝互相敌视,混战不休, 德意志诸侯则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 自行扩张他们的产业和主权,德意志王权衰微, 从此开始了德意志小邦林立的时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们死后无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敌,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手中。萨利安王朝结束。

[编辑本段]4苏普林堡王朝

  洛泰尔二世(1125-1137)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苏普林堡伯爵格布哈特之子,1125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133年出兵意大利被教皇英诺森二世加冕为帝。他称为洛泰尔二世,是因为虔诚者路易的儿子,中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曾经拥有神圣罗马皇帝称号,而德意志人认为他们和以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王统世系下的国家,所以称他为洛泰尔二世。洛泰尔二世在国内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长期内战。 在国外他对东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兰和丹麦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意大利击败了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将西西里国王赶出了亚平宁半岛。回军途中洛泰尔二世去世,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洛泰尔死后,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开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高尔基 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内容简介;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

​由于父亲早逝,女孩与母亲过着深居简出,小市民的穷酸生活。随着时光的沉逝,女孩开始厌弃她与母亲的现实生存状态。女孩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对于一个生活天地非常狭小的女孩来说,在另一个大世界里颇有名气、英俊潇洒的作家是一个奇迹,对于女孩来说作家是一个诱人的谜,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脑用来窥视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与迎面走来的作家差点撞了个满怀。无人生阅历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对他身边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脉脉含情又让人销魂的、天生诱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爱慕,她以为作家的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远属于他了。

​女孩原先在学校里学习不太认真,但自从作家来了以后,女孩的生活整个变了样。成绩由的中等一跃成为第一名;阅读上千本书,且每天读到深夜,因为她知道作家是喜欢书的;突然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因为她认为作家是喜欢音乐的;她生怕作家会因为她那条旧学生裙打了一个补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楼的时候,总是用书包挡在那个补丁上。

​女孩16岁时因母亲改嫁举家迁往异地。她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度过了青春时光。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的时候,童年时对作家的崇拜和暗恋迅速发展成为炽热的爱恋。为了将来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后她独自回到维也纳,每天晚上悄悄来到作家住宅的周围徘徊,默默关注他的行踪。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见他一次。一次的偶然机会,作家兴冲冲地横过马路来,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时,她却胆怯羞涩地逃开了。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多么希望他能注意她、认出她、爱上她。一天晚上,作家终于注意到她了,然而从作家好奇地、饶有兴趣地注视少女的神态中,她立刻意识到作家没有认出她就是当年那个邻家女孩,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认出的命运。

​在日复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少女终于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渡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那浓情蜜意的缠绵和缱绻令她心醉神迷、终生不忘,但她却没有诉说对他的爱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搂在怀里的时候,心里能激荡起某个模糊而遥远的回忆,然而作家还是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

​当少女意识到作家喜欢对所有女人滥施爱情,却不愿作出任何牺牲的时候。她不想让作家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甚至因此而恨她,于是在贫民医院里生下孩子后,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少女无意识中的欲望就是寻求作家对自己的认可,她要让作家想起她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使自己成为他所钟情过的女人中独一无二的一个,让他永远怀着爱情和感激来思念她。

​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长大后像作家一样跻身于上流社会,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为的是不受婚姻的牵绊,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和作家常常在剧院里,在音乐会上,在公园里,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内心一次次发出深深的呼唤:"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女孩!就是那个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远是没有认出她的神情。

​万般无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后送了几朵洁白的玫瑰花给她,于是此后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会派人给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为了唤醒作家对那三夜的回忆,能继续重复她的欲望。在陌生女人与作家最后一次见面的舞会上,作家本能的、充满激情的目光使她浑身灼烫如焚,于是她扔下为她提供优越生活的军官跟着作家又一次渡过了销魂之夜。

​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么来,她的目光在呼喊:"认出我吧,最后认出我来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部更加陌生,因为几分钟后作家小心地把几张钞票塞进她的手筒里,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仿佛瞬间坠入了万丈深渊。

​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时候,为自己买些玫瑰花来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经为他做的那样,只为了能继续悄悄地活在他心里,就像过去她曾经活在他身边一样,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始终都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

​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倍,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

​人物介绍;

​陌生女人

​陌生女人的生活轨迹从谋求独立倒退回情妇的生存状态。她在17岁时拒绝了富裕继父的经济援助,返回维也纳后从事店员工作。这条道路意味着职业生活与经济独立,却只能持续到孩子的出生。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受教育机会,她成为富有男人的情妇。身体的不忠与内心的忠实相结合,如此复杂的情形将陌生女人生活道路的转变美化为母亲的牺牲模式,这无疑是在继续传播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的性别俗套。

​作家R

男主人公是维也纳的唐磺,喜欢"轻松、游戏、不沉重的一切",生性风流,是个极端健忘的花花公子。

​创作背景;

​1922年1月,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平静地等待着战前世界的各种主义浪潮离去,追忆昨日世界的种种问题,反思自己的创作,开始了最为重要的十年创作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他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这个文本是茨威格所处的变革时代的精神危机的文学表达,同时也是茨威格在浪漫主义退潮后对其以自我为核心价值的怀疑和反思。 茨威格在生活中也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这两封来信让茨威格有了灵感。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成茨威格的"自传"。

​作品鉴赏;

​有人认为,茨威格用孩子的眼光来写成人的情爱是为了描绘儿童的心理,这话没有错。但是,之所以这个描绘是有价值的,不仅源自写实,更重要的是,他在探讨一个深有传统的关于成长的话题。这种源自德语世界的启蒙小说类型不仅是茨威格所崇拜的歌德的小说母题,也几乎可以说是德国浪漫派的典型小说类型,是启蒙小说的同义词。

​但是,茨威格并未通过游历和冒险来屉现一个少年如何经历世事最后达到完善的人格,或者得到何以为人的启示;也没有一个更高更完善的世界等着孩子去发现或者创造,没有一个更崇高更完满的人生等着孩子去经历。在茨威格的预设里,孩子所面对的那个他们也将要踏人的世界是一个自在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由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它有着自然的运行规则并且始终在那里。但孩子在还未长成时是不明白这些规则也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他们被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生活在另一个由浪漫幻想和成人的隐瞒而构造的温室里。

​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本而言,这个女人的家庭是非常不幸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深居简出不与人来往,邻居的家庭问题严重。她看不到一个正常的成人世界,也无从了解正常的两性关系。这一切都加重了女孩子与成人世界之间的陌生。

​但是,R作家的出现第一次打破了这种隔绝的生活,让由两性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凸显在了女孩的面前,就像命运一样,强拉她坠入深渊。在这里,孩子与成人的主题不仅仅被表现为孩子向成人生长的心路历程,这个主题由于陌生女人始终坚持让R作家认出13岁的她而变得更为复杂--孩子在成长与拒绝成长中纠结--这部小说因此比以往任何一部小说都更为丰富地描绘了自我与他者相互争斗的状况。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孩子与成人。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个不断要求对方认出自己的单恋者。她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不求肉体上的贪欲,她只是对他的存在感兴趣,就像她只对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样。可见,陌生女人始终承认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过他者才能给予定义,她的悲剧并不是自我无法同化他者为自我,而是自我无法与他者联系在一起,又能同时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独立性。

​所以,她的死亡并不是自我的胜利,恰恰是面对命运的无奈和自我救赎的失败。通过死亡,她对自我的自足性与他者共存的纠结的确认同时满足了,这是她要的失败,死亡意味着自我毁灭--让存在的变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共在,在死亡面前,都变成了无意义,死亡给了她最后救赎的同时,也给了她最后的失败。因此,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通过她的死亡来得到解决,而恰恰是通过她的死亡变得分外鲜明了。

​艺术手法;

​在读了这篇小说数遍后,读者不禁会想,这样的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这个女人对R先生有着超乎虔诚的痴迷,痛苦到极致,绝望到极致,从未改变,从未放弃,从未怨愤。然而,读者怀疑的只是这种感情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却从未怀疑否定过它在那个陌生女人身上的存在感,那是因为茨威格在刻画他们扭曲的心灵时,对他们的表达和叙述方式却没有任何古怪荒诞,他只是平淡地讲述不平淡,在风平浪静的平和下隐藏着惊涛骇浪式的情感,描绘其中合情合理的混乱,略有夸张却从不荒诞不经,这样极致的感情少有却并非没有,让读者毫不犹豫地信服。

​更重要的,也是茨威格虽为人所欣赏的是,在他把一颗颗淌着脓血的绝望心灵剖开给众人看时,从不是纯粹地为了展示而展示,他倾注了虽温柔的同情,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后的光明,字里行间充盈着爱与人性的力量,最黑暗的地方仍旧有最纯粹的爱情。应该称之为理想主义,茨威格式的理想主义。在那个陌生女人倾诉苦一生唯一的爱情时,茨威格非常成功地用技巧将这份情感晕染地更加浓烈真实,真实得让我们觉得它甚至可以战胜绝望带来的一切痛苦,可以战胜现实的所有欲孽、罪恶与铜臭。

​另一方面,反而因为这种刻意扭曲、暗带夸张的心灵倾诉,让这份感情拥有了超脱俗世的感人力量,愈是纯粹,愈是难得,愈是不求回报,毫无保留,直至令人为之潸然泪下。

​茨威格的小说多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者,这样就佐证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真实酣畅的传达,更具有感染力,而第一人称的叙述必然会带来主观抒情色彩的过于浓郁以及小说情节的薄弱,茨威格却成功地将二者进行了协调,他在刻画内心时,从未忽视过故事情节的建构。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是整封信的开头,既是标题也是称呼,这是封从一开始就透着奇怪的信,甚至有点儿莫名其妙,于是R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心也被激发了,整封信中多次出现"我的儿子昨天死了"这句话,这样的反复出现的线索将一个可怜女人的一生穿起,组合,解释,说着最终让她提笔写下这封信的原因,更表达出一个母亲热烈的爱。女主人公的自述共有五段,每一段都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她爱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这每个阶段都是以"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作为开始,从主人公对儿子之死的感受中自然而然地引到某个人生阶段的情感表达中,各个阶段之间的间隔与停顿清晰合理,就好像生命体的呼吸一样,一呼一吸之间有着超脱般的安宁平静,却又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使得小说在充沛的情感和清晰理性的结构设置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异的平衡点,明明是女主人公在儿子死亡这种致命打击之下的絮语,却又完整地讲述清楚了她一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好词好句:

☺但在那些年月里,我整下午整下午地坐在那里等候着你,手里拿着本书,心绷得像根琴弦,你一走近,就颤动不已。我每每走近你,心都会紧张,可是你并没有察觉到,就像你不会察觉到你口袋里手表上紧的发条一样,这根发条忠诚地为你记录着钟点,追随着你的脚步,但你却听不到它的滴答声。也许在成百万秒中你只匆匆瞥了它一眼。

☺我现在写下的都是些荒唐可笑的事儿,是一个少女奢侈的幻想。我应该为这些事感到害臊,可是我并不为此感到害臊,因为我的爱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候那么纯洁和炽烈过。我可以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告诉你我当时是如何和你一起生活的,尽管你几乎没见过我的面。

☺我的生活似乎碎成了一片片的。

☺如果我告诉你在这个我住了两年的小城市,我认识的街道还不到十条,你会相信吗?忧伤愁苦是我的乐趣。我拒绝社会,拒绝任何的快乐,见不到你,我便压制自己的一切欲望,沉迷其中,以此为乐。而且,我不会让任何事情分我的心,影响我那只为你而活的强烈渴望。

☺我完全不可能爱除你之外的任何人,哪怕是随意地在脑子里想也不不可能,以至于对其他男子稍有好感对我而言似乎也是种犯罪。我对你的感情依旧强烈,只不过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情欲的觉醒有了些变化,变得更加炽烈,生理上的欲望更强,而且明显更像成熟女人的爱情。当年隐藏在那个懵懂小孩和那个按你门铃的少女心里的东西现在成了我唯一的渴望。我想把自己给你。

☺往事涌出,我如遭电击——那种饱含爱怜、充满诱惑的目光,即刻间使人沉迷其中,为之失魂。几年前,你用这种目光将我这个女孩子唤醒,使我变成了女人,陷入爱情的女人。

☺现在我懂了(你教我的!)一个少女或一个女人的脸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定是变化多端的。因为它通常只是人情绪的反映,这种反映会像镜子中的影像一样转瞬即逝。男人很容易忘记一个女人的长相,因为女人会改变它的光影和轮廓,在不同时候穿的服饰又会将其衬托成不同的样子。经历多了,女人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你感到惊讶。我现在才知道,一个女人即使是热切地想把自己献给一个男人,通常也要装出勉勉强强的样子,假装惊慌失措或者气愤羞恼。她一定要等到男人再三哀求,说出一通虚假的甜言蜜语,山盟海誓之后才会同意。我知道,只有职业娼妓才习惯于一口答应这样的邀请——要么是妓女,要么就是天真纯朴、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女孩子。你怎么会知道,就我而言,如此直白的答应只不过是我长久以来的渴望的吐露,是持续了一千多个日子的思慕的迸涌。

☺那栋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浸透着我的激情;每件东西都象征着我的童年时代和年少的憧憬。在那扇大门后我千百次地等候过你;在这座楼梯上我倾听过你的脚步声,在那儿我第一次看见你;透过这个窥视孔,我曾看着你进进出出;在你门前的小地毯上,我曾经跪在上面;钥匙开锁的声音对我来说总是你出现的信号。我的童年时代,我年少时的激情都定格在这几平米大的空间之中。这里有我的整个一生,过去的一切如一场巨大的风暴向我席卷而来,因为一切都如愿以偿了,我和你走在一起,和你一起,走进你的,也是我们的房子。

☺想想吧(我这话听起来很是无关紧要,可是我不知道其他更好的表达了),一直到你的房门口,一切都是在现实世界中,就是我以前生活的那个沉闷、平凡的世界。而在你房门口,则开始了我幼稚幻想中的魔法世界,阿拉丁的王国。想想吧,我千百次地用我炽烈如火的目光盯着我现在飘飘然走过这扇门。你会模模糊糊地察觉到——也只是模模糊糊地察觉到而已——这重要的时刻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抑制羞涩的痕迹,害怕会泄露我爱你的秘密。这肯定会吓你一跳的,因为你只喜欢轻松自在、悠然自得、洒脱不拘的生活。你害怕被卷进别人的命运之中。你喜欢将你的爱自由地给予所有的女人——但不愿意作出任何牺牲。

☺他就是你,你的再生。你身上特有的玩笑戏谑和严肃认真的双重性格在他身上也越来越明显,而他越是像你,我就越是爱他。他学习很好,所以他可以像个小喜鹊似的滔滔不绝地说法语。他的作业本是全班最整洁的。他是个多么英俊强健的小伙子啊!夏天我带他到格拉多海滩玩的时候,女人们都会停下来摸摸他金色的头发。他在塞默林滑雪橇时,人们都会扭过头来看他。他是那么地俊俏,那么地文雅,那么地惹人疼爱。

☺我说这话时想必非常激动,因为我的腔调使你动容了。你也站起来,注视着我,带着些讶异,又充满了温柔。你抓住我的双肩,说道:“美好的东西是忘不了的,我是不会忘记你的”。你目光专注地望着我,仿佛要把我的形象永远印在你的脑海里一样。当我感受到你这道穿透人心、探究着我整个生命的目光时,我禁不住幻想你无视我的魔咒终于要打破了。“他要认出我了!他要认出我了!”我整个灵魂因期待而颤抖起来。

☺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死了。再也没有人让我去爱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了,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认出我是谁;你走过我身边,犹如跨过一条小溪;你踩到我身上,犹如踩在一块石头上;你总是无所顾忌地走你的路,却让我永远地等待着。曾经我以为把你抓住了。我抓住了你,你这飘忽不定的人,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可他是你的儿子。一夜之间他就这样残忍地扔下我,悄悄地走上了他的旅途,他已经忘了我,永远不会回来了。

☺我又是孤零零一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孤单。我一无所有,没有任何来源于你的东西。没有孩子,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话,在你的记忆中没有一丁点位置。倘若有人在你面前提到我的名字,对你而言也只不过是个陌生人的名字而已。既然我对你来说已经死了,我又为何不乐意死去呢?既然你已离我而去,我又何必不离去呢?

☺我无法再写下去了。永别了,亲爱的,永别了。我把所有的感谢都给你。过去的一切都很好,不管怎么样,很好。我对你会一直心怀感激,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很高兴把一切都告诉你了。尽管你不能完全理解,但你现在知道了,我一直以来是多么地爱你,而且我对你的爱从来不会成为你的负担。我很欣慰我不会负你。你光鲜亮丽的美好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亲爱的,我的死不会给你带来伤害。这使我感到很安慰。

☺可是有谁,哦,谁还会在你的生日给你送白玫瑰呢?花瓶会空的。再也不会有那丝来自我生命的气息和芳香一年一次地萦绕在你的房间里了。我还有最后一个请求——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为了我,请做这件事吧。每年你过生日的时候——一个人想起自己的那一天——去买些玫瑰花,插在花瓶里吧。请这样去做吧,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逝去的爱人做一次弥撒一样。我已经不再相信上帝,因此不想别人给我做弥撒。我只信你。我爱的只有你。

☺我只信你。我爱的只有你。我只希望在你的心中继续活下去——一年就只活那么一天,温柔地、默默地活着,就像我一直以来活在你身边一样。请这样做吧,亲爱的,请这样去做……我对你的第一个请求,也是最后一个……谢谢,谢谢……我爱你,我爱你……永别了……

☺是的,他对邻家的女孩,一个少女,一个舞厅的女人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记忆——可是所有这些记忆都是朦朦胧胧、混乱不清的,就像哗哗流淌的溪水底下的一块石头,闪烁不定,变幻多端。那些影像在他脑中不时地闪现,但构不成整个画面。他感受到了丝丝涌动的记忆,但他还是想不起来。似乎所有这些影像他都梦见过,常常梦到,并且梦境非常鲜活——然而这些也只是虚无缥缈捉摸不定的梦中的幻影而已。

☺他的目光落到了书桌上的那只蓝色花瓶上。瓶子是空的。多年来,在他生日这一天,瓶子都没有空过。他悚然一惊,似乎觉得有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阴冷的风从另外一个世界穿过这扇门吹进了他紧闭的房间。他感觉到了一种死亡,感觉到了一种不朽的爱。某种情愫涌上他的心头,他脑中想起了那个死去的女人,无影无形,却充满激情,犹如远方传来的乐声。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PaulJohannLudwigHeyse,1830年3月15日—1914年4月2日),又名保尔·海泽,德国作家。

1830年3月15日,出生在柏林。1848年,凭借韵文诗《春天》登上文坛。1852年,在柏林大学完成学业。1853年,出版短篇小说《骄傲的姑娘》。1858年,出版小说《特雷庇姑娘》。1872年,出版长篇小说《人间孩童》。1910年,荣获普鲁士爵位的头衔;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4月2日,因病去世于慕尼黑。

中文名: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

外文名:PaulJohannLudwigHeyse

别名:保尔·海泽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柏林

出生日期:1830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1914年4月2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主要成就:1910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特雷庇姑娘》

人物经历

1830年,出生在柏林的一个知识分子之家。1838—1847年,在柏林完成中学学业。1848年,进入柏林大学学习了两年的古典文献学,并在波恩大学学习一年。1848年,凭借韵文诗《春天》走向了文坛。1849年,完成一部悲剧《弗朗西斯·达·里米尼》;同年,父亲将他的诗《青春之泉》付印。

1850年,开始瑞士的旅行,回国后放弃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的学习,改学现代罗曼语言(意大利语、法语与西班牙语等)。1852年,出版短篇小说《兄弟》;同年,在柏林大学的学业结束之后,获得博士学位,开始专门研究哲学以及浪漫小说的语言,同时涉足艺术和历史,并热衷于参加故乡所举办的各种文学类活动,这激发了他对于文学的热情。这一时期,他加入了柏林文学团体“史普里河上的隧道”,认识了作家戈特弗里德·凯勒、作家施托姆誊、诗人特奥多尔·冯塔纳、作家费利克斯·达恩以及作家伊曼纽尔·盖贝尔等人,开始被公认为是一个作家;同年,学校给他提供奖学金,前往意大利旅行,任务是研究考察古罗曼语手稿,但在意大利,因宗教方面勒令他不准抄录摆放在梵蒂冈图书馆的普罗旺斯诗歌原文,他只能放弃自己的有关普罗旺斯诗歌的论文,前往罗马和那不勒斯,接着抵达威尼斯。

1853年,离开意大利回到德国,并继续文学事业;同年,经伊曼纽尔·盖贝尔的推荐,在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邀请下,接受了一个年薪为1000荷兰盾,在慕尼黑的职位,离开柏林前往慕尼黑,后成为一名宫廷侍从;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骄傲的姑娘》,塑造了一个朴实而倔强的女性形象劳蕾拉。

1854—1863年,作为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御用文人,常常参加学术讨论会与茶话会,他还创办了一个鳄鱼俱乐部,并认识许多朋友,包括小说家维克多谢菲尔、东方学学家布登史塔特、诗人贾拉弗·普拉敦以及瑞士知识分子海茵里奇·鲁特侯德,他们受到国王的保护而生活悠闲。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归为平静,开始大量创作作品,但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半官方的产品。

1855年,出版小说《马利翁》。1858年,出版小说《特雷庇姑娘》,讲述年轻的律师与恋人费妮婕之间的故事。1859年,出版小说《安德雷亚·德尔芬》与《一位母亲的画像》。1865年,出版戏剧《科尔伯格》和《哈德里恩》。1868年,出版小说《特雷维索的绣花女》;同年,放弃了普鲁士政府的俸禄。1870年,出版戏剧《理性女神》。

1872年,出版长篇小说《人间孩童》,歌颂了面对褊狭的教条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独立性。1874年,辞去马克西米连奖金评审职务。1875年,出版小说《尼瑞娜》与长篇小说《在天堂》,后者描写了反对清教苦行主义、保卫艺术纯洁性的斗争。1879年,用三行体完成韵文小说《火怪》。1892年,出版三卷本小说《默林》。1893年,出版中篇小说《罗妮》;同年,辞去席勒奖金评审职务。1895年,出版长篇小说《众峰之上》。

1901年,出版小说《卡布利岛的婚礼》《坦特勒斯》与《妮荣》。1904年,出版小说《反潮流》。1909年,出版小说《维纳斯的诞生》,体现了一种奇异的青春活力。1910年,获得普鲁士爵位的头衔及诺贝尔文学奖,但其因身体状况没有去瑞典学院参加颁奖仪式。1914年4月2日,因病在慕尼黑去世。

主要作品

(:)

创作特点

主旨思想

亲情

在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的书中,关于亲情的描写往往既有温情,却也承受过剧痛。这样的感情在他的中篇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

《人间孩童》中海伦娜的母爱是无比伟大的,对自己的儿女来说是这样,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库尔特亦是如此,她一心一意教育自己的一双儿女。她十分宠爱儿子安德雷阿斯,虽然海伦娜对儿子的溺爱是不妥当的,但是这体现的是一个做母亲的心。儿子的失踪让海伦娜几乎万念俱灰。直到遇到因误杀人而逃到她家的库尔特,她不顾危险救下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儿子,海伦娜甚至不能承认死去儿子的身份,为的是不让库尔特自责、不让女儿痛苦,她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说服自己;《死湖情澜》中也有一位舐犊情深的母亲露绮丽娅。她一直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她的宝贝女儿。可是小宝贝在和妈妈出远门的过程中得了重病,露绮丽娅万分着急。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缓解了小女孩的病情,露绮丽娅才四五天来第一次合上了眼,稍事休息。而她小憩醒来过后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女儿是否安好,然后继续守在后者身旁,她的行动也证明着她对孩子无私而伟大的爱。

友情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书中重视真挚的友情。这种难能可贵的感情在他的中篇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伯河畔》的男主人公是一位落魄的意大利画家比安基和一位德国小伙特奥多尔。在比安基身陷囹圄的时候,是特奥多尔救下了这个陌生人。特奥多尔一次又一次地带给比安基温暖,两人成为朋友。特奥多尔不求回报地救下比安基、照顾他,用行动给比安基原本晦暗的人生带来了光明;比安基知恩图报,想成全朋友,不惜舍弃心中所爱;《安德雷亚·德尔芬》中安德雷亚是一个高贵家族在世上的唯一后裔,肩负着重要使命。这是性命攸关的秘密,所以他没有告知罗森贝格;但是他却尽他所能提醒他这位朋友,两人虽然国籍不同,境况迥异,却难得地谈得来,在那个动荡的时局中互为知己。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在这篇小说中充分地展现出了舍己为人的友情之美。

爱情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中篇小说的主题也多以爱情为主。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中篇小说中,爱情是他的人生观的中心。几乎在他所有的中篇小说中都有关于爱情的问题。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值得被歌颂。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笔下的爱情是坚贞的、纯洁的,有些还带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

《葡萄园看守》中男女主人公是世人眼中的“兄妹”,却爱上了彼此,因为怀有一线希望,便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妹妹放弃了她的未婚夫,毅然和安德烈一起去到没有人能找到的地方。两颗心在一起,即使风餐露宿也无悔;《克莱奥帕特拉》中克莱奥帕特拉爱得很执着、强烈,她的爱像是狂风暴雨;采齐莉亚爱得卑微、温柔,她的爱则像是春风化雨。前者愿意不求名分地跟在阿希巴德身边,甚至愿意为了他放弃生命;后者愿意无条件地相信他、支持他。这个三角恋情故事展现的是现代社会少有的爱情。作者笔下的爱情发人深思,使人感叹爱情之美。

人物形象

男性形象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中篇小说虽然对于男主人公的外貌没有过多的美化,但是却对他们的性格品质刻画得入木三分。男主人公勇敢、善良、维护正义、血气方刚,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对他们外貌的联想:高大挺拔、轮廓刚毅。

《特雷庇姑娘》中菲利普是一个不畏权势、追求正义,讲义气、独立不羁、直言不讳的人,他一直信守承诺,即使是偷渡入境也要只身去远方与敌人决斗。他善良而坚忍,明明深爱着费妮婕,却因为不想伤害、连累她,选择放手;《死湖情澜》中的主人公艾伯哈特艾伯哈特是善良的,是体贴人意的。还有一腔热血、勇敢痴情的安东尼,刚正不阿、善良忍耐的菲利普,这些男性主人公形象是能打动人心的、是美的。虽然作者没有在男主人公的外形上多用笔墨,但是他们在心灵的阳光照耀下都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

女性形象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的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就是女性多而出色。女主人公有勇有谋、善解人意、爱憎分明,让人觉得她们定是美丽动人。在他笔下,妇女的优点不仅仅是一般作者所描写的美丽、温柔、善良,而且往往胜过男子,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或独立不羁、或敢作敢为、或聪明贤惠、或忍辱负重。特别是海泽作品里的意大利妇女,更为人所称道。

《安妮娜》中安妮娜美丽温柔,内心与外表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她孝顺而懂事,果断勇敢的,做了与汉斯划清界限的决定之后,强忍住对他的浓烈感情而跟他告别。表面上看,安妮娜逆来顺受、愚孝、迷信,但这是她善良、虔诚却又敢于为爱抗争的表现;《骄傲的姑娘》中的劳蕾拉虽然桀骜不驯,却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女儿,因为不想步母亲的后尘而被爱伤害,她用倔强的外壳包裹自己,她有独特的魅力:坚强、独立、有主见。她独来独往,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唱歌、跳舞,喜欢说话。她勇敢而不在乎世俗的眼光,甚至说出永不结婚这样的在当时会被认为是疯狂的话;《特雷庇姑娘》中的费妮婕为爱可以说是如痴如狂。她美丽而不轻浮,她痴情而专情,漂亮的她是村里小伙子竞相争取的对象,她却愿意守着心中的爱。她坚强、独立、勇敢、机智,一个弱女子敢于与几个大男人争锋相对。虽然她迷信,相信所谓“爱药”的巫术,但这也是她的果断和对菲利普炽烈的爱的体现。

艺术手法

猎鹰理论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提出,每部中篇小说只能讲述一个事件、一个冲突,而且要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而且,每部中篇小说都要有自己的“猎鹰”,借助它来凸显关键的转折。他创作的故事中时不时有强大的、有意义的剪影,其轮廓只需三言两语便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的中篇小说大都有着令人称快的好结局:或者是主人公喜结良缘,或者是主人公得到了内心的净化与升华,就连死亡也意味着善的胜利,至少是逃脱困境的出路。但他的小说情节发展却是曲折的,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正是运用他的“猎鹰”理论,使得他的故事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故事的进展在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在他的中篇小说中,他用“鹰”引出了许多美好的结局,而“鹰”的出现也是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骄傲的姑娘》的“鹰”是当安东尼情感爆发,控制不住自己而拥抱劳蕾拉的时候,她咬了他的那一口,这“一咬”是劳蕾拉对安东尼的回绝,使安东尼恢复了理智,而劳蕾拉也觉得内疚,连夜去看望安东尼,她甘心接受了他。“鹰”是这个故事的转折点,决定了作品的美好结局;《特雷庇姑娘》中的“鹰”是费妮婕在爱而不得的无奈中听信巫术而给菲利普灌下的“爱药”——狗的心头血。菲利普知道自己喝下的“酒”竟然是那所谓的“爱药”也就是狗的心头之血时,震惊不已,摔下深谷,陷入昏迷,这里的“爱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来得突然,却又符合逻辑;《死湖情澜》中的“鹰”是艾伯哈特原本写给朋友的那封诀别信。若是没有读到艾伯哈特的这封信、不了解他的痛苦与挣扎她定是无法鼓起违背誓言的勇气追回他,这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淡化暴力丑恶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的作品中很少有痛苦和忧虑等情绪的宣泄,在其中篇小说中避开现实中的暴力与丑恶,在他这里我们领略到的是美景、美好的人物、美妙的感情,丑恶、暴力等负面因素都很少见。这是因为海泽表现“美”的另一个重要手法就是淡化暴力与丑恶。在他的中篇小说中暴力与丑恶或是从侧面描写、或是一笔带过。对于负面人物形象的轻描淡写也是海塞避开丑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他的小说中,大部分笔墨都是在写正面人物形象,当然也有一些恶人坏人,但对于这些形象,他多半只像讽刺漫画中似的粗粗勾勒出来,他们远远没有正面形象那么饱满。

《安妮娜》中女主人公安妮娜的未婚夫,文中对于他的脸描写只有零星几笔,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只霸道的狗熊;《安德雷亚·德尔芬》中的蛇蝎美女阿迷黛伯爵夫人,读者对她的印象不过是美丽动人、情夫众多;《骄傲的姑娘》中女主人公劳蕾拉的父亲,作者对这个动辄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的男人的描写少之又少;《特雷庇姑娘》中男主人公菲利普那些有权势的敌人们,自始至终,作者都没有用一字一句正面描写他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写他们的退缩来烘托女主人公费妮婕的有勇有谋。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在他(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显示出了充满理想的非凡艺术才能。(瑞典文学院评)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塑造了一种具有古代人式的淳朴和真挚热情的光辉典型,赋予单纯的自然肌体以热烈、绚丽的色彩,从而产生出了特殊的魅力。(作家戈特弗里德·凯勒评)

亚瑟王(King Arthur)传说发生的时间大致在4,5世纪左右,授命於天的亚瑟拔出了石砧中的剑而成为王,率领麾下的骑士经过多次战争统一了英伦,征战欧陆。传说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亚瑟王属下的圆桌骑士,他们无数次行侠仗义,扶弱除强的故事,以及情感恩怨纠葛。在1469 至 1470 年被整理成文,我读的是1486年英国版的书的译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可恶的人物译名极不习惯,比如崔斯坦写成崔思痛,为了照顾人名的含义,因为崔斯坦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所以取了个悲惨的名字,还有依秀.婉儿这种名字,人家可是公主啊),书中经常叙述说,根据外文或者根据法文著作如何如何,不知道当时整理的时候法文的原著指的是小说还是诗歌。 石中剑 传说的起始是最生动的。亚瑟虽系皇族,但作为私生子被寄养在普通贵族的家里,未曾获得特别的照顾。亚瑟的父亲死后,国内形势动荡,臣子们争夺权势,几乎要演为内乱,默林为此建议主教,在圣诞节的时候在伦敦召集所有的贵族骑士举行盛大的祈祷,祈祷中石台和插入其中的剑出现,以及上面一句著名的话:“Whoso pulleth out this sword from this stone and anvil is duly born King of all England(凡能从石台上拔出此剑者,即为英格兰的天命之王)”。但是无数骑士尝试之后都无法拔出,最后举行了新年时间的比武会,亚瑟的在收养家里的哥哥凯骑士前往参加,但进入比武场才发现没有带剑,於是央求亚瑟回去取,但亚瑟回到家里,却发现全家都去看比武了,无法拿到那剑,至於原因……应该是门锁了进不来?不过亚瑟怎麽也是养子,不会没有钥匙吧?反正亚瑟小孩脾气发作,赌气跑到教堂去拔了那柄剑交给了凯,结果吓倒所有的人。不过故事的结局没有那麽干脆,所有的骑士贵族都不愿意承认眼前的事实,亚瑟拔了一次又一次,聚会搞了一场又一场,从新年直到五旬节才给亚瑟加冕。(谁知道五旬节是什麽时候啊?是一个宗教节日,五月?) 亚瑟使用的“截钢剑” Excalibur应该不是石中剑,Excalibur得自湖上仙女,传说亚瑟只要佩带那剑的剑鞘,伤口便永远不会流血,Excalibur在亚瑟死时由手下骑士交还仙女。不过在很多地方都称呼石中剑为Excalibur,真乱啊。 亚瑟的帝国和征伐 传说中,军事征服占的比例并不大,我手上的《亚瑟王之死》一共二十一卷,只有第一,二,四的一些回目和第五卷讲述了征战过程。到第五卷的时候,亚瑟王的大军征服了罗马帝国,在罗马由教皇抹膏加冕成为皇帝,并且将罗马到法兰西的土地分封给他的侍从和骑士。帝国霸业就此完成,全书剩下的大量篇幅,都在叙述亚瑟和圆桌骑士的侠义故事了。 圆桌骑士 (knight of round table) 亚瑟的皇后吉娜薇(Guinevere)的父亲King Uther Pendragon有大的圆桌子,供他麾下的骑士聚会使用,在结婚时亚瑟时从岳父那里得到了桌子和武士。那后圆桌骑士就成为了亚瑟王下的骑士英豪们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会有不同信仰。圆桌的含义是平等和世界。所有做上圆桌的骑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夥伴。不过在争执中他们会拥护自己仰慕的骑士组成派系,相互攻击。圆桌一共能够坐下150个人,看来入选圆桌社的首要条件是大嗓门。 默林(Merlin) 在传说的前期非常活跃的人,以强大的法力辅佐亚瑟的父亲和亚瑟。记载中默林并没有施展很多绚烂的法术,倒是经常看到他到处出访,合纵联横,或者作出种种预言,指导应对,与其说是魔法师,不如说是先知谋士更加合适一点。默林是因为爱上了湖中仙女中的一位,名字叫做怡妙而离开亚瑟的,临行时还提醒亚瑟未来的灾厄。默林的法力非常强大,那位仙女因此逼他发誓,不对自己使用魔法,才允许他和自己一起旅行。他们一起走过了许多地方,但是仙女一直想要摆脱默林。她欺骗默林表演“岩石穿行”的法术,然后将岩石封印起来,默林就永远被困入其中,也有的传说说连那块岩石也被沈入湖中,真是悲哀啊,共处如此长久的经历仍然不能感动冷酷的心。而冷静神秘,无所不知的默林因为情爱而放弃了一切去追随心上人也很让人惊讶。 崔斯坦骑士(Sir Tristan)和依秀(Iseult) 第八卷共四十一回,第九卷共四十四回,第十卷共八十八回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了Tristan骑士的故事,实在是非常受到重视的人物,要知道一般一卷也才十几二十回(总共21卷),呵呵。崔斯坦自幼被送往法兰西,在战斗中中了矛毒,为了救治而前往爱尔兰。在那里得到安格西公主依秀的治疗,很快就痊愈了,两人产生了情意,他还教依秀弹奏竖琴。但是由於种种原因被驱逐。之后他受委托,替舅父玛尔克王前往安格西向依秀求婚,并为安格西王打败敌人以得到信任。甚至连安格西王也希望他本人而不是他的舅父娶自己的女儿,但那个傻瓜为了遵守诺言而将依秀带回,让她与玛尔克王结婚,虽然他和依秀的爱情非常的深厚。之后他凭借自己的勇猛获得了许多荣誉,引起玛尔克王的妒恨和陷害,这对情人的关系也几经波折,崔斯坦也曾经迫於形势结过婚,不过他忠於依秀,始终对妻子守之以礼。后来甚至发生过误会,曾经让崔斯坦以为依秀变心以致癫狂而在旷野游荡,依秀以为崔斯坦已死而几乎自刎。总算最后他终於带著依秀来到了英格兰,可以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了。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依秀的母亲在她出嫁的时候为她安排了有魔力的酒,只要在和马尔克王共饮就会深深相爱,至死方休,但是那酒却在船上被依秀和崔斯坦误喝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最最后的结局没有找到专门的篇章讲述,不过根据兰斯洛特的一段话,崔斯坦在聆听爱人弹奏竖琴的时候,被他误信的情敌用剑从后面插入了心脏。 圣杯(Saint Greal) 圣杯相传系耶稣被钉於十字架之前日,曾同门徒们进最后的晚餐的时候使用的用绿柱玉琢制的酒杯,而在亚瑟王的传说里面,圣杯全部都是金制的。寻找圣杯在传说里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主题,因为在亚瑟王的世界里没有出现过非常强大的邪恶势力,最多是救助被欺负的妇女或者帮别人报仇什麽的,一小群异教徒撒拉森人一打就散。因此寻得圣杯的行为就显得格外的神奇伟大。 圣杯最早出现,是在兰斯洛特旅行到伯莱斯王的领地共进晚餐的时候出现的,从叙述上来看是幻影,有美丽的少女手持金杯向伯莱斯王走来,大家马上跪倒祈祷。伯莱斯王后来语言说,圣杯如果有一天出现了,圆桌就注定要销毁。兰斯洛特在巫师的欺骗下和伯莱斯的公主伊兰结合并产下一子,取名高拉哈德(Galahad),那个孩子在幼时就遇到过同样的圣杯显圣,并由持杯的少女宣布成年后会由他坐上圆桌的危险席位,并由他寻得圣杯。 产生寻找圣杯的念头是在一次圆桌聚会上面,在电闪雷鸣突然一缕阳光,圣杯出现,巡行一圈后消失,给予所有的骑士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於是所有的骑士都发誓要出去旅行,寻到圣杯。至於目的……好象是为了能够再次亲近那种神圣的愉悦吧。离开的骑士共一百五十人,也就是说,所有的圆桌骑士都投身其中了,预言中说的圆桌的销毁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吧。亚瑟王夫妇为此非常伤心,因为出访的骑士必然有所折损,以后再也没有这麽多高贵的骑士常伴左右了。 不过所谓的寻找并不是有线索脉络顺藤摸瓜的,而是漫无目的的瞎逛,就好象……就好象寻找七色花的小蓓那样(众人:你居然看…………!!)。中间当然衍生了无数传奇故事,每位骑士为了提高自己的修为德行以接近上帝,行善和自律都很刻苦,不再细表。兰斯洛特不断的被声音告诉,他的罪孽深重,是无福一亲圣杯恩泽的,当他发现圣杯(过程是瞎逛突然看到一个房子里面有@#$%……)并接近的时候便被神秘力量放倒。真正领受圣杯的是高拉哈德。(过程就是坐在大厅里,圣杯突然出现,不走了。这算哪门子寻找啊?)他因为圣洁童贞被圣杯选中,并用圣杯帮助了别人,留下许多奇迹,他自己也被当地推举了王位,但他醉心於神圣的幸福,不断的祈求上帝带走他,於是他很快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一只手从天上伸下来取回了圣杯。 兰斯洛特骑士(Sir Launcelot)和亚瑟王之死 蓝斯洛的年纪其实应该比亚瑟和吉娜薇小很多, King Ban of Benwick 之子。 Ban 死后, 他被弃於湖边, 他自小被一群湖中仙女养大,被称作“湖上骑士”。个性温柔体贴、尊敬妇女,也善於跟女性相处,可以说是女性最完美的情人形象。记得在**《默林》里面是金色长发,湛蓝双眸,容貌英俊,目光迷茫的美男子,非常迷人。兰斯洛的勇武在圆桌骑士中是第一的,在圆桌社内外支持者众多,他的侠义事迹亦有大量篇幅的记载。不过真正被大家记住的好像是他和吉娜薇王后的恋情,哈哈,不过记载里面的王后好象很会吃醋。最早伊兰公主作为的高拉哈德骑士的母亲访问英格兰,结果巫师又把兰斯洛特骗到她那里(真是伟大的大妈啊),然后又被王后发觉,王后将伊兰赶了出去,兰斯洛特因为羞愧愤怒而神志失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7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