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丧偶老人的孤独感?

怎样解决丧偶老人的孤独感?,第1张

1、子女多关心老人

子女应尽自己赡 养、孝顺老人的责任,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 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 落、被遗 弃的感觉。

2、支持丧 偶老人再婚

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 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 娘”,成全他们的。

3、培养个人兴趣

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这些均有助于自己从孤 独的小 圈 子里解脱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只有一个人,但是,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孤 独 感也就悄然消 失了。

4、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 除精神压力和孤 独 感。医 学心理学 专 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5、家人常与老人谈心

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 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 恼、烦 闷、忧 虑需要向外渲 泄,向人诉 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 睦。婚姻,不应充当不光 彩的干 涉 者。

6、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

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 闲 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 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7、认知疗 法

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离 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 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 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 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 巢而感到高兴。

8、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 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 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 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 老,预 防 痴 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 升,而且在学习中排 解了孤 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 感。

9、生活疗法

摆 脱孤 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这里有两层意思。子女离 巢并不等于断 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 间后,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 流居住,以免独 守空 房。这就是一种生活情 境的创 造。

10、行为疗 法

当自己感到孤 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 度。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 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 睦相处。

如果自 命清 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 剧自己的孤 独 感。所以,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11、学会自我欣赏

很多退 休老人会有一种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被社会淘 汰了的消 极思想,其实这是不对的。老人要学会自己欣 赏自己。我们老了,不是无能,也不是废 物。我们年轻时已经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应有的贡 献。

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为,只要活着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奉 献。不必自 卑,不必沮 丧,要看到自己的长 处和优 势,充满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对人生。不要过于节俭,该享受的要享受,要精心地打扮修 饰自己,穿光鲜时尚的衣服,举止优雅地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中。

1、丧偶老人应怎样生活

老年人丧偶后不要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老伴已经走了,自己也只能继续活着。为了尽快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应当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比如:外出旅旅游,改变一下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或住进老年公寓,结识些新的老年朋友;去参加一些老年人的社团活动,发掘一下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虽然很怀念逝者,也不妨去寻找一个新的人生伴侣,再组合一个新的家庭,也会给以后晚年岁月带来阳光与快乐。

2、最好能改变一下居住环境

为了消除丧偶后的孤独感,最好能改变一下居住环境,免得“睹物思人”,。如果原先不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最好能与子女一起住一段时期。用子女和孙子女的骨肉情来温暖老人悲凉的心。有条件的,可以与子女或其他老年人一起结伴外出旅游一段时间,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免除孤独感的滋生。有的还可以到自己至亲或好友处走动走动,总之,丧偶后关在室中苦思冥想,乃是老年人的大忌。

3、多人陪伴消除老人的寂寞感

晚辈对其日常生活应提供更多的方便,尽量不要使其在碰到困难时怀念故人。作为子女还应尽量为其创造一种热闹感,如常陪其叙叙话、外出观摩戏曲、同床而寐,这些都有助于消除老人的寂寞感。丧偶者再婚,不但有益于解除其孤独感,而且对其延年益寿也大有帮助。

多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应该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是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不可能做到同日生,同日死,应尽快地调整好心态,多保重身体,好好地生活下去。相信这也是老伴儿的心愿,也是子女的心愿。

多听老年人倾诉,风风雨雨几十年,朝夕相处的老伴离开自己,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自责,总觉得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工作人员和子女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倾诉,让他们尽情发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

转移老人的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思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子女可陪老人啦啦家常,老人也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分散一下注意力,腿脚灵便的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多和外界交往,培养嗜好,寻找生活乐趣,恢复自己的信心和生存意志。

 丧偶综合征是指人突然失去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所产生的适应性障碍。那么丧偶老人家抑郁怎么办下面我为您介绍,看看吧。

丧偶老人家抑郁怎么办

 1、表达理解到他(她)对另一半去世的痛苦心情

 要帮助老年人走出阴影,首先要让丧偶者知道,我们能理解到他(她)对另一半去世的痛苦心情,我们会永远在身边陪护着他(她)。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肢体的接触,如:轻轻握着他(她)的手或拥抱着他(她),让他(她)感觉到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需太多劝导的话语,只要表示理解与支持就行,并且鼓励丧偶者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

 2、做些事情来纪念逝去的人

 我们与丧偶者一起做些事情来纪念逝去的人,如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或者通过植树来表达我们对逝去的人的尊重与纪念。

 3、告诉他这个家庭还需要他(她)

 要让丧偶者知道,这个家庭还需要他(她),孩子们都希望他(她)能像以前一样对这个家庭负起责任,鼓励丧偶者建立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些家庭聚会、照顾孙子等活动,让他(她)与子女、亲友重新建立和谐的依恋关系,使他(她)感受到虽然失去了一个亲人,但家庭成员间的温暖与关怀依旧,让他(她)感到生活的连续性以及安全感,从而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丧偶的阴影,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4、心理转移缓解抑郁

 当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选择大哭一场,也可以向别人倾诉,以便发泄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倘若把忧伤深深地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冥思苦想,只会强化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5、心理补偿缓解抑郁

 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看看配偶的照片,抚摸配偶所用过的东西,从而会回忆起夫妻以前相处时的美好时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理得到补偿,然而,积极的心理补偿莫过于选择理想的新伴侣,这样可以在生理上和心埋上都得到新的平衡,从而开拓新的生活。

 6、心理升华缓解抑郁

 老人丧偶后为了减轻忧伤,最好把心理活动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对于个人和社会也是有利的。

老年人丧偶后的心理反应

 1、承认

 很多老年人在得知老伴亡故的消息后,都会表现得麻木不仁,呆若木鸡。这种麻木不仁并不意味情感淡漠,而是情感休克的表现。麻木不仁可以看做是对噩耗的排斥,也是对自己无力驾驭的强烈情感的制服。这个阶段可能持续几个小时至一星期。

 2、内疚

 在接受了老伴亡故的消息后,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内疚、自责的现象。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要负主要责任。内疚在所有居丧者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只要不太强烈,这一阶段最终会度过的。

 3、怀念

 居丧的老年人在强烈的悲哀之情稍稍平息后,又会产生对死者的深深怀念。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反复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孤独。这种状态可能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年。

 4、恢复

 当居丧的老年人逐渐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是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也就能逐渐恢复常态。

丧偶老人要怎么自处

 首先,独居老人在平时就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如遵医嘱服用一些血管保护剂以预防冠心病,另一方面还需及时调整心态。要认识到子女离开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离开父母身边后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也是子女成熟的标志。

 其次,常常社交的老年人由于心情舒畅,较不容易发生冠心病。当独居老人感到孤独时,可制定一份计划,为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社交任务。开始时,社交任务可以简单一些,之后渐渐加强社交的难度。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特点和习惯,争取与更多的人时常交流,和睦相处。独居老人可以加强和子女的联系,尽量促进两代人间的沟通理解,如果条件许可,可在子女家轮流居住。

 最后,独居老人应扩大兴趣范围,从阅读、书法、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小动物等活动中找到乐趣,不仅可以调节生活,情绪的愉悦还有一定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我个人觉得应该要让她知道关于爷爷的事

但可以的话,使用较适当的语气,心平气和地告诉她

尽可能不让她受到惊吓

当她知道后,陪在她身边,让她了解还有你们陪她渡过难关

比较年老的人或许会较唠叨

要给予足够的耐心

才不会让她觉得你们在敷衍她

千万不要再三提醒她,这句话她已经重复过了

偶尔告诉她就好了

多陪陪她老人家

可以的话聆听她,体谅她,关怀她

带她去没到过的地方,尝试没吃过的食物

因为老年人空闲时间多了,就会胡思乱想

中老年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说说高龄丧偶老人应该怎样克服孤独和寂寞。我认为对老伴等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也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表现。 第一,要面对孤独和寂寞。人生本来是孤独的。记得10几年前,一位旅美的朋友给我寄来一张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孤身一人背着行李、拄着木杖出走在小路上的照片。托尔斯泰的目光是孤独的,当他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界时,他才称为一个大师。我们凡人自己没有托尔斯泰这种高级孤独,真正的艺术都是孤独的产物。我认为孤独永远是人生的伴侣。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到人间,最后又孤独地离开了人间。多么了不起的伟人在他的晚年也是孤独的。人到老年,孤独感会随着年龄日增,只是不同境域的人感受有所不同。我有时翻翻老的电话本,好几位好友都离我而去了,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个人晚年感受最孤独的有两次。一次是1992年春节除夕,我从美国一位朋友家吃了晚饭回来,独自走进大学的宾馆,静极了,一个人也没有见到。那个地方天气很暖和,院内有个小游泳池,我回到房间换上游泳裤下水游了两圈,也是一个人没有。回到房间,月光已经照到我的床前,想起李白的诗句……第二次是1997年,我应邀到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教授。校方给我个人安排了一间办公室,那里的习惯是有事都在办公室谈,等晚上回住宿的房间从来没有人找过我,因为是属于你的私人空间,神圣不可侵犯,而我在学校的公寓里几乎没有见过人。每天我孤独地走到办公室,又孤独地走回宿舍,感受很深。我曾在天津日报上以“孤独走一回”为题发表过一篇散文。夫妻两人,总有一个先走,留下来的哪能没有孤独感。我在电话里曾请教过王金铭老人,他也这样说,说我们总得面对客观现实,不能和自己过不去。人们都希望长寿,可是百岁老人眼看亲人纷纷离去,怎能没有孤独和寂寞?除非他脑痴呆。 第二,就是老同学、老同事讲的要“动”。这里我建议要五个“常”。一是常坚持晨练。晨练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联系老朋友和结交新朋友,排除孤独和寂寞。二是常出去转转。有一首歌儿叫“常回家看看”,那是让青年人唱的。老年人天天在家里,则需要常出去转转。这要因人而异,有条件的可以外出旅游,没有条件的就在街头巷尾。三是常参加活动。老同学聚会、老同事聚会、亲朋好友聚会,社区居民活动,原工作单位活动,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这是排除与社会隔绝的一种办法。四是常找人聊聊。心里有什么话儿,不要一个人憋在肚子里,向知心朋友说说。其实,不仅是知心朋友,要善于向大家敞开心扉,让心灵对外开放。五是常打打电话。我有好多朋友就是靠平时电话联系。 第三,要知道时间是消除怀念亲人的淡化剂。一般的情况是,初期怀念亲人十分悲痛,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的悲痛感会逐渐降低,这是毫无疑问的。谁也不会忘掉亲人,但是时间久远了,人们怀念故人,不仅不那么悲痛,而会产生一丝温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8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