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故事如下:
路遥出生于西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从农村走出的作家,他幼年因为家贫被过继给伯父抚养,使得其幼小的心灵过早的学会了坚强。艰难的求学经历,繁重的务农生涯,还有不断生活辗转在城乡之间的求学生活经历,使得他忍受了大多的苦难。他一生钟情于陕西的黄土地,对于那片养育他多年的故土充满了情感,对路遥来说,那个存世现实的栖居地,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二、路遥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巧珍对于加林的感情那是一种最淳朴无私的爱。高加林从农村,城市又重回农村的经历,带出了高加林与农村女子巧珍的感情线。
出生于黄土地的巧珍心地善良,从一开始对高加林多年的暗恋,到后面有勇气直白的表白,看到一个敢于打破旧社会思想的勇敢女性。
巧珍对高加林一往情深,无私的容纳高加林的缺点过失,抚平高加林矛盾内心温柔慰藉。
巧珍对高加林朴素无私的爱,是内心超我意识为主导的体现。在巧珍的眼里,加林哥有文化、有思想,他说的一定有道理。不管别人如何讥笑,她为了加林的爱情什么都可以忍受。
高加林和巧珍相约去县城。对于巧珍来说,需要巨大勇气。巧珍对加林的感情,可以说愿意为他生,愿意为他死。不怕父亲的打骂,加林哥让她一起跳崖,她也会眼睛不闭就跟他跳下悬崖。
巧珍可以为高加林做一切事情,不计较对她的情感伤害,天真的处处为加林着想,充分体现了一个黄土高原,大字不识没有读书女孩的天真淳朴情感。
《人生之路》原著是《人生》,《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继续文学创作。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1991年,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路遥的人物评价
路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特别是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
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路遥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生路遥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作家路遥的生平简历及作品
作家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后,获第八届大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作品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B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
艺术批评的根基
路遥人生简介关于路遥的简介
1、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2、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3、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求路遥两百字简介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
路遥简介。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月夜静悄悄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夏姐姐风雪腊梅青松与小红花匆匆过客痛苦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小说选自序关于《人生》的对话土地的寻觅作家的劳动柳青的遗产无声的汹涌生活咏叹调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人生》法文版序这束淡弱的折光艺术批评的根基
作家路遥的简介及其主要代表作
路遥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主要作品:
1、《平凡的世界》
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在困难的日子里》
简介:
小说描写的是六十年代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求学时与饥饿作斗争的故事。在困难的日子里,主人公不仅遭受着生理上的饥饿,也遭受着来自人格尊严煎熬。《在困难的日子里》以"我"马建强为主人公。
在失去母亲、连饭都吃不上的困境中,"我"在李老师和同学吴亚玲等人的帮助下,战胜了饥饿、完成了学业,而且表现出正直无私、坚毅不屈、自尊自爱、乐于助人的美德。在那样一种困难的时刻,在那样一个年轻人身上,焕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芒。
3、《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简介: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是路遥较早的作品,作者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这个我们可以从他两部代表作的结尾上看出来。
他用朴实厚重的文字雕筑起来的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却长久地印在了热爱他、热爱他文字的读者心中。在这个适合悲悼缅怀的季节里,让我们再次贴近路遥,贴近一份沉重,一份忧伤,贴近一个冷峻严肃的世界。
路遥以他一贯的笔法,写尽了黄土高原的苍莽与悲凉,写尽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的苦难与向往。可以说,苦难与路遥形影相随。苦难,毁灭了路遥,也造就了路遥。路遥短暂的写作历程就是一场苦难的行军。
4、《惊心动魄的一幕》
简介:
《惊心动魄的一幕》,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中篇小说。文章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发表,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惊心动魄的一幕》描写了文化大革命中期,某县一个造反派组织斗县委书记的故事。作品揭露了其组织的大小头目们的凶恶,残暴,野蛮,毒辣,讴歌了另一派组织保护县委书记的正义行动。
5、《早晨从中午开始》
简介: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篇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路遥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
从萌发写《平凡的世界》的念头到1988年5月25日写完,十年磨一剑,路遥用他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用他十年的苦难(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路遥拿《早晨从中午开始》来祭奠那十年的苦难岁月。
参考资料
-路遥
提到作家路遥,想必人人都知道。他所写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作家路遥的故事。
路遥,本名王卫国,于1949年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他呕心沥血留下的《平凡的世界》,成为了一部影响几代中国人的文学经典。据统计,光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那套晚出版本,近十年来,总销量已经破1800万册。如此直观的数据显示出了路遥对广大读者强悍的影响力。甚至连《新周刊》都称他为“最后一位文学的殉道者”。
但是这本曾让无数中学生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阅读的《平凡的世界》,一开始的投稿却及其的不顺利。当时的路遥拖拽着病体将《平凡的世界》投递给《当代》杂志,却遭退稿。后来,在《花城》杂志上勉强发表后,也遭到文学界专家的否定,甚至有人专门写了篇文章来批评它,称“能写出《人生》的作家,怎么会创作出这么低劣的小说”时隔许久,你再重新看这篇小说,你就会发现。从文学角度看,这篇小说真的无法算得上是上乘之作。它质地一般,情节老套,境界不高,语言也不够精炼。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无非就是一部“贫民窟小子逆袭之路”,其狗血程度并不亚于现在的玛丽苏网文。
但即便如此,这些评论并不妨碍《平凡的世界》成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或许从艺术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并不能称得上完美,但它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情怀感人,质朴真诚,成功激起了当时普通民众的共鸣。这部作品让每一个怀有不平凡梦想的普通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己当初为梦想而努力的激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平凡的世界》比起那些浮夸、做作的文学作品,更为纯粹和真诚。这是无数读者给予它的力量。
不幸的是,天妒英才,年仅42岁的路遥在完成《平凡的世界》之后,却因病逝世,无数人为之惋惜不已。路遥出身最底层,多年的艰苦生活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些生活素材成为了他小说中的精华,却也成为他生病的罪魁祸首。你如何认为呢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在此之前,1990年到1992年,路遥处在创作休整期。一方面要恢复一下严重透支的体力;另一方面,也好对创作进行一番思考。为了回答人们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诸多提问,路遥决定就《平凡的世界》创作问题写一篇随笔,这就是后来面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8月1日,路遥离开西安返回延安,9月5日,路遥返回西安,亲友为他送行。
路遥不是一个四平八稳、刻意苦吟的诗人,他在秉承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客观冷静描写的同时,同样重视作家的主体作用,他认为作家作品中观照的现实必然有作家的主体判断,融入了作家的个人情感。路遥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积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倾注,将现实主义的直面人生和浪漫主义的奔放热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读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蕴含在作品中或缓或急的激情涌动。
在路遥为我们建构的小说世界中,你能体会到和路遥一样炽烈、温情、友好、质朴的浓烈的激情,你会随着路遥的笔感受一次次心灵的震颤和悸动,一起悲或一起喜,一起怒亦或一起怨,让你体会到和作家一样的柔情似水,一样的血气方刚。
尽管与民间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路遥毕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其创作又显示出一定的超越性特征,典型表现就是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使故事不断向前推进。民间文学讲求故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使不少背景性材料和事件的叙述受到影响,路遥力求展示生活的原貌。
因此,必须要突破这种单线连续发展的叙述模式,通过叙述视角的不断交化全景式地再现生活,特别是当故事呈复线发展的时候,对民间说书艺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来追求时间完整性手法的超越更为明显,典型例证就是多线结构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将双水村与县城两个平行发展的故事通过孙少平、田润叶等在城乡之间的位置变换有机结合为一个完整故事。
参考资料:
最近,一位中科院博士的论文致谢刷屏网络。
在信中,他讲述了自己二十二年求学的艰辛与不易。挚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剩下的,除了无边的孤单,还有窘困的生活。
住着漏雨的屋子,高中之前的学费,全靠他抓黄鳝、养小猪仔换钱,有时候,还会被他的爸爸偷偷卖掉换成酒肉。
高中时候更是难过,夏天光着脚在滚烫的马路上行走,冬天穿着破烂的衣服打着寒战。
那是自尊心正强的年纪,但是他只能靠着考试后领取的奖学金,还有贴了一墙的奖状,支撑着他继续走下去。
整篇读完,不禁哽咽。
正如他开篇那句,“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看似轻描淡写,读起来却异常沉重。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克服,去对抗,就算无能为力,也要咬着牙撑着、熬着。
在漫漫文学史的长河中,也有这样一颗闪耀的明星。
他虽然一生困苦,但一直淡然自处,他的笔下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在那个十分现实却又不流行现实主义的时代里横空出世,成为无与伦比的存在。
这个人,就是路遥。
1942年12月2日,一个叫王卫国的小男孩出生在陕西清涧县的一个小山村。
路遥,是他后来取的名字。
路遥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连吃饭都是问题。
但是有一天,他的妈妈给他做了一件新衣裳,还让他跟着父亲出门。
路上,父亲拿出一角钱给他买了一碗油茶。 后来他才知道,那时候,父亲只买了一碗油茶,是因为他身上只有一角钱。
那时候的路遥,一直是沉浸在幸福中的。
到了大伯家,父亲跟他说去集上,但他知道,那只是一个借口。
他躲在村里的一棵树后面,看着父亲拿着包袱离开,逐渐走远。
没有太多的恨意,甚至有些轻描淡写,他说自己的父亲,像是个“小偷”。但是这个小偷并没有偷东西,而是偷偷丢下了自己的儿子。
那时候,路遥8岁。
童年的伤痕也成为了他无法言说的伤痛。
虽然路遥的大伯家没有孩子,但生活也不宽裕。
为了可以读书,他只能拼命和家里抗争,才获得了大伯的支持,生生从那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里为他挤出学费,后来,他的大伯母甚至靠乞讨供他读书。
在那时,可以读书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吃饱穿暖这样的事情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根本就是奢望。
吃不饱饭,他就跑去后山找野菜充饥。
有次班里一个家中富裕的同学拿来一个白馍,为了填饱肚子,路遥就按照他的指示学狗叫。
后来他的作品斩获茅盾文学奖,领奖的路费都是他东借西借凑上的,买自己的书送给别人的钱更是拿不出来。
领完奖以后,奖金也只够把借来的这些钱还上,根本没有余力补贴生活。
成名之后,路遥的经济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因为他不仅要生活,还需要接济家中亲戚。因此,路遥甚至长期负债。
但也正是一路走来的辛苦,成就了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路遥。
生活中无数次跌倒,都没有打垮不断向前的路遥,反而让他在写作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1981年,28岁的路遥创作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次获奖不仅提高了路遥的知名度,还让他遇见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伯乐——知名编辑王维玲。
因为心中已经有一个构思很久但没有提笔的创作想法,他接下了王维玲的约稿。
之后,他便背上背包,回到陕北。
那段时间,他住在石窑洞中,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写到后来,他面目凹陷,胳膊疼到抬不起来,大小便都不通畅。
就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只用了21天的时间,路遥就创作出了长达13万字的小说——《人生》。
这之后,路遥可谓声名大噪,被很多读者奉为“人生导师”。
但是路遥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人生》的成功而就此停下,当大家都在等着他《人生》的大结局时,他又一次背上背包出发。
这次出发,并不是为了某个结局,而是为了一个新的开始—— 《平凡的世界》。
为了完成这个大部头作品的创作,他翻阅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重读了3遍《安娜卡列尼娜》、7遍《创业史》;
为了积累写作素材,他遍访砖厂、煤矿等作业地点,和煤矿工人同吃同住。
从1985年到1988年,路遥创作完成了《平凡的世界》三部曲,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作家陈忠实曾说过:“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 情感 。”
路遥曾把这次创作过程比作 “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博” ,他赌赢了,也赌输了。
他赢得了这个世界的尊重,也耗尽了自己的气血。
《平凡的世界》成书四年后,路遥与世长辞,年仅42岁。
人生实苦,但他没有屈服。
他用一支笔逆天改命,书写了一个平凡人深沉而又热血的传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化、扩大。”
路遥把有限的血肉写进了灵魂里,不仅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少时被父母抛弃,成年后被贫穷拉扯,生命后期疼痛难忍之时,他也只能心酸地喊着“爸爸妈妈”。
即使一生被苦难包围,路遥依然坚韧。
生活没有童话,岁月也不静好。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漩涡中奋力挣扎,不后退、不放弃,只是为了心中期盼的那个更好的未来。
阿多尼斯曾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扛过生活所有的苦,才是平凡人,平凡的一生。
而我们遭受的苦难,终有一日,会开出美丽的花。
作者丨杺辰 投稿指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