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幼儿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1张

幼儿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和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幼儿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

幼儿基本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岁前幼儿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小班幼儿的 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如打人、咬人不好。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 由此产生相应的感情。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幼儿期是 幼儿的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美感

美感是使用一定的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基础。艳丽 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和谐的造型、完美的构图等,都能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美好的感受。虽然它是不明确、不深刻的,但却具有 一定的审美特质。

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宝宝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策略逐渐发展,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些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道德感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到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儿童情绪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情绪和情感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幼儿积极探求的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

扩展资料:

儿童的情绪发展,总是要依靠着成人对这种情绪的认知来认识。成人的情绪认知能力越强,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就越有机会。如果成人对情绪的感觉不清晰、不敏感、不精微,那么儿童对情绪的学习就没有环境了。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情绪的学习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这种积累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情绪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情绪认知的结构建构得越精细、越复杂,儿童的情绪感受就会发展得越丰富。

1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不稳定、较外露、易冲动。 2从幼儿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3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1、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

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1)情绪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发展。(2)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有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

3、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自身的面部表情、动作及不同的声音。

4、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

5、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情绪的易冲动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易受情景的影响有关。二易受受感染和暗示。

3、情绪的外露型。

1、情绪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

四、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

小班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体行为。

中班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关心别人的行为,因此出现爱告状的现象。

大班进一步复杂,他们对好与坏,好人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情感。

与此同时幼儿的羞愧感和内疚感也在开幼儿中期始形成。

2、理智感

是否满足认识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表现形式:好奇好问和破坏行为。

3、美感

1、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

2、成人情绪的示范。

3、积极鼓励和引导。包括正面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幼儿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像法。

1、替代活动

2、问题解决

3、发泄

4、自我安慰

5、被动应付

6、寻求安慰

7、认知重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