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法国印象主义美术

试分析法国印象主义美术,第1张

  法国印象主义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是由现实主义引出来,又是从现实主义开始走出去的,形成了另一种流派。当现实主义绘画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就是七十年代日渐衰落的时候,印象主义就出现了。使得二十世纪起始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各个流派。印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现实主义是从画室走出来的,可它发现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而印象主义也是从画室走出来的,但它所发现的却是情感、色彩和变化万千大自然。印象主义画家是由大自然的科学原理来进行表现的各种色彩构成的,也就是说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也不是仅仅因为一些画家个人主观兴趣追求,而是通过大自然科学上的成就提供了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比如太阳能所产生的光波与视觉的关系、光线与色调的关系等,都有了初步的成果,画家们初次知道了光学的物理性能与视觉中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色调不过是视觉在适宜的光波刺激下产生出来的光谱。也就是说印象派的画家们借用了自然科学中的光学原理,把光作为绘画的主人,认为大自然中一切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气候、环境、日夜朝暮都是在不同光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同色彩。

  印象派绘画的画家,他们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性是很薄弱和狭窄的,往往是偶然的。他们还常常以习作代替创作,以感性代替理性。印象派画家在发展风景画方面是有贡献的。在描绘自然风景时,他们追求着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从而使风景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具有清新、明亮、丰富多彩的特点。还有就是印象派通过作品反映物和光所产生的印象。印象派还趋向于更快速以及更现代的绘画手法,风景不再只是作品中简单的背景点缀,而成为画作的主角。当然还不会仅限于这一点,它也是一种对描绘“愉悦”的现实的渴望,通过当时的娱乐活动、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对光线和瞬间无尽的探究。

  马奈的《奥林匹亚》,这幅画充分显示了马奈的独创性,虽然马奈并不具备德拉克罗瓦式别开生面的想象力,但他的独创性在于自由的观察方法:“创造形象”的原则和唯己是从的绘画风格。该画结构基于响亮的对比:明亮的前景与暗绿、暗棕背景的对比,裸体的奥林匹亚与着衣的黑妇人的对比。这种无透视感,无阴影层次,以至少了“体积和空间深度”。然而,它却令人不能它对无动于衷,它的色调对比和形象将强烈的作用于观者的想象力。它不是自然的模本,也不是美的典型,它是属于马奈个人的。是马奈独创的。尽管我们不能把形式主义的这笔帐完全算在印象派的身上,但是使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脱离,则与印象派特别是与后印象派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有的画家有雷诺亚等等。

  雷诺亚为法国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题材描绘巴黎生活的喧哗景象和气息,画作色彩鲜丽、节奏明快,画面洋溢幸福感与美感,因此有“快乐画家”之称。他认为绘画不是智性思考的活动,直觉与技巧是绘画的精神本质。然而,他的作品就有《煎饼磨坊的舞会》和《雨伞》的佳作。

  新印象派的产生与科学中的有关光色原理的新成果分不开的。而色彩现象不仅在于光与光谱本身,还在于感觉上的分割、互补与综合,这也就是生理反应。他们依据十九世纪初新出现不久的光色科学原理,将物体本身包含的丰富色调先分割开来,然后用光谱中的三原色互补原则,再一笔一笔将色彩点到画面中,所以人们称新印象派为“点彩派”或“分割派”,又称为“科学的印象派”。新印象派画家对印象派不满,认为印象派在用色上还不够科学。于是他们提出新的主张:首先是废除在调色板上的调色,主张把原色一点点地用科学的规则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的水晶体去混合色彩,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这就是毕沙罗所说的“以光学的调色代表颜料的调色”,再者是主张画面具有永恒和稳定的特点,不是瞬间的。所以,也就可以把这种印象派叫做科学印象派。在新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是修拉等。

  修拉是位创新精神的画家,并且将光与色的表现,他与师辈印象派的技法有很大差异,所有的色彩都不随意点上去的,而是经过分析分割、互相搭配,以及科学的方法平匀交点到画面中,就如他画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就是以这种技法创作的作品是描写一个阳光普照的星期日下午,人们在公园游玩的情景。修拉在这幅作品中已全面使用“点描法”和印象派的画的笔触有很大分别。让人要从近处看可见到全画均以原色的细点组成,没有线条和色块。可是在远处看又可见到完整的形象,而且由彩色的细点组合成一片新鲜悦目的色彩,比一般在调色盘上混合的颜色更鲜明强烈。此作品整体给人一种亮丽、新鲜和愉快的感觉,而画中如真似假的景物又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这是一幅成功的新印象派代表画作。还有一幅是《马戏团》同样以彩点技法创作的佳作。

  后印象派是由于对印象派的不满而产生的。他们认为印象派过分重视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所以主张艺术应该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他们的这种写意的手法是和日本版画及东方艺术的影响分不开的。而后印象派重视的是自我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为后来的野兽派、表现派和立体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塞尚看作是“现代绘画之父”。应该在形式上后印象派要比印象派走得更远,使艺术脱离现实生活。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是塞尚、高更、梵高。以下就是分别介绍他们的不同画风风格以及代表之作:

  塞尚是法国著名的印象主义画派的画家,又被称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其艺术原则成为现代“立体派”和“表现主义”绘画的先导,因而有“现代绘画之父”的称号。他爱画静物和风景,尤以静物最有名,他的构图设计注重形式,通过强调平面性深入的层次实现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从而统一构图以外,他还夸张各个棱角、各种曲线以及自然中形式给人的各种错觉。因为当各种形体相互近时,看起来常常是歪曲变形的。这种变形方法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它能传达对事物的感情。然而他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独创、热烈的激情,说明他已脱离传统的学院派绘画,也有别于当时流行的印象主义,而预示着一种新艺术的出现。印象主义是追求真实地再现自然,追求瞬间印象和光与色。塞尚虽然也重视色彩,但不大注重光,他追求的是实在的形体和永恒的视觉,他认为自然万物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相似。他对景与物的这种独特体积感的理解与表现,成为后来毕加索立体派的先导理论,他的独特的主观与造型色彩等的见解,也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印象派画家们。后来他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和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不过塞尚的绘画仍然保留了古典的形式观念,因此严格地说,他只是一把打开现代艺术的钥匙。他也画人物画,他的画不太重视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的刻画,与他的静物画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其中也有非常洗练、生动传达个性特征的作品。表现自己的主观想象则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基本依据。后来许多现代流派都受他的启发。例如:《玩纸牌的人》的作品是着眼于色调和体积的关系和以光色构图为基础的统一风格,他借助冷暖色交替推移的方式构成对象。他还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穿红马甲的孩子》、《红椅上的塞尚夫人》、《静物》等。

  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他厌恶资本主义的文明社会,包括传统的艺术趣味。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他的画描绘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美——质朴的原始美。他以及的热情非常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高更的艺术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他被称为“象征派的创始人”。高更的绘画风格也与众不同,他用不加调和而并置的色彩来表现海岛居民的生活,不强调明暗变化与立体效果,以浓厚色调平涂和装饰性构图创造一种原始性氛围画面,给人以潜在生命的蠕动感,一种永恒性、象征性,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气息。在他晚年时,创造了著名的大型油画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表达了他一生的坎坷迷茫和苦闷的心境。他喜欢自由自在而又热情地去画画,使他创造了许多表现土著人风俗的杰作:《海边两少女》、《玛丽亚礼赞》、《土著女人》、《大溪地妇女和鲜艳的芒果》、《手捧水果的女人》、《不列塔尼农妇》、《游魂》、《高更的夫人》等。

  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他学画起步较晚,他是荷兰人,并且到过巴黎,当时有一股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使他大开眼界,竭力想冲破印象主义的局限性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由于他关心人,要求自己的艺术有益于人,所以不管他运用怎样“任意的色彩”或夸张的造型,他总是注意对象内在的生命,注意人物的性格及其思想。所以他画的穷苦的劳动人民,但是寻找他思想的模特也是不容易的。即使后来被病魔缠身,梵高仍然大量作画,不断地从自然那里吸取素材,把对生活的热情转化为画面中的色彩,用他那常人所没有的火焰般发疯的感情来描绘翻滚的麦浪、旋转的太阳、醒目的林道、可怕的乌云、即使的风景,把他心中的那个永恒燃烧着的自然,用他燃烧着的感情和画笔勾画出一副副奇异非凡的色彩交响画。他的艺术很像中国画中的泼墨上水,他也的确从日本画与中国画那里吸取了许多养分,形似与否是次要的,燃烧的感情表现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打动每位观画者的关键所在吧。难得的可贵是他对绘画的热爱超过了他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故乡荷兰的风格,亦有法国画坛已流行起来的印象主义的影迹。他留下的流传百世的不朽作品:《向日葵》。其它作品如:《吃土豆的人们》、《夜间咖啡店》、《自画像》、《星月夜》等。

  现代主义的起源,在“后印象主义”中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然而,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艺术家们敏感地关注到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同时他们深受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更多的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他们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也就出现了象征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

  象征主义是强调不以客观现实和观察为准,而以更富主观性的推理或情感想象为表现内容。象征主义艺术家本能地直觉到,深刻的真理不可能得到直接表现,而只能通过特定的象征、神话或情感氛围间接地表现出来。象征主义绘画努力追求不加说明的直接情感效果,认为情感与观念一致,线条与色彩一致。"形式之和谐与理念之合理的一致,决定了装饰之美与精神之美的一致",而色彩则能达到思想的中心,综合的线条和色彩能够表现思想。在象征主义中,高更的绘画方法倾向于象征主义,因此也就影响了一些画家。被认为是象征主义主要代表的画家有:莫罗和雷东等。

  莫罗是象征主义绘画的中心人物,他大胆地使用象征符号,而且不怕触及最怪诞的题材。他以描写神话和宗教题材的充满情欲的绘画著称,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妖艳而邪恶,画中充满了异性的冲突、生与死的谜语、善与恶的寓意。莫罗作的《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这幅画中披着薄纱和珠光宝气的莎乐美,手指着施洗约翰被斩下的头,鲜血淋漓。圣光四射的人头与莎乐美冷艳的人体互为映衬,创造出一种奇异的气氛:莎乐美的面容被描绘得庄严而严峻;*荡的舞蹈,必然会唤醒年迈的希律王麻木的感觉,她那眼神集中、双目像一个梦游者那样瞪视,但她既不看颤抖着的小君主及她的母亲--那个残忍的希腊罗蒂,她此时正冷酷的凝视着莎乐美,而莎乐美则行若无事。画家把官能的美感和灵魂的恐怖感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的描绘极为细致,莎乐美身上的饰物和薄纱被画得极富质感,环境既真实又充满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雷东法国杰出的象征主义画家。从1870年直到他50岁的时候,他一直只用黑白两种颜色作画,他的木炭素描和平板画发展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画面带有强烈的梦幻色彩,人体或者人体的某一部分被和植物,动物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揉合在一起。他的作品《独眼巨人》属于艺术创作第二时间,这幅画表现了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画面上这个独眼巨人正从地下爬出来,他用一只眼睛觊觎着深埋在地层里的一个裸体女性。这个裸体女性是欢乐的象征,但她似乎还在沉睡,巨人的野蛮凶猛的心灵中也依然存在着欲望和欢乐的要求。雷东用这个巨人的形象来象征生命的原始欲望的巨大力量。然而,与象征主义相比,表现主义对主观性的强调更其极端。同时也与凡高艺术最为接近的"主义"就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把直觉看作是认识世界唯一的方法;在绘画方面,题材选用孤独的人生、内心的悲愤、极度的痛苦,艺术表现使用刺激的颜色、动荡的线条、粗野的轮廓、夸张的变形,表现一种阴暗、低沉、恐怖和神秘的气息。代表人物有蒙克、康定斯基等。

  蒙克是一位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最重要的作品《呐喊》,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形似成形婴儿的小人张着口从桥上跑来,远景是海湾和落日景象,天空像滚动着的血红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颤和恐怖,仿佛整个自然都在流血。蒙克后来在谈及此画时说:“我和两个朋友一起走着,夕阳西沉,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忽然无精打采,极度疲倦地止住脚步,黝黑色的海峡和道路显示着血与火一样的光舌。朋友走着,我却一个人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我感到了自然强烈的呐喊。”他还有的作品:《病孩》、《母亲之死》和《在灵床旁》等。

  康定斯基早期绘画,历经印象主义和新艺术运动装饰等各个阶段,但都以对色彩的感受为特征,许多是以叙事的童话性为特点的。这些童话,是他早年所感兴趣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怀旧。继印象主义之后的是搞新印象主义的图案和色彩,而后又在更加自由奔放的野兽主义里涉猎了一番。在《构图,2号》里,骑手和其它人物,已经变成色点或线条图案了。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运动状的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的图案之中。此时,已经在吸取野兽派色彩组织含意的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象“构图”、“即兴”、“抒情”等等。大约在1910年,他画了一幅粗野、激荡,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的水彩。从这幅画开始,所有的描绘性和联想性的要素似乎都不见了,大概这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个例子。这幅画是不是康定斯基画的第一幅全抽象绘画,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但是,毫无疑问,是他给了这一类型的绘画以原动力。他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在第一次涉足于抽象之后,就再继续坚持这个方向,但在1912年的作品《带黑色的弓形,154号》中,特定的主题和视觉的联想都消逝了。这幅画中所显示的猛烈冲突的动势和紧张,是色彩和形状的互相冲突和紧张,犹如某种星际大战似线条的冲突和紧张。从这一点出发,艺术家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杰作。在这里再介绍一下1914年他的大型季节系列画《秋》和《冬》。《秋》的色彩更为浓重得当。《冬》在小碎色块的加速运动和旋转、交错、飞溅式的线条方面更为活泼、生动。艺术家通过表现手法,甚至是抽象手法的描绘力量,提示了季节的某些特征。

  到1920年,康定斯基还是继续以自由抽象的手法作画,这是他大约在1910年首创的。他在莫斯科追溯往日的岁月,他开始在一些绘画里搞规则形状、直线或几何曲线。1921年,还是接着搞几何图案,并进入了他生平的另一个主要阶段。康定斯基受过马列维奇、罗德琴柯的几何抽象和构成主义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尽管从自由形式变成了以规则、僵硬的线条勾边的彩色形状,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的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白线,232号》,是一件过渡性的作品,主要的色块,是以一种松散的和气氛性的手法来处理的。但这些色块被一种很强烈的直线条图案和规则的曲边色块所强调,使作品有一种受几何形控制的轻快感。圆是一个中心母题,从1920年代中期以来他就乐于此道。大概这是可以用来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的主题,而且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吧。个人的抽象幻想,是他后来那些年的主要出发点。有时他把小而自由的形状,任意散布在统一的色彩背景上;但又一些时候,便回到一种尽可能少的要素安排,好象是在净化他的手法。康定斯基最后的一批绘画表明,现代艺术中一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才。

  野兽派不论在笔触、造型还是色彩运用上都越出了当时的画风常规,奔放狂野,被一位批评家诙谐的称作野兽群,野兽派由此得名。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他们的领袖人物是马蒂斯,他学习东方绘画、非洲雕刻和工艺品的表现手法,主张用大色块和粗犷的线条构成变形夸张的形象,追求单纯化的装饰效果。

  马蒂斯他的早期绘画曾受到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而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他的这幅画《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充分反映了野兽主义画风的特点。虽然此画的色彩极其浓重和强烈,但整个画面却显得十分沉静。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画了一道绿色粗线;这条线成了全画的核心。不仅整个脸部的造型结构紧紧依附着这道绿线,而且,画中诸多要素都是这道线而得到统一和平衡。还有的作品有《生活的欢乐》、《红色中的和谐》等。

  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进入第二阶段就是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毕加索、布拉克等。

  立体主义重要创始人是毕加索,宣称要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表现形体内在的看不到的结构;他在平面绘画中,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然后将他们相互重叠,极力夸张变形,任意组合或同时展现无数个面;客观世界在立体派的作品中是分裂的、肢解的、零散的,全然不顾对象的具体形态,因而,观众难以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

  毕加索在他内心世界处于苦闷和忧郁的时期,曾先后用蓝色和粉红色色调描绘贫困的残疾人、病患者、老人、孤独者、演员、江湖艺人、丑角等,被称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还有“黑色时期。在“蓝色时期”的作品:《熨烫衣服的女人》、《两姐妹》等;在“粉色时期”的作品有:《扇子女人》、《马上的姑娘》等;在“黑人时期”的作品有:《土耳其装束的夫人》、《斯坦因画像》等。毕加索在其"粉色时期"中显得温和,甚至可说是温柔起来了。裸体,流动演出的喜剧演员,丑角,马戏场面使他有机会把手法变得轻快,把线条变得灵活,把变形加以强调。他的作品使人想到日本幽灵画家。其特点是一种娇柔的感情,含糊不定的笔触,杂乱的魅力以及并非肯定地放上去的,在颜色上精打细算,却几乎没有体积感的形。他还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在此之后一两年,他的立体主义方法更趋成熟。《格尔尼卡》、《卡恩弗勒像》被认为是他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毕加索就是从事综合立体主义的创作的画家。

  布拉克现代绘画大师,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立体主义抛弃了过去的一切视觉,恢复了绘画的自主,使画成为一种建筑,使对象成为某种比现实还要真实之物。在这一行动中,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他的作品有《运鱼船》、《乐器》等。他就是分析立体主义的画家。

  由此可见,法国印象派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是巨大所在。

  1、“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

  “后印象主义”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画像》《圣维克多山》;

  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画像》;《向日葵》;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带光环的自画像》;《**基督》;

  2、“立体主义”(Cubism)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3、“野兽派”或名野兽主义(Fauvism)

  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笔者注)。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桥》;

  4、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其特指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 Brucke)、“青骑士派”(Der Blaue Reiter)和“新客观派”(Die Neue Sachlichkeit)。

  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1913年解体。其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施密特一罗特卢夫、布莱尔、佩希斯泰因和诺尔德等。“桥社”一词是由施密特一罗特卢夫从尼采的名著《查拉斯图拉斯如是说》中引用而来。作为一个旨在开辟艺术与生活新途径的艺术社团的名称,其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1905年,桥社发表宣言称:“凡觉得必须表现内心的信念,并是自发而真正诚意的表现者,都是我们中的一员。”1907年,桥社致函诺尔德说:“桥社宗旨之一一一如它的名称所意指的——是容纳现在孕育中的一切革命因素。”对桥社艺术家影响最大的,是挪威画家蒙克那充满强烈悲剧情感的画作。桥社画家对于社会问题极为关注,其作品强烈地反映了当代生活极端平淡及令人不安与绝望的一面,体现出“北方艺术的焦虑”。“该派画家均具有病态的敏感与不安,被宗教的、性的、政治和精神的烦扰所折磨。”(雷蒙、柯尼亚等合著,徐庆平等译:《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第46页)。虽然桥派画家曾受到法国野兽派画家的影响,然而其作品风格却显然与野兽派画风迥异。野兽派即使是最狂放的作品,也总是保持构图的和谐、色彩的装饰性与抒情性,而桥派画家则早把这一切抛到九霄云外。在他们作品中,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体现了某种朦胧的创造冲动以及对既有绘画秩序的反感。基希纳曾在1913年写道:“我们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间接地重现纯粹的创造冲动。”因而,桥派绘画往往呈现出一种粗犷及狂风骤雨般的气势,这是较古典的法国气质所没有的。

  青骑士社,得名于康定斯基1903年所作的一幅画的标题,1911年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分离出来。其成员有俄国人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德国人马尔克、麦克、闵特尔以及瑞士人克利等。青骑士社画家总的来说并不关注于对当代生活困境的表现,他们所关注的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宣告该派成立的画展目录上,写着下面这句代表该派宗旨的简单声明:“我们要确认一种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再现的形式的多变中表明艺术家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表现其内在的灵感。”奥古斯特·麦克也这样写道:“艺术的目的不是科学地仿造和检查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因素,而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象征创造一种缩略的形式。”(《世界艺术百科全书·I》,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73页)。

  新客观派出现于1923年。严格说来,它不是一个画派的名称,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该名称是由德国曼汗艺术馆馆长哈特劳伯(C、F、Hartlaub)提出;他在1923年所策划组织的那个新现实主义画展,便被冠以“新客观派,表现主义以来的德国绘画”的标题。参加展览的这批画家主要有格罗斯、迪克斯和贝克曼等。这是一群不满于现实的艺术家。他们大多出生于1890年前后,青年时代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德国的政治动荡时期,因此,他们不象其表现主义前辈那样只关心形式与精神的问题,而是热衷于用艺术表现他们所处的现实,揭示社会的腐朽和阴暗。佩希斯泰因以下一段陈述,清楚表达了新客观派画家的思想:“我们画家和诗人必须在神圣的团结中与穷苦大众保持密切联系。我们许多人懂得饥饿的痛苦和羞辱。我们觉得在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中更加安心。我们不想依靠资产阶段收藏家的怪念头……我们必须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激起最高尚的社会主义美德——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74页)新客观派画家曾受桥社和青骑士社画家影响。不过,他们并不极端地分解和歪曲客观现实,而往往关注于对细节的真实描绘,同时,他们也把抽象的绘画语言,运用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揭示之中。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呐喊》;

  思索尔(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进入布鲁塞尔》;

  施密特一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戴单眼镜的自画像》;

  5、未来主义(Futurism)

  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摄影等各个领域。在一连串形形色色的宣言、声明的强力扶持下,它一度声势喧赫、影响深广。

  未来主义热情讴歌的是现代机器、科技甚至战争和暴力。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由于一种新的美感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度的美。……如机关枪一样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膀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1909年,未来主义宣言)如何把这种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示在画布上,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视觉形式——绘画呢这是聚集在马里内蒂周围的那些画家们所努力探寻的。未来主义画派的中坚力量是五位意大利人:波丘尼、卡拉、巴拉、塞韦里尼、鲁索罗。1910年2月11日,《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发表,并于3月3日在都灵的一家剧院公开宣布。4月11日,《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再度出炉。这五位画家都在宣言上签了名,展示他们跃跃欲试的抱负。1912年2月,在巴黎颇有名气的伯恩海姆——让画廊举办了首次未来主义画展,这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正式确立。随后,在伦敦、柏林、布鲁塞尔、维也纳、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海牙、墨尼黑等地相继举办了多次未来派画展。如此,未来派逐渐走出国门而成为世界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1910年,未来主义绘画宣言)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在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未来主义深受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它借鉴了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其色彩大多比较强烈,如被棱镜分解过一般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闪烁波动。它也借鉴了许多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并与立体主义一样,致力于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然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立体主义是一种静止的几何构成,它通过分解重构展示机械的静态美,而未来主义追求运动和变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光十色的场景诉说了艺术家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激情。1914年爆发的战争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的解体。随着画派的重要人物波丘尼于1916年意外死亡,这个集团便再无可能重新组织起来。但其影响并未随之而逝。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贾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运态》;

  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兴起》;

  吉诺·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

西方绘画,起源于希腊。后来希腊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古罗马人学习和吸收了希腊人的经验和文化,使罗马的绘画艺术也兴旺发达起来。其实,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入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希腊罗马之后,就是中世纪、文艺复兴,然后从17世纪开始,每个世纪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主题。正一艺术于2020年1月2日。

1、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公元476年),西方绘画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与其他艺术如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一起发展起来的,与人类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古希腊艺术,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古罗马艺术,公元前509-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美术。下图为《伊苏斯之战》,是公元1831年从庞贝古城遗址发现的镶嵌画,大约作于公元前310年。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2、中世纪绘画(476-15世纪),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在漫长的中世纪,绘画作为宗教的艺术而存在。随着基督教艺术(2-3世纪上半叶)、拜占庭艺术(4-15世纪)、罗马式艺术(9-12世纪)、哥特式艺术(12-16世纪初)在建筑方面的高度发展,绘画方面的圣像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细密画等也获得了繁荣。下图为《圣弗兰西斯与贫穷女神结婚》,是西方主流绘画的创始人乔托作于1312年。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3、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指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得西方绘画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绘画在人文主义气氛中,形成了它的整体风貌,产生了如马萨乔、多纳泰罗、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绘画巨匠,至今,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仍如星空中最明亮耀眼的星星,令人仰视。还出现了波提切利、提香、乔尔乔内、丁托列托、勃鲁盖尔、丢勒、荷尔拜因等等,他们将欢乐、狂热、激情和才华凝于笔端,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用色彩表现出来。下图为《年轻女子》,是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画家波提切利作于1485年。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4、17世纪的巴洛克绘画,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阶段,分享着古典主义的精神遗产,将文艺复兴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一种对个性情感的极度张扬和浮华矫饰,强调人生的享乐与欢快色彩,在技术上夸耀技巧与复杂,追求装饰性。这一风格风靡了一百多年。这一时期的世界级艺术大师有卡拉瓦乔、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鲁本斯、委拉斯凯兹、格列柯等等。下图为《信仰的寓言》,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维米尔作于1672年。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5、18世纪的洛可可绘画,享乐与华贵的艺术时尚几乎占据整个画坛。洛可可绘画是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描绘贵族男女的风流韵事和闲适娱乐生活。到法国路易十六时期,绘画巳与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广泛的联系,绘画迎来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曙光。这一时期的绘画大师有华托、布歇、夏尔丹、拉图尔、格勒兹、霍格斯、雷诺兹、庚斯博罗、提埃波罗等等,他们的艺术成就,极大地丰富了18世纪西方绘画。下图为《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绘画的代表画家布歇作于1756年。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6、19世纪的印象派绘画,进入十九世纪后,绘画艺术中心移到了法国。很多画家先后到法国学习和居住,如荷兰的凡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由于社会的变革,文艺思潮的转变,使当时法国的绘画出现了多种画派,如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它们对西方绘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印象主义,以及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画派。印象派著名画家有马奈、莫奈、塞尚、雷若阿、毕沙罗、德加、凡高等。下图为《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创始人莫奈作于1873年。

  7、20世纪的现代派绘画,20世纪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等。著名画家有毕加索、马蒂斯、蒙克、杜尚、蒙德里安、达利、波洛克、沃霍尔、克里姆特、巴尔蒂斯等。下图为《红、黄、蓝的构成》,是是几何抽象画派先驱蒙德里安作于1930年。

  8、21世纪的莱比锡画派,进入21世纪后,新莱比锡画派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中大放异彩,画价急剧攀升,供不应求。老莱比锡派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画坛初露头角,1990年代中期,毕业于莱比锡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的尼奥·劳赫(Neo Rauch,1960-)在获得一个本地艺术奖后,于2000年在纽约举办个展,以此为标志,被称为新莱比锡画派的德国青年画家群体开始登上世界舞台。莱比锡画派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叙事性,使用具象手法,借助不同的情节表达出神秘而模糊的生活体验。下图为《停止运转》,新莱比锡画派****劳赫作于2015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

写意画的特点:

一、写意是写意气。这种意气是侧重画者胸臆的抒发。“意气”就是强调画者从心里涌出的情思和生命的活力,或者叫“抒发胸臆”、“吟咏情愫”。作写意画时,要求应成竹在胸、意在笔先、随机应变、一气呵成。

二、写意是强调写意象。绘画既然是胸臆的表达,就要随其表达的需要而发生变化,不能光是照着原物去画,而应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随物寄情,经过心中反复酝酿,使之成为不似而似的意象,成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心象。

三、写意是强调写其笔意。笔意就是中国画说的“骨法用笔”“书法同源”“笔韵墨章”。写意的状态与书法最为相似。写就是出自运笔的某种意味,直接以书法用笔作画,处处见笔。中国画崇尚简约,重视以线造型,因此很讲究线条质量,使线条富于表现力,把握用笔的力度,力透纸背。

四、写意画在用墨上讲究墨色的变化,用浓、淡、干、湿、焦等不同墨色来表达不同物象,使之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使笔意在墨色淋漓尽致的发挥中产生万千气象,充分展现写意画的主题、意境、内容。

五、写意要展现画家赋予物象的主观意识、审美观、感情旨趣。在写意理念的指导下,既要重客观,又要有很强的主观性;既要有具象的描绘,又要有抽象的概括。画者在写意画中有机地把这些因素借助笔墨表现出来,来反映客观自然的美貌,同时揭示展现画者的内心世界。

扩展资料:

写意画线描技法:

线描,是写生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划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的一种。从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了。

拿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始的鱼类化石来对照,可以说明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初学线描以折枝的大花头入手为好,用铅笔写生便于修改,再用墨线重勾定稿为好。用毛笔墨线重勾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的起伏而起伏,随其翻转而转折,随其结构安排笔的起讫,随其动势注意行笔的疾徐,随其不同质感注意用笔的轻重、顿挫。

一般说,粗线宜于表现肥厚的东西,细线则有挺秀,质薄的感觉,直线坚,圆线柔,干笔枯,湿笔润,线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色彩感。一幅线描画稿,可以用匀称统一的线条,也可以用多种变化的线条构成。

用墨方面也是一样,一幅白描画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浓浅兼施,求得多样统一。所有这些变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调遣。

熟练以后,顶好用墨笔直接写生,对象的形神、动势、质感等等,常常会启发我们运用笔墨的变化。创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写意画创作特别重要。

-写意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