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植物园的位置在哪里

郑州植物园的位置在哪里,第1张

郑州植物园的位置:郑州市中原区四环路。

郑州植物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

园内水域面积36万余平方米,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郑州植物园内东区有银杏园、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竹园等15个专类园,以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展示为主。

在西区,有岩石园、盆景园、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攀缘蔓趣园等10个专题园,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

此外,植物园拥有“花海迎宾”、“象湖揽璧”、“天香咏华”、“予山飞霞”、“松畔溪照”、“花漫如歌”、“竹影石韵”、“山水灵秀”等八个景区共30余个景点。 

主要景点

1、盆景园

郑州植物园盆景园内,汇聚了大量的盆景造型,游客可以在这里尽览我国传统的盆景艺术。盆景艺术是从植物栽培和造园艺术发展而成的民族瑰宝,利用园艺、绘画、制陶等手段,表达了人们的审美意向和艺术情感。

2、竹园

郑州植物园竹园里面种植了包括竹竿呈紫色的紫竹、成材时竹竿呈四方型的方竹等21个品种的竹子。另外还配有松、梅,因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合称为“岁寒三友”。把这三种植物种在一起,体现了“松、竹、梅”的情怀,同时也达到了清幽与宁静的意境。

3、百合园

百合园以百合科植物为主,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香水百合、粉百合、川百合等12个品种。百合花因其名寓“百年好合”之意受到人们的喜爱。

4、金缕梅园

金缕梅园,里面种植了枫香、蚊母、金缕梅等8种植物,这个园区主要展示了春秋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观赏效果,早春时节,金缕梅等植物先叶开放,具有芳香,宛如金缕,缀满枝头,十分惹人喜爱,到了秋季,枫香等植物的叶色开始变黄变红,和常绿植物相映成趣。

5、睡莲园

睡莲园园区面积约0.5公顷,水边还种有枫杨、垂柳、馒头柳、睡莲。夜晚在此,可吟《荷塘月色》。此外还有蔷薇园、牡丹园、玫瑰月季园、金缕梅园、百合园、竹园等,也各领风骚。

6、木兰园

木兰园里面种植了二乔玉兰、望春玉兰、鹅掌楸、深山含笑等15种植物,这个园区主要以赏玉兰春景为主,每逢初春,木兰绽相开放,以其树形优美,花大典雅,艳丽芬芳,成为初春的特有景色。

-郑州植物园

笑谈天地古今 苦究字词句篇 养心莫如寡欲 温故乃能知新

室有山林乐 人同天地春 志同感情好 道合幸福多

云锦天女织 霓裳巧妇裁 善于正衣冠 岂止施粉袋

新妆花帕首 巧样锦缠头 若知天下事 须读古今书

鱼水千年合 芝兰百事荣 刚强是本心 柔软以立身

图书聚所好 竹柏得其真 秋菊开三径 琴书卒一堂

城阙夜千重 天秋月又满 泉声烟危石 月色冷青松

琴书多古意 水石澹幽居 春燕衔春泥 新婚树新风

雨过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品德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方眼观史诗 倾心拜墨皇 桅绾结同心 莲开并蒂花 ?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博学生才子 盛世造英雄

金银不为贵 知识价更高 学海凭游渡 书山任登攀

绿竹恩爱意 柳花新人情 着书惊日短 舞墨伴星稀

逢人觅诗句 留客听清泉 虎啸千山动 龙吟四海惊

看山晴入画 爱竹月当楼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鸟鸣雨后竹 书枕春前梅 秀句满江国 芳声腾海隅

推窗观天地 挥毫凌云烟 湖光与天远 山色上楼多

来看绝妙画 共赏无声诗 窗开千里月 砚洗一溪云

海霞生旭日 山翠染晴空 扶风云于翰墨 罗象纬在心中

言必信行必果 视思明听思聪 演唱古今事 讴歌盛世情

英雄儿女事 丝竹管弦声 清歌凝白雪 妙舞散红霞

图书聚所好 竹柏得其真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

弦中参妙理 曲里寄幽情 清游向天目 幽抱托风怀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高枕随水流 轻帆任远飞

面山如对画 玩水爱临池 一山云作伴 千里月相随

书林含馥郁 艺海贮英华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横琴弹流水 倚槛听鸣泉

寻山如访友 远游如致身 书镜照千古 笔花四时开

清风独爱我 修竹偏呼君 竹深留客处 荷静纳凉时

种花篱密护 接竹水遥分 若知天下事 须读古今书

摇竹一身雨 摘花满手香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明月双溪水 轻波一钓船 水静鱼吹浪 花繁鸟狎人

明月一池水 清风万卷书 水影侵棋局 荷香入酒杯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书中乾坤大 笔人天地宽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云让木桨拨碎 舟在月旁穿行

杯中倾竹叶 人面笑桃花 酒中堪累月 身外即浮云

秋菊开三径 琴书萃一堂 梅花香锦砌 旭日漾金樽

酒熟菊还芳 花飘盏亦香 酣饮在云际 笑语落人间

酒醉琴为枕 诗狂石作筏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酒渴思吞海 诗狂欲上天 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独酌文君酒 新吹弄玉箫 日和春暖花开 云开风顺水流

笔架砚池辞海 诗花墨雨书林 荷花吹香气 松月生夜凉

适意琴三弄 抒怀酒一杯 捧杯消倦意 把酒长精神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扬子江心水 黄山顶上茶

兰香盈素室 岳色染书窗 松花飘鼎泛 兰气入瓯轻

玉盏茶生液 金瓯雪泛花 素瓷 静液 芳气满闲轩

竹风留客饮 松月伴宾茶 琴书多古意 水石澹幽居

煮沸三江水 共饮五岳茶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演唱古今事 讴歌盛世情

松花飘鼎泛 兰气入瓯轻 一亭俯流水 万水引清风

舞台生异彩 艺苑溢芬芳 虎啸惊百鸟 瀑飞震万方

青山拥旭日 碧水泛春潮 雨过芳草润 春到杏花香

草色和云暖 梅花带月寒 笛奏梅花月 莺歌杨柳风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常明 蝉鸣哀暮夏 莺转怨残春

水田飞白鹭 夏水啭黄鹂 落日波中没 秋风天外闻

谱翻新乐调 唱出大风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白露收残阳 清风散晚霞 秋河曙耿耿 寒渚夜苍苍

清风凝白雪 妙舞散红霞 秋水青铜镜 春山碧玉簪

山静松声远 秋风泉气香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夕阳千岭秀 春水一江明 孤烟寒色树 白云夕阳山

万谷一泉唱 千山百鸟欢 明月临歌扇 新花艳舞衣

竹敲残月落 鸡唱晓云生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悬崖伏虎啸 茅庐卧龙吟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梧雨风苞润 松劲鹤韵高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幽水通沧海 剑石柱碧空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水击海门石 云横天际山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暗水流花径 清风满竹林

幽情叙乃畅 乐事和而同 海霞生旭日 山翠染晴空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云来鹤自舞 花好鸟能歌

流泉依石转 远树接天青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风声在高树 月色荡中流 疏星浮竹影 皓月上树梢

浮香绕曲岸 圆影复华池 雨晴千峰碧 云起万松恒

白沙留月色 绿竹助秋声 风起花如雪 月升光似银

洁怜根是玉 清到叶俱香 水映临桥树 风出夹路花

林塘多秀色 山水有清音 花香粉蝶醉 水澈鲤鱼飞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溪流清风拂面 月落繁星满天

波光先得月 山秀自生云 真气森喷薄 神功接混茫

折茎聊可佩 入室自成芳 柳占三春色 荷香四座风

江流横万里 天柱插三峰 撑天凌日月 插地震山河

春在江山上 人如画图中 仙冠裁样巧 彩笔费功深

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杀钟 绿艳闲且静 红衣浅复深

峭壁千重立 藤萝百道开 魏紫吴国色 姚黄染天香

声驱千骑疾 气势卷山来 云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辽海吞边月 秋色一天青 间洒阶前草 轻随箔外风

丛丛菊蕊堆黄 树树枫杨挂垂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声驱千骑疾 气势卷山来

数点空阶下 疑神细雨中 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云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心窥天窍入 神枕海门听

野润烟光淡 沙暄日色曛 踏翻阶下月 揉碎树头霜

江碧鸡愈白 山青花跃燃 流泉依石转 远树接天青

悬崖标独操 绝壁抱孤芳 月涌长江白 云边大海青

春晚绿野秀 岩高白云流 江汉龙蛇卧 楼台云鹤归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素艳雪凝树 清香风满枝

山水含芳意 风云入壮图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广泽生明月 苍山夹乱流 冷香残雪外 幽谱古梅边

美花多映竹 乔木自成林 竹因虚爱益 梅以静延年

梅花吐新意 松风含古姿 松性淡愈古 鹤情高不群

桂树生南海 芳乍隔远山 凤立丹山鸣日 龙潜沧海听雪

群峰之上

自然写作十家诗选

主编:李少君 北乔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2年1月

"贴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是诗人的永恒追求。

本书以“自然”为主题,汇集了当代以自然诗歌创作为代表的沈苇、胡弦、李元胜、李少君、陈先发、阿信、剑男、林莉、北乔、冯娜等10位名家诗人的优秀作品。每位诗人20首诗及一篇5000字左右的创作谈。

这些诗歌既是自然写作的精品,也是当代诗坛的佳作。读之咏之沉浸之,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感受到静观万物的心境之美、物我相宜的意蕴之美、生机勃发的自然之美。

诗人的创作谈,从诗的内外部展开与世界与自然的对话,或透露写作的心境,或提供阅读的路径,更有对自然写作极具个性又有深度的思考。

现从此书中摘录每位诗人的一首诗和创作谈要点,与大家分享。

沈苇:沙漠的丰收

雨水落进了沙漠

阳光落进了沙漠

大雪落进了沙漠,一年尽了

春夏秋冬,时间的四只鞋子

穿旧了,落进了沙漠

飞鸟落进了沙漠

云朵落进了沙漠

空酒杯落进了沙漠,盛宴散了

一本天书,被众神读完了

散开,落进了沙漠

是寂静落进了寂静,发出一点

轻微的响声,像大地最后的叹息

创作谈

自然写作与植物诗(摘录)

道法自然,言出法随,词即是道,这是自然诗、植物诗的一个法则,也应该是今天大自然文学存在的基石。凝视产生“物哀”和物心合一。当我们观察一种植物时,这种植物也在观看我们,这是主客交融、物我两忘的时刻。在某个忘乎所以的瞬间,通过显在的形态,经由隐喻和象征,我们是可以与植物隐在的神性和神秘性相通的。

沈苇,浙江湖州人,曾在新疆生活工作30年,现居杭州。著有诗集《沈苇诗选》、散文集《新疆词典》等20多部。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

胡弦:仙居观竹

雨滴已无踪迹,乱石横空。

晨雾中,有人能看见满山人影,我看见的

却是大大小小的竹子在走动。

据说此地宜仙人居,但劈竹时听见的

分明是人的惨叫声。

竹根里的脸,没有刀子取不出;

竹凳吱嘎作响,你体内又出现了新的裂缝。

——惟此竹筏,能把空心扎成一排,

产生的浮力有顺从之美。

闹市间,算命的瞎子摇动签筒,一根根

竹条攒动,是天下人的命在发出回声。

创作谈

随笔五则(摘录)

自然,既陈旧,又有生生不已的新鲜,但只有在被注视时,它才是当下的,才会呈现其岌岌可危的属性,并构成情感中那令人瞩目的内在景观。自然,会把自己安置在无数时间中,它表面的属性和深存内部的激越,构成了强大张力。写作者要在这张力中生存,并以此摸索自己内心的未知领域。

胡弦,现居南京,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沙漏》《空楼梯》《石雕与蝴蝶》(中英文双语),散文集《菜蔬小语》《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诗刊》《星星》《十月》《作品》等杂志年度诗歌奖,以及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腾讯书院文学奖、柔刚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李元胜:蜀葵

一个夏天的奇思妙想结束了

蜀葵带着枯萎的美,像停止上升的梯子——

啊,那花朵般的攀登者的脚印

现在,我们正处在残破、转折的时刻

一切就像被大雨淋坏的名画

黑色种子落到我的手心

留给未来的陌生的自己、全新的梯子

以及包含死亡的神秘方程式

夏天里,很多行星也在这样枯萎

而我们身后,宇宙仍将运行

带着无穷多的神秘方程式

创作谈

旷野的诗意(摘录)

在我看来,自然不仅仅是指地球上的海洋和荒野,还包括我们的天空,天空上的星月、银河……以及,整个宇宙。这无比浩大的自然中,有宇宙自身的大小法则,有古人所说的道,有无穷多个可能是互相嵌套在一起的世界。在宏大的宇宙法则中,人类漫长而灿烂的文明不过是微小的斑点。我们的写作背景,还只能是我们的城市和历史吗?这无限的自然,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成为永远悬挂在我们思考和写作中的背景。成为我们写作时背靠的永恒天梯。

李元胜,男,诗人、博物旅行家。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少君:热带雨林

雨幕一拉,就有了热带雨林的气息

细枝绿叶也舒展开来,显得浓郁茂盛

雨水不停地滴下,一条小径通向密林

再加上氤氲的气象,朦胧且深不可测

没有雨,如何能称之为热带雨林呢

在没有雨的季节,整个林子疲软无力

鸟鸣也显得零散,无法唤醒内心的记忆

雨点,是最深刻的一种寂静的怀乡方式

创作谈

诗歌情境的现代方式(摘录)

情境,有情才有境。情景交融,情和景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情境,就是情感的镜像或者说框架,个人化的,瞬间偶然的,情感在此停留、沉淀,进而上升为美。情境是一个情感的小天地。细节、偶然、场景因情感,才有意义,并建立意义。

情因有境得以保存长久,境因有情而被记忆,具有了生命,有了回味。

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但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涵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在此境中,心与天地合一,生命与宇宙融为一体,故能心安。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十六部,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诗刊》主编。

陈先发:丹青见

桤木,白松,榆树和水杉,高于接骨木,紫荆

铁皮桂和香樟。湖水被秋天挽着向上,针叶林高于

阔叶林,野杜仲高于乱蓬蓬的剑麻。如果

湖水暗涨,柞木将高于紫檀。鸟鸣,一声接一声地

溶化着。蛇的舌头如受电击,她从锁眼中窥见的桦树

高于从旋转着的玻璃中,窥见的桦树。

死人眼中的桦树,高于生者眼中的桦树。

制成棺木的桦树,高于制成提琴的桦树。

创作谈

黑池坝笔记(摘录)

世界的丰富性在于,它既是我的世界,也是猫眼中的世界。

既是柳枝能以其拂动而触摸的世界,也是鱼儿在永不为我们所知之处以游动而穿越的世界。既是一个词能独立感知的世界,也是我们以挖掘这个词来试图阐释的世界。既是一座在镜中反光的世界,也是一个回声中恍惚的世界。

既是一个作为破洞的世界,也是一个作为补丁的世界。这些种类的世界,既不能相互沟通,也不能彼此等量,所以,它才是源泉。

陈先发,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安徽省文联主席。主要著作有诗集《写碑之心》、《九章》、《裂隙与巨眼》、《陈先发诗选》长篇小说《拉魂腔》、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等二十余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诗歌奖、中国桂冠诗歌奖、诗刊年度奖暨陈子昂诗歌奖等数十种。2015年与北岛等十诗人一起获得中华书局等单位联合评选的“百年新诗贡献奖”。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传播。

阿信:独享高原

点燃烛光,静听窗外细致的雨水。

今夜的马,今夜的峭石,今夜消隐的星辰

让我独享一份冷峭的幽寂。

让我独享高原,以及诗歌中

无限寂寥的黑色毡房。

我于这样的静寂中每每返顾自身。

我对自己的怜悯和珍爱使我自己无法忍受。

我把自己弄得又悲又苦又绝望又高傲。

我常常这样:听着高原的雨水,默坐至天明。

创作谈

盐巴也许产自遥远的自贡(摘录)

我坦然接受了自然对我的剥夺,也安然接受了自然对我的赐予。我深感自己的局限,也深感存在的“让与”。我看见和说出我的心灵感知到的,而对更广大的未知领域保持缄默。因为我常常感受到事物背后造化的力量。因此我心庄重,我对世间的一切存在充满虔敬。我的写作首先是面向自己内心的,我在诗歌中首先要安妥自己的灵魂。在漫长、滞缓和寂静的高原岁月里,陪伴我的是人类古老的诗歌精神,和那些伟大的诗篇。

阿信,1964年生,甘肃临洮人,长期在甘南藏聚焦区工作、生活。著有《阿信的诗》《草地诗篇》《那些年,在桑多河边》《惊喜记》等多部诗集。曾获徐志摩诗歌奖、西部文学奖、昌耀诗歌奖、《诗刊》陈子昂年度诗人奖等。

剑男:山腰上的老屋

一座老屋前长着乌桕、白继、油桐

枸骨身上有刺,和丛生的木槿

被种在菜园的旁边,枫杨树长在左侧

一半的枝丫遮住半边厢房,但是独木

在乡村,不成形的叫杂木,壮直的叫木材

因此乌桕、白继和油桐共生一处

枸骨和木槿被密密麻麻种成一道栅栏

只有枫杨被宠爱,独占半边空地

这样朴素的、不自觉的布局和时代的

价值观何其相似,但我惊异于它和

山坡形成的这座老屋的虚空和冲淡

一角灰瓦的屋檐在高大的枫杨掩映下

挑出山腰,落寞、苍凉,有颓废之美

惊异于门前的野花开得冷艳、荒芜

那紧闭的柴扉似乎就要被一首诗歌叩开

创作谈

诗歌中的自然书写与人的尺度(摘录)

有人说关注自然生态是我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我想他们说的是我诗歌中对自然,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及栖息其间的一切生命的关注。但对我来说,我觉得我的这种关注是一种大环境使然。因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的不断恶化在乡村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加上我本来出生在乡村,而且一直和故乡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来往,所以对乡村过去美好生态的怀念和对今日乡村生态遭到破坏的惋惜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我的写作中。——也就是说我的这种关注是自发的,不是自觉的,是一种无意的关注。我只是希望通过对故乡自然生态的描绘来指认一座村庄以及生存于其间的我的乡亲们的命运。

剑男,原名卢雄飞,湖北通城人。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作家》等发表有诗歌、小说、散文及评论,有诗歌获奖、入选各种选集和中学语文实验教材,著有《激愤人生》《散页与断章》《星空和青瓦》《剑男诗选》等。现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

林莉:一只白蝴蝶停在豌豆花上

一只白蝴蝶停在豌豆花上

简单。快乐。村庄里显而易见的自然事物啊

我,一定是深爱过这样的场景

颤动的羽翼含苞的藤蔓

那阵扑面的气息

细小的窸窣的,胸口酥麻的温热

——透明的花蕾举起轻快之翅

四月还是五月?

在乡间,我疼着的泥地上

必定有豌豆花的浅蓝溢出田垄

也必定有白蝴蝶破茧而来

停顿,翻飞,稍纵即逝

我怎能一次次地想起

——难道春天来得太快?而冬天过于漫长。

创作谈

自然之境(摘录)

从田园山川、农夫野趣等平凡的日常中提炼诗意,看见那些低头生活在大地上的人摆脱困苦、艰辛的命运。我写过不止一首以《山居》为题的诗。它的起源在王维的《山居秋暝》、,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字字皆在生成静待茶中落花、心里长草的轻松和自由中。我愿意我的诗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纯粹世界。温暖存世,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趋向澄明之境。它们是泥土、草木、河流,人心人性的本身。

林莉,诗文见《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天涯》、《花城》、《读者》、《山花》、《作品》等报刊杂志,入选各年度选本。出版诗集《在尘埃之上》(21世纪文学之星2010卷)、《孤独在唱歌》等。获2010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2014江西年度诗人奖、红高梁诗歌奖、扬子江诗学奖等,曾参加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

北乔:麦积山

需要多少麦子

才能堆起这座坚硬的山

走在人间的粮食

仁慈中也有沧桑的情怀

登上高处,俯瞰众生

佛国,与大地只有一个麦垛的距离

一尊尊佛,各异的表情里都有

意味深长的沉默

迎风而立,任时光流转

这些麦子讲述另一种永恒

一切正在进行,包括开始与结束

漫长而孤独的守护

暗红的砂砾,记下了一切

炊烟与白云一起走向天空深处

生命在宁静中端坐

创作谈

一切皆为自然(摘录)

我对中国文化中的意境、象征、意象、留白等感兴趣,因而,我的诗,总希望运用或凝聚某种因物而生的意味。我觉得,这是诗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偏爱画面感以及某些意味。物,是万物。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是我们享用不尽的。人,只是万物中普通的个体。人的生存和生命,又总陷于巨大的困境之中,无时无刻都面临无从挣脱的巨大压力。

诗,当是自然之物。

北乔, 江苏东台人,诗人、评论家、作家。出版诗集《临潭的潭》、文学评论专著《诗山》《刘庆邦的女儿国》《贴着地面的飞翔》《约会小说》、长篇小说《新兵》《当兵》、小说集《天要下雨》和散文集《营区词语》等14部。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作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海燕诗歌奖、刘章诗歌奖、乌金文学奖、三毛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冯娜:寻鹤

牛羊藏在草原的阴影中

巴音布鲁克 我遇见一个养鹤的人

他有长喙一般的脖颈

断翅一般的腔调

鹤群掏空落在水面的九个太阳

他让我觉得草原应该另有模样

黄昏轻易纵容了辽阔

我等待着鹤群从他的袍袖中飞起

我祈愿天空落下另一个我

她有狭窄的脸庞 瘦细的脚踝

与养鹤人相爱 厌弃 痴缠

四野茫茫 她有一百零八种躲藏的途径

养鹤人只需一种寻找的方法:

在巴音布鲁克

被他抚摸过的鹤 都必将在夜里归巢

创作谈

劳作(摘录)

当我从夜晚的航班穿越浓重的黑暗俯瞰地表,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城市灯火明灭,一如银河映照、星座相拱。我长久地感动于这一个个被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也感动于自己见证过这样的自然与人迹。我也曾认为,“我并不比一只蜜蜂或一只蚂蚁更爱这个世界/我的劳作像一棵偏狭的桉树”。然而,在长年累月的劳作中,我比从前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也更珍视人类对这个世界那些有限又宝贵的投入。我想,这也是诗歌对我的教育。

冯娜,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特聘导师。著有《无数灯火选中的夜》《寻鹤》《唯有梅花似故人——宋词植物记》等诗文集多部。作品被译为英语、俄语、韩语、日语等多国文字译介海外。参加第29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12届驻校诗人。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华文青年诗人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群峰之上

自然写作十家诗选

主编:李少君 北乔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2年1月

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自然是园林需要着重表现的一方面,各民族的园林艺术都竭力表现出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和谐,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是中西方园林共同的特点。然而,各民族对自然美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的观点认为,美需要通过人类的创造力来实现,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于艺术家的创新手段,自然才能够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因此整形灌木、造型树木以及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在西方园林中出现的较多。中国传统的自然美是模仿原始状态下的大自然,追求秀美的山川河泽的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及配置得体,可收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使景点变得更为完美。

园林建筑如果没有园林与风景,就谈不上园林建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所表现的情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概括,《园冶》在园说、相地、借景诸篇中所强调的都涉及艺术意境的创造。譬如在园说中有轩楹高爽、窗户虚零,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就是关于艺术意境的描写。计成在自序中曾说……合乔木参差山腰,盘根嵌石,宛如画意也是一例。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诗情画意等对园林意境的描绘,都说明了园林建筑确实不同于一般建筑,如同凝聚了诗和画,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再有园林建筑强调的是有法而无定式,即不为任何清规戒律所勒绊,四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可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园林建筑的这种特点更易于与自然之间互相穿插,交融地进行布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助于结合地形地貌的特征,因山就势地进行布置,以取得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花木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还可作为构景的主题,借花木而间接地抒发某种情感和意趣。

中国山水画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神似,追求气质俱盛,而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就是运用神似的画理,结合植物的内涵来塑造园林景观。以苏州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创了画中有诗,诗画相融的画风,对造园、植物配置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园景融进了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由于植物配置的这种特点,使得园林建筑更加融于自然环境之中。

突出园林建筑主题

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求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为了体现闻莺的主题,在闻莺馆的四周,种有多层次的,与假山结合的乔灌木,如南天竹、山茶、玉兰、鸡爪槭、香樟、垂柳等,使闻莺馆隐蔽于树丛之中,建筑色彩比较深暗,加强了密林隐蔽的感觉,周围还种有许多瑞香、腊梅、桂花等香花植物,增加了鸟语花香的意趣。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为一路亭,位于三岔路口,三面环水,一面邻山。在植物配置方面,基本上选用较高大的乔木,如垂柳、榔榆等,其中以垂柳为主,灌木以迎春为主,四周皆荷,每当仲夏季节,柳荫路密,荷风拂面,清香四溢,体现荷风四面之意。还有岳庙的精忠报国影壁下的杜鹃花,是借杜鹃啼血之意,以杜鹃花鲜红浓郁的色彩,表达后人对忠魂的景仰与哀思。大观园内的萧湘馆植物配置,就是根据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大量种植竹子,翠竹萧萧,小溪弯弯,以表示林黛玉的清高与纯情,而梨花飘落总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符合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个性。这种因植物取名的好处,在于使植物与建筑情景交融,使游人有探花赏悠之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是融汇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手段,在建筑空间与山水空间普遍种植花草树木,从而把整个园林景象统一在花红柳绿的植物空间当中。植物独特的形态和质感,能够使建筑物突出的体量与生硬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满山翠柏将山顶的白塔烘托得更加鲜明,白塔在郁郁葱葱的植物背景中更加融合,更显魅力。苏州留园揖峰轩前探入六角洞窗里的竹枝,沧浪亭漏窗前的红枫,门前的芭蕉都很生动地表现着自然空间流动在建筑空间之中。

建筑物的艺术构图

建筑物的线条一般都生硬平直,而植物的美丽色彩及柔和多变的线条可遮挡或缓和这种不足之处。植物配置得当,可使建筑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常见的园洞门旁多种植一丛竹或一株梅花,树枝微倾向洞门,以直线条划破圆线条形成对比,竹影婆娑,映于白粉墙上,更增添了圆洞的美。拙政园的远香堂,从对岸的雪香云蔚亭南望,五株广玉兰为远香堂的背景,西边的梧桐树,东边的糙叶树,北边的榔榆等都使这个大型的建筑物轮廓更为丰富。杭州西湖闻莺馆处于面宽达130米的大草坪东侧,是以馆、亭、廊组成一组建筑,成为草坪的主体。两旁有高大的垂柳、枫杨、枫香,中间以常绿的桂花为主,一株垂柳突出其中,常绿与落叶相间,构成有起伏的轮廓线,克服了由于闻莺馆屋顶过大,头重脚轻的感觉。此外,在馆前平台外种植了一片低矮的常绿海桐作为前景,使构图匀称、丰富,好像是白色平台的一层厚实的绿色基础,克服了建筑物比例的缺陷。广州某茶座庭园中,在椭圆形的门框左侧前配上一丛棕竹,小巧的姿态和叶裂片的线条打破了门框机械的线条;门框后的右侧植上一丛粉单竹与之相呼应,起到了均衡的效果。

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

建筑物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植物则是最具变化的物质要素,陆游曾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这表明各种花木的生长、盛开或凋谢因时令的变化而更迭。植物的季相变化,春花秋实,盛衰荣枯,使园景呈现出生机盎然,变化丰富的景象,使园林建筑环境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季相变化。园林中的白粉墙、小青瓦、棕褐色木结构的建筑,适于反衬植物的苍、翠、青、碧诸般绿色以及其中偶尔点染的姹紫嫣红。如狮子林,燕誉堂南庭,剑石挺拔,枝叶柔曼,衬以粉墙,在不同季节都有着丰富的景象。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特点,适当配置于建筑周围,使固定不变的建筑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

意境和生命力

植物配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区域栽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某种植物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可增加园景的丰富性,避免平淡、雷同。如无锡惠山寺旁的听松亭,就是以风掠松林发出的涛声为主题,创造出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荫的意境;苏州留园中的闻木樨香轩亭,周围遍植桂花,开花时节,异香扑鼻,令人神骨俱清,意境十分幽雅;广东惠州西湖湖畔的红棉亭,建于红棉丛中,艳溢朝阳,故有云水空蒙草树研,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红棉的赞誉;个园的宜雨轩前,花坛上栽植了大量的桂花,此处为春景,有人认为应植竹或春季花木,却为何配置百年老桂。宜雨轩为主人迎宾之所,桂花之桂谐音为贵,意在欢迎贵人来园,表达了主人的好客之情,中秋佳节贵宾驾临之际,桂花飘香,对月饮酒赏桂,别有一番情趣;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的小庭园中,一丛翠竹,数块湖石,以沿阶草镶边,使一处角隅充满画意,修竹有节,体现了主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高寓意;而海棠果及垂丝海棠则是海棠春坞的主题,以欣赏海棠报春的景色;嘉实亭四周遍植枇杷,亭柱上的对联为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充满诗情画意,主人在初夏可以品尝甘美可口、橙黄的鲜果,常绿的枇杷树,使嘉实亭即使在隆冬季节依然生意盎然。此外,还有香雪云蔚亭,以梅造景,是赏梅胜境,且因梅有玉琢青枝蕊缀金,仙肌不怕苦寒侵之迎霜傲雪的品性,故而隐喻建亭构景所追求的是一种心性高洁,孤傲清逸的境界。还有狮子林的问梅阁、修竹阁等都是因植物而造景得名。从上面的实例中不难看出园林建筑四周花木的配置,在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空间层次与景深

由植物的干、枝、叶交织成的网络稠密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这种界面与由园林建筑墙垣所形成的界面相比,虽然不甚明确,但植物形成的这种稀疏屏障与建筑的屏障相互配合,必然能形成有围又有透的庭院空间。如扬州片石山房,园中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之美。

枝繁叶茂的林木可用来补偿园林建筑高度不足而造成的空间感不强的缺陷,例如园林建筑围合的空间,如果面积过大,高度又有限,则可能出现空间感不强的缺点。面对这种情况,以广种密植的乔木可以在园林建筑之上再形成一段较稀疏的界面,从而加强空间围合感。例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以游廊连接建筑而形成的界面尽管绕湖一周而闭和的环形,但由于湖面大而建筑高度有限,空间感仍嫌不足。幸好建筑物外侧的乔木既高大又浓密,从而补偿了建筑高度的不足,有效地加强了庭院的空间感。

在园林中,透过建筑的门窗洞口去看某一景物时,感觉含蓄深远。其实透过园林植物所形成的枝叶扶疏的网络去看某一景物时,其作用也是一样的,实际距离不变,但感觉上更显深远。

园林建筑融合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特点,它除了满足游人遮荫避雨,驻足休息等方面的要求外,还总是与山池,花木密切组成风景画面,有时还起着园林景象构图中心的作用。而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造景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植物与园林建筑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植物造型

园林植物造型是利用园林技术人员独具匠心的构思、巧妙的技艺,采用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搭架造型,创造出美妙的艺术形象。它包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艺术精华,融园艺学、文学、美学、雕塑、建筑学等艺术于一体,体现并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及崇尚自然的追求。

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得以调整、舒缓。因此,国家对园林绿化标准规定:“城市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提倡植物造型,要求造型植物、攀缘植物和绿篱,保持造型美观。绿地中的造型花篮、动物形态、彩色组字等,保持完整,绚丽鲜明。”改革开放以来,亦有不少的精美作品涌现。如河南淮阳的太昊陵植物造型园、开封龙亭公园、郑州紫荆山公园的植物造型园等。

梅花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临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9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