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效益,而效益是由收入和成本之差决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商品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供过于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行业生产规模迅速大也推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为了占领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生产出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取得最大化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降费用。、控制企业运行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1控制企业运行成本的内因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运行的目标就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然而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现如今,市场业绩较好的企业,反而对成本的认识观念较淡薄,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只重视企业收入和效益上。一方面,由于成本管理措施不恰当,使得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失去平衡,企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最后使得产品销售量减少,使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做出经营决策前,没有对市场进行调查,只凭借企业的生产能力,企图通过增加产品数量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产品数量过多出现积压的现象时,通过赊销和降价的方法进行促销,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成本。所以,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控制成本费用消耗,减少浪费成本的现象。由此看来,控制企业运行成本的内因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从根本上控制企业的运行成本。
2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外因
目前,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想在市场立足,并且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保证较高的获利能力,成本控制问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企业生产产品的综合成本较低,使得企业通过和市场上同质量但是价格较低来销售产品,保证利润增大或者不变,那么企业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中就会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加上激烈的竞争环境,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必须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时这也是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
成本效益原则是用来评估金融利润的原则,即只有在效益大于成本时,企业才会进行某项决策。比如说某项生产活动的成本超过收益,说明该项生产是亏损的;而另一项生产活动效益超过成本,那么说明该生产决策是正确的。
成本效益原则告诉我们,在任何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当投入的成本大于效益时,那么此项决策是否不合理或不应该发生。
当成本是小于效益的,那么则应该发生。成本效益的观念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并不是一味的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其根本的目前是让企业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所谓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将投资中可能发生的成本与效益归纳起来:利用数量分析方法来计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从而判断该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成本效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减。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情都存在成本效益。成本大致可划分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问题;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成本。效益也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
1、净现值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将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成本现值和效益现值,如果效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后的差额大于零,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2、现值指数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计算所有的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3、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未来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现值之差为零的贴现率,如果这一内含贴现率比要求的贴现率为高,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
从设计的角度看,成本效益原则通常用来评估同新的特征与组成部分相关的金融利润。成本效益原则还可用于从用户的角度确定设计质量。如果与设计互相影响的成本超过效益,说明设计很糟;如果效益超过成本,说明设计很好。例如,走一段路去博物馆看展览构成成本,展览趣味的大小构成效益。这样,如果趣味超过走路的成本,说明展览的设计不错。
每个设计方面的质量都可以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了解某个信息的主要内容要点,读到何种程度就算过多设置录像机的时间日期.几个步骤才算过多下载网页时可接受的最大时间为10秒钟。但是,下载时间的可接受性是下载页面提供的效益功能之一。高效益的页面不只是能够补偿超过10秒时间的下载成本。相反,低成本的页面不能补偿任何长度的下载时间成本。减少互动的成本确实能提高设计的质量,但是如果仅仅在成本范围内搞设计而不考虑互动效益,那就完全失去设计的目的一一提供效益。
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去推测系统的哪些方面可看作成本,哪些方面可看作效益。例如,激发设计者的新设计特点或组成部分常常不会被与设计产生互动的人使用,甚至注意。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特点和组成部分通过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提高设计的互动成本。为避免这种情况,观察真实的目的环境中同该设计或类似设计互动的人们。在设计的形成期间,如果不能做自然观察,焦点群体座谈会和可用性测试在评估成本效益方面很有价值。
设计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做设计决定时,不要只根据成本参数,而不充分考虑从互动中实现的效益。通过仔细观察、焦点群体座谈会和可用性测试核实目标人口成本效益的直觉。 成本效益原则的理解是指当企业采用一项内部控制时,必须保证实施此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必须小于其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
就一般来看内部控制越多,其效果就越明显。但是如果不切实际的过多的采用了内部控制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比如一家小企业规模不大,你如果要求他有好几个会计的话,就显得不切实际了。所增加的效益还没你发的工资多。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从事某项活动
从二个角度来看:1从政府公共权力看成本与收益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亲自经营企业,就会找人代理,这时委托人购买的是代理人的服务与管理才能,但由于代理人具体管理着企业,掌握着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条件凭借这个优势来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由此造成委托人的损失。理想设计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代理成本”。为了更好地追求与维护自身利益,就必须考虑如何激励、制约代理人问题,从而尽量降低因经营者追求私利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为什么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引发思考政府公共权力效益这一主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考察历史,我们会知道,早期的政府,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几乎都被作为王权或神权的载体,他们的行为就是在贯彻上苍或皇帝的意旨,根本不可能有今天意义上的成本的概念。正如中国古代的情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山川江河,花虫草木,无一不是国王的私有财产,因而以国王为代表的王宫的所有的花费,似乎都是其“自家”的东西,根本无须考虑成本问题。讨论政府成本问题发端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为了能够按照资产阶级的意志来论证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一些思想家开始从政府起源的角度来阐述政府存在的依据和目的。但只有到了市场经济时期,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和研究政府成本与收益问题,因而也才出现政府成本与收益的相关思想和理论。成本主要是指为了获得某种收益而必须为之付出的代价。毫无疑问,为建立政府人们是要付出成本的,用洛克的话说,“人们在参加社会时放弃他们在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执行权,而把它们交给社会,由立法机关按社会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处理”,“只是出于个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他的自由和财产和动机。”很显然,这里已经包含了某种政府成本的意识。据湛江海洋大学周镇宏、何翔舟两位教授的观点:政府成本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成本。他们把政府成本分成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认为:“所谓政府成本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所有社会成员为了政府的存在而为之付出的权力或精神的损失;二是所有社会成员为政府的生存及其正常的活动而必须为之付出的钱财。”他认为政府的成本由政府的消费构成,政府的消费包括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精神的角度看,政府的建立、运作需要政府内部的公务人员、需要全社会成员为之付出经济(物质)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成本,没有这些成本支持,政府将无法运行。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理性原则。“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干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是为了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众福利。”人们之所以要投入一定的物质或钱财,是因为希望通过这样的投入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质和钱财。
不想得到收益的投入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不想得到收益的投入也就无所谓投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成本问题。社会对政府花费了成本,其根本目的也正是在于从政府那里得到比这个成本更高的收益或者说效益。相对于企业效益来说,政府的成本与效益关系复杂得多,政府的效益是一个综合指标,比较难于评价。而且“政府的产出是正效益还是负效益,有时候难以判定。任何一个政府从其本意来说,它都是希望做能对社会带来益处的事情,不管是现在就带来益处还是今后带来益处。”“从本质上讲,政府行使职能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有收益亦有成本,只有当其收益超过成本时,才是经济合理的。所以,政府在考虑是否履行某项职能时,首先要做成本一收益分析,这是所有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准则。”政府公共权力效益的提高意味着人们投入成本的增值,高效益的政府公共权力效益也意味着其成本的降低。高效益的政府公共权力必然带来包括公众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税赋的减轻、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国家的和平与昌盛等综合效益,因此,作为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需要而且必须倡导建立“企业家政府”,要用企业的价值理论来看待政府的经营问题,要讲政府公共权力效益,要用效益的观点来对待政府和公共事业的管理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要把政府公共权力成本与收益作为本书研究的理论依据的原因所在。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关于权数的三种选择:账面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目标价值权数。账面价值权数:可反映过去的权数,由于资本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差别较大,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差距,从而贻误筹资决策。市场价值权数:可反映现在的权数,计算结果反映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债券、股票以市场价格确定权数,也可选用平均价格确定权数。
目标价值权数:可反映未来的权数,按债券、股票的目标市场价值确定权数,能体现期望的资本结构,据此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更适用于企业筹措新资金。经营风险是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产品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投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负债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就小。企业经营风险总是存在的,而财务风险只是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负债经营时,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总是不变。利润越多,每一元利润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使投资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