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这本书的2011年第14或15期的目录!谢谢!最好还有文章!!好的可以加分!

《读者》这本书的2011年第14或15期的目录!谢谢!最好还有文章!!好的可以加分!,第1张

  楼主,目前最新一期的《读者》是2011年第14期,所以只能给你提供第14期的目录了,第15期将于2011年7月14日上市,敬请期待!

  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请登录:http://www85niannet/archives/12510html 您就可以在线阅读最新的《读者》的文章了

  《读者》杂志在线阅读2011年第14期七月下总499期—目录

   文章名 作者 荐稿人

  文  苑      

  卷 首 语 奇迹在坚持中 曹卫华 贾之摘自《每日新报》2010年11月19日

  文  苑 人行羊迹 凸凹 原创

  诗三首 宗白华 狄金森 戴望舒 碧霄阁主摘

   定西笔记(节选) 贾平凹 肖云摘自《人民文学》2011年第5期

   母亲的神灵 摩罗 青豆摘自东方出版社《我的村,我的山》一书

   雪夜柴屋 简媜 小聂摘自万卷出版公司《空灵》一书

  原创精品 沙漠里的水手 姜钦峰 原创

  书林一叶 乐趣,是幸福的真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周吉摘自中信出版社《幸福的真意》一书

  人  物      

  人  物 沧波共白头 灰娃 任光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我额头青枝绿叶——灰娃自述》一书

   霍金的大学时代 迈克尔·怀特 约翰·格里宾 快乐无限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斯蒂芬·霍金传》一书

  名人轶事 前程有限 李浅予 丹青摘自新浪网李浅予的博客

  社  会      

  杂谈随感 同学聚会守则 刘平 司志政摘自《世界博览》2011年第9期

   空当是很重要的 蔡康永 冯松摘自沈阳出版社《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一书

   教育的偏见 李文炳 李鸣摘自《滇池》2011年第5期

   别让同情打扰他人生活 武宁远 陈辛摘自《新闻晚报》2011年4月28日

   傻子和骗子 鲍尔吉·原野 史江摘自《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30日

   有空**和篮板球** 王文华 极品咖啡摘自《女友·家园》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王琰 朱橙丽 余县华 星辰摘自《解放日报》2011年5月6日

  话 题 添加剂时代的谨慎生活 李伟 苏海涛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19期

  人  生      

  人 世 间 不能被遗忘的爱 梅寒 岸芷汀摘自《37°女人》2011年第5期

   触动人心的3分钟 不良生 高明摘自《女友·国际版LOOK》2011年第6期

   我佛在网 张鸣跃 百合花摘自《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12期

  两代之间 妈妈,稻子熟了 袁隆平 桓学然摘自《少年文艺·阅读前线》2011年第3期

  人生之旅 在苦难中体味 洪之川 柳朋摘自《人物画报》2011年4月下

   听的哥讲他自己的故事 严文华 于晓摘自《大学生》2011年第5期

   你的美,不只是上帝看得到 崔修建 吴雷摘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9期

  婚姻家庭 幸福是一种明白 罗西 下下摘自《新民晚报》2011年5月4日

   费曼手札 费曼 胡雪摘自湖南科技出版社《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一书

  青年一代 鹰从天桥下起飞 中澜 陈晶摘自《人生与伴侣》2011年6月上

  校园内外 我的学生们 王小妮 宁武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4月26日

   牛津面试题 郝晓茹 刘星摘自译言网

  生  活    

  生活之友 住在手机里的朋友 梅园 贺扬摘自《广州日报》2011年4月3日

  心理人生 积极心态快乐工作 庄恩岳 姿建摘自《今日浙江》

  品 位 误读浪漫 梧桐 菲尔摘自出版社《时尚旅游》2011年第5期

  乐 活 分享时代 宇 编译 秦月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5月1日

  文  明    

  知识窗 为什么“十赌九输” 徐风 汤萌摘自《百科知识》2011年4月B

  在海外 好贼教堂 林达 梁亮摘自《文汇报》2011年4月16日

   卡扎菲的时尚之道 唐霜 穆林摘自《新视线》2011年第9期

   华尔街的吸血鬼 关飞 邓卉卉摘自《看世界》2011年第4期

  体育之窗 开放的马拉松 薛涌 黎飞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16期

  ·史海拾贝· 晚清首位驻外公使 段怀清 白杨摘自《随笔》2011年第3期

  悦  读    

  言  论 言论   雪茹、下下、汪杰等摘

  漫画与幽默 漫画与幽默   睿雪、汪杰、一粒沙等摘

  幽默小品 敏感 乔迁 冯成摘自《喜剧世界》

  话与画 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贝尔当·桑帝尼 贝尔当·哥地尼 树树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一书

  点  滴      

  意 林 打瞌睡 林清玄 柳音摘自《故事家》2011年5月下

   讲人性 朱萍 潘冬摘自《讽刺与幽默》2011年1月28日

   为了尊严 胡昕 胡亮摘自《情感读本》2011年6月上

   到了错误地方的圣人 保罗·科埃略 陈荣生 温柔的兽摘自新浪网陈荣生的博客

  语 丝 语丝 克尔凯郭尔 凡生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颤栗与不要》一书

  点 滴 为什么骆驼的眼神总那么疲惫 于尔克·舒比格 谷子摘自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书

   不是派头 古龙 聂勇摘自百花文艺出版社《谁来跟我干杯》一书

   真的,我该走了 马家辉 刘星摘自《深圳商报》2011年5月9日

   孤独有期重逢可待 朱成玉 王传生摘自《躬耕·青春美文》2011年第3期

   把性命和质量拴在一起 张小平 林飞摘自《环球人物》2011年第13期

   城垒上的一幅画 安徒生 梅生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

   在被拒绝中成长 李碧华 伍林摘自《时文博览》2011年第5期

   食品与水   晓月摘自《百科知识》2011年5月A

   无声嘱托 莫小米 翡翠摘自《今晚报》

杂文散文的区别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

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

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

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

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

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

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

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 杂文是杂体文章,也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 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大家推荐点好的杂文,散文呗,哪些人写的比较好看啊

,《读者》是综合性文摘半月刊,主要选登读者推荐的佳作。

热忱欢迎投稿。

2,稿件要精,最好的作品富含真情至理,催人奋进,令人经久难忘,请选择这类文章和美术作品。

3,勿投个人,编辑部分组编刊,如寄个人可能会造成延误。

投稿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730030 4,不拘形式。

剪辑,原件,复印均可(请务必注明作者、发表日期和出版者) 5,通过电子信箱投稿者,请留下真实姓名,通信地址及电话,并注明稿件的原出处电子信箱:tougao_dz@duzhecn tougao_dz@163com 最好投后者 6,本刊诚征作家、书画家、摄影家的自选稿,请惠赐适合《读者》刊用之得意佳作。

7,稿件一旦被本刊采用,本刊将依据《著作权法》之规定给作者寄稿酬,原出版者、作者和推荐者也有适当稿酬,因作者地址不详,推荐者佚名等特殊情况,未能及时与本刊编辑部取得联系,以便补寄稿酬及样书。

8,本刊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三个月内未见回复即视为未被采用。

《读者》编辑部邮编:730030 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编辑部 电子信箱:duzhe@duzhecn 电话:0931-8773354

小说与散文有何区别

小小说,散文是以情感人、散文和小说侧重的两个方面:散文的真实性。

3,小说,戏剧,并不是说真实的就是感人的,随便写你家哪个小孩打架也是真实的,散文在人物这个方面可以始终不出现具体的姓名和形象,甚至可以若有若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常常是一种意境的喧染,反过来,很多散文除了作者自己没有更多的人物,所以也就没有对话。

而且互相总是有某种关联,只要有个真实的影子在你心中就行了。

(举例)3、时间与空间。

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生活在作品交待的时间和环境里,产生了共鸣这就是说达到了美的意境,既要真实也要感人,情节就在对话中发展,小说是以故事情节吸引人,3,有很多人有时读到一些文章后搞不清楚是小说还是散文,其实,小说和散文里面都会有人物,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的即虚构的,一般来说也会有姓名(不排除有的短篇只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而散文表现比较散落,更不会细致地去构思故事情节和细节,与小说的以情节引人就有本质的区别了。

(举例)(三)时间和生活场面,有些人会有点糊涂,不是说小说是虚构的吗;小说的时间,景物,环境等等,散文是不可能有几万字,哪怕是五千字以上的也不多,一段真实的感情表现出来把人们打动了,这篇文章应该算是成功的了。

小说的人物性格:前面说过,小说以写人为主,所以,写好人,把你虚构的人物写的像真的一样就是你的主要任务,写出了性格就写出了真实,在文艺学里这叫人物的典型性,或者叫典型人物。

这方面要铺开来讲几天也讲不完。

小说的故事情节:其次就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小说谁也看不下去,看**我们也喜欢看里面的事情是如何发展下去的,电视连续剧就更是这样,让你天天都守在电视机边上欲罢不能,这就是故事吸引了人。

没有故事的小说是不存在的。

所以写小说必须编故事,就像你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要让大家愿意听下去,讲的不好,没味道,自己都觉得无聊,人家也听不下去,看小说也是这样,必须用故事来吸引人,让人在故事的发展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对话描写,大都比较简单,散文的美,同时还表现在感情美,感情美首先又体现在它的真,有时甚至谈不上情节,这就说明了散文具有的美学价值。

美从哪里表现出来呢?首当其冲就是它的文字了,也就是语言美,凡是我们人类生活中有的。

没有虚构就不成为小说了。

三。

曾经有人把一句话也称作短篇小说,家庭来龙去脉等等,都可以不涉及,所以散文的对话随意性比较多,写可以随意一两笔,不写也无伤大雅,有时写多了反而不好,有喧宾夺主之嫌,因为散文的重点并不在写人物。

特殊情况下比如这篇散文本来写的就是服饰,就有可能写人的外表和服装,所以它常常要表现人物性格故事的发展等。

有时可能通篇都是人物对话?怎么现在又说得这么真实呢?区别就在这里。

这就是防止别人误认为写的是自己,而散文里的人物通常只会是真的,不存在虚构的问题,不可能篇幅太长。

散文的美学性:散文有时可以用美不美这个词去形容,这样说就是反对绝对化。

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侧重不同,要求自然也就不同了,再说,小说和散文的篇幅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人们有时会把这样的东西叫作纪实文学。

我说那是放屁!因为连小说的几个基本特征都不具备能称之为小说吗?2、散文里的对话虽然也可能是某种故事情节但大多比较简单,因为不会在情节上做太多文章,如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

小说的对话常常就是某些情节的延续、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很注重外表描写,从相貌到服装,就肯定成功了。

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有点那么回事。

散文呢,既是真实的,又不强调具体,让你读者自己去感觉,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

(举例)4:以情感人,这表现在文字的优美,情感的真实,意境的烘托。

它与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虚构,一个不能虚构,那是写作的技巧使然,它无法展开太多的内容。

而小说除了微型小说,小小说,一般篇幅都较长,几十万几百万字都有可能,散文一般两千字左右为宜,一事一议,而散文就有可能去追究它的来龙去脉,当然写的好的小说往往让人觉得如临其境如知其人,是生活在十年前,虽是虚构,你虚构得让人掉眼泪了;人物:1、真实与虚构。

大家知道,但因为知道它的虚构性,所以人们不会去追究它的真实性,现代人与过去几百年的上下几千年的人人都可以神交在一起,即使相互间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不是胡说八道,还是在二十年前,小说尽管也可以感人,小说呢,正是因为小说和散文有相通的地方:本故事纯属虚构,包括一些个性特征的突出都很强调,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

2、紧紧围绕主题。

所以散文写出来的那种情很容易打动人。

而小说肯定不能这样,既是虚构,又要虚构的像真的一样,所以人们对散文更容易产生共鸣。

2、具体与散落。

长篇小说就不必说了,一个短篇小说至少会有1-2个人物甚至更多。

(二)描写和故事情节;小说里需要的描写有多种,如人物,对话。

容量有限,所以也不必如小说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表现手段,这是人

水上姑娘(2010-04-27 12:08:31)转载标签:原创歌词缘分有约水乡姑娘水乡心愿安康情感杂谈 分类:原创歌词(B)

阵阵花香飘过水乡

水上人家水上姑娘

一只小船一张渔网

还有那会说话儿的双桨

哎嗨吆,水呀水荡漾

小船儿,悠悠地晃吆

哎嗨吆,桨儿轻轻唱

歌声儿醉四方

双双对对戏水鸳鸯

相依相偎诉说衷肠

水上姑娘心中向往

载着心愿啊划向你的港

哎嗨吆,心呀心向往

远方的你,来到我身旁

哎嗨吆,思念的情郎(不把心事藏)

我就在水的一方

晚风摇船夕阳霞光

捕得鱼虾装满船舱

水乡升起袅袅炊烟

水乡姑娘摇着小船返航

哎嗨吆,船儿匆匆忙

桨儿它,更欢畅依吆

哎嗨吆,道路更宽敞

美丽的水乡快乐安康

 《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以下我整理了《读者》读后感,欢迎大家来欣赏!

《读者》读后感

 近来,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描写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文章,颇为感动,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次,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张艺谋,问:您现在到底有多少财富呢?张艺谋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对记者说:“说来你也许不信,我的财富,只是一架旧式照相机。”记者睁大了眼睛说:这怎么可能呢?您不会是在蒙我吧?张艺谋笑着说,我说的是真心话,由于家庭出身原因,从小到大,我们家一直生活在一个受人歧视的环境里。18岁那年,我迷上了摄影,可在当时,家里连吃饭都困难,哪里还拿得出钱给我买照相机,供我学摄影呢?有一天,我听人说,可以赚钱,于是我瞒着家人,偷偷地到城市里去。一连卖了5个月,终于攒够了买一架照相机的钱。凭着这架照相机给我的艺术积累,xx年我考入了北京**学院摄影系。可以说,是这架照相机,或者说是那段的经历,给了我特殊的人生体验,鼓励我不段挑战逆境,打破宿命,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所以,不管到哪里,我一直保留着它,那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是的,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环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身上隐藏的精神财富,那才是他们动力的源泉、制胜的要素、成功的秘诀。

《读者》读后感

 《读者》是伴随我整个假期的一本杂志。内容包括了文苑、人物、社会、人生、生活、文明、悦读、点滴、互动和艺术等等。

 “文苑”分为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和原创精品。它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物”分为人物和名人轶事。它告诉我许多伟人的往事。“社会”分为杂谈随感、话题和社会之窗。它告诉我许多社会上的变化。“人生”分为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两代之间、青年一代和校园内外。它告诉我许多人的一生。“生活”分为心理人生、经营之道、品位、生活之友和乐活。它告诉我许多生活的乐趣。“文明”分为在海外、他山石、风情录、军事天地、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史海拾贝和生物世界。它告诉我许多文明的重要性。“悦读”分为幽默小品、言论、漫画与幽默和影像。它告诉我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成为笑料。“点滴”分为意林、资料卡和点滴。它告诉我许多一点一滴都有含义。“互动”为互动。它告诉我许多人的困惑并解答。“艺术”为封面。它告诉我许多艺术的精华。

 《读者》里许多文章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开阔了我的视野。它教会我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对我今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真是一本好读物啊!

《读者》读后感

 新学期,新气象。这学期老师还在班里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在假期期间我们每一个考95分以下的同学都有一项特殊的作业,阅读《读者》上的十篇文章。这是不是很简单呀?不,还有要求呢: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划出好词好句和中心句。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杂志,第一次看《读者》上的文章。《读者》的文章非常好,不仅有蕴含深刻道理的“意林”、风趣幽默的笑话专栏,也有情感真实的“名人轶事”栏目。但也有一些不适合我的,所以我精挑细选了一些适合我读的文章,《读者》的十篇文章写完了,假期也结束了,转眼开学了。

 现在《读者》成了我们班讨论的焦点。在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和周三下午的两节作文课,是我们讲《读者》的时间。老师让同学们一个一个上台讲,让同学们讲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下面的同学认真听,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老师还向同学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读者》这本书的文章有的让我落泪,有的让我开怀大笑。现在《读者》成了我身边最好的伙伴。我也成了《读者》最忠实的读者。

《读者》读后感

 经常看到妻子翻看读者,用她的话说《读者》、《萌芽》等这些书籍是陪伴她长大的书籍。

 近日有幸也拜读一下妻子口中陪伴她成长的东西。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原本的知识,而是从中,使我我深深感动。你知道有时候,有些歌、有些东西就是有那种力量。哪怕它在你的手机里藏了好几年,哪怕它早就过了黄金期,哪怕越来越少的人会提起它。你就是知道,当你一听到这首歌,一看到那些漫画的时候,就会想到从前的自己,你就会获得一种莫名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的'节奏,让你以跟世界不同的方式独自运转着,让你能听到自己。就如同我家里存放的那些旧书,那是曾经妻子孩童时候阅读的一些书籍。她读书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静静坐在窗前的沙发上阅读,一看就是一下午。后来妻子有了孩子,工作也日益繁忙,渐渐的就离这些书籍渐行渐远。这些曾经的旧书籍已经开始褪色泛黄。可是妻子仍然对这些已经过了年代的老书籍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是家里的几次翻新与装修,妻子始终不忍心把他们卖掉或丢弃。

 与尘封在岁月里的东西相遇,是一种美好。人世间,总会有一些美好和你相遇。有时候一橱柜的旧书就是一段悲喜交加的感情,就是会让你简单却能让自己充实开心的东西。

《读者》读后感

 又是一本薄薄地《读者》看完了,我还沉浸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或一个个哲理故事当中。

 不知不觉,《读者》已经陪伴我十多年了,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读者》的,只记得第一次看他就喜欢上了他,在以后的岁月当中他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开心或失落的夜晚。

 我喜欢《读者》中的每一篇故事,他虽然没有其他杂志的那种华丽或杂乱无章,显得那么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书中的自己。教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在困难中怎样面对生活;还教我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怎样不骄不傲。是啊!他就是这种能让人可以找到他们想要找到东西的朋友!

 我记得每次的《读者》中都有一些让我看了不禁流泪的文章,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都能够在中间找到共鸣,让我看后久久不能释怀!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每次看后都有一种偶然顿悟的感觉,让我变的成熟!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他会一直陪我走下去的,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舍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7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