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荆门送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是李白由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捕写景物的变化,并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另一幅是“天边云霞图”。但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曲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嫋嫋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抒发了做着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

分析: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发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 ,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共有九种,分别结合诗作来分析:

  一、忧国忧民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二、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折叠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离别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李白《乐府》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四、寄情山水

  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映了诗人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青春易逝的伤感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因春而起的羁旅之愁,春光老去,而"燕归人未归",满怀落拓愁绪)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五、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请问东流水,离情别意与之相比谁短长)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六、怀古伤今

  触景生情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诗人用景物组成的一幅画,也让读者触景生情。这便是怀古诗的写景抒情。

  晚唐)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用眼前的江南烟雨景物,对比映衬六朝那一度奢华无度热闹非凡又一个个竞相灭亡的朝代。

  七、蔑视权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八、愤世嫉俗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发诗人忧愤郁悒,显示诗人郁结之浓,忧愤之深、,心绪之烈,感情一触即发不可抑止喷薄而出。

  九、怀才不遇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用"三十功名尘与土"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多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7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