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办法治情感障碍症

有何办法治情感障碍症,第1张

情感障碍一般治疗

一、情感障碍西医药治疗

(1)单相性精神障碍

①抗抑郁药:

阿密替林,50-300mg/日;本甲替林,50—150mg/日;丙咪嗪,50-300mg/日;用药2-4周。必要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物,如甲硫哒嚎,300mg/日,分2-3次口服,或氨矾噻吨口服或肌注30mg/日,每日分2—3次用。

②心理治疗:

对于急性忧郁期有所缓解的病例,采用短程个别心理治疗,可有助于改进患者的应付技巧。夫妇治疗可有助于解决双方的矛盾冲突。长程心理治疗似乎并不合适,除非有明显的人格障碍。

(2)躁狂性精神障碍:

躁狂性精神障碍往往是一种急诊情况,最好住院处理;而轻躁狂则可门诊治疗。

①口服碳酸锂300mg,每日2-3次开始,在7-10日内增加到血锂浓度08—15mg/L为止。有时需要同时肌注氟哌啶醇5-lOmg(可多达60mg/日)或并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直到躁狂症状得控制为止。

②对于躁狂抑郁症的混合状态,用抗精神病药与锂盐合并治疗,井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③严重精神病性兴奋及混合状态的另一治疗方法,为卡马西平1200mg/日。单次躁狂发作的治疗应至少持续6个月。

④频繁发作的复发性双相障碍最好予以不限期的锂剂维持,血浓度保持在04—08mg/L几,一般服用600-1500mg/日。

⑤轻躁狂波动或混合状态,可并用氯丙嗪或甲硫哒嗪50-300mg/日,数日或数周1次。

⑥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仍是用锂盐为好,对轻症发作尽量避免应用抗抑郁药,而对中等度发作可应用抗抑郁药。

情感障碍辨证论治

二、情感障碍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态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厚朴9克、菖蒲15克、远志6克、郁金10克。

(2)痰浊蒙窍:

神情呆滞,沉默痴呆,喃喃自语,或多疑多虑,哭笑无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清心安神。

方药:水牛角30克、麦冬12克、钩膳15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川贝母6克、鲜竹沥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10克。

(3)气虚痰结:

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傻笑自语,思维混乱,甚则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气短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宜窍。

方药:党参12克、茯苓15克、生白术11克、清半夏12克、陈皮10克、胆南星6克、枳实9克、石菖蒲12克、淡竹茹12克、郁金6克。

(4)心脾两虚:

病程漫长,迁延日久,面色苍白无华,少动懒言,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意志衰退,妄想妄见妄闻,夜寐梦多,不思饮食,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人参12克、炙黄芪12克、全当归12克、川芎9克、茯苓15克、炙远志6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肉桂10克。

(5)心肝火炽:

洋洋自得,口若悬河,谈笑风生,稍有拂意则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甚或毁物伤人,倏忽转怒为喜。终日忙碌,毫无倦容,事无巨细,不知所终。舌边尖红或尖红起刺、苔薄黄或薄腻而燥,脉弦数。

治法: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川黄连10克、山栀12克、连翘12克、芦荟10克、生龙齿30克、珍珠母3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柏于仁15克、琥珀屑5克。

(6)痰火上扰,

烦躁易怒;昼夕无寐,语无论次,狂乱奔走,力敌众人,冒骂不避亲疏,面红目赤,舌边尖红苔黄腻、糙燥乏津,脉滑数。

治法:清心涤痰,宁神定志。

方药:黄连15克、黄芩12克、龙胆草12克、鲜竹茹12克、石菖蒲10克、胆星9克、远志6克、茯神木10克、生铁落20克、丹参10克、朱砂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

(7)阳明腑热,

裸体袒胸,旁若无人,狂笑歌号,叫骂不迭,毁物伤人,骁勇倍常,大便秘结,蓬头垢面,口秽喷人。苔黄腻燥裂或上罩焦黑苔,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生大黄10克、玄明粉12克、炒枳实6克、黄连9克、山栀10克、鲜竹茹12克、玄参10克、天花粉14克、代赭石15克、生龙齿15克。

(8)包络脉淤:

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容色晦黯。舌青紫或有淤斑、苔薄骨,脉小弦或细涩。

治法:疏淤通络。

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赤芍药1O克、制香附12克、石菖蒲10克、丹参10克、郁金9克、琥珀粉5克、大黄6克。

(9)心肾失济:

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面红升火,口干便难,舌火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牛黄6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人参10克、茯神木1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生龙齿15克、琥珀粉6克、朱砂5克。

肝郁气滞是什么意思

中医所诊断的“肝郁气滞”中的“肝”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肝脏。后者只是一个脏器的解剖学名称,而前者除了在解剖上代表肝脏这一实质性脏器本身之外,还在生理上代表了神经、内分泌、循环及消化系统等一些器官的功能。肝“主疏泄”、“主谋虑”、“主藏血”,代表了“肝”能主宰体内气机的调节,协调精神情志活动。“肝”不但能贮藏血液,且能调节血量,维护有效的循环血量。所谓“气滞”中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运行于全身,当人体某一部位(脏腑或经络等)发生病变时,首先影响的是“气”的流通,由此产生的病理变化中医称之为“气滞”。情志郁结、感受外邪、外伤、饮食失调皆可导致“气滞”。“肝郁气滞”所指的就是过度或持久的精神 ,使肝气不能流传,经脉之气机阻滞所致。希望你听了我的解答,能更好沟通医患对本病的基本认识,从而更好提高诊治之效,愿你早日康复。

肝郁是什么意思,肝郁怎么治?

肝郁是中医常用的名词,但究竟肝郁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很多人搞不清楚。其实所谓肝郁,就是指肝气郁结,简单来说,就是气儿不顺,长期的精神不舒畅,而又发泄不出来,就会得肝郁。那么肝郁怎么治呢?中医专家认为,心病还需心药医,心情不舒畅一定要想办法去发泄,发泄出来就好了。 婆媳关系是一个常见的难处理的人际关系。有的婆婆看不惯儿媳妇的某些作为,但她不好意思说,长期压抑在心里头,时间久了得肝郁;儿媳妇也看不惯婆婆,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妈,但觉得她是老人,也不能怎么样,所以也一直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也肝郁;当儿子的呢,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也长期不痛快。这样,时间一长,一家三口全得肝郁。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假如遇到一个女子月经不好,或者偏头疼,或者胃不舒服,有的就是长期肝郁,情绪不舒畅导致的。对于这种病,吃药能管用吗?也可能管点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国有句话叫“心病还需心药医”。一个合格的、学的比较好的中医大夫,不仅仅是会用药、会用针、会用手法,一定也要是半个心理大夫,起码心要细,要问的比较清楚。

什么是疏肝理气解郁法

疏肝解郁法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凡以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气郁的药物治疗肝气郁结的—种方法,称为疏肝解郁法。 一、作用:舒肝解郁法具有调理气血、调和肝脾、疏导经络、理气宽中和条达气机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硫肝解郁类药具有如下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2)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整神经功能和抗抑郁作用。 (3)保肝、利胆作用。实验证明,不少理气药如沉香、香附、陈皮、青皮、枳壳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鼠分泌胆汁的能力,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5)升压、抗休克、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作用。二、常用药物疏肝解郁的常用中药有柴胡、枳壳、青皮、香附、郁金、佛手、台乌药等。 以上所列药物大多性味辛温,具有行气解郁、理气宽中的作用。其中,柴胡疏肝解郁,还可禒解退热,升举阳气。枳壳、青皮均能疏肝解郁、行气消胀,青皮性烈,还可破气消积。香附行气解郁,兼能调经止痛。郁金行气解郁,并有清心化瘀、利胆退黄之功效。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 该类药物多香燥走窜,所以阴虚有火者慎服。青皮性烈,气虚者慎服。柴胡升阳,肝阳上亢者忌用。

什么东西能疏肝解郁

最长见的是薄荷,可以用薄荷泡茶,能疏肝解郁

其他如柴胡,郁金等也均有此功效

“疏肝破气”什么意思 5分

是你有“肝郁气滞”的证,需要疏肝表明你可能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药物运用得当是不上元气的,这类药一般是中病即止,也就是不是长期用的

 中医认为,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汤剂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对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调理气血,有着双重功效。中医辨证:(1)辨证论治 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临床首当辨证虚实,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辨证论治。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3、心脾两虚 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4、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5、阴虚火旺 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常用药方: 方名 逍遥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方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 柴胡12克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6克(洗) 大黄6克(切) 牡蛎45克(熬) 大枣(擘)6枚 用法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功用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方名 甘麦大枣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 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用法 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之功。功用 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方名 百合地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异名 百合汤(《伤寒全生集》)。 组成 百合7枚(擘) 生地黄汁200毫升 用法 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功用 滋阴清热。 此外,比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单方中药包括柴胡,贯叶连翘,石菖蒲,银杏叶,刺五加等抑郁症日常注意事项:1、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要密切观察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出事地点徘徊、忧郁烦躁、拒餐、卧床不起等。护理人员不应让患者单独活动,可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各种工疗和娱疗,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应能识别这些动向,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来,避免意外发生。2、安置患者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并且挂壁画及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积极良好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3、严格执行整体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有消极意念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范。4、要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