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理念、策略、和方式,目的在于改变学生通过单一的渠道进行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和脱离实际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的创新精神。它坚持实践性、过程性、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将思考的可能性转化为可行性。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地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轻松愉快的,自主地参与过程和用动手动脑的方式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活动。这种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同时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的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的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老师讲解,背诵书本知识,渐渐地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
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了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一线从事维吾尔语语文教学,深深体会到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通过教学实践,对培养与保持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有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善于启发,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要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善于提出让学生乐于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探究结果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大或很有深度,学生肯定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或思想实际,大问题小设计化,深度问题浅度化,枯燥问题有趣化。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的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答案,对的要给予表扬和肯定,错的要赞扬他们的勇气,适当做出点拨,必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应该让学生感到,只要回答问题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以激发他们合作探究的兴趣。
二、情感是产探究的基础
提高学生创探究精神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观察分析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发现,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探究的源泉、是创新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语文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感情,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钥匙。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充分挖掘许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价值观,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挖掘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点,是探究精神形成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是在探究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教学绝对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探究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培养探究精神,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分析人物角色,分析故事情节时,应该引导学生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态度来看待问题,不能片面的,孤立的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以知识为载体,以综合各学科所学知识为基础,以 “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想前人所为想,创前人所为创。
四、掌握学习方法是探究的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就是为了培养学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一个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经常给他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钻研﹑思考﹑探索中尝到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而每一次成功都会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充满动力。这种探究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不但会使他对历史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还可以使他掌握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使他养成一种探究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终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顶碗舞》是一个集民族性、民间性、技巧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女子集体舞。它表现了在节日里年轻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头顶茶碗,载歌载舞,喜迎宾客,欢庆节日的庆典场景,抒发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真挚情感。舞蹈开始,每人头顶六只茶碗的姑娘迈着舒缓而端庄的舞步,用手上的顶针和小碟敲击着节奏,继而,姑娘逐渐加快了步伐,不停地交插变换着队形。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群姑娘挺拔的腰身,一片不停晃动的裙摆,使气氛愈加热烈。一个姑娘旋转起来,几个姑娘旋转起来,最后,二十几个姑娘一起飞旋,宛若满台彩蝶飞舞,舞台和观众同时沸腾起来。
一阵悠扬的乐声中,一群身着大红裙袍的维吾尔族姑娘,排着整齐的步伐,款款地、徐徐地鱼贯而入。她们端庄而富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舞姿明朗而大方,美丽的脸庞上漾满喜悦的微笑。最令人不断称奇叫绝的是,在那像瀑布般流泻而下的黑色发辫之上,一叠叠高高耸立的白瓷碗稳稳地随着姑娘的身姿飘来移去,像水中的萍,似天上的云,流动的舞姿和静立的碗影,构成一幅美与技完美交织的动感画卷!这就是维吾尔族女子群舞《顶碗舞》。
在舞中,充分地发挥了维吾尔族舞蹈大方热情的舞蹈风格与气质,把维吾尔族传统舞蹈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做了符合人物表现的一些动作上的变化,因而看上去舒展大方,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雍容的华美。在舞蹈的处理上,海丽迁姆十分注重群舞的审美效应,无论是穿插还是变换,构图上颇为干净优美,队形变化十分简练概括,演员们通过这些舞蹈上的处理,表现出非常流畅而富有意味的美。
顶碗而舞,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并极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在新疆、内蒙等地区,历经悠久岁月的磨砺而愈加受人欢迎。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演员们不但要练就过硬的舞艺,更要具备高超的顶技,而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的结合与展示,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培养中学生维吾尔语母语作文的良好习惯,也和培养其他方面的良好习惯一样,要把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中学生的内心需要。中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态度端正,才具有按一定的方式行动的决心。所以,要启发自觉,导之以行。无论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对不良习惯的根除,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并要贯穿在基本功训练的全过程,而且要反复抓,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根据中学生作为训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一、加强阅读指导,以读促写
人的情感大多是间接来的,真正从个人生活中真实体验到的情感是有限的。因此情感的积累还需另辟蹊径,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名著佳篇是个好方法。学生阅读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阅读内容认知、体会、感悟、消化、吸收,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随着阅读的不断丰富,不断扩展,在认识规律的制约下,逐渐形成对各方面、多种体制、多种样式的较为完备的语言库存结构,学生的主观情感与作品情感就会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艺术情感的真实体验,形成协作情感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点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进行创作探索的技巧以及对创作规律的把握。也就是说,通过阅读,积累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深入,可以使学生对作文由个别的知识性积累上一般的规律性把握,从而促使作文向着“真情实感”健康发展。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本方案要求上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灵活易行,操作性强,切实有效,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对作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整体参与性较强,有的学生甚至由此喜欢上了作文。课堂上的即兴写作,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人人动手,且加快了完成速度,作文质量也明显提高。社会实践作文学生兴趣盎然,并能注意到进行细致观察,抓住重要的、最能突出事物特征的地方来写。日常命题作文,学生逐渐养成了从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中来选择材料的习惯,初步学会如何根据自己作文的主体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材料,以及如何详略得当的安排和使用材料,写出来的作文一天比一天“靓”了。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带动了维吾尔语语文成绩的上升,使学生的维吾尔语语文课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积累材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写作文要有材料,即要有生活材料,也要有语言材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培养学生积累材料是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训练学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积累材料。首先老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物,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学校里、家庭里观察新人、新事、新气象,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春游和秋游活动,让学生到社会环境中去观察各种人、各种景象。其次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把观察和感受写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话、写日记或是周记。初学作文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写日记,作文水平稍有提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写日记或周记是一种积累材料的方法,观察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生活草料就越多。生活材料积累多了学生写作文时,这些材料就会像看**一样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会再为无事可写而烦恼了。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抓好阅读训练首先应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维吾尔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这些课文,不仅能给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作文范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要重视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运用学过的字、词、句、段、篇,还要重视学生熟读背诵,这些都是储备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其次,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汉语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课外读阅读中,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汲取语言营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这也是积累语言材料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良好的语言功底,妙笔成辉
读书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情景,学到许多平时没有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性,丰富了学生运用语言优美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去阅读相关课外书籍,积累词汇,提高语言素养。丰富和充实语言宝库。平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利用课外时间从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指导他们积累好词佳句,熟读称诵。到了作文之时,必然会水到渠成,一会儿就。有时候凭借我不浅的语言功底,偶尔即兴作文,也能起到“耳濡目染”之功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种充满灵气,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使这一中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时时燃烧,时时放光,教师的引导、培养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一)教学中,通过抓段和课文的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我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就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了研究。我尝试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始,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通过预习了解到的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厚,全体都参与了。在学习课文的重点(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人人参与,或读,或讨论,或交流,气氛热烈。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想对这个民族说些什么话,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无比。
遗憾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二)《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是《风俗世情》单元中的一篇,此文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生理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一条哲理:豁达乐观的人,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篇文章的风格不似《北京的胡同》的京腔京调,不似《上海的弄堂》充满了小资情调,更不同于《安塞腰鼓》的激越奔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这篇文章的风格基调虽不似那么明朗,但独特的风格韵味却十足,虽然主要以理解课文中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土","花","谜","歌"等特点,围绕文本,品味字里行间之所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却体现出了预设与生成的差异,现反思如下:
一,问题再现,时间过长为了检查学生课下预习的效果,我设置了"请针对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最好能自问自答,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这虽然是师生基本在每节课上常用到的环节,但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无效问题",并且花费了很多时间,这是今后教学中我要吸取的教训,应针对文本的不同确定教学设计中有些问题是否值得在课堂上交流。
二,文本挖掘,深度过浅根据文章中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土","花","谜","歌",每一部分都讲述了原汁原味的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根据每种特点应深入挖掘维吾尔人这种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但由于前面问题分析时间过长,导致对文本挖掘过浅,所以显得整个课堂前松后紧,以至于删掉了拓展延伸的环节所以,文章的重点面面俱到反而使得不知何处是重点,这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和推敲的重要一环。
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有时,同一个版本的教案上不同的班级却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我认为,教案应根据班级的特点做适当的修改,不能一味的不知变通的去使用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这也是我这次上课得出的一个结论,每个班级的班风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交流不同,所树立的人生目标也不尽相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同,何不根据这些不同确定属于两个班级分别是和他们的教案呢 我会继续摸索,也会继续思考,因为这一节课其实就是对我整个这段时间教学的一个检验,我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去反思,去追寻,我会锲而不舍,开拓出属于我个人教学风格的那片新天地。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三)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推荐阅读:
对生活的热爱。维族舞蹈,呈现的是一位带铃铛的妙龄少女的活泼性格和日常美好生活,整支舞蹈集妩媚、轻快、爽朗于一体,对生活的热爱。维吾尔族,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