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九 日 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 ① 于人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九 日 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 ① 于人既,第1张

(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意对即可)

(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意对即可)

(3)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意对即可)

杜甫诗选 九日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九日

原文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1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2。 弟妹萧条3各何在,干戈4衰谢两相催!

注释 1竹叶:竹叶青酒。 2「殊方」二句:漂泊异地,日暮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触发思亲怀乡的感情。殊方:异域,他乡。班固《西都赋》曰:「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3萧条:萧瑟冷清,没有生气。 4干戈:指战乱。

译文 又是一年重阳时,我一时兴起,抱病登台,独自饮酒,欣赏秋色。我因有病在身,不能多饮,因此也无心赏菊。黄昏时分,一阵阵猿啼声传来,使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在我的家乡,此时此刻正是寒霜遍地,白雁南来之际。至今弟妹们音信渺茫,不知身居何处。战乱不息,衰老多病,这些都不停地催我走向死亡。

赏析 此诗是重阳节登高之作。当时诗人客寓夔州,年老多病,思念故园,担忧国事,内心愁苦万分,遂写此诗。 首联以「重阳」二字点明时间,接着写自己一时兴起,抱病登台饮酒,欣赏秋色,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颔联笔锋陡转,情绪低沉。诗人因年老多病,不能开怀畅饮。既无美酒相伴,诗人遂也无心赏菊。颈联描写了诗人登高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当时诗人身处偏远的夔州,有家不能归,内心凄苦万分,故在日落时分听到黑猿的啼哭声,不免潸然泪下。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故乡寒霜遍地、白雁南来的景致,思乡之情愈烈。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将自己的颠沛流离之感和伤时忧世之情融入其中,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弟妹萧条各何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弟妹的惦念之情;「干戈衰谢两相催」句,哀叹自己身处乱世、年老多病的窘境。诗人一边惦念著故乡的亲人,一边担忧著干戈四起的局势,同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十分忧心。他怕自己等不到干戈平息、亲人相聚的那一天了!这正是诗人思念故园、忧国忧民之情的直接流露。

"山东”指的是华山之东。

这首诗抒发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最能提现本诗的感情。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上阙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

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官舍”,本指衙门和官吏的住宅,这里指作者在大都的住所。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

“南北各天涯”。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请采纳

《九日蓝田崔氏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联写强自宽解;颔联用典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颈联描绘山水景物,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尾联写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全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