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创设课堂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创设课堂情境,第1张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

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

老师们常常将情境教学频频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语

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

效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而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过分地关注了情境

的创设,过度追求花哨的教学形式和课堂上热闹的气氛,以至于分散了学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的干扰,导致难以把握学

习的目标。有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老师以动物王

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以这场动物比赛来串联整堂课的

教学内容。可是老师在执教中却只注重了这种形式,而将课文中的儿歌进

行了肢解,先引导学生了解是哪些动物参加比赛,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六个

问句,了解比赛的具体项目,最后出示六个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赛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思路学下来,兜了大半圈还未进入正题,学生的兴趣早已被转

移,而到读书的时候是将课文生硬地分成问句和回答两个独立的内容读,

缺乏整体感。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初衷。在课堂

上,将形式和内容分裂开来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和无效。因此,在确定教学

-

-

2

目标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

务。这样,才能让“情境”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

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良好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

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

时,一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引导

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

练,选出各组的小导演,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创造性地自编动作,

自备道具,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

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而这一次却

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先是共同续编故事,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

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

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在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中,

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趣角色,首先是进行课本剧表演,然

后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续演故事,大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

使他们乐学爱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推着孩子不知不觉地、深入地进行到教学

的一个个进程中。因为情感的作用,语文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精神

世界。通过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些声情并茂的场景,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围,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但是,有些老

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却忽视了一些小细节的处理,如:背景音乐的选

择问题,一篇介绍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典建筑的文章,却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钢琴曲,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显得格格不入;针对故事情节设计的模拟主

人公对话,本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的

内心世界,但是由于教师自己情感不够投入,语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学生

情感体验不够;一段非常美的写景的片段,老师想通过自己配乐朗读创设

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想象美妙的画面,可是却忽视了自己课

前的朗读训练,读时语调生硬,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

创设要关注细节,从细致入微处着手,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最大限度地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感染,使学习成为儿童心灵的追求。

四、根据知识板块来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情

景的创设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种全新

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一语文学科理念。根据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创设情景的做

法,我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的建构体系中,每个学段都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这五的版块来构建课程,这五大板块中每一块都需

要创设情景。为了论述方便,我就依照这五大板块来进行论述。

(一)创设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情境

-

-

4

汉字的教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母语”教学,具有其他外语教学不可

比拟的优越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大的识字情景,什么电视啊、

广告啊、商店啊就是现成的识字教学情景,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整合

这些资源,创设识字写字情境,使儿童逐步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适合

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创设阅读的教学情境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的任务

就是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地阅读。因此教师要

引导学生

“披文入景”

通过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

理解、

欣赏、

评价文本。使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文章的文路融合在一起,让学生

入情入境,去品味、去感受、去领悟、去欣赏。

(三)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当前的作文可以说是师生倍感头疼的一个问题,教师难教、学生感到

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事实上,学生生活圈子窄、阅历浅,平时积累得较

少。教师大可不必板着脸:今天我们上作文课,今天的作文是„„。这些

老生常谈的教学方式只会触动学生痛苦的神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灵

感”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按部就班,而要根据实际,善于抓住作

文机遇,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方感到有话可说。例如,

当学生正处在高压复习时,老师给他们搞题海战术,突然听到广播里通知

开会,会后教师返回教室,教室里肯定乱成一团,有经验的老师此时不是

大发雷霆,责骂学生,而是抓住机遇引导学生,说说刚才亲眼所见、所想、

所感,我相信,这样的作文,一定是学生的真实感情,一定会写得情真意

切,感人致深,而不是胡编乱造,无病呻吟之流了。

(四)创设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

口语交际是现代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情境的创

设更为重要,没有情境,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局外人,无法说,就算说了也

-

-

5

是词不达意,想法、感受跟说法完全剥离。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创设

真实情境,宛如在谈话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交流。

(五)综合性学习的情境创设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已打破了语文的封闭历史,使语文学习更加开放,

真正达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状态。教师更应利用这些特点,整合

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开放学习的主人。

综合学习不再是“纯语文”的事而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它还体现

了语文听、说、读、写综合知识的整体发展。是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

合。学生必须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去发现、去探索,这是学语文的一

种境界、一种目的,成功的综合学习全面地反应了学生学生综合素养。教

师的设计就应该跳出语文,整合各学科、整合学生生活、社会各资源,成

为一个学习的海洋,让学生去畅游。

总之,创设情境是语文学科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教

育的需要,它有力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关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从而轻松、愉悦地学习,变学习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个成功的语文

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做好这份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氛围,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等教育氛围。课堂气氛作为课堂学习发生的背景,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与个性实现的中介因素。课堂是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人才的中转站。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注意力有很大差异,研究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

1内隐性与外显性

内隐性是指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不外露性。莫里森得认为,课堂气氛的情感基调是研究课堂气氛的最重要维度,情绪体验的特性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外露性,师生通过各自对教学情境的定义,采取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情境,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又总会有其明显的外在表现,即具有外显性,师生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影响下,必然有与之相应表现,如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往往出现身体绷直等表现;在散漫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则经常东张西望、打瞌睡等。

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决定了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认识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既要仔细观察其外存表现,更要对隐藏于其中的心理内容进行研究。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会有各自不同的外在表现。同样的外在表现,也可能代表着截然相反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2稳定性与易变性

稳定性是指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作为一种占优势的群体情绪言状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持久固定性。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又具有易变性。

师生双方的情绪状态、教学内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都会导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变化。一般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人格、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方向。正因为如此,当某一班级更换教师后,其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也会有所改变。当然这并不否认学生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一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即使换上与原教师风格不同的新教师,原有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也能保持。因此可以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稳定性和易变性都是相对的。

二、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1)教师威信。教师威信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有威信的教师能增强学生对其讲授知识和指导的信赖程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掌握知识和接受指导的主动性。

(2)教师的引领方式。不同的引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民主型的教师易形成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专制型的教师易导致情绪压抑、气氛紧张;放任型的教师则易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互不合作。

(3)课堂调控。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因此,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密切注意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善于因势利导,把握教育分寸,以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个体心理特征无疑也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性质与类型

(1)学习态度和动机。不同的学生具有各不相同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具有较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般发言积极,反应迅速,无论在何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下都能认真学习。而学习动机较消极的学生则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不爱发言,在课堂上表现较沉闷、压抑。

(2)认知方式。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水平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其认知方式、水平与教师的讲授相适应时,会接受迅速、反应积极;反之,则反应迟纯,在课堂上表现的较沉闷。同一水平上的认知方式也各具特色,有的迅速而肤浅,有的深刻而迟缓,有的喜爱参与,有的则沉默寡言。

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具有特定的亚文化的特点,这种亚文化无时不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产生作用。班级文化对其成员具有潜在的规范性。良好的班集体学风浓厚,积极上进。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价值观,这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建立良好稳定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

1教师多用陈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

一般来说,学生不喜欢被评价,有时对教师的评价采取抵抗的态度。但是,教师多使用客观的陈述性语言,不包含评价,学生则能较为客观地对待。

2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加强美育教学,多采用诗化的语言、鼓励性的言辞,实现美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人生体验与爱心,去感染、打动学生,让他们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在快乐和感动中收获、成长,让学生感到教师关注自己,以形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一种权威地位,认为自己高于学生,对学生耳提面命,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漠视老师的行为。相反,教师视自己与学生平等,则会产生积极的交往氛围,促进合作。

3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高,或范围太广,学生短时间内找不准回答的方向,这也势必影响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4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多开展“心连心,说知心话”、“朋友,我对你说”谈心活动让同学互相了解,增进师生的共同了解。开展“走进春天,收获金秋”主题活动,重点讨论了怎样充分利用课堂,向45 分钟要成效的主题班会等。

5偶发事件的控制

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偶发事件,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

6焦虑水平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紧张有余,另一方面要防止活泼过剩。教师要善于控制学生学习的焦虑,使课堂紧张热烈,同时也宽松冷静,使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教师要善于创设成功教育的情境,经常对学生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学习的适度焦虑。

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面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研究,探讨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及教育作用,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9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