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第1张

为了探索情感与价值的这种特殊的函数关系,首先了解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及强度定律。

外界某种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应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种感受器官只对一种或两种形式的能量特别敏感,如眼睛对于光能,耳朵对于声能,皮肤对于热能和机械能,舌头对于化学能等。心理学指出,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服从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刺激强度的增加量与刺激强度之比值为一常数,即:

△I/I=Km (2)

这个定律最初是从人的眼睛对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来的,以后又发现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这个定律,最后发现整个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这个定律,因此韦伯定律实际上是一条基本的生物规律。如果把这个定律进行数学变换,可得: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I+C (3)

其中,Km,C为常数,μ为感觉强度,I为刺激强度。

选取一定的刺激强度单位,就可以使费希纳定律变换为:

μ=Kmlog(1+I) (4)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

我们的日常情感都有其确定的对象,我们或恐惧某个对象,或去爱某个对象,我们或者躲避它或者希望得到它。这就是情感的对象性重负。在审美经验中的情感,则是在静观中的感动。它摆脱了现实对象对我们的压迫,它是自由的。不过,压抑的解除,并未使我们处于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漠之中,恰恰相反,它使我们处于一种与静观相统一的感动之中。审美中的自由,是情感的自由,而不是无情感的自由。把静观与情感对立起来,会从根本上误解了审美经验。事实上,正是情感的自由,才使人类情感生活有可能达到其最高的强度。

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而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情感强度与事物价值率高差之间的函数关系遵循着生物学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即韦伯定律),即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指数函数关系。

人的情感看起来是变幻莫测,不可捉摸的,其实,它只是在表面上体现出很强的形式多样性、产生随机性和作用模糊性,而实际上却遵循着较为深奥的内在规律性,只要沿着正确的逻辑思路,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难发现情感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然而,仅仅认识事物的价值率是不够的,人仍然无法真正确定对事物的价值资源的投入原则(投入方向和投入规模)。事实上,当事物的价值率较小时,人不仅不会对它投入价值资源,而且还会不断把以前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只有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某个确定值时,人才会不断追加对它的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这个确定值就是主体的“中值价值率”。

中值价值率:根据主体所有活动的价值率以及相应的作用规模,可以求出一个加权平均价值率,称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或平均价值率,用Po来表示。

“中值价值率”是主体一个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它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或本质力量的最重要方面——价值增长速度,主体的情感将会以它为参考系,确定对于所有事物的基本态度:凡是价值率大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正向的情感;凡是价值率小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负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以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为基准,识别事物的价值率相对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从而为主体的行为和思维活动提供精确、有序和恰当的驱动力。显然,对于经济领域,“中值价值率”就是“社会平均利润率”。

不难证明(从略):

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减少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可以看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是主体对于不同事物确定不同的价值资源投入原则的分界点,主体只要识别出事物的价值率与自己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就可以确定对于不同事物的价值资源投入方向,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佳配置。为此做出如下定义:

价值率高差:事物的价值率P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Po之差值,称为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用△P来表示,即

△P = P—Po (1)

根据这个定义,“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又可理解为: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主体就会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主体就会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特性参量,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该事物基本的“立场、态度、原则和行为取向”,决定着人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规模,因而必然会反映了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一种特定的主观意识——情感。

由此可见,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它是事物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人在情感的引导下,可以对不同价值率高差的事物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1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