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探究课《藤野先生》

名师探究课《藤野先生》,第1张

        浉河中学刘慧老师《藤野先生》

课前诵读

一、课堂流程

简单导课,由三位老师引出

出示:抓关键字,直奔“伟大”

提取核心段,齐读37段,生齐读核心词:伟大

出示:梳理事件,质疑“伟大”

初识藤野,听读6—9段,藤野先生留给鲁迅怎样的印象?

一生读

师:感谢吐字清晰,铿锵有力

生:不修边幅

生:不拘小节

师:还有一处,外貌描写

生:外貌普通

(老师点拨适时,这是浅层理解人物)

师:了解一个人,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出示:交往日深:细读11—23段,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生静思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生:治学严谨

生:教学认真负责

生:和蔼可亲

生:求实

师总结: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对人物的深度理解)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体现伟大?

出示:伟大一词的三个义项,生选择,说理由:超乎寻常,令人钦佩敬仰

选择哪里体现出来了?

(步步推进,步步深入)

出示:个人背景:《琐记》中的一段话

过渡:日本又怎样?

齐读1—2段,我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

生齐读

(应给学生思考批注时间)

一生回答师

生对话

(可设计活动,给学生时间,就减少碎问碎答)

师总结: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

出示社会背景:匿名信事件,看**事件

合作探究:我是怀着什么心情回忆这两件事的这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师:看来大家喜欢独立学习,无人举手,看来时间不够,再思考

和三生对话

(若设计活动,减少很多追问)

(学生独学时间稍短,充足了,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

师:对比,没有民族偏见

出示:摘自藤野《谨记周树人君》一段话,了解对鲁迅的影响

生齐读“小而言之”一段,

生齐读

师:什么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呢?

一生答

师:“小”是对我的影响,“大”是热心医学。科学家有自己的国家,科学没有国界。

出示小结:总结“伟大”

(回应了全文)

师:为什么弃医从文?

生读“呜呼,无法可想”

出示:关照现在,继承伟大

一生答

师:藤野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20年过去了,还念念不忘,为什么用“伟大”评价他弃医从文后,对我还有影响吗?

一生答

(对全文的总结)

出示:师恩难忘

出示:藤野先生,我想对你说

两生答

师用一段话小结

(是否让学生写一下,语言组织会更好,理解会更深)

二、课程观察

亮点:

1主问题设计巧妙,抓住“伟大”,步步推进,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一线串珠。学生活动方式多样,独学,小组合作学等课堂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收放自如。

2教师具有机智,学生讨论不激烈时,说学生更擅长独立思考,有答案请举手,学生参与人少,再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思考。

3教师不吝啬鼓励语,不明白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4教学资源利用巧妙,课文内容背景资料,佐证资料巧妙的介入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利用资源,或铺垫,或引思,或佐证,可谓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利用资源教学。

细部观察

1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2课堂碎问碎答多,最好把问题活动化,节省学习时间,学生参与面就大了。

3没有精准地落实教材及课标的标高。

徐梦娴在课堂上

      长垣一初中徐梦娴老师的《藤野先生》

一、课堂流程

10:03

课前游戏互动

10:05上课

导课:简单导入

出示目标,生齐读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2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学习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个目标有梯度,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层次的教学)

教学铺垫,生齐读

字词积累16个

师提示笔记:解剖,斗乱

出示作者简介及别人评价

出示:鲁迅是“  民族魂    ”,生自由读,齐读其中一部分

师:大家状态越来越好了,批注“  民族魂  ”

(有助于后面的人物分析及情感感悟,让学生动起来,各种读,有批注)

出示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

由7《父亲的病》 8《琐记》引出9《藤野先生》,自然引出背景。生读其中一部分“我的梦很美满……”

(老师有丰厚的资料积累,很有必要)

出示三个教学活动:活动一:默读全文——知内容;活动二:精读段落——识先生;活动三:跳读一字——理心路。

10:11活动一  默读全文——知内容

出示:默读课文,依据提示,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方法指导:谁做了什么(抓关键动词)

教师给出前四个与后四个,学生填写中间四个。

生静思批注

师生对话,三个学生回答

生齐读这四个内容

(教师的智慧:有方法指导,学生填写的这四个内容也为下面的活动铺垫的)

10:17活动二:精读段落——识先生

出示:精读16-23段,依据示例,从作者的语言细节上,分析并批注藤野先生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教师给出示例:添改讲义一段,生自由读。(教师有细致的批注指导,学生就有法可循了)

学生静思,小组合作交流。

(生举手多,给足了独学时间)

师生对话。

师提醒做批注

师:有没有关注23段的?

(适时引导,体现老师的引领作用)

(师多次提醒学生批注,这种意识很好)

出示总结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生齐读。

出示背景资料二,王晓明博士的《离乡者的凄哀》,引出对比。

(老师有丰厚的资料积累,对比为后面小结铺垫)

一生回答

师:你是一位好老师。

(赞扬学生)

教师总结:经师,友人,人师及司马光的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生齐读。

出示:“有时我常常想”一段,强调是议论,生齐读。

(议论为后面小结铺垫)

变文为诗后再读。

(有创意,极好的表达出作者情感)

师总结怎样写人:典型事件,语言细节,对比手法,叙议结合提醒批注。

(水到渠成,由读到品再到写,达到一定的高度)

10:33

出示活动三:跳读句子——理心路。

出示:品读琢磨部分“也”字句,体悟情感出示情感的变化的“也”字句,明确了弃医从文的原因。

生静思,批注。

四生回答

(教师应对学生答案提炼,提升。这点师生对话准备不充分)

出示情感波动,得出“  民族魂    ”就是家国愁,民族恨,爱国情。

生齐读。

提醒批注:家国愁,民族恨,爱国情。

提升“  民族魂    ”,师读。

10:42

出示南仁东的事例,简单了解

(老师说,学生听)

生齐读后四行。

(告诉学生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民族魂”)

师:课下继续进行“  民族魂    ”的探索之旅。

(由课内走向课外,由知识的学习到立德树人)

小结:这是——“两个伟大灵魂的相遇”

“这是——“一场伟大友谊的见证”

这是——“一次思想革命的记录”

(提醒批注)

评课

课堂观察:

亮点:

1课堂铺垫厚实,有积累意识:字音字形16个;作者鲁迅的简介;《朝花夕拾》相关的第七、第八篇;写作背景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字词教学和文学常识的积累都是很有必要的。

2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本文篇幅长,涉及的人和事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如:文章体现作者情感的地方很多,徐老师只抓“也”字来感悟情感。所以,徐老师抓住文章的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情感这一暗线,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这样就去繁为简、去碎为整。就有明确的教学内容了。

3教学思路清晰:活动一:默读全文——知内容;活动二:精读段落——识先生;活动三:跳读一字——理心路。三个板块逐层推进,线条简洁,训练厚实。每个板块都是独立的微课,同时又是步步推进的。

4有扎实的训练活动:如第二个活动:精读段落——识先生,教师有示例,递抓手,搭梯子,学生有思考,有批注,有朗读,有品读。

5精心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本文属于长文、难文,又是鲁迅的文章,所以教师教起来、学生学起来难上加难。那么教师要想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必须在深入的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特别是“变文为诗”的设计,极好的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更是用诗意手法优化并深化了教学。

6有批注意识,提醒学生不下七八次批注。7有朗朗读书声,读贯穿课堂始终,这才是语文课应有的样子。

8关注了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说: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意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徐老师在后两个学习活动中都一一落实了。

9让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落地生根:第三个学习活动,在通过“也”字感悟作者情感后,走出文本,探寻各个时代的民族魂,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是学会做人,体现了统编教材所要求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的核心。

细部观察:

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还不够大胆:

比如,我们可不可以只进行一个学习活动:多角度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后得出 1典型事件凸显人物品质。2语言细节刻画人物性格。3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精神。4叙议结合深化人,物形象。

还可以仅设计品析作者风格多样的语言:可从对我的温情语言与对清国留学生、日本青年及军阀政客的严峻而又犀利的语言特点。三、深度思考:

对于长文、难文怎样取舍,让长文短教、难文深教做到实处?

课堂就是遗憾的艺术,两位年轻老师上出了不同的风格,切入点不同,取舍不同,让学生收获也不同。再内容取舍上也是个矛盾点,内容少了怕容量不够,多了怕每个都是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

总之,这两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也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早就听说传奇班主任王金战,但讲座还是第一次收听。浓浓的乡音让人很有亲切感。

讲座的前半部分金句不断,感觉很有共鸣;后半部分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很有实操性。

金句一: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能力会伴随终生。(留存在孩子身上的这种能力其实称为素养或素质。)

金句二:凡是优秀到最后的孩子,都是把学习当作快乐的。(这句话恰恰印证了圣人孔子的经典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自己做的事情,这就是幸福。

喜欢和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努力去接近、了解、发现,慢慢就会产生情感。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沉溺于舒适的状态,不愿突破自己,于是,找个理由就逃避了。因为逃避不用费力气。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活在当下,去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

金句三:这个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们看到事物是发展的,更多的在意奋斗的过程。悲观消极的心态固化我们的思维,关注的是结果。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心态上的差异。

这让我想起《荒岛余生》的主人公查克,意外遭遇空难,独自一人在孤岛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自己造成一艘简易的木筏,计算好了时间,离开了荒岛。

让我想起《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荒岛上的鲁滨逊为了生存学会了很多技能,凭借自己积累的航海知识,回到了陆地。

让我想到《老人与海》的老渔夫圣地亚哥,面对海上的风浪,与强大的鲨鱼,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最后归航。

让我想到《肖申克的救赎》中被监禁20多年的男主Andy,对自由的向往,让他20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梦想,终获自由。

没有好的心态,没有强大的内心,他们都不可能战胜孤独、恐惧、甚至绝望,从而走出困境,完成生命的挑战,自我的救赎。

金句四:当我们面对一次次挫败时,请告诉自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更大的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泪水。

当你遇到困难时,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你面对挫折时,请背诵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金句五: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没有谁一帆风顺。

自古雄才多磨难,人间正道是沧桑。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经历过很多的挫折。

办法一: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最好办法:去寻找挖掘孩子的优点。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成就,才会有向上的力量。才会形成自信,不断前行。

所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孩子做到的,不要横向比较,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不足,放下评判,不要贴标签。

办法二:

找准定位,不好高骛远。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更不要过分紧张孩子的分数。分数是死的,人是活的;成绩是暂时的,素质和品质才是伴随孩子终身的。要给孩子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孩子的进步才指日可待。

听完王金战老师的讲座,又给我的思想注入了鲜活的能量,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一步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认知和思维得到提升,帮助更多的孩子,帮助更多的家庭。这是学习最本质的东西。

 区“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团一行八人来到我校作报告,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团听后感。聆听了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受益匪浅。这次学习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不必说,他们之中,教龄短的仅有两年之久,也不必说,教龄长的长达三十年之多,单说他们数年如一日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爱的阳光,就足以让我心动。不必说,赵书平老师以校为家、吃住在办公室里,也不必说,她手把手地教学生拖地、整理教室,单说她拄着双拐吃力地给学生上课就足以让我感动。不必说赵书平老师持之以恒地抓学生习惯养成,也不必说她提高教学质量的种种举措,单是那名列前茅的教学成绩就足以让我震动。

 倾听名师的朴实话语,感受名师的成长历程,名师的人格魅力在吸引着我,名师的工作热情在燃烧着我,名师的敬业精神在激励着我,使我不得不对照名师反思自我。自己与名师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天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天在繁琐的事务中沉迷,有时甚至理不清头绪。工作做了吗,做了,做好了吗?没做到位,只求过得去,不求做的好。原因就在于没有名师那种积极上进的心态,缺少名师的工作热情。为了改变现状,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 拥有阳光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都要承受各种压力和考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破解和突击。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我经常会发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呀!”“教师工作太累了!”发感叹的同时心情也变得灰暗起来,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烦躁,甚至拿学生撒气。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的确,教师工作是很累人,你唉声叹气是一天天地过,开开心心也是一天天地过。况且,唉声叹气学生就教得好,工作就做得好吗?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快乐,学生也就会因教师的快乐而快乐,就会在课堂上拥有学习的热情。你教得开心,学生才学得起劲呢!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拥有阳光心态,带着微笑做好我们的工作。不是有句话说“当你把学生看作魔鬼,你就会生活在地狱里;当你把学生看做天使,你就会生活在天堂里”吗?那就把学生当天使,让自己生活在天堂吧。

  二、在学生的心灵播撒阳光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新学期刚开始,王浩的老毛病又犯了,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我找来他的妈妈,一起看着他写作业,一个小时的功夫,他写了没几个字,观后感《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团听后感》。我于是让他停止了,和他谈了起来,问他为什么不爱学习?他时不时的用眼瞟向她妈妈。“有什么事吗?”我问他妈妈,他妈说:“他让我给他买电脑,买来了电脑,他才学习。”“买电脑不是坏事呀,关键在你用电脑做什么?”“打游戏呗!”“那可不行!”我转而面向了王浩,劝起了他。谁知,他一下了趴在桌上,“有电脑啥也行,没有电脑啥也不行。”一偏头,吐出了这样的话。那次教育以失败告终。

 后来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自己只是忙着备课上课,查找资料,特别在乎把知识讲得生动、清楚,整天忙着批改学生的作业,满足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 “√、×”画“星星”,而对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却关注得很少,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甚至懒得过问。其实他们也同样渴望进步得到表扬,渴望关心同情,渴望理解与信任。可是,当师爱的阳光总是照不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的心就慢慢地变得冷淡、麻木、僵硬,变得一切都无所谓,甚至愿破罐子破摔。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失掉自信,抛却自尊,变得不思进取、甘居人后时,我能做什么?

 我开始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但效果甚微。

 学校举行春运会,时间紧,学生的队列不整齐,我很着急。领着学生进行操练,一遍又一遍,个别同学有些受不了了,动作出现了应付,但王浩的每个动作还是很到位,我赶紧表扬了他。没想到他竟不好意思了,有门儿!我发现了可以转变他的地方了。

 从此以后,我便继续关注他:每天放学他都会整理好窗帘,关好窗户,才去站路队。我又表扬了他。没想到第二天他的作业竟破天荒地交上了,看来,表扬的力量还真大,我喜欢上了表扬。

 现在,他基本能按时交上作业了,尽管有时作业做的质量并不高。他也会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学们说,他们发现王浩挺可爱的。

 “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美丽的天堂。”如果将这缕阳光投在一个曾经灰暗的心灵里,折射出的将是无比灿烂的光芒。

  三、让自己的'课堂充满阳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在充满阳光与活力的课堂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觉得应该继续从以下方面去作出努力。

 (一)细读文本,吃透教材,把握语文课教什么。从大纲到课本,从全册到单元,从一课到课时,从宏观目标到三维目标,弄清每节课要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二)运用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2.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把读写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理解。让学生在“空白处补白”,在“难以言传”处想象,在“意犹未尽”处延伸。

 3通过表演再现文本内容,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在表演中体现,同时对文本也是一种创新。

 (三)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自己要化感慨于行动,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阳光教师,从而创造出快乐和谐的教育来,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是一抹灿烂的阳光,每一个小荷都会露出尖尖角,每一颗星星都有闪烁的机会!

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1

 一、提高认识、精心准备

 20xx年xx月xx日上午8:0011:00,我们在xx中学举行了工作室备课会议。首席名师xxx带领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会议精神,要求工作室每一位成员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钻研教材,分析学情,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制定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争取较高的教学效益,努力促进学生发展。细化教案、学案、课件、反思、教学策略和命题评价、互动答疑等各个环节。

 在前期的准备阶段,“xxx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首席名师xxx主任的带领下,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本次活动,从行动上认真确定了各自的课题,工作室成员多次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共同打磨具有示范意义的高水平课例。我们在首席名师xxx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地进行了设计:从教育教学理念,到课程实施方案;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课堂的引入铺垫,到课堂的组织调动;从重难点突破,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无一不渗透着全体成员的汗水,但是我们仍然感觉准备还不够充分。

 准备期间曾多次请市、县教研室教研员给予指导,工作室成员和各成员所在学校化学备课组群策群力,共同打磨展示课,使展示课成为工作室成员和化学备课组智慧的结晶。周主任要求工作室成员牢记:“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二、“xxx名师工作室”大讲堂活动的开展

 (1)20xx年10月28日xxx名师工作室第一次展示课在xx县城关中心校举行,参加活动的有xx县60多位初中化学教师、初中化学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议由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汪峰主持。

 工作室xxx老师展示课:《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xxx老师展示课:《爱护水资源》、《金刚石、石墨和C60》,课后进行热烈研讨、互动答疑。授课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采,升华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观摩老师收获大,正如一位老师的发言:展示课的类型不同,上课教师处理的都非常好,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醒我们一线化学教师都要对教材多研究,扎实地进行集体备课,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远比个人要强得多。同时,我们确实需要多学习和观摩,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20xx年11月4日xxx名师工作室第二次展示课在xx区实验初级中学举行,参加活动的有xx区20多位初中化学教师。

 工作室成员xx老师展示课:《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性质的探究性》,名师xx老师展示课:《爱护水资源》、《水的组成》,课后进行研讨、互动答疑。授课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采,使参与观摩老师收获很大大,正如一位老师的发言:对于市教育局的'此次活动安排我们非常欢迎,名师们对教材的挖掘、深厚的教学功底对一线教师启发很大,提醒我们一线化学教师都要对教材多研究,扎实地进行集体备课,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远比个人要强得多。与会老师受益匪浅,本次展示课活动圆满完成了市教育局交给的任务,达到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3)20xx年11月11日,xxx名师化学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在烈山淮选学校举行。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开展的。整个活动包括两项内容:示范课及示范课解说与研讨。来自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xxx、名师谢保昌两位老师分别上了展示课《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2课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性》,然后对示范课从理念、设计思路、选材、命题、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解说。最后是研讨,与会代表都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现场气氛很热烈。

 (4)20xx年11月18日,由市教育局主办,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大讲堂活动”在xx中学如期举办。来自xx市及xx区的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为充分展示各名师工作室成果,切实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教师分享、学习名师的经验、智慧,促进全市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名师赵艳老师展示课《由一滴水想到的》和《碳的几种单质》,名师蔡永老师展示课《爱护水资源》。两位名师都对教材进行了有机整合,凭借着其独特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睿智的应变能力和学科素养,激活了学生的深度思维,激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火花和灵感的绝妙生成,展现了两位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两位老师都对习题的选择做了精简,不仅很有梯度,而且直击学生的误区。展示课给听课教师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后,上课老师就教学设计、备课理念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很有收获、意义深远。

 三、“名师大讲堂”活动取得的成效

 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注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交流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答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2、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精心准备教具,优化教学效果,课件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本次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在努力将《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展开讨论,体现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

 5、教学设计富有新意,设置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法,引人入胜,环节紧凑,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四、观摩教师对活动的评价

 从上课老师的讲,到观摩老师的听,再到最后的说与评,凡是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无不全力以赴、热情高涨,虽然天气有些阴冷,但是在会场气氛格外温暖。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切磋,每堂课结束后,都能看到老师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回味着,在课后的说与评阶段,有很多老师由于时间限制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后就以纸质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我真正意识到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几堂高质量的示范课,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动以示范课为抓手,调动了大家合作研讨的积极性,让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大多数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并提出教学中的困惑寻求解决的办法。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受益匪浅。

 五、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名师大讲堂活动时间不宜安排在双休日,可采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散进行。如果说本次活动还有不足的话,那就是没有机会让老师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很多老师是带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观摩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老师的课很容易与他们产生碰撞、擦出火花,如果在时间的安排上能够再宽松一些,他们定然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教学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活动的效果也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用。即便如此,本次活动仍然让广大一线老师受益匪浅,相信在他们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活动的效果会逐步地体现出来,我相信淮北市化学教育的未来值得憧憬。

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2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xx县第三期名师大讲堂,听取了来自xx市xx小学的xx老师的教学示范课以及任保平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教学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虽说xx名师对于教学的切入点不同、形式不同,但是思想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关爱生命,提升孩子的情感体悟能力,让课堂之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内心体会到语言之美,而不是老师的强加。将每一个孩子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每一位孩子的持续发展服务。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整个课堂体现的特点:

 一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人翁思想,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二是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

 三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四是老师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能迅速激发学生听课激情,提高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发言;把讲解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五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空间,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六是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新、奇、贵、曲折,喜闻乐见。

  创设必要的现实情境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中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的主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与方法的过程。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课程目标,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的表述,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这两种认知与非认知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取决于两种因素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心、价值观等心理成分。“情境”是指某种氛围和情调,这也是产生学习上情感的必要条件。

毫无疑问,数学是抽象的,这是由数学本身所决定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然而,小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加上其知识水平及所接触事物有限,其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且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这样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便构成了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对主要矛盾。

数学教学中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操作模拟,身临其境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认识提供支柱,更充分地理解其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安排了“小小商店”这一实践活动,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通过出现“货架、商品”情境,提出“买东西”问题;接着通过不同层次的“购买文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购物”体验;然后再安排学生“自己办个‘小小商店’”,用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安排“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活动的体验、感受和收获,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活动中,教师指导、同伴合作,学生身临其境地学数学、用数学,对于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理解。

二、贴近生活,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往往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数学知识都直接源于实际。所以教学引入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增强求知欲。

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以一个小故事引入:从三月一日开始,小明的妈妈工作3天休息  一天,爸爸工作5天休息一天,等爸爸妈妈全休息时,全家一起去公园玩,那么最早要到几日小明全家才能去玩?教师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容易接受,感到亲切、有趣。为揭示“最小公倍数”埋下伏笔。

三、激发兴趣,以情促学

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名师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6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小猴嫌少;猴王把60个桃子分给30只小猴,小猴还嫌少;猴王说:“好吧,给你们600个桃子,可要分给300只小猴啊!”小猴一听,笑了,猴王也笑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也笑了!这时再讨论“商不变性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很好。

四、设计问题,以情激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去想,去探索,去发现。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积极给学生创造“愤”和“悱”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来。

如在教学《圆周率》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各种大小不同的圆,让他们量出直径和周长,用周长除以直径,发现所有的圆周长和直径比值都在一定范围左右。学生感到有趣,于是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其积极思维,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要求。

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当学生学习完了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提问:“如果在做题中我忘记了某一句口诀,如我忘记三九是多少了,该怎么办呢?”有同学说:“只要在前一句口诀的基础上加一个九就行了。三九前一句是二九十八,只要在18的基础上加9 就可以了。”教师故意为难地说:“可是如果我前面一句口诀也忘记了怎么办?”有同学说:“那只要在后一句口诀的基础上减去一个九就行了。三九后一句是四九三十六,用36减去9就是27了。”教师继续说:“那我三九前一句和后一句口诀都忘记了该怎么办呢?”……教师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不断提问下,又想出了好几种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课堂气氛高涨的同时学生自己探索出的方法也一定会记得更加牢固、持久。

五、设置矛盾,巧妙设疑

教材的知识信息都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突然出示一题“19÷101”,学生哑然,原来一直举着的一双双小手慢慢放了下来,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老师,纷纷说道:“这道题是不是出错了?”老师趁学生疑难困惑之际提出:“19÷101”的商虽然能用小数表示,但不便于口算,我们能否用其他办法直接写出它的结果呢?像这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融教学课题于矛盾设计中,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

六、抓住板书,再现情境

以各种富有启发式、逻辑性、艺术美的板书强化表象,培养思维,再现情境。

教学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时,运用如下环式板书:

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不仅便于记忆,而且利于联想,学生只要一看到其中的一环,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其他各个环,即比较分数、除法、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悦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由此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这样有了强烈的感情,他们的身心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情境的创设应服务并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因而一定要生动且有意义,要关注其“数学化”的因素。情感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训练,多方渗透。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情感因素的同时让其认识事物,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也一定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红楼春趣》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内容,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是这一回的第三个情节,也是尾声,讲的是宝玉、黛玉等青春年少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快乐而纵情的聚会。

    我的红楼趣事: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这节《红楼春趣》是《红楼梦》的导读课,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是没读过《红楼梦》的,想想五年级的小学生应该也不会自讨苦吃,主动去读这本古典文学名著吧!可在课堂结束时,我听到了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真心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贾宝玉在林黛玉走后又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他们已然深陷《红楼梦》,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成功的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期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焉。

立足课文,画龙点睛

在五年级教材的古典名著之旅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初步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点,王崧舟老师开堂就借助教材给予的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古典名著导读的四种策略:1联系课文,猜测意思。2难解语句,暂且放过。3借助资料,扩大了解。4结合影视,加深理解。接下来出示片段,巩固方法。我还观察到,每次生僻字提出后,王崧舟老师没有一次自己说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总是让学生自己先猜一猜,想一想用哪种方法。在一次次的实验锤炼中,他们最终准确的掌握了这四种策略————生动高效。

我们都知道读一本书读的不仅仅是故事内容,更多注意到的都是人物。跟随着王崧舟老师,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饱满起来了。在这一环节,我尤其喜欢王崧舟老师引导时的耐心,学生们也能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爱。比如:让学生自主批注时,他不停的来回巡视,检查批注情况。“批注一个词的同学不错,说明已经有感觉了”,“批注多个词的同学这个可不多见啊,看来有很深的理解了。”“有的同学批注了一句话,说明已经有感想了。”又比如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同学重复了前面同学的回答。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的事情,我试了很多方法依然无效。王崧舟老师他是这样做的,首先明确说出B同学,你的回答跟A同学的回答是一样的;其次问B同学,为什么还要再说一遍呢?我们都知道此时的B同学是不会说什么的。王崧舟老师继续发问“我想,你重复一遍A同学的答案,有三个原因选择一个,一是没听见二是强调三是做补充。”巧妙的化解了B同学的尴尬,一连的发问使其他同学上课也精了心。王崧舟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没有批评或这样那样做是不对的,可这样春风化雨的语句却有很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滋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得以养成——温柔坚定

超越课文,锦绣添花

        在王崧舟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大家一起合作学习,大家找出了名著的精髓:为女儿立传。到这里老师戛然而止,欲要结束课堂。他是真的想要结束吗?不是!但她有成功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接着王崧舟老师又出示一段资料向学生渗透版本意识。《红楼梦》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脂本,一个是程本。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脂本中的人物形象是最符合原著的。然后又带着学生进入又一片段去分析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特征,让他们自己体会不同版本的不同内容情感。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我往往会陷入记忆诸多名字当中而不可自拔,到最后因为叫不出名字而不了了之。现在我明白了,每一篇文本写的都是作者的心声,每个字词句都是文本的血和肉,只有你在阅读时用心地去体会你才会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发展的,如何形成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如何沉淀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如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9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