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背景的作用
二、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
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也是画好背景的关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画纸、布、木板等材料作为背景。对于不同的材料,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画笔和颜料。例如,在画布上画背景时,我们可以使用油画颜料或丙烯颜料,而在画木板上的背景时,则可以使用水彩颜料或水粉颜料。
色彩的运用也是画好背景的关键。背景的色彩应该与主体相协调,同时也要考虑到背景的气氛和情感。如果要画出一个明亮、欢快的背景,我们可以使用明亮的颜色和高饱和度的颜色;如果要画出一个沉闷、悲伤的背景,我们可以使用暗淡的颜色和低饱和度的颜色。
透视的运用也是画好背景的关键。透视可以让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我们可以使用单点透视或多点透视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同时,也要注意透视的角度和比例,让背景与主体的比例和角度相协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背景在绘画中的作用。背景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主题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环境,让画面更加完整和有意义。同时,背景也可以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让主体更加突出。因此,一定要考虑好背景与主体的关系,让背景与主体相得益彰。
人的情感创造了艺术,反过来,艺术又创造了人的情感。两者是互动的关系,或者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丰富了人的生活,细腻、升华了人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古罗马的美学家朗吉弩斯在着名的《论崇高》中曾经写道:“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为自己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一直没有了压仓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每每需要鞭子,但也需要缰绳。”
确实,情感(尤其是激情)一方面构成了美术的真正中心,而另一方面美术创作中所选定的视觉对象必须不仅仅是美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受感动的,而且还必须对其内在的意味加以自己彻底的情感体会。因为情绪的肤浅往往导致作品的空洞无物,而理想的画面则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凝缩。所以,也只有那些真正使创作者本身也甚为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
正如贝多芬的名言: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
大致上说,人类感情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喜怒哀乐之外,还有很多同艺术世界关系密切的情感,如:孤独、惆怅、悲壮、压抑、空旷、崇高、庄严、神圣、荒寒、淡远、宁静、凄清和敬畏等。
英国唯美主义、提倡“艺术至上”论的代表人物王尔德(OWilde,1856-1900)曾说:“伦敦一直有雾,可是谁也没有见到雾,对雾不了解。直到艺术创造了雾,雾才开始存在。”当莫奈在英国展出他画笔下的伦敦时,英国人却犯疑惑了:我们身处其中的“雾都”果真是画家笔下的那般面目吗那些很灰或珠灰的雾气怎么一到法兰西人的眼中就变成一片紫红了呢然而,当英国的观者疑惑地走出展览厅时,他们无异于经历了一种体验最直接的真理的快感,因为自己头上的雾气真有某种紫红的色调!莫奈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就这样使伦敦的市民几乎是唤了一种眼光来看自己的城市。而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在看了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道路》一画后,他第一次看见了俄罗斯阴天的五光十色。
人是有情感的,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就必须把他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认识情感凝聚在形象身上。否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就是零。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是艺术化了的形象,其中渗透了浓厚的情感因素,并且能引发艺术欣赏者与之产生相应的共鸣。对任何事物、对任何美丽的风景、人物,画家不溶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溶进对该事物的理解和态度。不想用自己所熟悉的表现形式予以表现的话,我认为他是不会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偶然创作出来也是空洞乏味。不会给人以美感或联想,或给予人以启迪。也不会有任何意义,作品也就没有了价值。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丰富情感的人,并且主要运用独特的思维和技能去表现人类丰富的感情。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表现不仅仅是表达,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正因为它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才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所创造的不仅是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由的形式的体现。艺术家的情感因素与艺术创作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不会有好的艺术创作的。
有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艺术创作的目的性,艺术作品存在的目的性是什么呢答案十分重要:是同情。所谓同情,就是我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统一,或者别人的情感与我的情感统一。艺术家追求同情。同情作为一种精神的需要,是人类自身发展更高层次上的需要。如果艺术家并未体验到某种情感,他就不会有表现的冲动,从而也就不会有艺术创作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同情是艺术的生命。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艺术家由于受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的驱使,必然要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他的作品,从而导致其个人生活的破坏,因此,艺术家的生活即使不说是悲剧性的,至少也是极度不幸的。”凡高是天才,是狂徒,是悲剧的主角,是大众画家。凡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凡高通过绘画语言,力图传达、说出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孤独。这是普通日常荷兰画无法说出的。凡高的成就是通过线条和色彩把这种孤独表现在画布上,使孤独这种情感成为绘画的语言而得以确立,从而丰富、拓宽和深化了人类的情感。他的成就就是用绘画语言说出孤独这种普通日常语言很难说出的、很难加以描绘的抽象情感。凡高是个极端敏感的人。世界的不安传达给了凡高,感染了他,进一步加深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独,以至于达到了“极端”的程度。然后他把孤独、凄清、压抑、苦闷和忧郁——这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编织成一幅幅油画。而一切深刻的绘画作品都包含了孤独等的情感或元素。
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是以情感人的,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的动机,追根于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因素。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在所有艺术作品中,无不充斥着情感这个概念,也只有在如此深奥的领域内,才能被艺术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产生好的艺术创作。
《向日葵》仅由绚丽的**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
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讲,《向日葵》是对时代变幻莫测的礼赞,它充满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纪以来荷兰花卉绘画的悠久传统。
扩展资料: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这幅最为有名。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个画布都被这火焰燃遍,表达着狂热的生命激情。
这就像梵高一生都在渴望生命的热忱以及真挚的爱情,可是他最终仍旧一无所有,他只有在心底呐喊,用色彩来表达和倾诉对生命的渴望。
梵高通过向日葵向后人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向日葵
写意国画活动主题:一纸一墨,一画一生
写意国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强调的是画家对于事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和表达。而写意国画活动,则是一个可以让人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平台。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可以用一支毛笔、一张宣纸,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借助绘画的手段来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力量。
一纸一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写意国画活动是一个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绝佳方式。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画概念和技法。不仅如此,当人们笔墨从手中流露出来,当心灵在画布上得到释放,写意国画也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文化熏陶和生活修养。
一画一生,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
写意国画活动不仅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而更能通过自己的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绘画既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情感传递。写意国画活动追求的是画家思想与情感在画布上的体现,通过绘画,诠释自己的性格、个性、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绘画中实践、体验、学习到人生的厚度与深度,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写意国画活动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一纸一墨,记录青春与生活
青春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青春是美好的,是充满着阳光和激情的日子;而生活也同样美好,它不仅包含着喜怒哀乐,也在细小的事物中蕴含着无限的文化价值。
写意国画活动可以让人们通过绘画来记录青春与生活。青春是短暂的,但在绘画中则可以记录下美好的记忆;而生活则是漫长的,但在画布上则可以留下简单而无穷的情感。这样的记录方式,可以是一段人生的注脚,更是书写内心情感和人生感悟的方式。
一画一生,发现和理解自我
写意国画活动不仅可以记录生活和青春,还可以让人们发现和理解自我。在绘画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会得到自信,更会发现自己不同的艺术天赋和人生观。
正如古人所说,"山水有形,古画无心"。而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不同的, 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会在精神与情感上得到熏陶。因此,在不断地绘画中,不仅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更可以更好的发现自我,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写意国画活动,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释放
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绘画中不可遗忘的重要因素。在写意国画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得到释放和发挥。人们可以在空白的画布上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
写意国画活动是一个通过艺术来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它教人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不断的创作中,发扬自己的艺术与文化成就,在创作中不断引发启示和想象。
写意国画活动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更是一种情感记录和表达方式,因此,我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大家都会获得难以言述的体验和收获,激发内心深处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油画创作心得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美术系 刘勃 2007年12月7日)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想,对于我自己专业方面创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充满兴趣,不时的思考着一些问题,在精心准备之余,却发现还被自己否定,然后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再去探索,这样反复进行着,回头看看自己的仅有的几幅创作,题材大多取自陕北农村中常见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面,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来画完我的构思,其实在我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况是边画边想,根据一个形体,或者一块颜色,启发我创造另外一块色彩或者一个更有意思的形体,不断的充实画面和丰富画面。这种尝试在创作中我不是经常用,当然一般情况是先想好了基本的方案,然后形体搭配基本上符合我的构思,就开始动笔了。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打动不了观者,笔者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去年冬天,我回到了陕北,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通常认为这里没有现代文明更多的体现,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有的全是黄土和窑洞,生活是朴实而单调的,然而,正是在这些并不先进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形象和它们呈现出的色彩,构成了陕北黄土上特有的美。空旷的高原黄土,多变的景象,质朴憨厚的陕北汉子,富有个性的陕北民歌,让人不得不发出感慨,我怀着由衷的兴趣和激动心情,画出了一批作品。每年回家都在变,我所记录的这些也在不断的消失,人变富有了,地方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当前的议题是创作,在创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外来的本土化和本土的现代化,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争论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我曾经想从国外艺术中吸取点东西。色彩更纯一点,运用了许多装饰性的表现手法。色彩上用了较淡的、弱的对比,强调画面构成感,后来又在中国画大写意中,看到了创作动机,中国画写意的韵致和对形的认识与处理方法,很有意思,打动了我,这种写意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觉得他们对所描绘对象的形与神是吃透了的,下笔的时候,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胸有成竹,然后落笔成形,以形写神。每个局部之间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都服从一个总的神韵和节奏的要求。在这总的要求下,画了一些国画山水,然后在来创作油画,每放一笔,是笔墨,也是形的一部分。油画如能吸收这种技艺,并结合油画的色彩造型,也许会出现新的面貌,如此而已。
大量地连续地作画,对我的实践很有好处。不断地画,不断地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随时补充一些新的设想,随时试验。首先,很认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图,把画面的构图安排,黑白、色彩构成都考虑成熟,这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后,动油画刷子就大胆了,也主动了。这次的风景油画《房前屋后》、《山吟泽唱》、《塬上人家》,就是这种尝试性的作品。
为了使画的对象更朴实、更粗犷一些,我用大笔表现留有一些有节奏的笔触,用色在统一中求变化,表现对象大多是农村中常见的生活场面,和陕北特有的黄土高原,来表现这种乡土气息。
这些尝试是在教学之余的油画创作的心得,是我大学毕业至今油画探索学习的继续,我愿意继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不断地进行探索。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绘画语言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反应到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态度,作者就要提高自己的绘画专业的修养。各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组织结构。绘画的艺术语言就是色彩、线条、面、明暗等。在油画创作中首先涉及的是构图问题,所谓构图就是“经营位置”,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是这样谈论构图的: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的因素用装饰的方法按照画家的意图安排的艺术。不论画的是肖像还是景物,都有构图问题。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都不例外。从形式美的角度看构图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不论是哪种都要有节奏感,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节奏,是我们感知事物的主要依据,且通常都有一定的规律:横向给人以安闲、和平与林静的印象,斜线则会有激烈运动和不稳定的感觉,三角构图则具有稳固安全的造型感觉。
绘画风格是艺术家的艺术面貌,特殊风格的形成和作者本身的气质和修养密不可分。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征。艺术的民族性在于艺术作品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民族的艺术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外在表现,它把国家之魂用一种可见、可触的形式向世人展示。
作为绘画主体的作者本人要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修养: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科学的审美观使我们正确的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去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艺术境界;还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学识素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力;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必须培养的。 不同的绘画语言会体现不同的绘画格调和风格。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评判一件作品“品味格调”的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与存在的实质价值,在创作中不论你选择怎样的题材,使用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简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应手的简化,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过强化色彩和制造特定色调来实现的风格是创造的结果,模仿是形成风格的大忌
油 画 体 会
时间:2006-03-01 21:51:55 来源:雅昌艺术网博客频道 作者:忻东旺
油 画 体 会 写生是我最过瘾的作画状态,因为可以逼视心灵。以前曾依靠照片画画,但总觉得造作的成分比较多,凭经验画画必然会形成模式,便缺少了面对自然、面对生活的那份坦然。我喜欢写生的率真,我喜欢面对模特的创作,我不赞成把写生当为习作,我不习惯画大画前先做小稿,我激情于情感与画布的直接“交锋”,我兴奋于画笔和颜料对形象瞬间感受的表达。说“瞬间感受”似乎有些玄虚,但这确是一个艺术家长期艺术生活积累的思维素质表现。如果说这是一种艺术理念的话,那么实现这一理念的方式就是技艺。在今天这个无视技艺的价值和唯技艺价值并存的中国时代,如何认识欧洲传统和把握现实生活,技艺本身是否还有继续拓展的可能,我觉得有赖于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精神感悟。在中央美院油画高研班学习,得到先生们的悉心指导,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或许我们听到的只是重复的教诲,道理虽不难理解,但真正要领悟它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我是一个具有逆反心理的人,好的一面是不盲从、不跟风,坚持自我;不好的一面是不能及时改正问题,最令我沮丧的是曾自以为是的作品忽然某一天看来很荒谬,因而我常常为逝去的时光而懊悔,如临大祸。然而我又深信“因祸得福”的道理,显然我已进步。仰望欧洲大师们的作品,颇感望而生畏,无疑那是几百年来欧洲油画艺术的标准,我们在叹服于大师作品技艺美的同时,更应该领悟大师们在精神情感上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倾注,他们是如何用心灵去体验自然的。据说至今西藏的唐卡画都不允许女性来参与,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意志。我们学习大师的作品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陌生的异族情境之中,这样学习是比较被动的。事实上我们常常感到欧洲油画中似乎有某种和中国艺术相似的地方使我们在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例如波提切利,例如荷尔拜因等等,那种亲近感令人怦然心动,这无疑是文化心理上的沟通。也许我们要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来理解油画艺术,或许会降低心理上的障碍,例如西方艺术的写实,我们传统中叫写真,“真”比“实”更心理些,更人文些。再例如用中国绘画中的笔墨意境来理解油画的笔触表现就会感到容易理解些。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智慧。缺少的恐怕只是精神和信念。然而油画艺术毕竟是外来形式,我们学习油画必须要懂得油画的妙处。正如靳尚谊先生所讲:“来美术学院学习就是要你们知道欧洲油画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油画的最高标准就是“整体、概括而又精妙”,这一标准不仅仅是油画的标准,也是所有艺术的标准;衡量它的并不是技法,而是修养。或许由于我们崇尚这一标准而陷入语言的无奈困境,但决不是因为追求标准的错,而错于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没有文化意志和精神倾注的任何技巧都会使油画堕落,堕落的绘画是逃避时代的。做任何事都需要精神和意志的控制,在艺术学习中有人视技巧与规律为圣经,认为只要循规蹈矩就可以一路坦途,事实上是极大的盲目。我们知道打仗之首要是激发战士的斗志,如果只是凭手中的刀枪厉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艺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艺术是人精神和意志的产物,画是“鬼使神差”。
情感活动包括了情绪体验,情绪表现和情绪生理。
人类原始的情绪就是更加先天的、生物性的、在进化过程中更早出现的那些情绪,主要包括:快乐、愤怒、恐惧和悲伤……
这些原始的情绪是可以无具体指向而游离出现的,比如快乐---欣快、愤怒---易激惹、恐惧---焦虑、悲伤---抑郁。
我们的精神活动,自始至终都需要有足够强烈的情绪做为背景,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戏喜欢演戏?为什么喜爱艺术?说穿了就是因为要体验戏剧中人物的情感活动,为了更加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我很喜欢用油画来做比喻,我们的精神活动如果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那么画布就好比是我们精神活动中的意识,这是画的基础,如果画布破损了,画的内容自然遭到破坏。情感是精神活动的背景,就好比是画布的底色,只有在正常的底色上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给你张全黑的画布你试试。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体验不足即会形成所谓的情绪饥饿状态,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游离的原始情绪来进行补充,最常出现的往往是焦虑情绪。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一个原本很充实忙碌的人突然退休了,往往出现一些莫明的焦虑,他可能会坐立不安、无所适从,初始时个体可能意识不到这些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很多人会逐渐将这些游离的情绪与现实生活事件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咎于现实中种种的不如意。
如果对画面的赞美之词总是集中于远景,那总不免带有一层掩盖细节不足的含义。小品级的3D 游戏 很难在画质上有所突破, 游戏 内容的重心也不会往这方面靠。但《东方之茵》看起来是个意外,它主打的就是风景,并且用画画这个主题将画面摆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上;但它同时又是个异例,并非依靠画质的数量级博得瞩目,而是用一种类似“梦”和“回忆”的感觉作为替代,当你完成这趟奇异之旅后,脑袋里定会留下一些东西。
东方之茵丨Eastshade
开发商:Eastshade Studios
发行商:Eastshade Studios
发售日:2019 年 2 月 13 日
平台:Steam
属性:开放世界、探险
神秘的探险故事似乎都善用这样一种开头。你从船舱中醒来,眼前的事物是完全陌生的,旁边不是人类,是猴脸人身的“怪物”,它们不对你感到好奇,也许因为你也有着相同的模样。就在你以为即将上演新版《变形记》时,故事却迎来一次格列佛式的转折,船身触礁,行将沉没,接着画面一黑,等再次醒来,你已经躺在这座神秘小岛的海滩上。
没有深究原因,也没有做出解释,总之主角来到了这个如梦似幻的名叫“东方之茵”的小岛上。在你踏上这座岛的同时就已经接到了此行的终极任务——为母亲完成四幅画作,带走这座小岛的绝妙美景。这是一种很直白的设置,老实说对于一部以探险为题材的 游戏 来说,我甚至有点喜欢这种在一开始就摊牌的设置。它在开局阶段便激活了我那颗膨胀的好奇心,开始憧憬和幻想这些绝景到底是什么样子、并四下留意有关它们的信息。
毫无疑问从接到第一个任务开始,你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职能所在,你是一名画师,可以在画板上留下心仪的美景。进入林都镇不久后,这项职能会帮你攒下第一笔零花钱。几乎所有有趣的任务都是围绕着画画这项特殊功能展开的。有人委托你作画,要求画出黄昏时分的某些建筑,你找准位置、架上画架、调整画框范围,将风景映现在画板上,往往这时你的成就感会伴随着褒奖一同而来。
以画画为核心,那代表着一定有能与之匹配的风景。设计者依托东方之茵这个小岛提供了一片极具浪漫气息的沃土。陌生的“人”、陌生的城镇和陌生的故事,从未见过的载具和植物,它们负责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一颗如童话般耸立的大树,配上丛林遗迹和罕见的旅行者营地,时刻提醒自己探险家的身份。如果说画画是 游戏 的核心系统,那么环境之中的核心装饰物便是挂在天空上的那颗蓝色星球,在正午时分与太阳重叠时上演日食奇景,在与星空同辉的夜晚预示着主角对故乡的思念。你可以感受到设计者想要尽可能多的使用被验证过的浪漫元素,比如爬上高地后出现在眼前的草原和风车、乘坐漂浮的热气球纵览全岛,以及跟着滑索一跃而下后发现的巨大洞窟,一定会有某处特别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
正经的 游戏 流程并非一帆风顺,这取决于你融入 游戏 的决心。这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咂摸的 游戏 ,不仅仅是某一个任务,而是 游戏 的整体风格如此。 游戏 中不会给你具体的提示,你需要自己思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不是说指引系统做得不够好,而是设计者刻意为之的结果。他们将线索摆在你眼前,你需要通过研究自己找出答案,在理想化的探险 游戏 中我们曾寄望于这种形式,但它的门槛太高,很难成为一个左右逢源的方案,类似的矛盾也体现在这部 游戏 中。
在前两个小时的流程中,我一度被缺乏引导的茫然逼到窒息。林都镇不大,可“有用”的地方也不多。你的头上没有那个晃晃悠悠的指南针,必须从和NPC的对话以及简短的任务日志中寻找线索。正如前文所述,这种设计对任务文本的要求非常高,要想有趣就要能禁得住推敲,否则跟在地上画个箭头没什么区别。你可以感觉到这部 游戏 的开发者在有意挖掘文字 游戏 的乐趣,比如线索提示某件物品藏在一栋什么样的房子里,而不是直接告诉你这座房子在哪;提到某个角色出现在亮灯的房间中,意味着他只有晚上才会现身。从线索中推理真相是极富乐趣的过程,几乎所有任务都使用了这种模糊描述,在合理性的前提下,这确实是个值得夸赞的长处。
对我个人而言,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任务,分别是旅店盗窃案和夜行合唱团。前者在暴雨临盆的封闭小岛上演一出推理剧,从心怀鬼胎的众人之间揪出嫌疑人,期间还可以通过对话和文件进一步补充未知的世界观;后者则是需要在晚上才可以触发的任务,走进黢黑一片的森林、凭借耳畔传来的动静寻找目标,在黑暗中闻声摸索的过程、和最终找到亮光的惊喜,其成就感不亚于突然领悟了一个未解的谜题。
但合理性这个前提并不是100%奏效,硬币也有另一面,那意味着一旦你的思路没有跟上节奏,便会立即坠入五里云雾之中。有些提示力度本就不足的任务,更会枉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比如在海滩上找护身符这个任务,我看过很多人卡在这个任务上,实际上找护身符必须用到显灵药水,玩家却没有被告知这个前提(且显灵药水是另外一个隐藏任务的奖励),害得我沿着海滩反复找了好几圈无功而返。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城里贴出的悬赏令、找出毒瓜等等,都需要你一个个地毯式地排查摸索,失去了推敲的乐趣。
执行任务时也有一些细节让人不那么痛快,最明显的是收集东西的过程,你要7个木棍,你会想到去伐木场附近找,然而大多数木棍只是随机躺在路边,如果你急缺某些道具,那么刻意收集就变成了一个极其无聊的过程;晚上会冻死这个设定让人哭笑不得,在前期没有外套的情况下,你在外面连20秒都待不了,被困在离旅店很远的屋子里,那么直接冻死(回到旅店)比喝茶支帐篷取暖更省事,因为冻死没有任何惩罚;如果你选择在屋里呆着不动,那么时间也不会流逝,所以这么看下来也还是直接冻死最划算,在一个追求生活体验的 游戏 中,这样的设定多少有点不太讲究。
游戏 前期没有地图,这倒不是个不合理的设计,因为即便你拿到了地图,也对完成任务起不了太大作用。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在于这个 游戏 中的地图是一张真正的地图,而一张真正的地图,它就是一张图没有什么高 科技 导航和即时标注功能,它的作用是让你知道东方之茵的全貌、地理布局和区域方位,在拿到地图后,凭借对地标建筑的参照,你的大方向不会错,但这对解析任务没有太大帮助。
我描述了很多“前期”遇到的困境,其实从流程布局上看,这个 游戏 在我眼中只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进入纳瓦城之前,一个是进入纳瓦城之后。进城后仿佛才真正开始 游戏 的主线,而进城之前我曾几度站在弃坑的边缘。带来这种直观感受的原因来自于集市中买到的各种道具,包括不惧夜晚严寒的外套,开拓新地域的滑索,钓鱼的渔具等等。在画廊中接受约稿也是一个直接改变 游戏 玩法的节点,这几乎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乐趣所在,满足老板们千奇百怪的要求,要求你熟悉东方之茵的每一寸土地,而这也能让你始终保持挖掘未知事物的新鲜感,比如我至今仍没有找到那个要求画一张哭丧脸的地方,直到现在我也依然充满解答的渴望。
严格来说,本作的流程并不长,主线剧情的任务链简单直白,有很多留给支线和自由 探索 的空间。最终任务——也就是到达四幅画中最后一个画作地点的任务,如果没有看攻略,那么这的确会耗费你很长的时间,就像前面所说的,它没有任何提示,只是告诉你这座小岛上有这样几个神秘的地方,你需要踏遍每一处景观去寻找。迷失在东方之茵的梦幻氛围中后,你也不会想要那么快得离开,在开放世界中有许多景色值得发掘,它们又和约稿的要求相连接,只要你有意,就可以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
提到开放世界,你能看出来这里面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它们总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比如钓鱼,本应是一道霎时间的佐菜,但在这部作品中,钓鱼只关乎到一个任务,并无他用,操作方法也是一键傻瓜式,没有重复游玩的价值;丛林间的滑索荡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尝试的价值,因为传送的效率显然更高;同理还有热气球,第一次乘坐时的兴奋和新鲜感,很快就被路线的单一所冲淡;而自行车这玩意不比腿着快多少,却每次都还要重复上车下车的过程,无法随时拾取道具,不用时还要收起来,过于繁琐。
也许 游戏 本意是这样,给你创建一个梦幻乐园、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而这片净土中也必然有许多脱于现实的事物,也有一些与现实产生联系的事物,它们都可以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体验,只是碍于资源限制,无法让每一个项目落得圆满,这应该算是一种遗憾。
即便如此, 游戏 打造出的梦与回忆的感觉依然是值得留恋的。尤其来到结尾时,你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里不再是空空如也,墙壁上挂满了亲手打造的杰作,桌面上摆着那些你曾帮助过的人寄来的信件,他们邀请你重新回到那个小岛上,这时你才发现,在这趟奇异之旅中,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结交了许多朋友,用画画的方式建立起了现实与东方之茵的联系。屋子角落里还藏着一把静悄悄的椅子,这把椅子没有任何作用,只供你坐上去后环视四周,静静地咂摸着这些回忆,直到最后不得不推门离开时,还是有点不舍和感动,这个结尾作为一个探险 游戏 的结局简直再好不过。
最后不得不再说说优化的问题,如果说玩法上的浅尝辄止和引导系统的缺失可以用见仁见智来概括,那优化之差就简直是一个无法理喻的短板。有关于优化的问题太多了,而这些问题即便在 游戏 发售半个月之后依然没有完全修缮。在使用较高配置的情况下(I7+GTX1080+16G),游玩过程依然不能十分流畅、掉帧现象普遍,游玩时间长后容易眩晕;模型的毛刺也比较多,常出现移动时卡住和瞬移的情况。我甚至还遇到一个恶性BUG,在最高画质的4K或2K分辨率下,进入迪漠遗迹后100%卡死,这个BUG在昨天依然可以复现。而第一次遭遇卡死时我内心是崩溃的,因为这同时又暴露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够人性化的存档机制,自动存档间隔很长,害得我只能重新来过,应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成品 游戏 应该出现的。
A9VG体验总结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个 游戏 ,莫过于一幅画。《东方之茵》就像一幅画,虽然没有优质的画布和染料,只是凭借高超的技艺便描绘出有 情感 渗透的风景和肖像。它的独特风格令人不住回味,在沉醉于刻意营造的氛围后,你也许会忽略一些边边角角的瑕疵。这部作品太需要匹配一颗平和舒缓的心,因此它只能面向一个小众的领域,如果你真的对探险旅行题材感兴趣,不妨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尝试。
A9VG为《东方之茵》评分:75/10,详细评分如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