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丽江东巴文化概述

地方文化:丽江东巴文化概述,第1张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

最早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公诸于世的是法国人太伦拉科佩伦,他把一本东巴象形文经书抄本收入所编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书,于1894年在伦敦出版。1913年,法国学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纳西族东巴文及调查见闻编写成《LESMOSO》一书出版。

在众多的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学者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学者李霖灿和美国的学者洛克。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原来是从事绘画艺术的。当他来到纳西族居住的丽江玉龙大雪山,接触了纳西东巴文化后,便毅然放下画笔,学习和研究起东巴文化,写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标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论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国的学者洛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来到中国研究植物,他在纳西族地区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东巴文化资料, 写出了许多研究东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上、下册)已成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

八十年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学者,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逐年递增,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彩。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经按经卷分类为:祭天经、祭风经、开丧经、超荐经、祭龙王经、除经、求寿经、零杂经、卜算经、诵经及跳神规程。

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过程中,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的资料。

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三万册东巴经书。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国以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巴经中最负盛名的是合称纳西族三大诗史的创世诗史《崇搬图》、英雄诗史《东埃术埃》和悲剧长诗《鲁搬鲁饶》。东巴经中的《蹉模》称之为舞蹈教科书,里面记载有近60种舞蹈。这些舞蹈优美传神,千姿百态,造型鲜明,气氛庄重,节奏舒缓,韵律丰富,体现了纳西民族的性格特征。东巴画可分为木牌画、扉页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巨型轴画《神路图》是东巴画中的艺术珍品,是世界上最长的轴画。《神路图》用于纳西人的传统葬礼,画面内容为“地狱”、“人间”、“天堂”三部分。画长10多米、宽30厘米,场面宏大,刻画了300多个栩栩如生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数十种奇禽异兽。

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让这颗璀灿的明珠永远闪耀。

1、纳西族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情感交流,同甘共苦,讲究互惠互利。尊老爱幼是纳西族人的美德。老年人在家里地位很高,很受尊重。遇到天灾人祸,红白喜事,红白喜事,村里亲戚朋友都会主动帮忙,不计报酬。好客是纳西族人的传统美德,每当他们打猎归来,卢的每一个行人都得到了一份猎物。客人上门,主人会做六八个菜待客。如果村里或者家里有客人,男女老少都会起来打招呼,让他们热情地坐下。在家里,年轻人应该先照顾老人的饮食和睡眠,并为他们提供洗脸和洗脚的水。这种美德代代相传。

2、纳西族人根据农历记录年份。主要节日有三月龙王庙会、农历正月十五的米拉会(即棒棒节)、夏历七月中旬举行的丽江七月会,又称七月骡马会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许多节日都与当地汉族相似。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伴随着许多祭祀活动。

元旦节在中国并没有传统节日的农历元旦春节那么热闹,我国的少数民族不知道有没有过农历元旦呢,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怎么过得农历元旦呢?你想更加的了解农历元旦么?想要更加了解纳西族的节日文化么?就跟我一起来看看本期元旦专题吧。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春节期间,丽江古城纳西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几束山茶花。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门神,还在家里的每个花盆上贴上一个红纸上书写的“春”字。

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月间,纳西人发了疯”,反映出纳西人过春节的盛况。

在这样的少数民族,每逢过节,基本都是会祭天祭祖的,尤其是在新年这个盛大的节日里,祭祖是更加必不可少的环节。

祭祖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丽江古城的年夜饭习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这几天,丽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祭天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习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经典《创世纪》中说,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们互相婚配,导致洪水劫难。只有崇仁利恩幸免于难,他与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崇仁利恩随衬红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的种种刁难,终于结为夫妻。但夫妇定居人间后久不生育,他们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赐教,天神指出要举行祭天之礼才能生儿育女。崇仁利恩夫妇照神谕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为纳西、白、藏三个民族的祖先。从此,纳西人祭天的习俗便延续不绝。

纳西每个村寨中的祭天团体都会在附近风景优美之处设有专门的祭天场,并视为神圣之所。很多村子会选择在长有大片古老栎树丛的地方,因为栎树是纳西人象征天神的神树。

农历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树,量神米,搬祭米箩,布置祭场,安置神石,准备祭酒,烧杜鹃叶、青松叶除秽,祭村寨神,烧火试灶。当夜,各户留一男子在祭天场守夜。不过,在笔者参加过的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现在的祭天仪式中,已没有了祭天场守夜的习俗。

祭天之日的早晨,参与祭天的村民在主持祭天的和贵华东巴家集合,然后女子身背神米篓,男子手持弓箭和象征胜利之神的长矛,扛着祭天猪,一男子手持松明火把在前引导,众人列队去神圣的祭天场。

祭天既是祭自然之天,也是祭天神之子劳阿普及天神之妻衬恒阿祖。笔者在玉龙县塔城乡的署明村和玉龙县鲁甸乡阿时主村祭天场看到,祭坛上以黄栎树象征上述二神,分植祭坛正中两边,在这两棵树下还插两根栎树枝象征崇仁利恩夫妇。此外,还祭天之舅,用柏树象征,在祭坛上立于两棵黄栎树的中间,以示纳西族传统的“舅父为大”。据东巴古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古代祭天要用黄牛为祭牲,并有放生一头黄牛的习俗。后世则普遍用猪当祭牲,放生一只鸡。祭猪由各家轮流饲养,每年一户一轮。

到祭天场后,人们将自制的大香竖立于神树前点燃,依长幼列队面向祭坛,由主持祭天仪式的主祭东巴领头咏诵祭天口诵经,其他东巴随之吟咏。现在署明村和阿时主村主持祭祀的东巴中,有两位村里自发组织的东巴文化传习组的学员,也有从“东巴教圣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来的。在署明村,参加祭天的村民们一一向诸神跪拜献酒,众人按年龄辈分磕头进香,然后进行尝酒仪式。按传统习俗,过去人们要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将一节竹管插进酒坛汲酒,现在已换成用碗和杯子喝。

在这些过程中,众人不断高吟祈吉祝福辞,之后举行杀猪大祭。先将捆绑好的猪牲供在神树前,主祭东巴以蒿枝蘸净水洒于猪上除秽,再由当年出猪牲的男主人宰杀。随后主祭者将猪血涂抹在神树神石及其他祭木上,表示血祭。两个年轻人又按主祭东巴的吩咐,把一些肉食放到附近的一棵树上,这一过程叫“给乌鸦和老鹰喂食”,因为乌鸦和老鹰在纳西族文化中是两种灵禽。继而,人人手持柏枝或青松枝向天神和祖先神求富裕、福泽,并将“福泽枝”带回,插于家中正房的“擎天柱”上。

在祭天过程中,要咏诵很多东巴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描述万物起源和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夫妇迁徙创业伟绩的《创世纪》。据老人讲,过去,此时是满场肃然,一片静默。这是震撼心灵的群体民族情感体验,它使所有参与的人情绪激越昂扬。用参与过传统仪式的老人的话讲,听一次东巴经的吟咏,仿佛又与过去的先祖见了面,仿佛又回到了先祖走过的那许多地方,回顾先祖力挫天神天舅和各种仇敌的业绩,回味始祖面对天神发出的豪言壮语,浑身的热血一阵阵沸涌。

祭生命神、门神、山神在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一是祭石门神。腊月三十,全家祭石门神。二是祭生命神“素”。大年初一,约四更时分,男子抢先起床生火,然后去提净水,用于祭祀生命神,为生命神除尘。黎明,由家长主持在生命神前摆设各种祭品,在院内烧天香;全家跪拜迎接生命神和祖先降临,与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三是求福泽,纳西话称之为“诺哦少”。纳西人认为,在新年,要祭祀和迎接祖灵以及各种天地神灵,向他们祈求福泽。在院中竖3棵松树,称为“含英巴达子”,即福泽树,在神树下摆设祭品,全家向神灵敬拜求福泽。

四是祭山神。全家面北跪拜,户主点滇、川、藏各地纳西人居住区域的13座名山(有的说是12座)之名,祈求众山神在新的一年里,为纳西人提供放牧、狩猎的场所,并赐予更多的收获;向山神谢罪道歉,请山神原谅纳西人在过去一年的放牧狩猎生活中的过失。五是迎灶神。在母房“吉美”的火塘灶边举行,将祭品在火中烧化,祈求灶神赐福。

纳西人春节的祭祀,不仅给丽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增添了吉祥的气氛,也使丽江呈现出古老宗教文化独特而隽永的魅力。

您也许还喜欢:英国人圣诞节吃什么食物重阳节又叫什么节呢?国庆:如何开心旺运过长假?中秋如何赏月才旺运?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圈圈姐姐讲故事    

幼教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E4-07wEQeCD_zgYKgsGQ

pwd=2D72

提取码:2D72

鞠萍姐姐讲故事是中国孩子最爱听的故事,聆听经典童话故事,受其优美意境的熏陶,让孩子在爱的“聆听”中健康快乐成长。百名幼教专家推荐的幼教经典!0~6岁是孩子潜能亟待大力发展的后蒙黄金段,聆听经典童话故事,受其优美意境的熏陶,让孩子在爱的“聆听”中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好故事”为孩子推开一扇窗,打开一道门。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东巴文 类型 :象形文字 时期 :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使用地 :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纳西族 来源 :纳西族的宗教典籍《东巴经》 传授使用 :东巴教徒传 纳西话 :司究鲁究 民族 :纳西族 语言概述,东巴经,历史演变,语系与沿革,语言特点,艺术研究, 语言概述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东巴文古籍 烧天香 东巴文 白蝙蝠取经记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2005年,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开始进行东巴文国际标准化工作,系统整理东巴文的书写、语音和语义等。但在同年贵州省第二次乡村旅游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提出"由于过度商业开发,东巴文正面临灭绝境地。" 东巴经 东巴书写、念诵的经书,纳西语称"东巴久",即"东巴经"。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曾经赓续编撰和辗转传抄出两万多本东巴经。 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猪神、放替身、解禳灾难、祭胜利神、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者、祭风、祭短鬼、退口舌是非、驱瘟神、占卜、道场规程、零杂经等24类。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集纳西古文化之大成,记载有天文、气象、时令、历法、地理、历史、风土、动物、植物、疾病、医药、金属、武器、农业、畜牧、狩猎、手工业、服饰、饮食起居、家庭形态、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乃至绘画、音乐、舞蹈、杂剧等等广博的内容。 国内外学者认为,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古代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及中国西南藏彝走廊宗教文化流变、民族关系史、以及中华远古文化源流的珍贵资料。 历史演变 语系与沿革 东巴文,即纳西象形文字,纳西语称"司究鲁究",直译为"木迹石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 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有1400个单字,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文历史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东巴也用它写了二百来册经书。这种文字笔画简单,一字一音,比象形东巴文进了一步。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运用不广。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 语言特点 东巴文的基本特点,正如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所道:"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 这东巴经"。这种经书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书写工具有用锅菸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曾经赓续编撰和辗转传抄出两万多本东巴经,其中,互不雷同的书目约有1500多册卷,计1000余万字。有一万多本已于建国前流散到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博物馆就藏有4000余册。国内收藏较多的有丽江县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及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博物院等。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猪神、放替身、解禳灾难、祭胜利神、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者、祭风、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 艺术研究 东巴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法国学者巴克是最早研究东巴文化的外国学者,他在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中,介绍了他在丽江蒐集到的370个东巴象形文字。美国学者洛克编有《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两卷,也对收集研究东巴文字作了贡献。中国学者李霖灿编著的《某些象形文字字典》,方国瑜编撰、和志武参订的《纳西象形文字谱》等,代表着东巴文字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3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