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澎湃的激情创设课堂情感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澎湃的激情创设课堂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做学术报告式的讲解,缺乏激情的表述,往往使课堂没有了生气,学生没有了激情,这将在无形之中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创造力。而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些富有激情的手势,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个个真情流露的微笑……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感的氛围,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时,在导入课题的时候,我满含深情地讲述了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有的同学为之泪下;在导读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有感情的领读,使整个课堂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这种氛围也感动着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主动探索,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们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澎湃的激情营造课堂氛围,以澎湃的激情叩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力。
(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感氛围。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创设课堂情感氛围的另一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助多媒体,通过音乐、幻灯片、影视片段,可有效地营造课堂情感氛围。藤格尔一曲《父亲》,可以为阅读《背影》一文奠定情感基础,深深打动学生善感的心;一组优美动人的春景图,可以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朱自清的《春》的热情;《渡江战役》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场面的恢弘与壮阔足以给学生以震撼,为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营造情感的氛围……结合学习内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可给学生更直观的感性体验,给学生以心灵的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立足教材,强化延展,走进生活,寻找感动。
(一)、结合课文内容,加强课外比较阅读,寻找感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教材中所选文章,诚然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对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素养,不无裨益。但教材中的阅读量对中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比较阅读。如读了《背影》,可推荐散文《父亲的信》、《父亲》;读了《芦花荡》,可推荐《荷花淀》;读了《月球上的足迹》,可推荐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这样,学生在与课文相关的比较阅读中,更容易找到情感的触动点,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
(二)、走进生活,寻找感动,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令人感动的画面: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细心的搀扶,一分一厘真诚的捐助,一顿善意的训斥……无不包容着无言的爱,无不触动人的心灵。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细心发现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而感动。让学生在生活的感动中,提升其思想境界;在对感动的记载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三、以感动为契机,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爱,培养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凸现“爱”与“责任”的情感教育主题,教师应抓住“感动”这一契机,“感动”是学生学会“爱”,形成责任感的情感基础,也是学生能真诚地付出“爱”勇敢地承担责任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学作品之中,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去发现真、善、美,去触动自己的心灵,让学生学会感动,并抓住“感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刻反思,组织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了《背影》一文后,在学生为文中深沉真挚的父子情而感动之余,组织学生开展“父母爱我,我爱父母”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去感受父母之爱,去反思过去自己面对父母之爱的态度,去思考自己如何报,同时要求学生把对父母是回报付诸于实际行动,并记下自己“爱”的行动与感受,然后在同学之间交流活动过程与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而且写出的作文往往具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除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活动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开展相关的以感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我感动,我要说,我要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来自课外书籍或是来自生活的感动与感悟;可开展“他(她)受伤后的报道”、“本校贫困生之现状”等等语文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真、善、美,使自己的心灵感动,使自己懂得爱与责任,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情感素养的提升,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出事学生把语文学习活动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感动,是以激情感染学生,是以生活中的真、善、美去触动学生的的灵魂,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与书本、生活的情感契合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懂得爱,懂得如何去爱,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生活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人,同时,还可以为语文学习获得情感动力,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和教师是平等意义上的“人”,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民主平等是重要的人道原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努力创建包括理解信任的师生情感关系、交往互动的师生教学关系和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等在内的新型师生关系。一、理解信任的师生情感关系传统师生关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介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关系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师生互相理解信任是师生良好情感关系的表现,而良好情感关系是学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就显得非常的必要。那么,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认为,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联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展现,是师生相互的结果。而要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满意与欣赏。成功的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充分体现相互之间的满意与欣赏。比如,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使教师满意,则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同样,教师对学生满意的情感体验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又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满意。这样师生之间互相感染表现出富有内涵的情感关系。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真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第三、完善个性和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和教育艺术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人的楷模。二、交往互动的师生教学关系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预设性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双向的平等交流。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培养”过程,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加强课堂的教学组织,激活教学氛围,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通过课前准备来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有话敢说;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分析、判断、讨论、辩解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允许学生怀疑教材,反驳师说,对学生的奇思异想及时反馈和鼓励,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要谅解学生的失误和过错,赞赏勇敢精神,宽容顽皮淘气;同时教师经常进行换位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体察学生的需求、情感,并且从学生的反映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意识的不断改进自己;在教学中,教师不妨与学生角色换位,自己走下讲台当学生,而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示优秀的一面,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除了教学关系外,其实更重要是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关系。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的,在交往中就必然存在着人际间的关系。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氛围来支持它。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它还可以融洽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对于推动新课改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注意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师生间的宽容与尊重。师生双方都能用宽容的胸怀来相互爱护和包容,架起通向双方心理的桥梁。同时师生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人和尊严,并使自己的人和尊严受到尊重。第二,师生间的理解与合作。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是一种师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合作关系,需要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来实现。师生交往中要敞开心扉,以真实的面目进行坦诚的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的理解、相互信任,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双方在这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第三,师生间的积极期望。有人研究发现,师生间的积极期望有利于在师生间产生一种良性的激励机制,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合作,创造一种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和促进教学的发展。可见,维护师生间的积极期望,师生都会不停努力奋斗,达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总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传递与获取,而切还包括思想感情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信赖关系,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爱护与尊重的关系,是平等对话者之间互动互学、相互协调、相互欣赏到共识的关系。“教书育人”是整个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师生关系的新动向,把握时机,才能不断促进这一主题进步、完善和发展。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语言交流的纽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积极、健康和愉悦的情感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在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
激活学生成功的愿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素质教育下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乐学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教学氛围的关键,更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感情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