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心智成熟以后的这些年,性格跟思想都随着知识面的加深来来回回的变化着,这种变化如同一个循环,左左右右的来回摆动,虽然在其他维度不断的扩散着,却始终逃脱不了循环。这种循环像似DNA的螺旋上升结构一般,旋转、交织在一起,有时在左,有时往右。
我把这种循环的两端称作逻辑和情感,它们始终在脑海里徘徊,纵使以自律,严谨著称,终身未婚的康德都无法逃脱这个循环:"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
诚然,以哲学领域的伟人举例差强人意,形而上,意义,先验,存在,这些哲学里的核心思想与情感完全处在毫无交集的两个世界,恰如逻辑与情感。
爱情应该是感性领域能表达出最强烈的情感了,一对陌生男女在相识仅仅几天的时间内,甘愿为彼此牺牲,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Titanic
艺术的加工可能使得故事略微夸张,然而恋人间寻死觅活的情景早已屡见不鲜。爱情,驱使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情绪一波三折,没有规律可循,跳跃感极强。
这些事在逻辑的领域是完全说不通的,无论是功利主义伦理,或是先验的三大道德律,都不是简简单单一件事或一句话搭建而成的,整个体系以清晰的概念为基石,严谨的逻辑为架构,每一种成熟理论都经过数代构建者的反复雕琢,几近无瑕。
逻辑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人们利用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事物抽象化,又通过逻辑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分类,形成认知,这些认知在人类社会中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存在着,例如语言、风俗、习惯等。
人类社会对于世界和自身的看法都包含在这一系列的认知里,通过逻辑的梳理,我们才能研究和总结前人思想与实践领域的丰硕果实,进而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创立历法,我们发明火药,我们从唯心的神话体系走向探索自然世界的科学,无论是经验总结还是数据验证,都离不开事物间的内在逻辑。
情感则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应,是个体的生存状态。个体总是带着一定情感与其他个体交流的,这种交流方式与逻辑差别在于情感是发散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维系于对客观对象的认识,这种维系关系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状态,是个体行为最为复杂的一个方面。
情感在艺术领域的表达是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这短短十数字描述了李密年幼无助与祖母一起生活的情形,即使时隔千百年,即使我们没有过类似的经历,都可以体会到这种真挚的情感,这种感受就源自情感的发散。
逻辑和情感作为人所特有的两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能力,无所谓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它们互补互动,构成了人的统一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缺一不可。
这些年来逻辑与情感的徘徊使得性格变化无常,独自一人还时常以为自己‘双重人格’,暗自垂伤…
现在看来,原来是姿势水平有限罢了。所谓逻辑与情感的徘徊应当是心智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吧。偏于逻辑,则强于对世界的解释;偏于情感,则强于个体间的交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说“世事洞达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不认为只有利益关系。当然包括情感了。
在当下这个功利泛滥的社会里,资本的复杂组合,相互依赖让我们眼花缭乱。很多人都会跟其他人有很多关系。人们会用“人脉广”来形容一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成就。“人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人脉广”好像是个褒义词,很多人以“人脉广”为荣。但是,在众多的人脉里,有多少是建立在情感上,又有多少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呢当你身陷困境的时候,是什么人会不计代价的帮你,又是什么人说不定还会落井下石
如果说,人脉就是你得势时对你笑脸相迎,失势时对你冷言冷语;富贵时对你阿谀奉承,贫穷时对你颐指气使;成功时对你拼命巴结,失败时对你拼命远离。那这样的人脉就算拥有又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有利益关系就不好,更不是说我们要摒弃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有时候也是必要的,有着共同的利益,就有共同的目标,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更加顺利。如果一起合作的人连利益关系都没有,那这个合作只能是貌合神离,不会成功的。
但是,当我们身处这个繁华的现实社会时,如果我们看到彼此的关系仅靠利益维系,那双方都危险了。一旦彼此的利益发生了变化,这将导致共同利益的不复存在,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瓦解。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易变的关系,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关系,还有更重要也更长久的纽带——情感。
想想吧!当你初生的时候,你一无所有,你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去跟人交换。但是你好好地健健康康地活到了今天,你的父母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并没有抛弃你。如果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的话,他们会这么不计回报地爱你,呵护你吗
想想吧!当你遇见困难,无能为力,到了人生低谷的时候,你的真心朋友没有离开你,他们一直陪在你的身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逻辑更重要
1让所有人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清楚
2可以让大家能够更加快速地抓住重点
3分析问题更加有条理,而不容易被带偏
情感更重要
1让所有人更加地有代入感,情绪上产生共鸣
2情感上能够让更多地人有链接,有温度,而不是冷冰冰地讲述
3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真诚,这样有助于听众更加地信任你
情感,不仅是人类所拥有。小猴子死了,猴子母亲一直把尸体带在身边,直到变成白骨也不愿舍去。狼群中的同伴死了,整个狼群都会哀思,郁郁寡欢很久。小河马受鳄鱼攻击,河边的大象有时会援手救助。在动物界有很多的事例,与动物们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在表达着情感。情感,并不仅仅是同一个种群内的关系问题,而是所有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描述。
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唯一的。只是人类的情感更为丰富,复杂。这直接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丰富与复杂程度。也就是体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复杂接轨。
从两性的情感关系看,有的情侣像鸳鸯,天鹅,天生一对,不离不弃。有的男女像狼群,按社会等级的先后取得交配权。有的男人像狮王,一人包养很多女人。有的男女如昆虫,疯狂的一夜情。动物界的很多两性关系,都会在人类社会中有所投影。但相反的,没有那一种动物能包含人类社会的所有两性情感关系。
人类社会的复杂情感,最终形成了情感文化。用文字去书写情感,渲染情感,预测情感,规范情感。情感文化只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片面的说就是文字化。而文字的描述,严格说应该归属于逻辑。所以情感文化,并不完全是情感。情感文字化,大概的意思就是把情感符号化了。而情感的流动性,就被静态符号所管制了。
情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凝聚力。和任何文化一样,文化本身是为了凝聚个体。上乘的诗歌作品,也只能接近情感的方式,却并不能继承情感的全部内涵。但情感文化,却比较有效的总结了社会群体的情感现象。最终我们看到,一个社会的情感文化会总结成民族情感文化,地域情感文化,时代情感文化,原始情感文化,本能情感文化。而这些情感文化以文字作品的方式,在不断的影响下一代社会公民的情感模式。这种影响是一种继承,但也会带来很多的偏差。
在旧中国,封建情感文化是个典型。它把个体的情感描述世界的方式给管制起来了。在这种情感文化中,一个个体自由的情感必须遵守很多的伦理道德。只到现在,很多人的情感还很传统,很保守。这实际是用自身的逻辑在压抑情感。或者根本就是情感模式的单一,僵化。而情感的专一,是指对一个对象很感兴趣,很专一。而并不是指情感的表达出现障碍,或者根本就不敢去表达。而封建情感文化的单调性,容易造成情感表达方式的障碍。情感的专一是一种兴趣,而情感模式的危机是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
在今天,虽然封建已经慢慢离我们远去。但与封建逻辑不一样的经济市场逻辑又出现了。经济社会,一样会存在那种管制情感的问题。我们虽然从保守变得开放。但开放之后,我们又发现即便我们开放了,但情感的内涵已经几乎被经济化了。大家虽然都不傻等了,却又感叹彼此靠不住。因为经济市场是无情的。很多人绝望的时候,就疯狂的用钱救赎自己。
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用情感描述世界,不再有效。那多余的情感只会让人痛苦。这就好比动物园里的长颈鹿,低下长长的脖子去吃草,很累,很别扭。因为以前的食物,是生长在高高的树枝上。怎么就突然的变了呢?人类同样要面临很多这样怪异的变化。自身的情感都用不上,或者用的很别扭,很累。那这个世界一定是在发生巨变。
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逻辑代替了很多的情感。我们人类依靠情感,建立了庞大的社会。这是情感所不可磨灭的历史。如果,如玛雅预言那样,说我们属于第五太阳纪,是一个拥有情感能力的世纪。那么,玛雅所预言的毁灭,就是对情感能力的抛弃吧。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的预言。
逻辑与情感,谁优谁劣?这并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两者的作用,都是为了缔结我们彼此间的关系,缔结我们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所以,我觉得逻辑与情感,都是人类该好好去珍惜的财富。
虽然,有一部分的情感被归结成了伦理道德,情感文化,或者政治情感。但还有一部分情感是比较自由的,艺术情感。艺术,有美术的,音乐的,舞蹈的,影视的,等等。还有一部分对自身身体热爱的情感,成为养身术,健身操。这些都归功于人类的情感能力。
逻辑,其实可以说成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也就是一种新时代中所激发出的新的能力。我们与自然,与宇宙的接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很多的组织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从哲思开始,到数学,到物理学,到化学,到生物学,到心理学,到社会学,等等的学科。无不是我们在与自然,宇宙,进行一一的对接。我们的这种新情感,所追求的是与未知的世界良好的一一对应。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学科并没有同时的被每一位社会成员所理解与掌握。这样造成了历来的高低贵贱,意见不合,演变成人类社会内部的大浩劫。
这种浩劫,社会的内耗,难道真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吗?它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多个体生命所难以承受的。个体生命又是否因此而显现价值呢?这些矛盾将集中到美学问题的描述里,一种特意的哲思范围。
高级逻辑,固然简洁优美,高效实际。但要遵守的原则与框架,让很多人窒息。低级情趣,虽然能放荡狂欢。但给群体制造的麻烦,又让很多人不屑一顾。
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是:当人通过一种或几种感觉器官把某事物的刺激信号接收并传递到人的大脑之中,大脑就会把以前存储在“价值观系统”中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提取出来,与自身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正负)的“奖励区域”产生正向的情感反映(如满意、自豪);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的“惩罚区域”产生负向的情感反映(如失望、惭愧)。大脑然后对价值的目标指向、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对方的利益相关性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和选择情感表达的基本模式。
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反映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主观价值率”与“中值价值率”的差值的对数。因此,当情感表达的基本模式确定以后,人的大脑中的网状结构(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强度)将会以该情感强度的大小作为表情行为的驱动信号,以推动人的面部肌肉、身体姿态或语言声调产生相应幅度、相应速度的变化。
利益相关关系的变化对于情感表达的修正:当对方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完全一致时,人就会完全真实地、自然地实施自己的情感表达;当对方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只有部分一致时,人就会通过一定的神经组织来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调控相应的表情器官,适度地掩饰或夸张自己的情感表达;当对方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完全相反时,就会完全相反地实施自己的情感表达。一般情况下,人对于表情器官的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调控,往往是不连续的、高能耗的、局部范围的、矛盾性的,因而很容易产生破绽而被识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