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节日文化交融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去做?

中西节日文化交融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去做?,第1张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渗透及交流也在逐步增强和深化,中外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差异,中外的节日文化也不例外。结合高中英语(3)课文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world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次研究性课题,意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节日文化存在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从理解国外文化,增强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力图使学生了解中外节日文化存在的由来和差异,针对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于节日的探讨,从而帮助学生从理解中外节日文化,到扩大知识面和开拓视野;从学习和理解外国节日文化,到加深对外国文化借鉴和吸收,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题介绍

以中外节日文化差异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搜集古今中外节日文化的有关资料。通过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类型、由来、意义及人们的活动习俗,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不同节日文化的所存在的差异。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的节日文化,而且对外国的节日文化也有所了解,从而开拓视野,增进中外文化知识交流。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节日的英语词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节日英语词汇,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节日英语词汇。

2、了解由于各国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乡土民俗等方面的不同,节日文化有所不同。

3、掌握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类型,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活动内容及庆祝方式。

4、分析比较外节日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验研究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通过本此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优差组合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内容,明确分工,预定成果。

2、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等多种方法,搜集中外节日信息资料,并归纳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3、围绕节日这一话题,小组织进行广泛交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4、经过探讨学习,整合资料,写出研究报告,汇编英语小报,制作PPT文件,制作专题网站来展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到更多的节日英语词汇,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2、了解中外节日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体验团队合作乐趣。

4、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发现、开拓创新能力。

5、懂得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还不够灵活。

2、他们善于表达,个性突出,独立性较强,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3、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标新立异,有创新精神。但知识面还不够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中外文化认识不足。

4、对电脑网络及多媒体应用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网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但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限。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掌握节日英语词汇。

2、增进学生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6、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知识竟赛活动,比赛哪个小组搜集节日英语词汇最多。

2、通过整理归类节日英语词汇,达到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异同。

3、通过开展节日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及探索创新能力。

4、通过对节日类型的分析比较,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通过小组讨论、答辩,相互协作,促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团队合作。

6、把获取的节日信息经过思维处理,写成报告、论文、PPT文件等,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以

1、汇编节日英语中英文对照词汇表。

2、中外节日文化差异英语小报。

3、PPT幻灯片展示。

4、节日文化专题交流网站。

5、报告、论文、心得体会。

六、资源准备

1、教师提供一些网址供学生搜集中外节日信息。

2、教师提供一些中外节日活动的文字供学生参考。

3、学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提供电脑网络。

4、学生准备录音设备、照相器材,移动存储器,电子英语词典等。

七、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工具。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语言,仅仅靠教课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归纳、总结各个环节,了解到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物质生活、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外节日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主动探究自主式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也有少数学生在活动中由于方法不当,遇到困难有点心灰意冷,但在老师和小组同学的及时鼓励和帮助下,也能完成学习。对于学生个人的报告和小组的报告,老师都应给予真诚评定和恰当的表扬,增强学生在活动的自信心。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和老师同学的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中,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查找资料、调查、讨论与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完成所设定的课题。老师在此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的地位,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只能以一个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协助他们解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分工合作,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既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同时促进了老师素质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评价表1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表述 得分(☆☆☆☆☆)

1、你对活动的主题是否感兴趣?

2、你是否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3、你用何种方式搜集资料?

4、在活动期间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5、本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你对本次活动所取得成果是否满意?

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

☆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

评价表2

同学互评

互评内容 评价表述 得分(☆☆☆☆☆)

1、小组的每个成员是否都尽职尽责

2、组长对小组成员是否帮助指导

3、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听取别人意见

4、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5、小组成员合作取得哪些成果

6、小组合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

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

☆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

评价表3

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得分(☆☆☆☆☆)

1、活动态度 A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与同学合作是否和谐融洽。C是否尽职尽责、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 A搜集资料能力。B归纳整理能力。C阅读理解能力。D知识应用能力。

3、探索创新 A是否能独立完成某项任务。B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否新颖独特。C活动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4、综合能力 A团队协作能力。B资源应用能力。C交流表达能力。D分析总结能力。

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

☆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

评价表4

综合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评价内容 得分(☆☆☆☆☆)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1、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资料。

3、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完成任务。

4、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5、相互沟通,彼此尊重。

6、主动配合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

7、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乐于动手实践。

8、解决问题方法独特新颖。

9、能克服困难主动探索,。

10、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11、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

12、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

13、关爱他人、关心小组、关注班级体。

14、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15、能总结经验,自主学习,不断成长。

小计 小计=星星总数÷15

总评 总评=(自评小计+互评小计+教师评小计)÷3

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

☆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

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传统节日提供了历史文化的背景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在西方节日中得到了融合和发展。例如,中国的春节在西方国家逐渐引起关注和庆祝,人们开始学习和庆祝中国的传统习俗,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和亲朋好友团聚等。这种影响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对西方节日的举办和庆祝方式有所启发和影响。例如,中国的中秋节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家人团聚、赏月和吃月饼。这种庆祝方式激发了西方国家对家庭团聚和赏月的热爱,类似的庆祝活动也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如美国的感恩节和英国的圣诞节。

此外,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和商品化也对西方节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传统节日的商业化意味着更多的商机和市场需求,因此西方国家的商家开始推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例如,中国的春节红包和年夜饭成为了许多西方国家的超市和餐厅的主打产品。这种商业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西方国家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庆祝。

最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对西方节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尊重长辈、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在西方国家得到认同和传承。例如,中国的春节强调家人团聚,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感恩节也强调家庭和友谊的重要性。这种文化价值的传承促进了西方节日的发展,并为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温暖和情感。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文化融合、庆祝方式的启发、商业化的推动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承。这些影响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西方节日的内涵,使得人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

时下,中国人过西方节日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有,而且年轻人更多。我们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能够看到许多,也能随之引起许多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不要用抵制的情绪看待西方节日,不要认为过西方节日就是崇洋媚外。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的趋势,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必免的。要是一味地抵制外来文化无异于文化领域的闭关锁国,这是不正确的。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选择地接受外来的文化。

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心理动机是对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外来节日冲击传统节日的一种焦虑和担心,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国民的认知没有和国际接轨,眼界没有打开。我们中国的文化脉络是在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一段源远流长而没有被割断过的文化脉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的文化有些许的我主文化中心的倾向,这种倾向一直保护着我国文化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纯净性。当打开国门时,我们看到了我们没看到过的文化现象,没见过的文化形式,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尝试并体验更多新的文化,而节日作为集中体现文化的一种良好的载体,是最容易在传播和交流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刚睁开眼镜放眼全球的中国人去过西方节日的做法是很合理的事情。

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偏重于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人文主义。西方节日更关心人与人之间以及每个人内心的体验,例如感恩节、宽扎节等节日是唤起人与人之间良好社会关系,唤起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的节日,父亲节、母亲节让每个父母有意识的体会到自己身为人父人母的感受,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这样的节日很好的补充了我们国家自己没有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也体现出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是大家为了共同的文化元素过的,这些节日探究的是外在的世界,并不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例如端午是纪念屈原,唤起爱国主义精神,清明是祭祖扫墓,提醒孝敬祖先的道德,七夕是赞扬牛郎和织女感人的爱情。这些节日并没有使得过节的每个人有自我存在的心理体验。中国文化就像是山水画,没有多少人存在画面中,西方文化就像是油画,不少存在对每个人的细细刻画。这是文化差异,没有好坏之分。

那么这些节日既然可以传承千年,为什么现在出现危机了呢?我个人认为是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造成的。这些节日生于持续千年的社会制度,成长于持续千年的社会制度,从一粒种子成长为参天古木。如今社会制度巨变,生产关系巨变,这一棵棵参天古木从生长了千年的土壤中被挖出来,又被移植于全新的土壤中,它能不能存活,要有多久才能存活都是不定数。不得不承认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被动摇了。这种文化和社会变迁不协调所产生的断层是一个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严厉考验。而西方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其本是并驾齐驱的,相辅相成的,这种坚实的基础加上西方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西方文化在全球引发文化冲击波,再被震动之后,中国人文化被冲击的危机感随即产生了。

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捍卫中国的文化纯洁与完整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带年轻人的身上,任重而道远,而且举步维艰。在这方面,我表示悲观,我们教学模式是西方的,课程的经典理论是西方的,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西方的,整个西方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渐取代从前的传统意识形态。为什么西学可以大行其道?说明传统的理念、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中国社会。现状是,国民不怎么注重传统文化生活不会有什么不便,但是实事说明英语、数学学不好,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掌握是失业、饿肚子的残酷实事。就算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发表论文、评定国学大师的标准都死西方的规则和标准。这一且都说明一个实事,我们国家的文话正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我认为要想真真的光复我国的文化就要取得主动权,就要自己制定规则,让别人去遵守。虽然这个目标不易达成,但是从现在的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成为经济强国是光复我国文化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较快发展,与时间赛跑。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内容,比如春节、中秋、端午节等,过节时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节,要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走亲访友,久而久之有的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应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做,甚至许多的内容带有了更为复杂的背景。高兴之外并不轻松。

洋节,即使是传统的也只不过是家人团聚,而现在被商业开发后,基本上就是轻松消费、热闹玩耍。到了中国,由于并不受到年长者的重视,年轻人自由自在,三五成群、邀朋呼友,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加之商家的炒作,自然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从消费和娱乐的角度看,多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既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又能让百姓感受到异域的文化,多一个娱乐消遣的机会。

★引进一些外来的节日文化,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欢乐,能多些人们相互间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机会。

★各大商场里已经充满了节日气氛,五花八门的小礼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鲜、刺激、有趣应该是年轻人爱过洋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实不管洋节土节,都包含有家人团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节,不是多一份快乐吗,只可惜,内地不像香港,过洋节不放假。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延续下来的,很难说哪些是我们原始的文化、原始的节日,就像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国外先进的技术、文明,拒绝学习外民族语言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一些节日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找个多吃一顿的理由和借口,又不是什么大事,不必认真。喜欢这个节日的人,可以在平安夜约上几个友人,共同享受这个浪漫的节日,如果不喜欢尽可以在家休息。

★有节就过啊,图个开心。节日虽然分古今中外,但都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凡是节日都有个特别的意味,过节就过个意味呗。

★圣诞节只是诸多“洋节日”在中国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日”在中国都市大行其道,但这些西方节日原有的意义已被中国的年轻人曲解,变成了“疯狂聚会”、“狂欢的盛宴”。

★过春节总是要和父母长辈在一起,感觉很闷,洋节就不一样了,每年的洋节都和朋友们一起过,大家没有代沟,在一起无话不谈,吃饭点菜也不用看长辈的脸色,真好!

★排斥与跟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人交往,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春节兴味索然,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和长辈在一起。洋节在中国还是新兴事物,难以被年龄较大的人接受,基本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可以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同龄集中’的机会,因此会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因为有意义、有趣。比如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不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吗?跟政治、民族自尊没有关系,谁不喜欢温馨浪漫的节日氛围呢?

一、关于西方节日

  节日从古至今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产物。节日慢慢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国家个体的逐渐形成,每个国家都发展出花样繁多的节日。世界的不断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许多民族不仅庆祝自己的节日也开始外国的节日,这种现象在中国比较普遍。

  当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到来的时候,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都会一起庆祝,或是逛街购物或者吃饭看**开派对,许多商家更是抓住这些机会大肆宣传促销,其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 造成东西方节日待遇差异的原因

  1西方节日盛行的原因

  近代中国的节日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分不开,但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近代节日的演变,特别是西方节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更应使我们注意在引进外来文化时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而应该对其合理成分加以传承和发扬。在这个意义上,近代节日的演化或许能为今天的文化保护提供一点启示。

  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包括西方节日在内都影响着中国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点就是全家人聚在一家享用一大桌的美食,在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高,所有人盼望的就是可以吃上一顿丰盛的大餐,但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如往日了,人们如今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消费,西方节日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精神需求,因此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很多西方节日也很有人情味,比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身边浓郁的亲情和爱情。

  2西方节日的积极影响

  西方节日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西方节日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给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吸收新的节日也可以充实国人的生活,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趣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3西方节日的消极影响

  西方节日的不断侵入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年轻人这一群体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更是陌生,加之很多中国节日都是阴历时间,年轻人对于阴历的计时方式也比较陌生,所以往往忽略传统节日。

  三、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

  在对待西方节日态度方面不同年龄段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年龄稍长的一些人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他们认为这些节日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商家促销骗取钱财,老一辈人节俭惯了,他们不理解年轻人买鲜花等看似不实用的东西。然后年轻一代人对西方节日则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所成长的环境就是文化大融合时间,从小到大接受者各国文化的熏陶,思想也必然相对开放,这也无可厚非。

  一些评论家认为中国人正在失去他们传统的价值观和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其实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未免有小题大做之嫌,因为很多年轻人庆祝西方节日并不是因为多么崇拜追捧西方文化,他们只是为了获得一些乐趣,追求一些新鲜刺激,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娱乐行为,也有人说这是在追求时尚,但是并不代表国人在庆祝西方节日的同时就不再重视中国文化传统,相反,我坚信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自豪感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不是任何其他西方事物可以替代的,西方节日也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永远不会撼动中国文化之根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如何使传统节日更加有趣更加新鲜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如今我们已经出台政策,凡是中国传统节日都放假三天,为的就是提高传统节日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但是不是简单的一个假期政策就可以提高其地位,我们应该找寻更加卓有成效的方法,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尤其是年轻人的偶像情结,我们也可以聘请一些明星偶像做宣传。

  最后,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认识到,在对待西方节日对中国社会影响的问题上要采取辩证的态度,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这些节日彰显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我们应对传统节日加以继承和弘扬,在接受西方节日是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盲目崇拜迷失自我。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人们的眼球。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异彩纷呈,不一而足。更看见不少国人开始热衷于西方节日,纷纷过起了洋节。  

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西方节日呢?  

一: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随之而来,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西方文化也快速渗透到了我们国家,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和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好事。  

二:理解节日的内涵,借鉴西方文化。记得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这应该作为我们对待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  我们既不盲目崇拜,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我们“悉听尊便”,了解即可。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可以借机发扬民族传统,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三:尊重西方节日,更要弘扬中华节日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结题报告

  进入高中我们遇到了第一个挑战,对社会的挑战,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这一题目。我们小组决定为了了解和更深的认识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及文化对中国人更多的是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西方文化更好的融合!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决定采取的步骤是亲近民众发放问卷调查,当正在计划中时,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择日不如撞日,临时决定先当一次“民众”。就这样我们一行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清明节。过后,我们选了一个明媚的早晨,来到南亚广场,我们都下定决心为了15学分我们豁出去了!拿起胆子对路人进行了问卷的调查,万事开头难,所以接下来,我们进行的很顺利!再者是对老师的采访,对于老师我们特地选择的是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在学科中它们虽都属于文科可是两者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两位老师的许可,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那么一切计划都按步骤正在进行……

  经过我们调查得出结论:

  1、 青少年比较倾向外国的节日,例如情人节、圣诞节等;

  2、 上班族也都倾向外国的节日,例如情人节、圣诞节等;

  3、 中年人(分为两种经济阶层,两种不同趋势)消费观念有所差异;

  4、 老年人对传统节日十分热衷。

  分析结果:

  1、 青少年之所以选择西方的节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过于单一,中国现在提倡青少年创新,使青少年更多的接触新鲜的事物,而西方的节日符合这一需求。青少年所选择的节日是能为自己带来欢乐的,有利益的,他们是跟着潮流走的,西方节日是针对于个人所想表达的意愿,而中国传统节日更倾向与团体性,随着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他们的个人意愿一般占主体,所以难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

  2、 上班族也走在潮流前线,接受的思想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开放的,从经济上讲,收入相对较高,生活水平较好,所以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也有能力去庆祝西方的节日。

  3、 中年人分为两种经济阶层。中等阶层在对待节日的看法上更倾向于传统节日,经济决定他们的文化消费,一定的文化影响一定的政治经济,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互相交融。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决定在不同国家召开会议的时候穿上各国有传统特点的服装;美国纽约市政府把中国农历新年纳入法定公共假日;菲律宾总统还特地穿起大红旗袍,宣布春节为菲律宾全国的“工作假日”。

  4、 老年人比较注重国家的传统节日,相对来说在现今社会、经济、政治等全球化的发展,使老年人处于养老安逸的状态,不会对国外节日的新鲜刺激有过多的需求,在加上老一辈的人多数经历过了革命的洗礼,所以爱国的观念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从而让他们对他们的传统节日更加热爱,这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用中国的语言来说,他们已经安享天年。

  建议:

  节日是一种纪念日,用于传统的庆祝或是祭祀的日子。

  节日可以纪念某个重要的日子,某个重要的人物。例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感恩节是庆祝丰收的,七夕是中国式的情人节,圣诞是西式的春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阶级,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印记。

  在加入WTO后的我们,更需要外来节日的熏陶,并不是一味的接受。一味的接受,只会让我们丧失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没有自己的真谛。节日是一个文化的表现,通过节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节日表现了文化,是文化的载体。像我们身为炎黄子孙,这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对外来节日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中国,一个伟大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化节日是深有内涵的,且需要用心慢慢品味。

  总之,无论是中西方节日都能让人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让人们更热爱祖国,增加民族责任感,并能给人带来欢乐,让人们在烦琐的生活中得到短暂的放松······

  衷西洋节日而淡化传统节日,有多方面原因: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敛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节日,缺少热情开放和轻松刺激的内容。而当代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思想活跃,对外来的新事物兴趣浓厚。

  商家的推波助澜。就像麦当劳食品、好莱坞大片的进入,洋节盛行是西方经济强势带来文化渗透的结果。商家抓住年轻人的猎奇心理,赋予圣诞节消费、尽情享受的特点,大力炒作,吸引年轻人。 而传统的民风民俗在传承上出现了断层。,

  所以说一切的外因和内因造客观的就了这一后果!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来看待着一种现象。要从多方面更深入的探究其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们感谢帮助过我们的同学、感谢家长、感谢百忙中抽空出来的老师们、感谢配合我们调查的叔叔阿姨;感谢你们一路陪我们走来,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我们才能如此顺利!谢谢!

  题要: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吮吸着黄河和长江的甘甜乳汁,在广袤而富饶的祖国土地上繁衍生息,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便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节日的举办具有一定的意义,此些活动及某些特殊的纪念方式,及所纪念、承传的是种种优良的精神或是促进某些值得继承的东西的发展的巩固。

  课题解释:调查关于中国与西方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纪念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清明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关键词:调查结果、活动记录、西方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心得

  前言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吮吸着黄河和长江的甘甜乳汁,在广袤而富饶的祖国土地上繁衍生息,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便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远去的节日:寒食节二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秋千”---寒食节之节物风俗三 寒食已逝、清明尤存----寒食向清明的节令演变四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之节物风俗五重建人文诗性信仰,再寻华夏明媚春光------寒食、清明节复兴方案。节日是不可缺少的,世界上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接有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她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和愿望,一个个传统的节日实际上上是民族的一个个精神图腾。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无

  论你走到哪里,过自己民族的节日都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根”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与西方的传统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里更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这对于家庭稳固、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代相传的节庆文化和民间习俗,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可谓源远流长,历代不衰。逢年过节,人们更是约定俗成,普天同庆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承担着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对中国节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任重而道远。为了调查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正文

  据问卷所知,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特别受欢迎,而且其热爱程度极大。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被冷淡了。造成这样,其原因何在?在于人们的心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外国,崇拜它的种种,这样喜爱他们的节日也就不觉奇怪了。外国文化和他们的思想扩展到我们国家,不得不让国人也受其影响。许多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校园里的学生。这就增强了人们对外来事物的兴趣和对其追求的热望。

  在这里,我们不是说外国的节日不应该被我们国人宣传。西方的文化和一些思想是值的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但我觉的凡事都得有一个度吧。太过分的推崇,是不是有些不妥呢?如此崇拜他们的人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那些被传承了多年的节日,却被西方的节日取代了,难道这是那么愿意看到的吗?

  也许,有一些人会说我们太传统了,都什么年代了。可是我们还是要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吧。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方的节日在我国大受欢迎,而且其程度让人看不懂。中国的“七七”情人节正在被西方的“214”取代。每当西方情人节这天,花店里的玫瑰和其他一些代表爱情的花被一抢而光,商家也因此大赚一笔。很多人反映,情人节这天,平时5角钱一支的红玫瑰可以卖到10元,甚至更高。

  听到这样的事,我们的心里真的很难受。我们开始也没有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付大钱买花送给情人,但是事实如此,我们也只有面对。当我们问到一些人这样做有必要吗?他们的回答大都是肯定的,也有一些人说这是没办法的。我们觉的这太奢侈了,不是吗?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西方情人节就在我们国家蔓延开了,且其势猛烈,让人不敢相信。还有西方的圣诞,近来也被国人所推崇。许多地方花大费用搞庆祝活动,有的商家也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忙着自己的财路。这不能怪他们。如果大家都不过分热衷这个节日,他们又怎么会想着从这其中找财路呢?

  再看看我们国家的那些节日,如今又有多少人看好。难道这不够引起我们的思考吗?甚至,现在的春节,都没有什么人热爱了。一年不如一年的气氛。尽管每年我们都搞春节

  联欢晚会,看起来还不错,气氛蛮浓的,但是,事实上没有多少人重视。那只是一个形式罢了。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如此,我们说的只是现在的一个趋势,以及大部分地方的一个现状。中国节日被冷淡,西方节日被推崇的现状,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是值的我们深思的。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传统节日提供了成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加的具有地方性色彩,而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中心,中药通过人类对上帝的信仰控制他们,因此节日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复活节和宗教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西方人十分的尊重自然,但中国人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到集体中,所以在传统的文化中,西方人强调个人,中国人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拿中国的知识结合西方情人节来对比,两者都和内心情感相关,并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相对而言中国的七夕节,着重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追忆,我,而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的传递情感,激发情人节,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和浪漫色彩,而中国建筑机器的方式比较老套,情人节表达出的不同之处,反映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羞于表达感情,而西方人则大胆不拘小节。虽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