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把情感寄托在哪些物上?

李白把情感寄托在哪些物上?,第1张

你好朋友,李白把情感寄托在哪些物上,主要是月亮

月亮

是李白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不同的诗篇中有眷不同的内涵和形象。在李白涉及月亮的诗歌中,《古朗月行》是最集中写月亮的一篇,甚至可以单纯地把它看成是咏月诗。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鲍照作过《朗月行》,李白拟写此题,却并没有因袭鲍诗,故而题为《古朗月行》。李白借乐府古题来创作诗歌是常有的事,这只是其中的一篇。

李白的诗歌,因其豪壮狂放的性格,在诗歌中体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诗情,读起来给人一气阿成之感,令人感同身受。较其他诗人,李白诗歌的语言相对浅显而不加雕琢,读者通常不会在语言上有大的障碍。语言相对浅显和直抒胸臆的作诗风格,使人们理解李白诗歌时相对比较容易。

然而,在这首《古朗月行》中,我们对于李白诗歌的一些固有印象被打破了。我们读这首诗,语言仍然是李白式的简洁浅显,每一句诗我们都能明白它的含义。然而,当我们把这些明明白白的诗句组合在一起而成为一首完整的诗篇时,我们就会不知所措了,因为我们很难理解李白在这首诗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到底表达了什么深层次的内涵。这首诗就像一个谜一样,表面在歌咏月亮,而实际上,我们反复诵读之后,这背后却蕴含着我们所难以理解的内涵。这是一首晦涩的朦胧诗,其理解的困难程度不亚于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个相关事情作为主题,最后总结自己的感受。

每当我想起家乡,整个心儿便悠悠飘了回去,飘到了那艳艳的花上,飘到了那清清的溪流上……啊,故乡!我最依恋我最喜欢的地方。

家乡那一条长长的而又十分宽阔的小溪,溪水清澈透明泛着亮光,水底沙石清晰可辨,多迷人哪!溪边的树林中常常有一种胸前油黑背部金黄的小鸟,时而高歌,时而低鸣,听得我似乎忘了一切……

春天,小河里的水声比以前更清脆了,三月的桃花、梨花开得多么鲜艳,在河水的映照下,显得更有气色,一只只桃花鱼在河里一张一缩,还真像桃花呢!

夏天,小朋友们挎着游泳圈,在河里游来游去,真像那些快活的小鸭子。在河边,你还会时时听到“嘭嘭”的声音,原来是勤劳的妇女们在洗衣服。

秋天,小河显得孤单了,再不像春天和夏天那样热闹,河面上不时飘来一片片枯黄的叶子,我想:小河失去了好朋友,心里一定很难过。

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地面、房子、树上都白了,河边也结了厚厚的冰层,不时发出冰块的撞击声,把这些声音连接起来,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

家乡的小河呀!我爱你!你那清澈如泉的河水哺育了人们;你那美好的心灵,教导了人们;你那优美的身躯,给家乡添了光彩!

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移情于物与拟人的区别

移情于物是一种写作手法,一般用在抒情性的散文当中,把情感寄托在某一物上,也可以叫托物言志。移情于物: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拟人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童话是想象(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就不是一个拟人句 )。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等。

静女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在动植物上,是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