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生情,情蕴景中的送别诗    ——品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的送别诗    ——品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第1张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赏析起来有两个难点,第一是送别发生的历史背景;第二是送别人与被送别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这两点的背景储备,很难真正读懂送别诗。王昌龄一生,官运不济。年近40考中进士,拜官。受到牵连后,贬官岭南。后来遇赦,回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写在岭南遇赦后,先到现在江苏南京任官的时候。虽然回调,但是依然是谪官,也就是被贬官员的身份。

芙蓉楼,和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一样,都是沿江的观景楼。登楼赏景,置酒别友,这也是送别诗常见的场景。辛渐和汪伦类似,都是因为出现在中国知名诗人的传世之作中,而留名千古。辛渐,也是唐朝官员,准备北上洛阳为官。王昌龄,送其到润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一带,芙蓉楼就坐落在此。

王昌龄在诗里寓托的情感有两种:一是离别之情,二是身世之感,王昌龄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一个被贬谪的官员,时不时受到他人谗言的攻击,故后文有”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再从全诗的内容来看,离别并不是这首诗最主要的主题,诗人是借离别来写自己的身世感慨。所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联中,就包含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那连江的寒雨,正是纷纭的世浪,那孤峙的楚山,正是孤介傲岸的诗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诗人决不是洗刷谗言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亲友相问,自然不是信了谗言而需诗人辨白,而担心诗人为谗言所害,诗人则以自己有冰清玉洁的精神,无惧他人之谗言来告慰友人,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闺怨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采莲曲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出塞二首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 >>

从军行七首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 >>

百度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

送魏二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采莲曲二首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 >>

送柴侍御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 >>

长信秋词五首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 >>

送郭司仓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

春宫曲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

塞下曲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 >>

从军行二首·其一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16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