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汇评〕
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赏析〕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秘密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诗人说过:“旧材料,甚至用烂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诗人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人物、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样做的结果,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词家李商隐、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翻开俞平伯先生的《唐诗选释》,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不禁惊讶地发现,《断章》中的立桥眺望、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但是,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这种幽深的思考与追求,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其次,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是以写情为主,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精致、优美,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第三,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情,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如作者说明的,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就与读者更为亲切,因为用了“你”,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创造空间。一旦读懂了《断章》,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孙玉石文,见《中国现代诗导读》)
大三开学时,便感觉到自己不一样了,庆幸我终于开始思考今后的路怎么走,悲哀的是就算我一直思考,怎么也想不出一条我应该走的是条什么路。
最近喜欢上了史铁生,总觉得对他很熟悉,想一想才知道原来初中时学过一篇他的文章。 时间那么久,已经记不清具体内容,只记得他和他的母亲约定好要一起去看菊花,后来便是鲜艳的红,白色的救护车停在门口,母亲再也没有回来。
那个时候的我,读不出作者的心情,只记得**的菊花开得那么明艳,现在每一次想起,都会觉得,那些开得灿烂的花旁,一定有一个孤独的身影,他坐着摇车,或叹息一声,或遥望天空,眼里有期望,有迷茫。
我从未如此喜欢过一个作者,或者只是因为心境相同,产生的共鸣(有点大言不惭了),或许只是一时的兴起,毕竟人都是有冲动性的。
《我与地坛》中,那个坐着摇车,在大树下看书的男子,对命运有着愤恨,有着抗争,有着和解。他有时会不知生死,有时却对生活有着小小的希冀。纵然残酷的命运来临,最后他都没有放弃。在地坛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各有各的悲伤,各有各的不公,可是最后的埋怨、恼怒都没有冲刷那份希望。
放弃如何那个身影,那么瘦弱却坚强的相信着自己,好不甘心。
《糟糠俱乐部》里的花莘对着厌恶自己的丈夫说,“你是我的命运。”
你是我的命运,所以就要承受你给我伤害,那么,我的命运呢,你要带给我的是什么样的伤痛呢(大约人在遭受挫折或迷茫时,才会想到“命运”一词,毕竟是没有人在自己活得风生水起之时到处宣扬着“这是我的命”,这么说了,就有点显得洋洋得意了)
小时候的梦想很多很多,有一个便是以后要有一个书屋,桌子临着窗户,窗户边放着采摘的花朵,打开的窗户,便能看到屋外的杨树林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
一阵风吹来,杨树“簌簌”作响,桌上的书本随风翻动。可是这算是一个梦想吗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梦想就像我一直和一个朋友争论谁对谁错,我们一直都坚守着自己的意见,有时我们会被彼此气的跳脚,她恨不得打死我,我气的不想搭理她。
其实最后才发现,我们所争论的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就是这么乐此不疲。可是,就是这么一段过程,却让我们在抓狂之后无比愉悦。
我们最后都不知道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不过我知道,她不赞同我,我也一直不曾低过头,结果已经不重要。 就像我现在的不知所措,最后总会带来一个结果,或许很痛苦,或许很欢乐,都不重要了,因为最痛苦最欢乐的,我现在正在经受着。
基础释义
1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汉 王充《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三国 魏 王弼 注:“此一章全说天气以明之也。”唐 白居易《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诗:“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
2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左传·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孔颖达 疏:“计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馀尽故也。”宋 赵夔《道过遂县泊舟瞻》诗:“成佛经千祀,镌崖已一章。”原注:“僧云十九年矣,汉 历十九年为一章。”
详细释义
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三国 魏 王弼 注:“此一章全说天气以明之也。” 唐 白居易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诗:“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
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
《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左传·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孔颖达 疏:“计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馀尽故也。” 宋 赵夔 《道过遂县泊舟瞻》诗:“成佛经千祀,镌崖已一章。”原注:“僧云十九年矣, 汉 历十九年为一章。”
基础释义
1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
2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巴金《雾》六:“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
3表数量。一项,一条。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详细释义
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
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
《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巴金 《雾》六:“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
表数量。一项,一条。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又称同感、同理心、移情等,顾名思义,就是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例如在安静的时候,看到一个大哭的孩子,可能会被吵得心烦意乱,恨不得马上离开,也有可能被他的消极情绪感染,感到难过,也有可能大声斥责他,让他闭嘴。若是责骂对方,也许自己又会自责内疚。
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一种心理能力。科学研究发现, 新生儿就能对其他婴儿的哭声做出反应。12个月大的孩子就会安慰悲伤的同伴,而14-18个月大的时候,就能表现出主动的帮助行为。儿童从2岁开始看到别人悲伤的时候,能够体会对方的情感,从而开始一系列的与情感有关的活动。例如同情、抚慰、感动等 。
在生活中,当男女双方一起去看情感类的**时,女性往往容易感动得落泪, 很多研究表明,女性的共情水平通常高于男性 。
情绪分享处于共情的核心,是最简单,也是最古老的一种形式, 认知神经的研究发现,女性在感知他人的时候,会比男性更多地利用镜像神经系统。镜像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知觉-行动机制,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亲自体验,还是观察他人的情绪体验,都会激活相似的脑区。有研究发现,当看见他人处于痛苦状态的时候,女性的镜像神经系统有更大的激活,即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产生共情 。
在另外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中发现, 当面对他人情绪的时候,女性的右外侧前额叶皮层,有更加强烈的激活,而男性的左侧颞顶叶皮层,激活程度更强。这就表明,男性能够更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阻止他人情绪对自己产生影响 。
说起内疚我们更多的关于它消极的方面,其实内疚有其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们 感受到内疚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被训练地更加善解人意的过程,这会帮助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更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只有深切地体会过内疚所带来的的负罪感,才能促使我们在之后的交往中尝试,转换表达方式,尽量减少因为我们的行为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心理学家提出,对他人的共情引发了我们去帮助别人,而这与自我的利益并不太大的关联,而是出于无意的行为结果。若是你有感到内疚,请试着不要逃避,试着拥抱内疚。
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共情能力,那么他不仅仅是缺乏同理心的冷漠的人,还可能有暴力的攻击行为 。他对他人的情感往往是无动于衷的,是冷漠的,也无法与他人产生一丝一毫的共鸣。
著名的护理学家认为,共情有四个 重要特征 :
1、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至少你要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认同他人的观点;
2、不要对他人进行评论;
3、识别他人的情绪,并且尝试着与他进行交流;
4、与他人一起感受。
共情与同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高喊“我该怎么办,快要奔溃了”的时候,一个人对你说“这太糟糕了,那你要不要休息一下”,而另一个人跟你说“我知道这件事很难解决,但你并不孤单,我也在这里”,显然你一定会选择第二个人。
共情是可以使人之间建立联结的,同情却让人们失去联结。
想要理解一个人的情绪,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才能让我们想去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也才能让我们不要去评价、甚至批评他们。
其次,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再者,我们要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这样我们才可能去设身处地,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些情感。
最后,要学会接纳,接纳对方和对方的事情作为自己内心感受的一个部分。
与他人共情的时候,我们可能自己会受到伤害,因为我们必须接纳对方的感受,并联接到我们自己内心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能够理解对方感受的一种东西上去,而这些东西往往并不是一些好的东西。不管如何,请牢牢记住一句话,回应是很难让情况好转,而真正能让事情变好的转机是彼此的联结。
大脑情感功能区概述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控制情感的“扁桃体”,位于脑部情感功能区的中心位置。
当听到一些判断性质的或明确回答的表述,如“我喜欢你”这类句子时,左脑的情感功能区就会受刺激;如果是表示犹豫不决的句子,如“我也许有点喜欢你”,右脑的情感功能区则会受刺激。
加藤俊德博士通过分析大脑的影像得出结论,大脑情感功能区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而成长,不容易出现衰退现象。
也就是说,人能活多久,该区域就会一起成长多久,这一点区别于其他大脑功能区。
这很容易理解,以演员为例,大多数演员的演技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
大脑情感功能区还有控制情绪的作用,这一点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很多脾气暴躁的人遇到事情没办法控制情绪,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
大脑情感功能区与大脑思考功能区紧密相连,思维越活跃,情感也就越兴奋;如果过于理性地思考,就会抑制情感。反过来说,情感波动较大的人,其思维也容易异常活跃,不好控制。
这类人应该多锻炼大脑情感功能区,学会控制情绪,培养平和的心态,这对今后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都有好处。
生气伤身,同时还会造成大脑疲劳。曾有一位病友在网上留言:生气脑子就不好使,连续好几天情绪低落,无心工作,反应变慢。
当人们的身体感觉不舒服时,思考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很容易显现类似愤怒的负面情绪,这证明了大脑情感功能区与大脑思考功能区是紧密相连的。
身体疲劳很容易察觉,如踢了一场足球比赛之后,肌肉酸疼,这是非常明显的症状。但是大脑疲劳的症状并不易引起人的察觉,如学习的时候,偶尔感到没有解题思路,书也看不进去;工作的时候,效率很低,写出的文案连自己都看不下去…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有所警觉,尤其不要生气。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很多人都会出现大脑疲劳的状况,这就需要人们及时放松大脑,重新为大脑注入活力。
人们每天都可能会遇到数次生气、焦虑的情况,如早上挤不上地铁、开车上班堵在路上、遇到难题没有思路、碰上胡搅蛮缠的客户……如果没有意识到应提前给大脑皮层下达安抚指令,任何一种情况都很容易让人的肾上腺素飙升,最终出现情绪失控的局面。
在此教给大家4个动作,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1)向后转。
(2)慢慢地做3次深呼吸
(3)轻轻地走路。
(4)如果坐在椅子上,请暂时从座位上离开。
这几个动作可以促进血清胺分泌,而血清胺能够给受伤的大脑带来 最好的恢复。
出现以下状态,就说明你的大脑疲劳了:
早晨不想起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法集中注意力;
难以入睡,多梦,经常起夜;
忘性变大,经常丢三落四;
莫名烦躁,为小事生气;
浑身乏力,无精打采
不愿说话,食欲变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