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 诗义一目了然.诗的第一节, 诗人假设自己会死于监狱之中, 却劝告朋友们: ‘不要悲伤’, 伤感的情绪中仍然有盼望: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到了第二节, 诗人的情绪转为激愤——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 当‘你们回来’, 高唱着凯歌, 在欢庆胜利的呼声中, 牺牲者的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的感人至深的盼望, 表达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的灵魂的梦想: ‘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 沐着飘风’.
‘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望舒的《狱中题壁》明确以‘朋友’为阅读者, 隐秘地传达出了双重含义: 一, 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 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的失去自由的状况, 二, 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了民族大义, 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的信心.《狱中题壁》一诗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 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 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情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诗人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